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3生物无机化学论文 格式
生物无机化学论文格式如下:
小论文(不少于2500字)30﹪;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篇,而且其文献的电子版必须以email形式发到指定邮箱20﹪
《生物无机化学》课程考查论文的说明
课程考查论文相关要求如下:
1、主题:生物无机化学
2、格式:
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学院及专业,学号);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内容(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
3、提交方式:电子版+打印版 各一份,2010年11月20日前交(email:)。注意:论文邮件的标题格式:生物无机化学论文+班级+学号+姓名
谢绝一切网上下载、扫描等抄袭文字!无须繁琐的装饰和装订、钉书机钉牢即可!
第二篇:生物无机化学期末论文
生物无机化学期末论文
要求:
1、A4纸,小四宋体,内容最少三篇。
2、包括题目,正文即可,无须写摘要、关键词等。
3、引用部分用“[文献数字序号1或2·····]”文中标注,最后注明出处。另,注意分子式上下角标、空格、行距(1.0)等,写作要规范。
4、写成科普性质小论文,知识点与生物无机化学相关的均可(如:氨基酸、肽、核酸、维生素、各种酶、氧载体、离子跨膜运送等),要专业性与实际联系兼顾。另,写的不要太泛,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不同角度,深入细致的介绍。
5、以下是一些题目,仅供参考。
一、氨基酸与心脑血管病。
二、多肽与SARS病毒。
三、蛋白质错误折叠与“构象病”。
四、喝酒后“有的人脸红”,“有的人脸白,不出汗”,“有的人脸白,出汗“,为什么?从酶催化角度加以解释。
五、某种生命元素介绍。
六、关于维生素的发现、生产与应用。
七、某种酶(钼酶、锌酶、铜酶等)的催化机理与应用(食品、医药、能源等方面)。
八、激素功能(如:根据激素的功能分析人在非常激动或发怒时会出现怒发冲冠的现象)。
九、烫发与蛋白质变性、复性。
十、长期营养不良人为什么会“浮肿”。
十一、“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途径有哪些不同?
十二、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十三、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十四、嫩肉粉与蛋白酶。
第三篇:无机化学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主要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它由C、H、O所组成,化学式为Cn(H2O)n,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生物界对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均离不开糖类。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功能就是通过生物氧化而提供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生物界对太阳能的利用归根到底始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2的固定,与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都是糖类的合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将光能转化变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所有蛋白质都含C,N,O,H元素,大多含S或P,有的还含其它元素。蛋白质是氨基酸聚合物,水解时产生的单体叫氨基酸。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如果采用DN重组及细胞融合等技术改造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菌,氨基酸的含量就能提高几十倍,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这些氨基酸产品广泛用于营养食品、助鲜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从而部分代替了粮食产品。如果生物固氮的遗传工程能培养出自行供氮的作物,使一切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像豆科植物一样能自行固定分子态氮并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状态,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还能大大节省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 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 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 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 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 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 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化学本应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 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 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 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 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的需求都 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 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 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 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 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在21世纪,生物化学领域对于生物结构的研 究已经从静态进入动态,从分子结构进入分子以 上甚至细胞层次的复杂结构研究,对生物功能分 子的结构、性质、功能三者关系的研究从单一分子 进入多分子体系以至细胞体系的研究。现代技术 已经能够分离和鉴定对制造特殊蛋白质有指令作 用的基因,然后把这些基因结合到生物体如酵母 菌中以制造人们所期望的蛋白质。例如对人类有 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或人体生长素,科学家可以通 过化学的方法来改变基因以修饰其序列,生成更 好性质的蛋白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特别受到关 注的领域,即人体基因组的序列化问题,人体中所 有重要蛋白质都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制造出来的,基因组指在细胞核中的遗传性DNA 的全部物 质,它携带着成千上万单独的基因,每一个都包含 有数百个或更多的DNA单元,起着密码信的作 用;人体中有数以亿计的这种单元,要找出人体这 种基因序列并对每种基因中的化学序列进行测 定。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化学本质和重要性以及对 健康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二十一世纪医疗 卫生领域内可能最令人感兴趣的新领域之一是基 因疗法。人体有些疾病并不是由于某种微生物的 侵害而引起的,而是和我们自身的基因缺陷有关。总之,在21世纪,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 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门重要的基 础科学,它在 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关系和地位,正如 [美]Pi— mentel GC在《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 书中指出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 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将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命科 学、材料科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能源化学、药 物化学、计算化学、纳米化学等众多新兴的交叉领 域将大大地改变传统的化学科学的范畴与意义,并已经改变且将更大程度上改变社会和个人的生 存、发展及生活方式。化学的作用是巨大的,化学是人们研究世界奥秘的途径之一。
