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召开
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我市支柱产业 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召开 陈卫中柳鹏王春生讲话 周伟主持 王扎东
周晓红等出席
7月20日,全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大会召开。
市委书记柳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卫中,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王春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兰州文理学院院长刘仁义、省旅发委副主任火玉龙、兰州文理学院副院长张焱等出席会议。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伟主持会议。
市领导王扎东、周晓红、张柯兵、魏文徳、王国斌、王正萍、胡细如、张延保、刘长城、鞠毅等出席会议。
陈卫中指出,武威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打造,率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重点景区市场化运营,出台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重视程度高、政策举措实、项目支撑强、发展后劲大等显著特点。
陈卫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旅游产业的竞争特性及其特殊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市场驱动、生态可持续,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传承与创新、全域与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更加科学的理念引领推动武威旅游业实现产业化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在打造文化旅游核心产品上下功夫,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更多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文化旅游大景区,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产品。要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旅游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厕所建设,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武威旅游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要在乡村旅游富民惠民上下功夫,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打造一批宜业宜游、美丽宜居的旅游风情村镇、田园综合体及精品乡村民宿,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在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上下功夫,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战略投资企业落户武威,引导扶持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集群。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全面突破,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
柳鹏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是高成长性、高带动性、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联动效应。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与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看,武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势在必行;从政策机遇来看,武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正逢其时;从资源禀赋看,武威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得天独厚。全市上下必须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战略目标。
柳鹏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重点,科学、规范、有序、务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心、五园、三带、四区。要完善旅游要素支撑,在“吃”上做文章,在“住”上提品质,在“购”上下功夫,在“娱”上求突破,促进全产业链开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全面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环境。要拓展产业领域,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体育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相互融合、城乡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多元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科学规划,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加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力度,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使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要强化宣传营销,树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影响力。
柳鹏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健全领导机制、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务实运作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强化督查考核、健全激励机制,推动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王春生强调,要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到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切实做大做优文化产业“总盘子”,助力推进文化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建设。要扩大引导文化产业消费,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结合,提升文化消费供给能力,实现生产与消费之间互通互联。要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做大生态观光游、红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民俗风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商品开发力度,努力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旅游综合收入中的贡献率。要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特别是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深度融合,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走出去,真正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周伟强调,各县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这次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真正把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要把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各项任务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照旅游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强弱项、补短板的工作。全面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水平和发展活力。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举全市之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层层靠实责任,强化工作督查考核,紧盯文化旅游名市建设任务不放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确保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会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对《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意见》作了说明;凉州区、民勤县、市文广局、市文旅集团、普康集团作了大会发言,古浪县、天祝县提交了书面发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柯兵代表市政府与兰州文理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第二篇: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范文)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讲话郭承录主持
武威日报讯(记者孙煜东秦炜)2月17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委书记火荣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承录,市政协主席徐文善,省旅游局副局长火玉龙及市领导曹永建、刘斌、杨德智、李学民、方生元出席会议。会议由郭承录主持。
会议传达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总结表彰暨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工作。
火荣贵讲话指出,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说,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加快景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搞好宣传推介,提升文化含量,旅游经济“一个中心三条线路四大特色板块”框架初步显现,旅游特色经济正在形成。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78.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70.2%,旅游业增加值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8%。火荣贵指出,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新要求相比,同全省特别是与我们基础条件相差不多的周边市州相比,武威的旅游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规划编制上、基础建设上、宣传推介上、体制机制上、旅游人才上的差距。
火荣贵强调,面临全国全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面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的重要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国家、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旅游业,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可以说发展旅游业资源丰富,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全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下功夫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动我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火荣贵强调,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从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区域合作,依靠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品牌,树立“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亮点景区打造两个重点,集中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壮大特色板块,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开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把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亮点旅游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思路,火荣贵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原则,年内完成武威市旅游业中长期规划。要加快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加强与上级旅游规划、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和相互一致。
