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机遇谋发展,合力共建新农村
抢抓机遇谋发展合力共建新农村
中共大王镇委大王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10日)
大王镇东邻太子,西接大冶市大箕铺镇,南依幕阜山,北濒大冶湖,由河金省道与106国道相接,辖32个建制村,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2.69万亩,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属传统的农业乡镇。2010年我镇被定为黄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有18位市四大家领导、14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驻点大王的32个村,省、市、县共有106家单位与我镇“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新农村。我镇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聚合各方力量,上下一心,苦干实干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完善相关制度,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镇里4名书记办公会成员每人分包一个重点村,以点代面,带动工作进展。镇干部和机关单位到各村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强度和力度,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镇、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选举成立村民理事会,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会议宣传。全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宣传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的有关政策,分析我镇发展的大好机遇,介绍外地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作法;各村迅速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群众代表会,进一步统一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培训骨干。利用镇党校活动阵地,组织培训村支部书记、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成员以及镇驻村干部共200余人。邀请县委党校老师和县农办领导授课,帮助镇、村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1
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实施办法。三是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全镇共刷写新农村建设固定标语286条,印发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11000份,组织文艺下乡演出320人次。镇电视台开通新农村建设电视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
3、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我镇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和规划。一是制定了《大王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此方案内容全面,细致具体,涉及到全镇各行业、各区域的整体布局安排。二是编制了大王镇新农村建设三年总体规划、2010-2012年分年度实施的规划以及全镇32个行政村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做到事事有规划,不打乱仗。三是将工程项目责任落实到个人。我镇今年共有几十个重点工程项目,为了有效管理,镇党委制定了《大王镇镇级重点工程包保责任表》、《大王镇招商引资项目包保责任表》和《大王镇村级重点工程包保责任表》。为了有效落实,镇党委书记石显芳同志亲自承担了几个责任重大的项目,镇党委成员和驻村干部都包保了重点工程项目,真正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件件有人管,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速度。
4、督办检查,确保进度。一是我镇的黄石市和阳新县的驻点单位人员全部到位,这些工作人员一来到驻点村就吃住在农家,深入农家摸底调查情况,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还有一些村庄在镇村干部及驻点人员的精心筹划下,动得早、做得实,新农村建设的早已如火如荼的展开。二是我镇制定一套督办措施,要求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每周上报一次工作进度,每周做一次工作计划,使党委政府能及时有效掌握工作进度。
二、主要工作成效
1、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一是村庄整治有规划。全镇投入资金22万元,完成了市级18个建设点的村庄建设规划修编,并把村庄规划图、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奖补标准全部上墙,群众对新农村建什么、怎么建一目了然。二是村庄整治变化显著。截至12月10日,在32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工程中,已整修塘堰38口,硬化“两打两晒场”
32个,拆除旧厕357个,拆除旧房、空心房168 栋,硬化连户公路20公里,建设村组公路11.8公里,建成公共活动场所12个,完成外墙刷白、着色、粉刷和贴墙砖合计198300㎡。河金省道沿线整治工程,粉刷房屋426栋,合计74270㎡,拆除旧房20栋、2100㎡。全镇村庄整治工程总投资1628万元,已完成投资 1456万元,占总投资的85 %。三是重点工程有新突破。投资1300万元河金省道升级改造工程10.3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投资2980万元的马家湖高产农田开发整理项目今年5月26举行了开工仪式,目前已经迁移通讯电杆8根,平整路基8200米,铺设涵管6500米,浆砌沟渠3500米,共投入资金1320万元;大王自来水厂二期工程总投资340万元,今年已经完成5800米主水管道向中心村组延伸,惠及周边2万多群众;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在我镇四个点全面铺开,目前各项工作进展很快,取得了明显成效。
