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11: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

第一篇: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的工程造价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0年2月20日至29 日对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况

这次考察的重点是日本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工程造价计价依据、计价方法及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等,旨在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考察期间,代表团听取了日本建设省官房厅营缮部关于建设省统一组织编制并发布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及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方法的介绍;实地考察了竹中工务店和都市基盘整备公团有关预算、标底、投标报价等的编制过程及编制方法;同日本建筑积算协会就协会的作用及积算师资格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兵库县芦屋滨住宅小区。同时,代表团也向日本同行介绍了中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做法和发展情况,并就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进行交流。通过这次考察,增进了两国同行之间的相互了解,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扩大友好交往,促进信息交流,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日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的管理

在日本,由建设省统一组织或经建设省统一委托编制并发布有关公共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建设省负责编制计价依据的目的,一是为加强施工管理,促进建设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二是为科学合理规范建设市场定价行为。政府编制的计价依据一方面为业主编制标底确定造价的期望值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承包方报价的参考标准。由于报价是否接近或低于标底是决定能够中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包方编制标底、投标方报价,必须有一个可供双方共同参考的计价标准,采取上述做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经建设省批准发布的计价依据主要有:

1、“建筑计算要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规定了工程费的构成,包括直接工程费、临时工程费、现场管理费、一般管理费等,并规定了费用具体内容,如一般管理费含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保健费、办公用品费、差旅交通费、广告费、企业施工利润等;二是规定了上述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和具体费率标准。如土木工程规定一般管理费以直接工程费的15%计取等。“建筑计算要领”相当于我国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发布的费用定额。

2、“建筑工事标准步褂”,主要包括完成土方、打桩、梁、柱、板、屋面以及装饰等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消耗。如地面铺瓷砖,每平方米消耗106块瓷砖,3公斤水泥,0.004立方米砂;消耗0.22工日瓷砖工,0.09工日普通工。日本的“建筑工事标准步褂”,一般五年修订一次,每年大约修订1/5,相当于我部批准发布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

3、“建筑数量计算基准·解说”,是日本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承发包工程计算工程量时共同遵循的统一规则。该基准相当于我国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4、“新营厅舍面积算定基准”和“新营预算单价”,与“建筑工事标准步褂”相比较为粗略,主要在项目前期供业主投资决策时使用,相当于我国的估算指。

另外,日本交通、电力等其他专业部门也都相应编制并发布各行业的计价依据。

日本建设省官房厅营缮部除负责统一组织编制并发布计价依据以确定公共建筑、政府办公楼、体育设施、学校、医院、公寓等造价之外,还对上述公共建筑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的直接管理,具体做法是:

在项目立项阶段,政府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设计作出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其中包括工程费、设计费和土地购置费报大藏省审批。超过一定投资规模报国会讨论通过,其余由大藏省自行审批。

项目立项后,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批准的规划和投资估算,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单位严格在估算限额内设计,一般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

设计完成之后,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设计对工程造价再次进行详细计算和确认(相当于我国的概算和预算),以此检查设计是否突破批准的估算所规定的限额。如未突破即以实施设计的预算作为施工发包的标底;即预定价格。如果突破了,要求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包括压缩项目的建设规模或降低建设标准。

工程发包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组织的。由它选择投标单位,组织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中标价要严格控制在预定价格以内。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工程建设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工期和造价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要严格控制在工程总造价范围以内;对于物价上涨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动,若超过总造价一定比例,其超出部分允许调整。

三、日本协会、中介组织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1、日本建筑积算协会协会宗旨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业务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其工作内容主要有:①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调查研究;②工程量计算标准、建筑成本等相关的调查研究;③专业人员教育标准的确立、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及资格认定;④业务情报收集;⑤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相关业务调查研究;⑥与国内外有关部门团体合作交流;⑦其他。

2、建筑成本管理系统研究所该所业务主要是公共建筑物成本管理的研究及开发。受建设省委托,编制《建筑工事标准步褂》。

3、财团法人经济调查会和建设物价调查会 负责国内劳动力价格、一般材料及特殊价格的调查及收集。每月向全社会公开发行人工、机械、材料等价格资料。主要内容有:材

料价格、工程费、劳务单价、各种费用。材料种类丰富,通用材料包括钢材、钢材制品、木材、涂料等;土木材料包括道路、桥梁、港湾等使用材料;建筑材料包括耐火、耐热、防水材料及建筑用石材等;还有电气材料、机械设备材料等。工程费包括地址勘察及试验费、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工程和机械设备工程费,其价格为社会平均价或工程竣工价。劳务价格共分50个工种价格,分不同地区劳务单价、每工日单价约1万日元~4万日元。资料中还发布主要材料的价格预测及建筑材料价格指数等。

