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召开全市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会议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召开全市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会议 11月9日上午,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会议在文明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市文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全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县区文广新局局长、分管副局长、综合执法队队长等有关人员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有市文新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全德主持。
市文新局副局长冯国军传达了《驻马店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查处取缔文化市场无证经营专项执法行动方案》、摘要传达了省、市综治委《关于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暗访督查情况的通报》,并就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上,各县就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新闻出版、“扫黄打非”等工作发表了意见。
最后,肖全德局长总结了全会精神并就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工作提出了几项要求。他指出:
第一,“扫黄打非”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各县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打击侵权盗版的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从根本上治理和杜绝“四假”行为的发生。
第二,针对各类印刷企业、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开展一次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经营者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培训,健全举报机制,加强日常的监管工作。
第三,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上升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认真抓好,积极推进。各县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经常性地对本地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督查,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进展情况。
第四,针对文化市场连锁网吧和电玩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各县一定要做到重指标、严把关,坚决杜绝搞欺诈发展,对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第五,提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主动邀请相关的法律专家或律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执法人员和广大业主进行集中培训,规范我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加大执法力度。
第二篇:***市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扬州市四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央、江苏省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抢抓机遇,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建设步伐,促进扬州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2月18日,扬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林业工作的负责人及扬州市、县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
扬州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洪锦华同志主持,副市长纪春明同志做工作报告,代市长王燕文同志做了重要讲话。过去的三年,是扬州林业发展史上速度最快的时期,林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森林资源快速增加:扬州市成片林从4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0万亩,增长了75。活立木蓄积从300万立方米增加到350万立方米,增长17。森林覆盖率达到14.5。新建、完善了以京沪高速、宁通高速、京杭运河、长江防护林为重点的大型骨干路河绿色长廊819公里,新造林4.7万亩。在城市周边地区实施建设了以宁启铁路、城市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六线二园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总里程新增153公里,新增景观片林2.39万亩,仅此一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了2.2个百分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新拓花木总面积达14.1万亩。在实现量的扩张的同时,加快了品种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彩叶、香化品种的生产比例。今年,全市花木实现销售达3.6亿元。江都曹王林木种苗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丁伙花木公司种苗基地被授予“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区被江苏省林业局授予“江苏省质量信得过林木种苗基地”称号。以丽邮人造板为代表的一批木材加工企业落户扬州,为扬州的林产品加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木材加工业年产值十多亿元。并带动了扬州市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扬州市新造林中70以上为非公有制造林,涌现出了各类业主,各种生产要素集聚扬州林业的可喜局面。经济林茶果稳步发展。三年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经济林茶果。共引进茶果新品40多个,新拓经济林桑茶果近2万亩,全市林桑茶果总面积达14.7万亩,年产值达2.2亿元。全面启动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茶果“三品”认定达27个,“康植园”牌猕猴桃、“登月”牌绿茶、“红枫”牌银杏等有机食品,市场销售看好。资源保护力度加强。通过强化宣传,依法行政,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扬州市林业法制环境明显优化,全社会爱绿、护绿、建绿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先后组织了林业资源保护的“绿剑行动”、“候鸟行动”、“春雷行动”等,建立了森防队伍,制定了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意见》,有效地保护了扬州市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造林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对此,扬州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五条发展经验应该继续保持:一是以实现林业指导思想根本性转变为抓手,为跨越式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二是以重大林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载体;三是以科技兴林产业升级为抓手,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以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抓手,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五是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为抓手,为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律技术保障。同时,也提醒我们,当前扬州市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切不可松懈。
