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的未来
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未来的管理与组织变革。
2.试分析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3.简述现代管理方法论。
第二篇:管理未来读后感
《管理未来》读后感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15-2班
2015213720
郑瑞璇
一、书籍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彼得·德鲁克,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些试图正确应对世界变革的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们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倾听这位智者的声音:未来企业的竞争战略必须基于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知识社会来临,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也意味着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对于知识社会的管理者,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变得至关重要。未来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全新的素质和技能。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出现,对系统性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需求,要求未来的管理者具备全新的素质”这是本书封面上的话,同时也很好的诠释了写作本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这个时代对管理者的要求。本书的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此后的著作围绕这个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体现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些真知灼见。
在80年代,德鲁克的研究中心是创新管理。这正是美国新经济兴起的时代,创业浪潮风起云涌,他敏锐的找到了新的理论增长点—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德鲁克成功地将管理从大企业引向了中小企业,强调了管理在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成功中的重要性。在90年代,德鲁克的研究重点转向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
二、内容分章概述
1)前言
本书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宽泛,内容包罗万象,跨度很大,涉及企业管理、经济、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但是每章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专门解决经理人员身边的某一方面问题,诸如经济、人、管理、组织等,这些都是经理人员经常遇到的企业内外的具体问题。
在中国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而本书致力于解决以下两个目标: 企业管理者们如何看待世界; 激励他们采取行动并提供工具。
2)第一部分 经济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未来触手可及,社会经济环境及企业的战略、架构和管理将会出现深刻的变化。互惠将成为国际经济整合的核心原则。经济关系将越来越多的体现为贸易集团之间的关系,而非国家之间的关系。企业会通过联盟的方式将自己融入世界经济。企业界将经历数量最多、最为彻底的公司重组。职业经理层学说遭到了挑战,大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与合法地位也遭到了质疑。伴随着国际政治和政策的迅速变化,人们应该扪心自问:“这些将会对我的工作和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财富来源于知识,将知识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则为创新。必须以生产率和创新为指标,最终将会创造利润。
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成熟市场中取得领导地位,越来越需要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取得和保持领先地位。它必须有能力做到在各个发达国家进行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以及生产制造,并且能从某个国家向任何国家进行出口。而国际贸易的增长逐步放缓,但国际投资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因素。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人力资源。
生产率越来越重要,但蓝领工人的工资的成本却在下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不再,这让管理成为了竞争的关键因素。
作者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拉美等地区的经济现象并提出建议和预测。
