第一篇:参加江苏省委党校学习体会
参加江苏省委党校学习体会
作为村级领导干部,我有机会参加了由花山区组织部统一按排的“主动走出去,学习新经验”的培训班在江苏省委党校集中进行学习,为期一个星期,组织学习了《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村干部创新思维与工作方法创新》《团队构建与管理》等内容,听取了本镇和金家庄区的兄弟村的经验介绍,共同就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展开了研讨、交流,党校教授们深刻的理论知识,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理念水平,通过学习,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产生了一点新的体会。
一、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及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一切为了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先搞好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党中央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城乡建设一体化,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向、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深刻反映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整体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必须是主体
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各级政府,但服务的对象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工作,各级组织必须引导和
扶持,把集体有限的资金作为杠杆,起到有助于村民进行集体自助,有利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为全面达小康,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民主作用
如何发挥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宣传方面。二是典型引带方面。三是树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方面。只有通过这三个具体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农民,通过为民办实事,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增加农民的收入,早日全面达小康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自身锻炼,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不但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增强了业务知识,我作为村级营长兼职土地、民调、民政等一系列工作,感到担子很重,压力很大,特别是业务知识缺乏,总是觉得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遇事怕这怕那,通过《村干部创新思维与工作方法创新》的学习后,眼界大开,真正懂得了领导的艺术性与工作的灵活性,在处理各种事情及矛盾中,用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例如:我双板村个体企业较多,首先是土地扭转后,承包商与失地农民产生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民的某种要求突出;承包后与被承包者协商方法不妥,往往使矛盾激化,因而我能正确的处理,化解了矛盾,使失地农民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补偿,开发商也能照章办事,与本地农民共同发展。
五、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促进班子和谐发展
在党校我学习了《团队构建与管理》这一课后,感触颇深,农民奔小康,主要是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和谐谋事业是关键,我村两委班子刚刚成立,就召开了党员和两委会议,制定了本届三年长效规划和年度计划,力争三年完成双板村三条村庄水泥道路建设,清理当家塘五口,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强化劳务输出和引进建设项目,加强业务管理和村务公开,村两委成员拧成一股绳,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孙兴明
二00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省委党校2011学习体会
党校学习体会
一、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坚强的党性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修养才能塑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在不断地变化,党性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可以说,党员干部职位越高、责任越重、权力越大,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越大。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只有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坚强党性修养,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加强党性修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面前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世界大转折,中国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宏伟目标,核心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只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结合实际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性修养,是正党风、促民风的需要。领导干部能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直接影响到良好的党风乃至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党风在客观上是民风的楷模,对民风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因此,欲正民风,必须先正党风,欲正党风,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
体系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接受教育监督,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党员。
二、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群众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就是群众观点。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立执政为民之志,做执政为民之事,始终做到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凡是群众不受益的政策不出台,群众不支持的措施不实施,群众不满意的干部不重用。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把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各项工作的最终效果,体现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上,体现到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上,让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逐步实现“五有”目标。要带头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忧,积极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中,既要注意大多数群众普遍关心的共同问题,使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也要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特殊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要立足当前,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做起,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实践中,我们平顶山市石龙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每年都要进行梳理排队,列入工作目标,定出时限,明确责任,一件一件地下大力气解决好,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和好事,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上下团结、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三、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党的光荣传统,是党的奋斗历程中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党的一系列优良品质的集成和结晶,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形成良好的作风,树立良好的形像。
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的传家宝。现在,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作为内地落后地区,我们不具备与沿海攀比工作和生活待遇的条件,更要带头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干事的作风,不跟别人比待遇、比生活条件,而要比贡献、比能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本地的开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既表现在生活简朴上,更表现在艰苦创业上,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充满激情和干劲,有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冲破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拿出前人未有过的新办法,走人家没有走过的新路,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更加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决改变思想懒惰、不求进取,总想当“舒服官”的精神状态。
二要谦虚谨慎。“谦受益,满招损”。谦虚谨慎,是做人、为政的一种美德,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人看到自己的差距,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要真抓实干。党和人民把我们推向领导岗位,我们就要不负重托,努力一展身手,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工作职责所系,也是人生价值所在。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成果和办法上来;要坚决反对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四要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严格自我约束,做一个道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要带头讲操守、重品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义之财不要,不法之
物不拿,不白之宴不赴,不净之地不到,时刻保持浩然正气。
四、领导干部特别是年青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科学发展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目标追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不懈的追求,通过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树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的理念,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科学发展观理论必须与当地的实际 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
