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阿坝州发展出谋划策,深入分析我州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阿坝州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存在问题的查找及个人的对策建议,浅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阿坝州旅游概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旅游始于1984年,25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型向产业型、由产业型向支柱型、由支柱型向主导产业型三次飞跃。二十多年来,全州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九寨沟、黄龙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级景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亿元人民币。
阿坝州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大草原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享誉国内外,有国家5A级景区1个(九寨沟)、国家4A级景区2个(黄龙、四姑娘山,目前黄龙正在积极创建5A景区),国家2A级景区1个(三江)。中国的8个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占了3个(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另外,还有三江、米亚罗、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等众多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因此阿坝州被称为“雪山草地”,阿坝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是红色旅游胜地。全州13县224个乡镇中有9县114个乡镇被命名
为革命老根据地。国家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我州。全国确定的100个、四川确定的24个经典景区项目中,我州的小金两河口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若尔盖巴西会议旧址和松潘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5个经典景区项目名列其中。
阿坝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人文风景,阿坝州是民俗旅游胜地:松州古城、桃坪羌寨、萝卜寨、卓克基官寨、色尔古藏寨、甘堡藏寨、黑虎羌寨、神座村等。藏传佛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赋予了我州更多的神秘色彩。九寨沟舞、南坪小调,茂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黑水卡斯达温舞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州多彩的文化遗产。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经营,阿坝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九寨、黄龙等一批世界级景区享誉海内外。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我州旅游业遭受重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矛盾更加凸显。
一是重现有景区的管理,轻市场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地的紧密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开发,应该将两者紧密结合,加强旅游地的开发暨游客市场的开发。
二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不足。阿坝州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资源富集,各种旅游资源并存。草地、雪山、冰川、森林等旅游资源,民居、民俗、刺绣、传统节日等旅游资源,红军长征路线、会议旧址、革命纪念碑园等应有尽有。但是除自
然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旅游线路单一,旅游旺季和淡季相差悬殊,旅游资源未发挥出应有效益。
三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重视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对旅游附属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作为增加旅游业收入,扩大地区旅游知名度的重要作用未被真正发挥。旅游产品的研发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没有卖点,没能将旅游产品的研发同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同特色景区相结合。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先行。要看到我州陆路交通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旅游业受交通制约遭受严重打击。游客接待量成阶梯状下降。空中通道承运任务不断加剧,进州通道或是说其他旅游通道严重不足,导致一方受损,全盘受损,无挽救的强力措施。
五是旅游体制障碍。阿坝州没能实行旅游业地陪制度,给民族地区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旅游从业者为了达到更高的利益要求,不断出现丢景点、重购物、胡乱介绍景区的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的现象。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无法正常发挥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造成旅游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三、对策建议
一是在保护开发现有景区的同时加大对旅游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完善景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地暨游客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加快景区发展与增加游客数量精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景区品味。
二是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民族特色上,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旅游内容和景点上,积极发觉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人物掌故等优
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使他们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三是在州县机关参照“千名干部下基层”模式,每年抽派50-100名中层干部到内地大中城市客源地搞旅游促销,统一规范宣传内容,把阿坝州的旅游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打包营销,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工作实绩考核抽派干部,提拔使用一定比例的干部到副县级工作岗位,形成激励机制,促进我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是广泛组织促销会,宣传会,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宣传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为旅游者中包括男女老幼,包括不同地域、国籍、阶层、职业、文化教养和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宣传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传统观念、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宣传模式上一定要兼顾整体,不能顾此失彼,要把阿坝州的旅游作为整体宣传促销。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全州旅游整体轮廓促销。争取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民族地区旅游的公益宣传,做好网上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和促销,使民族地区旅游业全面走向开放市场。
