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第一篇: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又好又快推进文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江宁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与基本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强区”、“全区文化遗产保护样板区”等发展目标,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江宁文化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然而,审视江宁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未来期待,比较发展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理念上,需要不断探讨、分析、改进和完善,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议题和永恒的课题。

一、文化需“接地气”

(一)接自然山水之“气”。余秋雨先生在近来出版的《何谓文化》一书中重点强调“自然大于文化”,自然是地球上一切事物发展的本源,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在策划文化发展“线路图”的时候,要把尊重自然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发展文化而破坏自然生态,舍本逐末,得不偿失。这种现象,在我国一些地方屡见不鲜。有的为了发展文化,不讲科学,随意开发,大兴土木,新建文化设施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把原本美丽的自然风光整得毁了“容”。有的把文化项目或活动场所不加思考地“放置”,对这些项目是否符合当地文化环境,是否方便更多的城市居民,是否真正发挥区位优势,没有论证,结果事倍功半,投入大,实际成效差,群众“负面”反映强烈。因此,我们无论在做文化整体规划,还是落实某个文化工程,必须把尊重自然突出出来,人造“痕迹”不可过大过重过泛,力求做到文化与自然和谐相融,相得益彰。

(二)接地域文化之“气”。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 1

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没有出现断层的国家,几千年文化的交汇交融,最终形成了当今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地图”。这幅地图告诉我们,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和规律性,不能随意地“嫁接”,随意地“凑合”,张冠李戴,往往容易弄巧成拙,似是而非。而应当顺地域文化之“势”而为,接地域文化之“气”而兴,才能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

收。西藏利用“藏文化”、安徽利用“徽州文化”、甘肃利用“敦煌文化”来做强做大旅游文化,都是很好例证,而且,全国各地这样做的地方还真不少,值得借鉴。

(三)接百姓需求之“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创造的;从现实的角度看,人是文化的主角和实践者;从未来的角度看,没有人就没有文化的明天。从中我们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文化不能离开人,离开人的文化就不称其为文化。因此,我们在发展文化的时候,一要考虑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坚持文化惠民;二要考虑文化是人创造的,必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三要考虑人是文化的主角,坚持做出群众喜欢的文化,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上帝”。

二、文化需“注新气”

(一)勇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种突破来自于什么,就来自于创新,相当于给文化注入新鲜空气,可以说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文化要发展,首要的必须是发展理念要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不可囿于传统文化的“围城”,而走不出来。文化发展理念创新就是要向传统文化理念挑战,吸

2收外来多元文化理念,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做到在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

(二)积极改进文化生态。文化生态就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成分。一个地方,文化要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发展就会缺乏优质的“土壤”。改善文化环境,各地各部门均有责任,都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改进文化生态的办法,在党委政府的“棋盘”上,以我为主地下好每一步“棋”,为地方文化环境尽到应以的责任。改进文化环境最主要的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建设,宣传文化战线要加强文化发展的科学策划和合理规划,加强文化管理,弘扬文化正气,宣扬先进典型,“曝光”文化阴暗面,扶正祛邪,树立良好的文化风尚和风气。当

前,在文化生态上,实的一面,就是要重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虚的一面,就是要做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虚拟世界的文化管理,两者共同配合,合力促进和纯净文化环境。

(三)科学改造文化“个态”。这里的文化“个态”是指各类文化项目、文化载体、文化活动等单个的具体的形态。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个不懂得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文化的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策划者。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区域文化建设和文化“个态”塑造方面,具有很大的发言权,要厘清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尽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文化策划者和决策者。在我们现在的文化建设中,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文化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利用不断发展的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进和发展我们的摄影、电视、电影、动漫产业等,这都是众所周知的。在改造文化“个态”上,就是要善于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渗透”、“融入”其中,使文化产品与时俱进,做得更前沿、更富时代“个性”。

三、文化需“铸‘骨’气”

