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与评价的研究解题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现在教育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层严重,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不听讲、睡觉的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数学课堂作业不感兴趣,拖拉、应付、抄袭等现象相对严重,这严重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时,比较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没有指导性,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个性发展。基于这种状况,作业布置和评价的统一性值得我们深思。
二、研究课题理论依据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评价学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但没有得到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的失败而打击。他们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数学作业批改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1)学生差异和需要的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甲(基础组)、乙(提高组)、丙(拓展组)三个组。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此层次应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2)作业分层,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3)作业评价多元化,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讨法:对个别学生数学作业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作业分层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反应和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前后产生的变化。
(3)、文献研究法: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后的成果。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8--2011.9)
1、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有关的教学现象,明确研究方向。
2、拟定课题操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10--2012.1)
1、学习曹才翰、蔡金法:《数学课程标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吴建荣);《有效的教学方法》(柳斌)、《新课程教学设计》。在此期间,定期翻阅相关杂志、报刊,了解最新教育讯息。
2、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目前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举办“作业自助餐”活动,作业评价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
3、在全校开展作业评比活动,召开总结交流大会
4、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及时记录实施过程,撰写读书笔记、案例分析等。
(三)总结阶段(2012.2--2012.8)
1、整理研究资料,完善课题材料,总结研究过程,撰写研究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迎接专家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教育教学方面:
在设计作业时,深入的钻研教材,编制出一些相关的变式题和一些有新意的题,既丰富了学生题库,也使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班级同学不再有拖拉、抄袭作业的现象,作业质量比以前大有改观。多样化的作业和评价方式激发着学生生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喜爱及学生的数学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也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科研方面:
课题立项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有关研究作业问题的资料,跟专家、学者学习研究课题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记录研究过程,整理教学日志。
围绕本课题,课题小组成员认真钻研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教学心得,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我所撰写的《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论文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学会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在研究本课题时,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含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从数学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教师对学生分组时,有些学生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产生消极情绪。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分组的前期工作和思想工作,及时做好分层流动的调整。
(2)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时,有个别学生懒惰自动降低目标,或缺乏自信而低估自己的能力,选择较低层次的作业。还有的学生很自负,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而选择较高层次的作业。
第二篇: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课题进展报告
一、课题背景: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应试教育又一次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又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做不完的作业,机械的重复来又重复去的数学题,使得多少孩子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又使得多少孩子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最珍贵的青少年记忆。面对这一切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深深的探索,到底怎样才能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们学校开始展开了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并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在学校间互相交流、借鉴。
二、研究目标:
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以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作业的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2.以往的数学作业没能摆脱大锅饭的模式束缚,面向全体学生老师教学的是同一个内容,学生完成的是同一份作业,第二天来到所得到的也是同等水平的评价方式。所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的分层布置作业就要求突破过去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以灵活的、新颖有趣的、富有探索价值的开放式作业为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3、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彻底消失。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变被动写作业为主动要求完成作业,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周红梅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研究内容
㈠、数学作业的类型
关于数学作业的设计,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新知识简单的重复模仿和简单的记忆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如果仅仅把做作业看成是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的重复是错误的,更应该引起我们为人师者注意的是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观点去思考去发现,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盈利问题》后,可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自己根据手中钱的多少合理选择商品。这样就能为以后的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立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或设计空调室内机的外罩,并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学习《概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摸球或者抛正方体的游戏,既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㈡、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学生作业分为两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两类作业均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把课内作业按A、B两类设计和指导,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⑴基础知识
