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

时间:2019-05-13 11: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

第一篇: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

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

摘要: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各民族的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婚俗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着许多差异。

关键词:婚姻 鄂尔多斯婚礼 傣族的“拴线”婚礼黎族婚俗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得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人生诸礼仪的演变传承来看,形制最为完备,传承最有悠久。

从民俗学的研究中我们得知,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仪礼,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要延续,家族要发展,最终由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所决定。所以成年仪礼,实际上是通过社会的认可,赋予成年男女婚婚媾的权利

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丰富多彩。有些婚礼不仅保持了原始古朴的特色,而且带有古老文化的遗迹。下面将三个特色的少数民族婚礼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北相间加以叙述和介绍。【1】。看来,婚姻对人类的发

一、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的产生对代十分久远。据说从成吉思汗时代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流传至今的鄂尔多斯婚礼,有一套完整的婚礼程式。

(一)定亲

多少年来,居住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人,都是按照成吉思汗定下的婚仪和迎亲大礼举行传统婚礼的。在那里,每年一到冬季,老人们就开始为成年的儿女张罗婚事了。他们请来值得信赖而又善于辞令的媒人,带上洁白的哈达和礼物,前往品貌出众的姑娘家去提亲。媒人到了姑娘家中,将哈达和带来的礼物献给姑娘的父母并说明来意。女方父母如果看中了提亲的小伙子,在征得女儿的同意后,留下哈达,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从定亲之日起,首先是姑娘的辫子发生了变化。她不像以前一样只梳一条大辫子,而是在前额的两侧分梳6条小辫子,再将这些小辫子归拢在后面的大辫子上,这就标志着姑娘已经定婚了。

(二)迎亲

随着迎亲日期的渐渐临近,男方家择订娶亲日期,通知女方家。从此时起,男女双方家中都为准备嫁娶大礼,开始邀请宾客。到了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男方家的蒙古包前,两根高高竖起的玛尼杆(一种安有神矛的稿杆)上拉着一条细绳,绳上悬挂着红、黄、蓝、白、绿五色彩旗,彩旗上分别绣着马、龙、凤、虎、狮五雄图案。在好特(自然村落)里,无论那一家,只要这五面旗帜全面更新,迎风招展时,牧人们便会喜笑颜开,互相转告。因为它预示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就要娶进好特里来了。

1.男方迎亲准备

清晨,被邀请参加婚宴的宾客,穿着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骑马乘车分别前往新郎,新娘家中参加婚宴。到了傍晚时分,娶亲的队伍就要出发了。娶亲的大宾、伴郎、婚钦人(祝颂人)和新郎依次跪在早已铺好的白毡上,煨桑赞颂先祖成吉思汗的功德,算是从圣主那里讨得了吉利。之后,新郎翻身上马,祝颂人在肃穆的气氛中走到新郎面前,左手端碗,右手拿箭,用箭在碗中蘸一点鲜奶,洒在地上,然后拉开长调,有板有眼地诵起《弓箭赞》和《骏马赞》。等这一切赞颂仪式都完了,大宾、婚钦、伴郎才翻身上马挥鞭起程,前往女家娶亲。

2.女方迎亲准备

蒙古包前,女方的婚礼总管,指挥年轻的小伙子们铺下雪白的大毡。大毡上摆着长桌,桌子上的红漆托盘里,放着一只烧好的全羊。两边各放一盘圣饼,圣饼旁边放着一只装有鲜奶的雕花银碗。这是为新郎接风的第一个席位,被称做“看席”。看席南边铺着一条洁白的毛毡,是专供新郎下马时垫脚用的。

3.娶亲【2】

娶亲的人马来到女方家。他们催马在新娘家的院子后面兜一个圈,然后来到准备婚宴的厨房前,给“图拉噶”(煮肉的人)敬献哈达,用赞词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来到新娘家的蒙古包前。赠箭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开始前,新郎的坐骑被牵到神台前的毛毡上站好,接受双方婚钦的礼赞。当男方婚钦颂完(骏马赞)时,女方婚钦接着涌起《赠箭赞》,诵完后将一只白箭插入新郎的箭囊。接下来便是蒙古族传统的“闭门迎亲”仪式。四位如花似玉,能说会道的伴娘,把住彩带的两端。这条彩带横在娶亲者面前,无论男方婚钦怎样求情,也不能通过。这种对诵要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女方伴娘说:“礼物整箱整批收下了!”