2、集镇建设打造亮点。沿河金省道大王、中庄2个集镇,处在黄石、阳新、大冶结合部,位于黄石凤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核心区。这两个集镇的面貌是体现大王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大王文明程度的象征。市委王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协调2千万贴息贷款。八月下旬我们聘请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这两个集镇建设进行规划,大王集镇改造为中式风格,中庄集镇改造为欧式风格。目前,集镇建设动态投资达800多万元,工程整修机关单位办公楼22栋,整治住户房屋156栋,建设下水道4.8公里,路灯、绿化带、人行道、下水道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元旦之前整个集镇建设基本完工,春节之前全部完工,届时两个漂亮整洁的新集镇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3、产业发展多头并进。我镇新农村建设中,紧扣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突出产业发展。今年,种植了1000亩优质油茶和500亩优质柑橘;上堰村程惠投入80万元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实现年产值50万元;下堰村程良友、程良天、程时松三名群众自发组织投入资金20万元,建成下堰湖400亩稻鳅“三千”养殖基地;下街村村民王海南养殖黑山羊1000头。与此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发展,金
湖村引进制衣厂一个,安排劳动力就业75人,集体收入年均增加3万元。目前全镇村级集体收入5万以上的与12个村,2万的村有20个。
4、村级组织涌现活力。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的发挥,要想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实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我们重点狠抓两个方面:一是围绕“五个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战斗力。新农村建设工作,关键在于村干部,核心就在村支书。按照“建强基本队伍”的要求,我镇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今年,我镇新农村建设涌现了上堰村程良政、王崇村王能高、金湖村曹树波、集会村李小兵、下海村曹中和、中庄村李相寅、南山村李祥旭等一批先进支书的典型,与此同时我镇及时调整了一批思想不纯、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村干部,先后对巷口、柯畈、港西、子向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真正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新农村建设村级班子整体工作水平。二是围绕“五议五公开”、“六步工作法”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推行“五议五公开”、“六步工作法”是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今年我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决策公开,建设内容公开,工程质量监督公开,资金管理使用公开,目前到位的1000多万新农村建设资金,没有群众对对资金使用提出异议。
我镇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领导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希望各位领导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不足之处多批评指正。我们将把各位领导的意见作为今后工作的指针落实,奋力实现大王经济大发展,人居环境大改善,社会和谐大进步的工作目标。
第二篇:求真务实抓改革抢抓机遇谋发展
抢抓机遇谋发展求真务实抓改革
新洲区环卫中心
今年以来,我区市容环卫工作在市局精心指导,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理顺体制,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量化管理,加强督导,提升水平”的改革思路,坚持“工作零开始,垃圾零暴露,管理零死角,市民零投诉”的工作标准,抢抓机遇,务实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今年8月3日,我区市容环卫工作经市双创专班推荐,被武汉人民广播电台(8月3日11:30)报道。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以典型的事例教育人
2000年以前,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一进环卫所,不苕就有点裹。为扭转世俗的偏见,增强广大职工自立、自强和爱岗敬业的信心,我们特别注重三个层面的宣传。一是宣传条件的改善。近八年来,区政府所在地的邾城街作业机械全面更新,现拥有各种机车20台套,新增垃圾转运台9座。目前,占地10.3亩,日处理垃圾200吨的垃圾转运站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工作条件的改善,既让职工体验了设备增加减轻劳动强度的好处,更让职工明白了“不做事,领导就不重视”的道理。二是宣传社会的关爱,双创工作特别是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力促进了部门支持与市民参与意识。节日到了,财政、纪委等部门给环卫工发钱发物;天气热了,药监、卫生等部门给环卫工送药送水;地面脏了,热心的市民主动给环卫工打扫卫生……社会的关爱,感人的事迹,我们都及时给予了宣传报道。三是宣传职工的荣耀。邾城街解放路清扫组组长汪杏兰,可谓苦尽甜来,倍受世人尊重。她32岁
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对不谙世事的儿子。她凭着坚强的意志,勤劳的双手,将儿女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女儿系四川公务员,儿子被国家公费派驻新加坡读研),自己也多次被市区二级评为城市美容师。树立典型,宣传自己,极大地鼓舞了环卫工人自爱、自尊、自强、自信的信念。目前,原停薪留职的20余名职工,纷纷要求提前上岗,显示了环卫岗位强大的吸引力。
二、锐意改革,以创新的办法激励人
今年年初,我们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的号召,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要求,以“管理改体制,服务改机制,人员变观念,市容变面貌”为重点,坚持环卫事业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法制化改革方向,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场运作、自我约束”的环卫运行机制。一是理顺了环卫管理体制。恢复了“新洲区市容环境卫生中心”,实行了“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分级管理,以街(镇)为主” 的管理模式。二是开放了环卫作业市场。首先是环卫清扫实行了领衔承包。我们按照国家劳动定额标准,结合新洲的实际,将清扫费用发包到41个领衔人,对新增的龙腾大道,以9万元的标底向社会公开招标。同时按照“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钱”的办法,加强督导检查。其二是垃圾清运实行了成本管理。根据垃圾清运总量,结合车辆性能、燃油价格、运输距离等因素,核定清运人员和费用。同时,允许清运承包者在保质保量完成清运工作的前提下,开辟清运市场,实现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设备的目的。目前,清运公司已承接辛冲东城湾垃圾清运,年创收5万元。其三是环卫收费实行绩效挂钩。收费人员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带资签约。今年,邾城居民收费已签约