所谓的分层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改革并非对传统全盘的否定,它更多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上的更新。对于传统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合理取舍。首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环节,而要很好的把握住基础知识,课本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体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把基础夯实了,砸劳了,然后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延伸。
⑵拓展性知识
由于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较深,作业的布置局限性大,千人一面的作业内容让好孩子“吃不饱”,孬孩子又“吃不了”,一样的作业也很难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我们倡导的发展性的作业是面向一部分同学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㈢、分层布置作业的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而认真的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⑵课内外联系的原则。
我们数学书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量的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⑶层次性原则。
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⑷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我们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七至九年级的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就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效的实施措施。
(2)文献法: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有关的文献,获取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3)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分层作业实施情况的调查,记录并收集资料,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六、本课题研究过程
1、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明确分工,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实践研究的实施。
在2008年8月开始,确定学校的七至九年级为实践研究的年级。
(1)2008年10月使参与课题研究的相关人员落实到位,开始实施课题。
(2)2008年11月课题开题。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的实施,我们要求每位参与者都事先做好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并在教师间相互交流,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时间集中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为课题实践阶段。为了使分层布置作业的有效开展,要对课题实施全程跟踪调查,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课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5)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组织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提炼相关策略,做好个案的收集。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实施了分层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家长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往的时候看到作业就感到头痛,万不得已不愿去做,现在有了分层作业学生感觉对自己的作业有了明显的兴趣,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也避免了抄作业的现象。而且对于一部分差生而言,当学习有了一定进步以后,再来选择高层次的作业,学生自己本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2、作业自然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落后生,课堂发言比以往更加积极,课堂作业更加认真。由于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都和以往有所不同,每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会存在着不同,在进行相互交流的时候,学生感到了新鲜感和满足感。互相较量的氛围也在慢慢的蔓延。
3、对于家长而言,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在悄悄变化。对老师的认同度也在慢慢的提升。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在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开家长交流会的时候,家长们之间互相交流着自己的经验之谈,互相评价着这种方法的好处,满意的表情在每个人的脸上洋溢。
八、课题研究反思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越来越感觉到课题研究的乐趣和好处了。在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默默耕耘者不乏其数,然而能够成为教师领域的领航人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只顾低头干活而忽略了抬头看路,或者说是抬头找路。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习惯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应试教育席卷而来的时刻,我们更是把分数看的比自己还重要。为了学生我们加班加点,为了学校我们披星戴月,学生累了乏了,老师也个个灰头灰脸,成绩可能提高了,但付出的是学生的快乐和教师的健康。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做的更好,不能仅仅靠时间来压榨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我校的老师越来越喜欢以科研型教师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了,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愿,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兴课堂。
第三篇:小班化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小班化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朱熹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人弃也”;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中要不断将即将达到的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桃子”。这些都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下传统的作业存在的问题,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使其形式多样化。数学作业采取分层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情绪,轻松参与数学学习。
二、分组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分层的依据是由智力和知识基础共同决定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B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班上大部分学生);C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当然,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滚动式的,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过关检测成绩定期(一般两个月一次)调整,引入竞争机制。
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A组学生重在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班级平均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应该及时辅导,补基础,耐心讲解,有时甚至要重复多遍;对于上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课和做作业,学习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鼓励其尝试听课、做作业,并对其成就给予奖励,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智力水平相对滞后的学生,鼓励其课前预习并勾画不懂的地方,上课注意听勾画部分,教师讲新课时开始要慢一些,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为A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情境,如适当减少作业的数量降低作业难度,降低评分标准等,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A组学生主要完成课本上的基础题,常考经典题型中的容易题。要求他们掌握解题通法。
(2)对B组学生着重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往C组方向努力,防止变成A组生,课堂上设计中等题让他们板演或者发言,多提供他们表现的机会,设计难度中等的作业让他们做,如简单的变式,指导他们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C组学生着重培养创造能力,侧重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加深加宽,尽量做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C组学生主要完成变式和练习册上的拓展提高部分。鼓励他们一题多解,通过总结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C组生不做,B组生和A组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供C组生和B组生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便于C组生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同时鼓励A组生去思考和尝试做提高作业,B组生去尝试做超额作业。教师对其成功给予鼓励和表杨,使其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作业批改形式