男方婚钦顺利通过第一关,带着新郎进入婚宴正厅。他们首先从主婚人开始,依次向女方家的亲友行礼,交换鼻烟壶。然后以普通宾客的身份就席喝茶。喝茶完毕,举行献羊祝酒

礼。这时,男方伴郎将带来的主要礼品陈列出来,请大家过目,并用四方大盘献上一只全羊。新郎跪在主婚人面前行大礼,婚钦手端洒杯,吟诵祝酒词。新郎起立一一敬酒,并请大家品尝全羊。

4.婚宴

在主婚人的提议下,欢乐的婚宴开始了。豪迈爽直的牧人们弹起三弦,拉起四胡,老人们唱的古老的长调和青年人唱的短小的情歌 交织在一起,怀念古老生活,憧憬美好未来,一唱就是半夜。

5.婚钦

婚钦的目的,是要知道出嫁姑娘的妙龄芳名。

其实,出嫁姑娘的名字是早就知道的。不过以往知道的是乳名。因为蒙古族姑娘出嫁时都要另取新名,这才是婚钦和新郎急于想知道的。为了求得姑娘的名字,新郎要在男方婚钦和女家大嫂的盘问对诵声中,长跪达四小时之久。这不能不说是对新郎的一种考验。礼节不到,姑娘的名庚是不能公开的。因为一旦名庚公开,姑娘就属于男方家的人了。所以新郎既使双膝跪肿,也是心甘情愿。

经过一场坚苦的努力,名庚终于问到了。

6.离娘宴

这时,婚礼程序该进行“离娘宴”了。婚礼大厅又恢复到当初的情景,新郎在婚钦的祝颂声中,给主婚人和在座的亲朋磕头敬酒。这些真诚的祝愿都发自婚宴参加者的肺腑。无论说者与听者都会感到由衷的满足。

东方发白,百鸟啁啾。新娘要梳头,上马起程,前往男方家。这时,那些平时与新娘要好的陪亲的姑娘们,组成一道道人墙,将新娘围在中心,痛哭流涕,难舍难分。有的甚至将腰带解下来,一条一条连接起。腰带的一头穿过新娘的袖 口和后背,再用同样的办法将别的姑娘也串连起来。阻嫁的姑娘们和枪亲的人群撕扭在一起。直到将姑娘们的手指强行掰开,解下腰带,新娘才能脱身。阻嫁仪式结束后,开始给新娘上头,穿戴,蒙上红纱喜帕。在人欢马叫和退亲的歌声中,簇拥新娘上马起程。娶亲的队伍绕蒙古包一周,依依不舍的向男方家走去【3】。

7.礼成当娶亲队伍快要来到时,男方家中派出一支人马在中途相迎。黄昏时分,新娘来到了。男方家的门口燃起两堆火,新娘拉住新郎从火堆的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从两堆火中间走过。接着是祭灶、拜火神,最后由婆婆为儿媳妇揭去面纱,新娘向主婚人及亲友们磕头行礼。亲

友们接过酒杯,祝一对新人幸福美满。这一夜少不了喜筵欢歌,祝颂敬酒。就这样,鄂尔多斯的婚礼结束了,这一至今还在流行的古老的婚礼仪式,表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独特风情。

二、傣族的“拴线”婚礼

1.迎亲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来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请和尚念经。念完后,和尚用彩色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着,男方要走进女方的家,这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门口时,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打开让男方通过;二是登竹楼时,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挡,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列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2.拴线仪式【4】

接下来是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如衣服、筒裙、银裤带、手镯等。此外放着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拴线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接着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们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听贺词。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然后点鸡、盐和白线等物,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又把饭团放回桌面。这是,主婚人拿起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头搭在婚桌上,表示已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从此白头到老,永不分离。接着,在座的老人们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

3.宴席

拴线结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呆味特色,其中一碗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4.唱歌

婚礼过程中,傣族歌手赞哈的演唱是决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礼是男女赞哈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们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赞哈演唱之后,参加婚礼的宾客和新郎新娘一起跳舞。在铓鼓和象脚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庭院里或广场上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5.结婚第二天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三、黎族婚俗