(一)成为支柱产业。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于由“虚”向“虚”、“实”并存发展,正在向只讲求社会效益,向既讲求社会效益又讲求经济效益发展,而且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热度”正在不断加大。这也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的通用规律。由此看来,文化要有“‘骨’气”也是文化自身、时代和形势的要求。要想文化有“‘骨’气”,就得让文化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站”得住“脚”,那就必须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使文化产业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成为精神支柱。中华文化流传几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世代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已注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从精神层面讲,我们的文化建设具有确立人的精神支柱、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基本功能。这当中,确立人的精神支柱是首位的。确立人的精神支柱,把他扩大就是确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信仰。我们的文化建设只有把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与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与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意志同一化,民族复兴、国家振兴、区域发展、人民幸福都会随之而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比较大,这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文化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规划文化发展、推进文化项目、搭建文化载体、计划文化活动的时候,把文化正面的引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四、文化需“有‘底’气”

(一)弘扬传统,做实“‘底’气”。江宁历史悠久,是南京文化的根,自秦汉设县已有2233年,江宁作为南京六朝古都十朝京畿的历史长达750年。江宁名人荟萃,有谢安、王羲之、李白、王昌龄、王安石、苏轼、史量才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江宁典故和遗迹丰富,文化遗存众多。江宁文化积淀深厚,现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0项。所有这些,包

4括我们还没有发掘出来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做实文化“‘底’气”的信心。弘扬江宁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是江宁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选择和必然选择,发展成本应当是最低的,发展成效和影响力应当是最大的,因为历史文化的东西早已深入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要弘扬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尊重文化的“原貌”,在开发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化妆”要适度、改造要适度,不可让其“面目全非”。外地游客到江宁来看什么,当然想看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原貌”,而不是看“假文化”。只有把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这个“功课”做足了,我们文化建设就有了一定的“‘底’气”。

(二)整合资源,做实“‘底’气”。江宁不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有良好的区位科教优势和现实发展态势。江宁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三角腹地,是南京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宁作为南京城市发展的副中心,便于共享南京城市发展经济圈的交通网络、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具有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条件。江宁背依科教人才丰富、高校院所集中的南京,借“近水楼台”之便,自主建设大学城,大力汇聚创新要素,科技资源丰富,已拥有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25所驻区高等院校,兴办了清华、东大、无线谷、摩托罗拉、西门子、十四所等20余家大型企业、科技产业园、中试基地和试验工厂,具有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科技优势。江宁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建设,文化已具备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条件。文化事业方面,公共文化设施已基本成形,群众文化品牌初具规模,文艺精品创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扎实有效,广播电视宣传主导性、针对性、贴近性和服务性持续增强,有线电视覆盖面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日益规范。文化产业方面,文化旅游特色明显,文化产业园初成规模,广电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出版印刷、包装装潢等企业发展良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令人瞩目,文化娱乐业向综合型

5市场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稳速递增,2010年度文化产业综合绩效考评名列南京市前五位,荣获“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区县”称号。如果能把这些历史文化优势、区位科教优势、现实发展优势进行科学整合,把各类资源用足用到位,江宁文化发展应当是很有“‘底’气”的。整合资源要坚持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教实力为创新“触角”,与现实整体发展态势相融合,形成古今相融、和谐共生、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构架。

(三)传承文化,做实“‘底’气”。文化不仅弘扬传统,更需要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后人享受到我们传承下去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应有责任。传承文化,一方面,要挖掘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东西,制订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有专门的保护机制和保护机构,让文化传承和保护和人管、有传人;第三点,就是要开展文化交流,让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文化之间相互交汇,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去研究和发展,这本身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特别要强调的是,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要与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要增强文化遗产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其既产生社会效益,又产生经济效益,把赚的钱再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形成良性循环,尽可能减小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

第二篇: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对边远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以常宁市弥泉乡为例

弥泉乡位于常宁市西南高寒山区,距城区35公里,距衡阳市85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现有瑶族居民873人,由于境内资源匮乏,自然条件艰苦,加之未享受民族政策支持,该乡瑶族居民生产生活困难。瑶民是否生活富裕、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弥泉乡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关乎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发展瑶族文化旅游,既是保护少数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弥泉乡瑶族居民总体特征

(一)总人数比重大。弥泉乡地处偏远高寒山区,与郴州桂阳搭界,管辖四个行政村,弥泉乡现有瑶族居民87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9.1%,约为全市瑶族总人口的1/3,是瑶族人口总数、比例均居衡阳市第二位的林区乡。

