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昌旅行社软实力提升路径与策略开题报告
许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于朝晖等(2008从旅行社公关战略的角度,将旅行社“软实力”归结于形象影响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环境应变力。郭德等(2008)以国家软实力理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旅行社竞争力理论,从旅行社形象、旅行社文化、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五个方面来评价旅行社的“软实力”。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认为:旅行社的软实力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
国内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中引入软实力概念“始于2004年,研究重点集中于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评价软实力的构成和作用”,其着力点在于如何以区域和产业的软实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学界,陈雪钧和李莉研究了“旅游旅行社的软实力问题”,杨积芳和陆林研究了“饭店的软实力比较”。综观这些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都是关于旅行社软实力的,针对旅游业软实力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旅行社软实力目前尚无明确定义。
四、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旅行社软实力研究的必要性及软实力在旅行社发展中的作用;
2、旅行社软实力所包含的要素;
3、如何发展旅行社业软实力各要素;
4、针对许昌旅行社业软实力发展现状,提出提升路径与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 通过阅览相关的文献及期刊获得软实力方面的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解掌握旅行社软实力内涵。了解软实力提出的背景,研究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它在旅行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分析其在旅行社未来发展中的潜在价值。
2、调查法:通过实际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旅行社软实力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旅行社软实力这一发展要素,认识它在旅行社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六、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旅行社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旅行社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旅行社文化、管理模式、价值观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一种终极竞争力,而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核心竞争力。
七、论文写作提纲
许昌旅行社软实力提升路径与策略
一、旅行社软实力概述
(一)软实力的概述
(二)旅行社软实力相关概念界定
1、旅行社软实力概述
2、旅行社软实力的表现形式
二、旅行社软实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硬实力是旅行社软实力的载体
(二)利益相关者对旅行社文化的认同程度
(三)创新能力是旅行社软实力的生长因子
(四)旅行社管理者的素质是旅行社软实力的源动力
三、许昌旅行社软实力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许昌旅行社软实力发展现状
(二)许昌旅行社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行社形象影响力不够
2、旅游产品创意不够,产品同质
3、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4、网络化水平低
四、提升许昌旅行社软实力的实践路径与策略
(一)提升许昌旅行社软实力的实践路径
1、旅行社应走协会化道路
2、向垂直分工体系迈进
3、构建大型旅行社集团
4、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5、强化旅行社社会责任理念
6、建立健全网络服务体系
(二)培育许昌旅行社软实力的策略
1、积累旅行社硬实力
2、注重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
3、提高利益相关者的认同程度
4、增强旅行社创新意识与能力
5、提高旅行社管理者的素质
6、树立品牌竞争意识
五、总结
八、主要参考文献
[1] 约瑟夫•S•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56.[2]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 张晖明,张亮亮.“软实力”的经济效应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89.[4] 陈雪钧,李莉.论旅游旅行社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其构建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版),2009(1):41-43.[5] 朱玲琳.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54-55.
