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君文化的思考与发展
昭君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昭君文化符号的现代包装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这些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不仅能设计出符合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包装,更加能够以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走向世界。2007年“王昭君传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对于昭君文化,如何将这种文化符号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宣传和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如今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昭君文化 符号 现代包装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各种重要的涵义,它诉说着一种文化的源流,表达着世世代代留下的历史积淀,传统符号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流行元素,体现这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色彩。将昭君文化符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商品营销当中,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运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能够让中华民族文化面向世界。
(一)昭君文化内涵的重新定义
1.美人之美
墨子有云:“食必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明,已经开始由物质享受转为精神享受,对文化和美的需求也更高。中国美的经济第一人卢俊卿认为,美的资源和脑力并存的第三大人力资源,美丽的脸蛋长“大米”美丽也是生产力。[1]由此可以看出,“美丽”不仅能带来一种视觉享受,而且它本身所涵盖的艺术文化内涵,更是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对王昭君有着这样的评价,“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孤影裴回,竦动左右。”然而昭君的美却不仅仅是外表之美,正如泰戈尔所说“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昭君的美美在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更是美在她“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的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样的一种内外兼修的美,才是千百年来让文人骚客为之称叹的重要原因。
2.文化之美
昭君文化是由文化创始人张茂林与1998年将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总结升华提出的,它以“和合”思想为哲学基础,以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为重要的内涵。[2]“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本所在。昭君文化出自和亲,其本质精神价值就在于“和”,和亲结盟昭君出塞并不是首例,只是之前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尚未形成一种文化。而昭君的这次出塞不仅缓和了汉与匈奴之间的矛盾,使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更是促进了汉与匈奴之间文化的融合。她入乡随俗,融入群众,架起了游牧名族与农耕名族支架的桥梁,在圣城之地纺织了自己的爱与梦的一生,和谐与大爱之美光芒万丈。[3]
“和合”文化是昭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内涵与现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不属于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人,它是人类共通的精神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昭君文化能够历经千年依旧不失魅力的重要原因。
3艺术之美
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骚客为这样一个奇女子感慨,据统计赞美昭君的诗词有七百余首。董必武为昭君墓的题词是“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可见昭君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她的个人,其连带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小觑。
在昭君文化的定义上很多人忽视了它连带的这种附加价值,殊不知这种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昭君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对昭君文化的一种别样的宣传,也正是有这些墨客的宣传才使昭君文化能够更加全面而丰富。不少诗人都为昭君的命运感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杜甫笔下哀怨昭君,“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逆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是彦得笔下崇高的昭君。形象的多面性和多义性正体现了昭君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二)丰富而多样的现代化包装
1.品牌重新的确立
打造一个城市的品牌需要从定位到包装,再到推广与传播,每一个环节都要包涵着文化的韵味,文化赋予城市活的灵魂。从“浪漫之都”的巴黎,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再到“情人之都”的维吉尼亚,这些城市发展无不与自身文化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每一个个响亮的品牌背后都与自身独特的文化相互融合。打造兴山文化品牌,创造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魅力,是传播和发展昭君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兴山县是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它既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之乡,又是灿烂多姿的民间故事之乡。打造昭君文化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符合昭君文化的形象品牌,发展其作为文化的附加价值。
2美学价值
兴山是美人的故乡,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应的美学经济效益,既符合本地 的文化特色,又能让昭君文化更好的走出去面向世界。近些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快男”、“超女”、“香港小姐”这些节目的大获成功都可以为举办选秀比赛提供蓝本,兴山是王昭君的故乡,在兴山举办选美大赛不仅能够更好的宣传昭君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兴山经济的发展。
这种商业性的选美大赛如何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在众多比赛中博得先机,这需要用文化来进行包装,没有文化内涵的商品营销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昭君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众多美女中的佼佼者,靠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美。所以在举办选美大赛时,要考虑的不仅是选手的美貌和才艺还有她们的品德,这样才能更好的贴近昭君文化“和合”的内涵。当然成功地营销除了需要前期准确的定位,也离不开后期的宣传与包装。传统媒体和宣传以及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昭君文化活动。
3影视宣传
一部《西雅图未眠夜》让西雅图闻名于世,一部《非诚勿扰》让三亚成为了人们旅游的不二之选,一部《泰囧》引发了去泰国旅游的狂潮,由此可见影视宣传所带来的连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软性的宣传植入,不仅仅能够消弱视觉的冲击,更加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昭君文化虽然在湖北、内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热效应,但是相比中国的其他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放置于世界就影响更小。昭君文化之所以没有真正地走出去,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播策略上的失败。
