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自治县脱贫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转发省民委〈关于组织开展“三江一线”四个特困民族脱贫发展问题调研〉的通知》(内部明电 [2008]3号)要求,我局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于2008年6月11日,深入**族聚居的花山乡芦山村,以查阅资料、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对**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
发展等情况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就**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今后脱贫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族人口分布情况
2007年末,****族人口为1301人,在全县13个乡都有分布。**族人口在70人以上的乡镇有锦屏、文井、大朝山和花山4个乡镇,其中,花山乡569人,文井镇463人,锦屏镇112人,大朝山东镇80人。**族人口占行政村总人口20%以上的有一个村,即花山乡芦山村,**族人口为305人,**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2%。**有部分**族是“苦聪人”恢复“**族”称谓的。
二、**族经济发展状况
****族大部分居住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区和半山区,区域海拔为1200米至2580米。为立体型高山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度。粮食生产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豆类为主;畜牧业养殖猪、牛和羊;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蚕桑和烤烟;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副业收入。调查表明,2007年,**族人均经济纯收入1200元,人均所得粮食280公斤。在**族人口中90%的为贫困人口。
三、**族地区自然资源状况
****族大部分居住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区和半山区,区域海拔为1200米至2580米。为立体型高山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度。在森林、气候、土地等方面有一些发展的潜力,主要是:
1、森林资源
**族居住地区森林覆盖率都在50%以上,森林植被状况良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茶叶、核桃、蚕桑、烤烟等产业有潜力,适宜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子。
2、气候资源
**族人口居住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干凉同步,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6度,适宜发展立体式的农、林、牧等产业。
(3)土地资源
**族人口居住地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多,适宜发展蚕桑、核桃、茶叶、果木、烤烟等经济林产业和经济作物。
四、**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族大部分与汉族、**、哈尼族等民族杂居,生活习俗基本上延续汉族的生活习俗,无语言文字,无特殊的建筑风格,不信仰宗教,无特殊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与**同过“火把节”。
五、**族生产生活方式
**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无其特殊性。
(一)生产情况
在种植业方面,**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粮食作物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豆类,绝大部分以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科技含量低,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种植泡核桃、茶叶、蚕桑、烤烟甘蔗等。
养殖业也方面,**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饲养猪、牛、羊和家禽,以传统的饲养方法饲养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的较少,养殖生产水平低,出栏率不高,养殖产业效益低,基本停留在养牛为耕地,养猪、养鸡为过年的发展水平。
(二)生活状况
**族群众大部分居住于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经济贫困,生活条件还比较差。绝大部分农户居住的房屋为土木结构的瓦房,目前还有一部分为茅草房、木片屋和杈杈房,无水泥地平,卫生条件差。绝大部分**族群众没有现代家庭生活用具,如电视机、摩托、电冰箱等。
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
调查表明,2007年末,**族地区不通简易公路的自然村还有20%左右;人畜饮水困难人口还有400余人,占**族总人口的30%左右;人均高稳产田地0.5亩,大部分**族农户没有沼气;水利化程度仅达15%。
七、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一)**族教育状况
**族地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族适龄儿童入学率99%,巩固率98%,小学毕业率98%;初中入学率98%,初中辍学率20%左右,初中毕业率80%;初中升学率10%左右。
(二)**族科技状况
**族地区科技发展缓慢,村委会一级虽然建有科技文化活动室,但是科技图书配备少,可供**族群众学习的不多。**族群众的科技意识淡薄,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左右。
(三)**族文化状况
**族
地区文化发展缓慢,**族群众文化素质低,高中学历的村民较少,**族群众居住的村民小组一级无文化活动室,无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
(四)**族医疗卫生状况
**族地区村一级都有卫生室,配备有必要的医疗器具和药品,村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100%的**族群众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族群众有较强的计划生育意识,能较好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的情况。
(五)**族广播电视状况
**族地区大部分无电视转播站,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困难,有电视机的农户自己购买卫星地面接收机收看。村一级大部分未通有线电话。
(四)**族人才培养情况
**族大部分与**、汉族等民族杂居,教育文化发展缓慢,**族群众的文化素质低,**族受教育年限为 年,无**族本科生,**族的文化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族脱贫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
1、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族群众产业发展步伐慢。由于**族大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烤烟、蚕桑等短、贫、快项目无法覆盖,**族产业发展步伐慢。
2、**族群众文化素质低,科技普及推广难度大。**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滞后,**族群众文化素质低,长期受陈旧观念的影响,接受新技术能力差,新项目、新技术推广步伐慢,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
