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的形式日记体
灵活多变的文章形式①
日记体
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
日记是广大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写作体裁。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由几则日记组成来表达一个主题。
例:话题作文----考试
《都是考题惹的祸》,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宿舍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
X年X月X日天气:风和日丽
“耶!胜利大逃亡啊!”今天,校园里弥漫着轻松与愉悦的气息。期末考试的结束,意味着寒假的来临,也预示着快乐、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春节的到来。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春风满面,欢声笑语,不顾一切地向校门外飞去……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包围在其中。
X年X月X日天气:小雨,偏北风3~4级
“巩XX!!你说说这道题究竟是怎么错的!我平时强调过多少遍同样类型的问题了,你怎么还能在这儿错!你脑子都笨到家了!你这一学期都学什么了!脑子在上课的时候都干嘛去了!你在这儿出错,不觉得丢人现眼吗!!!……”呵,这都扯到哪儿去了…我低着脑袋,站在讲台前,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哎,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填空,再说我也从来就没在这个知识点上错过啊,不光是耳朵受苦,连手也跟着糟了殃,2000字的检讨再加上……老天,听听基层的声音吧!0.5分,这样值得吗?
X年X月X日天气:中雨,偏北风5-6级
“哦耶!打进年级前90强啦!””哎,怎落得这么个分数?”今天,是发成绩的日子,同学们的心情也有了落差,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眉飞色舞,也有的捶胸顿足……而我,则属于第三类。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那造成只差0.5分,便与“优秀”分数无缘的一道小填空,别问我那是道啥破题,说了你也甭笑话:“若x的平方等于y,则X=____”而我,竟大笔一挥,写成了X=根号y(正确答案为X=正负根号y)。怎么样,服了吧。我承认这是我审题不仔细造成的,在当场作了深刻地反思后,我憋着一肚子怨气回了家。
X年X月X日天气:狂风暴雨,北风30~40级
祸不单行,真是祸不单行啊,这人在走背运的时候啊,连点儿解脱都找不到。这不,我是回到家了,本想好好分析一下试卷,但……
“巩XX啊,你怎么在这儿还能错啊!我都提醒你多少遍正负号的问题,你怎么还错啊!……”我的老天,真是天要灭我啊!罪过,罪过……虽说我错得不该,但怎么说也不该这么“天打雷劈”吧。
话又说回来,这些全都是考题惹得祸,以后说什么也得多加注意了,再来这么几次,我看也够呛!
又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用七则日记展开。“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拼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第二篇:如何写好日记体文章
如何写好日记体文章
河北武安市实验中学李丽琴邮编056300
邮箱wuanllq@163.com
日记是广大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写作体裁。天地有多宽,日记的内容就有多广。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由几则日记组成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便于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无论写作水平高下,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运用日记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因此有人戏称日记是万能文体。
一、百舸争流日记显身手
在创新写作呼声高涨的今天,日记体作文在中高考作文中出现屡屡夺魁,例如:上海市中考某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想唱首歌》就运用日记体作文形式,巧妙地利用报纸这一特殊载体,让连体姐妹的命运与自己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的三则日记,按人物命运自然展开,记载了连体姐妹的命运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第一天惊讶与担心,第二天的紧张与祈祷,第三天的同情与赞美。不仅讴歌了连体姐妹珍爱生命、敢于追求的精神,同时形象地反映了小作者善良美好的心灵世界。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某考生的满分作文《爱无止境》是一篇值得一提的好作文。它在日记体作文写作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文章正文前安排了“题记”,概括文章的内容,点出文章的主旨。正文部分所写内容从作者刚刚出生一直到十六岁,时间跨度大。聪明的小作者截取了几个片段,用母亲的两则日记和女儿十六岁生日那天的一则日记把有关内容巧妙地组合在一篇文章当中,双线齐头并进,为我们展现了母女二人的心路历程,尽情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高尚。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宿舍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又如: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用七则日记展开。“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拼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日记体作文在每年各地市中高考佳作优选中都占一席之地。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这种文体的作文越来越趋于成熟,日臻完善。
二、凸显真情哲思亦飞扬
日记体受青睐源于它是作者自己的见闻记录和思想及情感矛盾的剖析,日记是个人秘密的保存,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是自己隐秘情感的宣泄,面对自己的灵魂说话,所以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赤裸裸地写出事情的真相和表达真实的情感。日记体文章常常通过主人公直白的倾诉、尽情的呐喊、深刻的内省,形成情节峰峦,透彻表达主题思想,这样就更真实、更鲜活地反映事物或人物的原貌。行文中作者可以毫不拘束、毫无隐瞒、毫无避讳地与自己的灵魂对语,因此在表情达意方面更酣畅淋漓,更易于把作为“旁观者”的读者拉到作品主人公的叙述情境之中,从而有增强了文章艺术的真实感和亲历感。
新课标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明确要求后,日记体暗暗契合了这一要求,也许这是日记体这样的老体能经久不衰永焕风采的根本所在。明确了这些,如何写好日记体文章的命门就找到了。行文中凸显真情是 其不二法门。