五是加大地方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旅游是一项综合消费过程,只有努力建立和完善吃、住、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制造完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形成产业链条,走专业化、正规化渠道,对特色产品申请专利保护,促进旅游产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发展。
六是针对我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多种自然气候条件并存的有利条件,开发休闲型、多季节旅游产品。针对我州海拔高,气温低的优势,在离内地大中城市
较近的地方修建避暑房,在夏季炎热天气吸引成都、重庆等城市游客,特别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游客到我州避暑休闲旅游,通过开发避暑旅游,促进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的繁荣。
七是设计合理的旅游环线,在现在已有的旅游线路基础上,科学制定并完善空中旅游环线、铁路旅游环线、公路旅游环线、自驾游体验式旅游环线,做到各线路、各景点互补互利,科学合理,相互依存。
八是体制上实行地陪制。实行地陪制十分有利于我州旅游市场的开发,外地游客进入我州,由我州指定本地导游组织游客游览,有利于更好的推介我州的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领略“大九寨、大草原、大熊猫、大冰川”的魅力,把我州最好的旅游资源推介给广大游客朋友。制定合理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所得,规范民族地区旅游市场,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第二篇: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的一些思考
县文化(旅游)局我县处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总量和发达地区比,明显不足,且处于欠优势地位。但我县有自身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对外交通通畅快捷,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健全,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把握机遇,超前思维,科学规划,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县旅游资源种类及其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根本。无论是制定我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还是思考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都必须对我县旅游资源情况有个比较详尽的了解。我县旅游资源大体上分六大类。
1、地文景观类。全国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13种,我县唯有内陆型的小型岛屿一种,即九龙口的龙珠岛。
2、水域风光类。全国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7种,我县有风景河段、荡滩2种。风景河段首推蔷薇河;荡滩建国初期约15万亩,现约有7万多亩,集中分布在蒋营、恒济、建阳、沿河等镇。
3、生物景观类。全国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6种,我县拥有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栖息地2种。古树名木指的是五谷树;野生动物栖息地,是因为我县芦荡众多,草密柴盛,食料丰富,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长,据不完全调查,在我县境内栖息、繁衍的珍贵禽类、爬行动物有60多种,水生动物30多种。
4、古迹及建筑类。全国古迹及建筑类旅游资源共划分为32种,我县有10种。主要有: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如上冈镇的“铁屎湾”;政治军事遗址,如钟庄镇古桥村左庄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刘少奇住地、乔冠华故居;古城或城堡遗址,如蒋营的收成村;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如高作镇的高作寺,辛庄镇的古净慧寺,建阳镇的泰山寺,蒋营镇的龙王寺等;碑碣,如蒋营镇的晋东海王墓碑,建阳镇的“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石碑等;陵寝陵园,如庆丰镇的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墓,如草埝口镇的汉墓群、恒济镇的汉墓群、庆丰镇瓦荡村的元代新兴场典史崔彬墓。塔,如辛庄镇的朦胧古塔;厂矿,如森达集团、建湖花炮厂;纪念地,如陆秀夫纪念馆。
5、消闲求知健身类。主要是文化、娱乐场所,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影剧院等,而且我县是全国“杂技之乡”、江苏“淮剧之乡”。
6、购物类。市场与购物中心,建湖地方特产琳琅满目,主要有森达皮鞋、建阳御饼、藕粉园子、建湖茶果、喜庆牌香醋、黄海牌三伏酱油、湖光牌糖心皮蛋、中国冻鸭、大桥牌龙凤高升。可以看出,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尤其是人们旅游意识淡薄,导致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景区(点)建设速度不快,现状不容乐观。以四个景区(点)为例:作为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九龙口。八十年代初,兴建的龙珠楼为当时的九龙口增添了一道风景线,如今,龙珠楼黯然失色,九条河中围网纵横,河面上油污、杂草漂浮,除增添了几艘划船、小型电动游艇外,造成严重污染的柴油动力船还在使用。游人常常感叹:“九龙口没有多大变化,可看、可游、可乐的地方太少了”。近年来,县、镇两级政府已把九龙口的开发利用和景区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国家旅游局拨款120万元,省财政厅拨款50万元,专门用于九龙口风景区的建设。2003年,县政府已把龙珠岛首期工程列为全县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蒋营镇政府明确专人负责,正在抓紧实施这项工程,预计年底,龙珠岛驳岸、龙珠岛绿地将建成,龙珠楼将修茸一新。陆秀夫纪念馆和乔冠华故居是我县古迹与建筑类旅游资源。陆秀夫纪念馆是由建阳镇居委会通过民间集资、募捐筹款所建,首期工程已建成忠烈堂、读书处、碑林和盐城市陆秀夫研究会办公用房,年初已对外开放,后继工程资金还没有着落。乔冠华故居面貌依旧,庆丰镇政府计划对故居进行扩建,但由于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实施。耸立千年的朦胧古塔,始建于宋、复修于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今年,辛庄镇政府通过民间融资,已在古塔东侧新建“肉身堂”,除此,“一河两水双流月”、“一里不到九座桥”等十大奇景、商贾如云的古朦胧街均有待开发。
二、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
第三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于提高消费、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 根据海学组办[2009]9号文件精神,我就全区的旅游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中,针对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景区体量、发展空间、体制机制、资金瓶颈等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从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发挥优势等方面提出了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区旅游业现状的改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现实优势
区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业,围绕打造休闲**目标,深入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良好的山水资源秉赋,重点加强以孔望山景区为龙头的景区改造提升和资源整合。置身全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区既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也有许多可供利用的现实优势。
