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10: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

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须讲求文法,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必俗语俗字。

《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狂人的形象:战士说、狂人说、狂人兼战士。问题小说:冰心《圣母颂》《童心曲》《自然赞》;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卢隐《海滨故人》(界碑)/《象牙戒指》(高峰);王统照《春雨之夜》许地山《缀网劳蛛》 乡土小说:彭家煌(皆以奚谷镇为背景);王鲁彦《柚子》《黄金》(短篇集)、《菊英的出嫁》;许杰《惨雾》《台下的喜剧》;徐钦文《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地之子》素描式小说集;蹇先艾《朝雾》短篇集。

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沉沦》创造了“自叙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自我小说:又叫“自叙传”抒情小说,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情感,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散文化倾向。零余者:指游离社会习俗之外,不与社会浊流同流合污,反抗社会却又是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弱者。郁达夫笔下零余者的特点是都具有严重抑郁症,“心头多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于事无补”有正义感、愤世嫉俗,但软弱无能;自卑颓唐、忧郁内向、敏感孤傲,纵情酒色以致心理变态。《春风沉醉的晚上》《马缨花开的时候》。作品有散文化、情绪化的特点。浪漫小说的两个主要特点:主情主义、感伤倾向。

郭沫若《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冯沅君《旅行》《隔绝》《慈母》等; 张资平《梅岭之春》《冲积期化石》(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

胡适《尝试集》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新诗集:以白话入诗,句式不限长短,声调不拘平仄,用韵自由。人道精神《人力车夫》。小诗的代表诗人: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 湖畔诗派:是以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情诗构成创作的主线的派别。湖畔派的情诗充满生气,清纯天真,拓宽了现代新诗的题材范围,以对爱情的大胆咏唱和展示爱情的非理性力量为主,体现了较为名明显的现代性。代表作《汪静之诗集》。

象征诗派:主张建立纯粹诗歌,认为诗与散文应明确分界,提倡诗要用暗示的方式表达,反对直接说明的写诗方法,认为诗越不明白越好。李金发(以寒夜、残月、落叶、荒野为意象)新月诗派:主张诗歌要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提倡以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朱湘《夏天》《草莽集》塑造具有东方之静的美丽的女性形象,古典美与形式美。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我有一个恋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先生!先生》对现实的不满。初期《志摩的诗》;波折期《冷翠的一夜》;云游期《猛虎集》《云游》。新月社:1921。北京,徐志摩,闻一多,新诗格律化,追求新诗的艺术美,为新诗发展贡献。学衡派:1922.1南京东南大学教授胡先马素,梅光迪创办《学衡》,反对新文学,维护封建旧文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自我标榜,打着“冒名国粹,融化新知”招牌攻击新文学。诗歌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郭沫若的六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筑》(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王昭君》《卓文君》。《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奠基之作。主题是反抗、破坏、创造。语丝派:以散文创作为主,倡导言论和思想自由。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散文。

周作人:散文或浮躁凌厉,或冲淡平和。《故乡的野菜》《菱角》。

朱自清:情是其散文根基,《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化”;“中国社会文体剧”开山之作是胡适的《终身大事》;首创翻案历史题材剧作是欧阳予倩的《潘金莲》。

浪漫抒情剧:田汉《梵峨嶙与蔷薇》(艺术与爱情是主题)《获虎之夜》;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丁西林被誉为“独幕喜剧的圣手”。

左联:全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等成员出席大会,积极开展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左翼作家:柔石《二月》;丁玲《太阳照在桑河上》;张天翼《华威先生》。

革命的罗曼蒂克现象:对革命抱有不切实际的狂热幻想,革命倾向明显、人物形象苍白,革命+恋爱的情节模式,风格上追求激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莎菲形象:是心灵上负者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

女子在性爱上矛盾心理的代表者,是封建礼教的挑战者和黑暗社会的反抗者。是我国新文学史中真正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形象。

东北作家群:30年代中期,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骆宾基、罗烽等。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正确对待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成为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作品选材多为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血奋战的场景,风格基调粗犷雄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者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没有正式的结社,却有自己的阵地,如《文学月刊》《骆驼草》。京派作家:除前期的老舍外,主要是沈从文、废名、凌淑华、萧乾、林徽音及稍后的汪曾祺等。他们把人生理想寓于自然美、人性美,尤其是乡土的人情美之中,来与现实的丑恶对抗,强调文学是作者感受的强烈表现,并有意识地让它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又称现代派,小说又叫心理分析小说,是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而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力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

中国诗歌会: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歌团体,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痴线的第一个有组织、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由穆木天、蒲风等人发起。1932年在左联领导下于上海成立,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主张捉住现实和大众歌调。

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主张以现代的思维用现代的词藻书写现代的诗形表达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代表人物是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何其芳等。戴望舒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雨巷与记忆”时期(低沉优美)、“残损”时期(趋向明朗)。象征诗派:20年代初,受法国象征诗派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人,写了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白话诗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暗示诗人微妙内心世界,追求诗意朦胧艺术手法奇特。汉园三诗人:因《汉园集》得名,收录何其芳的《燕泥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他们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生代诗人。卞“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戏剧结构艺术:所谓戏剧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的特点与主题的需要,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组织戏剧冲突与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共领导的革命作家组织。1930.3.上海。鲁迅、冯乃超、沈端先等。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的文化“围剿”,推进革命文学起很大作用,标识革命文学的新阶段,左联创办刊物,培养新人,提倡文艺大众化,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艺艺术流派作斗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第三种人(自由人):在我国30年代文坛上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代表。苏汶为代表。不满意国民党反对派的法西斯主义文艺。反对无产积极革命文学,极力鼓吹艺术至上,反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斗争服务,诋毁左联,提倡文艺大众化。

“封闭式”结构:时间集中、地点集中、情节集中。暗示一种情绪,善于渲染气氛。《雷雨》 “群像式”结构:又称“人像展览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与空间,让不分主次的人物错落登场,各有各的故事,以不同形态相互勾连,共同显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都市上层和下层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这种社会关系所蕴含的文化与哲理的思考。代表作《日出》。