3)第二部分 人
劳动力中出现的核心群体——知识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生产率问题,将成为发达国家公司管理者所要面对的最严峻挑战。在知识和服务领域,资本无法代替劳动。新技术本身也无法提高生产率。在提升生产率方面最重要的方法是重新界定工作,撤掉不必要的工作。对于某些知识工作和服务工作,绩效等同于质量。因此生产率的提高,要求按照具体工作所属的绩效类别来进行。在生产流程中,我们需要确定质量标准,然后在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生产率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生产库率是知识社会管理层的首要社会责任。
企业应当只关注自身绩效,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样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的资本以及为明天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否则,企业就是不负责任的,对经济整体也是有害的。
有效的领导的基础是对组织使命进行全面思考,并且清晰、准确地界定和建立组织使命。领导者树立目标、明确重点、确定并保持标准,也进行妥协。领导者要将领导视为一种责任而非职位和特权。有效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发人的能力和远见。
4)第三部分 管理
在20世纪90年代,公司管理架构从越来越多的管理层级和专业管理人员,到变为越来越扁平化的结构。企业需要调整薪酬制度,为员工的绩效而不是等级支付薪酬。
企业想要在发达国家中得到领先地位,不能再依靠财务控制和传统的成本优势,需要进行智力控制。要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有效的缩短自身产品的生命周期,通过合理的组织,系统的放弃自身的产品。
企业想预测流通渠道和顾客购买场所和方式的变化,就必须置身于市场之中。取得优异绩效的关键并不是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而是系统的做一些众所周知的、公司手册中早已指明的、企业不断宣扬的事情。
企业重组是能够降低成本的唯一方法,成本的削减应该一直作为反思和重新设计企业运营体系的一种机会。削减成本的同时要建立适当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个新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实践和策略将成为未来企业界学习的对象。非营利组织比企业更加重视管理,也更为关心资金问题。企业首先要学习的是非营利组织的一套清晰有效的治理结构,一个有效的理事会和一个有效的经理层,包括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理事会负责制定方针政策,经理人员负责执行。
5)第四部分 组织
如何界定绩效和成果?德国或日本的投资者追求企业财富创造能力的最大化,这个目标能够整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并把公司的运营绩效与财务要求联系起来。所有参与各方,都是依靠这个目标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财务责任制度是公司和管理层取得绩效的关键。理清绩效与成果的概念也有助于确定机构投资者的角色及其与企业的关系。企业要对管理层的责任重新界定,并使之成为公司管理的一部分。
营销的对象是市场上所有的顾客而不是我们的顾客。在信息产品和通信产品市场,经济学不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去分析市场而不是进行市场调研。
比起中型企业崛起更重要的是大型企业优势的下降。所有的市场都在不断进行细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和重叠。单项技术也不再只供应一个行业。信息和资本越来越全球化,新的挑战需要跨国合作。在很多领域,将会越来越强调适当的规模。
企业绩效的五大指标:市场地位;创新;生产效率;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盈利能力。技术的发展将不再是平行的,而会更多的相互交叉,从一个领域外溢到别的领域。研发实验室将会逐步变成独立的商业机构,按照合同受许多企业的委托进行研发。每家委托企业需要一个技术主管,他能够依据技术潜力以及基于商业和市场目标的技术战略来制定业务目标,并且能够界定和购买为了达到企业成果所需技术研发工作。
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为企业工作的人实际上是在外部独立承包商处领取薪水。服务工作需要系统的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联盟越来越成为他们走向国际化的方法。对于大公司来说,联盟则是他们介入多个技术领域的方法。联盟之前,各方需要考虑:各自的目标和合资企业的目标;在合资企业的运营方式上达成一致;认真考虑由谁来进行管理;依据实现的约定解决分歧。
三、联系《企业管理学》的思考
进行《企业管理学》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即将结束原理篇的学习,学习的课程对我如何理解书中的见解提供了帮助。但我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尽管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语言精练平实,十分易于阅读,但是本书涉及内容甚广,其中对于很多实例的描述,需要具体的结合时代背景来看。所以我认为自己在学好这门课程同时,还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对历史、经济、政治都做出一些初步的了解。
