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22.2《方差 标准差》同步练习(沪科版八年级下)
22.2方差 标准差 同步练习
1.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2.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3.若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S,那么 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n-2的平均数为______,方差为______. 4.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①数据x1+3,x2+3,……,x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2
②数据2x1,2x2,……,2xn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③数据2x1+3,2x2+3,……,2xn+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5.选择题: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
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6.从甲、乙两种棉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 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
乙 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
问:①哪种棉花的苗长得高? ②哪种棉花的苗长得整齐?
7.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甲组:769084868***
乙组:***97974
哪个小组学生的成绩比较稳定?
第二篇:22.2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同步练习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
22.2 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
一、选择题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0°,60°,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80°,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不相似
B.不一定相似
C.一定相似
D.全等
2.如图1,在△ABC中,∠AED=∠B,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图1
A.DECB=ADDB
B.AECB=ADBD
C.DECB=AEAB
D.ADAB=AEAC
3.下列各选项中的三角形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10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2,在△ABC中,AE交BC于点D,∠C=∠E,AD=4,BC=8,BD∶DC=5∶3,则DE的长为
()
图2
A.203
B.174
C.163
D.154
5.如图3,在矩形ABCD中,将△ABF沿着AF折叠,点B恰好落在DC边上的点E处,则一定有
()
图3
A.△ADE∽△ECF
B.△ECF∽△AEF
C.△ADE∽△AEF
D.△AEF∽△AFB
6.[2018·淮南期末]
已知:如图4,∠ADE=∠ACD=∠ABC,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图4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二、填空题
7.如图5,在△ABC中,M是AB的中点,点N在BC上,BC=2AB,∠BMN=∠C,则BNNC=.图5
8.如图6,已知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AC=4,BC=3,则AD=.图6
9.如图7,一束光线从y轴上的点A(0,1)发出,经过x轴上的点C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点B(6,2),则点C的坐标是.图7
三、解答题
10.如图8,在正方形ABCD中,M为BC上的点,E是AD的延长线上的点,过点E作EF⊥AM于点F,EF交DC于点N.(1)求证:△ABM∽△EFA;
(2)当F为AM的中点时,若AB=12,BM=5,求DE的长.图8
11.已知:如图9,△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ADE=60°.(1)求证:△ABD∽△DCE;
(2)如果AB=3,EC=23,求DC的长.图9
12.如图10,若要在宽AD为20米的城南大道两边安装路灯,路灯的灯臂BC长2米,且与灯柱AB成120°角,路灯采用圆锥形灯罩,灯罩的轴线CO与灯臂BC垂直,当灯罩的轴线CO通过公路路面的中心线时照明效果最好,此时,路灯的灯柱AB的高应该设计为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
图10
