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综述2
[1]彭华,钟韵.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初探[J].经济地理,1999,01:112-116.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就是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将旅游意识融入城市景观与市政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之中。
[2]刘锋.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03:97-101.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指出实施旅游形象驱动模式的重要性,论述了旅游形象策划的设计方法,并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基础、整体形象、宣传口号、产品形象等在内较为全面的旅游形象。
20年来,我国旅游发展的理念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形象驱动。
[3]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02:15-20+78.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探讨这些研究对中国城市旅游的启示。
[5]李娟文,彭红霞,何军.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以武汉市为例[J].人文地理,1999,03:17-20.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旅游形象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如何从理念定位、视觉强化和宣传推销三个环节来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观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武汉市旅游形象塑造进行了设计。
[6]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87-93.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传播系统的三要素———传者(传播主体)、信息与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和受众(传播对象),以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策略为依据,以旅游地的地理空间特征为实施策略的基础,探讨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总结和提出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7]周玉翠.欠发达地区社区旅游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03:74-76.文章探讨了社区旅游的特点、社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及欠发达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重要性,提出了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邵阳市社区旅游开发的措施
[8]李国平,叶文.游客感知“灰度区”的旅游形象策划初探——兼曲靖市旅游形象策划[J].人文地理,2002,04:34-37.文章探讨了社区旅游的特点、社区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及欠发达地区开展社区旅游的重要性,提出了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邵阳市社区旅游开发的措施
[9]黄震方,李想,高宇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与分析——以南京为例[J].南开管理评
论,2002,03:69-73.本文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概念与方法。作者认为,目的地形象测量是开展形象设计与推广前的必要步骤,测量结果则是实施形象推广策略的基本依据。形象测量方法可分 “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种基本类型。作者运用“非结构法”对南京的旅游形象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为了解和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旅游形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10]杨英宝,钱乐祥,苗长虹.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2,02:88-95.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结出不同阶段旅游竞争研究的特点和走向 ,并指出了旅游竞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旅游竞争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11]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06:563-568.[12]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01:63-67.[13]谷明.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J].旅游学刊,2000,05:63-67.[14]吴必虎,余青.中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0,04:85-94+110.[15]章锦河,凌善金,陆林.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03:82-87.[16]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04:496-499+512.[17]章锦河,陆林.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1,01:16-19.[18]乌恩.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J].人文地理,2001,01:24-26.[21]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03:65-70.[25]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开发研究——以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5,01:63-70+100.[26]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旅游学刊,1995,03:29-31+61.[27]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03:47-55.[28]聂献忠.旅游形象建设与都市旅游业发展──以香港、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汇
刊,1998,02:59-61+44-65.[29]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01:46-48.[30]谢飞帆.旅游地形象研究在西方的崛起[J].社会科学,1998,01:70-73+77.[31]周志红,肖玲.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01:109-111.[32]郭英之.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3,02:280-284.[33]池雄标.论政府旅游营销行为的理论依据[J].旅游学刊,2003,03:58-61.[34]杨振之,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3,03:62-67.[38]李燕琴,吴必虎.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4,01:82-86.[39]程金龙,吴国清.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02:73-77.[40]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2004,02:92-96.[45]李山,王铮.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6,02:5-11.[46]高静,肖江南,章勇刚.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07:91-96.[47]宋子斌,安应民,郑佩.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学刊,2006,10:26-32.[48]张宏梅,陆林,章锦河.感知距离对旅游目的地之形象影响的分析——以五大旅游客源城市游客对苏州周庄旅游形象的感知为例[J].人文地理,2006,05:25-30+83.[50]王素洁,刘海英.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7,02:61-68.