(二)多以散居为主。弥泉乡65平方公里的土地范围内,仅有2512人,可谓地广人稀。境内汉族居民多以聚集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位置。而瑶族居民分布更散,一般以组为单位,每个村都有少量瑶民居住,如双河村有2个组、农林和更生村分别有一个组,与外界交流少,普遍较贫困。

二、弥泉乡瑶族居民生活现状分析

(一)生产资料缺乏,收入低。一缺生产资料。据统计,2012年,弥泉乡瑶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连全市人均纯收入的1/4都不到。如该乡农林村为省级贫困村,贫困面达70%以上。弥泉乡人均耕地面积为0.36亩,约为全市人均耕地面积的44%。人均水田面积0.14亩,仅为全市人均水田面积的1/5。2007年实施移民安居工程后,部分瑶民搬迁至山下,土地等生产资料紧缺,甚至日常蔬菜都要花钱买。二是缺产业支撑。弥泉乡下辖一个国有林场,绝大部分瑶民以林木种植和销售为经济来源,收入渠道单一。全乡无工业企业,无产业支撑,基本上靠财政补贴和林业收入维持运转,财政相当困难。村级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三是缺经济来源。2012年全市人均纯收入为 9568元,该乡人均纯收入2970元,而瑶民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2300元,连全市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瑶民以种植林木为主要收入来源。文化素质偏低,在就业方面存

在较大困难,外出打工竞争力小,一般从事产业链低端的工作,可替代性强,收入微薄。有些瑶民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文化素质较低,就业难。一是适龄劳动力素质偏低。大部分瑶民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90%以上的人只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有些70后的瑶民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二是下一代教育状况堪忧。该乡共有两个小学,无初中。更生小学共有18名学生,其中12名为瑶族;初中生总共13个,瑶族学生4个。这些学生要到15公里以外的罗桥就读。迄今为止,该乡史上无一瑶族高中毕业生。三是教育条件恶劣。农林村原本有一个小学,教学楼因年久失修倒塌,该村的学生只能到附近的双河村、罗桥镇、板桥镇就读。经济的落后导致受教育程度的偏低,素质低下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瑶民经济和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三)医疗条件较差,保障少。长期居住在高寒山区,瑶民普遍患有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加上医疗条件较差,就医困难。一无定点医疗机构。瑶民散居各村。只有双河村一个设备简单的医务室,解决伤风感冒类病症,其他三个村均无定点医疗机构。瑶民只能到乡卫生院,甚至较远的罗桥、板桥、洋泉镇就医。二无职业医生。只有双河村有一名从业医生,但无医师执照,是传统的“赤脚医生”。三无医护人员。四个村无一专业医护人员,唯一的医生既当医师又当护工。四是瑶民参合率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仍然存在部分瑶民不愿办理农村合作医疗的现象。

(四)基础设施薄弱。目前,虽然弥塔公路已经实现通车,但该乡村组公路建设滞后,且仅有1个村开通了每天一趟朝8晚6的班车,瑶民出行仍不方便。大部分村没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其中有2个村处于信号盲区。所有村均未安装自来水,都属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设施简陋,水质监测设施缺乏。用电主要来自桂阳、罗桥等地的小水电站,没有纳入全市统一电网。

三、弥泉乡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弥泉乡是衡阳市仅有的两个瑶民集中居住地之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拼图。该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从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要求看,加快弥泉乡发展势在必行。发展瑶族文化旅游,是助推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一是林业资源丰富。该乡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583公顷,木材蓄积量6.7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900立方米以上,楠竹600万根,可采伐60万根。生态公益林面积5.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居全省前列。目前农林村建有一个“松清果业”柿子种植基地,包括大果樱桃、核桃、板栗等,规模达1000亩。二是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168科,580种。俗话说,百草都是药。瑶族同胞世代久居深山,尝遍百草,研制出了能治疗风湿、肝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民族中成药——瑶药。它既是瑶族同胞强身健体的法宝,又是民族医药中的一朵奇葩,值得发扬光大。三是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溪水潺潺,瀑布飞泻,有大小溪流5条,现建有6座水电站。猴子滩瀑布,罗桥水库等水体资源遍布。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区域均衡发展。近几年,塔山瑶族乡享受到的民族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各级政府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3各集中移民区,完成乡内移民545户;投入228万元,建成2所寄宿制学校,完成乡卫生院维修和5个村卫生室建设;投入265万元,新建1个旅游宾馆;投入57万元,新建8个茶园,建成了1850亩产业基地;建好60口沼气池,扶持发展了15户养羊大户。弥泉瑶胞和塔山瑶民同根同源,从全市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实现两个乡镇的资源共享、组团开发,有利于促进我市民族区域均衡发展。