面对全新的林业发展形势和宏观政策环境,纪春明要求各地务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机遇意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层层抓责任,级级抓考核,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林业生产实践中。明年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示范扬州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城乡一体,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以项目为载体,以工程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构筑绿色屏障,森林资源增量提质,做优林业生态工程,打响“五沿”生态林业游击战;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林业产业层次,做强林业产业工程,打响丘陵山区、沿江地区林业产业阵地战,再掀林业发展新高潮。发展目标是:成片造林10万亩,其中发展经济林茶果2万亩;新拓花卉苗木3万亩,新建一个花木生产基地,花木生产总面积达17万亩;新建一级农田林网10万亩,更新完善18万亩。具体就是要建设好“城扬州市绿化”、“农田林网”、“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绿色廊道”等五大生态工程和“精品茶果”、“名品花木”、“休闲林业”等三大产业项目。
扬州城市绿化工程:重点建设古运河、京杭运河、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天路、扬冶路、扬瓜路、扬菱路等绿色通道工程,造林0.2万亩;完善润扬大桥北接线的绿色通道和仪扬河两岸植被,继续抓好润扬森林公园的建设。
农田林网工程:重点建设里下河一级农田林网,折合造林2.2万亩,其中宝应0.6万亩,高邮1万亩,江都0.6万亩;
植被恢复工程:重点恢复仪征54个冲及邗江、高
第三篇: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在全市计生工作会议上发言(模版)
发挥职能优势宣传基本国策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在全市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2年3月3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1年,我局人口和计生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坚持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发挥职能优势,严格落实基本国策,以提高干部职工人口计生意识为出发点,以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为重点,把计生工作和文化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卓有成效地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配合开展“人口与计生”宣传月活动
在“人口与计生”宣传月中,我们要求市群众艺术馆、市民族歌舞剧团及各县(市、区)国有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演出。积极配合市、县(市、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创编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映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文艺作品,如市群众艺术馆唐云端、覃俭等同志创作小品《苦果》,内容反映近亲结婚而造成后代痴呆的苦果,小品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深受群众欢迎。据统计全市专业文艺团体先后在县(市、区)、乡(镇)巡回文艺演出,宣传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条例、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72场。创编节目35个,观众达25200
多人(次)。
二、重点培训,以点带面
市群众艺术馆、艺术创作室选派12位同志组成文艺辅导队,先后分别到6个县(市、区)举办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文艺骨干培训班6期,160多名文艺骨干参训。将人口计生宣传节目创编及表演作为培训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这些文艺骨干对各村屯文艺骨干再进行培训,有效提高文艺骨干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艺术创作及表演水平。
三、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人口计生宣传
利用庆祝建党90周年、市庆9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积极宣传人口计生工作。市民族歌舞剧团、县(市、区)文工团(歌舞团)举行专题文艺演出,把有关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条例运用形式进行宣传,知识性与趣味性溶为一体,寓教于乐。
四、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宣传人口计生知识
结合“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通过送书下乡,建立“新家庭文化书柜”,为基层、社区群众提供免费阅览服务,教育人民群众破除各种陋习和“重男轻女”旧传统观念,树立婚育新风。
五、运用山歌形式宣传人口计生政策
市群众艺术馆与市山歌学会组织各县(市、区)山歌手于5月17日和7月1日在市城区相思园广场举行来宾市“人口与计生”“山歌擂台赛”及“山歌颂党恩,山歌唱好人,山歌传礼仪”活动,评选出两对“来宾歌王”参加“广西歌王赛”,场面热烈,宣传效果良好。
各位领导,人口和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今后,我局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文化领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和新机制,切实强化宣传,完善措施,落实保障,全力配合做好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为推进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第四篇: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目标的落实之年。第一季度,各县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文化工作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指导思想
**年
全市文化(含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下同)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为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省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文化襄阳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明显发展,文化服务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
