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8: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第一篇: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以常宁市弥泉乡为例

弥泉乡位于常宁市西南高寒山区,距城区35公里,距衡阳市85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现有瑶族居民873人,由于境内资源匮乏,自然条件艰苦,加之未享受民族政策支持,该乡瑶族居民生产生活困难。瑶民是否生活富裕、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弥泉乡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关乎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发展瑶族文化旅游,既是保护少数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弥泉乡瑶族居民总体特征

(一)总人数比重大。弥泉乡地处偏远高寒山区,与郴州桂阳搭界,管辖四个行政村,弥泉乡现有瑶族居民87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9.1%,约为全市瑶族总人口的1/3,是瑶族人口总数、比例均居衡阳市第二位的林区乡。

(二)多以散居为主。弥泉乡65平方公里的土地范围内,仅有2512人,可谓地广人稀。境内汉族居民多以聚集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位置。而瑶族居民分布更散,一般以组为单位,每个村都有少量瑶民居住,如双河村有2个组、农林和更生村分别有一个组,与外界交流少,普遍较贫困。

二、弥泉乡瑶族居民生活现状分析

(一)生产资料缺乏,收入低。一缺生产资料。据统计,2012年,弥泉乡瑶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连全市人均纯收入的1/4都不到。如该乡农林村为省级贫困村,贫困面达70%以上。弥泉乡人均耕地面积为0.36亩,约为全市人均耕地面积的44%。人均水田面积0.14亩,仅为全市人均水田面积的1/5。2007年实施移民安居工程后,部分瑶民搬迁至山下,土地等生产资料紧缺,甚至日常蔬菜都要花钱买。二是缺产业支撑。弥泉乡下辖一个国有林场,绝大部分瑶民以林木种植和销售为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单一。全乡无工业企业,无产业支撑,基本上靠财政补贴和林业收入维持运转,财政相当困难。村级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三是缺经济来源。2012年全市人均纯收入为 9568元,该乡人均纯收入2970元,而瑶民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2300元,连全市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瑶民以种植林木为主要收入来源。文化素质偏低,在就业方面存

在较大困难,外出打工竞争力小,一般从事产业链低端的工作,可替代性强,收入微薄。有些瑶民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文化素质较低,就业难。一是适龄劳动力素质偏低。大部分瑶民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90%以上的人只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有些70后的瑶民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二是下一代教育状况堪忧。该乡共有两个小学,无初中。更生小学共有18名学生,其中12名为瑶族;初中生总共13个,瑶族学生4个。这些学生要到15公里以外的罗桥就读。迄今为止,该乡史上无一瑶族高中毕业生。三是教育条件恶劣。农林村原本有一个小学,教学楼因年久失修倒塌,该村的学生只能到附近的双河村、罗桥镇、板桥镇就读。经济的落后导致受教育程度的偏低,素质低下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瑶民经济和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三)医疗条件较差,保障少。长期居住在高寒山区,瑶民普遍患有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加上医疗条件较差,就医困难。一无定点医疗机构。瑶民散居各村。只有双河村一个设备简单的医务室,解决伤风感冒类病症,其他三个村均无定点医疗机构。瑶民只能到乡卫生院,甚至较远的罗桥、板桥、洋泉镇就医。二无职业医生。只有双河村有一名从业医生,但无医师执照,是传统的“赤脚医生”。三无医护人员。四个村无一专业医护人员,唯一的医生既当医师又当护工。四是瑶民参合率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仍然存在部分瑶民不愿办理农村合作医疗的现象。

(四)基础设施薄弱。目前,虽然弥塔公路已经实现通车,但该乡村组公路建设滞后,且仅有1个村开通了每天一趟朝8晚6的班车,瑶民出行仍不方便。大部分村没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其中有2个村处于信号盲区。所有村均未安装自来水,都属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设施简陋,水质监测设施缺乏。用电主要来自桂阳、罗桥等地的小水电站,没有纳入全市统一电网。

三、弥泉乡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弥泉乡是衡阳市仅有的两个瑶民集中居住地之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拼图。该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从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要求看,加快弥泉乡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瑶族文化旅游,是助推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一是林业资源丰富。该乡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583公顷,木材蓄积量6.7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900立方米以上,楠竹600万根,可采伐60万根。生态公益林面积5.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居全省前列。目前农林村建有一个“松清果业”柿子种植基地,包括大果樱桃、核桃、板栗等,规模达1000亩。二是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168科,580种。俗话说,百草都是药。瑶族同胞世代久居深山,尝遍百草,研制出了能治疗风湿、肝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民族中成药——瑶药。它既是瑶族同胞强身健体的法宝,又是民族医药中的一朵奇葩,值得发扬光大。三是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溪水潺潺,瀑布飞泻,有大小溪流5条,现建有6座水电站。猴子滩瀑布,罗桥水库等水体资源遍布。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区域均衡发展。近几年,塔山瑶族乡享受到的民族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3各集中移民区,完成乡内移民545户;投入228万元,建成2所寄宿制学校,完成乡卫生院维修和5个村卫生室建设;投入265万元,新建1个旅游宾馆;投入57万元,新建8个茶园,建成了1850亩产业基地;建好60口沼气池,扶持发展了15户养羊大户。弥泉瑶胞和塔山瑶民同根同源,从全市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实现两个乡镇的资源共享、组团开发,有利于促进我市民族区域均衡发展。