(三)有利于顺应瑶胞加速发展愿望。2012年弥泉乡瑶族人均纯收入2970元,不到全市人均的四分之一。近几年,看到塔山面貌巨变,弥泉乡的瑶胞们充满羡慕,思富求进、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强烈。发展瑶族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地百姓和瑶胞共同翘首期盼多年、深得人心支持、众望所归之举。更能提振他们的发展信心,激发其加快改变家园落后面貌的巨大动能。

四、弥泉乡发展瑶族文化旅游的对策措施

当代著名策划家王志刚说:“未来中国的竞争是文化板块竞争,谁能把握住每个板块后面的文化,谁就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未来旅游业将是常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以瑶族文化特色是其中独特的旅游资源。打好“民族牌”,奏响“民生曲”,树立 “文化立乡、旅游兴乡、引资活乡、产业富乡”的发展思路。

(一)打造两张金质名片。弥泉的名字本身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原生态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卖点。弥泉乡地处衡阳市西南方,五岭山系余脉,位于三市(郴州、永州、衡阳)四县(新田、桂阳、祁阳、常宁)交界处,主峰天堂山海拔达1265米。这里杉竹万顷,流泉飞瀑,空气清新,被誉为 “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水的源头、云的故乡、天然氧吧、避暑山庄”。弥泉乡优质旅游资源集中,且含金量较高。2009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弥泉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常宁目前仅有的5家“国字号”旅游资源之一。应加大宣传攻势,唱响两张“国字号”名片。

(二)整合瑶族旅游资源。瑶族文化是历史留给瑶乡人们的一份厚礼,瑶族谈笑、服饰、文化、语言、山歌都是人无我有、独特稀缺的旅游资源。“上刀山过火海”、“瑶族谈笑”等特色项目都别有一番风味。但目前还处于养在深闺、未被开发的初始状态,尚未形成瑶族特色旅游产品。只要经过精心打造包装,将原生态环境和瑶族独特的人文资源在一起进行旅游开发,把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使瑶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与开发”中达到“双赢”的效果。借助“民族牌”,突出民族特色,实现整体营销,促进生态旅游资源与民族文化品牌的深度融合,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在的经济优势。

(三)实现片区联合开发。从湘鄂赣皖联手推介长江中游城市群来看,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独木难成林。从弥泉的实际出发,将来和塔山瑶族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是常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大山区连片资源整合、区域协作,以点带面、以线连片,实现山区瑶族居民整体脱贫。

(四)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做活以瑶族文化为核心,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这篇文章。建立特种水果基地、反季节蔬菜基地、经济林木种植、万亩花海、茶产业基地、瑶药生产基地、冬毛猪、麋鹿、梅花鹿养殖。引进生态型龙头企业,探索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力度。楠竹加工环节转向以旅游工艺品为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从农家乐、避暑山庄、水上乐园入手,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餐饮产业,整体带动交通、通讯、商业、文化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旅游推介会等平台主动招商,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创新招商方式,采用BOT或BT的招商模式,将旅游资源交予投资商经营开发,降低投资商成本,在一定的期限再将景点收归地方经

营。将旅游招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国家投入新农村的专项建设资金作为杠杆,加快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景区招商的硬环境。

作者简介:李燕(1984-),讲师,衡阳人,湘潭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现任教于衡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