160万元。同比增长40万元。同时规定,对收费人员将视其工作业绩,奖励依规收足的,淘汰未完成任务、业绩最差的组别。三是改革了环卫用工制度,实行了“规范管理,优胜劣汰,按量付酬,工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尽管今年创建压力大,但改革后的环卫中心及各公司没招聘一名环卫工人,确因城区清扫面积扩大或退休人数较多而需补充职工的,全部由领衔承包人自行处理,从根本上减轻了政府用工压力。
三、关心职工,以好转的待遇感化人
“系职工冷暖,不贪图安逸”是我们工作宗旨之一。今年来,我们在狠抓环卫质量的同时,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有关精神,按照区领导的指示,先后为环卫工人办理四件实事。一是提高了工资标准。2005年,邾城环卫工人平均工资不到300元,通过几年的努力,今年环卫工人工资人平达到700元,其中,清扫保洁岗位工资超过750元(含清扫岗位补贴及晚间延时保洁加班工资)。二是全部办理了养老统筹。遵照2007年底区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截至目前,邾城332名在岗工人(不分正式工或临时工)全员进入了养统统筹行业。三是在岗职工全部办理了意外伤害险。四是高规格设置了环卫工人作业休息室。今年7月,区政府投资10万元,为邾城地区环卫工人设置了22个作业休息室。每个休息室配置了空调、电扇、饮水机及座椅板凳。该实事先后被《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宣传报道。
四、完善制度,以严格的措施约束人
我们深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为环卫工人办理实事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制度的完善,措施的约束。一是界定了各公司的经费。
按照区委、区政府改革精神,我们年初就与清扫、清运及收费中心签定了资金计划,并在实践中贯穿始终。二是规范了用工管理。首先是要求各公司严格按照人事、劳动等部门要求,出台了《环卫系统人事管理制度》,依规锁定了在岗在编人员,坚决杜绝私招乱雇季节工的行为。其二建立了一套收入分配向一线岗位、一流业绩、一人多能倾斜的分配制度,彻底打破了“按人付酬”的陈规陋习。如清扫岗位每人每月比其它岗位多30元岗位补贴资金。其三出台完善了《新洲区市容环卫质量考评办法》及《新洲区市容环卫质量检查评分细则》。今年上半年,我们依据上述制度与措施,共停岗职工6人,辞退职工2人,从绩效工资中扣减资金0.8万元。
总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市民是我们永远的上帝。尽管我们在前段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照改革方案的要求,仍有三个方面没到位。一是重邾城市容环卫工作,忽视了对全区各街镇场环卫工作的检查督导;二是少数清扫承包人缺乏管理能力,存在选人用人不当的问题;三是主次干道与背街后巷界限不甚明晰,卫生死角依然时有发生。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我们在下段的工作中,一定坚守“谋发展大计,不碌碌无为;走改革之路,不虎头蛇尾;系职工冷暖,不贪图安逸;求市民满意,不追名逐利”的工作宗旨,通过体制调整,机制创新,达到思想大解放,面貌大变样。
第三篇:创新学习谋发展 合力共建新农村
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三
创新学习谋发展 合力共建新农村
----朱吉敏个人先进事迹
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是党员获取新知、提高素质、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严于律己,坚持真学深学,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难而进、大胆创业,不仅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也为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一、示范引导、走在前列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建设学习型党组过程中,我做为总支书记。在学习中,始终走在前面,当好榜样,成为党员学习的标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政治责任,严格要求自己。农村作为一个小天地,地方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等一样不少,有些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还很陌生,为了填充知识空白,我每天坚持阅读党报党刊,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主动学习土地法、劳动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及海上养殖科学技术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了紧跟全县发展步伐,服务好广鹿
乡打造国际休闲会议中心这个大局,我认真学习《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发展规划》,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自觉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错误思想。经过学习,我的民事纠纷调解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
因为村里事务纷繁复杂,很少有休息时间,除在规定的集中学习时间外,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本人采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方法,收获颇多,成效显著。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涉及面较广,有很多陌生的领域,不懂的知识,在遇到疑难时我及时请教,自身也会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学习,从而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处理各事。
二、有地放矢,带动他人学
牢固树立“抓学习是本职,不抓学习是失职、抓不好学习是不称职”的理念,始终把学习当作重要工作来抓。
我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更与村民的素质有关。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不忘时刻督促他人学习。在班子会议上,我制定了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制度,在全村大力倡导向理论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