第四篇:无机化学小论文
无机化学小论文
题目名称:硅烷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系部名称:理学院化学系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李斯涵指导教师:岳红
11081501 2015302771
2016年 1 月
论文题目
摘 要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在不改变材料基本组成的前提下,投入较少的费用,大幅度地提升材料性能,是国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其中金属磷化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优良特性,在涂装前处理、润滑、除锈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当今世界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的需要,磷化技术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可以用性能更好,对环境友好的硅烷化处理技术取代传统磷化技术。本文主要简介了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金属磷化技术、硅烷偶联剂、硅烷化技术,讲解了硅烷化技术的特点,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 关键词1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关键词2 金属磷化技术;关键词3 硅烷化技术
•I•
目录
摘要...................................................................................................................I
一、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概述...........................................................................1
二、金属磷化技术...........................................................................................1
(一)发展概况...........................................................................................1
(二)特点与应用.......................................................................................1
三、硅烷偶联剂...............................................................................................2
(一)硅烷偶联剂的概念...........................................................................2
(二)硅烷偶联剂的发展简述...................................................................2
四、硅烷化技术...............................................................................................2
(一)硅烷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2
(二)硅烷化技术相对于磷化技术的优势...............................................3
(三)硅烷化技术的具体应用...................................................................3
(四)硅烷化技术的发展...............................................................................3
五、结论...........................................................................................................4 致谢...................................................................................................................5 参考文献...........................................................................................................6
•II•
硅烷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一、材料表面工程概述
表面工程的内涵为,从材料表面的实际应用出发,科学设计工艺方法,严格监控工艺过程,实际检测施工质量,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改进其中不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理论内涵,开发新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表面技术的应用,能使产品不断更新,物美价廉,占领市场并明显提高经济效益,表面技术涉及众多行业。
表面技术种类繁多,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原子沉积、颗粒沉积、整体覆盖、表面改性。按照其含义可大致分为:表面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理论;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改性和表面涂覆技术;表面加工技术;表面分析和测试技术;表面工程技术设计等。在表面涂覆技术中磷化学处理占有重要地位。
二、金属磷化技术
磷化处理就是将金属放在含有磷酸、磷酸盐和其他化学药品的溶液中,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经与上述溶液接触、浸泡从而在金属的表面发生电化学与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生成完整的、具有一定防腐作用的不溶性磷酸盐层,该膜层即称为磷化膜。该膜层不仅在金属防腐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金属塑性加工,减少摩擦阻力、润滑、作涂装底层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概况
1869年到1911年为奠定磷化处理技术基础时期,在1869年英国的Charles Ross获得磷化处理工艺的专利,标志着磷化工艺的诞生。随后,磷化处理技术的发展着重于缩短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温度,改进磷化膜的性能,扩大磷化膜的用途。1917年到1937年,磷化处理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1937年到2000年,在这个时期磷化处理技术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只有稳步地发展和完善,重要改进主要有: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方法;连续钢带高速磷化处理工艺。2000年以后,主要是为了实现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开发新技术使磷化的温度降低,速度加快。同时将烷化处理技术应用于金属表面防腐,起到工艺稳定、成本较低、防腐能力较高的效果,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得取代部分磷化。