王昭君作为文化名人,然而人们对她的了解却仍然只是停留在杜甫那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诗中。相应影视作品形象深入人心的少之又少,传播的范围和受众都十分的有限。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新技术宣传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潮流,昭君文化的发展也必然要适应这个潮流。例如,可以在前期开发旅游业的基础上,向外来游客通过舞台表演重现昭君的故事;或者通过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些宣传一方面可以促进人们对昭君的理解,同时也间接地为兴山县地区做相应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4香草美人的衍生产品
文化旅游是对设计文化产品的消费,旅游者对昭君文化的不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期望值,使开发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购物也愈发的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昭君文化的旅游产品数量以及品种相对比较薄弱,亟需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特色旅游商品。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度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所以,要紧紧地围绕昭君文化的核心品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如民间手工艺品(代表汉代女子日常所用的香囊,胭脂盒,铜镜等)、地方特色的食物、昭君的画像(明信片,帛画,带有画像的屏风等)、乐器(最具代表性的琵琶,相应的曲谱)、汉朝服饰(庙服蚕服和朝服等)、相关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古诗词画)等等。
5建立体验馆 重温历史
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依托现代科技设计符合昭君文化的体验馆,重温历史典故。还原昭君出塞的场景,给游客更加真实的感受,对昭君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体会到昭君的人格魅力。
昭君所处的时代离我们太过久远,对于这样的一个奇女子,人们对她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依托新科技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体验馆,不仅适应了现代游客的心理要求,更是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在风土人情里感受昭君文化。
二、结论
从市场学的意义上来说:“品牌简单地讲是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认知程度。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的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转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品牌才能产生市场价值。[4] 文化带动经济,这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的一股潮流,不依托与文化的经济无法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而没有经过文化包装的商品则很难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只有将代表昭君文化的内涵持续不断的注入可供大众消费的产品上,才能打开市场获取相应的经济价值。现代化的包装为其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适应了当下消费者对商品审美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性,在保留其精华的基础上吐旧纳新,以更加多样性的方式来展现昭君文化。
就目前来看昭君文化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对昭君文化的管理和发展力度不够,兴山作为昭君文化的发源地,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护这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也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才能推动整个兴山县昭君文化以更好的姿态走向世界,真正的做到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参考文献] [1]卢俊卿.美的脸蛋长大米[M]·北京:当代经济出版社.2004 [2]贾才.刘佑华.让昭君文化唱响全国走向世界[J]中国统一战线2004(12):41-43 [3]郝诚之.秦代直道的和平功能与昭君出塞的旅游价值[J].阴山学刊2006 [4]付菂.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二篇: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呼和浩特,已经以草原第一歌《敕勒歌》闻名,以草原第一城“云中城”溯源,以草原第一都“盛乐古都”称雄,但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角度看,她是以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人文环境和投资亮点。其中,两千年前的胡汉和亲、昭君出塞,及其代表性人物王昭君、呼韩邪单于等,都是令我们引以自豪的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和戏剧舞台上的王昭君,多为悲剧性格,与悲苦、哀怨连在一起。但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包头、呼和浩特等地的文物考古成果却雄辩地证明,王昭君是自愿出塞、深明大义,与呼韩邪单于情投意合,是促进汉族与匈奴化干戈为玉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她不但至今活在湖北故乡人心里,而且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广大群众的心中。据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1961年实地调查,仅阴山下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带就有多座昭君墓,这些地区的各族群众都说王昭君就长眠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同宗、同根、同乡、同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董必武副主席1963年谒昭君墓时做了这样的评价:“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昭君出塞,以天下为一家;自愿和亲,使天下为一家。昭君文化所提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和睦相处,和谐共进”就是跨地域、跨民族的文明对话的成功范例,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人心向背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文化的先进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借鉴,代表了和平发展、世界大同的前进方向。
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沿边开放城市的标志性文化代表。昭君作为特殊的形象大使,已成为呼和浩特各族人民“以和为贵,以谐为荣”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名片,是投资软环境良好的天然广告,也是呼和浩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
1998年以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等就在呼和浩特市委的支持下积极筹备,首倡“昭君文化”,组织专家深入研究,搞了多次有影响的活动,包括在湖北兴山、呼和浩特市分别召开昭君文化研讨会;1999年首倡并举办昭君文化节;组织专家编写《王昭君研究文献资料目录》和《昭君文化丛书》牗一套五本牘等。八年来,推出一批成果,其中围绕“提炼昭君文化,擦亮历史名城”为主题开展的十项工作,引起社会关注。
一、2000年以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和自治区政协昭君文化课题组以成果影响决策,推动了呼和浩特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召集包括自治区政协委员在内的专家深入论证,形成了市委犤2000犦22号文件,把“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确定为首府文化。从而用形象的特色文化、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擦亮了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了呼和浩特的城市地位,把呼和浩特地区的建城史由四百年延伸为两千多年。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昭君文化研究会弘扬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2000年10月3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明祖同志在自治区《政协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昭君文化是中华先进文化》上批示:“这篇论文写得很好。请你们认真研究如何弘扬昭君文化,并用„昭君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民族的大团结服务,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这是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全区12个盟市中第一个明确肯定的地方特色文化。