改进学习方法。坚持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坚持开放式学习,就是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收看论坛讲坛、听取报告讲座等方式,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新经
验。
对比党的先进性,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对比兄弟村级的经验,查找本村的“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和制约本村科学发展的问题,把本村工作置于长海发展的大格局和全乡发展的大背景中,找差距、找不足,在薄弱环节上求突破,求发展。
三、深入群众、研讨交流学
塘洼村党总支下设有三个党支部,但是党员居住分散,组织学习活动显得格外不方便,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探索,在全村范围内成立了10个“学习型党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很好。不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向村里反映,也想有一个这样的中心,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大伙儿能聚一聚、议一议。我了解情况后,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学习型党组织影响力的机会,于是召开两委班子会议,认真研讨。最后决定把“学习型党小组”扩展成 “庭院教育中心”,广泛吸纳想学习想进步想致富的村民,并投资4.8万元对10户中心户配备了电视机、DVD机、桌椅板凳、各类书籍、扑克象棋等设备及活动用品,还为每个中心户配备一名学习指导员和一名负责人,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以满足党员、群众及未成年人的学习要求,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学习风气日渐浓厚。
四、发挥学习效果 提高工作水平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桥梁,转化是关键,工作水平
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好途径。在工作中我运用学到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法规,为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去年,塘洼村和下屯村民为了一条公路闹得不可开交,我在接到反映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查,把当事人双方集中到庭院教育中心与周边党员群众一起商讨,耐心做思想工作,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并有28名群众主动提出出工出力,将这条长达320米的公路进行维修。这种处理方式兼顾了双方的利益,圆满化解矛盾,通过此事,也让村民们明白了互利共赢的道理。类似的事情有不少,一传十,十传百,“庭院教育中心”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吸纳的群众也越来越多。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谁想咨询点法律法规,想学点教育孩子的方法,或想交流生产生活经验等,就会到中心来,往往是期待而来,满意而归。而我又把中心户做为和百姓交流的平台,解决问题的场所,对有关“土地已经到期”以后怎么办?北庙屯征地建苗圃一事、北崖屯征地建净水厂一事、和气沟搬迁一事、对农转非有些待遇享受不到怎么办及新的医保政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我均在中心户内与大伙讨论,对群众反应的问题,我知道的就讲给他们听。不明白的,我再往上反应,直到群众满意为止;群众有什么话也毫无保留的讲给我听;我与群众一道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项工作也顺利开展。村里大的决定就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并不定期的在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让广大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转化学习成果 带动村民致富
这几年,全县海上养殖生产都陷入了困境,为尽快走出低谷,我积极收集海上养殖苗种成品产销信息,努力探索增收致富新渠道。后来了解到海参网箱自然采苗养殖生产效益不错,于是我就到专门外地考察学习,请教养殖技术经验,并经常在网上搜索学习网箱养殖技术知识。由于网箱养殖在我村还没有先例,各养殖户不敢轻易涉足,于是我决定自己先试验,看养殖效果如何。去年,我一次性投资了15万元购买苗种及材料设备。网箱建成后,我多次亲自下海查看水温状况、饵料情况以及投放苗种数量多少等。要求海上养殖队长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出海实时观察,每天汇报一次海上苗种生长情况。经过50多个焦急等待的日子,海参苗长势良好,采集了十分可观的海参苗,试验获得了成功。通过试验我发现,网箱自然采苗养殖海参模式投资小、时间短、风险低、效益高,是目前养殖户转产可借鉴的模式。为了把试验成果传播出去,我在各个庭院教育中心主动推广自己的养殖经验,积极鼓励各养殖户投资此项目,并承诺无偿赠送给他们一些海参苗种。在看到了良好的产出效益后,有六七家养殖户动了心,开始转产网箱养殖。今年,为了扩大我村养殖户养殖规模,我把五个网箱的海参苗约800万枚以成本价卖给了一些底播养殖户,这也为形成网箱养殖规模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塘洼村和下屯紧靠海边,沙滩整洁,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我在庭院教育中心学习交流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家里都有闲
置房,又有富余人手,经过审慎分析,我就建议这些村民经营家庭旅游。为了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懂管理、会经营”,我就组织一些有家庭旅游经营经验的业主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向他们传授家庭旅游经营知识。经过交流学习,不少村民信心大增,仅2010年,和下屯就新增15户家庭旅游,每个家庭年增收达3万余元。
六、学习之花开硕果,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
