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由本人负责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策略研究》今天终于在这里开题了。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关心,感谢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有关本课题的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本质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该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知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常有的弊端,面对教师布置的大量以书面作业为唯一形式的数学作业,学生被动地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以至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重视作业的结果而忽视其中的过程,以巩固知识为唯一目的。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的评价,而不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忽略学生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思考学生对于现今数学作业认识的如何?怎么样的数学作业类型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而现在我们学校里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2、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在调查中也反映出“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非常的少。
3、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内容中“算”的内容是最多的,讲究“多算多练,才能掌握”。作业形式单一;重复作业较多;
4、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忽视了个体思维的价值异同,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提出“农村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评价价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作业适应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既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突出思维的可显性。同时要体现时代要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合理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2、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5、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不同类型的作业运用不同评价标准,体现多元化、人文性,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对样本学生的现实作业情况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成功的做法为我们进一步提高作铺垫;对于不足与弊端要认真地分析,了解其成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不但要分析课内作业的情况,也要研究课外作业所存在的问题。既要研究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缺陷,又要剖析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更要探究教师检查及批改的措施,才能使我们的作业设计有所突破,并富于创新之举。
2、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作业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在我们本课题的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内容。不同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对于陈旧的评价方法,我们将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调整,力求方法的多元化,答案的多样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减少其局限性,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欲。同时,评价时的措辞也要体现人文性、丰富性,努力起到激励与激趣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启发,或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境界。
3、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研究。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作业的兴趣,以至在作业中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懒做,很多时候应付了事,漫不经心,书写马虎,甚至抄袭。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一直依赖家长的“代教”、“代查”。种种不良习惯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拦路石。这种消极的作业状况,长此下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首先要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其成因,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正面诱导,让他们去发挥积极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从点滴做起,逐步养成。
4、小学生家庭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学生作业以前的提法往往是狭义的,书面的或口头的,抄抄做做,读读背背而已。作业内容的来源往往也局限于书本以及一些教辅用书。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的作业涵义应该是更宽泛的。如还应该包含调查作业、收集作业、动手操作等,这样给学生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深化知识的内涵,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我们要将知识融入社会与生活中。通过实践的认识与操作,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很自然地顺应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态势的关系来开发作业资源。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深入地开发并利用作业资源。学科内部的延伸,相关学科的渗透,边缘学科的交互,社区各种资源的整合,使作业的涵盖面更宽。
5、小学生合作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带着一定的学习任务,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作业,这是合作作业。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会不 同。学生在其中得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有所差异。如何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取得最佳的成效。学生组合的动态化,任务搭配的具体化,内容设计安排的创新化等,是我们研究的要点。
6、小学生有效作业个案研究。个案的研究是典型的材料。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各自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或者在各学科中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对比。或者截取某一作业的情景,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完成情况和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一次分析性剖析。同时要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适当地变换研究的个体和作业的类型,使其更有代表性。教师的个体的设计也要加强分析,特别是平行班,同学科,在不同的作业形式、要求时,对教师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感悟情况,都要作仔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求得改进与提高。
7、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我们将作业成效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两大层面。教师在设计时要同时兼顾,并能充分地融合起来。在知识的巩固与掌握方面要突出以理解为主,要倾向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建构一定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作业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科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认识作业的重要性,适时适量布置作业,要在设计上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时间上,作业要拓展延伸,尝试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
2、在操作上,注重“三个性”,即作业要求的分层性,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它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通过描述---并列---比较---解释的步骤进行对比研究,强调研究的价值,以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