调查会每月公布的价格信息主要供编制预算、标底、承发包报价参考。调查方法主要以询问调查法为主,直接调查法为辅。

四、日本建设、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都市基础整备公团日本都市基础整备公团是一家大型建筑综合性公司,主要营业内容为都市土地开发利用,居住区建设,环境建设与整备,住宅的管理,公共设施建设、公园建设与管理,铁道建设以及赈灾复兴事业、技术开发等。公团本部设有技术监理部负责预算编制并控制工程造价的实施。

2、竹中工务店竹中工务店是日本大型建筑公司,其营业范围广泛,主要有土地开发利用、都市和地域开发,建筑设计、设备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事业等。公司内设预算部,负责工程量计算,单价调查,计算机编制预算等工作。计价依据主要根据建设省发布的《建筑数量积算基准·解说》、《建筑工事标准步褂》,同时结合本企业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施工组织及方法等综合编制。施工图是由竹中工务店设计部设计。

五、日本积算师资格认定情况

日本实行积算师资格认定制度。认定资格主要依据《建筑设计等关联业务知识及技术审查·证明事业认定规程》(建设省告示第918号,1994年3月23日),资格认定实施工作由日本建筑积算协会负责。资格认定须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资格认定。目前,全国有建筑积算师资格者2.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0%。资格认定主要是体现预算人员技术水平。建筑积算师分布在工程建设各个领域,其中主要分布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等。

1、积算师资格考试方法 资格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学科考试,第二次为实务 考试。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第二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内容为:建筑预算一般知识,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等。第二次考试内容为:工程费计算、案例分析等。

2、考试时间 每年10月举行第一次考试;次年1月举办第二次考试。

3、考试资格 大学毕业从事工程造价工作2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工程造价工作3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工程造价工作7年以上者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六、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十天的考察,我们认为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我国同日本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日本工程造价管理的某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1、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以规范承发包双方的价格行为

概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相应的价格信息是编制工程造价的基本依据。日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中,制定了预算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批准限额内。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计价依据。政府发布的这些计价依据,同样指导民间工程的实施。这一做法,与我国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管理模式基本相似。与日本相比,我们定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额本身由于修订滞后,跟不上技术、管理水平的发展,同时,定额执行中的监督检查也有待加强。今后,我们应重视定额修编工作,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2、逐步改进劳务、材料、机械价格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务、材料、机械价格经常在变动之中,对工程造价影响较为明显。如何及时、准确收集到最新价格。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各地有按季,或按月发布价差系数,行业部门有的按年发布价差系数,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劳务、材料、机械市场价格。在日本,有两个事业性质的财团法调查会,每月定期向全社会公布建设物价,供预算编制、招投标参考。这一做法行之有效,为预算人员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调查会公布的建设物价同时对市场材料、物价供应价格也有指导作用。

3、招投标应公平竞争,防止恶性压价

我国目前施工力量庞大。而工程任务有限,存在施工企业吃不饱现象。为了揽到工程项目,有些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把报价压得非常低,亏本经营。另一方面,业主缺少约束机制,盲目选择施工队伍,这样不利于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期,不利于企业发展。在日本,工程设有标底的,通常的做法是选择接近或低于标底的企业中标,如果选择的是低价中标,业主要对低报价承包商进行调查,了解承包商能否按报价完成工程项目,确信低价合理才签订合同。

4、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我们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我国工程建设服务。

第二篇:日本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日本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管理模式:

(1)企业从事建设业的经营活动。①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只要工程达到一定的限额,无论是跨地区还是只在当地经营,企业都要经过资格审查。审查主要是按工种和建设规模进行。②必须从资信、资金能力、信用度上得到许可,这种许可5年有效。

(2)凡获得批准的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都对其分类、排队造册登记,范围限定在日本,企业分28个工种工程,每种工程分A,B,C,D,E5个等级,每个等级确定一定的营业金额,划分和确定营业范围。