第二篇:研究专题
2010-2011学年劳技教育研究专题
一、创建特色劳技基地
小学的劳技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的生活紧紧结合起来,要有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我们应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起有坚强的毅力、一定的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创新精神,达到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
1、增添符合本土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劳动内容较多,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因而劳技课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涉及的面要广,如我们能增添一些符合本土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的学习情趣无疑是能够被激发的。例如:在教传统工艺、缝纫、烹调、种植、金工木工、生活常识等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掺插本土地区资源,教学生养殖方面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在劳技课中学到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传统工艺”课上,除教学生编制一些简单易学的传统工艺品之外,我们可以增添欣赏当地的早期绣花作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间工艺,培养学生心灵手巧、做事仔细认真的态度;在“种植”中,可以增添“教学生种植花草,养花插花,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等等。
2、开设学校特色化教育的课程
学校特色化课程首先应该是学校区别与其他学校的一种独有的、个性化的课程。在开发的进程中,有必要立足于学校的特定资源。依托本土资源,创建特色劳技基地是我们学校一个独特的课程资源。在其课程资源里,我校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教学中,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如在教学“炒菜”这课时,我们是先让同学们到家里去询问爸妈如何制作菜肴,了解制作的过程,简单作好笔记。再到课堂上来通过互相讨论,然后到家里由爸妈在场辅导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在制作要求上,不要求学生做同一种菜,而是让学生自己选菜、配菜,做不同的炒菜,这样,课堂上人人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二、打造特色劳技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一)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
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必须在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进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他的成功
一、科学,二、民主。可见,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教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生劳动知识的获得,劳动技能的形成,绝不是仅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能所能解决的,它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劳动实践的劳动技术教育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算真正的劳动技术教育。所以没有在适合学生教学形式下学习的教育是不出有能力的学生的。
(二)创设符合学生的教学环境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我们的劳技课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学科的课堂气氛要好,但也逃脱不了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关系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环境。这使得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所讲的、所示范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和行为个性化的发展。
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我们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桌椅摆放进行合理布局,不拘一格,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学、互学、合作的活动中学习,尝试错误,获得成功。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是学生的“同学”,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同玩,同做,同乐,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教·学·做三合一。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创造和知识,在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点中,求得新的发现。这一转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思维的解放、个性思维的呈现、创新意识的滋长;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劳动思维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到:老师与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比学生更聪明;老师是该怎么
做的代表者。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很强,如果他发现了老师教给的方法是最好的,那么他就不再去自己思考了。
1、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小学生天生爱玩,如果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竞赛:竞赛是激励学生好胜心,取得优良劳动成果的手段,是利用情感动力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得到增强,因此,劳动效率会有很大提高。比赛的方式有个人比赛、团体比赛、自我比赛和能力分组比赛。如“课前可采用小组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尝试性实践,课中针对劳动过程开展个人或团体比赛,课后对劳动成果开展评比,使自己在不断比赛中提高、超越。
表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国茨基曾讲到表演教学的好处:一是由孩子自己进行,有直接生活感受,二是能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表演完全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因而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事先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表演小组,然后根据特长选定内容。由于内容形式不受限制,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表演时学生总能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这样,准备、表演多次练习,学生的技能自然会得到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
效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劳动技术教育开创了更为宽广的新天地。例如,要让学生学会上超市购物,可设计相应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网上逛超市、购物、付款,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
2、互助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制作面具时,有几个不会画小动物,有几个动物五官的位置没粘贴好。我在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后,鼓励他们吸取经验教训;然后组织互帮互学,让他们自由组合,在制作时,学会关心、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与初制作时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手拿着自己与人合作的心爱面具,体会到了合作的愉悦,成功的快乐。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脸。
三、开辟特色劳技资源
劳技教育特色的创建,可谓十年磨一剑,在我们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目前我们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正在茁壮成长。学生可以在那里进行观察、种植、养殖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可以听王建立老师的讲解,可以亲自到田地里去劳动。