学习给我们塘洼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抓规划,重实效,“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让我们村焕然一新。同时,我们不仅注重外在形象的美化,而且更注重倡导文明村风、提高村民的素质。几年来,共评选出文明屯4个,文明企业8家,好媳妇26人,好婆婆31人,仅2010年,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92户,“星级文明户”788户,每到冬季雪天村民都主动上道扫雪,每次扫雪都不低于800人,村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无一例为村里办事不公上访的案件发生。2010年村里全社会收入完成 51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净收入完成15451万元,人均收入22000元。
通过几年的工作学习,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我觉得:“诚心为民,民必理解;真心为民,民必拥护”。正是基于这种工作理念,全村上下共同努力,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新渔村正在形成。
2011年5月5日
第四篇:乘风破浪谋发展 抢抓机遇铸新篇
乘风破浪谋发展 抢抓机遇筑新篇
(抓机遇、谈发展、看前景征文)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回顾裕民的发展历程,正好证明了世界著名大企业家西蒙的这句名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裕民经历了改革开放、建设大西北热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金边工程、重点扶贫开发工程、援弱工程以及全国高速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勤劳、朴实的裕民各族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带领下,不徘徊、不踌躇,踏着机遇的点子,奏着发展的乐章,在这片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热土上,创造了著名的“裕民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当初的裕民,地旷人稀,一穷二白,条件十分落后,是典型的“边、穷、少”地区。当地老百姓用“一条马路几盏灯,一个喇叭全县听,一辆破车当街横,半脚油门出了城。刮风尘土飞的凶,雨天道路多泥宁。土墙破房乱不整,几颗榆树站院中,接听电话邮局等,牛车爬犁最流行。”的顺口溜描述了那个时期的县城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族人民发扬“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珍惜每个机遇,抓住每个机遇,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共谋发展,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使裕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裕民县城;“街道马路平又宽,两边的路灯亮闪闪。美丽的公园天天变,楼房节节往上攀。新建的住宅一片片,户户
都有幸福感。道路新设了斑马线,新车常把旧车换,通讯覆盖大如天,如今边城不遥远。园林卫生大家赞,裕民旧貌换新颜“,一个”生态、特色、旅游观光型“的县城初具规模。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党和国家给的机遇,靠自己的努力,没有机遇光靠努力不行,有机遇不努力也不行。如果,没有抓住机遇,我们今天只能悔恨中叹息,如果没有努力就我们会在贫穷煎熬。抓住了机遇,付出了心血,取得了成绩,我们今天在赞歌中生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春以来,国家东部省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刚刚结束,我们又迎来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这两会精神,象强劲的春风,把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关心、爱护、支持的暖流,吹进新疆各族民族人民的心中,我们又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面临更美好,更广阔的前景。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裕民各族人民又到了抢抓新机遇,筹谋新篇章的大好时期。我们要以敢为人先,时不我待的步伐,百倍的信心,众志成城,投入到抢抓机遇,筹谋发展的大潮中去,掀起建设裕民的新高潮。
机遇是守在天堂和地狱门口的魔鬼。因此,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是成败的关键。当前,我们至少面临四个重大机遇:一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加大对新疆的投资,计划到2015年新疆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
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奔小康;二是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裕民县被确定为重点示范县;三是塔城地区“援弱工程”正处在实施最好时期;四是我国已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稳步回升。在这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有目标、有政策、有措施、有平台、有环境、有项目、有干劲地加快起步速度。充分认清机会来之不易,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会获得先机,把握机遇就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四大发展机遇,把裕民的发展臵身于全国的发展,臵身于全塔城的发展大局环境,全面发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跳跃式发展。
要实现新跨越,必须突出重点,不能胡子尾毛一把抓,要提纲携领、纲举目张。要抓好民生工程,保证稳定发展;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要调整好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点,发挥地方优势;要抓好项目的选择,使项目建设合民心、顺民意,促进和谐发展;要研究项目与政策的一致性,做到有的放矢,做到高效发展。要加强与外部的协调,多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抓好队伍建设,胜任新的挑战。机遇是奔有准备的人而来的,我们只有谋划中突出重点,做好准备,机遇到来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才会在筹谋中得到胜算。
抓落实是谋发展的重中之重。展望未来,机遇多,政策好,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不是躺在机遇中睡觉就能实现。
要大兴“求真、务实、见效”之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工作,高标准落实。要主动出击,立项要“快上“,优化服务要“快办”,具体实施要“快干”。落实目标任务要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层层落实,用全、用足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反对一切刚说不练、有职不为、有责不为的行为,做到部门无闲职,单位无闲人,干部无闲时,工作无闲事,整合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凝聚全县智力,推动裕民大提高,大发展。