(二)特点及应用
由于磷化处理生成的磷化膜与基体结合牢固,且具有微孔结构,吸附性能良好,所以可大大提高涂装质量。另外,磷化膜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绝缘性和耐蚀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制造领域。但磷化处理本身也存在很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磷化处理液中含有磷酸盐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进行环保处理就会危害环境;另外,磷化处理大部分需在加温的条件下进行,能耗较大,工艺复杂,操作也不方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健康及资源节约的要求,可以用硅烷化技术全面取代传统磷化工艺
•1•
三、硅烷偶联剂
(一)概念
硅烷偶联剂是既含有碳官能团(硅通过亚烃基与有机官能团键合的基团),又具有硅官能团(直接连接硅上易水解、缩合的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
(二)发展简述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的一家实验技术人员因为实验意外发现了一种以玻璃布与不饱和聚酯构成的复合物,进而推动了采用玻璃纤维及其产品做增强材料、以有机树脂做胶黏剂的复合材料的发展。随着这种复合材料的发展与使用,人们发现该材料置于潮湿空气和水中,强度会明显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找到了有机硅化物,当时恰逢这类有机硅化物的合成和研究处于高潮。为研究有机硅化物作为玻璃纤维处理剂提供了基础。后来随着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研究者对用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中的有机硅烷化合物所起的作用十分关注。因此,不同研究者通过FT-IR、SEM、XRF、AES、XPS、ESCA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复合材料界面层进行了深入研究,除进一步推动这类化合物的有效应用外,还对它的作用提出了化学键合、表面潮湿和形成互穿网络界面层等几种理论解释。
研究开发者利用这类开发者利用这类化合物的反应特性,已将它们运用于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和应用,开发出多种多样加工性能优良、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性能稳定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橡胶制品、涂料、胶黏和密封材料以及用于金属表面硅烷化保护膜等,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四、硅烷化技术
(一)硅烷化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在金属材料保护领域,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金属进行预处理的技术被称为硅烷化技术。它在金属表面的作用机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硅烷偶联剂首先发生水解反应,进而脱水形成低聚合物,在这个过程中水解物和这种低聚物与金属表面的烃基形成氢键,后发生脱水反应形成部分共价键,最终结果是金属表面被有机硅化膜所覆盖。
(二)硅烷化技术相对于磷化技术的优势
1,硅烷化技术形成的纳米硅氧烷超薄有机硅膜,可以替代传统的磷化膜,是节能降耗、优质高产、降本增效的优异材料,硅烷化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磷化技术。
2,就有机硅烷膜与磷化膜两者耐腐蚀性和涂层的附着力比较,前者性能优于后者,如磷化膜的重量一般为2~3g/m,而硅烷膜重0.1g/m,两者相差20倍左右,有机硅烷化膜具有优异的防锈能力,不出现泛黄和生锈的现象,质量很稳定,与涂层结合度很高。
3,Si-O-M共价键分子间的结合力很强,所以产品很稳定,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防腐蚀能力。
4,使用方便,便于控制,槽液位双组份液体组成,仅需控制PH值和电导率,无须像磷化液那样要控制游离酸,总酸,促进剂,锌,镍锰的含量,处理温度等诸多的工序参数。
5,节约能源,槽液不需要加温处理,可室温或低温操作,能源费用降低。
•2•
6,优异的环保性能。硅烷处理槽成分中无磷酸盐、COD/BOD重金属离子、槽底废渣。废水排放少且容易处理,简化操作,如果安装过滤器及离子交换器,可以做到封闭循环使用。清洁生产,优化环境。
7,适用性强:适用于浸渍、喷淋、喷涂、浸涂,混涂和粉末涂装等处理方式。8,适用于多种金属处理,如冷轧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涂层板,铝等不同板材的混线处理。
9,工艺流程较磷化大为简化,工艺简单,流程短,有机硅烷处理后不需水浇,可直接烘干,节约水资源。甚至在有机硅烷处理后也可不用烘干,直接电泳。
10,综合成本低,产品消耗量低,三废处理成本低。
11,与原有磷化涂装工艺与涂装设备相容,不需要进行设备改进,只需将磷化液换为硅烷处理液,即可投入生产。
(三)硅烷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汽车行业中,可以应用于汽车零件部行业喷漆中的喷涂、喷粉以及电泳前处理,且有机硅烷处理可以利用磷化处理的生产线。
在家电行业,专门针对冰箱外壳冷轧板开发的处理剂一种复合型超支化硅烷偶联剂BT-SE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新型处理剂,它不含重金属及磷酸盐等有害成分,能在洁净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硅烷膜,显著提高后续金属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在航空、航天行业,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为了提高他表面的耐蚀性和有机涂层的黏结耐久性,王云芳等对铝合金进行水煮处理,其表面形成富含烃基氢氧化物层,然后经两步浸涂后再高温固化,在被氧化的铝合金表面像成复合硅烷氧化膜,经检验,认为得到了保护膜层。
在文物保护中,甄广全等采取有机硅双分子膜加有机氟硅复合涂层保护户外铁器。
(四)硅烷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研究人员对有机硅烷偶联剂的不断合成和研究,硅烷化技术的物质基础一定会越来越深厚,而且其合成方法一定会越来越环保,原子利用率也会越来越高,硅烷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扩展,逐步甚至完全取代金属磷化处理技术,为我国的国民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
五、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金属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其表面处理技术尤为重要,由于金属磷化技术比硅烷化技术成熟的早,故其在化学表面转化处理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该技术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对环境污染较大,工艺比较复杂等,故需要完善其工艺,和寻找新技术来逐步甚至完全取代它。随着人们对硅烷偶联剂的研究和应用,硅烷化技术逐步发展和成熟,由于它较磷化技术的优势明显,对环境友好,工艺简单,具有成本低等特点,研究者正在不断地深入发掘,拓宽其应用领域,使该技术越来越成熟,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金属磷化处理的问题。
•4•
致 谢