第二篇: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构建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从职教集团软实力内涵出发,分析了目前职教集团软实力学术与理论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提升职教集团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为例,提出从精神力、制度力、政治力和文化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教集团 软实力 提升 路径 构建
课 题:本文为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重点立项课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教集团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1A001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职教集团软实力的内涵
1.职教集团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同时,明确指出职教集团化办学仍是今后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点方向。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强调资源共享、统筹兼顾、合作共赢,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的道路。职教集团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所谓的职教集团,是“以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实行优势互补,集合各方成员单位,包括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组建的集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就业等为一体的联合体,它是实现系统培养,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一般而言,职教集团顺应了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时代要求,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校企共赢为基本准则,以一所或多所职业学校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共建、互补、共享、多赢的特征。
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发展,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及时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有利于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
2.职教集团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来自于国际政治学研究,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分为“软”、“硬”两种。硬实力是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看得见的物质力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统称为“软实力”。
职教集团软实力,是该职教集团生存或发展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是该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团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与发展中共同形成及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性成果,是职教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它既包括集团的办学理念、集团特色、团队精神、组织架构、集团发展模式和集团品牌,也包括了集团文化、制度、价值观等等,具体体现在精神力、制度力、政治力和文化力等方面。
二、职教集团软实力研究现状
1.学术层面
近年来,我国职教集团发展迅猛,数量与规模都不断扩大。它作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现共赢的综合性社会组织,不仅表现为有形的物质性资产和硬件设施,也表现为无形的精神因素及软环境氛围。但就目前职教集团发展的实际而言,绝大多数职教集团往往重视前者,忽视甚至漠视后者。如职教集团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职教集团的概念、性质、类型、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均有较为深入的论述,角度涉及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但对于职教集团软实力的研究,则显得相当少,如集团制度、内涵发展,则只在职教集团实践的理论探究中稍有涉及,但当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职教集团软实力”时,查询无直接成果。
2.现实层面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许多职教集团运行不畅,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策和法规不健全,集团化办学各方的合作基础不扎实,基本上都是一个松散的实体;在实际操作中,对责、权、利的规定非常模糊,各方没有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合作机制,大多是不规范、短期、低层次合作,深度、广度明显不够,成效不尽如人意;企业积极性不高;职教集团的章程的实际运作上,对集团成员普遍没有约束力,几乎没有成员可以据此向没有按照章程约定自觉履行义务的成员主张任何的权利等。同时,对于创办历史较为短暂的职教集团而言,集团文化很大程度等同于校园文化,故缺乏特色,难以体现集团的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综合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发现:职教软实力的学术研究如此之少,是否可以理解为大多数职教集团研究的侧重点和成果不在于此呢?或者说,软实力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申报时的佐证材料、写总结的高大上口号,抑或是职教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摆设的花瓶呢?另一方面,职教集团的不断重视及壮大,与集团的运转脱离章程,缺乏监督、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和协同效果的矛盾日益激化。提升“软实力”说得容易,却难以落到实处。
三、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职教集团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硬实力可以用一个相对具体的指标数字来衡量,易于认识和把握,而软实力则不易用数字化指标去衡量,它隐于内涵建设之中。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教集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职教集团成员中许多牵头的学校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三年的建设,办学硬件和办学规模等硬实力均明显增强,并以此带动职教集团其他成员在理念、品牌、制度上的更新与完善,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从而进入了内涵建设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同时,软实力体现着职教集团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发展潜力。对于创办历史较为短暂的职教集团而言,集团文化很大程度等同于校园文化,故缺乏特色,难以体现集团的品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软实力建设还能沉淀集团文化,成为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2.职教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职教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依靠软实力创造出来的。有竞争力的职教集团并非单纯体现在利益、权力上,还体现在她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力、机遇和希望等方面。职教集团所占有的资源较丰富,但如果缺乏整合与合理的运用,无计划,无监督,即软实力不够时,硬实力也很难得以彰显。换而言之,只有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着眼于自身独特优势的挖掘,打造和提升软实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与增强职教集团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当职教集团准确的定位、先进的理念以及品牌等软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也越发明显,对内表现为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归属感,而对外自然而然产生辐射力、扩张力和吸引力。这种良性循环,给集团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教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是探索、发现、总结和创造的场所;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系统”。要运用职教集团的品牌魅力,吸引、培养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资源整合、有序竞争、以人为本、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如集团涵盖了职业教育的中高职教育、岗前培训、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学历证书等,形成了人才培养、考证与培训的无缝链接。同时,职教集团现有的职教资源,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且能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学习制度成为可能。
四、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为了职教集团更好的发展,本文以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从职教集团的制度力、精神力、政治力和文化力这四个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为更好地提升职教集团软实力探索一条更为顺畅、更加开阔的道路。
1.精神力:准确定位,凸显核心的集团理念