从全市旅游发展格局看,连云港作为全省三大旅游资源富集区和全国49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已把建设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作为我市未来几年的工作主题之一。目前,全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T”型两带上,一条是从连岛到高公岛等以海岛及周边资源为主的滨海风光旅游带,另一条是从锦屏山到大桅尖等以山为载体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带。**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在T型带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另外,“海、古、神、幽”是我市的四大旅游品牌,这四大品牌基本体现了全市的旅游特色,**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只要我们能很好地融入全市旅游发展大格局,更多地利用市级资源并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旅游产业必定能迎来一轮新的大发展。
从区内发展战略格局看,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未来几年,我区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外向化提升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又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富裕城乡群众,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客商来**创业。在区委、区政府作出“挥师东进、决战新区”的战略目标后,加快以孔望山为龙头的旅游景区开发,更是可以为新区发展带来人流,集聚人气,提供支撑,促使**开发区、景区和新区的有效融合,显著改变城区形象,迅速提升城市品位。
从自身旅游资源看,**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境内孔望山和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分别为国家级4A、3A级景区。现有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孔子、苏东坡、李清照、石曼卿等50多位名人曾在此留下足迹。孔望山是春秋时期孔子登山望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汉代摩崖造像、石象、石蟾蜍等文物属国家级文保单位;石棚山有汉代的糜竺墓、宋代石曼卿读书处;白虎山下的梁山好汉就义处、张叔夜登高碑、甲子桥等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桃花涧有新石器遗址、将军崖岩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建城1500多年的**古城文物众多,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等文物已经进行了保护性开发,还有早期的连云港筑港指挥部、大慈禅寺、**州衙等,特别是**殷、葛、沈、杨、谢五大姓的古民居,是苏北民居的典型代表。如果把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三个景区分别看成是龙头、龙身、龙尾的话,那么古城就是嵌在这条游龙身边的一颗明珠。目前,孔望山景区基础最好,优势最大,交通最便捷,发展最充分,辐射人口最广,而且景区周围地多人少,拓展开发的空间较大,完全可以通过龙头的率先突破,带动其它景区的联动发展,打造一条完整的旅游风景线路。
二、**区发展旅游产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区围绕全区十一五规划和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在着力搞好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以商贸旅游为龙头,重抓三产发展,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业规划科学制定。为使全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2002年,**区请南京大学编制了《**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区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趋势,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对《**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去年,区政府又请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根据修编后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了《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并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局的审批。同时,还编制完成《锦屏山概念性规划》、着手编制《**古城旅游概念性规划》,力求以科学规划引领景区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全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加快**古城改造和景区、景点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恢复修建了近15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一条街,秦东门城雕、钟鼓楼、朐阳门、双龙井、百子庵、碧霞寺等一批景点宗教场所先后建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连接景区的新建东路、盐河南路、东风路、锦屏路陆续进行拓宽、改造,景区的对外交通明显改善,极大地方便了游客游览观光。
(三)旅游品牌叫响全市。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八届的“连云港之春”桃花节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活动依托古**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独特的山水风光,采用诗歌、舞蹈、戏曲、体育、摄影、书画、旅游商品等多种表现形式弘扬本地文化,扩大和提高了**的知名度,已经成为我市春季旅游的“主打品牌”。
(四)景区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孔望山景区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在完善原有景点和新增部分景点基础上,不断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先后建成了龙洞广场、乘槎亭广场,修建了西山门、东山门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合作共建了孔望山大酒店和游泳娱乐场,初步形成了集游览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石棚山景区内除汉糜竺墓、宋石曼卿读书处、明张公去思碑、清锦岩碑林等原有的名胜古迹之外,近年又投资数百万元新建了虹桥、文华亭、花径、石棚山庄等景点,扩建了2万平方米的山门广场及配套工程,景区对外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桃花涧景区投入数千万元修复了桃花潭、金蟾洞、紫竹林等一批著名景点,实施了“引水上山工程”,还投资1500万元兴建山门广场及其配套工程,使景区集赏花、戏水、访古、休闲等功能于一身,景区的内在景观质量和外在形象有了新的提升。
(五)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与市内外1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长期观光游览协议,开发了黑陶、金镶玉竹家纺等系列旅游产品,“**五大宫调”成功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孔望山中华第一象”商标,成功举办“白虎山庙会”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全区海内外旅游者数量明显增多。
(六)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按照“优质服务、文明管理、安全运营、注重效益”的行业管理要求,加大全区旅游行业规范化管理力度,经常性组织各景区负责人到先进景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定期组织景区及星级饭店负责人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对全区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进行上岗培训,旅游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打造出了文明旅游行业的对外形象。