每章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专门解决经理人员身边的某一方面问题,诸如经济、人、管理、组织等,这些都是经理人员经常遇到的企业内外的具体问题。除此之外,每章从一开始就计划实现两个目标。其一,向天天忙于工作的企业管理者们解释,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绩效;其二,激励他们采取有效行动并为他们提供相应工具。由于管理的世界一直是不稳定的,因此,本书的每一章都试图说明未来将发生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经济、人、市场、管理和组织都意味着什么。每一章都试图让管理者明白如何为未来而不是为过去进行管理。但是每一章从一开始就希望能够激励人们采取行动—捕捉新的机遇;指出哪些领域(流程与产品、策略、市场和组织机构)需要有所改变;在哪些方面需要采取行动以及如何行动;在哪些方面需要停止行动。
《企业管理学》中的的知识极大的帮助我理解本书中的内容。如德鲁克提出的向工人提问的观点,正好印证了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当管理人员持某一种关于人本性的假设的观点时,就会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
还有在领导方面,德鲁克认为领导者不具有统一的性格特性,与书(企业管理学)中权变理论相通。一个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性质的工作和任务,任何对象的固定领导人特质、领导风格类型或领导行为方式是不存在的。
在管理层次方面,德鲁克指出企业不再聘用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层级。这与我们所学习的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相应。管理幅度过小,会造成组织所需配备的管理职位、部门增多,管理沟通协调困难,效率降低。
四、自身感悟
在德鲁克的眼中,“人”才是管理的全部内容。德鲁克具有的强烈的人文关怀,最终导致他决心以管理顾问和管理作家作为终身职业。德鲁克具有的不断学习精神、广博知识基础、独特的思维方式则保证他能够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德鲁克坚持每两三年就要学习一门新学科的学习精神,使得他涉猎了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及哲学等众多知识领域。在此基础上,他运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冷峻地俯瞰和分析组织及组织管理的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其避免了一叶遮目的狭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变化。德鲁克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提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随便列举就有目标管理、自我管理、顾客导向的组织、高层管理团队、效能与效率、时间管理、企业愿景、业绩管理、知识工作者、组织分权、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扁平组织、团队、后资本主义社会等等。就连最近流行的平衡记分卡等管理方法也能够从德鲁克的著作中找到影子。毋庸置疑,德鲁克先生是有史以来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多的大师,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
德鲁克先生说:“明天总会到来,又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手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最富有的企业,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小企业,也应警惕这种风险。”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世界经济瞬息万变,这无疑要求企业必须根据无常的变化作出正确的竞争战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社会俨然已迈入发展大军。信息的重要性,让我们无法忽视它。信息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其影响也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意味着一种新型管理。在本书的后记中,德鲁克先生提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兴起。
“演出必须继续下去”是本书的座右铭,管理者的演出就是能够取得成果的有效行动,帮助管理者在混乱、危险、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中采取行动和创造结果,也就是帮助他们取得绩效。这就是本书的目的和使命。
第三篇:管理未来--
一、结合本书,你认为目前分公司、营业部、部门与团队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例举不少于五项。每个人没搞到底为谁而工作,建议公司给每个人发一本《你工作是为了谁》这本书对公部门信息没充分共享,每个人都觉得是自己的技术,一个公司下面的谈这些,导致很多企业或者银行反复跑,对公部门能学学经纪业务当时是怎么壮大起来的经验就好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越来越不明显了团队管理没创新,或者是成小团体为战的状态。人才匮乏
二、结合本书,你认为如何有效改善目前的管理或推进什么样的管理创新来改变目前的困境?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不幸福对他人也不会友善”,员工觉得幸福了,对管理改革就很容易推进,这里没有太大的建议,只是建议公司能走走管理的“老路”,重新整理下以前的经验,思考下以后得出路。