(三)有利于顺应瑶胞加速发展愿望。2012年弥泉乡瑶族人均纯收入2970元,不到全市人均的四分之一。近几年,看到塔山面貌巨变,弥泉乡的瑶胞们充满羡慕,思富求进、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强烈。发展瑶族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地百姓和瑶胞共同翘首期盼多年、深得人心支持、众望所归之举。更能提振他们的发展信心,激发其加快改变家园落后面貌的巨大动能。

四、弥泉乡发展瑶族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

当代著名策划家王志刚说:“未来中国的竞争是文化板块竞争,谁能把握住每个板块后面的文化,谁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未来旅游业将是常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以瑶族文化特色是其中独特的旅游资源。打好“民族牌”,奏响“民生曲”,树立 “文化立乡、旅游兴乡、引资活乡、产业富乡”的发展思路。

(一)打造两张金质名片。弥泉的名字本身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原生态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卖点。弥泉乡地处衡阳市西南方,五岭山系余脉,位于三市(郴州、永州、衡阳)四县(新田、桂阳、祁阳、常宁)交界处,主峰天堂山海拔达1265米。这里杉竹万顷,流泉飞瀑,空气清新,被誉为 “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水的源头、云的故乡、天然氧吧、避暑山庄”。弥泉乡优质旅游资源集中,且含金量较高。2009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弥泉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常宁目前仅有的5家“国字号”旅游资源之一。应加大宣传攻势,唱响两张“国字号”名片。

(二)整合瑶族旅游资源。瑶族文化是历史留给瑶乡人们的一份厚礼,瑶族谈笑、服饰、文化、语言、山歌都是人无我有、独特稀缺的旅游资源。“上刀山过火海”、“瑶族谈笑”等特色项目都别有一番风味。但目前还处于养在深闺、未被开发的初始状态,尚未形成瑶族特色旅游产品。只要经过精心打造包装,将原生态环境和瑶族独特的人文资源在一起进行旅游开发,把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使瑶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与开发”中达到“双赢”的效果。借助“民族牌”,突出民族特色,实现整体营销,促进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品牌的深度融合,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在的经济优势。

(三)实现片区联合开发。从湘鄂赣皖联手推介长江中游城市群来看,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独木难成林。从弥泉的实际出发,将来和塔山瑶族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是常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大山区连片资源整合、区域协作,以点带面、以线连片,实现山区瑶族居民整体脱贫。

(四)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做活以瑶族文化为核心,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这篇文章。建立特种水果基地、反季节蔬菜基地、经济林木种植、万亩花海、茶产业基地、瑶药生产基地、冬毛猪、麋鹿、梅花鹿养殖。引进生态型龙头企业,探索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力度。楠竹加工环节转向以旅游工艺品为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从农家乐、避暑山庄、水上乐园入手,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餐饮产业,整体带动交通、通讯、商业、文化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旅游推介会等平台主动招商,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创新招商方式,采用BOT或BT的招商模式,将旅游资源交予投资商经营开发,降低投资商成本,在一定的期限再将景点收归地方经

营。将旅游招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国家投入新农村的专项建设资金作为杠杆,加快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景区招商的硬环境。

作者简介:李燕(1984-),讲师,衡阳人,湘潭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现任教于衡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

第二篇: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的思考

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首先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地区旅游的经验,提出了凉山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新局面的保障措施。

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地处大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片集汉、彝、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土地,地广人稀、山高水远,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经济支柱。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反映出所有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落后,旅游开发所需资金不足,接待能力和开发规模有限;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健全,市场经济发展落后;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配套接待设施条件难以达到规定标准;民族地区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人均收入水平低下导致商品流通滞后;教育培训严重缺乏,导致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接待和服务质量以及旅游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二)民族地区旅游自身需求不足。

目前我国比较成熟而且市场效益较好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利用城市客源优势发展郊区农村旅游,充分利用城市郊区相对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得以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依托周边大中城市的庞大旅游市场开发民族地区旅游不具备条件,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内需不足,难以吸引足够的外地游客。

二、如何开创民族地区旅游的新局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要本土化。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大,旅游业就能通过产业关联带动更多的部门,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之,则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小。所以,要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契机,优化配置上下游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有效安置当地居民的就业,是提高旅游效益的重要手段。以凉山地区的旅游开发为例,如何开发生产有着浓厚彝族特色的服饰工艺品、餐具、旅游食品,让游客在留连于山水之余也会慷慨解囊。开发这些产品需要技术、也需要人才,同时还能解决部份当地百姓的就业。是我们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时候,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最大化当地群众的利益是第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将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作为共同体,才能为当地居民所接受。所以,只有实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本土化战略,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转贴于

(二)多种经营模式共存。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模式中,过分依赖政府,规划、投资、土地、经营、管理都是政府的事情,程序繁多、过程复杂、效益却并不显著。因此,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要引进外来经营者,打破独立局面,要多种经营模式共存。如: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同时提供不同类别相同等级的旅游产品到不同的旅游市场,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避免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共同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或者本地经营者和外来经营者合资合作开发民族旅游,利益共享,比如凉山州冕宁县的灵山寺,就是政府出让旅游资源,由外地的投资商来投资开发,利益共享。既解决了投资的大问题,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但解决了开发问题,还很快提升了该县的旅游档次和知名度,随之带动了接待能力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的提高,更带来了滚滚客流和经济效益。