我们将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一)围绕增强建设文化襄阳的自觉和自信,深入推进十八精神学习贯彻行动党的十八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出战略部署而召开的重要会议。十八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刻阐述,为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全局。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明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文化建设四项任务,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坚持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的重大决策上来。针对当前文化襄阳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思路、制定新对策,努力突破文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推动襄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行动
3、强力推进市区“两馆一院一中心一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襄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学校)等市区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襄阳大剧院、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博物馆、大剧院今年完成主体工程;艺术学校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兴建;各项目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4、全面落实县(市)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和扩建任务。已经纳入省项目库的“两馆”建设项目,今年要如期开工建设;未纳入省项目库的,今年要全部挤进国家计划“笼子”,并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重点启动市区虎头山、南漳雷家坡等8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2个台站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6、抓好“乡镇文化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至少有一个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三)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行动
7、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申报报告、充实创建规划、研究创建制度、完善设计方案,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创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创建成功。
8、深入抓好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开展送戏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工厂、进学校“五进”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0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3万场次以上,开展“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活动150场;举办“群星音乐厅”活动12场以上,举办“好戏大家看·优秀剧目展演”活动12场,新建社区流动图书站30所;继续做好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站等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完成城乡“公共文化地图”和“公共文化服务指南”的编制和完善工作。
9、提升基层文化网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启动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数字化建设;继续推进县级数字影院建设。
10、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继续打造“十里汉江文化长廊”、“**讲坛”、“欢乐襄阳”、“群星音乐厅”、“文化**好戏大家看”、“书香溢**”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打造培育一批地方文化活动品牌。
(四)围绕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攻坚行动
11、全面实施“五项文化艺术工程”。即:上映一部电影;力争开拍一部电视剧;创作一批文学艺术作品;推广传唱一组歌颂襄阳的优秀歌曲,完成“歌颂襄阳”歌曲征集综评,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展演一系列优秀剧目,每月安排一台优秀剧(节)目在襄阳演出。
12、重点打造富有襄阳文化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继续抓好《踏歌襄阳》、《乡村调解员》等优秀剧目、剧本的攻关打磨,将豫剧《水镜先生》立上舞台,力争更多富有襄阳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产生影响,成为我市新的文化品牌。
13、鼓励文艺家多出好作品。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宽松的创作条件、必要的资金投入支持本地文艺家参与创作实践,力争在绘画、书法、音乐、地方戏剧等文化艺术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成为展现襄阳魅力的亮丽名片。
14、积极筹办和参与重大节会及专题展演活动。围绕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主题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招商活动,举办好各类专题晚会、专场演出活动;全程参与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筹备、策划、展演等活动;举办好襄阳市首届文化艺术节。各县(市)区也要在文化艺术节会、展演、文化宣传推介方面,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1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配合市属媒体与中央及各级主流媒体、境外媒体交流合作;支持本地优秀剧目、文化艺术品、文化遗产精品对外展演;积极引进文艺表演团队及文化名人来襄阳展演、考察、采风、讲学,提高襄阳文化的吸引力。
(五)围绕传承和弘扬襄阳历史文化,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行动
16、加大重大文物项目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尽快完成习家池二期工程,加紧展开米公祠改扩建项目建设;做好打通护城河、贯通古城墙、修复襄阳王府、商业会馆等文物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完善襄阳大遗址名录,争取邓城遗址、楚皇城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录,培育大遗址公园。
17、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襄阳市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为申报第四批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储备项目;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培养后继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着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和保护示范基地。同时,启动古籍普查工作,加强古籍修复和保护性利用工作。
