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游模拟试题 少数名族的风俗
填空
第1题 汉族的先民是古代的____华夏____族,从 __汉族________开始称为汉族。
第2题 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有 __宝安___、__塔塔尔__、__独龙___、__鄂伦春__、___赫哲___、___俄罗斯____等六个。
第3题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大体上分为__汉藏___、__阿尔泰___、___南亚___、___南岛___、__印欧____五大语系。
第4题 汉语分为__北方___、___吴__、_湘___、_赣___、_客家___、_闽南___、_粤____、___闽北___等八大方言。
第5题 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有1500万字的[ ____格萨尔王传_______ ],是一部藏族人民的民间口头传说巨著。
第6题 每年的农历___5___月__29__日是瑶族的祝著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___盘王____节。第7题 黎族主要居住在___海南_______省。
单项选择题
第8题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清明节)A.端午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元宵节
第9题 中国的老人节与中国传统的(重)节日在同一天。A.中秋节
B.重阳节
C.冬至
D.七夕
第10题 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的先祖信仰的宗教是(萨满教)A.佛教
B.天主教
C.萨满教
D.伊斯兰教
第11题 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是(赫哲族)A.满族
B.俄罗斯族
C.朝鲜族
D.赫哲族 第12题 该民族有以下民俗文化.(1)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2)男女老少喜欢戴成为“朶巴”的小帽。(3)肉食以羊肉为主,常见的面食称为为“馕”。(4)有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该民族是(维吾尔族)A.满族
B.俄罗斯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第13题 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A.满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回族
第14题 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年轻姑娘的多用(绿色)的披肩盖头 A.白色
B.青色
C.绿色
D.黄色
第15题 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罕见的艺术珍品[东巴画谱][神路图]出自(纳西族)的壁画。A.白族
B.纳西族
C.傣族
D.彝族
第16题(彝族)的男子蓄发堆于头顶,再缠数丈的包头帕,把前面缠裹成尖堆状,做成勇武的“英雄结”。A.苗族
B.纳西族
C.傣族
D.彝族
第17题 有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是(彝族)的文学作品 A.苗族
B.侗族
C.傣族
D.彝族
多项选择题 第20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名锦是(壮锦、西南卡普、蜀锦)A.壮锦
B.西兰卡普
C.蜀锦
D.瑶锦
第21题 中华民族共同的吉庆佳节有(春节、重阳节、端午节)A.春节
B.重阳节
C.三月三
D.端午节
第22题 下列属于满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A.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
B.在别人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C.除夕必吃手扒肉
D.最有名的乐器是伽耶琴
第23题 下列属于朝鲜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A.爱穿白色素衣,有“白衣民族”之称
B.爱吃大酱和清酱
C.不吃羊肉和肥猪肉及河鱼
D.风味糕点有“萨其玛”
第24题 蒙古包又被叫做(穹庐、毯帐、毡包)A.圆窝棚
B.穹庐
C.毯帐
D.毡包
第25题 下列属于蒙古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D)A.英雄史诗[江格尔]
B.中国最早用蒙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C.著名的乐器是“马头琴” D.主要节日是“那达慕”
第26题 回族的三大节日是(BCD)A.库尔班节
B.圣纪节 C.古尔邦节
D.开斋节
第27题 下列属于白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D)A.崇尚白色,服饰多用白色
B.沙锅鱼是最负盛名的佳肴
C.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 D.盛大的节日“三月街” E.著名的舞蹈家有杨丽萍
F.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画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第28题 下列属于苗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EF)A.住房多为木结构,以吊脚楼最具特色
B.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C.喜食酸味,喜饮油茶
D.服饰中喜身披羊毛织成的披毯“擦尔瓦” E.著名神话有[开天辟地][洪水滔天] F.传统的节日有苗年、龙舟节、芦笙节等 第29题 下列属于壮族的民族民俗的有(A.BC)A.以[刘三姐]的传说流传最广
B.歌圩文化是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
C.“花山崖壁画”形成了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
D.头饰的特点突出,有“龙盘”型、“A”字型、飞燕型等。名词解释共2题,已作答0题,未作答2题 上一题型继续下一题型
简答题