(3)承发包工程不搞行政分配,一律通过招标。按日本的法规,政府工程招标方式分一般竞争招标、指名招标、随意合同三种。

(4)承发包项目的单位,必须是经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取得公路工程施工资格证书,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为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施工单位的资格预审工作可委托政府招投标中心进行。为避免优秀施工队伍的落选,资格预审及后审可适当增加那些参加过同类工程项目并得到质量奖项的施工单位的预审及后审分数。建设单位应选择有资质且素质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来承担项目。

(5)实行最低标中标模式,但要求不得低于标底的0%—8%,同时低于标底报价有专门机构负责审核,若审核发现其报价低于成本则为废标。承包商在中标后必须交保证金或买工程保险。

人才:

(1)职业资格制度。在日本,国家考试是变相学历,它是以具有真正实力为代表的公共职业资格制度,即现行各种能力尺度中最公平的由国家主办的考试制度。从被公布的各种国家考试看,大约有1200种职业资格,除去登记的也有近600种,且每年还在增加新的考试项目。其考试制度已形成一个以国家、企业为主,地方自治体参与的完整、全面的体系,并不断积极推进。为适应和推动产业界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了大量行业的职业技术资格制度。

(2)建筑积算研究会。建筑积算研究会于1970年开始花费了近10年的时间汇总了“建筑数量积算基准”。此后,经过多次修订和改编,使之日趋完善。除了“建筑数量积算基准”之外,还制定了“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的标准格式”,使工程量计算及其格式标准化。对日本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建筑积算研究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信息:

日本政府和民间投资工程的工程造价计价一般都参考由建设物价调查会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政府的大藏省管理劳务费标准,政府每年对50种职业、15万人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并发布劳务费信息。

日本建设物价调查会是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日本建设物价调查会是民间机构属独立的财团法人。日本建设物价调查会定期发布建筑材料价格、人工价格、工事费、机械设备、工具价格、建设物价指数等信息。日本建设物价调查会在全日本设有若干调查机构,并具有一套较为科学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方法。对建设市场的材料价格、机械设备费作专门调查,其中将材料分为

A、B、C三类,A类每三个月调查一次;B类每六个月调查一次;C类每两年调查一次。每季度发布一次材料价格和工程造价价格信息。

第三篇: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应日本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邀请,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的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2年5月13日-22日对日本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和考察。在日期间,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日本茶业中央会的情况介绍,并就两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参观访问了座落在静岗县的日本国家蔬菜茶叶研究所、山本山株式会社茶叶加工厂、金谷町茶业博物馆、茶叶专卖店以及现代化茶园。日本农林水产省以及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对这次考察活动非常重视,精心安排了考察内容,亚细亚技术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村上健先生全程陪同,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通过考察,让我们对日本茶叶产销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日本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经验,为发挥我国茶叶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出口明确了方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1、种植规格:行距180cm,株距30cm。其中单行种植的,每0.1hm2种植1230株;双行种植,每0.1hm2种2460株。投产园树高控制在80cm,耕作行30cm,采摘、修剪和园间管理十分方便。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4、病虫防治: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茶叶的安全与卫生,但与欧盟相比,显的更客观、更现实。有关部门对市售茶叶的卫生检验是检测茶汤,而不是检测干茶,所以检验比较容易过关。在生产实际中,农药用量也比较大。我们参观的茶园基本未见病虫为害状,却发现很多天敌群落,说明在农药品种选择及其用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的掌握等方面比较科学合理。对茶树为害最普遍的是茶小绿叶蝉和炭疽病,其它大虫类发生率较低,在用药方面首先使用生物农药及荷尔蒙性诱剂,其次才用化学农药和其它物理方法捕杀。由于受性诱剂和生物农药专一性和时效性的局限,导致防治成本较高。一般可占毛茶产值的10-15%。以2000年为例,平均亩产值约20.5亿日元,病虫害防治成本为2-3亿日元/亩(约合人民币1300-2000元/亩)。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日本最早开发成功罐装饮料,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1993年绿茶饮料产量仅26.6万立升,到2001年已增长到142.1万立升,8年时间产销量增长了5.34倍。茶水饮料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解渴和补充水分的最主要保健饮品之一。二是茶药品。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茶食品。在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业用品。有茶化装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低。虽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但他们对农业高度重视。2000年12月,针对农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新的林政改革大纲,积极推进农林水产行政改革,重新确立了农林水产省新的历史使命:一是保持农林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确保食物的稳定供给,争取食物自给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左右,进一步改善饮食结构,要在以大米为主食,保持畜产品和油脂类消费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消费。三是振兴农山渔村。四是发挥农林水产业的多方面功能。五是保护培育森林和重要的水产资源。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一)区域布局相对集中。日本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岗、鹿儿岛、三重三个主产县。这三个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4.6%。其中静岗县茶园面积占全国41.7%,产量占全国的44.1%,茶叶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20%以上。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于此,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相比之下,我国茶叶分布零星分散,优势区域还未形成。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三)科技含量高。一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且茶园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设施等措施。所有茶园整齐划一,叶色绿,叶层厚,单产高。全国平均单产高达120公斤/亩,是我国开采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二是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原料不落地,产品卫生得到了保证。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解决农残问题,培育、保护和扩大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对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工作上要抓紧,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但要本着一个原则,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实事求是地宣传,避免人为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影响了正常消费。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出口市场,在用药上可以选择进口国允许的农药品种,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四)加强中日两国茶业交流,巩固扩大出口市场。2001年,我国出口茶叶25万吨,其中出口日本3.96万吨(绿茶1.2万吨,红茶451吨,以乌龙茶为主的特种茶2.7万吨),日本已超过摩洛哥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国,且卖价也高于全国平均价66.4%。同时由于绿茶有益健康的宣传,绿茶在日本的消费量正在上升。考察中,也不时听到日本茶界及种植户和农协等担心中国茶叶的进口会对他们的生产构成威胁。因此,应该加强同日本政府部门和茶业界的交流互访,增进理解,消除误会。同时要加强对日本茶叶生产、消费的调查,注意我国茶产品与日本产品的错位竞争。另外,当前要密切关注日本国内因疯牛病所引起的要求修改《食品卫生法》的事件进程与动态,尽早采取对策,巩固和扩大对日本的茶叶出口市场。