1.吃物订亲

黎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可结婚却不那么自由。男女之间婚姻的结缔,大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如果男家看中了某女子,就得请媒人带酒、茶和槟榔前去说亲。说亲一般要经过四次。第一二次,主要说明来意,而女方父母也不表态。不过,女方的父母可以接受媒人带来的东西,但姑娘则不可以吃。因为父母尚未表示同意。到了第三次上门,女方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俗称“吃物订亲”。吃物,主要是吃男方送来的槟榔。相传,嚼槟榔在北宋时代就已成为黎族人民的一种嗜好。求亲时,以嚼槟榔作定情,已相沿成俗。这样,待第四次媒人再上门时,不光带食品、槟榔,而且要带钱、服饰等物。同时,和女方父母商议礼聘和吉期。谈妥之后,媒人再回去告诉男家。这样,订婚手续便告完成。订婚有很多禁忌,如果女方家死了人或死人的周年忌日,男家不能去说亲。订婚的那天,双方父母不能梳头,否则,认为子女会染病。

订婚以后,一般在三四年之后结婚,也有五六年之后结婚的。婚期也有禁忌,如忌在单月举行婚礼等。不过,解放以后,这种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2.舂米声中庆婚礼【5】

黎族婚礼,宴席设置排列成一字形。然后,按照习俗:男女两家的亲朋艰好友分坐两旁,中间一对“正座”是新郎新娘的席位、母亲和伴娘、伴郎分别坐在“陪座”上。新良好和伴娘们入席后,先是面壁而坐,待至“咕喔咕喔”的舂米声起,才转过身来,开始饮宴。

舂米队伍是由男女两家的妇女六至八人组成的。各人手持木杵,轮番舂击木臼。舂一下,又大臼沿上碰一下,发出“咕喔咕喔”的响声,节奏明快,声调和谐,象征双方的新生活开始。

3.逗婚【6】

黎族人的婚礼,独具一格,十分风趣,而以“逗婚”为高潮。

新婚过门的翌日,一早就得起床,为娘家做第一餐饭,以示勤快;还借这机会显示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在新娘进入厨房时,伴娘们拿着小木棍跟着“保护”,以防小伙子们把锅底黑涂到新娘脸上,当小伙子们要来抹黑时,伴们便使用小木棍,冷不及防的给敢于来犯者以迎头痛击。有的小伙子,可真的被打得鼻青脸肿,也有些姑娘被抹成花脸。之后,双方便兴高采烈地谈论起自己的“战绩”来。经过这场“混战”之后,新娘方开始做第一餐饭。吃完饭,开始送亲。实际上,这种“逗婚娘”的活动,其意义还在于为未婚青年举办村际联谊会。这是青年男女寻求爱情、幸福的一个良好机会。

从北向南,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域的不同,少数民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婚俗特色,和老师课堂上讲的走婚等等,都让我深深被这些文化所感染。但是,我们要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名族特色,不要用金钱把这些多次多彩的习俗抹上污点。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一起传承,一起创新!

参考文献

【1】陶立瑶.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北京

【2】松原文化网.2010年1月8日.【5】中华民族电子报.第06版.文化周刊/风情旅游 2002年8月9日

http://.cn/zgmzb/html/2002-08/09/content_45019.htm

【6】穆子尧.中外传统习俗[1001系列].恋爱婚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2月北京第一版

第二篇:少数名族运动会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即将在贵州省省会贵阳隆重登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动人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热潮,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亮点。

体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盛会,也是民族文化的盛会。少数民族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带到了贵州,带到了民族运动会上。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都是一曲动人的乐章,都是一首宏大的诗篇,都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令人眼花缭乱的抖空竹、让人热血沸腾的武术表演将为我们展示传统体育的深厚内涵;风驰电掣的赛马、威风八面的赛驼、气壮山河的摔跤将会带我们到美丽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满族花样繁多的花毽和跳绳、诙谐幽默的二贵摔跤、虎虎生风的霸王鞭,让我们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姿态优美动人的跳板和秋千,使我们感受到朝鲜族热爱生活、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独具特色的响箭,是藏族人民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清脆洪亮的瑶族黄泥鼓,使我们臵身于大瑶山的层峦叠嶂,感受那松涛阵阵;如艳阳般耀眼夺目的土族轮子秋表演,让我们深深感悟到土族人民赞美生命、赞美生活的美好愿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道出,这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将会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囊括其中,如同一个民族传统体育的博物馆,让我们尽情领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超然魅力。