三、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与方法,政府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把民族地区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有效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或条例,在规划审批、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从游客市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旅游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全局利益和整体形象。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切实从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出发,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制定相关法令法规,使民族地区的旅游运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健康道路发展。同时还可以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如成立民族旅游协会、保护民族旅游资源、避免旅游资源遭受生态环境和景观开发性的破坏。

3.2开发旅游产品的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树立鲜明的民族品牌,当地的民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歌舞表演甚至是当地饮食,都可以树立旅游开发中的品牌。其次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民族地区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气氛及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当地少数民族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民族旅游”的氛围。再次是挖掘民族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民族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历史的依存和延续、风格独特的民居;反映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的民族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节庆(如火把节、彝族年)生活习俗、趣闻传说。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增强民族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结论

以旅游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目标。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是城乡一体化的“氧化剂”,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关联性、带动性强的特点,以老百姓增收为核心,引导他们做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地区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使民族地区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好载体、结构调整的好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好途径、农民增收的好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创举。我国民族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秀美,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因此要以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为契机,整合各种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周歆红关于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17-18转贴于

[2]郭清霞、姚立新生态旅游开发是旅游扶贫的最佳发展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55-376

[3]黄萍、西部民族旅游可持续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06,4

第三篇: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阿坝州发展出谋划策,深入分析我州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阿坝州旅游业现状的分析、存在问题的查找及个人的对策建议,浅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阿坝州旅游概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旅游始于1984年,25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型向产业型、由产业型向支柱型、由支柱型向主导产业型三次飞跃。二十多年来,全州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九寨沟、黄龙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世界级景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州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亿元人民币。

阿坝州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大草原等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享誉国内外,有国家5A级景区1个(九寨沟)、国家4A级景区2个(黄龙、四姑娘山,目前黄龙正在积极创建5A景区),国家2A级景区1个(三江)。中国的8个世界自然遗产中,阿坝占了3个(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另外,还有三江、米亚罗、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等众多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

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因此阿坝州被称为“雪山草地”,阿坝州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是红色旅游胜地。全州13县224个乡镇中有9县114个乡镇被命名

为革命老根据地。国家确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我州。全国确定的100个、四川确定的24个经典景区项目中,我州的小金两河口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若尔盖巴西会议旧址和松潘川主寺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5个经典景区项目名列其中。

阿坝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全国羌族主要聚居区,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人文风景,阿坝州是民俗旅游胜地:松州古城、桃坪羌寨、萝卜寨、卓克基官寨、色尔古藏寨、甘堡藏寨、黑虎羌寨、神座村等。藏传佛教文化、羌族释比文化赋予了我州更多的神秘色彩。九寨沟舞、南坪小调,茂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黑水卡斯达温舞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州多彩的文化遗产。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经营,阿坝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九寨、黄龙等一批世界级景区享誉海内外。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使我州旅游业遭受重创,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矛盾更加凸显。

一是重现有景区的管理,轻市场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地的紧密结合,不能仅仅局限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开发,应该将两者紧密结合,加强旅游地的开发暨游客市场的开发。

二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不足。阿坝州地理位置特殊,旅游资源富集,各种旅游资源并存。草地、雪山、冰川、森林等旅游资源,民居、民俗、刺绣、传统节日等旅游资源,红军长征路线、会议旧址、革命纪念碑园等应有尽有。但是除自

然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相对滞后,旅游线路单一,旅游旺季和淡季相差悬殊,旅游资源未发挥出应有效益。

三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重视旅游景区的管理和开发,对旅游附属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作为增加旅游业收入,扩大地区旅游知名度的重要作用未被真正发挥。旅游产品的研发缺乏特色,缺乏吸引力,没有卖点,没能将旅游产品的研发同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同特色景区相结合。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先行。要看到我州陆路交通在去年“5.12”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旅游业受交通制约遭受严重打击。游客接待量成阶梯状下降。空中通道承运任务不断加剧,进州通道或是说其他旅游通道严重不足,导致一方受损,全盘受损,无挽救的强力措施。

五是旅游体制障碍。阿坝州没能实行旅游业地陪制度,给民族地区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旅游从业者为了达到更高的利益要求,不断出现丢景点、重购物、胡乱介绍景区的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的现象。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无法正常发挥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造成旅游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三、对策建议

一是在保护开发现有景区的同时加大对旅游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完善景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地暨游客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加快景区发展与增加游客数量精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景区品味。

二是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民族特色上,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旅游内容和景点上,积极发觉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人物掌故等优

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使他们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必须坚持民族特色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三是在州县机关参照“千名干部下基层”模式,每年抽派50-100名中层干部到内地大中城市客源地搞旅游促销,统一规范宣传内容,把阿坝州的旅游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打包营销,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工作实绩考核抽派干部,提拔使用一定比例的干部到副县级工作岗位,形成激励机制,促进我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是广泛组织促销会,宣传会,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宣传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为旅游者中包括男女老幼,包括不同地域、国籍、阶层、职业、文化教养和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宣传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传统观念、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宣传模式上一定要兼顾整体,不能顾此失彼,要把阿坝州的旅游作为整体宣传促销。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全州旅游整体轮廓促销。争取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民族地区旅游的公益宣传,做好网上尤其是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和促销,使民族地区旅游业全面走向开放市场。