第32题 简述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被叫做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因古代“端”与“初”同义,“午”与“五”音同,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
第33题 简述藏族的民族民俗
(1)藏族的大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2)牧业中的藏系绵羊、山羊、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产。(3)藏族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4)日常主食是糍粑,喜喝青稞酒、酥油茶,吃肉皆用手抓。(5)[格萨尔传]是一部藏族人民的民间口头传说巨著。(6)著名的藏剧有[文成公主][朗萨姑娘][顿月顿珠]。(7)藏族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雪顿节和望果节。
第34题 简述傣族的民族民俗
(1)傣族信仰小乘佛教,佛寺遍布、未成年男子均要入寺为僧,过一段僧侣生活。(2)傣族居所多为竹结构的楼房,称“竹楼”。(3)最具特色的主食是竹筒饭,喜嚼槟榔。(4)能歌善舞,西双版纳的孔雀舞盛传中外。(5)傣族的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第35题 简述侗族的民族民俗
(1)侗族崇拜祖先,信仰鬼神,特别尊崇圣母--“萨母”。(2)侗族著名的特色建筑是鼓楼。(3)喜食酸辣,侗酸有酸鱼、酸肉、酸鸭、酸菜等。(4)有独特的侗族酒文化(5)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中最有代表性,音乐水平最高的篇章,属于多声部的合唱歌曲。
第二篇:西南少数名族风俗 三套试题A卷答案
每套题就整一个卷面吧,心烦心累,不想折腾。
大家进网络作业,如果不是所谓A卷,就胡乱做一两个题,提交,再进去,差不多就是A卷了。如果一次不行,多弄几次吧。嫌麻烦的,也可以自行网上查找。
这三套题都不能让大家得满分,可能有1——3个的错题,都是多选题上。我想,对的分数影响应该不大吧,27、30,我就不信你的最终成绩是57到59之间。
第一套题A卷
单选题
1.(A)被称为是“我国第一本以‘风俗’为名的民俗学名著”。A.应劭的《风俗通义》 B.荀子的《蚕赋》 C.孔子的《论语》 D.王充的《论衡》
2.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并于1922年创办了(D)周刊。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使民俗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得以开辟,而且使中国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产生。A.《民俗》 B.《风俗》 C.《艺术》 D.《歌谣》
3.国际学术界对“民俗”所作的“生活手段说”,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D)。他把风俗看作是一种依传统力量而使社区分子遵守的标准化的行为方式。A.阿切尔·泰勒 B.巴斯科姆 C.弗雷泽
D.马林诺夫斯基
4.从董棕树树干的芯部提取的淀粉是(B)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A.布朗族 B.独龙族 C.傣族 D.德昂族
5.西南少数民族的(D),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壮观景象。A.刀耕火种 B.“号地” C.精耕细作 D.梯田稻作
6.傣族(C)的描绘了当时的人们“进林去摘果,进山去采菜”的生活情境。A.《木姐珠与斗安珠》 B.《金岗岗日》 C.《傣族古歌谣》
D.《粮食的来历和丢失》
7.(B)族的贝叶经,曾记载了傣族先民是如何将野生稻驯化成为人工稻的过程。A.布朗 B.傣 C.纳西 D.普米
8.白族“三道茶”的特点是(D)。A.头敬长辈二敬平辈三敬晚辈 B.头甜二苦三回味 C.头淡二苦三甘甜 D.头苦二甜三回味
9.(C)是傣族入山劳作时常带的午餐。A.五彩糯饭 B.泼水耙耙 C.竹筒饭 D.猪膘肉
10.(B)族采雪莲花晒干,泡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炖鸡肉味道鲜美,滋补功效甚佳。A.傣族 B.藏族 C.基诺 D.佤
多选题
1.国际学术界对“民俗”一词下了上百种定义,将它们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ABCDE)A.文化遗留说 B.精神文化说 C.口头文学说 D.草根传统说 E.生活手段说 2.社会生活民俗包括:(ACD)A.社会组织民俗 B.生计民俗 C.岁时节日民俗 D.人生礼俗
2.社会生活民俗包括:(ACD)A.社会组织民俗 B.生计民俗 C.岁时节日民俗 D.人生礼俗
3.20世纪60年代,中国民俗学界对()族史诗《格萨尔》、()族史诗《江格尔》和()族史诗《玛纳斯》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BCD)A.回 B.藏 C.蒙古
D.柯尔克孜
4.西南少数民族中手工业民俗较有代表性的有()、()、()等。BCD A.运输业 B.纺织
C.手工为主的铁器打制 D.木器制作
5.在云南山区 族与坝区 族群众之间,历来维系着一种用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意即“牛亲家”(CD)A.彝 B.白 C.哈尼 D.傣
6.除了一般的烹制方法之外,西南民族富有特色的食物烹制方法有:(ABC)A.烤 B.石烹 C.食生 D.晒
7.交通民俗的组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二是();三是交通信仰习俗。CD A.画 B.饰
C.交通运输设施民俗 D.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习俗
8.食生习俗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比如白族的(),傣族的()。BC A.“诺索” B.“生皮” C.“喃咪” D.“冬莫”
9.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族、()族、()族先民至迟在清代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过江工具—-溜索。(BCD)A.回 B.怒 C.独龙 D.傈僳
是非题