13.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为(0,6),C是线段AB的中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1
答案
1.[解析]
C 第一个三角形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180°-40°-60°=80°,所以这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分别相等,故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故选C.2.[解析]
C 根据“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判定△ADE∽△AC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知等式DECB=AEAB成立.3.A
4.[解析]
D ∵BD∶DC=5∶3,BC=8,∴BD=5,DC=3.∵∠BDE=∠ADC,∠E=∠C,∴△BDE∽△ADC,∴BDAD=DEDC,即54=DE3,解得DE=154.5.[解析]
A 根据题意可知,∠DAE+∠AED=∠AED+∠CEF=90°,∴∠DAE=∠CEF.又∵∠D=∠C=90°,∴△ADE∽△ECF.6.D
7.[答案]
[解析]
∵M是AB的中点,∴AB=2BM.∵BC=2AB,∴BC=4BM.∵∠BMN=∠C,∠B=∠B,∴△BMN∽△BCA,∴BMBC=BNAB=14.∵BC=2AB,∴BN=18BC,∴BNCN=17.故答案为17.8.[答案]
165
[解析]
在Rt△ABC中,AB=AC2+BC2=5.∵∠A=∠A,∠ADC=∠ACB=90°,∴△ADC∽△ACB,∴ACAB=ADAC,则AD=AC2AB=165.9.[答案]
(2,0)
[解析]
设点C的坐标是(x,0),则CO=x.如图,过点B作BM⊥x轴于点M.∵一束光线从y轴上的点A(0,1)发出,经过x轴上的点C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点B(6,2),∴AO=1,BM=2,OM=6,∠ACO=∠BCM.∵∠AOC=∠BMC=90°,∴△AOC∽△BMC,∴AOBM=COCM,∴12=x6-x,解得x=2.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0).10.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AD∥BC,∴∠EAF=∠AMB.∵EF⊥AM,∴∠AFE=∠ABC=90°,∴△ABM∽△EFA.(2)∵∠ABC=90°,AB=12,BM=5,∴AM=AB2+BM2=13.∵F为AM的中点,∴AF=6.5.∵△ABM∽△EFA,∴AMEA=BMFA,∴1312+DE=56.5,∴DE=4.9.11.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B+∠BAD=∠ADE+∠CDE,∠B=∠ADE=60°,∴∠BAD=∠CDE,∴△ABD∽△DCE.(2)由(1)得△ABD∽△DCE,∴BDCE=ABDC.设DC=x,则BD=3-x,∴3-x23=3x,解得x=1或x=2.经检验,x=1或x=2都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DC的长为1或2.12.解:如图,延长OC,AB交于点P.∵∠ABC=120°,∴∠PBC=60°.∵∠OCB=90°,∴∠P=30°.∵AD=20米,∴OA=12AD=10米.在Rt△CPB中,∵BC=2米,∠P=30°,∴PB=2BC=4米,PC=23米.∵∠P=∠P,∠PCB=∠A=90°,∴△PCB∽△PAO,∴PCPA=BCOA,∴PA=PC·OABC=103米,∴AB=PA-PB=(103-4)米.答:路灯的灯柱AB的高应该设计为(103-4)米.13存在.因为A(8,0),B(0,6),所以AO=8,BO=6.由勾股定理,得AB=10.因为C为AB的中点,所以AC=12AB=5.(1)若∠CPA=90°,则△CPA∽△BOA,此时AP∶AO=AC∶AB,即AP∶8=5∶10,解得AP=4,所以OP=4,所以点P的坐标为(4,0);
(2)若∠PCA=90°,则△APC∽△ABO,所以AP∶AB=AC∶AO,即AP∶10=5∶8,解得AP=6.25,所以OP=8-6.25=1.75,所以点P的坐标为(1.75,0).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4,0)或(1.75,0).
第三篇:22.2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同步练习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含答案)
22.2 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一、选择题
1.如图1,若DE∥FG,且AD=DF,则△ADE与△AFG的相似比为
()
图1
A.1∶2
B.1∶3
C.2∶3
D.2∶5
2.如图2,在△ABC中,DE∥BC,ADDB=12,DE=3,则BC的长是
()
图2
A.6
B.8
C.9
D.12
3.若△ABC∽△A'B'C',∠C=∠C'=90°,AB=5,AC=3,A'B'=10,则B'C'的长为
()
A.8
B.10
C.6
D.无法确定
4.若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3∶5∶7,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是21,则另两边长之和是
()
A.15
B.18
C.21
D.24
5.如图3,F是▱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BF∶DF=1∶3,则BE∶EC的值为()