三、如果你单独管理一家营业部(人员规模30人),你会如何安排人力、组织团队?重点发展什么业务?如何实现盈利,等等?
四、该书对你有哪些启发,例举不少于三点。
1.企业的未来需要创新。不管是企业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在固有的格局上找到新的突破,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企业要能够自我调整。时代在进步,面对变化,我们跟上时代的变化,不能固步自封,要意识到差距在哪里,及时作出调整,任何经典都是会过时的。
3.鼓励员工创造。要想在未来的“创造力经济中占领制高点,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认同、专注和机敏的员工,更需要他们兴致勃勃、诙谐幽默、充满热情。”
第四篇:《管理大未来》读后感
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整
--《管理大未来》读后感
企业经营长期制胜的秘籍是什么?既不是卓越的运营,也非新的商业模式,正确的答案是管理创新——组织不断拥有激活人才、配置资源和构建战略的新方式。在上个世纪,在“管理的技术”层面取得的突破使得通用电气、宝洁、丰田等企业不断提升经营业绩,并建立起长远的竞争优势,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企业缺乏一种产生重大的管理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全球知名管理大师、“核心竞争力”理念首创者加里·哈默教授依据多年的企业研究和分析指出,在组织的绩效取决于适应性和创新性的新环境下,当今流行的聚焦于控制和效率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然过时。那些期望获得长期、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企业更应该关注管理创新,例如谷歌、惠而浦、戈尔、全食超市等公司。本书向人们昭示:在21世纪,一种管理变革的新风潮正在发生,而且它将席卷未来的整个商业世界。
《管理大未来》是美国加里.哈默和比尔.布林于2008年写的一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我想这本书大概是写怎么管理未来的时间、或是写如何实现战略规划、或是写如何搞好今后的人生规划的一本书。但是读罢《管理大未来》,才真正了解到,它是论述未来如何管理,介绍今后如何进行管理创新的一本书。
本书的主题是企业面对21世纪如何实现自己的管理创新。本书的思路是沿着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创新来展开。
作者首先阐述了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致力于与浪费的动作、错误的设计、不现实的标准、工作要求与员工能力的不匹配、错位的激励制度等做斗争。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当代的泰勒。他将科层体制视为社会组织的核心:“经验显示,一个纯粹科层体制的行政组织,从技术的角度看,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并能最合理地控制人的行为。科层体制组织比其他组织更精确、更稳定、更有纪律、更可靠。对组织的主管和具体执行者而言,它使组织的业绩可不断重复。”在哈默看来,泰勒的管理理念和韦伯的科层体制的确提高了组织的效率,但同时成为充分调动所有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妨碍。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是,管理太多,自由太少;等级太多,社区太少;督促太多,理想太少。哈默认为,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哈默提出新世纪里公司面临的三项最艰巨的挑战:
1、不论大型或小型组织,战略调整的步伐都将大幅加速。
2、让创新成为每人每天的工作。
3、为员工创造愿意全心全意投入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如果企业不能做到这三点,势必将会被时代淘汰。
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什么?所谓管理创新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创新是有目的的创新,而不仅仅为创新而创新。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内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
力,而不是仅仅调动高层人员、中层干部的积极性。
创新最大的困难在哪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高层管理人员固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维及对既得利益得而复失的担忧。
怎样在自己的企业实现、落实这些创新。作者通过成功企业的经验模式来说明什么样的机制可以实现管理创新。如:减少层级,创建社区。全食超市相信关键的决策问题应当由那些受该决策结果影响最大的人做出,例如雇佣谁的问题就应该由未来和他共事的人决定。这种高度自治的管理方式传递了一个简单却令人神清气爽的信息:员工自我掌控并决定自身的成败,而不由管理人员决定。全食超市认为,企业高层与普通员工眼中的薪资不平等关系会直接导致无数雇员的愤世嫉俗,100倍薪水的差异将招致怨恨并破坏信任,因此公司规定高层管理者的最高薪水限额不得超过普通员工薪水的19倍。他的管理原则建立在博爱、共同利益、自治、公平、透明、使命的基础上。