“开放式”结构: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自然铺开,所有表演基本都放在前台。《北京人》 郭沫若抒情历史剧的特征:1.“宣泄性”感情滚烫倾向外露2.时代性——五四时期《三个叛逆的女性》写得狂放,抗战时期的六大历史剧写得悲壮,解放后的历史剧写得舒展。

3.民族性——从古典文学和民族特色中产生,用民族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来体现民族的社会生活、科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30年代散文派:鲁迅等左派(太白派)走叛逆抗争的路,刊物有《太白》《新语林》《芒种》,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客观的、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写、报告文学,以议论风为主。周作人、林语堂等(论语派)走隐逸的路,刊物有《论语》《骆驼草》《文艺茶话》,多为内敛的、较富个人主观色彩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书札记、日记书信,以谈话风为主。水星派作家: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陆蠡等,以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具有形式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太白派散文的叛逆精神,尖锐泼辣的讽刺;论语派散文的隐逸倾向,平和亲切的幽默;水星派散文的独白风度,真挚而委婉的抒情。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与1938年在武汉成立,由老舍组织文协日常工作。孤岛文学:指的是文化中心转移后上海的沦陷区文学。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七月派小说:抗战爆发后,胡风等人创办了《七月》杂志。路翎、丘东平等人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以浓郁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注重主观感情的渗透,描绘着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的人生图景,重视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注重表现人的原始生命力,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充分体现了胡风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这些作品多数被编入《七月文丛》由胡风亲自撰文,故史称“七月小说派”。

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曾卓、卢甸、孙钿、牛汉等。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穆旦等。《文聚》、《诗创造》《中国新诗》是其主要阵地。九叶派追求一种思想深刻、情味隽永、意象新颖奇特的艺术境界。穆旦是九叶派中最具特色和成就的诗人。泥土诗人:艾青和臧克家。艾青诗的精神意识:反叛意识、苦难意识、平民意识、战争意识。解放区三种小说体式:评书体小说(赵树理)、新英雄传奇小说(孔厥、袁静)、民族化现代小说(情节小说——丁玲;诗意小说——孙犁)。

社会分析小说:茅盾的小说能及时抓住时代社会特点,探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特点。这类小说有题材时代变化,构思系列化,材料科学化的特点。

冰心小体诗:1921-1924年前后,在文坛上出现少则两三行、多则四五行的小体诗,主要受日本的俳歌,断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很快形成一个流派,以冰心影响最大。

田汉创作特色:观念受浪漫主义影响,重情绪直觉幻想和想象,抒情浓郁感伤悲观唯美主义。《名优之死》--中国话剧第一部现实主义成功之作。《咖啡店之一夜》。

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闻诗特色:浪漫主义色彩,寄物抒情;诗风严谨,讲究语言艺术,常用借喻;体现三没主张。

7、老通宝的形象分析:《春蚕》中老一代农民典型形象:勤劳、节俭、善良,传统农民的保守落后。希望通过奋斗过上好日子,最终失败。

8、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本质,鞭辟入里的论证;结构严谨灵活,谋篇可长可短,简约严明,布局散而不乱;语言精练犀利生动幽默,恰当吸取外来词汇。

9、吴荪蒲的形象:《子夜》主人公,30年代初民族工业资本家典型形象。政治思想:有进步有反动。进步性:有发展民族工业的意愿,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斗法显示其爱国思想。反动性:心狠手辣,镇压工人罢工,农民暴动。民族资产阶级为自己的利益的必然反映。

10、《获虎之夜》主题:表现自由恋爱悲剧、反映婚姻明珠自由的要求,歌颂青年男女的反抗精神,批判封建家长。特色:结构紧凑,通过莲姑、黄大傻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的门第观念和家长专制;以捕虎为全剧线索富有传奇性,充满抒情主义色彩,体现浪漫主义倾向。

11、《赌徒吉顺》的吉顺形象:奉金钱、嗜赌成性的浪子、本事好泥水匠,勤劳能干,后堕落以赌为业,出卖良心,典妻。

12、《农村三部曲》艺术特色:多种人物描写手段、场面描写展示心态图景;暗示隐喻象征。

13、《女神》的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方法、想象、比喻、夸张、对比、烘托;强烈抒情性,神话、历史喂题材,构思新颖节奏感强,急骤的旋律,反复咏叹。

14、《阿q正传》阿q胜利法的几种表现: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神经过敏、麻木健忘;怕强欺弱,在虚幻的胜利中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欺欺人,自感屈辱自我陶醉,巧滑任性。阿q形象意义:通过他的形象对封建社会给予农民惨痛压迫作了最尖锐的揭露,反映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他的悲剧不但揭露的旧势力的顽强,也揭露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作了形象的证明。

15、文学革命的意义:文艺思想观念、文学创作内容、语言形式、创作方法大解放。

16、《女神》的地位:它为中国新诗创作开拓了道路,为现代革命浪漫主义诗歌开了先河,以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以“绝端自主,絶端自由”的新诗形成,唱出人民心声,唱出五四时代精神,鼓动人民反对黑暗,追求光明的响亮口号。

16《女神》的思想内容:爱国主义(爱人民、国家、共产党)、个性解放、泛神论、歌颂自我、歌颂自然规律。《春风沉醉的晚上》思想内容:通过我与女工陈二妹的交往,歌颂了女

工善良、朴素的反抗意识,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指出我的弱点。《死水》的思想内容:把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诅咒黑暗社会,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天狗》的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抒壮美诗情,粗犷奔放、想象奇特。

20、徐志摩诗歌的评价:主张表现作者自己的性灵。注重意象描绘,通过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把刹那间的意趣写得具体感人,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有点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大帅》);有的有消极颓废的情绪(《人变兽》);有的表现反对革命的情绪(《秋虫》《西窗》)

21、就性质而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或斗争的不同:对“新月派”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与“民族主义与文学派”是无产阶级与国民党法西斯之间的殊死之争;对“自由人”“第三种人”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文艺思潮的论争。原因:“新月派”主张:理性节制感情是美学原则;提倡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倡导新诗的现代格律化;“民族主义文学派”的文学主张;“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学主张。