精神力,是职教集团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职教集团整体精神面貌和特性的集中体现,包括集团的文化观念、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以及精神风貌等,是集团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作为软实力建设的源泉,精神力能激发职教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目标、工作准则等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益于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体现出集团内个体与整体的高度一致性。同时,精神力还是衡量职教集团水平和建设发展趋势的根本尺度,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处于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将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由广西银行学校牵头组建成立的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就业指导、教育科研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集约化团体,实行理事会制。该集团坚持以促进广西经济贸易业快速发展为目的,以诚信为本,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行业为支撑,以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提出了以“合作交流、共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引领、协调、共享、服务”为工作重心,以“依靠政府、依托企业、服务社会”为工作思路,汇集和融合现有资源,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多渠道的办学体系,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为广西乃至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经济建设提供中初级技能人才资源,旨在为广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由于该职教集团涉及金融、财会等相关领域,因此还具有专门性、融合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等特征,所以在兼顾以上精神力建设的同时,集团理事会还必须要有经营管理的理念。也就是说,要把集团当做企业来经营,这样,不仅能解决集团运行的经费问题,还能增加集团的吸引力,促进校企合作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2.制度力:内外兼修,形成规范的集团制度
制度力,即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形成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制度提供的是框架性约束,是支配整个职教集团运行的“游戏规则”和行动框架,具有预期功能、激励功能、宽容功能和妥协功能,兼顾集团理念、规则、组织和设备这四个方面。
如以章程形式组成的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磨合,克服了成立之初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各方以合作项目为载体,很难实现人、财、物等的有效融合,也难实现权、责、利多方共赢的效果的弊端,完善了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章程(20100104),提出了集团组织架构,明确集团的中长期目标、发展规划以及集团文化,细化集团的规模目标、质量目标、师资目标、办学目标和就业指导等,做到成果可视化、可量化,可检验,可评估;明确各成员之间的责任、义务与地位,健全理事会,明确职教集团法律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基于社会分工协作的高效组织和管理结构,将传统的职教集团自上而下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转变为增值管理模式;建立跨职能部门,并将决策权下放至各任务组,从而形成一种灵活、自主、创新的工作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网络化和信息化,消除集团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决策缓慢的缺陷,互通有无,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宣传职教集团品牌,公开使用集团品牌的统一标识和冠名,树立集团良好形象,保守集团商业秘密,维护集团合法权益;最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对管理内部的统筹、系统服务、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过程和结果随时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管理体系落到实处,进行顺畅。
3.政治力:与时俱进,整合人财物等多方资源
政治力包括组织力和公关力。
组织力为内因,即职教集团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密切程度。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集团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职教集团影响力越强,就越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职教集团跨越式发展。因此,集团内部成员要发挥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狠抓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运用优势项目,切实加强院校合作、企业合作,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将职教集团做大做强。
公关力为外因,即政府、社会、企业和校友等支持的能力。职教集团规模外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模式转变,都取决于集团内或集团外行业、企业乃至区域内外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职教集团在成立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与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与职教政策;与社会团体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合作,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兄弟院校跨校合作,跨校选课、共享师资、设备、网络与图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激发校友的热情,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节省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文化力:突出特色,塑造一批职教集团品牌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品牌的过程。一般来说,职教集团的发展既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要依照职教集团理念,坚持地方特色,打造出较有声誉和影响力的职教集团品牌,辐射和带动地方经济。
职教集团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以三段培养、以强带弱的“海南模式”;院校合作、行业引领的“江苏模式”;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海南模式”;还有“山东模式”、“京、津、沪”地区职教集团模式等,这些均为品牌效应的典范,值得借鉴和推广。
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主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牌。发展过程中,该集团持续更新集团理念,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主动适应社会要求,同时,利用好职教集团的名称或者组织机构、标志以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这种无形的资产,不断地发挥作用,便能给职教集团带来许多实质性的附加值,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当然,打造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突出特色,持之以恒。
五、小结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既是理论问题,同时又是实践问题,它既能存在于无形之中,对集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具化为管理模式和文化范式,发挥着切实而具体的作用。由于软实力形成的周期比较长,易变因素也多,各环节丝丝入扣,有机结合,因此不能靠单纯的叠加和空想取得,这也就要求职教集团本身在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尽力打造和维护这一核心竞争力。只有硬实力与软实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商业服务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
[2]施培智,姚庆.大学软实力对于提升竞争力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胡颖蔓.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8).(作者单位:广西银行学校)
第三篇:管理类论文:提升企业经济软实力的策略分析
管理类论文范文:提升企业经济软实力的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依靠自身的产品来获得市场地位,而且还需要通过企业的综合实力来获得发展先机。其中,企业经济软实力是近些年来市场中颇受关注的概念,企业的软实力成为了标志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提升企业经济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论述关于企业经济软实力发展的途径,提供指导企业经济软实力发展的具体策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指导。
关键词:企业经济;软实力;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策略
一、引言美国哈弗大学约瑟夫·奈教授对软实力进行了定义,他的观点是:软实力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具有强大影响的能力统称。软实力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国家的软实力,代表着国家的一种重要实力,企业中的软实力表现在近年来表现也非常明显。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化,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依靠自身的产品来获得市场地位,而且还需要通过企业的综合实力来获得发展先机。其中,企业经济软实力是近些年来市场中颇受关注的概念,企业的软实力成为了标志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提升企业经济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经济软实力发展分析
(一)企业经济软实力分析
1、文化实力