2、实验法:选择不同班级认真分析,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3、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个体,进行追踪观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
4、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研讨,为本课题提供具体、真实的数据。
六、研究的步骤:
1、选本校一(1)班、二(1)班、三(1)班、四(1)班、五(1)班进行研究,其余班级参照比较。
2、研究的主要阶段:
2011年1月---2月:理论学习和调查学生作业布置和完成情况 形成调查报告和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和成绩分析报告
2011年3月---4月:改变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和评价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关于作业的感受和意见、分析学生作业转变情况、及时反思、分析单元检测成绩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研究进程、形成阶段小结。
2011年5月:继续认真设计布置和检查学生作业,做好记录,分析学生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变化,反思研究工作、形成小结。
2011年6月---7月: 在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同时做一次相同年级学生作业比赛,对照同年级学生分析本课题试验班级学生作业完成与成绩相关性,总结经验、写出反思。做学期研究工作总结。
2011年9月---10月:在上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改正在前期研究中出现的失误,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引起的学生学习和作业的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特别是后进生)。
2011年11月---12月:收集整理各年级本期的作业设计,开展一次师生对作业布置与评价的讨论会,对本年度研究工作作一个完整深入的分析和总结。2012年1月---: 在对前期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下一年度工作开展计划,在其他班级开展研究。
七、预测成果及形式:
1、成果报告。
2、经验文章。
3、作业设计与评价反思集。
八、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有现实的认识;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乐于学习和研究,积极投身素质教育,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每个周的业务学习和听评课时间都可学习课题有关 4 资料、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月和期末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陈映
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协调实验教师,实验报告撰写 副组长:魏昌蔺、袁先康
负责具体实验研究工作,搜集资料,数据对比,撰写阶段性总结,经验论文,典型课例。
组员:数学组教师
2、学校除了提供必需经费,保证研究时间,同时借助中心校的指导和支持,为课题提供行政管理保障,确保课题研究完成。
九龙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组 2011年3 月30日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定稿)
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小学 李利娟
摘要: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应做到作业的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 布置 科学性 趣味性 层次性 创新性
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总结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给孩子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家庭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尽量不要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的必备通讯工具。随着微信的出现,教师喜欢在微信上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是不恰当。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基本上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用的是老人机,没有微信功能,或是手机上有微信功能却不会使用,这对学生作业的完成造成阻碍;其次,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住,不少学生以做作业为由趁机拿着手机做其他事情去了,比如打游戏。其实,作业说到底,只是起辅导作用,最终落实到位的是孩子,家庭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孩子和巩固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把作业通知到孩子,微信群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告诉家长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注重科学性和适度性。
1、作业内容要准确无误。题目中不能出现错别字、错数字和符号;不能设计出模棱两可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题目。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布置“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家庭作业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数学老师组织四年级(2)班43名同学去春游,有大巴和小巴两种交通工具,请问需要租几辆大巴和小巴?结果全班同学苦思冥想都没有解答出。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道缺少关键条件的应用题,根本就解答不出来。
2、作业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许多教师都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战略,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据调查,有的学生甚至做题做到深夜,这严重耽误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真是苦不堪言,效果又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首先要减少作业的量,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做到少而精。比如《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节,我布置四道小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25×23×8(2)125×24(3)125×4×25×4(4)125×4+25×4,每道题都对应一个运算定律。然后请学生认真思考:第(3)(4)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家庭作业量少,学生没有太多的负担,也愿意做。作业精,针对性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当天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传统的家庭作业都离不开作业本,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家庭作业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例如在学习“容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搜集标有容积单位的物体,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毫升和升是液体的容积单位”。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在图纸上画出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总之,趣味性作业使学生做题时不再变得枯燥乏味,能更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层次性。每一位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样一道题,有的学生马上就能顺利地解答出来,而有的学生解题缓慢,或冥思苦想半天都没有解答出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是要注重层次性。教师可以按照作业难度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作业的机会,例如在布置“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家庭作业时,我设计如下:(1)基础型:一个四位数187A,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2的倍数;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5的倍数;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3的倍数;b,提高型:4□□□是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它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数最大是多少;c,拓展型:一个五位数29ABC(A、B、C是0~9中不同的数字)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教学才能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发展创造空间。