3、**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族群众经济收入少,贫困面大,自我发展能力低,又无国家的特殊扶持帮助,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1、文化体育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贫困,群众无能力投资文化体育设施,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动设施。
2、**族居住的村民小组无科技室,缺少供**族群众学习的科技图书资料。
3、**族聚居地区村无有线电话及电视转播站,**族群众群众收看电视难。
(三)人才培养方面
**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教育质量低,**族人才缺乏,无**族本科生毕业人才。
(四)社会生活保障和民族团结方面
1、**族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部分贫困人口,发展难,致富难。还有一部分为茅草房、杈杈房和木片户,这些**族农户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在**族人口中约30%的享受农村低保。
2、**族大部分与**、汉族、哈尼族等民族杂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能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进步。
九、**族脱贫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解决**族群众发展问题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
1、扶持发展**族的总体思路
(1)设立县级扶贫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帮助**族群众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交通条件,解决能源、人畜饮水等困难。
(2)因地制宜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族群众发展蚕桑、茶叶、核桃、烤烟等产业,建立经济支柱产业,不断增加经济收入,逐步解决经济贫困问题。
(3)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实现**族地区的村民小组有文化活动场所、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标,改善**族群众的就医和文化娱乐生活条件。
2、扶持**族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实现**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增加对**族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族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建设支柱产业的方式,带动**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1)加快**族地区水利、交通、能源、农田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沼气洁净能源,到2010年,实现每个**族自然村通路、通水的目标,解决好**族群众的用电、交通、人畜饮水等困难,增强**族群众的发展后劲。
(2)做好**族地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帮助**族群众发展畜牧、蚕桑、茶叶、烤烟等产业,因地制宜的培植地方经济支柱,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到2010年,**族族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600元以上;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以上。
(3)增加对**族地区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到2010年,实现每个**族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室、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族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条件,促进**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族人口素质。
(4)增加对**族地区科技推广的投入,举办种植和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族地区科技推广步伐,进一步提高**族劳动者素质。
(二)扶持发展**族脱贫的初步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促进**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以提高**族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加快**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中心,结合**族地区实际,编制以**族为主的片区综合开发扶贫规划,以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分类制定年度发展计划,进行山、水、田、林、路、电、科教、卫生、广播电视、环境与生态保护等综合治理,促进**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目标。
(1)发展措施
a、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族扶贫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b、设立县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族地区的人畜饮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帮助。
c、以村委会、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分步推进。
(2)发展目标
2010年末,达到以下目标:
a、人均纯收入达1600元以上,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
b、村级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每个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场地。
c、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d、每个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农业科技普及应用率达90%以上。
e、人均拥有0.8亩左右的基本农田地,100%的**族自然村和农户饮水困难得到解决。
f、户均有4亩以上的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80%以上的农户用上洁净能源沼气。
(三)对中央和省对**族脱贫发展问题采取的特殊政策、帮扶措施和扶持重点等的建议
1、对**族扶持发展政策措施的建议
建议中央和省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族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2、对**族扶持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及扶持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1)扶持重点