22、繁漪的形象:丰满、富有个性外在特征忧郁孤傲,为了捍卫自己的个性自由、尊严与作为女性的生命权力,她义无反顾的挣扎、搏击、不顾一切的反抗报复。她与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她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解释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不屈不饶,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

23、《雷雨》《日出》《北京人》戏剧结构特点:《雷》的结构是戏剧中的“锁闭式”,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登场人物经过严格的选择,在危机的开头以情节为主、过去的情节用回溯式渐渐透露、情节集中。善于渲染气氛,有张有弛,开合自如。《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空间里,让不分主次的任务错落登场,各有各的故事,以不同形态互相勾连,共同显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都市上层和下层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这种社会关系的蕴涵的文化与哲理思考,这是“人像展览式”或“群像式”。《北》按情节发展先后顺序自然铺开,所有主人公的表演基本上放在前台,事件发展全过程大致包括进去,这是“开放式”结构。

24、朱自清的艺术成就:抒情的委婉细腻美(《背影》回忆性抒情散文);写景的诗情画意(《荷塘月色》);结构的精致巧妙美(《春》盼春-描春-颂春)

25、“京派”与“新感觉派”的对比:京派:把人生理想寓于自然美、人性美,尤其是乡土的人情美;强调文学是作者感受的强烈表现,并有意识的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根基的创作思想;内容多写自然风物、纯真爱情美好童心与原始纯朴的人性美,也对都市上流社会发出讥讽;艺术上化古纳洋,把现实写意小说推向新阶段。新感觉派:在快速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刘呐鸥《都是风景线》);把心理分析、意识流作为创作方法(施蛰存《梅雨之夕》);注重主观感觉的捕捉和刻画(《上海的狐步舞》)。

不同:“京”注重道德文化的健康和纯正。“新”注重都市风的机械文明;“京”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中,形成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式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新”则在靡烂罪恶中寻觅美,使小说贴近畸形都市商业文明的节奏和情绪中;“京”将知识者和乡下人合为一体,厌恶城市文明和美化乡村文明。“新”则是都市之子,对大都会五光十色的厌恶更加深了他们的依恋性。

萧红、张爱玲的比较:都是接受新式化教育的女性,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斗争。一生经历逃亡,辗转,漂泊。坚持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和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并不代表超脱世外。但是,萧红万年作品充满孤寂之感,对人生质询、超越自己的时代。张爱玲五四后平民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悲剧化的感悟,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文化的冲突下的尴尬,表达对现代文明的荒凉与毁灭的焦虑。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

现当代文学

一、选择(单项/不定项)(1×20)重点:左联文学刊物

1、胡适——文坛领袖—《文学改良刍议》(五四文学革命的标致,纲领性文献)陈独秀——政坛领袖——《文学革命论》(两人都是安徽人)

2、学衡派:鲁迅、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3、五四时期,章士钊(毛泽东的老乡)领导了一个社团甲寅派。

4、五四时期中国新闻界出现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学灯》(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觉悟》(民国时报副刊)5、1927—1937年间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作品: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叶紫(受鲁迅推荐)——《丰收》、蒲风——《茫茫夜》(诗歌)、沈从文——《边城》。

6、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三部曲:文学层面上先后有序的三部曲,具有关联性,反应社会问题。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阳翰笙)“地母三部曲”:(赵本夫)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1904——2005)“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巴金)“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郭沫若)“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青龙潭》、《香稻米》;(洪深)

7、华汉/阳翰笙《地泉》;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左翼小说)。

蒲风:《咆哮》,《六月流火》,参加左联后与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

8、“好一计鞭子”:《三江好》舒强、《最后一计》向培良、《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

9、“七月诗派”是因胡风创办的《七月周刊》(1937年9月)而得名。

10、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作曲,光未然作词。

11、五四时期,跟冰心其名的问题小说作家:庐隐

12、章士钊(毛泽东老乡),领导了一个社团“甲寅派”。

13、五四运动是在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下形成的。

14、鲁迅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

15、战争时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短剧。

16、四大国学大师(清华四大博导):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890-1969山西,活字典)、赵元任。

17、五四时期四大才女:

石评梅(1902-1928):原名石汝璧

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人

张乃莹(1916-1942):山东

谢婉莹(1900-1999):冰心,生于福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参与者,一生作品三个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

18、左联刊物:《前哨》(后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

19、战国(策)代表人物:陈铨、吴宓、沈从文、林同济、雷海字。陈铨的话剧:《野玫瑰》(表示国民党托物的生活)《金指环》。20、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二、解释名词(4×5/5×4)(界定、内容、小结)作家、作品、文学社团、文学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茅盾、叶圣陶、周作人、许地山、孙伏园、郑振铎、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代用会刊为茅盾接编改造的《小说月报》。这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观念上主张“文学为人生”。

2、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李初犁。口号/主张“文学为艺术”。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代表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思想上提倡“新格律诗派”(倡导者:闻一多)。闻一多评价新格律诗派: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新月派1923年成立,以梁实秋为代表,早期有很大的贡献。

4、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西湖边上,创办了《支那二月》诗刊,湖畔诗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5、未明社:1925.8,由鲁迅发起成立于北平,以翻译为主,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曹靖华,李济野,台静龙,创办了《莽原半月刊》《未明半月刊》。

6、新潮社:发起人:北大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成立于北平。刊物《新潮》,是五四时传播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7、南国社:1929成立于上海,成员田汉,以戏剧活动为主要。

8、民众戏剧社:1921.5成立于上海,代表茅盾(沈雁冰),陈大悲,五四革命期间最早的一个话剧团体。

9、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4月,创办了《支那二月》诗刊,主要成员有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

10、东北作家群:萧红(张乃莹、黑龙江、1911—1942)、萧军(三郎、夫妻作家)、端木蕻良(辽宁)、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都以小说见长)萧红:《生死场》、以东北沦陷区为背景。与萧军的一些作品合为“跋涉”。