戈尔公司没有管理层级和组织结构图。几乎没有人拥有头衔,没有人有老板。如果你召开一个会议,人们来参加了,那么你就是领导。在这个系统中执行者的权力永远不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团队可以自由罢免它的头领。戈尔相信,对组织而言,自发的承诺在很多时候比服从有价值得多。
本书所有有关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潜在的理念,就是改变了以前对人的看法和认识。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向来与生产工具一样,都是可以购买的商品。而现在要把每个员工都看作是有个人意愿的、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主体。因此作者
提出要改变对一线员工的看法,要尊重每一个员工,给他们相应的权力,“进取心、创造力和激情都是天赐的才能,它们是公司员工每日、每时、每刻对公司的恩惠,员工可以选择给予或者拒绝,这是命令不来的。”“责任感无法靠打字机制造出来,也无法靠管理顾问提炼出来,更无法靠几天事后努力修补出来。他来源于一种真正的使命感、可能性、或者愤怒。责任感不是强加给他人的,而是要彻底令人信服。真、善、美、服务、智慧、公平、自由、激情,这些才是长久以来能真正激发人类追逐终极成就的精神责任感。”
几点共鸣:
1、制约组织实现优良业绩的不是其营运模式,也非其商业模式,而是该组织的管理模式。管理创新是一个公司获得长久竞争力有时的独特能力。
2、如果你想在未来的“创造力经济”中占领高点,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认同、专注和机敏的员工,更需要它们兴致勃勃、诙谐幽默、充满激情。
3、对员工充分授权的基础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员工的极大信任,相信员工能够采取有利于公司的行动。
4、全食公司是一个为其他人创造价值而共同努力的工作社团。
5、让创新成为每位职员的工作。管理创新最大的障碍是对传统管理的深信不疑。
6、在网络结构下,同一层面有多远的节点,有密集的人与人
之间的联结,时间信息可以流向各方,不需要中间层的过滤。
7、在一个高信任、低敬畏的组织里,员工不需要太多的监管--他们需要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老板时时在左右。
8、经济价值越来越多地成为与员工工作中发现灵感、使命感和快乐感的产物。
9、谷歌的组织象互联网一样:高度民主、密切联系、扁平化。
10、唯一的“管理”就是发挥组织的集体智慧来解决大大小小的决策
11、深刻的变革会带来危机。驱动变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变革从高层开始。
12、管理创新不是一个6个月就结束的项目,而是永无止境地探索更好地解放和组合人类能力的方法,它以最简单的“为什么”开始。
13、建设未来公司所需的5条关键设计规则:生活—变异;市场—灵活;民主—参与;信仰—意义;城市—偶遇。
14、在一个依靠创造力来发展的世界,富有激情的员工的业绩永远超越那些仅仅只是勤奋的员工。
15、吸收创意,激发创新源泉。处理系统问题,你必须理解问题的根源。设立变革性目标,但采取渐进的步骤。永不放弃:创新是永恒的!
16、通过管理产生的放大效应和聚集效应,公司可以不断扩展个人和组织的的生产边缘,实现更好的业绩,这也是管理创新的核心目标。
17、一些管理者开始了解网络能颠覆旧的商业模式,但很少有人承认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彻底改写我们从前的管理模式。
18、网络是“全面覆盖”的,在“点对点”的网络中,人们可以与任何人联系。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具有极强的反思精神,可以反思一切问题。从劳资关系来直接开刀,显示了作者无畏的勇气。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做出的最重要的自我调整。社会主义社会面临资本主义社会做出这样的调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他们的调整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我们现在面临创新的任务,我们创新的基础理念是什么?我们创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创新的主要困难又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创新的目标真正落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第五篇:旅游管理未来出路
毕业几年,平时还打交道的基本上就这么些人了,算来看,还是有3/4的人仍然坚守阵地,留在旅游或旅游相关企业工作。但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了,全系2个班三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人是做导游的。这也是今天发贴的原因,想提醒大家一下,“旅游管理不等于导游管理”。外行人这么认为也就算了,科班出身也如此想就太那个了,起码对不起4年的学费。导游只是旅游大行业里边、一个分枝(旅行社)上的子子分枝(服务部门)上接的一个果实而已。而且在中国做导游,从目前来看,读个专科足矣(入境导游、和出境领队除外。
拿我们学校00级的学生来说,毕业4年半,现在的工作情况是:
1)考公务员的几个,基本上在机关里边,什么旅游局、民政局杂七杂八的,小科员银子不多,但闲的很,工作就是开会、吃饭。灰色收入有一些,P大的节日都有购物代金券发,整体工作性价比还算可以。
2)考研的,名校毕业的(如复旦、二外),有在旅游设计院/公司,做一些咨询、策划工作,接的都是很高端的case。年薪人家保密不讲,但侧面了解人家每月要缴4000多的四金,想来年薪也不会低于10W;一般学校毕业的(如中南财大),到一些专科学校的旅游系做老师,工作也算轻闲,一年3个月的带薪假,还算不错。出国念研究生的不多,有一个去年回来的,目前在澳洲旅游局中国代表处,主要做澳洲入境游的推介工作,和各大出境批发商、航空公司、媒体打交道,很忙,但充实的很。