小班化教学作业批改可以将传统批阅、学生自批、互批和面批相结合。对于分层作业,可以采取人性化的面批。
传统的作业批改只有“√”和“×”,最后写上个等级,冷冰冰的没有感情,没有沟通。其实,每一份作业都可以看成是学生思维劳动创作的作品,教师只有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赏学生的作业,学生才有被珍视的感受,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批改时,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学生、体谅学生;感受学生整洁的书写,揣摩学生奇特的思维,体会学生跳动的心灵,领略学生多彩的精神世界。
1.对正确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对的打“√”,全队的写上A,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_^)”,也可以借用网络用语写“赞一个”,有一些小瑕疵的写上A,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
2.对问题作业的人性化批改
出现错误打上一个小小的“×”,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划出出错的句子,“○~”圈出要去掉的部分,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在分步计算时一步一步地批阅,若遇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考方式去想,若单是计算出错的,可以写上“方法对,计算错”此类的提示语„„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与语言,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
把数学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从教的这一学期中,我坚持用作业本和学生交流,根据小组捆绑评价机制,全对的小组可以加一分,每次得A学生会很开心,据学生反应,这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加分,还有作业本上的笑脸。有时,学生在作业本上写“老师,这个题不会写”,“泪奔啊”,“老师,这题是我抄的”,等此类的话,有的甚至会写出一点思路,对答案的质疑;当然也有学生写“老师,这个题我想了一个晚自习,终于想出来了,我好聪明啊”,有次班上小涛同学在解答旁边写上“涛式思想,聪明绝顶”。看着他们稚嫩而真诚的文字,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而高兴。
四、作业评价机制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A层生判分适当放松,对C层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B层生和A层生可放松,对C层生可紧些。例如,对A层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对B层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王芳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提倡分层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具体要求。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手导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基础层次、以及思维变迁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要注重知识反馈环节的有机处理.在教学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带来的变化.在数学作业中要分层布置.分层指导。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业布置的技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完成质量.同时它也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传统的“ 吃大锅饭” 似的作业布置即每个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让学生感到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期待。对于优等生来说.很轻松地写完了作业,觉得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在作业中没有显出自己的优势.没有在作业中体会到钻研问题,探究真知的乐趣,即所谓的“ 吃不饱” :中等生对于教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还是拍手称快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 学困生” .统一的作业就成了他们的障碍.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很多题自己解决不了.不会做。因此,对作业产生极大的畏惧,不愿意做作业.如果教师要求不严他们就会“ 逃作业” .如果教师查作业很严.这类学生就只有投机取巧找学生的作业.“ 顺手拈来” 了。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衍生出的是对数学的厌倦。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 一刀切” 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布置要体现层次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厨需要.
1.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设计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在分层之前.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应当注意保护差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感到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是教师在歧视他们。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去解决更难的、综合性的问题。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等级(A,B,C),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记为A等级: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记为B等级: 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记为C等级。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要求是选择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个等级的作业,认真完成.记为基础作业,可以思考高一级的作业.如果有想法也可以写。学生一听,作业是自己选择的,很多学生都非常兴奋,不同水平的学生自己去选择,教师不做直接定位.不直接指派哪些学生写哪类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也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作业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学困生能把A等级的作业完成.他们不会感到数学是负担,是听不懂的天书,是爬不出的数字迷宫。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很重要.只要学生对这个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在课后完成自己可以解决的数学伺题.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教师教学的成败所在。
三、分层评价。分层指导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特别强的年龄.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乐趣.又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可及的目标.调动学生去学习.这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提高.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经常给学生以学分的评定。对于不同学生所选择的作业等级.结合学生的作业质量给学生评定.如果一个优等学生选的是C类作业.而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l O 分:如果这类学生做了针对自己来说没有挑战性的B类作业.虽然完成质量较好,也只给记8分:如果学困生选择A类作业.而 2 且是完成很好.教师给记l O 分。以次形式来让学生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同时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
通过这种分层自选作业.教师以积分的形式给学生评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既没有给学困生造成学习的障碍.丧失学习兴趣.又使优等生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拓展的C类题.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学习贵在坚持、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评价形式也是不断改进。让每个学生都在尝试着超越自己的极限.一个月教师进行一次总结.看哪些学生在作业选择的等级上有变化,有提高.我再对他们成功的尝试给予大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作业.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有疑惑的题目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使他们永不满足。不断地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在小组申形成了比、学、赶的学习氛围。