对**族的扶持重点,应放在帮助改善交通条件、解决能源困难、基本农田地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经济产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住房困难等方面,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特困**族群众给予异地搬迁安置。
(2)扶持目标
a、经济目标
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达1600元以上。
b、基础设施目标
人均有0.8亩左右的高稳产农田地,户均有4亩以上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和能源困难得到解决,户均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安居房。
(3)扶持方式
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以村民小组或者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族扶持实施方案,给予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十、其他需要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族群众的有一部分山林、土地被划入自然保护区内,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相矛盾,**族群众保护环境的责任大于发展经济的责任,制约着**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建议国家对自然保护周边的**族群众,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对野生动物给**族群众粮食、畜牧、经济林木等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
第二篇:对村民自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创新精神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成分。创新是报业获得不竭动力的源泉。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面前,地州党报中谁敢于大胆创新、不断创新,谁善于进行观念和管理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谁善于把握机遇、控制风险,谁就有可能捷足先登,掌握报业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报业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
结果得到肯定。要以“不断创新”为目的,切实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扩大报纸影响力,增强报社竞争力,在确保党报权威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最大化。
一、创新报业文化和报业制度
报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成功的报业必然得益于成功的文化。要创造出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力向上的心理环境和能够推动报业发展的报业文化,以提升报业整体品位,形成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能够产生最高利润的资源,善于经营人才的报业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因而报业文化建设就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要以报业文化和报业制度的和谐为前提,寻求报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设时间文化。时间是一种可与资本、技术、产品质量甚至创新平起平坐的战略武器,在时间反应上享有优势,可以为其它竞争差异提供基础,从而构成报业整体上的竞争强势。比如记者要“比警察更早到达新闻现场,取得同业采访不到的最初讯息”,就得靠在时间上抢占先机。
建设绩效文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力。建立起一种绩效为重、任人唯贤的强大报业文化,以此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创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使他们从专业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使他们的事业和精神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尊重,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得到奖励和擢升。如采编人员每天采编多少稿件就得多少绩效量化分,尝试实行“日结、周示、月奖”,实行“阳光操作”,让员工体会“快乐劳动”理念。
建设学习文化。报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而学习正是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要清醒地认识到“有地州级的报纸,没有地州级的读者”;有从一而终的编者,没有从一而终的读者。地州报社相当数量的采编人员,由于长年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学习、工作、生活,眼界不够宽广,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因此,要以“建立学习型报社,培养全能型员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适当调整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切实抓好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新闻业务及相关技能培训。
建设环境文化。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影响事物的发展。对于报社来说,影响报业发展的环境主要有三个,即外部环境(亦即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员工心理环境。在环境的建设上,一要以创建报业文明为着力点,强调思想方式,体现柔性管理,在继续优化外部大环境、继续以适当的投入优化内部硬环境的同时,重点抓好内部软环境的建设,以“信任、团结、创新、出优、奉献”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员工的爱社情、同志情、友情为主要目标,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抓好员工心理环境建设;二要以健全报业制度为着力点,强调工作方式,体现刚性管理,以“廉洁从业,行风优良,奖罚得当,纪律严明”为主要内容,抓好制度和法纪环境建设,为报业健康发展提供法纪保证。
二、创新发行渠道和经营理念
竞争的终端在发行,发行的起点在头脑。发行既是实现编采价值的一个终端,又是编采过程的一个新的起点,是扩大报纸覆盖面和触及率、增加广告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报纸的发行和广告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要主动进行建设,要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发展市场。
建立社会发行网络。网络是社会财富,今后的报纸发行,谁赢得渠道谁就赢得未来的发行空间。有发行网络才会有竞争力,要尝试建立一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以城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以发行报纸为主、兼顾其它物资配送的发行网络,以吸引稳定读者,增加城市发行密度。