三、**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
过去几年,**区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并不突出,影响不大,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在全市的排位都较低,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相称,与古城**的名望不相符。**区旅游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方面。近年来我们虽然把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加以培育,但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门票收入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008年上半年全区旅游门票收入仅有67.74万元,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主管部门对景点深度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对景区及景区周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如石棚山景区附近有凤凰山和龙凤两个较大的公墓群,孔望山景区南侧存在乱搭乱建现象,桃花涧景区设施被人为破坏,管理秩序混乱,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我区旅游综合实力的提高。
二是机制方面。从管理体制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与景区主管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区文旅局与有关镇、办和区直单位;二是三个景区之间的问题,如差别建设、联动发展、市场竞争等;三是景区与市级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孔望山与市宗教、文管会等;四是景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如朐阳与投资主体。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管理重叠,或管理不力,使得各景区在规划、建设及对外推介上,各行其是、各行其道、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旅游市场的整体优势,又造成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了市场的非良性竞争,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管理方面。实践表明,新的景点开发必须与景(区)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否则,无序开发只能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目前部分景区为解决经营困难和资金投入问题,采取经营权转让方式招商引资、募集资金。获得经营权的投资主体由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回报率,往往在既无论证又无规划的情况下,或对景区进行无序开发与建设,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或又不按合同约定,造成投资严重不到位。现在各景区的市场运作普遍存在虎头蛇尾,卖后不管,致使景区短期行为多,长效发展后续管理难。比如石棚山的《山海经》石雕园,以及桃花涧的《石刻艺术园》,难以与景区整体形象协调相称。
四是开发方面。近些年,**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出现平均用力、不分重点的“遍地开花”局面,导致投资分散,景点深度开发不够,品位不高,影响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形象的塑造。再加上全区的景区面积普遍不大,山体较小,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如孔望山风景区为了突破现有体量不大的缺憾,虽然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但由于进展不快,在现有条件下,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严重缺乏配套功能设施,与其4A级的景区标准极不相称。
五是投入方面。大部分景区深度开发不够,群众可参与性项目太少,景区无力按照规划和市场需要进行开发建设,外地游客半天就可以把**的三个景区游览完,很难吸引游客留宿消费,致使旅游产出不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渠道狭窄,主要靠有限的门票收入、上级争取及银行贷款,企业、社会、民间资金注入不够,造成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差,接待能力弱。
六是推广方面。**区旅游行业、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等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虽然比前几年有所进步,但还远远不够,在市内宣传得不多,在市外、省外宣传得更少。许多景点雅而不“俗”,多为古文化、古遗迹,虽为广大专家所爱好、看好,但对其他普通观光旅游人员却没有吸引力,加上缺乏相应的文化宣传,造成客源不多,人气不旺。
四、加快**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综上分析,**区下一步旅游发展的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通过3-5年的努力,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区的总体目标,以文化为内核,以山水为依托,努力把**建设成为风景秀丽、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文明寻根探源地”和“休闲度假区”,使**旅游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一)龙头引导以点带面,树立崭新外部形象
一是落实好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新修编的《**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构建锦屏山大旅游区、服从服务于**新区建设为统领,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孔望山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从东向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石棚山、桃花涧景区和古城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旅游总体形象,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区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快速推进孔望山公园建设步伐,将孔望山景区和石棚山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桃花涧景区和石棚山景区之间长达10公里的步游道建设,通过步游道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总游览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完成步游道建设。
(二)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速形成工作合力
**区旅游与风景区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不顺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区、镇、办事处、局都在管,很难协调一致。一是成立一体化管理的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旅游业进行指导、管理, 协调各方力量,促进各单位密切合作,把单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体积极性转化为群体积极性,发挥聚集效益,形成整体合力。二是以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平台,对景区资产重组开发,对景点项目包装上市,走大市场、大融资、大开发的道路。三是成立旅游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该机构可以为临时机构,负责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督查管理,待项目结束后自行解散。考虑到区内实际,上述机构主要人员可从有关镇、办、部门抽调优秀后备干部组成,使他们在一线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绩突出的可以提拔重用。
(三)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有效克服发展瓶颈