感谢老师这一学期为我们精彩讲述无机化学这门学科,指导我们该如何在大学学好这门课,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主要知识点,让我们独立自主地做完这个小论文,进一步独立地探索科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论文课题来源于老师上课所讲的硅烷,我对它挺感兴趣的,在查找硅烷的过程中了解了硅烷偶联剂及其与金属表面处理的相关知识。发现了目前金属磷化技术的不足,找到了用硅烷化技术取代磷化技术的解决方法。觉得在完成这个小论文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自己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但因为知识水平有限,写的论文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老师能指导指导我。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
•5•
参考文献
[1] 硅烷偶联剂-------原理、合成与应用/张先亮,唐红定,唐俊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 [2] 金属磷化工艺技术/胡国辉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3]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王振廷,孙俭峰,王永定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9
•6•
第五篇: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论文
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化学10本1 王小苹 110711031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化学史 化学家 发展 发展前景 时期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也就是从远古到公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是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
(四)定量化学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诚然,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而化学的发展也决不会停滞不前。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1.公元前100年中国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总结并推广了造纸技术,而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
2.公元700~800年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火药于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世纪才传入欧洲。
3.公元前200~后400年中国炼丹术兴起。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葛洪的《抱朴子》记录了汞、铅、金、硫等元素和数十种药物的性状与配制。公元750年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
4.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氧气的人。他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约早1000年。5.我国是“纤维之王”── 蚕丝的故乡。公元前2000年中国己经养蚕。公元200年养蚕技术传入日本。
6.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公元前200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7.1000多年前中国就能炼锌,早于欧洲400年。
8.公元前2000年中国已会熔铸红铜。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开始冶铸青铜。公元900多年我国的胆水浸铜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金技术(置换法)。9.1700多年前,中国已能炼铅及铜铅合金。
10.公元前800~公元前600年中国已制造陶器。公元200年中国比较成熟地掌握了制瓷技术。
11.3000多年前,我国已利用天然染料染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料和制作漆器的国家,约有7000年历史。
12.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会酿造酒。公元前1000年我国已掌握制酒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2000多年。13.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古书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14.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的四川省邛崃和陕西省鸿门两地。
15.我国祖先很早便开始使用木炭和石炭(又叫黑炭,即煤),而欧洲人16世纪才开始利用煤。
16.1939年,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提出“联合制碱法”,1939年侯德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纯碱工业专著《制碱》。
17.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的方法合成活性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由于署名原因,诺贝尔化学奖与国人擦肩而过)18.七十年代,中国独创无氰电镀新工艺取代有毒的氰法电镀,是世界电镀史上的创举。
19.1977年我国在山东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常林钻石。20.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产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盐最早的国家。
21.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我国都有。是世界上冶炼矿产最早的国家。
我国最早的化学研究机构
在20世纪初,我国所需要的纯碱全靠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1884-1945)先生,在兴办精盐公司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塘沽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范旭东以以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为基础,决定成立一个名为“黄海”的化学工业研究社。1922年8月,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方面塘沽正式成立。被称为“西圣”的孙颖川博士毅然辞去英办开滦矿务局总化验师的高职,来到“黄海”任社长,张子丰先生任副社长。后来,留美归来的张克思、卞伯年、卞松年、区嘉伟、江道江等博士,留法归来的徐应达博士,留德归来的聂汤谷、肖乃镇博士,以及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方心芳、金培松等助理研究员,也先后来到 “黄海”。著名的侯德榜博士当时也在“黄海”。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生产出第一批“永利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该产品获得金质奖章。
1932年,“黄海”接受了中华教育资金董事会的资助,决定用海州磷肥石矿作磷肥试验,为硫酸铵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1933年,集中了中国炼丹的有关文章和文献,准确探索古代中国化学的渊源。这时的“黄海”正处于黄金时代,拥有博士10人,留学生、大学生60多人,不但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而且还代为海关检查食品。