(一)立足课堂,促成有效教学
1、重视想象,拓展联想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创造想象的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启发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缝制捕捉昆虫网》一文前,我叫大家看看书,做一些课前准备:想想,除了书上提到的材料外,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做?缝制昆虫网的方法只有一种吗?课堂上我大开眼界。他们由纱布得到启发,展开想象,联想到窗纱、袜子、网兜等。制作开始了,有的用针缝,有的用铅丝绑,还有的用发卡穿。大家做出来的网兜也各不相同,有三角形、椭圆形、葫芦形等。大家还陈述了自己昆虫网的优点:用袜子做昆虫网,能粘住虫子;椭圆形的网出口小;葫芦形的网,虫子更难逃脱。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展开想象,有了自主权,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了,拓展联想的空间更广阔。随着时间的推延,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为明天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亲身经历,学会发现
在学习《给小树穿冬衣》一文时,我带着草绳、剪刀,领着学生来到操场的一角,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动作,然后学生分组行动。等完工后,请大家谈谈体会,说说有没有发现问题。一个说,太费时、费力;另一个说,太费材料了。我接着说,既然有那么多的问题,想解决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织不同尺寸的“草衣”给小树穿,穿的方法像绑沙袋,这样,穿脱自如;有的说,用编织袋的布来做“树衣”,做上拉练,因为编织袋的布结实,能重复使用,这样既方便又省料„„真不敢低估这些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样可以达到教师讲解示范所达到的学生那种操作技能的形成。而且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在动手、动脑思维与操作紧密结合中又促进了技术素养的形成,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创造的欲望。
(二)深入实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体验。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
2、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促使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教师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
3、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的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时,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资料和劳动设备,协助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分担相应的责任,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4、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持不同的方案,对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可丰富多样;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同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
第三篇:研究总结
感恩教育研究工作报告
一、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工作的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之下,人们在物质享受得到极大的满足的同时,精神的因子却逐渐从灵魂和肉体中消失。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却肆意破坏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却异常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只懂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会接受,不知责任…… 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孩子们不知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等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二、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
顾问:刘志敏 张晓梅(市科研所所长、专家)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马彦忠(校长、提供课题的经费、保障课题的结题)副组长:代凤仁(教导处主任、负责筹措课题经费和课题管理)
成员:郭玉巍(教导处副主任、负责统筹课题的运作、协助完成课题的各项工作)
李冬辉(课题组负责人,负责实验教师和课题的管理,课题的研究、制度的落实、完成工作报告的撰写)课题实验小组:
负责人:李冬辉(课题总负责人、负责实验教师和课题的管理,课题的研究、制度的落实、完成工作报告的撰写)
成员:(课题参与实验研究与实践,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实验教师分工:
王兴:负责实验通讯和关注总课题组及科研所的网站及邮箱。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王宏锋:负责实验活动及会议记录,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郑树禹:负责课题活动的组织、学生作品的编辑、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
李艳军:负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培训,课题文件的编辑,打印 马学军: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录像、摄像、材料汇编 郭玉巍:负责课题研究整理、收集资料、存档等工作 王海澎:负责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胡忠平、曹淑芬、赵丽华、王丽丽、郭永恩、张淑巍、王玉洁、牛聪颖、黄绍杰、孙玉龙、路俊杰、于英杰、王丽杰参与实验研究的心理辅导、个案设计 负责课题的宣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保障措施
多次召开本课题的研究会议,还专门拨出经费用于此课题的研究。为把本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学校还设有专门的阅览室与图书资料室,这些无疑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研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成绩
李冬辉:2012教学设计《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SectionA》获得一等奖;优质课《unit 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SectionA》获得一等奖;2012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获得一等奖;2012优质课说课《Uin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Topic 2 Section B 》获得一等奖; 王兴:2012年优质课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获得一等奖;
2012论文《农村贫困生感恩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得一等奖。王宏锋:2012优质课说课《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获得一等奖;;
2012论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首先转变观念》获得一等奖。代凤仁:2012优质课五四爱国运动获得一等奖;论文《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获得一等奖。
2013年优质课 《五四爱国运动》获得一等奖;
马学军:2012年《心育》优质课说课稿《前滚翻、障碍跑》获得一等奖; 郑树禹:2012个案《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个案》获得一等奖。郭玉巍:2012论文《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培养》获得一等奖。说课《Unit5 Topic2 SectionB》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 2013年说课《Unit 5 Topic2 Section B》获得一等奖;
2014年说课《Unit12 Don’t eat in class.》获得一等奖;优质课 《 A Telephone Call 》获得一等奖;
李艳军:2012《心育》教学设计
《感动就在一瞬间》获得一等奖;