11、太阳社:1928年元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钱杏邨(阿英)、蒋光慈。重要成员:孟超,洪灵菲。代表刊物:《太阳月刊》

《太阳月刊》1928.1创刊于上海,撰稿人以太阳社的成员为主,刊载他们的译作和理论性创作,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宣传有积极作用。7月份停刊,共7期。

1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生于天津,自小出入剧院,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读南开中学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广泛接触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西方戏剧。解放前完成了《雷雨》(1933处女座)、《日出》(写于1935年)、《原野》(仇虎复仇自杀的悲剧)、《北京人》(以方瑞为原形)、《家》。解放后的作品没有多大成就:1956《明朗的天》1962《胆剑篇》1979《王绍军》。霍普特曼的《职工》启发曹禺塑造了鲁大海这个形象。雷雨先是引起了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注意。

1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的地主家庭,寄养在农夫“大叶荷”家里。父亲蒋忠樽,母亲娄仙筹。是郭沫若之后中国诗坛上的第二座高峰,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创办了“春地化会”。

1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办人陈独秀,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1922年停刊,1923.6重新复刊,由月刊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5.4改为月刊,1926.7停刊。

15、“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作家联盟指定了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为左联的酝酿和筹备工作。1930年2月26日,鲁迅、郑伯奇、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等12人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聚会,组成“组委会”,委托冯乃超起草左联的纲领。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其常务委员有: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1936年,解散。

16、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浙江人,出生于北平,小品文作家,《文学与革命》。他在《中央》时报的平民副刊上写了他的发刊词,体现了梁实秋的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却造人误解。

三大鼎立的小品作家:周作人(鲁迅的弟弟)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

梁实秋

17、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口号/理论主张: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会刊:《抗战文艺》。文协的作用:

⑴在组织上形成了全国通讯网,为抗战作出努力;

⑵《抗战文艺》最大限度的宣传抗战事迹;

⑶在理论上强调文章下乡,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

18、西战团(西北战地服务团):最早服务于第十八集团解放军,丁玲、吴奚如担任正、副团长,成立于1937年8月12日,1945年5月完成使命,结束运动。

19、王实味(1906-1947)原名诗微,笔名实味、叔翰。出生河南。曾就读北京大学,后因文惹祸,1942年写下《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两篇文章之后的第二年,被康生下令逮捕,1947年,“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地处决”。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起冤假错案。

三、简答(30)(简练,答到要点)

1、解放区文学现象——《讲话》的内容: 答:①文艺要为工农民服务;

②文艺工作者要改变思想; ③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④阐明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⑤阐述了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政治;

⑥提出了文艺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讲话》的意义: 科学的对马克思主义中根本性原则的问题进行解说,发挥和丰富了这一理论,说明文艺是一种艺术形态;列宁强调了文艺的党性原则,毛泽东进一步强化和绝对化。

2、冰心温柔情调形成的原因:

⑴取材上:从儿童视角写对母爱的感受,对故乡的怀念,对大海的热爱; ⑵生活上,父亲是海军军官,家庭物质条件充裕,作者由上海到北平后出外留学生活上没有什么大的波澜; ⑶问题小说多单线结构; ⑷家庭教养上以爱来感化; ⑸文章富有抒情色彩;

⑹作者本身是女性,文章展现了其温柔亲切的一面。

3、左联对文学的贡献:

⑴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阶段; ⑵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从思想领域推进到实践领域。⑶推进文艺大众化;

⑷借鉴和探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⑸吸引和培养左翼文学青年。

4、左联的不足:

5、无产阶级倡导者的主张、意义: 答:主张:

⑴文学是上层建筑,总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无产阶级文学成为历史的必然不是个人的主张。

⑵从马克思的渐进性观点出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应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

⑶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提,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即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

⑷主张无产阶级的农工大众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歌咏对象,希望作家多去接触社会,反映农工大众生活,“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意义:

⑴标志着新文学力图摆脱小资产阶级思想以适应无产阶级单独领导中国革命的新形势需求,直接把文学运动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⑵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过程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⑶克服了当时革命队伍中许多作家的苦闷情绪,给他们指出前进方向,鼓舞了一大批小资产阶级作家的革命斗志。

6、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产生较量、文艺上的论争,是左联时期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场文艺论战,主要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文艺观,提高了左翼作家的文艺标准。1931-1933年。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冯雪峰发表《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清算。

7、戏剧的发展过程:

(1)孕育:源于先秦的歌舞;

(2)萌芽:西汉百戏——唐(踏摇娘、参军戏)——宋(滑稽、歌舞)

(3)形成:宋金(杂剧、讲唱文学——诸宫调)

(4)成熟:元(杂剧——第一次浪潮,元末杂戏)

(5)发展:明清(杂剧,传奇——第二次浪潮,雅部——昆曲,花部(地方戏,京戏——第三次浪潮))

8、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三十年文学(1)五四时期文学(1917/9——1927)1919.5——1923.5:建党文学;

1923.5——1927.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左联文学(左翼联盟)(1927.8——1937.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抗战及解放时期文学(1937——1949)1937——1945:抗战文学;

1945——1949:解放战线文学(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9

(一)冰心早期的作品:小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超人》

解放后:散文《樱花之后》儿童文学集《小橘灯》

五四时期——三十年代:创作最多

(二)思想或创作阶段:

(1)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1919——1922)

五四时期出现的以妇女、家庭、婚姻、恋爱为主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以及社会上的人关心的问题,揭示社会的内幕,敦促世人警示起来。冰心的第一部问题小说《两个家庭》。

(2)宣扬爱的哲学时期(1923——1928)《月光》《超人》《烦闷》《悟》(3)新的开端(1929——1932)

思想变化,情感价值扭转。《分》《冬儿姑娘》

(三)冰心作品的艺术特色(1)温柔亲切的情调(2)微带忧虑的色彩(3)含而不露的手法(4)清新隽永的语言

(四)对《繁星》《春水》的分析

(1)思想上:①苦闷的忧伤、宣扬母爱、博爱的思想

②歌颂自然

③耐人寻味的哲理性(2)艺术层面上:①以写景为主,短小 ②感情抒发细腻,想象奇特(3)不足之处:很难表现一个时代的**,因为短小。

10、陈独秀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八不主意):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难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证的原因:

论证双方:一方:创造社、太阳社 一方:鲁迅

原因:(1)由于无产阶级的主张开初提出,缺乏经验,难以避免小资产阶级的偏激、感情用事、宗派,影响了无产阶级的主张的正确提出;

(2)鲁迅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

(3)当时中国社会归于“左倾主义”的影响,许多人对中国的性质认识不到位。

12、汤道耕:《南行记》共分8节:①《人生哲学的一课》②《山峡中》③《松岭中》④《在茅草地》⑤《洋官与鸡》⑥《我诅咒你那么一笑》⑦《我们的友人》⑧《我的爱人》

四、论述题(15×2)(攻其一点分析)

1、如何理解冰心作品中渗透的母爱:

2、分析曹禺的艺术经历、艺术教养: 答:

(一)戏剧教养: ⑴广泛的艺术借鉴和文学修养

受到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霍普特曼的影响。⑵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其间获得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出演易卜生《国民公敌》中重要角色(17岁);出演《罗拉》中的女性主角罗拉;懂得了戏剧的重要,观众的感受。⑶深厚的生活基础

没落的官僚家庭,精神生活不济,母亲早逝,父亲苛刻,导致他反抗郁闷的情绪。

(二)曹禺的创作:

⑴以封建官僚家庭背景为主;

⑵以资本主义城市的腐朽生活为创作背景; ⑶以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

体现了他反封建的精神,揭露了旧制度的黑暗,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反抗的勇气。

(三)《雷雨》的分析:

⑴“人”的主题有力的冲击了黑暗的社会; ⑵悲剧艺术之长;

⑶高度的艺术成就对我国的新兴话剧艺术走向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成就:⑴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封建家长形象,资本家的典型代表,顽固、虚伪、自私自利、残酷;

繁漪:果敢阴鸷,桀骜不屈;

⑵情节结构:①错综复杂的情节特色

②高度集中的结构安排

⑶戏剧语言:①强烈而鲜明的动作性

②人物对话充满了潜台词

③作品语言紧致紧凑,富有戏剧性

3、“革命文学论争”双方的主要观点及其得失: 一个是“国防文学”

一个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论争影响: ⑴扩大全国文艺间抗日战事盛事的影响

⑵提高了作家对党建立全国统一战线的清楚认识

⑶批判了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现象为文艺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⑷这场论争正逢民族危机紧要关头,本具共同方向,两方只为了“国防文学” 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开展长时间论争,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

4、艾青的创作:

⑴左联时期 1932——1936(黎明前的黑暗)①揭露诅咒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罪恶;

②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艰苦;《大咽河,我的保姆》

③用象征意义手法描写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太阳》《春天》《黎明》 ⑵抗战时期 1937——1940 ①进一步描写战火笼罩下的中国大地和劳动人民的疾苦;

②正面去描写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歌颂人民大众的前仆后继的精神。⑶延安时期 1941——1945 ①对解放区新时期的天地予以歌颂,对革命领袖予以歌颂;

②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德国法西斯强盗的罪行的控诉,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国家的歌颂。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⑴浪漫主义想象,象征性的手法相结合;

⑵生动深刻鲜明的形象;

⑶散文化的自由体;

⑷朴素而新奇的诗歌语言。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复习

填空或选择

80年代其它小说

汪曾祺《受戒》:小和尚明海与村姑英子的恋爱故事。

1、朴实自然的题材;

2、独特的语言风格;

3、平淡的叙述方式、平和的意境;

4、小说散文化的特征

5、传神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知青文学,eg: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

张承志《黑骏马》(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寻根文学,eg:阿城《棋王》(王一生)韩少功《爸爸爸》(丙崽,象征、寓言的方式)陆文夫《美食家》(“小巷文学”“苏州文学”)

邓友梅《那五》(清代落魄贵族子弟的生活际遇)

《烟壶》(没落的清王朝各阶层的众生相)

意识流小说,eg:王蒙《春之声》《蝴蝶》《活动变人形》(倪吾诚)

工业题材改革小说,eg: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农村题材改革小说,eg: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先锋小说,eg:莫言《红高粱》(以当时不存在的“我”通过“我爸爸”的视角,讲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马原《拉萨河女神》(先锋小说滥觞之作)《冈底斯的诱惑》(“叙述圈套”开创了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苏童《1934年逃亡》《妻妾成群》(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格非《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冷漠叙述;对现成文体的颠覆)

80年代新诗(朦胧诗)

新时期诗歌(以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

“归来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雷抒雁)和“青年诗人”。朦胧诗运动: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

北岛《回答》;舒婷《神女峰》《惠安女子》《致橡树》;顾城《一代人》

80年代戏剧

1977—1979年,恢复期;1980—1985年,探索期;1986—1989年,总结期。

(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1977-1979)

揭批“四人帮”:苏叔阳《丹心谱》(方凌轩、庄济生),宗福先《于无声处》 从“神化”走向“人化:沙叶新《陈毅市长》(平民意识)

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社会责任感)

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苏叔阳《左邻右舍》,李龙云《小井胡同》

(二)探索戏剧时期(1980-1985)

80年代较有影响的探索剧: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复调)刘锦云《狗儿爷涅槃》;宗福先《血总是热的》;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刘树刚《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沙叶新《寻找男子汉》(喜剧风格)

(三)探索戏剧的总结,小剧场运动时期(1986-1989)

《狗儿爷涅槃》(狗儿爷陈贺祥,地主祁永年)

小剧场运动的复兴与尝试:以高行健的《绝对信号》为标志。

(高行健:强调“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强调戏剧艺术的“剧场性”特征,也就是“承认舞台的假定性”,重视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

80年代散文

巴金《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是“文革的博物馆”,从生活思想的深层次探究了“文

革”发生的根本原因,表现了作家严以律己、解剖自我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作家奉行“讲真话”、“挖掘自己的灵魂”。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体价值。恢复了散文的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心灵的表现。)