2001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题词:“研究昭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004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快文化建设,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专论,强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赤峰的红山文化和辽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等为案例,“有重点地打造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品牌活动、品牌人物、品牌产品、品牌成果、品牌团体和措施”。他指出:“文化和经济要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中,“文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称赞“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内蒙古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我区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004年,内蒙古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杨晶在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塑造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积淀了开放创新的文化特质,形成了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共同造就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更是生动而集中地展示了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博大内涵和非凡魅力。创办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继续举办昭君文化节,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内涵,全面展示草原文化的时代风采,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充分激发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高昂热情,进一步拓展内蒙古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内蒙古的途径。”
2003年1月14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批示:“我认为昭君文化研究会的方向和成果都是很突出的。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昭君文化是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要力争在国内外打得更响。同时,我也希望呼市在总结近几年成功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基础上,把昭君文化节办得更好、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区文化和旅游的一大品牌”。
三、昭君文化旅游作为新的跨省、跨国黄金线路,引起业内人士关注。2001年,在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和自治区作家协会、中国旅行社内蒙古分社负责同志的推荐下,俄罗斯国家旅游总局对外联络部部长库克汀先生和乌兰乌德市旅游局局长来华拜见呼和浩特市柳秀市长,共商联合开辟“茶叶之路”跨国旅游、重走王昭君从古长安到贝加尔湖的出塞和亲的草原丝路,寻找历史上明清两代称雄欧亚市场的旅蒙晋商的闪光足迹。“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不但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入全国一百个民间艺术节,成为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外延内容;而且于2005年11月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发展经济论坛•中国节庆活动国际论坛”上,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四、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人民政协报》、《经济参考报》、香港《大公报》等都有专题、专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直播中国•走进呼和浩特》,内蒙古、宁夏、重庆三地电视台有话说昭君的“西部论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反映昭君文化的《人生热线》。
五、呼和浩特市正在成为国内昭君文化研究的信息和研究中心。配合六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的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区内外论文100余篇。由郝存柱主编,巴特尔、刘香芸副主编的《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第一~三届论文集》已经出版,受到社会好评。由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套《昭君文化丛书》,200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昭君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挖掘呼和浩特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建和展示城市形象、品牌服务。经八年理论探讨、媒体筛选,实践证明,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动员社会研究力量、整合社会专家资源的做法是正确的。六届昭君文化节使呼和浩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渐增强。
六、为企业服务,与企业联手,初步建起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北京晨报》报道,内蒙古企业争打“昭君牌”,昭君商标1亿元不卖。伊利乳业集团大做智力广告,市政府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结合,组织“昭君归故里,伊利送真情”学习考察团,赴湖北、武汉等地宣传昭君文化,开拓奶业市场,显示了政府驾驭市场、培育名牌、文化搭桥、经贸唱戏的创新能力,社会反响很好。
七、通过新闻媒体造舆论,提高呼和浩特知名度。2000年8月15日,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专版反映《昭君文化与内蒙古经济》,登载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根支柱”、“昭君文化印证民族凝聚力”、“企业家追寻昭君精神”、“昭君文化在昭君大酒店的体现及发展”、“昭君文化在日本”等优秀论文。2002年5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呼市用“昭君”打造城市名片》,赞扬昭君文化研究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文化品位。
八、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热”蔚然成风。已从内蒙古自治区波及到外省,一直影响到大洋彼岸。如河北省的知名企业“兆君”牗昭君的谐音牘羊绒衫厂已把昭君当作东方女性美、心灵美的形象大使,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落户,建立“昭君园区”;2001年8月,他们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滩举行《“民族经典兆君情”全国汇展》,以“国宝”羊绒演绎现代民族服饰的精致、典雅与韵味,让消费者领略“大漠风情”的宽厚豁达与“和平使者”的冰清玉洁。该厂还与铁路部门联合,将呼和浩特到湖北武汉的火车冠名“兆君号”专列。内蒙古国际航空公司和宾悦大酒店、呼和浩特卷烟厂联合举办“昭君杯晚会”、“昭君杯空姐优质服务大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第三、第四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先后以“伊利情”、“乾坤缘”命名大型晚会,揭示源远流长的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化对立为和谐”的崇高追求,在国内外造成良好影响。美国拉斯维加斯市长在卫星电视交流节目中谈志向,说愿意当“中国王昭君式的和平友好使者”;日本友人宇野玄二先生主动参加2002年8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畅谈了自己对中国王昭君形象认识的十年心路历程。
九、“昭君品牌热”风靡内蒙古和湖北,“昭君”黄酒、“昭君”香烟、“昭君”茶、“昭君”杯、“昭君”牌中音马头琴、“昭君”牌防蛀储香驼绒被、“昭君”片片情卫生巾、昭君大酒店、《和亲宴》套餐、昭君美食城等商品、商店如雨后春笋。