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俄罗斯日本应急管理考察报告

20****年10月15日至29日,国务院办公厅赴俄、日应急管理考察团对俄罗斯、日本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俄罗斯、日本都是灾害多发国家,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均多次经历伤亡重大、影响深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并在处置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了符合各自国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国应急管理主要做法

(一)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

俄罗斯实行以紧急状态部为核心,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垂直管理体制。前苏联解体后,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剧烈动荡、国内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疲于应付各类突发事件的俄罗斯联邦政府承受着空前压力。1994年1月10日,俄罗斯建立了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民防、紧急状态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简称为紧急状态部),主要负责自然灾害、技术性突发事件和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救援工作。紧急状态部是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中枢机构,内务部、国防部或者内卫部队协助紧急状态部处置突发事件。紧急状态部直辖40万人的应急救援部队及装备。该部队作为独立警种,按部队建制,统一制服,统一警衔。在纵向上,俄联邦、联邦主体(州、直辖市、共和国、边疆区等)、城市和基层村镇四级政府设置了垂直领导的紧急状态机构。同时,为强化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中央的统一领导,在俄联邦和联邦主体之间设立了六个区域中心,每个区域中心管理下属的联邦主体紧急状态局,全俄形成了五级应急管理机构逐级负责的垂直管理模式。联邦、区域、联邦主体和城市紧急状态机构(部、中心、总局、局)下设指挥中心、救援队、信息中心、培训基地等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保证了紧急状态部有能力发挥中枢协调作用。紧急状态部成立以来,虽然俄政坛几经变化,但紧急状态部的职能和地位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加强,在处理国内外各类复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建立了以内阁府为中枢,通过中央防灾会议决策,突发事件牵头部门相对集中管理的应急体制。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纵向集权应急职能。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防救灾组织管理体制。在中央一级,平时由内阁总理大臣召集相关部门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如银行、红十字会、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广播协会等)负责人共同参与中央防灾会议。该会议是日常应急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防灾基本计划与防灾业务计划;在地方一级。地方首长和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地区性的防灾会议,制定地区性防灾计划。当重大灾害发生时,内阁总理大臣征询中央防灾会议的意见,在内阁府成立“非常灾害对策本部”(类似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临时指挥部)进行统筹调度,另外在灾区设立“非常灾害现场对策本部”以便就近管理指挥。同时,将国土交通省的防灾局提升至内阁府内,并专设防灾大臣(又称防灾担当相)。日本政府内阁仅设二十个大臣,设立防灾大臣这个职位充分体现了日本对防救灾工作的重视。内阁府作为中枢,汇总、分析日常预防预警信息(核、工业事故、环保事件除外),制订防灾和减灾政策,以及承办中央防灾会议日常工作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由各牵头部门相对集中管理。内阁府牵头负责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没有明确部门管理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总务省消防厅牵头负责火灾、化学品等工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文部科学省牵头负责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济产业省牵头负责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海上保安厅和环保署牵头负责防治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工作。