第三篇:对文化引领的思考

对文化引领的思考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西铭矿提出了12663工作思路,并确定为管理年和文化年.这年思路不仅是对建设五个西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五个西铭思想的充实和创新,进一步明确了西铭发展建设的方向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可操作性.在12663思路中,提出将文化引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这在西铭建矿史上乃属第一次,令人注目而又振奋,充分体现了领导班子适应新时代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了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体现了西铭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企业的管理已经站到一个新的高点.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同样一个企业的觉醒和进步,首先也是文化上的觉醒和进步.当今的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看法已不仅仅是文明的载体和历史的承继,而且是国家整体力量的显现.文化的作用也已成为一个企业引领发展的精气神,成为企业在发展竞争中的核心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涵养,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犹如失去灵魂,就可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失去方向,管理上失去凝聚的力量.充分认识当今时代文化在企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发挥文化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地位作用,统一企业职工的思想行动,朝着共同目标奋斗,体现了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的超前思维和转型跨越形势下对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应认真学习新思路,深刻理解新提法,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文化引领措施,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文化引领举措的提出,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认识和实现文化引领,是各级领导必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首先对文化的认识,不应局限字典的意义,更应从文化的主体定人,文化的本质是人去理解,文化由人而产生,文化也因人而精彩.文化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反过来人的文化的自觉又使先进的文化发挥了更大的激活作用,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的更大进步和社会的更大发展,认识文化要从文化本质去理解,就是要认识到文化的轨迹,就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才是文化的真正含义.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企业职工,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文化人的目的,就是提高职工素质塑造高尚人格.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家庭的职工汇聚在一个企业组成集体,无疑会产生各种不同道德伦理和价值理念的冲突和交锋,其实质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不仅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且是培育和塑造人的熔炉,只有塑造好人的品格才能塑造好企业和形象.如何将不同价值理念和职工统一在企业科学发展的旗帜下,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竞争力的集体,这就需要引领,而文化是最有效的引领.用文化引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然为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追求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如何实现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引领者,管理者精心培育,全体职工一致认同,并经长期塑造形成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贯穿到企业全部活动中的人格和精神动力.文化引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的职工,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培育企业的共同人格和精神,在建立企业同价值观基础上用文化引领培育新时代的干部,职工队伍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文化引领并不是用文化本身去促进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而是要通过文化改造人,培育人,塑造人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能力,推动干部职工的思想进步和文化觉醒,从而实现工作质量企业各项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全面发展人的基础,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要立足全体职工,文化引领就是要首先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表率带着作用,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先进的理念落地根植到全体职工,教育提高职工培育塑造职工,通过文化塑造改变职工形象来塑造提升企业形象.

开创文化提升的新局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就需要对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的更深刻的认识,经认真选择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各项工作的先进理念,并形成统一的企业意志和行为模式,实现文化与企业的管理深度融合,使价值观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在塑造新型职工,调动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从而科学发展和实现企业的特色发展.

西铭矿在55年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找准了目标,明确了举措,文化引领的提出使西铭矿在文化自觉中走出了跨越一大步,实现文化引领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各级干部要勇挑重担,挖掘出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创造,更多的自由境界,把西铭矿建设的更加美好,成为太原西部亮点,名声远播的西山铭珠.

第四篇:我之文化发展思考

我之文化发展思考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正是基于此,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我们很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对于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力与重要作用。由此,对于文化发展一题,我也想简单陈述我的思考。

首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其实当社会、人民的经济条件满足要求时,对文化的进步要求就会变得十分强烈。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经济建设可以说有了十分卓越的成就。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也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做帮助,未来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但经济的长足发展并不能代表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化软实力。

如今文化竞争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愈加突出。文化的种类、文化的特色、文化的内核决定着谁能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便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说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目前可能还存在些不足。主要我觉得是在经济发展中思想过于偏激,一心只求经济发展而没有对固有文化的保持、传承予以足够重视。比如庙会文化、京剧文化、胡同文化„„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现在有很多人说,过年都觉得没年味儿了。这年味儿其实很简单,就是串串亲戚、街里街坊的,大家伙儿热热闹闹的过个节。而如今,我们的春节文化中却掺和进了太多的利益因素。给领导送礼、请客什么的反倒让本该轻轻松松过的年变得不堪重负。不光春节,我们许多传统的美好节日文化都被经济所影响。当然,这种新的风气也是一种文化,它是某种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但,它是糟粕的,是需要去除的,它是滋养腐败的温床。