十、在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建议下,一批品位很高,艺术性、历史性相融的反映昭君文化的建筑、雕塑、道路和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如高14.8m、跨度29.8m,1999年7月12日竣工的、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名的“和亲门”,长江三峡的大理石“昭君雕像”,和林格尔县的“昭君大道”等等,都以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的品位,成了观光旅游的新景点。
内蒙古政协昭君文化课题组认为,热爱一个城市必须了解这个城市。历史名城的文化是这个地区价值、知识和物质客体的贮存器,历史名城的人物是这个地区文明、进步和内在动力的活化石。每个人物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时代主角。哲人说得好:“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我们不能在责怪这座城市的个性模糊时,却很少参与对它的开发提炼和塑造。更不能在看到它一天天地显出个性时,却挑剔地认为它不够尽善尽美。邓小平同志为什么生前一再提出“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问题,叮嘱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就是因为形象代表投资环境、文明程度、开放水平和城市等级。换言之,城市形象乃一个城市的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其内在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
能否把城市形象这笔无形资产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城市从领导到群众,能否树立起自觉的、科学的城市形象意识。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所以明确提出“树立首府意识”,弘扬昭君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繁荣青城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古为今用,巧打“昭君”牌,请昭君当形象大使,用昭君文化当城市名片,用两千年的历史积淀,托起文化名城的厚重。用历史和现代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互补,打造“中国乳都”的绿色品牌。
内蒙古政协从“提炼昭君文化,擦亮历史名城”的专题调研中,得到了三个方面的启迪:
一、民族经济对民族文化的呼唤是一种成熟。昭君品牌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值得国内重视和研究的新文化现象。
二、民族经济的成长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相得益彰,是民族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昭君文化内涵丰富,有口皆碑,是一笔不可替代的中华“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以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是我们和平崛起的动力之一。昭君文化在经济领域的众多演绎、挖掘和创新,让人大开眼界。对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冲击与机遇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入世后的又合作又竞争,实现“双赢”、“多赢”应该满怀信心。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它是无形的,更是无价的。一次“昭君归故里,伊利献真情”的南北对话,创造了中国智力广告的新案例,为伊利雪糕打进“火炉城”武汉铺平了道路。六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的招商引资、艺术交流、国际合作,吸引来20多个国家的朋友客商,相聚青城,共谋发展。事实雄辩地说明,历史名城呼和浩特,不但自古与伟大的中华同根,而且今日与发展的世界同行。
第三篇:2015年昭君文化论谈发言稿
昭君文化与昭君酒--2015年昭君文化论谈发言稿(田云宏)
一、是历史名人王昭君,成就了兴山唯一的老字号品牌昭君酒。清晰记得1984年5月,从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拉回的老窖泥、酒糟、黄水,培养自己的窖池,放出了第一滴香喷喷的美酒,那时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兴奋。但问题又来了,产品要包装出厂,用什么品牌呢?有人说就用“六粮液”,但有侵权嫌疑,用“仙侣山”,名气又不大,最后在湖北省白酒协会会长陶家驰的提议下,确立了“昭君酒”的品牌定位。昭君酒从此诞生,同时也开始了名人效应向品牌效应的华丽变身。八十年代“昭君特曲”,湖北的“六粮液”;九十年代“昭君美酒,美酒招君”;两千年“昭君三十三,男女都能干”;现如今的“山美水美人美,昭君故里酒更美”.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在传播昭君文化的同时,更是大大提升了昭君酒品牌的影响力。所以说是历史名人王昭君成就了老字号品牌昭君酒,怎么说也不为过。
二、是昭君和美文化,极大丰富了昭君故里酒的品牌文化内涵。湖北昭君故里酒业自2009年改制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白酒生产向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链条延伸;由湖北昭君故里酒业扩张到新疆昭君故里酒业。这个阶段是昭君酒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昭君酒文化积淀最多的时期。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位。企业理念:人和酒美;企业文化内涵:和亲和睦和谐社会,美人美酒美好生活;企业的核心价值:传承昭君文化,酿造时代美酒。对产品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先后开发了楠木井、娘娘泉、和美昭君等高端产品;把昭君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开发出了美之和、美之梦、美之缘、美之喜、美之福等中低档接地气的产品。对广告宣传采用了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店招、T牌、公交车等媒体,广泛传播昭君酒文化;积极参与昭君选美,昭君故里之夜,朝天吼越野车大赛,昭君广场舞比赛等大型公益活动,极大丰富了昭君故里酒品牌文化内涵。
三、是昭君精神文化,让昭君酒走出兴山,走向了祖国的边疆。两千多年前,为了民族团结、和睦,昭君出塞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的昭君故里人,为了传播昭君文化,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积极响应党中央援疆号召,不远千山万水,在相距4000公里的新疆边陲温泉县,建成了以昭君故里命名的新疆昭君故里酒业有限公司(援疆酒厂)。今年6月正式投产,公司确立了“疆派”高端酒和“昭君故里”中低档酒的品牌定位。并把昭君“和美”文化和西域“吉祥”文化相融合,确立了企业理念:酒和美、人和谐;企业文化内涵:和美安宁,幸福吉祥;企业的核心价值:战胜自我,奉献社会。随着新疆昭君故里酒的市场拓展,昭君文化也将传遍新疆大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们坚信,有兴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兴发集团的鼎力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关心和关注,昭君酒作为昭君物质文化传承的载体,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传承昭君文化的信念不动摇;坚持确保产品品质不动摇;坚持计定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企业一定能够走出白酒的低谷,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我之文化发展思考
我之文化发展思考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而且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正是基于此,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精神。我们很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对于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力与重要作用。由此,对于文化发展一题,我也想简单陈述我的思考。
首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其实当社会、人民的经济条件满足要求时,对文化的进步要求就会变得十分强烈。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经济建设可以说有了十分卓越的成就。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也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做帮助,未来的发展前途更加光明。但经济的长足发展并不能代表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文化软实力。