精确掌握订户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发行应该将行政措施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而这两者的结合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把阅读当地党报的主要对象搞清楚,比如一个地区有多少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厅、处、科级党员干部分别有多少,普通党员有多少?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尤其是每年新增的经济组织有多少?平时自费订阅党报的读者有多少?自费订阅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收入等如何?要对上述情况心中有数,宣传发动、征订投递才能准确无误。
力争双赢销售。媒体生产的是信息服务的特殊商品,而商品具有互换性。以企业订户为例,报社要依据企业所订报纸的数量分别给以不同形式的回报,如为企业组织社会活动、营销策划、形
第三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民盟**支部**年工作计划》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对**市**镇实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冯忠指导调研。通过对**镇立英村核桃母本示范园、立英土鸡养殖场、立英林下辣椒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场等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与**镇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就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贫困现状
**镇现有贫困村3个,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坛厂村、复兴村),三类贫困村1个(华阳村);已出列贫困村2个(立英村、同联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XXX户4XXX人,其中,**年脱贫XXX户1XXX人,**年脱贫XXX户XXX人,未脱贫人口XXX户2XXX人。XXX户贫困户中,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致富的“两有户”XXX户1XXX人,占现有贫困人口数的XX%;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户”XXX户XXX人,占贫困人口的XX%。
二、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镇立足传统产业,按照一村一特、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抓好红高粱种植。种植红高粱4000亩,年增收XXX万元,涉及贫困户XXX户XXX人,户均增收3XX元;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林下养鸡示范点2个,养殖土鸡30000羽;发展50头规模以上养牛示范户XXX户,200头以上规模养牛示范户1户;发展100只以上规模养羊示范户5户;养猪、养鸡散养户XXX户。畜牧业涉及贫困户XXX户,年增收XX.X万元,户均增收4XX元。三是改良传统核桃产业。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做强做优核桃产业,嫁接改良传统核桃产业2000亩,规划总投资2XXX万元,**年已投入资金1XXX万元,建成核桃母本产业园1个,完成核桃高杆嫁接5万余株,新栽植XX.X万株。核桃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8XX元;四是配套发展辣椒产业。建成林下辣椒基地一个,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辣椒1000亩,涉及贫困户XXX户XXX人,每户土地流转、务工增收3XX元;五是发展黄豆、罗汉果等林下套作业500亩。六是大力发展特惠贷助推脱贫产业。其中发展畜牧水产及家禽养殖业XXX户,发放特惠贷XXX万元。
三、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镇立足自身3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长远规划、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大项目为引领、政策推动,利益联结、复式发展的脱贫途径,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
1、党群齐心,支部为核。在**镇立英村,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镇派出农技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干部下派到村,任支部书记,与镇党委签订责任状,驻村打造示范点。镇党委在规划、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公司、农户多方签订发展协议,为脱贫攻坚建立组织保障,党群上下齐心,农户集中心智,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打造为名副其实的项目村、致富村共同发力。
2、突出品改,产业复苏。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通过引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果业公司,对原有核桃产业大胆改良,利用原有成片核桃产业基础,将多年不挂果的2000亩核桃,通过支部核心推动,建立“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对原有核桃进行改良嫁接。今年3月初步完成全部嫁接工作,公司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实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次年采收。
3、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利用**镇原有核桃产业杆高林稀,实行林下套作。集中二次流转农户土地,建立合作社,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黄豆、罗汉果等套作产业,从土地流转金、务工、收益分红等,让农户多渠道创收。如林下辣椒产业,农户土地流转后,既有辣椒产业收入,又能拿到核桃分成,实现产业复式增收。
4、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始终围绕为农户创收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赢的致富发展道路。在立英村,四川天保果业公司看好**立英村产业基础好、核桃品质优的资源禀赋,以镇党委政府牵头、村支部为纽带,对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交天保公司经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项目前7年,公司高额投资用于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务工,农户实现务工增收的同时,还能增加短期套作创收;次年开始收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至第7年,公司和农户以8:2比例分配。第8年后,公司成本基本收回,投入少、产量稳定,公司和农户按2:8比例分配收益,农户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公司下决心,农民放下心,长期合作、共赢发展。
5、多种模式,能干快上。立英村采取“支部+”的模式,大胆引进大公司的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大坪子坡面宽阔,采光、气温、通风、供水等相对较好的优势条件,鼓励何明凤等XXX户农户(贫困户5户)贷款XXX万元创办养鸡场,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规模养鸡30000羽,将传统养殖做大做强,效益显著。采取“支部+农户”模式,在海拔落低、水源集中的街上组,政府投资XXX万元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何兴虎等XXX户贫困户贷款XXX万元发展养鱼业;在立英村桥上组鱼跳河,利用九仓河优质天然河道生态水利资源优势,政府投资XXX万元,引导赵文勇等8户贫困户贷款XXX万元,发展“鱼+旅游”产业,房屋、鱼塘等基础设施已初见雏形,前景向好。