五是加大地方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旅游是一项综合消费过程,只有努力建立和完善吃、住、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制造完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形成产业链条,走专业化、正规化渠道,对特色产品申请专利保护,促进旅游产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发展。

六是针对我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多种自然气候条件并存的有利条件,开发休闲型、多季节旅游产品。针对我州海拔高,气温低的优势,在离内地大中城市

较近的地方修建避暑房,在夏季炎热天气吸引成都、重庆等城市游客,特别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游客到我州避暑休闲旅游,通过开发避暑旅游,促进房地产和消费市场的繁荣。

七是设计合理的旅游环线,在现在已有的旅游线路基础上,科学制定并完善空中旅游环线、铁路旅游环线、公路旅游环线、自驾游体验式旅游环线,做到各线路、各景点互补互利,科学合理,相互依存。

八是体制上实行地陪制。实行地陪制十分有利于我州旅游市场的开发,外地游客进入我州,由我州指定本地导游组织游客游览,有利于更好的推介我州的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领略“大九寨、大草原、大熊猫、大冰川”的魅力,把我州最好的旅游资源推介给广大游客朋友。制定合理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取缔非法所得,规范民族地区旅游市场,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形象。

第四篇: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精)

三、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建市以来,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多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届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行列,并荣获“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称号。但总体而言,全市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主观因素,旅游业发展理念尚需深化,一些地方和部门缺少抓旅游的意识、动力和措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景点景区建设上缺少旅游的元素,形成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因素,旅游产品档次和水平还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还不平衡。据此,从泗洪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经验来看,我市从旅游大市上升到旅游强市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旅游工作要认真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加快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涉及面广,需要多方联动、合力推动。规划、建设、交通、水务、文化、园林等部门要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相互促进,尽快形成以政府主导、部

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弘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宿迁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高中级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员管理、培训和使用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员队伍;对全市的旅游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切实加强旅游院校和学科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旅游学校、旅游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旅游执法监察支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和旅游协会的职能,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加强旅游市场日常监管,实现长效管理。

(二)坚持整体策划、科学规划,不断注入高品味文化内涵。一是要做好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工作。做好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市水系调整、古黄河风光带、苏北花卉等项目规划编制及项目策划工作,抓好戴场岛旅游开发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骆马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二是要坚持以规划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高起点地做好每个旅游景(区)点的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

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三是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景区景点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我市“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及“楚韵汉风”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做到景区景点和地区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四是要高水平制定促销方案。邀请专业营销机构,大手笔制定全市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全面打响“楚风水韵,休闲绿都”的宿迁旅游品牌;借助“生态旅游年”,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中国生态学会等权威机构合作,举办主题年启动仪式、主题论坛、生态摄影展等活动,大力宣传我市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骆马湖渔火节、西楚文化节等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会品牌;做好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使宿迁旅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三)坚持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突出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建设。我市是两河两湖水乡,西楚雄风之地,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必须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核心景点景区,加快大项目建设。一是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骆马湖休闲目的地、周圈生态休闲度假区、湖滨中德度假村、穆墩岛度假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二是要推动景区景点创建。以国家级旅游景区创

建为抓手,推动各景区景点不断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并确保洪泽湖湿地生态水景苑、沭阳苏北花卉园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三是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进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与外来企业、外来资本的合资、合作,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市旅游市场。积极引导和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产品。四是要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加强水务、交通、绿化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并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交通、城建、园林、科技、水务、民政、环保、文化等方面资金要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发改、税务、财政等部门要配合旅游部门制定完善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吸收和调动各种资本向旅游业集中,在全市尽快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资本一起上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

(四)坚持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努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按各区域、行业管理部门职责,确定目标任务,规范引导拓展餐饮、购物、交通、娱乐、商务等消费环节产业链条。在“吃”这个环节上,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开发菜肴新品、精品,做靓宿迁美食品牌,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饮食文化。在“住”这个环节上,逐步形成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旅游餐馆和农家乐为补充,以地方名吃为特色的游客住宿餐饮接待体系。在“行”这个环节上,以

构建舒适、快捷、通达、安全的旅游“绿色通道”为目标,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旅游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在“购”这个环节上,充分依托我市名酒等传统土特产品优势,扶持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前景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深入挖掘开发一批具有宿迁特色和较强纪念性、工艺性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在“娱”这个环节上,围绕宿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织开发具有宿迁地方特色、吸引力强的娱乐节目,长年对游客和市民演出

第一,千方百计抢抓投入。实现“双超”、打造千亿滁州,核心在扩大投入,关键在招商引资,抓手在项目推进。去年以来,虽然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总量不大、大项目不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此,必须始终把抓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一是向外“引”投入。扩大投入重中之重还是靠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当前我们既面临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洗牌转移的机遇,又面临着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机遇。项目不是招招手就来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干,干什么?就是干招商引资,通过招商

引资,来“引进主体、构建载体”。引进主体就是要在强势招商上见实效。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员招商,各级各部门要投身招商引资主战场,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头招商,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不能甩手,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招商、三分之一帮办、三分之一理事。上个月,我们对任务2000万以上、没有落地项目的11个单位分管负责人和招商小分队实行了离岗招商,三季度仍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主要负责人要离岗招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要有令必行,动真格、出重拳,否则我们的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就是一种形式,就是一句空话,就会走过场。这一点,我们市委、市政府要带头,从现在起到年底,要实行月出征、旬调度、周报告,高强度推进招商引资。一手抓专业招商,要按照三个千亿元产业规划,编制招商项目,按图索骥,充实力量,让专业人员、懂行的人出去,提升产业招商效果。构建载体就是要在园区建设上快突破。园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我们的园区规模过小、承载力薄弱。这是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最直接差距。市委、市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准备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领导指挥协调机制,目的就是把力量