1.作为学术或学科语词的“民俗”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英国人汤姆斯在1846年用“Folk”和“Lore”两个词合成的。Y 2.中国西南自古就是我国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西南地区生活着全国2/3以上的少数民族,具有“族群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Y 3.既然是同一个民族,不管其居住地有何不同,其文化特征都是一致的。N 4.采集可以说是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历史上最早且最普遍的生产形式之一。Y 5.传统上,狩猎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Y 6.生产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利用自然、依靠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借助,获得物质资料的过程。Y 7.刀耕火种无疑是对森林的破坏,就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也是不合理的。N 8.按目前已知的材料推算,西南地区裁培稻谷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四千年。Y 9.“溜索”是布朗族先民征服山川而发明的交通工具。N 10.藏族把敬青稞酒作为接待尊朋贵客的一种诚挚的礼节。Y
第二套题A卷
单选题
1.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A)A.家族 B.社区组织 C.社团组织 D.帮会
2.族产的来源途径一般不包括:(B)A.先世遗产及其增值 B.政府资助 C.富贵族人捐纳 D.族众捐献
3.除家族中的日常民俗事件、紧急突发事件外,家族组织成员要集体参与的最重要例行活动是:(C)A.族人婚嫁 B.祭天敬地 C.祭祖
D.族人丧礼
4.家族组织民俗中,(B)用于维持家族内部秩序、保护家族的利益,使家族统治在制度化、条文化中得以定型和强化。A.家谱 B.族规 C.族产 D.家乘
5.诞生礼中最重要的仪式环节是(A),因为其标示了新生命诞生阶段的完满结束。A.满月 B.“洗三” C.贺生 D.报喜
6.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民间丧葬歌舞:(D)A.“窝热热” B.“金再再” C.“莫搓搓” D.指路经
7.明清以来,各地流行让孩子在神或僧道前“记名”为弟子但不剃度出家,华北地区称这种记名僧为(B)A.布袋和尚 B.跳脚和尚 C.记名和尚 D.寄名和尚
8.以下哪个民族群体至今尚保留着给年届13岁的男孩行“穿裤子礼”、给女孩行“穿裙子礼”的习俗,以宣告其转入成年阶段(D)A.苗族 B.瑶族 C.哈尼族
D.纳西族摩梭人
9.(C)在殷商时较盛行,成为商代墓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A.二次葬 B.屈肢葬 C.俯身葬 D.割体葬
10.户撒、腊撒一带地区的阿昌族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的节日是(C)。A、鲜花节 B、十月节 C、会街节 D、盘王节
多选题
1.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大致可以从(ABC)角度来进行。A.组织行为 B.组织程序
C.组织的功能要素 D.组织的环境要素
2.社团组织民俗的类型可分为:(AD)A.行业社团组织民俗 B.商会 C.帮会
D.民间社交团体组织民俗
3.如果强调家庭户主的血脉承袭关系,则从世系角度可以将家庭结构区分为(ABC)A.父系家庭 B.母系家庭 C.双系家庭 D.单亲家庭
4.人生礼俗主要包括:(ABCD)A.出生礼俗 B.成年礼俗 C.婚姻礼俗 D.丧葬礼俗
5.丧葬礼俗的深层观念前提是:()??? A.灵魂存在 B.孝道 C.灵魂不死 D.慎终追远
6.下面哪些神灵属于各民族民间社会中所祭拜的生育神(ABCD)A.送子观音 B.碧霞元君 C.金花夫人 D.花婆
7.民间“拜干亲”的原因一般有(BCD)A.小孩家庭出身不好
B.小孩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C.小孩命相中五行缺少金、木、水、火、土之类的东西 D.小孩的属相与父母相克
8.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成年礼俗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大致都包括(ABD)A.标示性成熟 B.意味着行为独立 C.可以恋爱结婚
D.要求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9.拉祜族的中秋节,又称为()。??? A、“月亮节” B、“尚罕” C、哈巴节 D、“团圆节”
10.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农历五月的节日有(BD)。A、转山节 B、花街节 C、新米节 D、祝著节
是非题
1.西南少数民族村落社会中的“习惯法”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规范。Y 2.帮会和行会是一样的,都是以摹拟血缘家族的形式而结成的社团组织。N 3.一般而言,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家族,是为了维护同姓家族的血族势力;以地缘为纽带形成的村落组织和地区组织是为了建立区域性的互动关系等。Y 4.少数民族社会中,葬礼仪式中大都有集体歌舞宴饮,是强调安慰亡者亲属,使其不要过渡悲伤,鼓励生者好好继续生活.Y 5.“升和尚”是瑶族男子的成丁礼。N 6.秦汉时期,产妇要在路旁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分娩,用草垫作产褥,故分娩俗称“临盆”N 7.不落夫家又称为“坐娘家”或“不坐家”,是指新娘出嫁后,只在夫家住几天便回娘家常住,与其夫偶尔相会,直至怀孕临产才被接回夫家。Y 8.毛南族的“南瓜节”,是在农历八月八这天。N 9.珞巴人的“卧登杜阿哥”,也叫“学果巴”,意为庆功节Y。
第三套试题A卷
单选题
1“拉木鼓”是(B)的重要乐舞。
A、白族 B、佤族 C、傣族 D、苗族
2.下列哪一项不是扎染的其它称法?(A)。A、夹缬 B、绞缬 C、疙瘩布 D、撮缬
3.(C)族的创世神话《木脑斋瓦》专在祭祀家鬼的“木脑纵戈”节上唱叙。A、傣 B、佤 C、景颇 D、独龙
4.民族民间信仰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D)是了解信仰民俗的一条重要脉络。A.灵魂 B.自然神 C.祖先神
D.“巫觋”信仰
5.上古中国已有较发达的占卜手段,《史记》中有(D),专门记述古代占卜事宜。A.《礼记》 B.《天问》 C.《占卜》 D.《龟策列传》
6.“图腾“是北美印第安人语“totem”的音译,意思是(A)A.“他的亲属” B.“祖先” C.“造物神” D.“天神”