文化实力是企业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实力代表着企业的理念,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这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因此,企业的文化实力是企业其他实力的根本。
2、知识产权能力
知识产权能力是构成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的建设方面,体现着企业的软实力。从软实力的构架上来说,知识产权建设属于企业软实力的高层次内容,属于中小企业中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企业独具特色的发展动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企业在建设知识产权过程中,需要对知识有明确的认知,能够对其进行综合而深入的学习,运用,使其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责任力
责任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支柱,这是由于企业责任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能够助力企业突破自我,实现企业的外部发展。企业责任力也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从外部和内部同时驱动企业发展,促使企业能够永葆动力,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从而创造出企业的内部实力和外部形象。另外,强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责任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经济软实力发展分析
1、企业软实力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果和效益。
经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其发展的有效渠道,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向国外借鉴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在信息社会当中处于主动,并对这些信息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策略,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大大提升,从而有助于的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软实力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和战略。
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和战略是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企业的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企业的知识层面分为:配置性知识,整合性知识,特殊性知识,外部知识以及内部知识。其中,配置性知识属于管理层面的知识类型,能够有助于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其他企业知识类型的综合管理型知识,而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则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类型,属于动力型知识,与国外的企业形成文化互补,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软实力,这几种知识共同组成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共同作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软实力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
企业形象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在市场口碑,美誉度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其产品优劣,服务评价以及竞争实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软实力内容,因此,企业形象的好坏,对于企业的软实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提升企业经济软实力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绩效,加强企业经济软实力的号召力 企业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层面,软实力比硬实力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自身软实力的积累和建设,主要途径有:强化管理制度,细化流程管理类论文写作与发表加扣扣766085044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使企业的软实力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实力。在管理企业软实力发展方面,已经有很多大型企业成为了先行军,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为代表的战略规划建设,很好的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使企业成功构建起来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从而能够助力企业及时查漏补缺,在发展的道路上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当中,重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使企业的管理能够进入良性发展道路,弱化管理风险,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突破管理局限,取得长远发展。另外,培训学习也是企业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表现在对于企业制度的学习,认知和执行等方面,这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渠道,能够让新制度在企业中得以进一步实施的有效方式。
(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强化企业经济软实力的感召力
品牌优势是企业品牌价值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打开市场,取得良好收益。其中,产品,服务以及品牌都是组成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创新型企业当中体现较为明显,这是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市场淘汰率较高,而创新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大,因此,在这一行业当中容易出现品牌模仿的现象,长远来说,不利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总之,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发展方面,要给予充分重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加优化的市场环境。在品牌建设当中,企业本身要制定出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合理有序的发展企业品牌,成为完整的品牌发展战略体系,同时,在市场环境需求层面上来说,要构建有利于企业品牌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例如:《专利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等,规范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够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三)建设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经济软实力的竞争力
在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起各项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体制,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和运用;二是,企业要强化自身经营管理制度,让企业的管理能够更加规范化,有序化,为知识产权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人才流动性强,因此,企业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才的管理和运用,使其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稳固人才资源,使他们能够为企业所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外,企业在建设知识产权的道路上,还需要强化体制,内强机制,外树形象,让知识产权发展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能够成为建设企业知识产权的基础力量,从而让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软实力能够充分的发挥其有效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总结
企业软实力建设在企业管理当中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并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提升软实力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外的合作,吸取经验,才的形成更加完整成熟的企业管理实力。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当今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发展需求等方面都需要加强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建设自身的软实力,使其成为体现企业发展实力,体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方面,取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基础实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安.论增强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另一抓手——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软实力建设[J].包装世界,2011,02:15-16+19.[2]刘刚.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企业导报,2016,09:168-169.[3]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课题组,彭心安.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4,06:1-6.[4]程荣华,刘鑫,郝生跃.建筑业企业软实力的内涵与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05:129-134.