机遇是现成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俯下身子,全力以赴,用今天的汗水代替明天的泪水、拿今天的用心替换明天的伤心,用今天的智慧造就明天的繁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裕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抓机遇谋发展的征途中,要百舸争流,起航快,动力足,才会冲在前面,才会把前景变为现实。
机遇是钥匙,发展是锁子,前景是繁荣幸福的大门。我们不能让钥匙丢掉,更不能让锁子生锈,要用钥匙打开锁子,走进繁荣幸福的大门。
第五篇:抢抓机遇谋发展科学跨越谱新篇
抢抓机遇谋发展科学跨越谱新篇
水绕芦花月满船,烟波四起盖五津。
在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江‛交汇之地、群山重水之畔,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宜都市五眼泉镇。该镇位于湖北省宜都市中部,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因盛产石雕而闻名荆楚大地,镇内石材、水源、旅游等资源丰富,高坝洲水电站、香客岩水电站、守敬书院、天龙湾风景区均在境内,陆渔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全镇版图面积105.57平方公里,现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6个村民小组,6406户,2.2万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新模样‛,近年来,五眼泉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带领下,以不屈不饶的信念、战天斗地的气魄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发展信念不动摇,加快发展步伐不懈怠,在发展镇域经济、推进城乡统筹、维护社会稳定、致力改善民生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5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314%,年递增达到104%;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84万元,是2006年的4.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62元,比2006年增加2652元,年递增59%。截止2010年8月底,全镇财政收入已达到1141.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6亿元。该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电力设施保护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表彰为‚宜昌市级文明乡镇‛,连续3年被表彰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宜昌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乡镇‛、‚宜都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宜都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鸡头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十佳平安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袁家榜村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级生态村‛。
解放思想明思路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五眼泉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总结成绩、反思问题,用创新思维扫除思想障碍,打破观念束缚,积极开展‚五眼泉镇怎样才能科学发展‛、‚五眼泉镇科学发展什么‛、‚我为五眼泉镇科学发展献一计‛等系列思想解放讨论活动,动员广大党员群众为五眼泉镇发展献策出力。多次征
求意见,反复组织讨论,最终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以‘一路’(陆渔一级公路)为轴心,以‘两河’(清江河、渔洋河)为两翼,以‘三区开发’(东部商住和城郊经济区、中部行政服务和农产品加工区、西部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和山林经济区)为载体,以‘四镇建设’(建材强镇、石雕名镇、旅游大镇、生态新镇)为目标的整体发展思路,绘就了全镇发展的新蓝图。
加快转型增实力
该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发展主旋律,抓住城区骨架拓展、产业加速转移、优惠政策频出的历史性机遇,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深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全民招商‛理念,以‚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为目标,实行班子成员联系项目制、工作专班服务承诺制,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难题。近年来,首佳陶瓷、日月新电缆、云森建材、杨守敬书院、华章新材等一大批投资过千万的项目落户该镇。截止2010年8月底,全镇工商企业数达到52家,与2006年相比增加39家。规模企业数由2006的2家增至12家,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36亿,是2006年的5.4倍。
优化结构壮产业
在继续巩固‚柑、茶、桑‛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该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实施‚6个2‛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即:建强柑桔、茶叶2大支柱产业;规范建设柑桔、茶叶2大联合合作社;建设柑桔、茶叶2个千亩示范园;建好鸡头山、袁家榜2个生态休闲观光村;打造望佛桥、拖溪2个茶叶专业村;抓好陆渔一级路、拖溪流域2条产业带建设。同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三年来累计发放惠农资金787万元;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440万元,截止2009年底,全镇茶叶面积达到10052亩,柑桔面积31013亩,桑园面积2600亩,生猪出栏50592头、山羊出栏18003头,基本形成了‚山上茶园、丘陵果园、河边桑园,家家户户养猪羊‛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该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攻艰重点,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全镇共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总注册资本872万元,网络农户2400户。