7.(C)将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概括为“交感巫术”
A.泰勒 B.涂尔干 C.弗雷泽 D.弗里德曼
8.(B)认为变迁是一种社会集团对稀缺资源不可避免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A.结构—功能理论 B.冲突理论 C.进化理论
D.社会心理学理论
9.(A)是指新生事物从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文化,或从某一个亚文化群体传播到更大的文化群体的过程。它的理念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中心。
A.扩散 B.进化 C.涵化 D.发明
10.为获得较客观有效的田野资料,调查者应采取何种视角立场:(C)A.主位视角 B.客位视角
C.主位与客位视角互补 D.自由视角
多选题
1.下面几项属于叙事诗的是(ACD)。A、《阿诗玛》 B、《玛纳斯》 C、《召树屯》 D、《娥并与桑洛》
2.游艺民俗除具有民俗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和严格的()特征。? A、娱乐性 B、变异性 C、竞技性 D、规则性
3.下列属于赛巧型游戏和体育竞技的是:ABC A、抽陀螺 B、射箭 C、骑射
D、摔跤
4.民间自然神的类型大致可区分为:ABC A.天体天象
B.司掌各种生命物的神灵
C.司掌自然界无生命物象的神灵 D.祖先神
5.巫术的两个基本特征为:(AC)
A.相似律 B.交感律 C.接触律 D.禁忌律
6.对祖先神的崇拜,虽各有其规则,但核心内容都是对民族、家族先人神灵的供奉和祭祀,混合着(CD)观念 A.血缘 B.地缘 C.家族 D.巫术
7.结构功能理论的代表学者有(ACD)
A.埃米尔·迪尔凯姆 B.马克思
C.拉德克利夫—布朗 D.马林诺夫斯基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马林诺夫斯基主张,如果没有人格改变,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不可能发生的B、冲突理论认为,社会变迁被看做是界限的破坏和均衡性的恢复。
C.“扩散”的理念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中心主义。
D.涵化是指由于文化间长期的直接接触,使得一种文化兼有另一种文化物质和非物质的属性。
9.田野伦理主要包括哪些责任:(ACD)
A.保护和尊重访谈对象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肖像权 B.保护访谈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收益权
C.对调查研究成果所可能引起的影响(包括收益和危害)作出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D.保障今后同行或学生能够有继续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平等权利
10.进入田野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BCD)
A.检索文献资料,确定调查主题 B.选择适宜的调查点 C.拟订调查提纲
D.准备田野调查的必需品
是非题
1.藏族“热巴”即人们经常说的“锅庄”。N 2.木面舞是在毛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哈节期间表演的民间祭祀舞蹈。N 3.彝族史诗《梅葛》在“开天辟地”、“民族起源”和“兄妹成亲“后,继续讲述了“民族迁徙”、“分分年月日”和“分分家”等内容。N 4.信仰民俗是在特定文化传统中,民间长期流传并广为知晓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及其相应指导产生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Y 5.巫术,是指人们企图借助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通过一定的仪式对预期目标施加影响或者控制的活动。6.广义的“巫师”常常身兼家族长、村社自然领袖、民族知识的承启者、医者和灵媒等角色,享有较大的经济政治特权。N 7.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的变迁促成了生产关系的变迁,经济生产的变迁,带动了其他社会机构及与其相关的价值,观念、规范准则的变迁。Y 8.全球化仅仅意味着一种世界经济体系的蔓延,与文化无关。N 9.现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田野调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28年顾颉刚、容肇祖等人在妙峰山进行的实地民俗调查。N 10.在田野调查中,只要是忠实于事实本身的记录,可以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而由调查者公开发表。N
第三篇:少数名族运动会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即将在贵州省省会贵阳隆重登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动人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热潮,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亮点。
体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盛会,也是民族文化的盛会。少数民族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带到了贵州,带到了民族运动会上。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都是一曲动人的乐章,都是一首宏大的诗篇,都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令人眼花缭乱的抖空竹、让人热血沸腾的武术表演将为我们展示传统体育的深厚内涵;风驰电掣的赛马、威风八面的赛驼、气壮山河的摔跤将会带我们到美丽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满族花样繁多的花毽和跳绳、诙谐幽默的二贵摔跤、虎虎生风的霸王鞭,让我们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姿态优美动人的跳板和秋千,使我们感受到朝鲜族热爱生活、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独具特色的响箭,是藏族人民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清脆洪亮的瑶族黄泥鼓,使我们臵身于大瑶山的层峦叠嶂,感受那松涛阵阵;如艳阳般耀眼夺目的土族轮子秋表演,让我们深深感悟到土族人民赞美生命、赞美生活的美好愿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以至于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道出,这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将会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囊括其中,如同一个民族传统体育的博物馆,让我们尽情领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超然魅力。