作为年青干部,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到实践中,特别是基层艰苦环境中去锻炼。越是到基层经济不发达、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越能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的认识,越能磨练意志、品质、能力和作风,越能增长才干。一个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应当“自找苦吃”,主动要求和心甘情愿地到那些经济比较落后、条件比较艰苦、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去工作,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第三篇: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社会学研究方法2006——2007
社会学原理2006——2007
公共行政学2006——2007
公共政策(含管理学)2006——2007
管理学原理2006——20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6——2007
中西哲学史2006——2007
经济理论综合(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2006——2007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
西方政治思想史2007
政治学基础2007
政治学(含政治学原理、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2006——2007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含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2006——2007 中共党史2006——2007
政治学原理2006——2007
行政法学2006
宪法学2006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综合2007
法理学2007
第四篇:2018年江苏省委党校法理学汇总
一、法的概念
1、法的基本特征(简答)
(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要素
(1)法律规则
(2)法律概念(3)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的分类(简答题):第一、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分为授权性、命令性、禁止性。第二、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第三、强行性与任意性规则。第四、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3、法的本质
(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物质生活条件(3)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
★
4、当代中国法的本质(论述)
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首先应了解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所以,我国的宪法、法律、法规等等,首先反映了党的主张,但党的主张与广大人民的意志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在阶级本质上都可以说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这种共同意志首先是指工人阶级的意志,我国目前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也代表了广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意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支基本力量。我国现阶段的法也包括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意志。
二、西方三大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社会法学派
三、法与人权
1、权力的概念(简答)
在现代汉语词汇和法律规定中,权利和权力,特别是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实有严格区分的。
2、现代法定权利的基本原则(简答)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3)有关权利的实现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想适应,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4)特别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模式。(5)权利的实现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3、法对人权的保护。(重点)
(1)人权的宪政保障。(2)人权的立法保护。(实质上和程序上的保护)(3)人权的行政保护。(4)人权的司法救济。
四、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
1、法的规范作用的体现(简答)
根据行为的不同主体,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
(1)指引作用:一种是个别指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就具体的人和情况的指引;另外一个规范性指引,即通过一般的规则就同类的人或情况的指引。(2)评价作用: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通过法的实施对一般人今后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4)预测作用: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之间将如何行为。(5)强制作用:制裁、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章
法的历史发展
1、法的产生的共同规律(简答题)
首先,对人们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成为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其次,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过程。
再次,从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为一体,逐渐分化为各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社会规范。
2、阶级社会的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主要区别
首先,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该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
其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在性质和形式上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
3、法的现代化(名词解释)
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法的现代化并不是“西方化”,但与“法的国际化”是相容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
4、法系的概念(名词解释)
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也即根据这种共性或历史传统来划分法的类别,凡属于具有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资本主义两大法系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第六章 法的制定(重点内容)
1、法的制定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马列、毛邓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简答题)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3)总结自己实践和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5)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6)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7)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
3、立法体制(名词解释)
所谓立法体制,是指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情形和状态。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中,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创制、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限划分的制度。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其中国家的政体对于立法体制的形成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比如,在单一制的政体中,立法体制是一元的,而在联邦制的国家中,立法体制就是多元的。
4、立法程序(名词解释)
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或步骤。
一般说,他包括以下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立法的准备阶段。
第二个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其中,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按的审议,法律案的通过和公布法律。这是立法工作的核心阶段。第三个阶段,法律的完备阶段。包括法律的修改、废除。法的解释,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权利、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第七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
1、法的渊源的概念
我国目前所说的法的渊源一般有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两种不同的解释。在实质意义上,法的渊源指法的内容的来源,如法渊源于经济或经济关系。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而划分的法的不同形式,如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法理等。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指效力意义上的渊源,主要是各种制定法。
2、法的分类
从一定的角度或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一个国家的法进行划分。
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成文法和习惯法。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以宪法为核心和以制定法为主的法的渊源。
第八章
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
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法律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2、部门法
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它是法律机构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
第九章
法律体系
1、法的实施
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执行。
2、法的执行
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 活动。
3、法的执行的特点(简答题)
(1)法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2)法的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4)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行政机关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应当以积极的行为主动执行法律、履行职责,而不一定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
4、法的适用
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裉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由于这种活动是以国家名义来行使司法权,因此也称“司法”。
5、法律实效
是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6、当代中国法的适用的原则
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7、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
8、司法公正的意义
首先,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其次,公正对司法的重要意义也是由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再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