向开发区集中,把资源向开发区集聚。开发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市直如此,各县市区将来也是如此。市开发区和我们市直单位是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增长点主要在开发区。所以我们制定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各地在贯彻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再创新、再突破,可以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比如在基础建设上、政策激励上、用人用权机制上等,只要不突破底线,就可以大胆试、大胆闯,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强有力的推动,把各种资源向开发区集聚,把力量向开发区集中。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园区内的事园区办。园区的发展必须拉高标杆,园区的标杆拉的越高,发展的动力就会越强,因为我们发展的爆发点在园区。今年园区财政收入必须保持40%以上的增长,好的地方要达到50%以上。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百亿园区。二是向上“争”投入。今年以来,我们一大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的盘子,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占全省十分之一,成效十分明显。市发改委要好好总结一下,看看哪些部门争取的超过了全省的十分之一,哪些部门没有达到全省的十分之一,超过的要表彰,没达到的要通报,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旺盛势头,立足于快、立足于

准,切实做到在项目编报上不松懈,在项目争取上不动摇,在项目实施上不放松。现在形势瞬息万变,政策随时可能调整,要认真研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在项目谋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后续政策出台之时,项目能够拿得出、合得上、争得到。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之所以进展慢,就是因为项目基础跟不上,没有可批性,就没有可上性,更不可能有可行性。对已批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按期开工;对百亿粮仓、滁河治理20个重点项目,牵头联系的负责同志既要挂帅,更要出征,切不可贻误战机,错失良机,市效能办、发改委要督查督战,跟踪问效,一追到底。三是向内“挖”投入。要搭建平台,激活主体,特别是要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支持各类企业家再创业。我们这次检查,也有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天长的园区发展快,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以外引外。市开发区很多项目也是靠这这种做法引来的。所以眼睛向内很重要,向内是为了向外,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企业服务好,让他们走出去,他们知道哪里有市场、哪里有潜力、哪里有可能。比如扬子集团一批老员工在外成功创业,这是我们宝贵的资源,我们要认真利用,动员他们回来看家乡、评发展、谋创业。四是向金融机构要投入。继续抢抓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方向没有改变这个机遇,争取尽快实现新增贷款百亿元的目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搞好银企对接、上市融资、银团贷款,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

第二,全力以赴调整结构。当前,对滁州发展来说,既面临着扩总量的重任,又承受着调结构的压力;既有近难,又有远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变倒逼机制为主动作为,变市场压力为调整动力,在扩张中升级,在做大中做强。一是百亿技改抓落实。技术改造成本最低、见效最快,我们要把百亿技改抓得紧而又紧,依托技改加快技术创新,加快质量提升,加快品牌创造。最近到一些地方调研,欣喜地看到很多企业抓住大滁城建设搬迁的机遇,搭建了新的平台,引进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引进了重要市场,提升了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好现象,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就是在抓建设的过程中,也是促进企业技改的重要过程。因此,我们要结合百亿技改工程、结合城镇建设,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现有产业抓配套。我们的家电、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是有基础的,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家底还是比较雄厚 的,不能看到别的地方工业发展快就妄自菲薄,滁州“三大产业”基础是很好的,现在就是怎么样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突破“双低”困局,所以抓配套应该是我们工业突破的重中之重,江苏昆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市有1000多户IT的配套企业,95%的零部件是在半小时的供货圈之内,当年昆山一个副市长带一批电脑专家拆了4个品牌的电脑,一个一个拆,分门别类查,有多少零部件是昆山配套的,还有多少没有配套的,从哪里来的,一个一个地方找,顺藤摸瓜,摸了几年,摸出了95%的配套。而我们的家电配套率只有30%,扬子汽车零部件配套率只有百分之几,大量都是外地的,所以我们的千亿家电、汽车产业、机械制造等等,发展的心头之忧就是配套,要千方百计抓配套,学习外地的做法,学习人家扎实的作风。把我们的冰箱、洗衣机、电脑拆开,看看零部件到底在哪生产的,然后请企业的采购商带着我们去跑,去引配套企业,他们不来就坐在那里,如果我们有这种锲而不舍精神,很快就能成功,这是蛮办法也是最巧的办法。我们要围绕培育千亿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抓住主攻重点,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去细化,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去分解,坚持一套产品路线

图引导,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个工作班子专门推进,一批小分队主攻招商,一家一家做工作,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招进来。实打实的去做,真刀实枪的去做。三是新兴产业抓突破。我们既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又要善于把握产业转移规律,敢于无中生有,善于“小题大做”,精心策划引进一批新项目、催生一批新产业。要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尤其是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绿色照明产业,争取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旅游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培育消费热点,提升三产业态。

第三,纵深推进城镇建设。21世纪是城市化时代,城市化大潮势不可挡、不可逆转。我们无论是从学习考察外地经验看,还是从自身发展实践看,都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做美城市,才能留得住人才;只有做强城市,才能引得进高端产业;只有做大城市,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当前我们的城市建设已进入全面突破阶段、攻坚克难时期,必须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纵深推进。一是“大滁城”建设要一马当先、率先突破。按照建设山水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大手笔规划,做到前瞻性思考,超前性谋划,起步迟起点高,宁可有些问题暂时认识不一,有些