18、健全贯通全市文物保护网络。健全市县两级文物保护网络,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单位大检查,加强对博物馆、古墓葬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认真执行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情况公告制度,完善文物保护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东津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工程区域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做到服务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两不误。
19、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民间收藏者、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建设参与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民办博物馆,建设汽车博物馆、根雕艺术博物馆、奇石博物馆等小型特色博物馆,争取有2家民办博物馆挂牌;依托博物馆藏品,做好文物交流、展示、复制工作,增加文物展出机会。
20、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宣传推介襄阳。重点是利用带有襄阳三国文化、荆楚文化、汉水文化和古城文化元素的文物资源,开展多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襄阳文化的影响力。
(六)围绕增强襄阳文化发展后劲,实施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
21、加大项目招商力度。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采取定点招商、驻点招商和大员上阵亲自招商等形式,重点开展对央企、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文化集团的大型招商活动。力争全市引进20家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文化项目,引进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全市新增各类文化市场主体100家。
22、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四园区”、“四基地”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四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中部特色文化产业园、唐城、汉城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市)区也要规划建设各自的文化产业园区。
23、培育和拓展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门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下大力引进娱乐业、会展业、创意动漫产业等文化门类落户襄阳,繁荣襄阳文化市场;注重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襄阳文化产业集群,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使襄阳成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洼地。
24、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文化立市建设文化**的实施意见》要求,从土地政策、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多方面支持文化企业;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拓展投入渠道,促进文化产业诸要素在全市范围内合理流动。
(七)围绕提高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实施行业监管水平提升行动
25、狠抓“扫黄打非”。坚决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以校园周边为重点,重点扫除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有害出版物;严厉打击非法报刊、非法网络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以及违规报刊;重点查处非法进境和非代销场所销售的境外报刊;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监督检查,强化网络文化产品内容监管,严厉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歌舞娱乐场所涉黄涉毒等违法经营行为。
26、加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加强报刊出版秩序管理,依法规范新闻采编和报刊经营秩序;加强印刷管理和发行行业管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争创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进一步规范印刷业管理秩序,从制度上、源头上对企业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防范;拓展版权行政执法领域,以软件、网络和教材教辅为版权执法的重点领域,以查办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27、强化广播影视行业监管。认真落实国家广电总局播出审查、值班值守、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提高调度指挥、技术监测、队伍应急处变能力,确保播出安全。加强宣传管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管理和互联网传播试听节目管理,坚决抵制各类低俗之风。加强卫星电视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广播电视公信力。
(八)围绕提升文化系统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行动
28、实施文化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将文化人才引进纳入“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做好2013年新公务员和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录工作;各县(市)区文化部门也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争取支持,以优惠的条件,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
29、实施文化人才“千人”培训计划。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分类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重点培训1000名文化辅导员、**名农家书屋管理员、100名基层文化站长、100名群众文化骨干,全年力争培训5000人以上。
30、实施襄阳文化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培育、挖掘和引进等措施,培育一批在文化艺术界、学术界和本专业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大家和领军人物,打造引领新时期文化潮流的“文化襄军”群体。
四、措施和要求
31、创新工作理念。要从就文化抓文化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并重、发展文化事业与壮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双管齐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互结合抓文化的工作模式,力争实现文化建设的“硬件支撑”和“软件提升”双向突破。
32、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文化立市”、建设文化襄阳战略,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文化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更多的文化企业落户襄阳。