如今文化竞争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愈加突出。文化的种类、文化的特色、文化的内核决定着谁能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便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说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目前可能还存在些不足。主要我觉得是在经济发展中思想过于偏激,一心只求经济发展而没有对固有文化的保持、传承予以足够重视。比如庙会文化、京剧文化、胡同文化„„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现在有很多人说,过年都觉得没年味儿了。这年味儿其实很简单,就是串串亲戚、街里街坊的,大家伙儿热热闹闹的过个节。而如今,我们的春节文化中却掺和进了太多的利益因素。给领导送礼、请客什么的反倒让本该轻轻松松过的年变得不堪重负。不光春节,我们许多传统的美好节日文化都被经济所影响。当然,这种新的风气也是一种文化,它是某种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但,它是糟粕的,是需要去除的,它是滋养腐败的温床。
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展现的巨大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前途也必将一片光明。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传承和创新是重点。
提起传承,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为部分——传统文化,那可是博大精深。那可是世代相传的习惯和积累,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加大力量对其保护与发扬。其中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这种文化根植于民间、根植于民族,这样,他才有发展和壮大下去的基础。这点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当然,我想文化也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适应不同的时代背景。因此,这也提到了我第二个想到的重点——创新。因为要发展,便离不开创新。我们老在说创新,咱北航的冯如杯不也是在激发创新思维嘛,但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我觉得想要创新,就要博采众长,多见识、多了解。其次,在有了见识后,便要开始模仿实践。再然后,我们才能借鉴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文化,取长补短,在社会实践中找寻创新的源泉。
我觉得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媒体在报道东、西方文化时既不要过度美化哪一方也不要过度丑化。应本着务实的态度,客观辩证的予以报道。另一方面,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政府支持,以民为本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承。不要让咱古老的文化仅仅成为人们的记忆与博物馆中的展品。可以说,青少年是希望,是未来。只有从小抓起,深化传统优秀文化的灌输与培养,才能真正将我们特色的文化传承下去。
其实,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褒贬。不过就我所了解的,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很突出。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我们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可以说这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条件。但同时,由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之配套的投融资体系与监管体系都还不够健全。因此导致我们文化方面不够开放。其中有害怕文化冲击的因素,但也有部分原因是我们可能对自己中华民族文化的信心不强。我们总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大都还是内部的发展。正如我刚才所写,文化发展是需要博采众长的。我想在“大交流”上,我们还要做做功课。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即要防止所谓和平演变和文化入侵,又要引进新鲜血液,发展壮大。其中政策掌握、权衡利弊的确不易。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第二年,也是重要的实施阶段。我作为一名北京青年,时刻都在关注着首都的各项发展。因此,我便拿北京为例。如今,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6%。可以说,北京的服务业正迅猛发展。政府也十分注重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三产方向,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我们有历史,有素材,有资金,只要有好想法、好创意便一定能够打出自己的特色、闯出自己的天地。此外,北京作为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可以邀请并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这将大大增强北京文化产业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目标是:文创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2%增长到15%!可以说,北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可以窥探出将是文化产业、服务产业挑大梁。由于其投入产出比小,未来的前景十分可观。
不过说够了前途无量,我们还是要意识到,对于首都的这个软实力的发展还是有很多障碍的。首先,要想做大做强一个产业,就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做出文化影响力。这一点我觉得可以批判的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它在动漫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和品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深的文化吸引力。并且因此而有很多人开始由此了解日本、学习日语等。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将对政治、经济发展、民族交流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点,就内容来说,我们的文化创意一定要是健康向上的、是积极的。咱的文化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民族,它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底蕴和修养。虽然不能否认我们的某些价值观和国外有着较大隔膜,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传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我很看不上有些人崇洋媚外的思想,我会觉得把自己固有的东西展现并坚持下去就是自己的特色,不要老是看着别人怎么做。第三一点,我想鉴于文化产业相对薄弱,毕竟处于建设初期,政府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要在资金上,更要在规划和引导上做好研究,不要产生浪费的重复投资,真正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完整。
我觉得去年北京提出的“北京精神”十分恰当的展现出了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要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从文化上提升了首都人民整体的精神文明素质,更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这里的文化。不过我有一点担心,就是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太紧迫。我们给自己放松的时间、感受文化气息的时间太
少。北京的博物馆非常多,涵盖的方面也很广,但我在假期参观调查中华世纪坛画展和首都博物馆时却见是观者寥寥。而当我来到第二十七届地坛庙会时却是人声鼎沸啊!不过,原先庙会上那些经典的绝活、杂耍什么的都变少变得无趣。还想小时候的庙会,那真是啃着根甘蔗骑毛驴溜溜达达看杂技。那过的叫有文化气息,可惜现在的庙会真的就剩羊肉串气息了。这次逛下来发觉这就是个羊肉串会,每年的“标王”靠羊肉串都在庙会上赚德盆满钵满,继而大家是都卖起了烤羊肉串。可想而知,把这传统的民俗文化掺了这么多的经济利益因素,这年味儿可怎么还有啊!因此,我们不能看得太窄!在文化道路上,我们的眼光一定要放得长远,不能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而要看到文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当然,北京仅仅是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一个缩影,我们个个省份都在大力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以更好的为人民造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相信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在国家、政府的大力重点培养下,文化产业定将在不久的未来惊艳世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xd51021517刘凯铭
2012年2月
第五篇:单位文化与单位发展
单位文化与单位发展