6、用活政策、贷款助贫。充分动员贫困户,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大力鼓励民众干事创业,努力用足用好特惠贷优惠政策,着重以点带动、全面发展,有机结合、长效脱贫的融资助贫思路,发放精准扶贫特惠贷XXX户,贷款XXX万元,发展水产、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经营等多种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亮点突出,全面开花的脱贫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扶贫攻坚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以**核桃产业为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同时,考察组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产业发展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开发和发展规模小、开发空间大。全镇核桃产业总量近3万亩,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挂果的只有5000亩,仅1/6,而嫁接改良每株需要百余元,目前开发的母本基地,也只能是重点发展,剩下的2万多亩核桃产业收益很低,开发空间很大。
2、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国家扶贫政策只能在贫困村投资,在非贫困村得不到项目资金支持,**镇共有7个村,其中非贫困村有2个,涉及贫困户XXX户1XXX人,由于政策原因,导致2个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
3、项目时间和季节性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大,而项目评审工作滞后,乡镇实施项目信心不足。
4、项目资金到位不足,许多项目推动全靠镇村组织资金和垫资建设,基础建设资金缺口量大。就**而言,按“五个一”的脱贫标准,全镇需资金约XX.X亿元,目前投入仅3XXX万元,资金缺口达7000多为元。
5、项目配套设施不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度低。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和制约。如大坪子的林下养鸡项目,配套圈舍不足、供水、保暖、防疫等相关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安全不能有力保障。
6、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产业技术力量缺失,特别是**核桃嫁接,如全靠公司运作,高昂的投资农户无力承担。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民技术水平不能突破产业革新。
7、产业发展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防控不力,相应机制和政策缺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五、意见和建议
围绕考察调研,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硬化泥泞道路40公里,乡村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但是,许多路段弯急坡陡,路面狭窄,安全隐患大,建议加设错车道,设立安全警示标示牌;通讯方面,许多区域通讯信号覆盖不到位,建设进度慢,建议相关部门增设通讯基站,加快建设进程;**葫芦坝水库是**镇急需的水源水库工程,希望得到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支持,早日立项建设,为全镇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2、**核桃产业品质优良,产业基础好,但是,要真正发展壮大,还必须得到市委市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品质,迅速形成大产业、树品牌、上规模,让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3、要在产业深加工上作文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创收门路,一业多行,深度发展;要在品质优化和检验认证上再做工作,为品牌树牌贴签,走科技含量高、质量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4、强化技术革新,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针对性强、覆盖全镇核桃产业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
5、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项目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为产业生产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第四篇:民主自治调研报告
西簧乡民主自治调研报告村民自治是现形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广大农民在基层社会生活中,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层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的一项战略目标,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全面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村民自治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受到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个体素质及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民主选举方面存在问题。目前,在传统封建意识影响下,一些农村家族宗族观念仍然比较浓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排斥性又构成了农村中的派性因素。调查表明,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占5.8%,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只占53%。这些因素显然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对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村民自治的根本途径和形式是村民会议,村民通过村民会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一些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擅自作主的现象时有发生;交给农民讨论决策的事项多是一些需要他们出钱出力办理的事情,而在决定村干部工资补贴、集体收益分配、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时,忽视农民参与权、决定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村民和村民代表难以有序、有效参与到整个村务管理过程中来,形成了以村委会或村“两委”为中心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民主法治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村民自治的过程的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对村委会选举过程的监督和对村委会日常工作的监督。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村务公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时间、地点、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一些比较敏感的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有的村干部怕麻烦不想公布,怕监督不敢公开,甚至对村务公开有抵触情