胡忠平;2012教学设计《汽化和液化》获得一等奖。优质课《内能》获得一等奖;2013优质课《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获得一等奖; 王丽丽 :2012论文
《爱的奉献》获得一等奖;
牛聪颖:2012教学设计《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获得一等奖;
Section A》获得一等奖;
2013《心育》论文《如何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获得一等奖;
2013年优质课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A》获得一等奖;
2014年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得一等奖;
黄绍杰:2012论文《家贫生感恩教育》获得一等奖;
赵丽华:2012教学设计《Unit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2 Section B》获得一等奖;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课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情感状态。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社会的美好和幸福。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帮助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生根、开花、结果。
三、研究内容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意识到父母、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教育他们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然后通过一些具体活动,让学生推恩及恩,进而爱自然,爱生命,爱祖国,逐步使感恩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美德。
1、感恩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对自然的敬畏之心;②对父母亲人的报答之心:;③对师长的敬重之心;④对社会的仁爱之心;⑤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心。
2、感恩活动的开展研究
具体内容有:①感恩教育调查;②感恩意识的培养(案例、报告);③学校感恩活动开展(案例、报告);④感恩行为品质的养成教育⑤感恩教育论文。
3、感恩行为的规范研究
具体内容:①对待父母及亲人的态度与行为;②对待师长的态度与行为;③对待学习态度与行为;④对待社会的态度与行为;⑤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爱自然,爱生命,对给予自己关爱和帮助的人怀有感恩之心。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化为美好的品德。
五、研究方法
感恩教育,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横向辐射,纵向延伸,造福家庭,服务社会。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会为行动策略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主要采用:
1、行动研究法,在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正,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感恩教育的体系和机制。
2、辅助采取调查法。
3、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等。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1、各种感恩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开展。
2、阶段总结。
3、关于各种感恩活动的理论研究。
4、形成一些有价值的阶段性的成果加以完善。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课题论文、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感恩现状
为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收回调查问卷160份,其中男生86人(占53.75 %)、女生74人(占46.25%)。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表示感恩父母、老师、社会、自然是应该的。感恩情感是人们在认识感恩时所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设置部分情境的愉悦度调查,其他采取访谈形式。88.75%的学生愉悦于被他人帮助,94.375%的学生高兴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了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养育,95%的学生对帮助他人感到愉悦,96.25%的学生对回报了曾帮助过自已的人感到高兴。
对小学生感恩行为的调查,根据感恩的对象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由调查可知,只有13.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15%的学生偶尔表达,7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6.25%的学生在父母工作劳累或不舒服时会主动做家务,17.5%的学生偶尔做,而没有做过的居然占到66.25。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说明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由调查可知,26.25%的学生在公交车上经常主动给他人让座,13.125%的学生不会让座;对于参加公益活动,86.875%的学生愿意参加,这说明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绝人多数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公益活动少之又少,多组织适合小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由调查可知,只有11.875%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11.25%的学生经常践踏学校草坪。这说明目前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对学生进行感恩必要性教育,让学生知恩,懂恩。
1、、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知恩。
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感恩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回报,就是感激,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感恩,把生活中的一些感恩故事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学生情感上激起浪花,最后明白感恩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触手可及,动手可做,有时只是一个表情,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只要心存感激,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2、了解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懂恩。
学生在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这还不够,我们让学生进一步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感恩故事,比如了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周围环境,你的祖国,认真去感受,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感恩的了解。以此为契机,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在“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当一天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付出,从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理解到当家的不易,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会了感谢,学会了关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同伴对我的帮助”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在班会上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回忆,重温温馨的友谊,让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同学朋友的真切关怀,懂得对别人的帮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使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感激人,关心他人。