(五)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就必须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作业,这样会使学生使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学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让学生称一称家里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此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购物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六年级一班有48名学生,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九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请同学们制定购书方案。对上述问题,启发学生充分利用以上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和交流,自行制定最佳购买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艾尔菲.科恩.家庭作业的迷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钟建林.小学数学主流话题、疑难问题透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3.唐金生.数学与生活整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4.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第三篇: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减负增效,杜绝随意的、机械的、重复的家庭作业,提倡量少质高、事半功倍的家庭作业。近日从所任班级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家庭作业仍然主要存在许多原因,有以下几种:
1,每个班总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
2、,学生“等”、“靠”想法非常强,不愿花时间独立思考,遇到难题马上等家长讲解或向其它同学“校对”甚至抄袭。
3、学生对作业存在“任务”观点,敷衍了事完成,作业一交空身回家。探索其原因:1,很多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不管学生是否学会,也不管学生完成时是易如反掌还是困难重重,教师对每个学生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要求一视同仁;2,每次作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缺少变化;家庭作业多,缺少针对性。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3,大部分的数学作业多为机械性计算题,学生真正的数学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而逐渐丧失,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把家庭作业当成一种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学生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我认为,家庭作业的设计要以教学知识为基础,着眼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学生体验知识并将其深化为能力,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家庭作业进行改革,给学生设计优化的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下面就家庭作业的布置谈点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动手实践的家庭作业: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测量校园内各个草坪的面积,并计算出我校生均草坪面积占有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忙得不亦乐乎。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
我在教学“时钟的认识”之前,布置让学生自制钟面的家庭作业。结果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有圆的,方的,扁的„„制作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用纸,有的用泡沫,有的用吹塑纸,还有的用木板。这些作品形式各异,色彩鲜艳,漂亮极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充满趣味的家庭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根据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让学生课下到操场上,沿着操场跑一分钟,在跑的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亲身体会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再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等等。
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个角,你能想出()种情况,请做一做。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题型,学生一看到这样的内容就来劲,这种题型很容易“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愿做乐做。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三、有层次的家庭作业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学生得吃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量出教室的书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同学之间或者和爸爸妈妈讨论、交流、合作)?
四、能调研的家庭作业
所谓调研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居民小区(或村民小组)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
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这个作业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学生关心学校、集体的一次机会。
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自主选择的作业
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作业内容的需要自然就有所不同。作业内容的设计就要以自主为原则,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把作业的选择权给学生。我的数学家庭作业除了少量必做的尝试性家庭作业以外,其他的采取自选的办法,可以做一些以巩固为主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做一些兴趣题或思考题。
如在平时我们出的最多的是语文小报,数学小报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我让学生出些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有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秩事,趣味数学,数学与生活等内容。编写数学报,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还可以传播数学文化,激发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此外还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课外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并与现实生活相联接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家庭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不以学习新知为目的,只为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兴趣、优化课本知识,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而有用的“活”知识,设计成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又富有探索精神的课外作业。真正使家庭作业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使家庭作业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北厂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呼声愈来愈高,而与其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近来来,上至中央教育决策部门,下至美术教育界及基层单位,都在为完善评价机制而努力,理论界已经有一定量的可资参考的研究成果。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 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我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方式的多元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因此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才华、努力创新。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多元评价的研究,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1、建构多元化评价的操作方式方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二)研究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观要由竟争本位、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经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通过尝试等级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生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13年1月——2013年8月)