90年代文学思潮(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文学)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道统派(西学派;传统派)信仰派(终极关怀派;宗教派)

90年代小说(新写实小说)

1989年第2期《钟山》杂志设立“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90年代新诗(新生代诗)

Eg:韩东:《山民》李瑛、张新泉

90年代散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一、名词解释

文化散文:是兴起于90年代的文坛,以工作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学者为创作主体的散文创作。(1.5分)他们的作品以智慧之光透视社会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的形式,辨析民族的人格和历史精神,对社会生存和生命意义作终极思悟,呈现出创作主体的人格和艺术智慧。(2.5分)代表作家有余秋雨、张中行、季羡林等。(1分)

新生代诗: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这些诗人的作品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是一种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这些诗歌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它们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朦胧诗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代表。他们的诗开拓了新的疆域,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先锋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

二、简答题

1、马原小说的先锋性质

(1)小说在叙述中呈现出非写实非虚构的模糊状态,叙述视角呈现出随意性,叙述者与被叙述者、接受者纠缠在一起;

(2)叙述强制性对逻辑的干预,叙述的事件不是通过本身的逻辑联系而是通过人为的叙述联系在一起的;

(3)小说成为形式的叙述和叙述的形式,叙述成为小说的手段和目的,小说成为一种作者叙述的游戏方式。

2、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

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意象含义: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分析舒婷的《致橡树》(林惠答案)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藉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橡树代表了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诗人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她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诗人正是通过这种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3、《陈毅市长》结构特色

(1)《陈毅市长》在结构上独具特色。(2)它突破了以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全剧的传统戏剧结构方式,而采用“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结构。(3)全剧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事件,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十场戏写十件不同的事,事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分别从不同侧面来揭示陈毅的性格。(4)为了使结构紧凑,在每场的结尾用几句台词或一个细节为下一场的情节开展作简单的铺垫。

(1)在蒙昧的历史途程中艰难跋涉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如李冰(《都江堰》)、柳宗元(《柳侯祠》)、苏东坡(《苏东坡突围》)等等。

(2)镌刻着无数历史人物的足迹与印记的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域场所等空间存在。如苏州(《白发苏州》)、山西(《抱愧山西》)、承德避暑山庄(《一个王朝的背影》)等。

(3)已经上升为某种象征符号,凝聚着厚重文化内涵的物象,如天一阁、道士塔等。

三、论述题

1、王蒙的反思小说《春之声》特点

王蒙是新时期文坛上较早尝试与运用意识流技法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春之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1)自由联想。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为目的,就必然遵循意识活动的规律----不间断地流动着,自由随意,跳跃多变。

(2)放射型结构。以人物的心灵为端点,依着联想的发生,打破传统小说的正常时空秩序,作多线条的辐射,状如“漫天开花”。

(3)内心独白。它是心理分析式的,是人物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的展示。它粗糙,未经梳理,却又因此而真实。

(4)象征手法。在意识流小说中,象征备受亲睐。意识流小说结构松散,思想的定向性属于隐性状况,象征的运用有助于防止这些可能性。

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征

(1)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还原生活本相。

力求最大程度地接近生活的真实性,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

生活的凡俗、琐碎、平庸、毫无诗意才是原生样态,生存的艰难、折磨、无奈、顺应才是生活的真实本相。

(2)描写凡俗小人物

背弃和拒绝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物,将纯态社会中的凡人写入小说

没有丝毫充溢英雄光彩和不食人间烟火成分,只是普通平凡、甘于庸常、顺应承受着生活愚弄的小人物

Eg: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小林

(3)冷漠、客观的叙述态度

叙事主体冷漠淡然,不作直接的情感介入,更不作明显的客观评判。

叙述者似乎是一位实地录音者,仅仅做不动声色的旁观。

作家的主体观念与情感态度都不直接呈现在文本中,从而完全淡化主体价值立场。

3、余秋雨散文对当代文学的贡献

第一,摒弃了传统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单一主题表达的程式,代之以多角度、多侧面地透视某一景观或物象,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

第二,作者所选取的景观或物象都曾参与了作者主体的精神建构。

第三,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游览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现的情结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从而突出了作家所要开掘的,与本次游览相关的内容。

第四,大胆借助“想象”艺术复现为传统正史所不载的已经掩没在历史阴影之中的历史瞬间或历史面卷。

第五,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

(下面的不是考题 仅是个人整理)

“人文精神派”:

1、道统派(西学派;传统派)

2、信仰派(终极关怀派;宗教派)90年代小说述评

1、“新写实小说”

2、“新生代小说”

3、“女性小说” 方方的《风景》

巴金的《随想录》

余秋雨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80年代戏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1977—1979年,恢复期

揭批“四人帮”苏叔阳《丹心谱》,宗福先《于无声处》

从“神化”走向“人化”沙叶新《陈毅市长》

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 苏叔阳《左邻右舍》,李龙云《小井胡同》

1980—1985年,探索期

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宗福先《血总是热的》 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刘树刚《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1986—1989年,总结期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材料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文学常识(10分)

二、作品片段辨析(说出作者和篇名)(30分)

三、作品赏析题(20分)

四、论述题(40分)——(6题任选4题)

——作品分析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主旨立意分析 ——作品艺术构思分析

现代文学

时间跨度 1919——1949 20年代(第一个十年)30年代(第二个十年)40年代(第三个十年)

什么是现代文学?