(二)运转高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机制。

1.反应灵敏、功能强大的信息报告体系。

俄罗斯紧急状态部下设危机控制中心,负责整理、分析每天来自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提出处理建议,视情况上报总统,并分送有关部门和地方。危机控制中心内设信息中心,建立了信息自动收集分析系统、指挥系统和全天候值班系统,2分钟内可以将有关情况传至其他相关部门。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达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指挥。目前,俄紧急状态部正准备将涉及交通事故、医疗救护和刑事案件的报警电话,全部统一到消防报警电话,以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在基层,全俄境内每个村、居民点建立了信息员制度,信息员主要责任是将灾害情况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紧急状态部门。俄十分重视信息的国际交流,比如与美国签订协议,两国共享国际灾害方面的卫星图像信息。

日本设有内阁情报中心,负责快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情报,同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紧急联络通讯网,强化了中央防灾无线通讯系统。首相官邸除了常规通讯设备外,还在危机管理中心装备了与事故现场联系的多功能卫星转播通讯设备。灾情发生时,信息交流与共享主要依靠完善的地面固定通信系统,同时也利用通畅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通讯网络主要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县市防灾行政无线网、市街区防灾行政无线网、防灾相互通信专用无线网等多个系统,防止大规模灾害造成通信线路拥塞。这些网络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覆盖全国的应急对策专用无线通讯网,为日本政府收集处理信息提供了高科技支撑。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街区无线网系统,由户外扩音器、家庭受信机、车载无线电话移动系统,以及市街区公所、学校、医院等防灾相关机关的防灾网络系统所构成。一旦有灾情,可以在5分钟内将灾害信息通知有关居民,避免引起社会恐慌。日本政府计划到2011年,建立起全国危机警报系统,直接向国民报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导弹袭击等各种突发事件信息。日本政府重视灾害信息资料的积累和研究,1998年倡议成立了亚洲减灾中心,目前已有25个成员国,成员国可以共享灾害信息和救灾经验,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灾害信息收集中心之一。

2.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精良的应急队伍。

俄罗斯紧急状态部拥有联邦层面的消防队、民防部队、搜救队、水下设施事故救援队和船只事故救援队等多支专业力量。其中,国家中央航空救援队拥有多种专业的救援设备和技术,如直升飞机和运输机、航空器材特种汽车、纤维光学设备、液压气压装置以及特制潜水服和呼吸装置等。为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俄罗斯建立了领导培训体系、专业救援人员培训和考核体系。俄罗斯紧急状态部下设了俄紧急状态部民防学院、国家消防学院、圣彼得堡国立消防大学、伊万诺夫国立消防大学等8所教育机构。成立于19****年的圣彼得堡消防大学,现有教授、副教授160多人,培养了大批应急管理领导和专业骨干。

日本政府的应急救援机动力量主要包括消防、警察、自卫队,消防部队是其中的中坚力量。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正式建立消防援助从。2005年,消防部队共有94万人,数量是警察人数的四倍。此外,危险品企业必须根据《消防法》和《石油基地灾害防治法》设立消防队伍。大规模灾害发生时,消防部队可调度全国先进设备、人力物力资源进入灾区进行救灾、灭火、救助等行动,消防部队还有8架专用直升飞机,1小时内可以达到辖区内任何地方。据了解,为提高广大家庭自救能力,日本家家户户门窗附近都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和急救包。