图3
A.12
B.13
C.23
D.14
二、填空题
6.如图4,已知AB∥EF∥DC,则△AOB∽ ∽△COD.图4
7.如图5,直线l1,l2,…,l6是一组等距的平行线,过直线l1上的点A作两条射线,分别与直线l3,l6相交于点B,E和点C,F.若BC=2,则EF的长是.图5
8.如图6,E是▱ABCD的边CB延长线上一点,EA分别交CD,BD的延长线于点F,G,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图6
9.如图7,在▱ABCD中,点E在AB上,CE,BD交于点F.若AE∶BE=4∶3,且BF=2,则DF=.图7
10.如图8,在△ABC中,DE∥BC,BF平分∠AB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若AD=1,BD=2,BC=4,则EF=.图8
三、解答题
11.如图9,已知△ABC∽△ADE,AE=5,EC=2.5,BC=4.77,∠BAC=∠C=40°.(1)求∠AED与∠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度.图9
12.如图10,在△ABC中,点D在边AB上,点F,E在边AC上,DE∥BC,DF∥BE.求证:DFDE=BEBC.图10
13.如图11,在▱ABCD中,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F∥BD,AE,AF分别交BD于点G和点H,BD=12,EF=8.求:
(1)DFAB的值;(2)线段GH的长.图11
14.如图12,AD是△ABC的中线,点E在AC上,BE交AD于点F.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这个图形时得到如下结论:
(1)当AFAD=12时,AEAC=13;
(2)当AFAD=13时,AEAC=15;
(3)当AFAD=14时,AEAC=17;
……
当AFAD=1n+1时,求AEAC的值,并说明理由.图12
答案
1.A
2.[解析]
C ∵DE∥BC,∴△ADE∽△ABC,∴DEBC=ADAB=ADAD+DB=13,∴BC=3DE=3×3=9.3.[解析]
A ∵△ABC∽△A'B'C',∴ABA'B'=BCB'C'.∵∠C=90°,∴BC=AB2-AC2=52-32=4,∴510=4B'C',解得B'C'=8.故选A.4.[解析]
D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已知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也为3∶5∶7,∴另两边长分别为9和15,∴另两边长之和为24,故选D.5.[解析]
A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BE∥AD,∴△BEF∽△DAF,∴BE∶DA=BF∶DF=1∶3,∴BE∶BC=1∶3,∴BE∶EC=1∶2.6.[答案]
△FOE
[解析]
∵AB∥EF,∴△AOB∽△FOE.∵EF∥DC,∴△FOE∽△COD.7.[答案]
[解析]
∵l3∥l6,∴BC∥EF,∴△ABC∽△AEF,∴BCEF=ABAE=25.∵BC=2,∴EF=5.8.[答案]
[解析]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D,AB∥CD,△ABD∽△CDB.∵AB∥CF,∴△EAB∽△EFC.∵AD∥EC,∴△AFD∽△EFC,∴△EAB∽△AFD.∵AD∥BE,∴△ADG∽△EBG.∵DF∥AB,∴△GDF∽△GBA.∴总共有6对.9.[答案]
143
[解析]
∵在▱ABCD中,AB∥CD,AB=CD,∴△BEF∽△DCF,∴BEDC=BFDF.∵AE∶BE=4∶3,∴BEDC=37=BFDF.∵BF=2,∴DF=143.10.[答案]
[解析]
∵DE∥BC,∴∠F=∠FBC.∵BF平分∠ABC,∴∠DBF=∠FBC,∴∠F=∠DBF,∴DF=BD=2.∵DE∥BC,∴△ADE∽△ABC,∴ADAD+BD=DEBC,即11+2=DE4,解得DE=43,∴EF=DF-DE=2-43=23.故答案为23.11.解:(1)由△ABC∽△ADE可知,∠AED=∠C.∵∠BAC=∠C=40°,∴∠AED=∠C=∠BAC=40°,∴∠ADE=180°-∠BAC-∠AED=100°.(2)由△ABC∽△ADE可知AEAC=DEBC,∴57.5=DE4.77,∴DE=3.18.12.证明:∵DE∥BC,∴△ADE∽△ABC,∴ADAB=DEBC.∵DF∥BE,∴△ADF∽△ABE,∴ADAB=DFBE,∴DFBE=DEBC,∴DFDE=BEBC.13.解:(1)∵EF∥BD,∴△CFE∽△CDB,∴FCDC=EFBD=812=23,∴DFDC=13.又∵DC=AB,∴DFAB=13.(2)∵DC∥AB,∴△DFH∽△BAH,∴FHAH=DFBA=13,∴AHAF=34.∵EF∥BD,∴△AHG∽△AFE,∴GHEF=AHAF=34,∴GH=34EF=34×8=6.[素养提升]
解:当AFAD=1n+1时,AEAC=12n+1.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G∥BE,交AC于点G,∴△AEF∽△AGD,则AEAG=AFAD=1n+1,∴AEEG=1n,即EG=nAE.∵AD是△ABC的中线,DG∥BE,∴EG=CG,则AC=(2n+1)AE,∴AEAC=12n+1.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沪科版
10、最后一课
一、基础知识。
①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背景是187iu1年爆发的_______________。② 注音: 哽.住
()
皱.
边()
惩罚().祈.祷
()
踱.