结;有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有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村干部素质偏低、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存在,村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发展思路不清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适应;三是班子整体合力不强,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些村党支部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建工作。
二、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的建议
推进我县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处理好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切实提高民主素养,充分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应有的作用,形成协商互动,合作共治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村民自治的根本保障,是解决村民自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建议乡成立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列入乡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做出规划、制订方案、提出要求,在全县进一步全面推行村民自治。
(二)加大村委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和省《实施办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知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一是运用建立村民法律学校、开辟村民法律宣传拦,开展“法律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继续组织开展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村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到既享有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二是继续做好对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村民自治主体的观念;三是继续做好对村党支部及其成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积极支持农民当家作主。
(三)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大力推进以“海选”、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工作,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开展示范村的验收、命名表彰活动,推动全县村民自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完善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建立以“群众评民意、党员评表率、组织评党性”为主要内容的“三票评议”农村干部的办法,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农村干部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实施“三票评议”制度,就是在农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述职述廉的基础上,通过群众、党员、上级组织三个层面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综合运用,有针对性解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票评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乡镇党委具体实施。实施“三票评议”能够较好地落实党员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和决策的民主权利,实现乡镇党委对村级班子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改进工作,加强村干部在任期中的动态管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
第五篇: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入村屯、听民意、摸实情,聚力精准脱贫对症施策。本人也先后对xxx镇xx村、xx村、xx村,xx乡xx村、xx村x等xx个乡镇xx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与镇、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包保部门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干部、贫困户代表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听取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进展中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存在问题的建议,汇集了脱贫攻坚的“一线”声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扶贫效益资金分配方面
1、扶贫效益资金如何分配?脱贫攻坚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借鉴。比如,扶贫效益资金是贫困户、村民关注的焦点,也事关脱贫“满意度”、“测评率”。对国家层面没有明确规定的,县市和乡镇先行先试因压力
大、风险大易导致探索性试验中出现失误、错误。建议省、州层面对效益资金分配方面有个指引和导向。
2、扶贫效益资金受众范围?一方面,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一户一策”如何策、怎么策,唯有依靠兜底保障;一方面,走上“小康”是全民走上“小康”,而非仅仅“贫困户”走上小康。因此,效益资金一定比例范围内也应“普度众生”,效益资金分配给贫困户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将其余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进一步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方面。
3、扶贫效益资金提留模式?由于村屯的贫困户、贫困边缘户、村民等实际情况各异,村级最熟悉、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村级提留受益资金的方式,一方面,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用于群众分红,由村级统一分配、统一安排,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滚雪球”效益。