如若你不曾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那么在这里你会知晓它是中华民族为了发掘整理全国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民族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而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以及娱乐联欢的大型活动!在这样的盛会上,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将齐聚一堂,分享喜悦,一起健身,共同竞技.自1975年以来,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圣火已相继在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布达拉宫,北京,等九个城市点燃.2011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圣火将在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奥体中心熊熊燃烧!云贵高原上的明珠----贵州大地迎着航拍的镜头铺面而来.它是古老的----因为”穿洞文化”遗址提供1.6万年前人类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它又是年轻的,它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址文明遐迩;山,水,洞,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多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名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是其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高原明珠的气质将赋予名族运动会更清晰的色彩.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更有一群热情好客的兄弟姐妹.他们踊跃的参加名族运动会志愿者活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客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宾馆,餐馆,各旅游景区等非会场区域,你也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学生,白领,蓝领,职工,农民工甚至清洁工农民是他们的原身份,然后这一刻他们共有一个名字----志愿者.浓烈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之风吹遍了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吹进了每一个贵州儿女的心,我们是第九届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的东道主,是四年一届名族大联欢的承办人,是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之歌的领唱者,我们将以热情礼貌,规范细致,尊重风俗的主人家的姿态去迎接全国各名族兄弟姐妹,国内外宾客朋友.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将会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于这个问题,也许100个人就有100种答案。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原生态的文化,就是生活的文化。在将要开始的运动会里,人们或摇旗呐喊,或全神贯注,或开怀大笑,或如醉如痴,尽情享用这顿丰富的文化大餐。赛马可为体育,秋千可为体育,陀螺也可为体育——脱胎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没有豪华的运动场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一片草地、一根绳索、一片水面,皆可成为展示风采的舞台。如此精彩绝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是怎样的?该如何保护并将其传承下去?在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凡魅力之后,这是人们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远远不止运动会上展示的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共有700多项,而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不过只设立了160多项竞赛和表演项目。可以说,真正的宝库尚待发掘,真正的征程尚未开始。过去,如果说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了解不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够。这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将这些宝贵财富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些宝贵财富,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的重要性。

第三篇:少数名族节日

藏族

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赏花节 每年农历六月,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地区正是气候宜人、百花竞开的季节。藏族同胞利用这农活较少的时节,穿起节日盛装,骑着马,驮上帐篷和食品,来到野外一的山坡上、草地间搭起帐篷、支起锅灶,熬茶煮饭,饮酒歌舞,尽情欣赏盛开于山野的美丽鲜花,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或五日或七日,尽兴而归。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高山族

收获节 又称“丰收节”是台湾高山族布农人的节日。布农人的主食为小米,收获节于小米成熟时的农历十月举行,具体时间由构社或族老商定。布农人的传统习俗规定,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内,家庭成员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盐、糖之类食物,只能用红、绿、树豆及无盐肉食充饥。节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去自种的小米地司下两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由其公共的粮仓中,待第二年播种时领回播种心节日当天,司祭家杀猪并煮新米饭招待各家家长。当天晚上,各户杀猪煮新米饭吃。出嫁的女儿或姐妹一般也应回娘家过节,她们也可以分一份肉带回。吃了新米饭,即可全面开镰收割。

苗族

赶秋节

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花山节

也称“踩花山”、“跳花”等。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几万人。

歌师节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傣族

泼水节 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开门节 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壮族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族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维吾尔族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

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朝鲜族

流头节 也叫“流头日”。朝鲜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举行。节日当天,人们携带酒食到江河岸边,在水中沐浴,称为“流头”。浴后会宴,称“流头宴”。又以蜜水浇粉团信用,称“吃水团”。有的地区还将打糕扔到水田中,或用小木棍插在田埂上,举行“龙神祭”或“农神祭”。

岁首节 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朝鲜族以前并不过春节,在和汉族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也逐渐过起了春节。朝鲜族过春节和汉族有几个不同的地方:

首先,除夕夜朝鲜族也守岁,但一般只到12点,过了12点就休息了;

其次,朝鲜族从来不贴对联。再有就是食品上的差别,朝鲜族过年除了吃饺子,还吃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据介绍,朝鲜族群众大年初一早餐通常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等。过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这是用桔梗、防风、山椒等原料酿造的一种药酒,认为初一喝这种酒可驱神避邪,延年益寿,现在已经改喝白酒、果酒或米酒。而午餐和晚餐,则要吃一种名叫“德固”的食品。德固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放上香油和紫菜。如果在“德固”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二三个饺子,就称为“满德固”。

满族

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白族

尝新节 俗称“吃新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叫做尝新。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民间传说稻种是拘从天上偷来的。当时世上没有水稻。狗漂洋过海跑到天上,在谷种上打了个滚,浑身上下粘满了谷粒,回来浮游天河时,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带回人间后,才有了水稻。

彝族

插花节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

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路南圭山,及大理巍山等彝族地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前后举行。这天,村中男子杀羊,进密林祭场祭祀,毕摩(巫师)诵经祭神。祭毕,分羊肉给各户,然后,回村祭家神。接着全村青年男女上山亍雀一天,并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瑶族

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其始祖盘王(盘瓠)的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在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娱乐活动。

布依族

四月八

又称 “ 牛王节 ”、“ 牧童节 ”、“ 开秧节 ”,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家家吃 “ 牛王粑 ” 和糯米饭。在有些地方,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查白歌节 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赫哲族

跳路神

赫哲族传统宗教祭祀节日。每年三月初三,赫哲人就聚集全部落的人一起请萨满跳神,乞求众神灵保佑全族一年中平安无恙。所谓路神,赫哲语称为“乌斯珠耶”,意为“求神保佑,人财两旺”。

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羌族

祭山会 转山会每年的六月中旬。各寨的男子带上香蜡、敬酒、刀头和一只羊或一条狗、一只公鸡到固定的塔子上举行祭山仪式,感谢山神赐给了人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祭山完后祭山队伍唱着山歌各自回寨进行联欢。

女儿节 五月初五,这天全村的妇女到要穿上新衣服,到西湖寨山顶的塔子敬神,围着塔子唱歌跳舞,然后到各寨进行对唱山歌,来歌颂羌族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

灶神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传说这天灶神要到玉皇那里去报告这家人一年来的生活情况,所以这天每家都要把火塘打扫干净,并有清扫屋里烟尘的习俗。珞巴族

昂德林节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侗族

花炮节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塔吉克族

灯节 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很多一种为节日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每年都在斋月前一个月,要举行两天。节日前,塔吉克族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制做多小灯烛,数量和自己家的人口相符合,最后还要做一只非常特大的火把。做灯和火把的原料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塔吉克人叫做“卡乌日”草,用这种草的草杆做灯芯子,等芯外裹上蘸过酥油或羊油的棉花,扎成成想要得形状就可以了。

毛南族

南瓜节 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凭经验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瓤,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怒族

鲜花节 又称仙女节,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第四篇:少数名族节日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芦笙节

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扎勒特简介

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瑶族盘王节

百科名片

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在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广东连州、连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省区十县(市)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开斋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花炮节

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

花炮节)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抢花炮是富禄三月三时最重要的活动,如小镇一样有着百年历史。三月三又名“上巳节”,时间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侗族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炮,所以又称花炮节。花炮是侗族三月三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应是侗族的娱乐狂欢,在侗族居住的广西、贵州交界地区更盛行。

泼水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雪顿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雪顿节晒佛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跳公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跳公节活动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跳公节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第五篇:少数名族联盟会主持稿

亮:尊敬的各位领导 姣:亲爱的同事们: 合:大家下午好!

姣:欢迎大家参加由**组织开展的“最炫民族风——少数名族联盟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我们的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们联盟会现场,他们是: 亮:**,欢迎您!亮:**,欢迎您!姣:**,欢迎您!亮:**,欢迎您!

姣: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各个车间的少数民族代表们,欢迎你们!