如若你不曾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那么在这里你会知晓它是中华民族为了发掘整理全国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民族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而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以及娱乐联欢的大型活动!在这样的盛会上,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将齐聚一堂,分享喜悦,一起健身,共同竞技.自1975年以来,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圣火已相继在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布达拉宫,北京,等九个城市点燃.2011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圣火将在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奥体中心熊熊燃烧!云贵高原上的明珠----贵州大地迎着航拍的镜头铺面而来.它是古老的----因为”穿洞文化”遗址提供1.6万年前人类在此生息的证据,而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它又是年轻的,它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址文明遐迩;山,水,洞,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多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名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是其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高原明珠的气质将赋予名族运动会更清晰的色彩.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更有一群热情好客的兄弟姐妹.他们踊跃的参加名族运动会志愿者活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客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宾馆,餐馆,各旅游景区等非会场区域,你也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学生,白领,蓝领,职工,农民工甚至清洁工农民是他们的原身份,然后这一刻他们共有一个名字----志愿者.浓烈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之风吹遍了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吹进了每一个贵州儿女的心,我们是第九届全国少数名族运动会的东道主,是四年一届名族大联欢的承办人,是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之歌的领唱者,我们将以热情礼貌,规范细致,尊重风俗的主人家的姿态去迎接全国各名族兄弟姐妹,国内外宾客朋友.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将会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于这个问题,也许100个人就有100种答案。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原生态的文化,就是生活的文化。在将要开始的运动会里,人们或摇旗呐喊,或全神贯注,或开怀大笑,或如醉如痴,尽情享用这顿丰富的文化大餐。赛马可为体育,秋千可为体育,陀螺也可为体育——脱胎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没有豪华的运动场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一片草地、一根绳索、一片水面,皆可成为展示风采的舞台。如此精彩绝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是怎样的?该如何保护并将其传承下去?在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非凡魅力之后,这是人们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远远不止运动会上展示的这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共有700多项,而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不过只设立了160多项竞赛和表演项目。可以说,真正的宝库尚待发掘,真正的征程尚未开始。过去,如果说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了解不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够。这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将这些宝贵财富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些宝贵财富,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财富的重要性。
第四篇:少数名族节日
藏族