第四篇:品牌价值视角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策略
品牌价值视角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策略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而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通过构建品牌价值—企业软实力模型,可以探讨企业软实力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联系。基于该模型,企业可以从树立远大愿景、构建特色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硬实力以及加大沟通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建立并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品牌价值;价值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迅速发展壮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以及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单靠传统的硬性竞争优势已难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另外,企业所拥有的硬性竞争优势保有时间越来越短,且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环境与时代在改变,同时也改变了软实力与硬实力在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软实力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魅力与重要性。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日益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因而,可以将品牌价值融入企业软实力提升的研究当中,以品牌价值为切入点提出相关措施,增强企业软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理论综述。
1.品牌价值。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企业并购浪潮,引起了人们对品牌价值的广泛关注。拥有一个高价值的品牌将为企业带来高额收益,品牌具有价值已是一个不争事实。对于品牌价值来源的研究主要有企业价值、顾客、利益相关者三种视角,关于品牌价值的理论与研究也都是基于此。传统的基于企业价值视角的资产价值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国内学者对于品牌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顾客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朱瑞庭等[1]认为是品牌本身以及品牌具有帮助企业保持自身产品的个性化特色和通过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改善和强化企业在垂直竞争(制造商—中间商/经销商—零售商)中的地位等功能使品牌具有价值。王成荣[2]从“级差地租”理论和商品二因素理论出发,认为品牌价值由生产者特殊劳动同投入要素和市场认可要素构成。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认为品牌塑造不仅仅局限于顾客,应将所有的品牌利益相关者都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各自对品牌塑造的成败都有很大影响。张燚等[3 -4]认为品牌价值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整合,企业应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从“品牌—顾客关系”转向“品牌—利益相关者关系”来提升品牌价值。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品牌价值是利益相关者基于对品牌的感知,进而产生对企业理念以及经营行为等的价值认同,表现出对企业的支持行为,从而给品牌带来的价值。品牌代表的是整个组织,并不只是产品,不能将“产品品牌”等同于“组织品牌”。[3]产品品牌的对象是顾客,而组织品牌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品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等。企业必须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做出承诺和兑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顾客忠诚、努力工作、合作并提供高质量材料等行为支持。
2.企业软实力。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产生于国际关系领域,由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前任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S.Nye)1990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靠吸引来达到目的的能力。[5]软实力产生于国际关系领域,但其本身却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层面,对于企业软实力的研究不多。国内自王沪宁[6]首先对软实力开展研究以来,掀起了软实力研究热,诸多学者分别从国家、区域、企业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对企业软实力的定义仍未达成一致看法。金周英[7]从软性资本、软技术、软环境的集成角度认为“软实力是软性资本的潜力,软技术创新能力,软环境的应变、创造和创新能力形成软实力的三大核心”,将企业软实力定义成这三种能力的集成和集成能力。罗高峰[8]从价值认同的视角把企业软实力定义成技术创新能力因素、资本沉淀因素和环境整合能力因素的集成,是获取利益相关者价值认同,产生企业预期行为的能力。黄国群等[9]认为企业软实力的形成必须由企业理念、价值观等潜在软实力经过互动传播向现实软实力转换。不同的认识将会导致从不同的角度去构建软实力。顾建平[10]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认为诚信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围绕诚信文化提出了构建企业软实力的一些建议。罗高峰[11]认为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是企业软实力的真正所在,体现尊重个人、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并从这三个方面创建企业软实力。
3.综合评述。综合上述研究文献,本文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企业软实力的定义将其形成过程和作用机理包含于其中有利于对软实力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增加了现实构建中的操作性。罗高峰[11]和顾建平[10]分别以核心价值观和诚信文化为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来构建软实力,只是从单个方面给予研究,虽然抓住重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着眼于整个形成及作用过程。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软实力的作用对象,所以企业软实力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本文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将品牌价值理论融入企业软实力的研究中,构建了品牌价值—企业软实力模型,试图从整体上对企业软实力提升提出建议。
二、品牌价值—企业软实力模型构建。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经济实力、设备、技术等硬性竞争力的软性竞争力总和,相对于硬实力,软实力难以复制,且软实力形成的竞争优势持续时间更久。品牌价值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是整个组织的优势体现。这两者的形成过程交叉重叠,同时品牌价值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相互促进。