以区旅游开发总公司为载体,吸引大的投资集团联手开发,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三权分离”,按照政企分开、市场运营的原则,对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分离。所有权按目前权属关系不变,各归其地;管理权,由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整个景区规划建设、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等实施具体管理;经营权由已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和引进的公司按其股份共同实施,真正形成“政府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多元化的投资发展格局。
(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促使旅游亮点纷呈
孔望山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完成的《孔望山景区规划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北入口广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百花园景区、白鹭保护观赏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港城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公园”。
石棚山景区建设。加快风景浏览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建设,建设远眺城区的观景台,积极开发农林资源,建设好农林观光带。逐步推进水上活动区、攀岩活动区、仿古探幽区、生态保健区、文化休闲区、田园度假区等功能区域开发建设,使石棚山景区成为融观光休闲、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林生态观光园”。
白虎山公园建设。按照白虎山公园控制性规划,将锦屏路以东、南大街以西、东风路以北、青龙涧沟以南纳入开发范围。续建碧霞寺,修复建设好汉茔以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官吏和文人石刻,使人文景观和“虎峰夕照”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把白虎山建设成为以文化、教育、健身功能为主的“古城公园”。
桃花涧景区建设。进一步改造和完善景区内的步游道,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对将军崖岩画进行保护性开发。按照规划要求,把桃花涧景区建设成为以访古探幽、赏花戏水为特色的“世外桃源”。
**古城建设。按照古城建设规划要求,遵循传承、转化、创新原则,重点恢复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群众认同度高的建筑和庙宇,如文庙、**学衙等,以再现古代科举文化特征;孙中山建港指挥部原貌,以展现当年欲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之梦;修建原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的蒋宅,以再现名代居民建筑风格,留下永久的城市记忆,使古城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传扬。
“农家游”景点建设。“农家游”旅游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
新兴的旅游项目,目前,连云港市区人口已达到70多万,市区“农家游”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周边地区也未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市场潜力很大。**农村处于市中心边缘地带,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发展“农家游”项目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农家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景区对外影响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我们要围绕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手抓旅游发展,一手抓旅游宣传,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虚实相应,动静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客源市场。一是利用媒体促宣传。通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大型媒体宣传**区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二是通过网络促宣传。充分发挥网络作用,通过建设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旅游网站,全面推介区内旅游资源,让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对**的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三是创新方式促宣传。把**的古文化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广泛进行宣传,在提高群众的理解力和知晓率的基础上,提炼出古**的文化内涵。四是抓住节会促宣传。以举办大型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跟进,组织参加规格高、影响大的旅游交易会,展示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关注**、走进**、了解**。
第四篇:关于加快湘乡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湘乡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中共湘乡市委办公室
近年来,湘乡市委、市政府抓住建设长株潭休闲旅游城市这一历史机遇,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旅游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实施精品战略
围绕“红色摇篮、湘军源地、山水龙城、魅力湘乡”的旅游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实施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四大精品战略。一是红色旅游。大东山红色旅游区作为“毛泽东成长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要以东山学校旧址为依托,以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茅浒水乡为重要补充,加快建设“东山励志论坛”,丰富“毛泽东成长之路”文化内涵和项目内容,实现红色旅游新产品与韶山对接。将大东山旅游区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争取成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将东山励志论坛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和励志文化论坛。修缮黄公略故居,充分发掘湘乡二中校史陈列馆的旅游价值,加快开发以纪念陈赓、谭政大将为主题的红色将军主题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提高 1
旅游市场供给能力。二是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突出加强水府旅游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吃、住、娱乐等方面的设施建设,解决好留得住游客的问题;精心打造旅游核心项目,建设休闲度假小镇、商务和会议服务、湘军水师寨、湘军文化陈列馆、听泉园等项目,精心创作“天下湘军”主题文艺节目。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打造“中国生态湖泊第一湖”、“中国顶级湖泊型旅游休闲度假小镇”的目标定位,把水府旅游区建设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名镇。积极探索旅游景区开发的发展模式,创建全省第一个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实验园区。三是历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抓好载体建设,开发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云门寺为重点,以凤凰寺、佛祖寺为主要节点,通过举办佛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佛教文化,全面拓展湘乡的佛文化旅游市场;重建镇湘楼,续建凤凰寺,修复褚公祠、伏虎井、文庙、文塔、状元牌坊、洗笔池等历史文物古迹,展示和传承湘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湘军文化,加强对湘军文化的研究、开发,通过曾国藩诗文岛、镇湘楼等项目建设,打造湘军文化旅游品牌,树立“湘军源地、魅力龙城”的城市形象。四是乡村旅游。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以生态休闲为主、地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建设好涟水河沿河生态农业观光带。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资源整合、提质升级,打