步()
郝叟().③ “最后一课”指的是:()
A、最后一堂语法课
B、最后一堂历史课
C、最后一堂法语课
D、最后一堂习字课
二、整体把握。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________到________。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 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_____和弗郎士的___________,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_______到_________。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 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从_____到__________。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____、_____的气氛。
第二层,从_____到__________。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
第三层,从_____到__________。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从_______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人物分析。韩麦尔先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用一两个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____效果,产生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所以,小弗郎士还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
四、艺术手法。
小说运用了生动的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运用了对比、烘托、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
i.如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叫,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又如韩麦尔的那顶“锈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都属于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表现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平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3、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
4、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悲壮和不屈的精神。服饰、神态、动作、语言
小弗郎士
1、贯穿故事情节
2、对比 震撼心灵
四、1、细节
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提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对比
对比
突出“最后一课”的重要,反映小弗郎士等人的变化。
3、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
4、增加文采,深化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五、热爱
意志
爱国主义精神
六、1、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2、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存在向心力,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
3、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的教学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八年级教师如何制定数学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教研工作将围绕我区开展的赛马场比活动,以课程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务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新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
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开学初,期中以及期末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各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考试。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四)加强资料建设.各备课组要编写或选用符合我校实际,课堂适应,学生欢迎的上课资料和训练检测资料。初三年级要完成初三全年大部份教学任务以及第一轮、第二轮复习资料的准备工作。各年级单元考试、综合考试要求既针对
中考,又符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考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以适应中考变化为目的。要摸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小单元检测资料,电脑备份,以便选用,资源共享。
(五)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初三年级主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试能力上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初一年级要做好小学、初中教学的衔接,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初二年级要以培养优生和缩小后进面作为教改的突破口,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用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赞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各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
(六)继续开展培优辅差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较好的年段三分之一的学生,组织每周一次的提高辅导,定员、定时、定内容。对于学困生,各班根据每次小单元考情况,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补缺漏,细水长流。各年段组织一次竟赛活动,以激发优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我们教研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尽快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二
一、工作的重点和特色
1、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好学的优秀备课组。
2、努力探索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集体备课,力争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结晶。
4、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运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5、积极开展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自主高效课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中。,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2.以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为宗旨,着力提升课堂效能,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力争数学学科合格率、优秀率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有好的成绩。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特长,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
5.努力使备课组活动常规化、制度化,认真落实 “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评课、反思”常态化,争取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全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具体的工作措施
1.在教师方面:
(1)积极开展备课制度
①时间:每周三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
②地点: 八年级晚修课室(东楼一楼)。
③要求:每位发言人要认真钻研新材,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习题;注意进行教材的单元分析,拟定周课教学计划。全体组员要认真参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各种情况,分析学情,探讨教法。同层次班级统一进度,统一习题,统一检测。
④“随时集体备课战略”:要多到办公室钻研教材,发挥集体优势、集体的智慧。加强对教材、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中考的研究,开展组内“说课、上课、评课”。
⑤备课组具体活动安排:
(2)教学基本功和艺术
① 从教学常规入手,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
②“内强外引”措施,努力用好我校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借鉴外地名师资源,努力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③大兴学习之风,增强集体实力,整个备课组要多学习本校其它备课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艺术,同时尽量多互相听课,特别是本校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
(3)认真学习新理论,全面提升教师基本功。
2.在学生方面
(1)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课下抓紧订正,课余适量练习”,任课老师在本学期要反复习强调这四点。要做到落实到位不放松。
②课堂做笔记,课外做错题集。鼓励学生巩固发扬这一良好的习惯。
③“量变到质变”:训练量的积累以求实现质的飞跃。小题训练,分层作业要常抓不懈。
(2)认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薄弱生辅导。老师要多关心薄弱生,通过分层作业,让薄弱生激发兴趣,多投入时间到学习中。
总之,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将全力以赴,不断探索。八年级是关键的一年,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施新课改。学习新课程新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69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不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资源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作为认知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能准确熟练地把一些多项式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
3、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
4、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5.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掌握并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行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7、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掌握梯形及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9、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及实际问题;
10、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1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
1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13、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14、初步认识概率的概念及用概率分析简单的事件;
15、体会数学里充满着观察、实践、猜想和探索的过程,掌握求概率的数学方法。
六、教学措施
1、认真作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六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进行分层教育的探讨,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组织学生“结对学习”。
七.课时安排
第一章:因式分解 课时
第二章:分式 课时
第三章:四边形 课时
第四章:二次根式 课时
第五章:概率的概念 课时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五班总人数为33人,均为男生。其中彝族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98%。从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
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人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中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另一半的学生需要教师督促,成为老师的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大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学习风气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扩大到全体整数,学会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九章 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教学中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发挥计算器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重点集中在理解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和体会统计思想上来。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判定,学会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能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会计算极差和方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3、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5、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分式 13 第一周~第三周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8 第四周~第五周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7 第六周~第七周半期考试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8 第九周~第十三周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5 第十四周~第十七周期末总复习第十七周~期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