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展现的巨大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前途也必将一片光明。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传承和创新是重点。

提起传承,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为部分——传统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那可是世代相传的习惯和积累,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加大力量对其保护与发扬。其中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这种文化根植于民间、根植于民族,这样,他才有发展和壮大下去的基础。这点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当然,我想文化也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不同的时代背景。因此,这也提到了我第二个想到的重点——创新。因为要发展,便离不开创新。我们老在说创新,咱北航的冯如杯不也是在激发创新思维嘛,但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我觉得想要创新,就要博采众长,多见识、多了解。其次,在有了见识后,便要开始模仿实践。再然后,我们才能借鉴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文化,取长补短,在社会实践中找寻创新的源泉。

我觉得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媒体在报道东、西方文化时既不要过度美化哪一方也不要过度丑化。应本着务实的态度,客观辩证的予以报道。另一方面,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政府支持,以民为本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承。不要让咱古老的文化仅仅成为人们的记忆与博物馆中的展品。可以说,青少年是希望,是未来。只有从小抓起,深化传统优秀文化的灌输与培养,才能真正将我们特色的文化传承下去。

其实,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褒贬。不过就我所了解的,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很突出。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我们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可以说这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但同时,由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之配套的投融资体系与监管体系都还不够健全。因此导致我们文化方面不够开放。其中有害怕文化冲击的因素,但也有部分原因是我们可能对自己中华民族文化的信心不强。我们总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大都还是内部的发展。正如我刚才所写,文化发展是需要博采众长的。我想在“大交流”上,我们还要做做功课。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即要防止所谓和平演变和文化入侵,又要引进新鲜血液,发展壮大。其中政策掌握、权衡利弊的确不易。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二年,也是重要的实施阶段。我作为一名北京青年,时刻都在关注着首都的各项发展。因此,我便拿北京为例。如今,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6%。可以说,北京的服务业正迅猛发展。政府也十分注重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三产方向,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我们有历史,有素材,有资金,只要有好想法、好创意便一定能够打出自己的特色、闯出自己的天地。此外,北京作为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可以邀请并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这将大大增强北京文化产业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目标是:文创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2%增长到15%!可以说,北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可以窥探出将是文化产业、服务产业挑大梁。由于其投入产出比小,未来的前景十分可观。

不过说够了前途无量,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对于首都的这个软实力的发展还是有很多障碍的。首先,要想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就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做出文化影响力。这一点我觉得可以批判的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它在动漫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和品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深的文化吸引力。并且因此而有很多人开始由此了解日本、学习日语等。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将对政治、经济发展、民族交流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点,就内容来说,我们的文化创意一定要是健康向上的、是积极的。咱的文化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民族,它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底蕴和修养。虽然不能否认我们的某些价值观和国外有着较大隔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传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我很看不上有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我会觉得把自己固有的东西展现并坚持下去就是自己的特色,不要老是看着别人怎么做。第三一点,我想鉴于文化产业相对薄弱,毕竟处于建设初期,政府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在资金上,更要在规划和引导上做好研究,不要产生浪费的重复投资,真正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完整。

我觉得去年北京提出的“北京精神”十分恰当的展现出了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要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从文化上提升了首都人民整体的精神文明素质,更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这里的文化。不过我有一点担心,就是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太紧迫。我们给自己放松的时间、感受文化气息的时间太

少。北京的博物馆非常多,涵盖的方面也很广,但我在假期参观调查中华世纪坛画展和首都博物馆时却见是观者寥寥。而当我来到第二十七届地坛庙会时却是人声鼎沸啊!不过,原先庙会上那些经典的绝活、杂耍什么的都变少变得无趣。还想小时候的庙会,那真是啃着根甘蔗骑毛驴溜溜达达看杂技。那过的叫有文化气息,可惜现在的庙会真的就剩羊肉串气息了。这次逛下来发觉这就是个羊肉串会,每年的“标王”靠羊肉串都在庙会上赚德盆满钵满,继而大家是都卖起了烤羊肉串。可想而知,把这传统的民俗文化掺了这么多的经济利益因素,这年味儿可怎么还有啊!因此,我们不能看得太窄!在文化道路上,我们的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不能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而要看到文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当然,北京仅仅是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一个缩影,我们个个省份都在大力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以更好的为人民造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相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国家、政府的大力重点培养下,文化产业定将在不久的未来惊艳世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xd51021517刘凯铭