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结合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精雕细琢,开发商品,打造旅游品牌
以湖南水府旅游区、大东山旅游区为突破口,以湘军文化为灵魂,重点开发滨水休闲产品,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红色旅游、宗教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辅的旅游产品体系。制作、开发体现湘乡人文历史内涵、高档次、高水平的宣传纪念品和特色商品,打造湘乡旅游品牌。在旅游餐饮方面,推出湘乡特色餐饮,带动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如传统的蛋糕席(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及)、柴火饭菜、水府全鱼席等。在旅游购物方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努力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例。以毛泽东、黄公略、陈赓、谭政等名人为题材,开发一批名人纪念品旅游商品,以褚遂良、曾国藩等名人诗、词、画、印为题材开发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便于携带、观赏性和艺术性较强的文化艺术类旅游商品;将湘乡蛋糕、湘乡烘糕、棋梓火焙鱼等湘乡特产开发成包装精美的地方土特产类旅游商品;以云门寺的千手观音、十八罗汉为题材,开发一批制作精美的佛教文化类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在娱乐方面,紧密结合文化内涵建设,开发和创作赛龙舟、踩高跷、皮影戏、舞龙狮等一系列文娱节目和文化活动,使游客感受到湘乡特色文化的熏陶。旅游、建设、卫生、质监、安监、文化、规划、环保、城管等部门指导、督促娱乐业在硬件建设、文化品位、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品位和档次。
三、精致服务,优化环境,扶持旅游发展
优惠政策有限,而优质服务无限。要以创新政府职能为手段,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抓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作风建设,练内功,树形象,全力为投资者和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改善环境。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旅游快速通道,提高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按照“景在建、路先通”原则,优先建设好湘乡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水府景观大道、湘韶旅游高等级公路、宁衡高等级公路,完善大东山旅游区三个景点之间的道路,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加大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景区集中整治活动,治理污染源,确保“三废”达标排放,重点做好水府旅游区水资源的保护,拆除通往景区沿途的违章搭建,确保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和游道,推广绿色环保的旅游交通工具,切实提高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水平。二是加大投入。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和重要景区景点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运作形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文物保护、红色旅游、环保治理、省生态示范工程、省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争取水利、交通、扶贫
等项目资金,带动旅游业的投入。社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支持。交通、建设、农、林、水、移民、文物、环保、民宗、物价、科技等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围绕旅游产品开发进行项目配套,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通过对外批租、承包、租赁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相关手续的办理建立绿色通道。对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四、精细管理,规范市场,创新发展机制
围绕“休闲旅游城市”建设,加强领导,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市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理顺职能,建管分离,旅游局主要负责全市旅游规划的编制、行业管理、市场监管、人才建设。组建由政府控股的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的主体,统筹全市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赋予旅投公司“四权”,即全市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建设权,景区景点各种政策性项目的申报权,景区景点的统一经营权,全市旅游的统一营销权。旅投公司可大胆融资,广筹建设资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二是依法规范旅游市场。赋予
市旅游管理部门明确的职责权限,加强和健全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积极推广旅游投诉案发地受理制度,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投诉处理机制。强化旅游安全责任制。健全景区景点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制定和完善重大旅游事故防范和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应急处理、保险理赔等旅游安全机制。依法执行旅游准入制度,严把旅行社设立关、导游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关、旅游运输企业及司驾人员等级资质审核关。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把旅游专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利用作为发展旅游业首要战略选择,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业综合人才队伍,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实施“百、千、万”教育工程,即培养百名旅游行业排头兵,培训千名旅游从业人员,加强与高校旅游培训合作,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培训竞赛活动,普及万名群众旅游知识,做到市民人人懂旅游,学生人人爱旅游,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五篇:关于加快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迅速增大。