3.科学防范的应急理念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全民教育,设有防灾日,每年都组织大量的相关活动。日本将培养危机意识、普及应急知识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建立了各种各样志愿者组织,以达到应急知识自学和帮教的目的。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2418市町村中有1988个市町村成立了115814个自主防灾组织。其中,有13012个妇女防火俱乐部组织,约200万人;有5632个少年消防俱乐部,约43万人;有14461个幼年消防俱乐部,约126万人。各地还建设了一批面对公众的防灾知识宣教馆,免费对公众开放。2003年、2005年发生在新泻县长冈市的两次7.0级以上地震,无一人死亡,90%遇险者依靠自救、互救脱险。

俄罗斯除了在中学开设安全和逃生课程外,紧急状态部还有计划地向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和自救的知识。宣教工作一直深入到社区,主要针对老人和小孩等特殊人群开展宣教工作。

(三)权威、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俄罗斯1994年颁布了《联邦紧急状态法》。该法主要包括紧急状态范围、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该法律属于宪法性法律,如果紧急状态地区法律与紧急状态法相抵触的时候,紧急状态地区法律可以被总统中止,这为紧急状态下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的超常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另外,俄罗斯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包括150部联邦法律和规章、1500个区域性条例,以及数百个联邦紧急状态管理部门发布的内部命令。20****年,俄罗斯又通过了新的《反恐法》,进一步完善了俄罗斯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

日本形成了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1961年整合多项单一法规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以及其后制定的《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地震保险法》、《灾害救助慰抚金给付等有关法律》等。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又陆续制定了《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持法》、《受灾市街地复兴特别措置法》等法令。这一系列专项法律,赋予了国家在防灾行政上强大的公共权力,明确了防灾体制及国库负担制度,并规定了公共事业单位、一般居民等防范参与制度。

二、巨灾应急机制

在俄罗斯和日本,一般把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称为巨灾。为减少和应对巨灾的发生,两国都建立了相应的统一领导、协调有序的巨灾应急机制。

俄罗斯所有突发事件控制中心都承担指挥中心的职责,管理着各自的应急救援力量和救援技术支持机构。紧急状态时,俄政府采取如下处置措施:

一是启动俄联邦紧急状态系统,①各跨部门委员会的组织系统各就其位,执行紧急状态预案;②做好应急资源调动准备工作;③搜集信息,提前公布紧急状况区域;④预测与评估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⑤实施抢险救援以及救援人员安全保护工作;⑤适时开展国际合作等。

二是启动民防救援系统,①向灾民提供生活救助;②协调内务部门和卫生部门采取救援行动;③派出搜救队伍协助救援。

三是设立危机管理中心,①负责调配有关物资装备资源;②保障中央与地方间的信息沟通;③监测早期处置进展情况。

四是派出航空部门配合处置重大灾害。

五是对媒体进行控制和规范,①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向公众发布有关政府信息;②依法加强对媒体的管理,防止“有害”、虚假信息传播。

进入紧急状态时,政府按以下程序运行:总统发布实行紧急状态命令后,立即向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和杜马(议会下院)通报,并送联邦委员会批准。在实行紧急状态的联邦总统令中,需要阐明实施紧急状态的原因、地区范围、保障紧急状态处置的人力和物力、限制公民和法人权利的范围、负责处置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以及实行紧急状态的期限。联邦委员会批准后,总统的紧急状态令立即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给实行紧急状态地区的居民。实行紧急状态时,主管对外事务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在三天内将相关情况通知联合国和欧洲委员会秘书长。在俄联邦个别地区实行紧急状态时,主管对外事务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自联邦委员会通过批准总统紧急状态命令之时起,一昼夜之内将有关情况通知邻国。

日本政府通过《大规模灾害时消防及自卫队相互协助的协议》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消防、警察和自卫队应急救援机制,强化了中央和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的力度。发生巨灾时,为提高运转效率,首相设置非常灾害对策本部,统一调度指挥。

一是建立跨区域防救灾机制。阪神大地震前,只有18个道府县、586个市町村签订72小时相互援助协议;阪神大地震后,已有47个道府县、2000多个市町村签定了72小时相互援助协议,日本联合防救灾形式已深入基层组织。

二是基本确立消防、警察和自卫队合作机制。首先,互相提供灾害情报,开展日常协作演习。其次,灾区附近的警察厅和消防厅,设置专门的联络人员,协调灾区附近的机构以及灾害现场工作。