精品规划即使不能被接受,我们也要坚持规划到位,给后人不留遗憾,要不然十年、二十年以后又要拆迁、又要挨骂。这里要特别讲三点,第一、规划问题。规划和设计从现在开始要全面的提升、全面的完善、全面的提速,千万不可给后人添麻烦、留笑话,因为我们的区位是在发达地区边缘,说不定三五年也成发达地区,我们已经定了大滁城建设四个板块,老城以水为魂、西部以山为秀、南部以文为品、东北部以工为本,这个大的概念怎么样变为现实,没有高人指点是不行的,必须引进一些高端设计,打造一座高水平的山水城市。第二、坚持四个优先。坚持基础建设优先、公共服务设施优先、政务中心配套项目优先、百姓安置优先,只要坚持四个优先,我们的方向就不会变,就不会走回头路,就不会出大差错。老城区要不改则已,要改就形成亮点,改一块成一块。第三、克服拆迁改造难点。拆迁改造嘴可能大部分人得益,少数人受损,但这项工作越拖越被动,越拖难度越大、成本越高、不安定因素越多,因此我们要咬紧牙关、顾全大局,营造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全椒、来安要加快对接。去年以来,全椒县对接大滁城动作迅速、行动果断、决心很大、成效明显,要继续保持这种旺盛劲头,走在全市城市化建设的前列。二是各

市县城镇建设要彰显特色,这次我们“三看三比”,看到我们的县城建设都动起来了,但是,乡镇动作很慢,有的重点镇是不堪入目,这说明,全市城乡建设天长会议精神还未深入人心,思路和方法还未上路入轨,压力还没有传递。对此,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大力度、迅速推进,年底我们要评优评差。我们提出的道路创建,也要评优评差。三是土地整治要乘势而上。土地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前不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在滁州召开,这给我们强大的动力,也给我们极大的鼓舞、莫大的鞭策。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建设用地置换,争取用地指标1.2万亩,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一揽子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民增收“缺渠道”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要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中心组来安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抢抓试点政策机遇,在严格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规划,尽快落实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置换步伐,抢储土地,抢占先机。下半年,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全年3万亩用地指标任务,其中市本级要争取完成1万亩。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土地置换办

和收储中心打捆起来、集中办公,加大土地置换力度,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编给编。

第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一是在企业改革上攻坚。我们的企业改革比较滞后,已到了非改不可、非抓不行的地步。今年是改革攻坚年,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改革必须有大的突破。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高规格的企业改革推进委员会,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摸清家底,研究政策,制定方案,一企一策,强力推进。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推进企业改革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家孩子谁抱走,谁的企业谁负责,所有相关单位和部门都要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确保今年底完成50%的企业改革任务,明年底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将于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对企业改革进行专题动员部署。二是在机制创新上用力。创新一小步,发展一大步。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撑现在,更重要的是在于引领未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围绕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联系、目标绩效考评、帮办服务体系等,创新十二大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勇于进行创新创造,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三是在其它改革上深化。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年底前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尽快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第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今年是建国60周年,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维护稳定暨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一是统一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中央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提要求、作部署,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绷紧这根弦,各级各部门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努力化解一批久拖不决的骨头案、钉子案。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防止初访变重访,重访变积案。我们领导同志最近都要深入下去、对口包干、负责化解。三是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发生。各级领导同志、各个部门务必强化责任意识,务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一有风吹草动就要亲自上前,一线化解,不等不靠。四是强化责任追究。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发生恶性事件,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不断优化政治生态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双超”,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干部。要继续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锻造过硬队伍,锤炼过硬作风,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

障。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效能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应当说,从去年百日提效活动以来,我们的效能建设已经取得并正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与发达地区比,特别是和苏北宿迁、沭阳比,与群众和企业投资者的愿望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三难”:即执行落实难,一些部门、一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说目标的多,讲结果的少;说原则的多,讲操作的少;说想法的多,讲做法的少;说别人的多,讲自己的少,以至于许多工作总是难以落地见效。创新改革难,解放思想口惠而实不至,一遇到具体问题绕道行,总体上肯定,具体上敷衍,会上点头,会下摇头。以至于外地很多成功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就是推不开。配合协同难,有的缺乏合作意识,别人牵头我就摇头,别人主抓我就不抓,以至于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严重损害了我们的软环境,损害了我们的竞争力,是我们政