二要打造亮点景区,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高起点改造和提升雷台、文庙、沙漠公园、天祝三峡等传统知名景区,创意设计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和旅游集团前来投资开发,逐步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功能,努力实现我市传统景区面貌的更新换代,着力打造年接待游客过30万人景区,力争“十二五”末,创建年接待游客过50万人景区;要加大新景区的开发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名镇、A级旅游景区,今年力争创建A级景区3家;要加大城市及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牢固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把城市作为景区来经营、开发和管理。大力推进武威城市西片区开发,加快市博物馆建设、影剧院等“五馆”建设,启动建设海藏湿地公园、杨家坝河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加快老城区的改造步伐。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旅游六要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解决进入性瓶颈。“十二五”期间,要配合促进兰新铁路三、四线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武威机场,争取立项建设武南至白塔寺至天梯山至哈溪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新建四、五星级旅游饭店(酒店)和旅游度假村,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创建三星级以上饭店(酒店)9家,新建旅游星级厕所19座,旅游星级厕所达到50座;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工程,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更新升级武威旅游网,健全完善县区、A级景区(景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网站,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介、咨询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实施旅游增值工程,要加大旅游业综合开发力度,全力推进旅游与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要强化宣传促销,提升武威知名度。旅游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产业,必须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大力促进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整体联动促销,建立市、县区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动促销机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武威旅游广告牌和景区标识牌,邀请国内外旅行商来武踩线,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创办客源城市旅游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武威影响力,提升武威旅游整体形象。要创新旅游宣传品促销。紧密结合旅游业开发,通过创作影视剧、制作各种宣传品,多渠道、多形式推销武威旅游产品。今年市县区宣传、旅游、广电、商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重点实施好“五个一”宣传品制作工程,着力打造“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要借助新闻媒体促销。武威日报社、武威电视台要设立栏目和专页,介绍武威旅游。特别是各级各类网站,要充分发挥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成本费用低的优势,精心策划,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宣传武威旅游服务。要加强与中央、省主流媒体的协作,大力宣传武威旅游。要加强区域协作促销。积极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实现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开发、整体策划宣传、捆绑促销,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要大力提升文化含量,有效促进产业融合。要充分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在旅游各个环节凸现文化特质,体现文化品位。要充分发挥文艺院团优势,利用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为旅游市场提供形式多样、特色
鲜明、雅俗共赏的演艺节目,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和文化演艺业共同繁荣发展。4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演艺场所,策划包装独具特色的演艺节目,提供丰富的常态演出和消费项目,增强趣味性和游客参与度,促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保健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我市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变。
六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工程。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市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来抓,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点地将农业综合开发、小康住宅建设、文物保护、生态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政策,整合资金,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围绕城镇和重点景区(景点),充分利用乡村风光、乡土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从事旅游经营及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把凉州区金羊镇、清源镇、长城乡,古浪县大靖镇,天祝县天堂镇、炭山岭镇,民勤县西渠镇等培育成新型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点。鼓励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火荣贵要求,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落实旅游发展任务。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定期听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研究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拓宽融资渠道。旅游业发展初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必须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解决好资金问题。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来抓旅游、抓招商,精心谋划、论证和筛选一批有较好前景和较大潜力的优质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市的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鼓励市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与资源的有机结合。要加大旅游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上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我市旅游业开发项目。要落实政府投入。市上已决定,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作为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县区都要按《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行业协会要尽快承担起应有的职能,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改革,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旅游行政管理与行业归口管理权限。各类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标准、服务质量规范、宣传促销推介、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投诉处理等方面,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各星级饭店(酒店)在规划布局、星级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酒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饭店(酒店)、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制管理,加强规范引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加快旅游策划、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实行分级分类培训,争取五年内轮训一遍,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率达100%。
火玉龙讲话指出,当前,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全省旅游业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武威市具有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很好潜力,有
条件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他指出,武威金昌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武威市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武威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后盾;武威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火玉龙要求,未来五年,是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武威要抢抓“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树立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旅游观,切实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中。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观念。要创新思路,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旅游规划。要大项目引领,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要做好重点工作,以活动来推动工作。火玉龙表示,省旅游局将高度关注和一如既往地支持武威旅游业发展,把“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作为全省的一个重大品牌来培育和宣传,把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故乡作为重要旅游区来建设,促进武威旅游业发展。