1937年日寇入侵,“黄海”被迫迁至四川五通桥。由于五通桥没有海盐,制碱遇到困难。在这关键的时候,侯德榜博士挺身而出。经过500多次实验,历时一年多,震惊世界的侯氏制碱法诞生了,“黄海”又东山再起。
1944年7月,范旭东继“黄海”之后,又在研究社里创立了 “海洋化工研究所”。
1952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黄海化学研究社,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
从此“黄海”的作用越来越大,“黄海”的学者、科学家、技术人员,成了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栋粱。中国化学中杰出作家及杰作:
1.焰色反应 被称为“山中宰相”的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陶弘景(公元454—536年)在实践中发现,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从而找到了鉴别外表极为相似的硝石与朴硝(硫酸钠)的最筒便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焰色反应”。陶弘景发现“焰色反应”并应用于物质的鉴别,比欧洲最早发现者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早一千二百多年。
2.自燃 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张华(公元232—300年)于公元290年前出版的新著《博物志》一书,是世界上记载“自燃”现象的最早文字记载。3.碳酸气 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一书中,已有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白石就是白石灰石,白灰就是石灰,所产生的气体就是碳酸气即二氧化碳。十七世纪后,才有比利时人地碳酸气作专门的研究。
4.深井天然气 中国人于公元前1世纪就已用传统的方法打出了4800尺深的钻井,并用竹管把天然气从井里引到锅灶里,用来蒸煮食物和熬制食盐。比欧洲人早一千九百多年。
5.氧气 我国唐朝学者马和在公元八世纪时期就已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并提出了制取的方法,但由于其原著《平龙认》一书已失传,无法进一步研究和考证。过了一千多年三个欧洲人(普利斯特里、拉瓦锡、舍勒)才在各自不同国家里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史记·封禅书》里就有“黄帝作室鼎三”,以及“禹收牧贡金铸九鼎”这一类的话。据史学家的考证和判断,那时所谓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青铜。说明我国从黄帝、夏禹起,即公元前2500多年就会冶炼青铜来铸造器物了。
6.石油 我国人民知道和利用石油的时间,比世界各国都要早。远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后汉文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上记载:上郡高奴县,有水可以燃烧。这里所指可燃液体就是石油。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现在仍出产石油。
7.煤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用煤炭雕刻成圆环和动物形状的艺术品。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已用煤炭做燃料来冶炼铁。我国使用煤的历史悠久,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8.麻醉剂 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9.水银 据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用水银能治疗臃肿和皮肤病。由此可见,中国是水银疗法的最早发明者,比西方早了8个世纪。
10.制盐工艺 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是产盐最早的国家。相传在夏朝(公元前2140—前1711年),我们的祖先就会用海水煮盐。关于古代制盐工艺的记载,以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作咸篇》所叙述的最为详细。
11.酿酒工艺 早在新石器的代,中国人就掌握了发酵酿酒的技术。在中国最晚于公元前2世纪便有人饮葡萄酒。公元52年左右,中国人就掌握了冰冻提取酒精的技术,从而发明了自兰地。12.陶瓷工艺 据新近出土的文物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已用高岭土制造出原始瓷器。而欧洲到18世纪才研制成瓷器,比中国晚了1700年左右。
13.长明灯 中国人对简单的油灯进行了尽可能的改进。在汉朝或早于汉朝就已开始用海豹油或鲸油和不燃的石棉灯芯了。后来设计出使灯冷却的方法,来阻止油的蒸友。李约琴评价说:“它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冷却水套预处理蒸馏法。它包含了蒸气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部现代技术。”
14.炼钢铁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首先用生铁炼钢的国家至迟在战国时代(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人就完成了这些发明。这才导致了1856年西方转炼炉钢法的发明。15.湿法炼铜 宋人沈括(公元1030年—1094年)在他所著的《梦溪笔淡》里就记载有“胆水浸铜法”。东汉人所著《神农本草纪》晋人葛洪(公元约281—340年)所著《抱朴子》以及其它文献里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可见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的现象,早在宋朝之前已被我国人民所认识。
16.青铜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能冶炼和使用它。《史记·封禅书》里就有“黄帝作室鼎三”,以及“禹收牧贡金铸九鼎”这一类的话。据史学家的考证和判断,那时所谓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青铜。说明我国从黄帝、夏禹起,即公元前2500多年就会冶炼青铜来铸造器物了。
17.炼锌 我国开始炼锌和生产锌的确切年代,虽难以考证,但在署名为霞飞子(公元918年)的《宝藏论》一书中,有“倭铅”(即锌)这一名称,说明我国在1000多年以前就能炼锌。再根据明朝宣宗时铸造的黄铜宣德炉的化学分析结果,我国在15世比20年代就已经能大量地生产锌了。这比欧洲的早400多年。
18.火药 火药第一次引起西方社会关注是在12世纪后期。那时,中国人已使火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已产生枪炮技术。它是中国炼丹家在寻找长生不老丹时发现的,起源最可能的年代是公元850年。
19.造纸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就发明了纸。纸用于书写至少是在于世纪或更晚以后的事。世界上最早的写有文字的纸是1942年在内蒙济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面发现铁。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纸在7世纪传到印度,8世纪传到西亚,12世纪传到欧洲。
20.毒气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前4世纪。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失于利用风箱把炉子内燃烧的芥末所释放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遂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故中德国人利用战壕芥子气早2300年。