我们还开展观看爱国影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小时真系幸福生活,树立感恩意识。在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火烧圆明园》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但接受老师、父母、社会的恩泽,还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赐予。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毫无感恩意识,认为理所应当,在无节制的挥霍的同时,还在肆意破坏着大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祖国在心中,环保在行动”-----观看环保影片、召开绿色主题班会、征集环保标语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了环保的知识,了解环保的一些措施,并顺势引导号召全体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动动手,让校园环境更温馨;弯弯腰,让校园环境更洁净。在征集环保标语中,同学们积极响应,搜集设计了许多标语,这些标语有的辞藻优美,琅琅上口:“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振聋发聩,引人深省:“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有的语言朴实,充满童趣:“还地球妈妈一张干净的脸吧”,“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生动有趣的标语不但易记,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感恩行为活动,让学生报恩、施恩。
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知恩、懂恩教育后,我们适时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会感恩会报恩的品质。
1、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清明节,人们都有纪念祖先或缅怀先烈的习俗。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利用清明节,组织我校师生代表到叶县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扫墓活动。
活动自始至终,各位参加队员都严肃对待。首先由少先队员代表献了花圈,将代表着纯真、热忱的花圈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然后全体少先队员默哀三分钟,向这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和先烈致敬、默哀,感受着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之后请叶县革命烈士陵园余主任给师生们讲革命烈士们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各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伟大,我们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接着再由少先队员代表讲话,她代表学生表明了决心。随后由大队辅导员带讲话,要求队员们要向向烈士致敬,烈士学习,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
回校后,各班召开了班队会,参加扫墓的师生代表介绍了本次扫墓的过程,使全体同学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随后,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我校召开了“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活动,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全体师生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情怀,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正如一位同学在演讲里讲到:“我们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的烈士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他们的英明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唯有记住他们,我们才能更强烈的感到,中华民族的心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后来者奋发图强,沿着英雄们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们利用三八节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感恩活动,在“三八”节这一天为辛苦的妈妈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可以学着给妈妈按摩脚部,跟妈妈聊天、讲笑话,让妈妈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感受自己的行动给妈妈带来的愉悦。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许多家长也反应这次活动后,好多学生在家里比以前懂事多了,不再任性了,有的开始抢着做家务了,这样的活动和教育应该多做几次,我们在元旦开展了“感恩老师,我为老师送贺卡”活动,通过这一次自制贺卡的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每一张精致漂亮的贺卡都凝聚着同学们对老师深深的祝福,饱含了浓浓的爱意,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饱含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感恩:“小小贺卡,虽不华丽,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送给我最亲爱的老师。“献给敬爱的老师:”象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象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老师!请接爱我诚挚的祝”,“亲爱的老师,您就象那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您给予我们的爱和关怀将鼓舞着我们走过艰难困苦。”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向老师感恩,感恩老师的爱心,感恩老师的劳动,感恩老师的教诲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
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在父亲节里我们开展“放歌六月,感恩父亲”活动等等,向辛苦劳作的父亲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长辈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亲享受一份感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感悟到长辈的恩情,也体会到爸爸妈妈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他们露出笑脸。做个心中有爱、心中有情、懂事的好孩子。
2、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农家,通过社会实践,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不断增强感恩思想,不断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我们特别组织学生在三月份开展了知恩、感恩、关爱孤寡老人活动,让学生走进孤寡老人家中,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爱心,送去欢声笑语,在给孤寡老人的孤寂的晚年送去一份关爱的同时,也给学生们心底种下学会施爱的种子。
(四)知恩、懂恩、报恩、施恩,不能仅限于一次次的活动中,还要作为学生的一种品质修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把感恩的行为经常化,把学生的感恩行为养成习惯,变成自觉的行为。
我们号召学生不管校内校外一个样,对人对物一个样,心存感恩意识,常怀感恩思想,伸出友爱的双手,撒播爱心的种子。通过我们的努力宣传教育,我们看到了学生之间礼貌待人、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学校里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的比比皆是;向灾区捐款,每个同学都是踊跃参与……正如一个同学在“感恩老师,与爱通行”现场作文竞赛里写到:老师,您的付出无法衡量,您的爱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您的爱像一叶小舟,承载着我们,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还有一个同学在“感恩父母”手抄报活动中写到:是谁不分昼夜地操劳?是谁在半夜为我掖好被角?是谁在风雨中接送我上学放学?是我的父母!他们把源源不断的爱播撒在我心间,而无怨无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绝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想用歌声唱给您: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五)、对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教育后测调查
我们的课题从09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通过开展大量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得以圆满完成。在教育活动即将完成时,我们进行了后期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比较前期调查问卷,以活动期间时间为限,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学生的感恩情感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增强后,更能体会到感恩。