2012年2月

第五篇:【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以“三位一体”工作法打造卓越江宁统战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总体部署,紧扣“标杆品牌年”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创新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工作法,突出统战文化的核心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突出标准管理的基础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突出绩效评价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将全区统战干部的个人潜能转化为岗位工作显能,将全区统战成员的个人智慧凝聚成现实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全市率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统战工作先进区,进一步提升了统战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水平。

一、创新实施“文化统战工作法”,建立内在动力机制

我们提炼整合全区统战干部、统战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建立、传播、深植江宁统战文化,发挥统战文化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内化于心,努力达到内外部高度和谐、个人组织共同发展的文化统战境界。一是不断丰富和挖掘基层统战内涵,提炼统战理念,把“以人为本、和谐幸福、团结凝聚、合作共赢、创新卓越”等基本价值观,作为我部开展统战工作的基本理念,融入广大统战干部、统战成员的日常工作和言行之中;二是不断拓展统战文化阵地,集体创作了统战之歌——《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江宁广播、电视、报纸开设统战之声、统战视线、统战专栏等栏目,开通统战成员博客,《江宁统战》季刊、《统战参考》、江宁统战网站等统战文化宣传阵地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创建湖熟回族老年学校,举行全区首届少数民族大团结文艺汇演;开展“感恩行动”,举办助学赠岗圆梦行动、对全区少数民族扶贫扶智捐赠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情系民生、爱心奉献”捐赠等活动,注重走廊文化、洗手间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三是编印《统战基本知识读本》、《统战工作手册》,以诗歌、民谣、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统战政策,让广大社区干部、群众了解统战,认识统战;四是在行政服务大厅、医院等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构建统战服务绿色通道;五是加大组织关怀,为全体统战干部包括退休老干部生日赠送蛋糕、鲜花,赠阅杂志,通过短信、OA信息系统等平台,送上电子贺卡和全体统战干部的祝福;组织统战干部参加机关运动会,开展登山、拔河、跳绳等文体活动,参加机关党建知识竞赛,不断扩大统战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实施“标准管理工作法”,建立过程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导向和制度化规范,发挥标准管理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基础作用,注重固化于制,努力提升统战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工作管理制度,从工作规范、文档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修订完善16项统战工作制度,使机关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注重管理创新,把“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理念、方法引入机关自身建设。邀请标准化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做好文件编写、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我部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体系独立认证的区县级统战部。在区级机关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大会上,我部作为唯一的党群部门代表作大会发言。三是针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工作特点以及社区统战难开展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统战新途径,在全国首家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社区统战,试点社区甘泉湖社区通过认证,正式实施运行。四是狠抓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把“三标体系”引入宗教场所管理。标准化管理对部机关、社区统战工作站、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岗位,在任职条件、工作要求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每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运转流程,从目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控制要点、完成时间、支持文件、相关记录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示意说明,把“为何做、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做什么、如何做”进行了标准化、格式化的规定。标准化管理推动了统战工作由“按习惯”向“按程序”、“经验式”向“标准化”、“被动管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三、创新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法”,建立导向激励机制