9、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基本含义(重要)在法的适用领域,“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含义是:(1)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倍信仰、耐产状况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
(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
(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4)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违法的。
★
10、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含义(论述题)(1)以事实为根据,就是指司法机关审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而不能以主观臆想作依据
(2)以法律为准绳,是指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切实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为了贯彻这项原则,在司法工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2)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和尊严(3)正确处理依法办事与坚持党的政策的指导的关系 ★
1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论述题)
(1)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
(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12、实行这项原则的意义
(1)实行这项原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
(2)实行这项原则是保证司法机关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条件。
(3)实行这项原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
(4)实行这项原则是维护社会主义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
第十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法律责任
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 第一,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第二,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里讲的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 极的不作为。不论是作为的违法还是不作为的违法,都具有客观性,都不同于人们单纯的思想活动。因此,在立法和执法、司法工作中,必须严格区分思想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确认违法必须以人的行为作为客观依据。
第三,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行为的违法性 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密切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第四,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第五,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3、法律责任的种类(简答题)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驶职权,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4、法律责任的归结(归责)基本原则 责任法定、公正、效益、合理性
5、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民事、行政、违宪
第十一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1、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从主体上,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之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人治则是依据领袖个人的意志。两者的分界线: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说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2、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
★法治的原则与国家制度的结合,宣告了近现代“法治国家”的诞生,通常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法律之治(2)人民主体(3)有限政府(4)社会自治(5)程序中立
3、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重点)
一种是实体原则或价值原则,也即法治国家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另外一种是形式原则,指实现法治目标是所必须确立的形式或程序。
4、当代中国在实行法治时所依据的形式(程序)基本原则 这里以中国三个诉讼程序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为主来说明这一问題。
(1)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三种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2)进行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4)审判公开进行,但在刑事案件中,根据法律可以规定例外。
(5)实行回避制。(6)实行两审终审制。
(7)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应用当地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审理或公布法律文件,对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8)被告人、当事人有权进行辩护,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律师承担法定 的司法援助义务。
5、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内涵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的具体内容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包括健全宪法实 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包括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 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包括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包括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 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包括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包括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 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第五篇:江苏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江苏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周锦坤 通过一个星期的党校学习,体会很深,既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解放了思想,又学到了处理问题、解放思想的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了全省各地的2012届江苏选调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一、丰富了思维方法,培养了战略思维能力
温习笔记,回想那一场场精彩而又生动的课程,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研究”到“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斗历程与基本经验”,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到“知识创新与提高学习能力研究”,从“公务员制度与行政体制运行”到“青年干部成长的环境与途径研究”,从“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到“机关公文写作实务”,学员们就如那久旱的禾苗,极力汲取这酣畅淋漓的雨露,又似那襁褓中的婴儿,欢欣的吮吸这营养丰富的乳汁。七天的学习,使我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想得更多了,心里更明了,干劲更足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洞察问题的能力。有促于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今后更好的建设家园将大有裨益。
感谢组织的细心关怀,给我们安排了这么一场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实用性高的集中培训,为我们在基层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石,使我们在充分了解到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前提下,把握知识创新求发展的主线,熟悉基层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了立足基层、执政为民、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避免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可能。
二、提高了理论素养,夯实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这一神圣使命的精髓所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以科学的理论素养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
三、锻炼了党性,坚定了信念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在党校的学习提高了我的党性修养,增强了我的党性观念。学习期间通过向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实践活动,更给本次培训增添了浓浓的一笔,无数革命先烈民主自由的坚定信念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感染着我们的精神,为革命事业甘于献身的气节洗涤着我们的心灵,使学员们升华了党性修养、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奉献意识。
四、交流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一个星期的学习生活,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真正的学生时代,又找到了当年学生时代的那种快乐。授课老师的和蔼可亲,学员们的互相帮助,兄弟姐妹般的学习和生活……从未有过的那种默契。从老师和各位学员身上我学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工作方法、为人态度和处事原则,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有益方面影响了我、熏陶着我,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知识上得到了补充,思想上更加成熟。一个星期的学习生活,使我体验到了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并和各位学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这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今后工作和生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校学习只是我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加油站”,一个星期的学习生活给我补充了更多的营养。时间虽短,但它使我学到的很多;时间虽短,但它会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时间虽短,但它会让我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段美好时光!对于一位学员来说,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去做,我一定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追求,更加坚实的步伐,在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