1、申报课题,通过调查,分析美术作品在问题,教师的美术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3、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1、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积累、整理有关研究资料,进行课题过程管理。
3、组织各类活动:
教师方面:⑴专题研讨;⑵相关课堂教学观摩; ⑶相关教案、论文评比。
学生方面: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竞赛。
4、调查了解实验效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收集典型例子,整理资料,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回顾、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
(四)举措:
1、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
为了解学生已有的绘画水平及他们习惯的学习方法,在确定课题后,确定主题后让学生自主创造。
2、多元的评价的评价方式:
a.实作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b.过程评价,c.卷宗评价(个人卷宗、班级卷宗),d.合作能力的评价,e.展示与交流。
三、课题组织及成员分工
方式:本课题由我校美术教研组集体承担,既分工又协作,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团结一心、产生合力。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 长:王静
顾 问:教研室杨建琼、杨跃武(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核心成员:白盛洁 李明珠 李勇校 朱绍梅 陈爱华 徐海萍 罗光蕊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 长:王静 副组长:王建萍
(三)课题组教师参与实际研究,写心得、收集整理材料 白盛洁 李明珠 李勇校 朱绍梅 陈爱华 徐海萍 罗光蕊(四)成员工作分工(建议)
项目组人员分工:王静,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落实、开展和总结性评价;王建萍,项目主管,参与管理和研究;白盛洁协调关系;李勇校 朱绍梅 陈爱华 徐海萍 罗光蕊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并参与研究及论文写作。
王静、王建萍负责课题推广日常工作及指导。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研究报告2000字。
3、评价方式方法总结材料5份。
4、评价方式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研讨课、示范课课例及心得体会交流。
五、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标准解读》,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创造力与美术教育》尹少淳,《中国美术教育》,1994年第二期,1994.4.5出版;
4、《美术学科教育学》,常锐伦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小学美术教学法》人民美术出版社。
总之,课题开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特申请开题。
北厂小学 2013年10月
第五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9月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是济宁市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另外,我镇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全国闻名的“挂车之乡”,基于从事建筑和挂车行业人员比较多,留守儿童也比较多,再加之受思想认识、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我镇已经意识到学困生对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全国各地已有不少著名专家、学 者有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不少的方法策略和理论研究,但是从中我们并未找到一条真实贴近我镇实际情况的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镇实际的学困生转化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限定在我镇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
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学校、心理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
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四、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大面积地转化农村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困生。具体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非智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班级文化等)。
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 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六、实验内容及基本操作方法
1、实验对象:我镇小学学困生。
2、子课题的设计
(1)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文献、以往经验对各学科学困生进行归类,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3、具体实验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等。
(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4、基本操作方法
本实验综合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又侧重个案的研究,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外到内,全面深 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七、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对象:徐集镇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对比对象:徐集镇前杨楼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徐集镇潘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3)实验研究法:根据以往的教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精心考虑,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的目的。
(4)问卷、访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找出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
(5)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3、实验步骤(即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2012.6—2012.9准备阶段 申报课题,立项、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 2012.10—2012.12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调查了解现状,形成方案。
第三阶段 2013.1—2014.2实施调整阶段。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四阶段 2014.3—2014.5总结、结题鉴定阶段。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的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士方 副组长:高 峰
成 员:盛庆喜 杨庆昌
2、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
组 长:杨庆昌 领导组织课题研究与实施
副组长: 杨东孔 组织小学数学实验
仇念章
组织小学语文实验
成员: 吴金凤 组织实验、收集整理材料
张宪勇 小学数学实验 刘春梅 小学语文实验 薛香菊 小学语文实验 李玉荣 小学数学实验
3、指导专家
李升 许鑫 乔卫华 孙霞
4、协作研究成员
黄凤娥 冯恒雨 郭恒亮 杨作海
九、经费预算
第一阶段 2012.6—2012.9准备阶段
申报课题,立项、学习有关理论,经费预算约800元。第二阶段 2012.10—2012.12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调查了解现状,形成方案,经费预算约1000元。第三阶段 2013.1—2014.2实施调整阶段。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经费预算约3000元。
第四阶段 2014.3—2014.5总结、结题鉴定阶段。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经费预算约1000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教办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以上是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将尽力完善、完备课题实施计划。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莅临指导!
徐集教办课题组主持人 杨庆昌
201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