1.品牌价值的形成。品牌是对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与期望的承诺和保证。[3]品牌价值源于企业理念及其指导下的企业经营行为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产品与服务中所包涵的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价值需求。企业理念主要由核心价值观、远大愿景、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以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的规章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企业理念的转化传播有两种方式: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8]直接传播即企业直接向利益相关者宣传、营销自身理念与价值。间接传播则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间接表明其理念,同时企业理念通过内部转化凝结为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感知与比较。产品与服务所承载的价值由于反映了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得到消费者的价值认同。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满足则会以顾客忠诚作为
对企业的支持行为,直接结果是销量与收益的迅速上升。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各自的需求通过企业的行为和产品得到满足,也会表现出合作、努力工作、提供政策支持等对企业的支持行为。企业理念的传播是个双向互动过程,企业不仅传播理念,也从利益相关者以及其支持行为获取反映价值诉求与期望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加强对自身理念、行为的认知、把握和修正,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所有这些对组织的支持行为最终又会以各自的方式从各个方面给企业带来价值,形成品牌价值。
2.企业软实力的形成。企业软实力的整个形成过程即从对特定资源的占有形成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的转换并发生作用的过程。[9]这些特定资源包括硬资源与软资源。企业理念作为企业的软资源,以硬实力为基础运用转化后以各种方式和载体传播至利益相关者得到其价值认同,产生吸引力,标志着企业软实力的最终形成。
3.企业软实力与品牌价值的关系。在品牌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从企业理念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这部分正好与软实力的形成过程交叉重合。企业软实力作用的结果是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行为,这将带来品牌价值的提升。品牌价值与软实力的这种关联使其能从整体上代表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即品牌价值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带给利益相关者更多的积极感知、认同、信任,进而上升到价值认同带来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软实力的作用发挥也会对品牌价值带来有利影响。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模型:
三、基于品牌价值视角的软实力提升措施。
1.树立远大愿景,增强员工动力。愿景是企业使命的直观体现,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描绘了企业未来的样子。一个得到广大利益相关者认同的共同愿景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驱动力,这正是软实力的基础。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一个卓越的愿景,如福特的“让大众能拥有汽车”,苹果的“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计算机”等。远大愿景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激励员工行为,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品牌价值。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仍然采取机会导向的企业是危险的。所以,企业应在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之上,立足经营领域,分析未来的经营环境,提出一个可实现的、挑战性的愿景。首先,要倾听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找出关键因素,最后提炼总结出一个能反应各方意愿的共同愿景。愿景的表达必须是简明、清晰、独特的,复杂冗长的宣言只能停留在墙壁上,并不能产生任何实际作用。此外,愿景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口号,企业的战略与战术应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并且加强愿景的沟通,使愿景切实激励引导员工行为,切实发挥愿景的功效。
2.构建特色核心价值观、优秀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行为。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对内指引与规范着员工的行为,对外展示着企业的卓越管理风格,是企业不可复制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是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不懈奋斗。当前我国企业的人员流动率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低,文化建设工作已相当迫切。企业要立足自身行业,确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核心价值观。其次,文化建设工作应纳入高层领导的日常工作范围,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能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声誉,所以首先要建立诚信文化。另外,经济全
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创新与团队合作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因此创新与团队合作也要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除此之外,每个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与客户需求不同,企业还应构建其它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3.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优秀企业公民形象。企业作为社会成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近年来,紫金矿业、三鹿乳业等一大批破坏环境和危害消费者利益、健康的企业遭到媒体曝光,社会反应强烈。社会责任的缺失不仅对企业的品牌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目前公众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上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很高。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进而认同企业产品与服务。首先,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不能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产品是企业软实力的基础,抛开质量,企业软实力就无从谈起。
其次,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的报酬,指导员工的企业生涯发展,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为员工的升迁创造机会,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可以降低员工流动率和员工招聘成本,增强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最后,企业必须加强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势必会增加成本,给企业的短期效益带来影响,但可以带来政府政策的优惠与支持、消费者的信赖等好处,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
4.增强自身硬实力,为软实力的形成与作用发挥提供坚实基础。软实力的最终形成由潜在软实力转化而来,而这个过程必须以企业的硬实力为基础才能成功转化。硬实力是软实力的载体,为软实力的作用发挥提供依托,同时软实力也会增强硬实力,两者相互促进。[9]企业在注重软实力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硬实力,增强软实力的发挥效果。因此,企业要引进人才以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及时更新设备、厂房等多方面增强硬实力,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价值。