三是自卫队承担警察部队和消防援助队空运任务,警察确保道路畅通。如警察不在现场时,自卫队、消防队员可替代警察行使此权。上述对策措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例如,2003年5月26日宫城县东部发生七级地震。地震后6分钟,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就迅速成立了地震对策室,召开了政府各部门的紧急会议。紧接着,国土交通省、海上保安厅、总务省等部门纷纷成立了对策室或联络室。十多分钟后,宫城县警察总部的摄像直升机已向首相官邸传送在空中摄影的灾区图像了。一个多小时后,内阁防灾大臣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政府的救灾措施。与阪神大地震相比,这次日本政府反应迅速,应对有力,充分显示了其行政组织应急管理的能力。

三、体会和启示

(一)强化应急管理机构综合协调职能是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应急处置效能的关键。

虽然俄日两国应急管理组织形式不同,但从两国中央层级的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历程来看,都有由分到合、由弱到强、由虚到实的共同特点。历经几十年的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两国政府都明确了主管部门的中枢地位,强化了应急机构综合协调职能,形成了以强有力的机构为核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专设、专职、专任、专管的统一组织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按突发公共事件类型分别由不同行业或专业部门负责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设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发挥运转枢纽的作用。为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应对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其综合、协调职能,确保作为运转中枢的权威性。有利于其在常态下能够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夯实工作基础;在非常态下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快速反应,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

(二)上下贯通、左右共享、良性互动、及时准确的信息报告是应急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

俄日两国都将提高信息采集、研判、预测预报、快速传报能力作为工作的关键,注重加强对灾难性事故或事件的风险分析和管理。两国都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指挥平台及相关的信息报送、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政府公众良性互动机制。其软件应用系统比较成熟,为准确、规范、快速分析处理应急信息提供了支撑平台。通过此平台,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可以实时掌握全国相关突发事件情况。俄日两国信息报告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在社区、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建立监测点和信息员制度;二是重视应急管理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特别是预测预警系统开发;三是完善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引导新闻报道,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在我们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信息报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议今后在继续发挥各级政府在信息报告工作中全渠道作用的同时,不断拓宽渠道,发挥媒体相互联网的作用。另外,结合实际,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发布机制。

(三)加强科普宣教、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

两国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近年来还频繁受到恐怖袭击的威胁,但是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相对较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基本形成了全民宣教、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社会成员危机意识较强,具备较高的自救互救能力。建议进一步加强面向不同群体、形式灵活多样的科普宣教,使大家有意识、会自救、能相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针对不同人群建立形式多样的志愿者队伍,如企业建立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大学建立宣教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隐患排查志愿者队伍等。

(四)建立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是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俄日两国已经形成了通过经济政策推动应急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实施缓征或减免税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等财税政策,加快受灾地区和企业恢复重建步伐;采取税收等方面的奖励、补贴措施,鼓励和支持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加大保险业的参与,全社会共同应对风险并承担其影响和损失。这也是我们目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解决农残问题,培育、保护和扩大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对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工作上要抓紧,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但要本着一个原则,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实事求是地宣传,避免人为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影响了正常消费。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出口市场,在用药上可以选择进口国允许的农药品种,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下载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工程造价管理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 古建掠影 Japan Construction Report 2013.10.10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在建筑方面受到中国......

    日本房地产考察报告(最终定稿)

    日本房地产考察报告 2016年4月16日至25日,由集团组织公司高管赴日本进行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非常有幸本人参与了此次考察活动。 入职东方今典焦作房地产总经理一职已有一年时......

    日本寿险业考察报告

    日本寿险业考察报告 1999年9月6日—9月18日以孙伟光副总为团长,赵学农等为成员一行六人赴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修学习,此次研修的主要内容为核保核赔、客户......

    赴日本考察报告

    赴日本考察报告 公司名称:北京中兴实强陶瓷轴承有限公司 考察人员:总经理等4人 派赴国家:日本出国时间:报告日期: 2013年10月29日至2013年11月04日 2013年12月14日 目录 一、考察......

    日本主题乐园考察报告

    日本主题乐园考察报告考察园区:东京迪斯尼海、富士急乐园、大阪环球影城一、引言 主题乐园(Theme Park)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游乐形式以......

    日本企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日本企业信息化考察报告一、日本信息化的现状从总体上看,虽然日本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日本全社会因特网普及率......

    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

    日本建筑考察报告

    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考察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行的考察,对其成功的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理念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解析,加深了对于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