用现代的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

现代小说

重点作家: 鲁迅 郁达夫 施蛰存 沈从文 张爱玲 老舍 萧红 钱锺书

现代诗歌

郭沫若 冯至 李金发 闻一多 徐志摩 戴望舒 穆旦

现代诗歌流派

新月派 九叶诗派

现代散文

俞平伯 叶圣陶 周作人 鲁迅 林语堂 梁遇春 冰心 丰子恺

现代戏剧

曹禺

当代小说

王蒙 宗璞 高晓声 汪曾祺 金庸 白先勇

当代诗歌

朦胧诗 食指 北岛 顾城 舒婷 海子 郑愁予 余光中

当代散文

巴金 董桥

当代戏剧

老舍

鲁迅的思想

社会批判 文化批判

《狂人日记》

吃人

救救孩子 2 《灯下漫笔》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中国历史不过是两个时代的循环: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的文学风格

深刻锐利 沉郁冷峻 反抗绝望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类型主要有哪些? 农民 知识分子

鲁迅小说的意义

现代白话小说 何谓现代

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弱点 先驱者的孤独感和荒原感

铁屋子比喻

《狂人日记》

思想深度 情感特征 象征手法

思想深度

礼教吃人——对封建文化的激烈否定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儒家文化

家族制度与儒家文化

家族制度是儒家文化的根基 儒家文化是家族制度的文化结晶

儒家文化是以家族制度为根基的封建文化

儒家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压制个人而维护群体秩序的文化。

林语堂《中国人》

它从我们手中夺去了缔结婚姻的权利,把这种权利给了我们的父母;它让我们与媳妇结婚而不是与妻子结婚,它使我们的老婆生‘孙子’而不是生儿子;它百倍地增加了新娘的义务; 3 它使年轻人感到如果大白天将自己的房们关起来是非礼行为,使英文中的‘privacy’(独处、私事、秘密、隐私)这个词失去存在的可能性。它象收音机那样迫使我们习惯于喧闹的婚姻、喧闹的葬礼、喧闹的晚饭、喧闹的睡眠。”

情感特征

日记体式 抒情小说

凄厉、压抑而愤怒 摇滚式

象征手法

象征

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其他形象来暗示其思想感情。狂人的风言风语

象征着新一代对旧文化旧传统的质疑与反抗 对旧文化的否定难免偏激 中医 京剧

《阿Q正传》 赵延年木刻

丰子恺画

阿Q的精神胜利法

民族的劣根性 人性的普遍弱点

新月派——新格律诗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林徽音

三美

新感觉派

对小说叙述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运用意识流等现代派技法,在作品的结构、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人物刻画上,自觉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潜意识,表达了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 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活跃于20年代末期30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小说流派。心理分析 都市文化 海派文学 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

哲学和心理学的突破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潜意识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作家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而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讲解员。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作家,翻译家,学者,《梅雨之夕》

细致的心理描写

精神分析学说的自觉运用 怦然心动 跃跃欲试 想入非非 恋恋不舍 怅然若失

解放区代表作家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

《小二黑结婚》 《登记》

《锻炼锻炼》

山药蛋派

1943年创作《小二黑结婚》

被视为解放区文学创作实绩的代表 “赵树理方向” 自认是“文摊”作家 民族化、大众化 民间文化的隐行结构

戴望舒诗歌艺术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2、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3、追求意象之美 前后期的变化 以抗战爆发为界限

前期——述说个人的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

后期——内涵扩大,抒发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九叶诗派

抗战时期 西南联大学生

命名的由来 1981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九叶集》 九叶诗派的创作追求

追求“诗”与“思”的融合 抒情的客观化

“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之后的社会现象”。(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

中国话剧艺术的特点

匡时济世的艺术 诗意的戏剧精神 浓郁的民族特色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万的繁体字是“萬 ”。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3年,23岁的曹禺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雷雨》 四幕话剧 周家的客厅 鲁家的住房 一天之内

(从上午到午夜)

三一律

西方古典戏剧理论 时间 地点 情节

《雷雨》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一、命运问题

二、周冲——乌托邦问题

三、周朴园——有没有爱?

四、蘩漪的独特性——恶魔性因素 《雷雨》中的8个人物

《雷雨》的思想内容:封建家庭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人性中爱与恨的深刻交织 曹禺的自述: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

人物形象分析 周朴园:

在“仁义道德”的观念下施行着残酷的封建专制手段 曹禺在透析周朴园灵魂时,始终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写

繁漪:

悲剧灵魂

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 女性的抗议与追求 双重的悲剧冲突

1、追求自由——周朴园的专制折磨与压迫

2、追求爱情——周萍的背弃

作者要肯定的,不是乱伦,而是她反叛封建道德的勇气。她的“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当代文学的“转折”

新中国成立

中国社会急剧的变革

解放区文学、左翼文学成为标杆 为工农兵服务

文学的工具性地位——服务于政治 现代文学的多种风格尝试被停止

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文学(1966—1976)——样板戏

新时期文学(1976—1986)朦胧诗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 先锋小说 新写实

十七年文学——小说的主要类型

1、农村题材小说

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文学的功能——颂歌

宣传功能的强调

迅速及时地配合现实斗争 阐释党的具体政策 抗美援朝 合作社 人民公社

老舍《茶馆》(1957)

旧北平生活 戊戌变法 北洋军阀 国民党

茶馆——小社会

历史重大事件对民间日常生活的影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生平,幼年家贫,早年曾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1924年赴英国教中文,1930年回国。抗战爆发后,到重庆主持“文协”工作。1946年赴美讲学。建国初期回国。1950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初期,1966年8月自沉北京太平湖 思考题

《茶馆》的场景选择有什么特点? 《茶馆》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茶馆》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茶馆》 三幕话剧

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戊戌变法后的清末社会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国社会 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统区

演出历程 1958年 首演

1963年 第二次演出 1979年 恢复演出 1982年 改编成电影

2009年改编成39集电视剧

为什么选择茶馆作为场景?