共建共享美家园
该镇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30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水供水工程,解决了72%的农户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专项资金900万元,对五眼泉、箭楼子、红山3座水库进行了全面整治;实施‚通达通畅‛工程,三年来累计硬化村级公路65.4公里,维修睛雨路259公里,养护乡村公路345公里,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家园,三年来累计完成了2745户‚庭院净化‛、‚一池三改‛的建设任务;整合袁家榜生态村建设与山河社区建设资源,投资120万余元兴建生态示范小区,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善民生促和谐
该镇坚持以‚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便民服务为抓手,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型的新机制。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办公、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廉洁高效‛的思路,先后组建了便民服务、信访综治维稳、财务服务、农业服务等‚四大中心‛,贴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探明了一条新路子,这一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7月和2009年2月,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两次到该镇和鸡头山村视察,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2009年12月9日,全省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宜都市召开,与会代表参观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鸡头山、袁家榜村便民服务站。
该镇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理念,着眼于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不断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联防联控等一系列维稳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建立‚三个平台‛(即‚镇建综治维稳中心、村建综治维稳工作站、组设治安中心户‛),构筑镇、村、组三级联防网络。各村坚持每周一次排查,镇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排查例会,一个季度组织协管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镇党委书记、镇长牵头,镇党委班子成员组成专班,深入各村认真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倾听民声解民困,化解矛盾在基层。
创先争优强素质
该镇牢记党建工作职责,通过抓实队伍、强化学习、培育典型、服务群众等措施,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增强党建工作活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理论学习,在提升队伍素质上创先争优。组织全镇905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五个基本、七大体系‛等专题20多个,通过举办宣传专栏、印发工作简报,增强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内涵,在推进勤政廉政上创先争优。大力推进‚十个全覆盖‛体系建设,紧贴‚廉洁高效‛主题,建立健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测评评议‛、‚离任经济审计‛、‚任前廉政谈话‛等廉政制度,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强化典型示范,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上创先争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2008年10月评选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户123个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示范户20户、第二批示范户112户,镇党委集中命名授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民情大走访、民生大服务‛活动为重点,在服务群众上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即《干部民情日志》、《民情档案》及《党员、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全镇党员干部重心下移,真情服务,切实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以规范村务监督为载体,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创先争优。出台《村务监督委员会责任制及百分考核办法》,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候选人通过村民海推直选产生,监督职责范围拓展到政策执行、村务决策、村务公开、财务收支、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勤政廉政等7个方面,实现了从‚单一理财‛到‚全面过问‛的转变,通过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解决了监督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执行上的不到位。其做法被湖北日报、三峡日报头版头条推介,并荣获全市党建创新项目二等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前取得的种种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在新的征途上,五眼泉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已绘就的蓝图,满怀豪情,抢抓机遇,克难进取,乘势而上,为建设‚四镇‛、加快实现宜都‚两个率先‛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