33、强化服务意识。市县两级文化单位,特别是承担服务、管理及综合执法职能的文化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优化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4、争取领导支持,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力争把文化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像抓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及时解决文化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络沟通,取得社会各界支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抓文化的良好氛围。
35、完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文化项目建设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路径化操作、路线图化落实、倒排工期式结账;市局组建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等五大办公室,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通过落实班子成员工作周报制、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制、重大项目督办落实制、科室干部工作月报制、县(市)区局工作季报制等制度措施,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36、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推行干部绩效综合考评,持续开展“治庸问责”,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大力推行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五字学习法”(写、讲、听、读、研),办好机关夜校和各类学习培训,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篇:召开青岛市级文化工作会议流程
在**召开的青岛市级文化工作会议程序
1.目的对会务工作程序进行规范,确保会议召开高质量、高效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莱西市召开的青岛市级有关文化工作的各种会议。
3.职责
3.1 由负责会务工作的科室或单位承办会务工作。
3.2 有关科室或单位负责做好配合工作。
4.会议种类
青岛市级的大型会议,主要包括:现场会等。
5.工作程序
5.1 接受会议指令。
负责会务工作的科室或单位在接到会议指令时,应准确记录会议召开的各项要求,全面掌握有关情况,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2 会议方案制定。
根据接到会议的指令和领导的有关要求,制订会议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会议名称、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时间、地点、议程、出席领导、参加人员、列席人员、拟邀请人员、会议文件资料准备、会场布置、安全、交警、供电、新闻报道、典型发言、颁奖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5.3 会议方案审批。
将拟订的会议方案报相关领导审定。
5.4 会前筹备。
5.4.1 会议通知。
a 重要的会议应发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的,应拟定简明扼要的通知稿进行通知;
b 通知内容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内容和会期、注意事项、联系电话等;
c 通知范围:参会市领导、其他参会人员、列席人员以及相关单位;
d 通知下发后,应掌握人员出席、请假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5.4.2 会议文件准备。
会务承办科室或单位应提前将需要准备的文件进行分配并做好协调催促工作。对需向大会提交的文件资料,应明确专人负责收集和分发。会议文件主要有:
a 会议主体文件,包括主持词、领导讲话、典型发言等;b 会议程序文件,包括议程文件、日程安排等;
c 会议管理文件,包括会议须知、保密规定、作息时间等。
5.4.3 会场布置。
布置会场应体现会议的性质和需要,烘托会场气氛,做到干净整齐。
5.4.3.1 会场的装饰
a主席台的装饰。根据会议需要在主席台悬挂会标、横幅、后背景;
b会场前景装饰。根据会议需要悬挂标语、拱门等。
5.4.3.2 会场座次排列。
a 主席台人员座次的排列。会议主席台座次排列顺序,一般按职务高低排列,以主席台座位为准,单数以中间为上,双数中间两人以左为上,然后依次排列。如领导对座次安排有特殊交待,则按领导的意见办;
b 标识座次的方法,可采用在主席台或会议桌上摆放桌牌、在与会人员出席证(入场券)上注明座次或在下发通知时根据会场情况同时下发坐次表等方法。
5.4.3.3 其他要求。
a 会场要考虑制冷、取暖、通风等事项;
b 会场桌椅摆放应整齐划一,横成行、竖成列。铺有台布的桌面应干净整齐、颜色统一。
c 桌牌要统一、规范、醒目,摆放要整齐;
d 会场内音响、话筒、灯具等设备应提前2小时调试,会前10分钟重试,确保正常使用。同时准备备用品,随时应付突发情况。
5.4.4 住宿、就餐安排。
a 住宿。提前统计好住宿人数、性别、民族、至少提前一周预订客房、档次和房间数量,拟定房间分配方法,安排宾馆值班等。由会务人员提出要求,督促所在宾馆落实;
b 就餐。掌握就餐人员情况,包括少数民族人员及不同饮食
习惯,提前2天确定就餐地点、食谱,安排卫生防疫,制作餐证、餐桌牌等。由会务人员提出要求,督促餐厅落实。
5.4.5 会议用品准备。提前制定周密方案或者开列用品准备清单,将所需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详细列出。主要包括:a 制作证牌。包括:座位牌、工作证、车辆通行证、奖状、证书、文件袋等;
b 印制会务册。内容包括:议程、日程、参会人员名单、房号、电话号、就餐安排、乘车号等;
5.4.6 会议车辆安排。明确专人负责提前确定会议所需车辆,会议需要多辆车时应将车辆编号、排序。
5.4.7 交通疏导工作。根据会议需要,协调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5.4.8 信访安全保卫工作。由会务人员协调信访、公安部门制订、落实预案。
5.4.9 新闻报道工作。根据会议需要,与新闻单位联系会议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新闻稿件应提前准备并经有关领导审批。
5.4.10 消防、供电工作。根据会议需要,协调消防、供电部门,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必要时配备备用电源。
5.4.11会议参观点勘察。对会议安排有参观内容的,应提前到参观点进行现场勘察,全面掌握情况,并在参观点有专人接待、讲解,确定合理的行车路线。
5.5 会前检查。
会议召开前,由牵头领导对上述会议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未完成的任务,明确专人限时完成,确保大会按时顺利召开。
5.6 会议报到。
会务工作人员应至少提前30分钟到会场负责签到。
5.6.1 会议签到。要求与会人员本人签到。报道完毕后,应汇总情况,向会议主持人报告。会务工作人员在会前5分钟,应对没有到会人员进行催促。
5.6.2 需要乘车参观的至少提前20分钟安排专人到达指定车辆并组织乘车。
5.6.3领取文件、资料。包括各种会议文件及出席证、列席证、餐证、座次表、乘车车牌号、房号等,提前装入文件袋并在签到时下发。
5.6.4会议开始前,引导与会人员入座,制止无关人员进入会场。
5.6.5宣布会议纪律。开会时要关闭手机或使其静音,进入会场不准吸烟,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交谈喧哗。
5.7 会中服务。
5.7.1 会议开始后,安排一名会务人员巡视会场,维持会场秩序,发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及时制止,妥善处理突发情况,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5.7.2 安排一名会务人员及时做好主席台服务工作,应稳重大方,适时搞好服务。
5.8 会后工作。
5.8.1 会议结束后,应疏导与会人员离开会场并检查会场,查看有无遗留物品、资料,清退会议室、客房等。
5.8.2 收回会议文件。对需要收回的会议文件,在会议结束时及时如数收回。
5.8.3会议文件的归档。将形成的所有文件包括会议方案、通知、报告、简报、记录、签到表等文件整理归档。
5.8.4督办落实。根据会议部署或领导安排督办落实,并将督办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
5.8.5会务工作总结。会议结束后,负责会务处室应对会议组织过程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