-----------------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单位文化调研
为了全面推进我处单位文化建设,更好树立单位文化,促进单位发展,针对我处管理所在单位文化和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的现状,我带领有关同志到我处泗阳闸管理所、刘老涧管理所、沙集管理所等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了各单位文化建设的情况,初步摸清了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单位文化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处管理的单位分布在宿迁市泗阳县、宿迁市的宿豫区、徐州睢宁县,邳州市。
1、单位基本情况
泗阳闸站管理所位于泗阳县城南,目前共有职工人。刘老涧闸站管理所位于宿豫区仰化镇,共有在职职工 人,2、当地文化背景
宿迁市历史上属于楚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处于典型的南北交汇地带,长期受南方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影响,更多的受本地楚汉文化的长期作用,既有南方人的聪慧勤劳,更有北方人的淳朴豪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楚文化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具有浪漫精神(李长久《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十足浪漫精神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宿迁人恋群,注重群体,喜欢随大流。讲究“合群”,推崇“人缘”,有事互帮,有难互助,同喜同贺,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喜欢对不合群的或异动的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甚至指手画脚。弄得一些干事业、有创意的人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是舶来品,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对一定具有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社会精神力量。它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它体现于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到处发挥作用的精神力量。人文精神是一个地域人脉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治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该区域久远而醇厚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禀赋,是一个地方从外到内显示出的一种区域性的群体精神。人文精神外在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更多地表现为一方民众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人文精神在区域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区域特点,真实地反映着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且对区域未来的演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作用。所以,人文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经济推进动力源。研究人文精神,也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人性格优点中,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宿迁历史上属于楚地,楚文化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具有浪漫精神(李长久《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十足浪漫精神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
宿迁人恋群,注重群体,喜欢随大流。农业生产靠的是“人海战术”,招商项目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宿迁人讲究“合群”,推崇“人缘”,有事互帮,有难互助,同喜同贺,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喜欢对不合群的或异动的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甚至指手画脚。弄得一些干事业、有创意的人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近几年,我处不断重视和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单位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处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开展了向邓平寿、谢会贵、崔政权等先模人物学习活动;开展了和谐基层建设、和谐单位建设等活动。在不同时期,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上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做了大量的释疑解惑、理顺情绪、调适心态、化解矛盾的工作,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处还以《骆运信息网》为阵地,开辟了“机关党建”、“廉政建设”、“队伍建设”、“文明创建”、“青年之家”、“职工论坛”等栏目,宣传上级的工作思路和重要决策,宣传水利系统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刊登干部职工的学习体会和调研成果,为我局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2、和谐单位建设取得扎实效果。按照海委的统一部署,我局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通过帮扶和增强基层自身造血功能,帮助基层解决了影响基层发展而又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的大问题,12基层河务局(闸所)搬迁建设工程、基层大型修缮项目实施后,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基层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出来。2008年,我局又按照海委“构建和谐海委”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和谐单位建设,制定实施了《**局和谐单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和谐单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意见》中还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构想,提出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和开发**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做好**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目前,我局《**运河志》续修和《岳城水库志》编修工作,开始着手收集整理**运河及沿河各地文化资料,开展文化标识碑(牌)设置的前期工作。**河务局开展了“明白**”课题研究,收集整理**各方面的资料,在水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处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职工思想建设、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局上下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基层、进工地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廉政对联、警言警句、廉政短信有奖征集;“廉洁勤政和践行党章”演讲比赛;廉政文化作品展览;“唱响廉政歌”歌咏比赛;楼道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理论征文、“廉文荐读,读文思廉”等一系列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全局廉政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贴近实际、扎实有效,营造出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4、“建家”工作扎实有效。2006年我处工会提出了“三年”、“五年”的基层建家目标,即: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三级局(闸所)洗澡难的问题,五年内实现“三小”规划目标(即:有小活动室、小食堂、小浴室)。