我在考核时也分层考核,在检测试卷中设计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要求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前20名要完成.拔高题优等生要完成。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值设计不同.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提高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的分组是流动的。可以一段时间就改变一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申请高一级的组别.在小组考核之后就可以晋升.这样学生形成了“ 一人带一组” .“ 优胜组带全班” 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会因为自己不会做题而沮丧.学生只要在自己的学习组中完成作业.就是对当天的教学有收获.而在不断地积累和竞争中晋升一级又是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缩短学生的差距.缩小学困生的范围。学困生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数的学习打击而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很难有 3 成功的体验和尝试.渐渐地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是“ 谈数色变” .这样的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数学学习。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指导真正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从作业安排上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在作业分层布置上不断更新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加强分层指导的力度.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五篇: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范文)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
摘 要: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数学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合理的布置与批改可以有效地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布置既要关注“质”,更要控制好量;作业的批改既要关注实质,还要注重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作业质量;有效学习;布置;批改;多样化传统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弊端及分析
1.1传统作业布置的弊端表现
第一,作业来源单向。作业大多来源于课本,由老师布置给学生,学生必须被动接受,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第二,问题答案绝对化。传统作业过于强调答案,不注重过程,作业本上只有“√”和“×”。这种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作业形式单调划一。形式多为书面答题,内容统一,答案一致。第四,作业内容机械重复。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就是将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中的计算题或证明题全部写在作业本上。这样乏味、单调、重复的作业不利于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成为学生心理的一种“只有压力,没有动力”的负担。第五,作业过程封闭郁闷。现代教育强调合作,而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则片面强调独立思考。这种封闭的作业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1.2传统作业批改的弊端表现
第一,作业批改主体单一。传统的作业批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由老师一手包办,把学生排除在作业批改活动之外,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被裁决的地位,不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果是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质量既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也缺乏必须具备的自我鉴定、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传统作业批改效率低。传统的作业批改程序是学生做作业,由老师去划“√”、“×”,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中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必将导致教师获得的信息是错误的虚假信息,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进度的调整和改进。第三,教师的工作量过大。第四,重结果而轻过程。第五,评价片面刻板,缺乏人文关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的新途径
由于数学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握好作业布置及批改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次作业练习,布置一定量的、内容精炼且形式多样的作业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进行作业批改,促使师生间通过作业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反馈。只有通过师生的这种配合,才能让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达到真正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本人对学生作业布置及批改做了如下尝试:
2.1作业内容要精炼
初中数学教学中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及做作业批改时首先应当做到作业内容精炼,批改内容简洁。许多教师喜欢给学生们布置大篇幅的计算题、几何题,这些题目都非常枯燥,除了给学生很重的心理负担外未必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训练效果。针对计算或者巩固相关知识点的作业题并不是不能出现,而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平衡。在部分保留传统类型的作业题时也应当布置一些精炼的、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得到锻炼与提升。运算和分析需要的是学生的思考,思考函数移动后相关符号应当如何变化,这样的作业题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他们对于函数图象的认知非常有帮助。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尽量做到简练,简单直观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且适当给予他们点拨,让他们对于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进行二次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
2.2作业形式要多样
让作业的形式多样是教师很值得尝试的一种作业布置方法。传统的数学作业经常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许多作业都是单一的数学运算、解方程或者证明几何问题。这些作业确实能够一定程度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但是,却不容易构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转变作业布置的方式,让作业以更为多元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既能够达到相关的训练目的,又能够调动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会给学生布置拓展型和创造型作业,这样的作业通常都较为新颖开放,也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3作业层次要细化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偏重于教师意志的体现,而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地位。作业统一要求、同一内容、统一完成,对学生特点的研究较少,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雷同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特点,给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足够的关注,充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尽量避免一刀切,在布置作业时合理设置梯度,以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来提升自我为目标。
2.4批改内容,广角多元
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用充分关注学生,针对每名学生的作业特点,分析学生的潜能。从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探究能力等方面给予积极、热情的肯定。这正好也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师完全可以从这些角度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
2.5批改策略,多样融合
传统上,数学作业的统一修改虽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把握,但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批阅,学生个性得不到满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探讨多种批改方式的联用,比如教师批改结合学生自主批改、统一批改结合单独批改、激励性批改结合纠正性修改等等,多花点心思,多运用几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期待评价的到来。
2.6批改主体,双向互动
教学是一种有机互动过程,作业批改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试着转化一下思维,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思维的延伸可能超出教师的思考,因此,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增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尝试单一主体的作业批改形式。在部分作业的批改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批改、交互批改、小组间批改,等等。通过这一批改过程,使学生取长补短,优、中、相对较差的学生相互帮扶。
3总结
学高效的作业布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及作业批改时应当尽量做到精炼,作业的形式应当更为多样化。同时,布置作业时也要照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