在活动期间,78.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在父母劳累或不舒服时,56.25%的学生会主动做家务,有5%的学生没有做。
调查还可知,教师节有91.725%的学生给老师送出了礼物,别人遇到困难会主动帮助的学生有95%,老师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98.75的学生会原谅。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只有3%的学生会经常随手扔垃圾,1%的学生会践踏草坪。
从测试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感恩情感得到了升华,感恩行为明显增多,并在生活中初步养成了感恩习惯。
(六)通过几年课题研究,我们在学生感恩教育及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产生了较深的社会影响。
1、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
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懂得了“赠人玫瑰,留有余香”蕴含的感恩思想;领悟到“感恩”的深刻含义:“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2、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通过对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意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参加到教学科研中来;教师理论学习主动性将大大提高,并勇于把新理念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课题完成之际,参与课题的教师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每人都完成了一片质量甚高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这都为教师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我校的教师逐步走向科研型。
3、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作沟通、和谐发展。
八、不足之处
感恩教育不但要体现在各个活动中,更应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中,这一点我们有待加强。
第四篇:企业研究
房地产开发经营作为绿地集团的核心主导产业,房地产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领域遥遥领先;建成和在建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达17幢,其中4幢高度位列世界排名前十。
绿地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及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济南、合肥、南昌、苏州、武汉、长沙、郑州、成都、贵阳、西安、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太原、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70座城市。2012年,随着绿地韩国旅游健康城开工建设,绿地集团正式开启海外投资发展新征程,并即将赴澳大利亚、泰国等进行城市综合开发,绿地自主酒店品牌也已成功落户德国高端酒店。国内外市场拓展齐头并进,为绿地房地产主业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在确保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绿地集团积极发展能源、金融等次支柱产业。其中,能源产业作为第二支柱产业,已形成涵盖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石油仓储、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内蒙古、山西拥有多座煤矿及煤炭物流园区,资源总储量近7亿吨,年产量超过1350万吨,配送超5500万吨。同时,绿地集团还积极打造金融全产业链,组建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入股辽宁盘锦商业银行、锦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等,并发起成立了中国注册资本额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此外,绿地集团在商业、酒店、建筑、汽车服务等产业也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
绿地集团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出资2亿元设立上海规模最大的企业专项慈善基金;发布“绿地心计划”专属慈善品牌,长效化、全方位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无偿投资4亿多元在上海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公共绿地;出资2.5亿元支持上海世博会举办„„成立20年来,在慈善、公益、拥军、世博等方面累计赞助、捐赠近十亿元。绿地集团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绿地”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绿地集团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5年成为一家国际知名、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跨国界、跨行业经营,具有世界级规模、运营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并跻身世界企业200强。
第五篇:方言研究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
中文与社会科学系
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5、对方言认识不足:现今仍有很多人认为方言会阻碍名民族社会交流,忽略了方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一味对方言抱有排斥态度,造成方言影响日渐减小。
三、方言的存与废
(一)方言灭亡说
方言的产生和保护主要是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地域隔绝等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交往发达、人口流动频繁、传媒日益渗透,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生活方式受到推崇,而对现代生活的模仿与向往加速了网络语言和大众流行语言的入侵。普及推广普通话,只能使孩子远离自己的母语——方言,很多年轻人不再熟悉本地方言土语,因而方言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越来越局促,失去了方言的地域文化色彩。一部分人甚至断言因为普通话的盛行,方言在下一代会逐渐消失。
(二)方言过盛说
也有人说过,近些年虽然国家一再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各地方言各自独立发展的势头仍然没有减退,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各地自成一派,因为所说的方言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排斥,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有着极强烈的地理优越感,而不发达的地区又有着一定仇视排斥心理,在合作上难免心中存在隔阂,严重影响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团结与共同进步,大大分散了名族的凝聚力。
为了所谓的保护方言,影视传媒大张旗鼓地有了方言幽默——搞笑作品;有了网络中流行的读请方言;有了越是今天发达地区的方言,越不肯“屈服”于普通话的局面。曾经的十里洋场,如今的长江三角洲的老大——上海,派头十足,连外乡来了也得入乡随俗,赶时髦学说上海话。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珠江三角,借改革的东风,更是财大气粗腰杆硬,粤语白话不仅横行珠三角,横行演艺界,而且悄然进入北方,在追逐时髦的年轻人当中成了时尚、魅力、会做生意的代名词。诸如此类,无视方言作为现代交际工具之短,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优势,顽强地抵制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学说“方言”的声浪似有日趋扩大之势,这其实是极不正常的。各种方言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我们不得不选定一种方言作为名族共同语,是在元明清六百年定都北京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是六百年“官话”的强势地位逐渐造成的。各地方言虽然重要,但是在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普通话的存在,这样才能够促进民众之间交流顺畅,增强名族凝聚力。