目前,全局各基层三级局都建起了小浴室和小食堂,基层“职工小家”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建家目标得到实现,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基层单身职工吃饭难、洗澡难和看电视难的问题,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同时,各单位因地制宜,勤俭建家,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改善设施,添置器材,坚持经常开展活动,“三小”建家目标也提前实现,基本做到了海河工会关于“五有”的要求。即: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作用。初步做到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项目丰富、活动经常,活跃了职工生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基层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临西河务局获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今年10月,我局获得“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5、群众性的问题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坚持把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恢复、建立了工间操制度,开展了“双健身月”活动,即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开展两次“健身月”,进行拔河、跑步、太极拳表演和趣味比赛等,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我局结合局庆组织了“庆祝**局建局五十周年职工业余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组队参加了海河工会组织的游泳、篮球、“迎新春”文艺汇演和书法、美术作品展览,选派的选手在全国水利系统职工配乐诗朗诵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较好地展示了我局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2007年,我局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 学习型机关建设有声有色。我局在全局系统坚持开展“争创学习型单位、争做学习型职工”的活动,机关、直属单位坚持每季度分别制订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为培养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学风,营造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学习氛围,2007年9月、2008年3月,我局分别开展了以“读好书、明事理、建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为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形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初步营造出较浓厚的读书氛围。
7、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局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攻方向,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局各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局10个二级单位全部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河务局在今年8月份通过了“2006—2007河北省文明单位”审查验收,率先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另外,**河务局等5个单位获得海委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三级局中,有30%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70%获得县级文明单位称号。
二、目前我局单位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强。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处文化建设整体氛围不浓,从各级领导的工作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还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挖掘、开发、宣传骆运管理处丰厚的文化底蕴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做多少工作,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水文化建设。
2.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层次不高。过去由于我局基层各单位物质条件较差,加之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高等级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一直滞后。截至目前,全处系统10个单位没有一个跨入跨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高等级的文明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3.文化建设投入不够。我局基层各单位过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机关环境建设跟不上要求,文化建设没有专项的经费投入,文体设施缺乏,创建工作没有保障。最近几年,办公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4.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处8个下属单位,各单位内外环境不同,对单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投入不同,造成单位之间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四、加强单位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领域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展开新一轮搏弈。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厅属管理处的久发达地区,骆运要实现更大突破,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的增长,同样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壮大。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跨越发展的前提,是骆运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单位文化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和谐单位建设作为核心内容,把铸魂、育人、塑形作为基本任务,从而为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能够形成创造力和生产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提炼富有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形成单位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理念
我处的各级水管单位,差不多都是成立几十年的老单位,在长期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好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但是,不少单位由于缺乏文化的自觉,对于一些好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升华,还处于自然散漫的状态。下一步,要强化提炼设计意识,把单位共同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锻造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提炼具有自身特色、富于积极向上内涵的单位精神,并有目的地加强引导和宣传,使多年积淀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得到职工的理解、认同,并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
(二)搞好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
要加强单位的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型转变,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体系,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推行硬性管理、目标管理,强化考核评比及奖惩激励等措施,使遵守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落实制度的同时注重体现人性化,把职工真正当成单位的主人,体现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从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的转变,使单位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心心相印”的关系,愿意与单位“使命共担、难关共渡、感情共鸣、利益共享”,主动承担工作,既能自主管理,又能团结协作,实现人与单位的和谐发展。