我们坚持重激励、严考核、硬约束,建立科学的江宁统战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绩效评价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增强执行力,确保文化落地、制度落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统战成员的能力。一是实施统战工作绩效管理,做到“责任、监控、评价”环环紧扣。责任就是通过编制全年重点工作目标质量计划书,明确目标、措施、步骤、责任和时限;监控就是建立督办机制,对列入、季度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按照时限要求进行督办;绩效评价就是制订《机关人员绩效评价办法》,以职责履行、基础管理、满意度调查和科学发展为重点,对机关人员“德、能、勤、绩、廉”实行百分制评价,并增设创新奖、合理化建议奖、重点工作奖、成果奖和信息调研奖等加分指标。二是开发运用统战绩效考评软件系统,并覆盖到街道(园区),规范每月计划的申报、审批和工作绩效的审核、督办。绩效评价系统实现了计划审批、督办、评价、申诉、查询等网上办理,规范流程步骤,进行动态、实时的过程化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保证了绩效评价透明、公正,绩效评价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运用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运用系统引入工作流程和评价方案自定义的功能,适时修改评价指标体系,达到了激发创新的目的;运用系统“业绩排行榜”的功能,达到了加强自省的目的;运用系统设定绩效关系人和相互衔接的功能,达到促进协作的目的。三是根据部机关、街道、园区、民族宗教、侨务、党外干部、非公经济人士、基层商会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由各条口牵头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体系,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完善,制定实施了全区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基层商会工作、侨务工作等管理评价体系,树立科学评估导向,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位一体”工作法的建立和实施,使我区统战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初步实现了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科学发展的和谐机关建设目标,推动了统战部门、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共同发展,也为铸造江宁统战符号,培育江宁统战品牌,打下深厚坚实的基础。

第一,组织绩效得到提升。今年以来,各条口、街道、园区,积极申报、组织举办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工作15件,达到申报创新奖标准的有4件;在社区、宗教场所首创性地开展了标准化引入工作;党派党外工作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开发园区引进2个超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举办现场观摩会和专家辅导讲座,1家会员企业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成立街道、园区商会,商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办2个省级民族产业发展基地、2个民族团结小康示范村;承办全市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作现场会,宣传推广我区经验做法;举办“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启动仪式,开展科技、健康知识、文明、环保等进教堂;做好民族宗教领域“三项排查”工作,妥善处置湖熟、汤山、高尔夫国际花园等统战领域的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一起影响全区大局的事件。

第二,干部素质得到提升。全体统战干部把统战事业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提升岗位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82条,申报创新奖26项,重点工作全部完成,促进了统战科学发展;统战干部学历创历史新高,机关干部2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1名,占机关干部总数的84%(其中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1名);工作表现好、群众认可程度较高的同志,绩效评价结果成正态分布,名次位居前列,先后有5名评价优秀的同志进入中层干部岗位或得到提拔使用,让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得到成长和发展。

第三,机关形象得到提升。实施统战“三位一体”工作法,提升组织绩效和队伍素质,最终目的还是让服务对象和统战成员满意。在统战工作中处理每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关注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想方设法方便服务对象,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通过江宁统战网站、江宁统战季刊、江宁新闻、江宁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街道、社区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统战服务更加规范高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千人评议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评比中,我部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名列党群口前列。【专家点评】

统战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丁圣荣

统战工作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发展。现任政协南京市江宁区副主席丁圣荣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丁圣荣在统战工作中能作出卓越贡献的关键是他理论结合实践创造地提出了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法。其中统战文化是核心,起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标准管理是基础,起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绩效评价是支撑,起保证作用,注重实化于行。这样,就使统战工作实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高效;作到了以文化人,并使文化与管理、文化与绩效紧密结合,起到了用制度规范人,用绩效激励人的目标。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廉洁性的政党与服务性的政府,要为民所想、所急、所用,丁圣荣的“三位一体”工作法对于我们提高党政机关形象、干部素质和组织绩效有很好的推动示范效应。

下载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江宁区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工会工作发展的思考

    随着中央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部分职工明显有了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工会组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做为工会组织如何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改......

    对学校内涵发展思考

    对学校内涵发展思考3月29日下午,路局长一行4人,在xx中学校长办公室,对xx镇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调研。主要内容有3个:一是了解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进展情......

    对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习了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精神倍感振奋,讲话为未来新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疆教育今后工作的指南。新疆是我国西......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周国清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是经济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如何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产业、机制、招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就此谈几点......

    对公司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公司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存环境优胜劣汰的步伐日益加快,企业不能紧跟社会发展节奏,就意味着落后,甚至会破产、消亡。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主的企业,我们公司发......

    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智能电网产业是江宁区“十二五”期间“2+2+2”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江......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云 杉来源〆http://www.xiexiebang.com/html/llxxysxjy/index.shtml 湖北教育考试院理论学习与思......

    对黄冈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对黄冈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的几点思考 黄冈地区的红安、麻城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黄冈大别山区是著名老区。红色传统是本地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红色旅游也是本地旅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