亮: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姣:五十六中语言,五十六样风情,装扮我们**绚丽多彩的一家。

亮:虽住在天南地北,虽然语言不一样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姣:是啊,兄弟姐妹们,**欢迎你们的加入!你们的加入也将会

亮:下面我宣布: “最炫名族风—少数民族联盟会”现在正式开始!

姣: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的活动致词!亮:谢谢**热情洋溢的讲话以及对我们的关爱与鼓励。谢谢!

姣:相逢即是缘,因为一个缘,我们来到了**,因为一个缘,我们聚在了一起。也许现在我们还彼此陌生,但我希望通过下面一个环节,能够让我们快速的相互认识,从而有缘成为朋友,记住哦,介绍的时候需要说出你的名字,来自哪里,属于哪个少数名族,以及你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等…

亮:大家都介绍完了自己,相信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那现在我们开始才艺展示环节,首先有请我们的嘉宾**为我们带来一首优美的葫芦丝演奏。姣:谢谢**,随着优美的葫芦丝,我们好像来到了美丽的云南,来到了美丽的苗乡侗寨,其实打小我就觉得少数名族的子民是非常多才多艺的,清亮你看啊,他们有自己的服装特色,有自己的名族文化,还有着天生的好嗓子,有着婀娜多姿的身段演绎优美的舞姿,等等等等,数斗数不完的优点,说实话作为一个汉族人,我都羡慕死他们了。我也相信在座的各族代表听完时祥的葫芦丝,也开始跃跃欲试了,那我们也给在座的各位一个展示自己名族特色的机会好不好? 亮:谢谢各位的才艺展示,接下来让我们放松一下,玩玩游戏好不好? 姣:今天的游戏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少数民族知识问答,因为今天是少数民族联盟会嘛,那问题也都是与少数民族族文化有关的哦,答对的同事将有精美礼品送上。

亮:大家是否觉得第一个环节比较紧张呢?那接下来将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萝卜蹲,游戏规则介绍…

“萝卜蹲”游戏是指六个人分别代表一个蔬菜或水果,一人先开始,说“XX蹲,XX蹲,XX蹲完,XX蹲(另一人头上带的水果或蔬菜名)”被叫到的人继续说,若未说出则被淘汰。

姣:看大家玩游戏都玩得很开心啊,游戏结束以后,我们将继续下一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谈谈大家对这次活动的感受,以后希望公司举办什么类型的活动,对党工团工作、公司管理等方面的建议等等。亮:花开中华大地,我们却相聚**。姣:让我们各族员工共同携手,凝聚智慧,团结力量,共同为了**的发展添砖加瓦,创出**新的辉煌。

亮:这次的 “最炫名族风—少数名族联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积极的参与与配合。谢谢!

下载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少数名族奇特恋爱婚嫁民俗概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少数名族流动人口工作制度

    社区少数名族流动人口工作制度 1、 协调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卫生、工商等部门,建立部门之间的联系、协查、配合、通报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

    中国婚嫁民俗

    中国婚嫁民俗 婚礼 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

    导游模拟试题 少数名族的风俗

    填空 第1题 汉族的先民是古代的____华夏____族,从 __汉族________开始称为汉族。 第2题 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有 __宝安___、__塔塔尔__、__独龙___、__鄂伦春__、___赫哲_......

    西南少数名族风俗 三套试题A卷答案

    每套题就整一个卷面吧,心烦心累,不想折腾。 大家进网络作业,如果不是所谓A卷,就胡乱做一两个题,提交,再进去,差不多就是A卷了。如果一次不行,多弄几次吧。嫌麻烦的,也可以自行网上查......

    对云南少数名族的看法和感受(五篇)

    谈谈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 和感受 。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云南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云南文化的......

    关于2015年报考少数名族骨干研究生计划的一些问题

    关于2015年报考少数名族骨干研究生计划的一些问题 每到这个暑假,不少同学开始准备考研,相应的查阅各种资料,关于少数名族骨干计划,因为执行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

    少数名族音乐课侗歌《敬酒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校本课程教材《敬酒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执教者:吴君君指导老师:粟银凤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校本课程小学二年级。歌曲中出现了多次的连音记号、波音记号、重音记号、还有切分节奏......

    浅谈影响对少数名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事及其对策

    浅谈影响对少数名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事及其对策 乌市第六十七中学 买力开木.玉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字(除少数之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