1、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2、各色人物都可自由出入之地

3、象征意义——社会的缩影

《茶馆》的思想内涵 悲剧

以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

《茶馆》的艺术特色 结构:三个横断面连缀

人物塑造:人物众多,性格鲜明(70多人)带着鲜明的爱憎来塑造人物 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茶馆》中的主要人物 王利发 秦仲义 常四爷 刘麻子 ……

新时期文学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针对“文化大革命”;

表达了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 得名于卢新华《伤痕》(1978,《文汇报》)代表作品:刘心武《班主任》(1977)小流氓

团支书《牛虻》

文革十年** 给人带来的伤痕

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 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

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丽关系的严重破坏 巴金《随想录》(6集)——《怀念萧珊》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什么是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一、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

1、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共和国文学范式决定了这时期诗歌的基本范式是:颂歌与战歌。

2、时代对于诗人,以及诗人对于自身,都是这样的要求:

“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感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物质和精神的伟大变革,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

“诗也就是时代真实而嘹亮的音调,也就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3、强烈的个人情感被社会、集体取代;(贺敬之《放声歌唱》)

4、诗歌独特的含蓄、暗示、暧昧等美学因素被忽略、消灭。(郭小川《自己的志愿》)

二、朦胧诗的出现

“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青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在福建、四川等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

北岛、舒婷

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 潜在写作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三、朦胧诗论争的情况及论争的意义

由于这些朦胧诗从内容到形式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的颂歌、战歌截然不同,自然引起人们的困惑、不解,以至抵触,特别是经过文革洗礼的的一些文人。

1979年,公刘在《星星》复刊号上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文章对顾城作品中表现的个人情感表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980年,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文章把这些诗贬意为“朦胧诗”,“朦胧诗”的称呼也就是由此文而来的。

1981年,臧克家在《河北师院学报》第1期发表《关于“朦胧诗”》

“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1981年,丁力在《河北师院学报》第2期发表《新诗的发展和古怪诗》,把这些新潮诗称为古怪诗:

“古怪诗的出现是受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在国内,有些人对过去的新诗重新评价,为过去不受欢迎的流派,如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反动派翻案,这是不好的。

三个崛起

1《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2《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

3《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徐敬亚)

朦胧诗引起的这场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1、全面复苏和回归“五四”新文学的精神;

2、由论争演变为一场自觉的诗歌运动,并在这一运动中完成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

3、在论争中,不断涌现新的创作观念和先锋精神,这些新的创作观念和先锋精神不但影响着整个诗歌的发展走向,而且成了整个文学创作的探索者。

四、朦胧诗的特点:

1、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不再是集体的代名词,也不是“螺丝钉”,而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人。“我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

2、在艺术上,注意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炼、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

3、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五、代表作家的诗作风格:(北岛、舒婷、顾城)

舒婷诗作的特点:

1、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早得到大家认同的的诗人。

2、舒婷的诗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3、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人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温情与包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舒婷的诗采用了隐喻、意象、暗示、象征、通感以及打破时空等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具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

5、舒婷的诗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北岛与顾城的比较:

1、两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但两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表现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别。

2、所受的文化教养不同:北岛在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曾接触过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而顾城较少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3、对现实的态度不同:北岛虽然拒绝与现实社会合作,但始终表现出自己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而顾城在对现实失望后,以逃避的态度去寻找自己眼中的童话世 界,去创造一个与世俗世界相对立的美好幻境。

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

先锋文学(马原、格非、余华)《冈底斯的诱惑》《鲜血梅花》 叙事艺术的探索

新写实主义(池莉、方方、刘震云)《烦恼人生》 《风景》 《一地鸡毛》 民间日常生活

新写实小说

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生,关注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零度叙述

先锋小说

特指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 以马原和余华为代表

重在进行小说形式实验的新潮小说。“先锋小说”的别名:“新潮小说”“实验小说” 小说实验 追求叙事艺术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余华《现实一种》 《鲜血梅花》

以往的文学

力图塑造真实的世界 强调思想内涵

先锋小说

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和消解。

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传统的真实观念,重视对叙事艺术的追求。

90年代

王朔作品 嘲讽 消解

精英意识的消褪 大众文化的兴起

第五篇:现当代文学复习纲要

现代文学复习纲要

题型:

一、填空题(20分)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三、简答题(30分)

四、论述题(20分)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复习内容:

一、十七年文学1、50年代开展的全国性的三次批判运动

2、双百方针

3、十七年建立一体化、规范化的文学秩序

4、闻捷《天山牧歌》

5、郭小川《望星空》

6、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创作特征

7、杂文邓拓的《燕山夜话》和吴南星的《三家村札记》

8、《茶馆》主题、王利发的形象特征及其典型意义,艺术构思特色

9、《青春之歌》林道静

10、《创业史》梁三老汉

11、《百合花》内涵、叙事特色

12、赵树理《“锻炼锻炼”》

13、非主流文学:《我们夫妇之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红豆》《陶渊明写<挽歌>》

二、文革文学

1、食指《相信未来》

2、样板戏代表作

三、新时期文学

1、北岛、顾城、舒婷诗歌的创作特色

2、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3、北岛《回答》、顾城《远和近.》、舒婷《致橡树》、《双桅船》、海子《面朝大 1

海,春暖花开》、《新娘》

4、巴金《随想录》创作内涵及其创作特色

5、杨绛《干校六记》

6、史铁生《我与地坛》

7、张中行《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8、贾平凹“商州系列”

9、余秋雨《文化苦旅》

10、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11、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的性格特征

12、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13、反思小说的思想内涵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

14、谌容《人到中年》

15、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

16、《棋王》王一生

17、韩少功《爸爸爸》

18、汪曾祺《受戒》

19、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蝴蝶》

20、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山上的小屋》

21、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意义及不足

22、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23、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刘震云《故乡面和花朵》、《单位》,池莉《烦恼人生》《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

四、九十年代文学

1、余华的《活着》福贵

2、王小波《黄金时代》王二

3、王安忆《长恨歌》王琦瑶

4、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

下载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篇〃戏剧影视文学篇复习提要 1、现代中国散文创作发展演变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15-1934),为诞生发育期,以杂文为代表,以思想与社会批评为其主线。 第二个......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2

    2、 谈谈巴金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异同。 巴金小说创作前后期的时间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标志是《憩园》、《寒夜》等小说的问世。 巴金前期的创作如《家》、《春》、《秋》、《灭......

    现当代文学复习之 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复习之 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

    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

    现当代文学

    一、 童稚视野里折射出的绮丽梦幻 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 1928年1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太阳社和创造社(P147)  真正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开一代诗风的是郭沫若《女神》。  闻一多提出的白话新诗的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现当代文学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1928年后,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

    现当代文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