治生态不好的重要表现。

今年以来县域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好于市区,县里为什么强于市区?我认为,市直的同志和县里的同志比,不在于水平问题,不在于思路和方法,不在于条件和基础,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直单位缺乏鲜明的、具体的、刚性的考核考量标尺,工作弹性太大,这次县里考核位次排列很清楚,市直就很难排,对此要研究鲜明的、刚性的考核考量标准。二是缺乏很强的团队精神,看起来都在干,配合起来比较难。三是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有的把权力看的很重,什么事都不放手,有的审批形成互为前置的死循环。对此,我们要反思,大刀阔斧的改革,每月每季调度强化,扁平式管理、一竿子插到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一是加大帮办力度,建立帮办服务机制。设立企业帮办服务中心,对新引进的工业投资项目确定一名县级领导作为帮办员。逐步建立市开发区和市经委日常帮办、帮办员跟踪帮办、招商引资单位联办、帮办服务中心集中会办、分管市领导帮办和市党政主要领导帮办六级帮办服务体系,打造滁州服务品牌。从现在开始,所有的市级领导包括部门要抽调得力的人员、精干的力量下去帮办,八、九月份没有特殊情况不开大会,有重要的事情就一事一议开小会。为了帮办,领导同志下去检查,不要太多的人陪同,除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下去检查,县市区一个主要负责人陪同外,两个主要领导不要同时陪,要在一线做事,没有特殊情况,一般 的会不要请县市区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如果请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报告。二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推进点评制、会办制,对市直部门考评突出经济发展、突出招商引资,部分考核指标改自行申报为效能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直接下达。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在位就要尽责,挂帅就要出征。要坚持用结果来评判,用实绩来衡量,工作没效果,就会有后果。市委、市政府自城乡建设工作天长会议以来,开始对县市区发展每季度排位次,下一步我们要对市直相关能够考量的部门也要排序,对市直部门目标绩效考评后进单位,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等方式,加大问责力度。第二,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用干部是一种导向,用好干部是一面旗帜。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队伍活力工程,加大公推公选力度,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加大上挂下派力度,真正把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识别干部的最大舞台。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滁州最缺少的是敢冲锋、敢负责、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一名有激情的干部,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也能把事业干得波澜壮阔;相反,即使条件再好,那些不会干事的干部也会把事业搞成一潭死水,这在市直和少数部门也是存在的。我们要鲜明的提出我们可以宽容在干事当中的挫折和失误,但决不容忍不去干事只当太平官的干部。必须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这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效能建设、作风转变第一位就是要看干部是不是负责任,敢负责任是一种品格。干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难免百密一疏,我们一定要重用干事的、支持探索的、宽容失误的,不一味求全责备,不简单以票取人。看一个干部,主要看他在遇到困难时敢不敢作为,遇到矛盾时敢不敢担责,干了几件事、干成了几件事。只有让越来越多敢于负责、勇于干事的干部涌现出来,才是滁州的发展之福、跨越之需。我们在政治生态建设上,要鲜明提出导向,鼓励干部、扶持干部大胆干事、敢于干事,滁州缺少什么?最缺少的是敢干事、干负责的人,往往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好干部,一个敢作敢为能做事做成事的干部就可以扭转这个部门、地区,就可以形成欣欣向荣的气象和局面,所以最稀缺的还是优秀干部,最近市委组织部正在谋划下一步我们的干部如何识别,我们要提供平台、搭建赛场让干部充分展示能力,比如大滁城建设、大招商就是大赛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碰真较硬就是大赛场。

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家是我们的稀缺资源,加快滁州发展急需一批能创业、创大业的企业家群体,我们要宽容包容、理解支持企业家,用真情换真心,出实招助发展,真正把滁州打造成创业的热土、干事的乐园。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是很多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企业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我们要制定政策、疏通管道,特殊人才特殊待遇,个性人才个案研究,做深做活人才这篇大文章。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干部清正廉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随着滁州大建设、大发展的深入推进,我们手中掌握的资源会越来越多,介入经济的程度会越来越深,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不仅要把经济搞上去,还要把风气正起来,把队伍锤炼好。

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宿迁更快发展

何 通

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宿迁经济发展一直呈高位运行态势,今年1—10月份,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可达130亿元,标志着宿迁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学原理和发达地区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时候,发展方式将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转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

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竞争力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财政过百亿、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更要充分发挥第一资源应有的作用,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更快发展,为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以领军人才集聚为牵引,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领军人才集聚对产业转型、经济提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的快速崛起,都伴随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集聚过程。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无锡市通过引进施正荣打造了尚德神话,缔造了一个千亿元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宿迁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起步较早,成果初显。2007年、2008年,全市先后有11名外引领军人才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09年有20人入围实地考察,此外还有2人入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答辩,位居苏北前列。2008年,我市又在苏北地区率先启动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首批已引进领军人才23名,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但客观地讲,我市

领军人才引进工作还没有在全市形成深刻共识,县区间的不平衡性也较大。随着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周边各市都在制定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的竞争已呈白热化。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必须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进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不断掀起新高潮,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每年引进领军人才30名以上目标,确保入选省计划人才总数继续走在苏北前列。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充分借助和利用招商引资工作中已经形成的好机制、好渠道、好办法,使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耦合联动、捆绑推进。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市委、市政府已把领军人才引进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考核的系数和权重。

领军人才既要大力引进,还要注重培育。切实把本土潜在的领军人才挖掘出来,帮助其发展进入更高的轨道。持续推进企业家高端培训,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合作,与无锡、青岛等高层次人才基地合作,帮助全市100强企业和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的老总畅通对外高层次交流的渠道。面向全市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选拔一批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通过资金、项目和人才的集成支持,力争新产生企业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领军人才40名(其中企业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达10家)。