3)本科毕业就跑出来混的,去向比较杂,但大部分还是在旅游企业。有旅行社、航空公司,甚至还有机场上班的。有个关系不错的兄弟,是美国联合航空(UA)在北京办事处的sales,而且是top one的那种,一年至少20W。其他几个是国内的航空公司,比如东航武汉分公司什么的,有靠关系进去的,也有硬拼进去的。国营企业,待遇就那么回事,看自己会不会捞了。还有就是在旅行社的,基本上都是京广穗的大社,有做入境外联的、出境批发的~,待遇一般,毕业4年半基本现在都买房了。旅行社么,虽然行业利润率低的很,但关键部门、岗位的灰色收入不少。一句话这个行业还不是很规范,挣钱要动脑筋--不过话说回来了,好像中国也没什么很规范的行业:)。在酒店做的不多,因为酒店这个地方很扯淡,必须从一线服务部门做起,包括很多国际品牌酒店。所以目前留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一个在上海东锦江sofitel做销售(也是从前厅部接待做起),收入起伏比较大,sales么,看个人努力,不过今年也在上海买房了。另一个在华亭宾馆做HR,后勤部门钱不多,工作3年税后5K。最后一个是我当年的下铺,比较看好经济连锁酒店的发展,年初跳槽去如家快捷做店长了。
外建议还在念书的同学,如果您“不幸”或“有幸”也读了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如果毕业后打算在这个行当做,那么在学校里多看看经营管理方面的书,培养大局观念。不要光看旅游期刊、饭店管理这样学术味道太浓的书,除非你要考研、以后走学术路线。顺便推荐个不错的期刊,travelweekly,中国旅游报虽然烂,但好歹也是CNTA的独家刊物,官方背景,去图书馆翻翻也好。另外一定切记把英语学好,听说读写译五项最好和你的汉语一样nice。在业务、服务部门,外语水平和薪酬绝对是成正比的。
顺便把我们总监前些日子列给我们必须要看的书目给各位,真的后悔当初在学校类似的书看的太少,切记旅游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商科非文科!当年我就在考导游证、背导游词上浪费太多时间,搞得自己文邹邹的,跟文学院的学生一样。
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曼昆,上下两册,大部头,但比较浅显易懂,是入门的基础读物。《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弗里德曼(著名的弗里德曼的儿子),不是很系统,翻译得一般,读起来会有点晦涩,有些观点比较个人化。
《经济学的争议》薛兆丰,用主流的经济学派的理论来论述、解释、批判中国本土的若干现象,很多事例都是耳熟能详的,读起来会比较轻松。
《新编博奕论平话》王则柯,深入浅出,比较系统但又不带有很强学术性的介绍博奕论的若干原理,对了解寡头竞争很有帮助。
《魔鬼经济学》列维特,书名比较唬人,内容上也还比较有新意。作者从比较独特的视角去揭示一些事实真相,但未必严谨,如果从拓宽思路的角度看还是值得一读的。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谢林,探讨个体动机、行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其中的很多例子比较有趣。
《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梁小民,以生动的事例较系统的讲解了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事例比较中国化,没空读大部头的可以看此书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管理学:
《管理的实践》 德鲁克经典,很值得管理干部阅读。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柯林斯,公司管理层推荐给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书,适合有一定的基础的人阅读。
《赢》韦尔奇,对管理干部来说,看这本书应该会获益良多,很多理念和做法也是我们倡导的。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教科书,了解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其特征和运作机理。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科特勒,经典教材,大部头,入门读物,有助于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小预算大广告》史密斯,市场传播实务,比较实用的参考书。
《定位》里斯和特劳特,定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本书就是发源,是营销方面的经典之作。
《新定位》特劳特,《定位》的后续之作。
励志和修身:
《把信送给加西亚》,畅销书,不多说了。
《菜根谭》、《围炉夜话》,前人归纳总结的为人处世的精华,强烈建议作为床头读物。
《杰克韦尔奇自传》,看看世界第一CEO是怎么干的。
《谈判是什么》肯尼迪,比较有趣的可以帮助提高谈判技巧的书,以前做过的培训也是一次为蓝本的。
产品管理类:
莱曼《产品管理》、哥乔斯《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与《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多兰《定价圣经》
战略管理类: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里程碑式的著作,三部曲中的前两部。
《战略地图》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记分卡的续集,讲述如何利用平衡记分卡,将公司的战略转化为一系列可衡量的、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指标和事件的组合。
财经杂志及报刊类:
哈佛《商业评论》、深圳《经理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