目前,江安旅游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期,真正开始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与此同时,兴文县、长宁县、翠屏区等邻近区县也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大了开发和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这对江安旅游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准确分析自身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措施,江安旅游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首先,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底召开的宜宾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壮旅”战略,推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加大旅游营销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打造国家级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旅游大市。随着省、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全省、全市上下发展旅游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正在发展为四川和宜宾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大环境不断优化。同时,宜泸渝高速公路启动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疏浚整治、江长路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等,使江安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其次,江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区——夕佳山民居,有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有四川省自然生态小区、竹类蕨类生态旅游区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南屏山天然公园等风景名胜,有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及红佛寺、睡佛寺、金仙洞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而且,江安毗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文石海,有利于实施整体开发和整体营销战略,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第三,江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江安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编制了《江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断拓宽旅游发展的新领域,积极培育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和服务人才队伍,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旅游商品的规模和档次,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安县正按照“十一五”规划着力打造三大精品旅游线,即国立剧专旧址—古城墙—滨江餐饮休闲走廊—竹都广场—钟秀峰名城休闲游,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蜀南竹海—红桥梅岭山度假生态游,江北万亩橙林—南屏山—蟠龙小山峡自然生态游。
第四,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提高了江安旅游的知名度。2006年,为迎接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江安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夕佳山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对旅游公路沿线近3000户房屋进行民居整治,对红桥至夕佳山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宜宾市成功承办第四届旅发大会,江安县作为重点区县之一,不仅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而且迅速提高了江安旅游业对外形象。目前,夕佳山景区、夕佳山镇、江安县城已被列入全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
第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2006年,宜宾市旅游总收入达
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6%;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979.57亿元,增长35.81%。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2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2.75%;实现旅游收入20391.56万元,同比增长30.63%。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愿望必将更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大幅度提升,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二、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江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其一,缺乏精品品牌。发展旅游业应将充分反映特色和优势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并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给游客和潜在消费群体。但目前,江安县在实际操作上,没有充分根据市场来科学设计具有江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对外宣传营销力度不够,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旅游淡、旺季差异极大,除了夕佳山古民居和已经划归长宁的蜀南竹海以外,缺乏强有力的旅游品牌。
其二,配套服务不优。在现代旅游市场中,不仅要求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但是,目前江安县缺乏较好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吃、住、行、游、购、娱”不配套,特别是全县竟没有一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导致了大量游客资源的流失。
其三,市场分散无序。江安的旅游景点较多,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整体互动开发市场的机制和体制,缺乏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没有形成整体推向市场的合力。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往往抄袭、照搬别人的做法,或者在有限范围内宣传一番,严重影响了江安旅游业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致使潜在游客挖掘不够,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不够,导致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较慢。此外,一些旅游景点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和诚信经营理念,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江安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其四,市场营销滞后。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然而,江安县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点子不多,手段不新,造成效果不好。旅游行业工作大都停留在日常业务上,极少运用互联网辅助工作,没有把网络技术等成本低、效果好的营销手段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