5.加大沟通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力度,保证价值传播。价值与理念的传播是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建立在对企业带给他们的价值的积极感知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企业构建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保证自身价值的完整传播并获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信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其渗透到各个阶层,成为全民化的交流平台。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加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扩展其认知范围,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当中。此外,企业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最终凝结在产品与服务上,企业应加强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保证品牌价值在流通到消费者的过程中不会有所减值。
四、结语。
软实力作为相对于硬实力的软性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渐突显。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挑战。单纯的硬性优势,越来越容易被复制超越,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只有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更好
地发挥硬实力的优势。另外,软实力的提升是个长期过程,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形成,但其带来的利益却是难以估量的。企业应该将软实力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长期规划,把软实力建设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参考文献:
[1]朱瑞庭。品牌价值的理论、模型及评估[J]。商业时代,2003,(13): 44 -45.[2]王成荣,邹珊刚。论品牌价值的来源及构成[J]。商业研究,2005,(9): 7 - 10.[3]张燚,张锐,刘进平。品牌价值来源及其理论评析[J]。预测,2010,29(5): 74 - 80.[4]张燚,刘进平,张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品牌关系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8,(10): 54 -57.[5]Joseph S Nye.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Power[J]。PoliticalScience Quarterly,Summer,1990,105(2): 77 - 92.[6]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75,91 -96.[7]金周英。从国家软实力到企业软实力[J]。中国软科学,2008,(8): 19 -23.[8]罗高峰。基于价值认同视角的企业软实力作用机制研究[J]。
管理世界,2010,(3): 184 -185.[9]黄国群,徐金发,姜涛,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8,22(2): 123 -127.[10]顾建平。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企业软实力的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0,(6): 232 -235.[11]罗高峰。企业软实力体现及实现路径[J]。企业经济,2010,(7): 25 -27.
第五篇: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张爱国
2012年第8期 ——文化建设
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李鸿忠书记提出了“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努力建设文明湖北”的理念,这为我们加大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素有“文化之乡”美誉的天门市,近年来围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着力培育新时期城市文化,使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以来,天门市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注重理念培育引导,铸造城市文化之魂。天门市在千年传承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注重推动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发展,培育引领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使之成为助推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是树立以文化塑造城市灵魂的理念,彰显城市个性。结合天门历史人文特点,我们将天门文化界定为:以石家河文化、侨乡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茶圣陆羽、楚令尹子文、晚唐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代状元蒋立镛、山西巡抚胡聘之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糖塑、渔鼓、皮影、碟子舞、莲厢调、三棒鼓、花鼓戏、民歌等为代表的江汉平原民俗文化,以此进行文化价值提炼和文化个性挖掘,培育新时期城市文化。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布局、城市特色景观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注重凸显城市文化意蕴,使其个性更鲜明、更突出,逐步将天门打造成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创造与开放相互促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宜业之城。
二是注重深度挖掘侨乡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天门是著名的“内陆侨都”,“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文化声名远播,“天门人闯天下”体现了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侨乡文化”是天门精神的母本,我们将作为城市发展文化要素资源进行培育,凝练成“开放包容、诚实守信、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新时期天门精神,已形成共识,并转化为广大市民的文化自觉。
三是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气质。读书的城市有品位,书香馥郁的天门市必然是美丽的、有内涵的。近年来,我们注重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开展“书香伴我行”、“党员干部读书月”等活动,完善学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加强学习的平台建设,坚持分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专题研修班,定期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适时开办高端论坛和社区课堂,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爱书崇学风尚,让读书学习融入市民生活,使城市的书香气息越来越浓。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城市发展战略必须得到市民认同,有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赢得跨越发展的动力。我们着力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大力倡导树立开放、包容、大气的人文理念,高扬“跨越发展”的主旋律,持续开展“创优良工作作风、创优良发展环境”活动,努力营造崇企重商的人文环境。利用各类媒体深入宣传天门市改革发展成就,展示改革发展成果,让市民了解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决策,焕发大家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增强发展的责任感。