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赏花节 每年农历六月,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地区正是气候宜人、百花竞开的季节。藏族同胞利用这农活较少的时节,穿起节日盛装,骑着马,驮上帐篷和食品,来到野外一的山坡上、草地间搭起帐篷、支起锅灶,熬茶煮饭,饮酒歌舞,尽情欣赏盛开于山野的美丽鲜花,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或五日或七日,尽兴而归。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高山族
收获节 又称“丰收节”是台湾高山族布农人的节日。布农人的主食为小米,收获节于小米成熟时的农历十月举行,具体时间由构社或族老商定。布农人的传统习俗规定,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内,家庭成员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盐、糖之类食物,只能用红、绿、树豆及无盐肉食充饥。节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去自种的小米地司下两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由其公共的粮仓中,待第二年播种时领回播种心节日当天,司祭家杀猪并煮新米饭招待各家家长。当天晚上,各户杀猪煮新米饭吃。出嫁的女儿或姐妹一般也应回娘家过节,她们也可以分一份肉带回。吃了新米饭,即可全面开镰收割。
苗族
赶秋节
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花山节
也称“踩花山”、“跳花”等。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跳场中央的花杆跳舞,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斗牛、射箭等比赛。人数多时达几万人。
歌师节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傣族
泼水节 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开门节 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壮族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族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维吾尔族
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2年。此后,每逢此节,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
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朝鲜族
流头节 也叫“流头日”。朝鲜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举行。节日当天,人们携带酒食到江河岸边,在水中沐浴,称为“流头”。浴后会宴,称“流头宴”。又以蜜水浇粉团信用,称“吃水团”。有的地区还将打糕扔到水田中,或用小木棍插在田埂上,举行“龙神祭”或“农神祭”。
岁首节 即朝鲜族的春节,这是朝鲜族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之一。朝鲜族以前并不过春节,在和汉族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也逐渐过起了春节。朝鲜族过春节和汉族有几个不同的地方:
首先,除夕夜朝鲜族也守岁,但一般只到12点,过了12点就休息了;
其次,朝鲜族从来不贴对联。再有就是食品上的差别,朝鲜族过年除了吃饺子,还吃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据介绍,朝鲜族群众大年初一早餐通常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等。过去,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这是用桔梗、防风、山椒等原料酿造的一种药酒,认为初一喝这种酒可驱神避邪,延年益寿,现在已经改喝白酒、果酒或米酒。而午餐和晚餐,则要吃一种名叫“德固”的食品。德固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搓成圆条,切成薄片,放在鸡汤或牛肉汤里,放上香油和紫菜。如果在“德固”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二三个饺子,就称为“满德固”。
满族
颁金节 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 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 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白族
尝新节 俗称“吃新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叫做尝新。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民间传说稻种是拘从天上偷来的。当时世上没有水稻。狗漂洋过海跑到天上,在谷种上打了个滚,浑身上下粘满了谷粒,回来浮游天河时,身上的谷粒被水冲洗掉了,仅翘着的尾巴上剩下几粒谷子,带回人间后,才有了水稻。
彝族
插花节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
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路南圭山,及大理巍山等彝族地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前后举行。这天,村中男子杀羊,进密林祭场祭祀,毕摩(巫师)诵经祭神。祭毕,分羊肉给各户,然后,回村祭家神。接着全村青年男女上山亍雀一天,并进行娱乐和社交活动。
瑶族
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其始祖盘王(盘瓠)的盛大节日。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为盘王节。今天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通过“三月三”的传统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祖仪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聚集在一起,各自以对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随后一对对有情人分散到丛林翠竹中或山间小河边互诉衷肠。入夜,篝火燃起,人们尽情游戏娱乐。天快亮时,恋爱中的男女依依惜别,互送定情信物,相约来年“三月三”相会。除了歌谣对唱外,还有“打柴舞”、荡秋千、土枪射击、射箭、摔跤等娱乐活动。