4、扶贫效益资金分配风险?由于贫困边缘户处在贫困边缘,一旦贫困受惠政策和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必将因“贫困不相上下、待遇厚此薄彼”引发矛盾对立从而成为“新隐患”,扶贫效益资金分配将成为新难题,“怎么分、不敢分”成为新困惑。
二、关于贫困户界定和清退方面
1、贫困户的界定。存在以下现象,建议纳入贫困户:一是“户在人不在”但能联系上的,确实符合贫困标准,不能因暂不居住本村而遗漏。二是“夫妻共有一个户口本,一方是非农户口”的,一方下岗一方贫困导致家庭贫困,按户识别时则会出现一个贫困人口的现象,不能因其中一人是非农户口而“拒户门外”。三是“低保户”因病因残的,低保金如果纳入“收入项”计算不科学,一旦脱贫后取消低保金,必定因年收入锐减重返贫困收入群众中。
2、家庭收入的计算方式。当前,极少数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把脱贫当做福利,伸着手等救济,甚至出现“争当贫困户、子女不赡养”的极端思想。比如,老人生活困难,但有子女多人,赡养费如何计算,赡养费算不算收入?祖孙三代一个户口本,婆婆儿媳两人贫困,公公儿子未进,公公儿子的收入是如何计算,他们的收入算不算家庭收入?对这样的特例要有统一规范的计算方式。
3、清退、保留的依据。入户调查大多以贫困户自述为主,有时也存在贫困户不说实话无法调查取证的现象,导致调查结果和村里掌握了解的情况不一致。因此,贫困户的清退和保留工作必须做实,必须经村级同意,清退意见和保留人员必须群众公认,比如,为何清退、为何保留,理由和事实清晰明了无异议,避免事后争议。
三、关于驻村工作队方面
1、驻村工作队的民族构成。xx市是朝鲜族聚集地,汉族驻村工作队干部驻村朝鲜族村、朝鲜族驻村工作队干部驻村汉族村,必然因语言沟通有障碍而影响工作成效。
2、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理念。驻村工作队实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开展工作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被动落实”上,缺乏“主动作为”意识,特别是离城区相对较远、人口较少的偏僻村屯的夜晚文娱活动也相对较少,驻村工作队“夜守”发挥作用效果不明显。
3、驻村工作队的考核。驻村工作队代表的是包保单位,有的工作在开展、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所在单位的工作支持力度,只有实行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包保单位“双考核”,才能最大限度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此外,对驻村工作队人员的检查和考核,重点从“在不在村”向“做不做事”转变,避免“在村不干事”导致“下去”流于形式。
四、关于脱贫攻坚进度方面
1、减少调研。虽然国务院扶贫办于今年7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迎评迎检、检查调研、制表填表、写材料等耗费扶贫精力的程序性流程相对有所减少,但依然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脱贫工作最大的负担和压力,疲于应付而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专心干实事中。比如,少数村民、贫困户对经常性的入户、走访、谈话等产生抵触心理;入户走访受时间限制而流于形式、简单敷衍;扶贫材料没有统一格式,“贫困户家庭情况说明”模板不统一,反反复复修改多次不成终稿,浪费时间。
2、健康扶贫。健康扶贫作为扶贫的一部分,扶贫干部自己首先学深、学透,知晓政策,入户才能做好宣传和政策解答咨询。当前,村里贫困户及村民大多老弱病残居多,家庭的健康负担越来越严重,并非一个包保单位、一名包保干部的力量所能解决,建议能否按旬、按月、按季的定期时间段,组织医护人员定期检查、定向巡查,制定健康档案,真正把精准医疗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3、工作连续。村级作为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执行者、管理者、落实者至关重要。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但从脱贫攻坚实践看,任期较短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少数甚至出现届满等着换的畏难、消极思想。从年龄结构看,“领头人”年轻化的,工作积极主动、响应号召;“领头人”老年化的,工作推、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责任心、事业心不强。
4、加大帮扶。一是扶贫扶志从细节抓起、从小做起,比如,有的贫困户家里脏、杂、乱,可以通过扶贫物质钱款由村里统一发放,建立贫困户检查、约束、激励机制,激发贫困群众从改进自家卫生整洁入手,逐步提升勤劳发展、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二是争取包保单位的帮扶力度还需加大。比如,各类扶贫物质、政策、项目、钱款等,“来者不拒”按需分配。三是提高贫困户年收入,比如,贫困户的土地可以由村里统一管理、统一承包,通过扶持种植大户搞连片承包、租赁土地的方式,提高贫困户土地收益金。
五、关于扶贫项目风险评估方面
扶贫重在“精准”,扶贫项目的安排,不仅要直接瞄准贫困村、贫困户,更要纵观全局、纵观整体,做好法律、政策、风险等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因盲目、重复带来的项目隐患。比如,光伏发电项目风险低、见效快,可长期收益,但要注重市场需求、不搞重复建设,避免光伏产业链扶贫“回血”后劲不足问题。
综上,这些基层“共识”问题不同程度、不同时限内存在,亟需提早研究和破解。现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第一,把脱贫攻坚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直通车”。包村领导和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干部和党员等作为脱贫攻坚主力军,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集中精力、盯准目标,带着责任和担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心系群众、主动作为,带着感情和真心融入到群众中,真
真正正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尤其是驻村工作队“驻村”,作为脱贫攻坚排头兵,“解忧、解难”靠的是行动、是落实,要“有事做、找事做”,在多沟通、多交流方面多下功夫,多总结、多梳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研究、解决和向上反映、上报,把群众身边的小事解决好,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真正融入到群众之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财力源”。建议脱贫攻坚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以户脱贫”上,主攻方向应侧重于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上,努力把帮扶单位的“对口输血”转化为“自我造血”,以“兜起来、养起来”带动老弱病残脱贫过上好日子,变“少数贫困户受益”为“全体村民得实惠”,让全村的群众都能受益,都能享受国家政策和项目带来的“甜头”。
第三,把“精准”作为“硬原则”贯彻脱贫攻坚始终。一是精准识别避免脱贫攻坚“假贫真扶、真贫未扶”。严格按照精准识别标准,该进的不遗漏一户一人,做到贫困户准确率100%、群众公认度100%,并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二是扶贫先扶志避免脱贫攻坚“养懒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出实招、出硬招予以分类研究和解决,形成扶“勤”不扶“懒”的良好风气。三是共性难题早研究
避免脱贫攻坚“中梗阻”。在受益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合规、合法、合理,对涉及政策性、决策性的共识问题,苗头性、深层次的矛盾困难,及早梳理逐层上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合力攻坚,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