三、江安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在对外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江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江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旅游的灵魂,精心打造和推出国立剧专、民居民俗、竹工艺、长江奇石“四大文化品牌”,突出江安旅游的生态和文化两大特色。目前,旅游消费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向游客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发展;游客出游方式也正从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因此,要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经济效益高的旅游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开辟新渠道,增加旅游业收益。要适应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趋势,开发休闲、体验类的旅游项目,如百竹海探险游,努力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要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对不同的游客突出针对性服务,积极主动地征求游客对江安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予以采纳,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树立江安旅游的良好形象,努力推进江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例如,夕佳山民居景区的核心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难在博物馆内做文章,但却可以在周边大力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婚俗表演、庄园生活体验、农耕生产体验等旅游项目,并制作成光碟赠送游客作纪念,从而既不破坏文物,又充分利用其国家4A级景区的金字招牌,扩大了景区规模,达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二)要素配套,提升服务
从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和江安首届橙花节举办情况来看,各地游客和各旅行社对江安的旅游资源是十分满意的,但对配套的服务设施则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因此,要始终坚持旅游产业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配套的原则,真正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带动全县商贸、运输、信息、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加快完善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进一步改善餐饮、住宿条件,突出抓好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和江安特色饮食场所打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通畅的出行环境;进一步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精品景区和景点;进一步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力度,重点抓好竹荪、竹笋、竹雕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教育旅游从业人员要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引导其依法、规范、诚信经营,恪守承诺,搞好服务,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整体营销,互利共赢
市场营销将在现代旅游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市场竞争的胜负。因此,必须强化市场营销理念,努力促进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县旅游和文化体育局要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制定中长期的旅游营销规划,妥善处理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以此指导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要大力强化开放意识,树立“互动、竞合、共赢”的开放发展思维,突破行业分割、区域封闭,走大开放、大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市旅游局、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等部门和兴文石海、蜀南竹海等景区的联系与协作,整体制定景区开发建设与市场营销规划,捆绑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整体推向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实现区县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利共赢。要通过整合媒体广告、网络宣传、促销活动等营销手段,塑造江安旅游品牌。目前,网络营销环境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互联网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与其他旅游景点和企业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互联网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江安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江安旅游景点、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通过组织江安景点巡回展览、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景点摄影比赛等活动,积极培育、发展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江安旅游、认识江安旅游。
(四)规范市场,合法经营
县旅游、工商等部门要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加强检查和监督,实行聘请监督员制度,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从严、从快查处被投诉行为并向投诉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强化对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要探索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进行指导,协会成员预先向行业协会缴纳保证金,协会对违规景点和企业给予制裁,从而为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打
下基础,使整个旅游业都在行业规范内运行。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对2006年开始实施的《四川省旅游条例》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整体素质,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制止导游和旅行社乱收费和收受回扣行为。旅游、物价部门对旅游景区收费要进行公开评估和听证,实现景区收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加强对景区餐饮、住宿、娱乐、商品价格收费公示的督查,严肃查处乱收费等行为,杜绝宰客现象。
(五)创新思路,“订单”发展
笔者所谓“订单旅游”即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与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之间签订协议,景区景点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景点及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旅行社等中介组织负责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若干数量的游客到景区景点参观旅游,保证有固定的游客来源和经营收入。当前,江安重点要大力推进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古贤坝万亩橙林等景区与各地各级旅行社组织的合作开发。要充分运用“橙花节”等活动载体,加大对旅游中介组织的宣传力度,积极发展“订单旅游”。
总之,江安县旅游业发展既有优势和机遇,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必须抓住机遇,改善环境,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才能促进全县旅游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