布依族
四月八
又称 “ 牛王节 ”、“ 牧童节 ”、“ 开秧节 ”,是纪念耕牛的节日,与农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天,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家家吃 “ 牛王粑 ” 和糯米饭。在有些地方,还要给每个孩童一只蒸熟的公鸡,让他们挑到河边洗澡,抓小鱼、吃鸡肉、晒太阳。
查白歌节 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赫哲族
跳路神
赫哲族传统宗教祭祀节日。每年三月初三,赫哲人就聚集全部落的人一起请萨满跳神,乞求众神灵保佑全族一年中平安无恙。所谓路神,赫哲语称为“乌斯珠耶”,意为“求神保佑,人财两旺”。
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羌族
祭山会 转山会每年的六月中旬。各寨的男子带上香蜡、敬酒、刀头和一只羊或一条狗、一只公鸡到固定的塔子上举行祭山仪式,感谢山神赐给了人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祭山完后祭山队伍唱着山歌各自回寨进行联欢。
女儿节 五月初五,这天全村的妇女到要穿上新衣服,到西湖寨山顶的塔子敬神,围着塔子唱歌跳舞,然后到各寨进行对唱山歌,来歌颂羌族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
灶神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传说这天灶神要到玉皇那里去报告这家人一年来的生活情况,所以这天每家都要把火塘打扫干净,并有清扫屋里烟尘的习俗。珞巴族
昂德林节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侗族
花炮节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塔吉克族
灯节 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很多一种为节日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每年都在斋月前一个月,要举行两天。节日前,塔吉克族人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制做多小灯烛,数量和自己家的人口相符合,最后还要做一只非常特大的火把。做灯和火把的原料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塔吉克人叫做“卡乌日”草,用这种草的草杆做灯芯子,等芯外裹上蘸过酥油或羊油的棉花,扎成成想要得形状就可以了。
毛南族
南瓜节 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凭经验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瓤,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怒族
鲜花节 又称仙女节,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第五篇:少数名族节日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 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 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芦笙节
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扎勒特简介
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瑶族盘王节
百科名片
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在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广东连州、连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省区十县(市)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开斋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开斋节开斋节是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10 月1日。中国新疆地区称肉孜节(Roza,波斯语,意为斋戒)。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
花炮节
侗、壮、仫佬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
花炮节)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抢花炮是富禄三月三时最重要的活动,如小镇一样有着百年历史。三月三又名“上巳节”,时间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又叫“元巳”。侗族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炮,所以又称花炮节。花炮是侗族三月三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应是侗族的娱乐狂欢,在侗族居住的广西、贵州交界地区更盛行。
泼水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雪顿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雪顿节晒佛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跳公节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跳公节活动跳公节是彝族对击败外族侵略取得胜利的一种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历史至少有上千年,后人一直沿袭下来以示纪念。跳公节即跳弓节,彝语称为“嘈契”,意为“跳弓舞”,也称“孔够”,意为“快快乐乐,祈祷祝福”。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桂滇交界地区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