21.联合制碱法 侯德榜(1890—1974)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他在1942年创造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对原来比利时人索尔维在1862年发明的制碱法(也称索尔维制碱法)作了重大的改革,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响。从此,中国化学工业技木一跃登上世界舞台。
22.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6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许多工厂、院校、科研部门共同协作,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台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是新中国科学家在科学上寺得的一个“世界冠军”。
23.人工合成核酸 1982年1月15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科学报告会上,传出鼓舞人心的消息:新中国的科孛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新中国的科学家又一次夺得了科学上的“世界冠军”。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无机化学是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外,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他们的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解释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
近几年我国无机化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基础项目的支持下,基础研究取得突出进展,成果累累,一批中青年专家的工作脱颖而出。有的专家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有的专家在国际高水平的专业杂志Science,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rch , Angew.Chem.Int.ed., J.Am.Chem.Soc.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科学论文。我们相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化学学科能够继续取得基础研究的突破,开创新领域,开展国际领先的独创性研究工作。无机化学的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无机化学在最近几年里所取得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与国际保持同步发展。从传统的无机化学角度来看,生物无机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化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的共同支持下,2002年3月5-7日在深圳举行了生物无机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生物无机化学发展过程和在目前生命科学和化学科学交叉发展相互促进的强大动力和趋势。我国生物无机化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发展的,当时落后于国际约1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几年连续支持下,在全体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者的努力下,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10年内跃升了三个台阶,研究对象从生物小分子配体上升到生物大分子;从研究分离出的生物大分子到研究生物体系;近年来又开始了对细胞层次的无机化学研究,研究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在金属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金属蛋白结构与功能、金属离子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以及无机药物化学、生物矿化方面都有了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日益年轻化。但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研究周期较长,但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杰出的青年研究人才。放射化学的研究也表现出以上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要扶持年青的研究人才脱颖而出。
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 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造福国家, 造福人类。当前, 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向我国科学工作者提出挑战, 迫切需要化学家在更深更高层次上进行化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为国家目标服务两个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设想, 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求。
预计 21世纪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各学科纵横交叉解决实际问题。即化学学科的自身继续发展和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相结合.化学学科内部的传统分支继续发展和作为整体发展相结合.研究科学基本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应该说科学的发展常常出现预料不到的突破, 但是又有可能从现时动向, 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分析较近期的发展趋势。
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纵横交叉解决实际问题。即化学学科的自身继续发展和相关学科融合发展相结合;化学学科内部的传统分支继续发展和作为整体发展相结合;研究科学基本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世纪之交,展望未来10年化学事业和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们充满信心,倍感兴奋,化学是无限的,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帮助我们解决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化学将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了解了化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化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关系,来更好的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嘉华 赵匡华主编.《中国化学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 J.R.柏延顿著.《化学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吴守玉 高兴华主编.《化学史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郭保章著.《世界化学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5] 亨利·M·莱斯特著.《化学的历史背景》.商务印书馆,1982 [6] 柴勇.中学生数理化报,2006,7:166-167.[7] 江玉安.化学教育,2009,7: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