二、以两双人才发展为重点,做强产业人才主力军

当前,全市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酿酒食品、木材加工、包装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产业人才队伍。今后,要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目标,以“双高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双带人才”(既能带头富、又能带动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市各类产业人才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梯队建设。依托省“333工程”、市“135工程”,通过优秀人才建库管理、项目、经费倾斜支持、突出贡献重奖激励等措施,加快培育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技术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国家和省级专家、市级优秀专家和青年后备人才三个梯队,老中青合理搭配。要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快宿迁籍大学毕业生回流,为未来发展加快储备人才。积极搭建企业与人才交流的平台,加大与省内外人才市场的合作步伐,做强网上人才市场,鼓励发展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发展人才猎头组织,拓展中高端人才服务。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品牌建设。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宿迁的技能人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获得技能考评认定的技能人才数量还不多,特别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总量更为不足,今后要继续向高层级迈进、向品牌化迈进。要深化职教发展,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层次,以市高级技工学校、宿迁技师学院等为龙头,加快技师培养阵地建设。要大力实施金蓝领计划,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力争全市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50个。推进技能人才评鉴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技能人才、企业、职教院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参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市定期评选宿迁市首席技师、宿迁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分行业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00人,在年龄、工种以及科技素质上都有较大优化,成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蓝领品牌”。

加强“双带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推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建立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标兵评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典型的选树、宣传和推广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创建。推广“优秀专家走进西南岗”活动,鼓励更多优秀科技专

家走进农村基层,结对培养一批农村发展科技带头人。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百园”建设步伐。

三、以校际联盟建设为突破,拓展人才合作新平台

宿迁虽然高校、科研院所发展薄弱,但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加快发展的近水楼台。要按照“巩固省内主阵地、拓展省外新平台”的思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大力建设校地、校企、校校人才科技联盟,着力在产学研深度合作上下功夫。

深化走进高校、走进科研院所“两走进”活动。今年以来,张书记、缪市长、白部长等市领导分别带队,走进省内7所高校,校地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后,继续深化“走进高校、走进科研院所”活动成效,以县(区)或行业为团队,寻求技术人才的紧密型合作。此外,以省外著名高校为主体,由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团开展“走进名校、牵手名校”活动,拓宽省外科技人才合作空间。

推进“双百工程”深化活动。自2005年启动的“双百工程”,已成为我市柔性引才、助企发展的平台。今后,要借助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力量,在邀请高校专家到我市企业实地解决技术难题的

同时,大力实施“百家企业研究院推进计划”,鼓励支持校企双方共建研究院(含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和毕业生实践基地等形式丰富多样的产学研基地),以此推动全市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中心组建率达到100%,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量达到30个以上,市级达到150个以上。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全市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以上。

鼓励科研院所来宿发展。积极支持宿迁学院、宿迁经贸学院、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农科院等市内高校院所与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加快合作,联合发展。大力推进高教园区建设,把招引科研院所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制定支持、鼓励招引科研院所的具体办法,作为吸引研发人才、提升我市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以人才宜居城市为目标,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

一个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是反映其区域持久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我们要立足宿迁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积极打造人才宜居城市。

从战略上体现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当前正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

才强市”战略实施,把人才发展规划作为重点规划来编制。各项中心工作的部署,如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的规划、商业的布局、服务业的扶持,都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充分考虑人才的要素,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努力降低各类人才的安居成本。在当前全国房产价格一片高涨的形势下,提供宽松的住房环境是宿迁加快吸引人才、留住更多人才的重要筹码。大力建设人才公寓、专家公寓和蓝领公寓。在城市房地产开发规划中,适度考虑年轻白领和蓝领的住房需求,调节好高中低档房的建设比重。加快经济开发区人才公寓的建设步伐,使开发区企业引进的人才能够在开发区落根,缩短开发区的工作生活半径。完善园区生活配套,把商贸开发延伸进开发区,实现园区购物、娱乐、休闲一条龙服务,在开发区内部建设新型社区。

营造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与各级党政领导进行结对联系。为优秀人才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及时把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推荐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社会影响较大、热心社会事业的优秀人才,积极推荐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入各类协会、学会。进一步优化人才健康体检、考察休养等活动以及优秀人才

“一卡通”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的医疗、子女教育等难题。广泛搭建交流平台。把建设一批健康的、公益性的交流活动场所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范围,不定期举办一些交流联谊活动,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之间的交流。强化精神激励。对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消化和吸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各类人才,给予重奖,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让优秀人才在宿迁大地充分涌流,不断谱写创业创新的发展篇章!(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第五篇: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

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2010-06-29 19:01:3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2)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地处**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温泉、热气泉;最美的**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

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

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

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

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

下载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思考分析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

    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思考旅游业是资源消耗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朝阳产业,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对促进我县对内......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发展的调查思考

    边远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发展的调查思考 作者: 来源:铜仁网 添加日期:12年03月15日以松桃苗族自治县冷水溪乡为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

    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专题

    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2011-07-18 17:12:30) 标签:杂谈 现代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所进行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游客在旅游......

    浅议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5篇

    浅议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民族旅游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民族旅游资源,保护民俗文化的真实性,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

    关于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的思考(共5篇)

    一、砚山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县委、县政府对盘龙乡法土龙、响水龙、白石岩片区建筑、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整......

    对金麦村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对金麦村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周志龙 2012年3月20日 旅游业包括很多液态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者与旅游资源、旅游消费、旅游交通与旅游服务、旅游文化、旅游宣传、生态旅游等。本......

    促进骆驼文化旅游业发展

    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需要注重的 几个问题(一)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特色, 突出唯一性 所谓唯一性,就是无可替代。特色越强,个性越美,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则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