郭承录强调指出,旅游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由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参与其中的复合性行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聚集人气、财气、名气。在经济领域,旅游业是一个“动力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从全国来看,依托旅游业实现一个省、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县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超长发展、快速发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武威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赋予我们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武威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民生的观念,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旅游业发展。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规划滞后的问题。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着力解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推介和开发旅游产品,着力研究解决旅游购物、娱乐消费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旅游产品的覆盖面。要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客源不足的问题。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投入,整合包装,高位宣传,集中打造“天马故里,故都凉州”旅游品牌,着力提升武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郭承录强调,旅游业是最具有创新性、挑战性和生命活力的一个产业。各级各部门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谋划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措施,以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努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武威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凉州区、天祝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人先后作了表态发言。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和中央省属驻武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武各部队负责人;各县区委书记或县区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区长,旅游局长;旅游行业有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共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第三篇:名俗文化和旅游表达范文
广西的民俗旅游和开发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它进行开发是顺应当前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的。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目前广西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探究了解,只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在保持和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更以有力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情趣的乐观性及主题的对外性等特点,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毛南、回、京等12个民族。其中全国90%的壮族人口居分布在广西,2000年末,自治区总人口4723.61万,少数民族人口1089.37万,占全区人口的38%,全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大约占百分之六十。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广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社会。而且广西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其民俗风情古朴原始,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广西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缩影,它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俗的文化精华,谱出了代表中国西南民族的交响曲,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广西发展民俗旅游是时代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发展。
广西民族都有各自特色鲜明的人生、信仰、交际、婚恋等习俗。汉族居家选址、安葬先祖讲究“风水”。大瑶山瑶人鸣枪送客迎客,侗族打油茶迎客,苗家有“拦路酒”迎哭嫁和“不落夫家”等独特的传统婚俗,其崇拜灶王与庙神的信仰习俗融合了汉族的礼仪之俗,体现了中华民族融合的一般规律。白裤瑶砍牛的葬俗中则体现了母权制社会“娘亲舅大”的传统遗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这自己的情感。广西是歌舞的海洋,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歌仙刘三姐的歌声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令广西山歌一次又一次走向了国际舞台,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这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从去年开始,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广西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努力,广西已逐步拥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精品路线,它们分别是;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前年灵渠寻古游、宁明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白色小平足迹游以及巴马寿乡探秘游等等。以上表明,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对其的开发利用也已达到一定的程度。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的体现,也是信仰的体现。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其信仰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开发、开展旅游活动时,不但观赏、体验民俗文化,还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民族信仰习惯。不同的民族其信仰和禁忌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宗教禁忌,有饮食禁忌,有男女交往禁忌,有节庆禁忌,等等。这些民俗都是当地民族积久成习相沿下来的,属于信仰文化,作为旅游者在尊重当地民族民俗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了解来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文化知识。总之,广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要我们在对广西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上对广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的指导方针指导各项开发和利用,走一条具有广西民族风俗特色的民俗旅游道路。
第四篇:工商局召开作风建设大会
11工商局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年”
活动动员大会
1月29日,11工商局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也是我局连续六年在春节后第一天召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会议,会上收看了省市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视频会议,宣读了11工商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以及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的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是发挥工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要组织开展“三会一谈”活动,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发展的大局上来,积极落实“作风建设年”学习提高、自查自纠等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查找突出问题,切实整改落实。重点就工作作风问题,联系本单位和个人实际,通过“自己找、相互提、领导
点、组织查、社会评”的方法,深入查找和切实解决影响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
四是严格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督促检查贯穿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的各个环节,采取专项督查、重点工作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督查结果以督查通报形式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严肃处理,确保解放思想、提升行政效能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第五篇:关于召开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
关于召开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
工程人选座谈会的通知
有关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有关直属单位、学校:
为总结经验,交流体会,研究部署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座谈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第二届齐鲁名师、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人选共计17人(名单见附件)。
二、会议时间
2009年10月18日(周日)上午9:00-12:00,时间半天,8:50前准时报到。
三、会议地点
潍坊市高新区东明中学锐新楼3楼会议室。东明中学具体地址:高新区金马路与北宫街交叉口东北角。
四、会议安排
1.参会人员介绍个人成长经历、教育感悟和取得的工作经验。
2.参会人员正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3.如何打造潍坊的“名师、名校长工程”?对教育局工作的建议有哪些?
4.目前教师与校长最关心的问题与应对办法是什么? 5.局领导讲话。请参会人员准时入会。
附件:第二届齐鲁名校长、首届齐鲁名师培养人选名单
潍坊市教育局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附件:
首届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名单
王秀芹 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 衣奎伟
临朐县龙泉小学 韩志亮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张世华
高新区北海学校 程新民
潍坊外国语学校 赵桂霞
潍坊广文中学 韩忠玉
潍坊第四中学 李庆平
诸城市实验中学 于允锋
潍坊一中
第二届齐鲁名师培养人选名单
赵 红
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毕英春
寿光世纪学校
韩兴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学校 郑立平
寿光世纪学校 刘素雁
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
杨淑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明初级中学 刘宝海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 李 华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