(三)强化学习意识,打造学习型机关
1、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学习是提高的阶梯。一个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大,眼界越开阔,思维越活跃,境界越高远,人个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越能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不再单纯为了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一个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组织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理念,“学习是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本质理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丰富学习内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学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鼓励职工努力汲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营养,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二是要立足履行好岗位职责,大力开展岗位培训活动。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三是要鼓励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虚心向实践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锻炼才干,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3、创新学习的形式和载体。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人才”、“读书月”、“知识竞赛”等活动,推动全员学习,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举办学习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讲授水利、管理、经济、文化、法律、时势政治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大家知识次和理论水平,开阔思路和视野。三是举办各类学习研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推动学习成果共享,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和评奖活动,激发职工群众的学习热情。
4、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动作用。领导干部的学风,对建设学习型机关影响很大。实践证明,有一个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支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职工队伍。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机关过程中,要着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把每个领导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干部。领导同志首先要重视学习,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楷模。广大职工也要切实在增加学习的自学性,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在活动中不但学到真知,达到自我修炼、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和谐理念,构建和谐单位
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单位和个人做起,积小和谐为大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贴近发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和谐文化建设体制和机制,达到寓谐于教、寓谐于行的效果。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广大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公众,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以自身的心理和谐促进单位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干群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协调、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
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促进单位的和谐和稳定。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畅通信访渠道,保证职工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发表意见和建议,保证他们依法有序地提出检举、控告和申诉。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平安单位建设,努力避免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体活动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好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如棋牌室、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大型体育场馆,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的提供方便。
要本着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要紧紧围绕“水”字做好“谐心、怡情、健身”的文章。以水或水利为主题,开展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雕刻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演示活动;以水和水域为平台,开展游泳、垂钓、龙舟竞渡、溜冰、滑雪、冲浪等活动,从而使人们在与水和水文化的亲和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团结,提高素养,升华思想,愉乐身心。
(六)加强水文化建设,彰显水利工程的文化魅力
水文化是我处水管单位的“特色文化”。通过以所辖泵站、水闸等水利工程为载体,充分挖掘其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水文化的魅力;积极开展水文化研究、水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产品。同时,通过水文化建设,拉近职工与水和水利的感情,增强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高历史文化知识和素养,拓展视野,丰富内涵,提升形象。
(七)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以及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方面,我处刘老涧所已走在了全处系统的前列,为各单位树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们按照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工程管理与防汛供水等各项业务与创建工作的良性互动。下一步,鼓励各单位刘老涧为榜样为榜样,加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以创建文明单位和争取各种荣誉称号为载体,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效果。
要把创建工作贯穿到业务工作中去,切实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不断创新创建活动的形式,避免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的全过程,使大家在创建真正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加强与地方文明办的沟通与联系,争取他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为文明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克服“重创轻管”的倾向,杜绝“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不断巩固和提高文明创建的成果。
要加强对外的宣传,通过制作画册、专题片、设立门户网站,以及在各种报刊网上刊载文章、图片等方式,宣传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单位发展与改革的业绩,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从而扩大单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