我们大力倡导“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个个争当天门主人、齐心协力塑造天门良好形象”的文明新风,坚持把建设良好人文环境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开展“感动天门人物”、“天门市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注重“软硬兼施”,着力改善文化民生。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体现民生幸福的指标。近两年来,我们切实履行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的服务职能,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几年来,我们共投入10多亿元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建立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在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对天门剧院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的图书新馆,是集图书收藏、电子阅览、信息服务、数字院线和天门名人展厅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能满足40-50万人的图书消费需求,即将向社会开放。整合市群艺馆、花鼓剧团。建设市文化中心,集群众文艺活动工作室、创作室、文化艺术展示厅、排练厅以及小剧场等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以陆羽文化为主题的陆羽故园正在建设,石家河遗址公园项目已立项,市群众艺术中心、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均已启动。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乡镇文化站升级改造,农家书屋覆盖率达80%以上,今年将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有线电视通村率达95%。积极建设数字电视阅读、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更便利。
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和定期举办“夏日广场文化月”活动,支持农民自办民俗文化活动,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并作为文化惠民工程抓好抓实。
三是大力推动文化创作。注重推介源于群众中生动鲜活的创作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产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精品力作,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天门渔鼓《一口咬定》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曲艺比赛金奖,天门说唱《村官轶事》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着力提升精品栏(节)目质量,重点打造以“天门人闯天下”、“垄上行”、“金色田野”等为代表的本土文艺节(栏目)品牌。
三、注重协调发展,强化文化产业支撑。文化产业是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依托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的创意设计与策划,着力构建文化产业支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后发力。
一是依托文化资源特色策划产业项目。围绕陆羽茶文化、蒸菜美食文化等,精心策划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打造“茶饮食蒸、健康生活之城”的城市文化名片。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形成陆羽茶文化产业和蒸菜美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功举办第二届蒸菜美食文化节,正在积极申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加强石家河遗址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利用长寿山、张家湖、沉湖等林地湿地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佛祖山宗教文化资源,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产业。积极谋划文化产业特色镇、村发展,推动形成“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大力支持皮影、糖塑、三棒鼓、围曲、渔鼓等天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糖塑、渔鼓、皮影、碟子舞、莲厢调、三棒鼓、花鼓戏等为载体,大力发展民俗民间文化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我们开展蒸菜美食文化节、茶文化节、花鼓戏艺术节等富有天门特色的节庆活动,加快文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构建天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举行各种节会活动,刺激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提高民众文化品位,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氛围。积极依托历
史人文资源,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培育文化消费热点。
三是积极发展文化新兴业态。扶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广告会展等发展,使之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积极培育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推进现代传媒、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发展。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已发展到9大门类77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四、不断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繁荣环境。我们不等不靠,主动改、大胆闯,着力为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环境。
一是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2007年开始,我市积极自觉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率先实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着力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对乡镇文化站实行“以钱养事”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行“管办分离”,开展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以花鼓剧团、电影公司、楚天声屏报社等单位为重点,加快“事转企”改制步伐。至目前,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稳步推进,确立了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文化产业市场化、文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之路不断得到拓展。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确保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制定和完善鼓励文化创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形成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形成同全市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花鼓戏等戏曲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基层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文化系统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不断壮大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大力推进文化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一支政治清醒、业务精湛、作风务实的文化人才队伍。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