(三)方言与普通话并存说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强调,普及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使公民在说方言的同时,学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从而在语言的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而言,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要求人们讲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大家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语研究室主任游汝杰认为,方言和普通话的社会功能不一样,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学会言语分工是交际能力增强的表现。沪语研究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经济能全球化,文化不能单一化,而应该多样化。“以前认为普通话好,方言不好,其实不尽然,方言的词汇十分丰富,来自生活,正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同时,普通话推广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方言被吸引收到普通话。反之亦然,形成两者之间的互补、互动、双赢关系。“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传承与保护方言的同时推广普通话,在教育教学、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非歧视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
四、方言的存在意义
(一)方言传承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
中国地域广阔,古文明遗存甚多,有的东西挖出后的鉴别可能只有用当地的方言才能进行说明解释,所以方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方言的存在确实对各地的交流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在言语交流时甚至会出现阻隔和误会。比如:山西离石人说“办喜事”,外来人则会听为“办死尸”;广东人说“私有制”,外来人则会听为“四游记”;广西人说“开始”,外来人则会听为“该死”;更多方言区的人说“奶奶”,外来人则听为“来来”等等。难以听懂甚至无法沟通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但正是这些方言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古老文明得以不断传承,不同的方言代表了这个地方的发展历史,象征了一种古老的悠久的文化,正因为有了这些各异的方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战争的岁月里,中国才不会被外界所轻易同化,不会被侵略者所左右,中华文化最终得以最好的保存与传播,方言在很大程度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方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从民间文化的价值看,方言保护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其多样性反应了文化的丰富性。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文化往往体现在公民符号之中,社会成员通过这些符号交流思想,维系世代,而语言就是最典型的符号系统。方言不仅仅表现为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其形成有着悠久的自身动态历史,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起到了传承与反映文化的作用,并且它对于地域文化的反映是全方位的,也是经年不衰的。它既体现了一个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与风俗民情。通过对方言的了解,可以对当地社会演变、人民迁徙、地理阻隔、名族融合及语言接触等都有一个更为清晰和透彻的了解。此外,方言还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发历史、聚落方式、行政区别、交通状况、地区风物、习俗、观念等情况。因此,操着不同方言口音的人往往就代表着不同地域文化,也给对话者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文化心理感受。
(三)方言是社会从属的重要标志,是历史文化认同的直接载体
方言是历史文化认同的直接载体,一个地区最突出、最直接的历史文化载体就是语言,语言是一个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标志,是表现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手段,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工具,包含了现存社会群体对历代先辈相连的延续之感,是区分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就表达了一个五十多年离家在外的人对家乡强烈的情感。同样,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总会感到无比的亲切。
(四)方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基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谁都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用方言表达要比普通话自然流畅。方言作为普通话的地域分支,作为局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交往的交际工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具有涵养与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地方戏曲、地方文艺和地方文学就带有许多方言的痕迹。
五、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由以上方言存在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我国的方言不但要保护好,还要努力传承下去。在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上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给予方言合理宽容的文化生存空间
方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或工具,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我们要端正对方言的认识,当前出现的唯普通话是尊、杜绝公共传媒出现方言话语的态式则未免有失偏颇,虽然普通话的优势和作用无可厚非。但是普通话毕竟也有其不足,尤其是在某些文化情况下的表现力比起方言土语来要贫乏苍白的多。普通话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方与外界的交往程度、外来人口的规模、城市的宽容度等,方言则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历史的悠久程度。作为语言使用的主体,每个人都有权利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因此,对待二者不应厚此薄渡,而应采取公允的取长补短的态度。任方言自生自灭的做法是不负责的,而强迫使用或推广方言的做法也是不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对方言多一些尊重,这既意味着尊重说话人的话语权,又意味着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
(二)有体系、有重点、有计划地保护方言
1、各级政府应对方言保护给予以关注,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当地方言,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制DVD光盘进行保护,在录制中一是选择文化素质高的人用当地方言土语对话,二是选择一批会当地土语的老年人进行对话录制。对方言的保护,要充分挖掘录制,并加以文字材料对照,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保护,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方言的发音方式和音调。
2、组织专家对民族语言进行系统整理,并成立专门的博物馆进行这方便的保护。
3、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保护民族语言多样性宣传力度,避免出现方言逐渐消失的情况,让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4、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挖掘、保护方言。
(三)学校、家庭教育应重视方言,积极鼓励青少年学习方言这种民间文化载体
学生时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不系统地学习母语方言,那么对方言的生存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教育机构不但应该提倡使用普通话,同时也要看到方言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学里我们在说好普通话与他人更好交流的同时,也要以各自的方言为特点发展家乡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1.《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袁家骅等著
语文出版社 200
12.、《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钱曾怡 商务印书馆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