运用日记必须首先开掘出自己的情感源流,让无情的山水在笔下生趣,无须刻意雕琢言辞,不用苦心专研技巧,只要袒露真我,抒发真情,情感宣泄的同时理性思索,对人物心理层面的追寻,对自我灵魂的拷问。勇于解剖自我、认识自我、再塑自我“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最终达成认识的升华。如此,你笔下定会飞泉倾泻,真情流淌。历数古今中外文学大家日记体巨作无不如此: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作家吴尔夫的《黛洛维夫人》、鲁迅的《狂人日记》、叶辛的《上海日记》„„
三、缘格而行常道采奇葩
借用日记体写作必须遵循日记的格式,即:第一行空两格写记日记的时间和天气情况。下面另一起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必须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我”不仅是日记的作者,也是日记里的主人翁。就连缀成文的多篇日记而言,材料涉及的时空跨度可以不受限制,每则日记的表达人和表达方式可以不必一致,但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一般是在第一日记里设上疑问、制造矛盾,随后逐步释疑和平息冲突。要善于将若干典型细节点缀在日记中,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同时,各则日记的篇幅最好大体相当,以保持文章形式的匀称。
日记行文相对较平易,不宜出彩,如何推陈出新还需进一步思考。有些同学认为,日记体作文只有这种作者自我生活实录的形式了。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假他人之名,借别人之口,来抒写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意愿呢?甚至可以把动植物拟人化。如以“诚信”为话题的文章《一个落榜考生的日记》中记录了一个落榜考生在欺诈、蒙骗、不讲信用、不守信用的社会氛围中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坚守诚信的思想。这就是借同龄人之口道出我的心声。如有人就给杉树编了一组日记——《杉树日记》,围绕“下雨了”,虚构四篇日记描述了四个世纪的四个场景,呼吁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爱护人类唯一的家园”。还有人为诸葛亮拟日记一篇如下:
心声
———为诸葛亮拟日记一则
蜀汉建兴六年春×月×日 微云北风
今天该是我一生中思绪最乱、情绪最糟、处境也是最难的一天了,即使在白帝城先主榻边与他老作临终谈话,也不曾像今天这样烦乱、紧张。
论情,我实在不忍杀他,论理,我又不得不杀他。杀了也罢,可我总觉得欠了他点什么。原因不在于没有运用我的权力保护一下这个老朋友,而实在由于我采用激将法,强他立下军令状,这就把他推到必死之地。当初发兵时,我向诸将征询意见,问谁敢去镇守街亭,帐下竟无人回应,连赵子龙都装没听见。在此情况下,马幼常挺身而出,勇担此任。我本应该好好鼓励他一番,再授以机宜才是,我却一门心思为确保街亭,要他签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杀头。片面呀片面。想当年定军山一役,我同样用了激将法,要黄汉升立状,言明败了杀头,胜了我把军师的位置让给他,因而他充分发挥了积极性,一战成功。当然让位之说是打哈哈的,但那气氛多好!相比之下,幼常执行这个任务时背着多重包袱啊!
马幼常是好样的。他连失三城,自忖绝无侥幸之理,他一不逃跑,二不诿过他人,回营自领死罪。我心里好矛盾。想起他的才能、他的功劳、他的老母,特别是和我的交情,以及我作为主帅的过失,这个“斩”字真难出口啊!可每逢我一犹豫,帐上帐下的将士就“噢噢”喊起堂威,表示不满,向我警告。使我终于不得不发出执行死刑的命令。
当时我就听到有人说我是“挥泪斩马谡”,但谁也不可能了解我当时心情之复杂。我也没必要向任何人做说明解释。作为主帅,是不好把心扉向部下全部敞开的。
文中我不是事件的记录者,所记不单是事件而是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时候的内心纠结,作者借诸葛之口道出真情,发掘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动因,这样就很容易地就让读者在阅读中完成角色换位和情感转换,和诸葛(实际是作者)形成情感激荡和共鸣。从而从更深层次上触发思想灵感,使作品在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又见深度。可谓在熟悉的道边发现风景。
第三篇:三体读书笔记文章
作者在《三体》一书中给我们展示出了另外的一种可能性: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三体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三体读书笔记1
最后来说说之前提到的那许多小说中的技术硬伤。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科幻小说,又不是学术论文,这么较真干嘛。但,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说家(同时也是物理专业人士)卡尔·萨根在写一部太空史诗的科幻小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星门”的设定和性质更加真实,请教了自己的理论物理朋友,广义相对论大师索恩(当然,当时还不是大师……)。索恩在开车前往亲戚家的时候看了这部小说,然后提议用广义相对论中的“虫洞”概念来构造“星门”,卡尔·萨根采纳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索恩看了萨根的这部小说,开始认真地对虫洞的各种行为和性质进行思考,最后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虫洞的猜想、理论和定理,并且后来结合自己关于时间机器的思考,与霍金一同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同时也很认真的猜测与限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幻与科学互动的例子。
这里并不是说要让刘慈欣等国内科幻写手找个物理或者别的学科的专业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说:科幻大师们对科幻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这点会促使专业人士思考,达到双赢——当然,这是副作用。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术细节可以将幻想中的场景渲染得更真实,从而让读者有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好比如果出现这么一个场景,恐怕你会感到很别扭把:一块一公斤重的小石头,其强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离上就可以把一块钢板扭曲成废柴。
如果没有传统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么都不是,因为真实信息本身是由这两个信道同时负责的。所谓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绝地安全,不可复制,你一旦复制了信息就被破坏了。这和传统信道中的信息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智子的量子通讯可以让相隔四光年的人实时通讯,是极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对论已经说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传递速度都不可大于光速。所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情况下说这是量子通讯,是对两者的无用。
修正方法:说这是“超量子通讯”,以某种特殊的方法(名字随便起,比如什么“量子无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缩本身就可以完整地传递信息。至于相对论的限制,就说三体人发现相对论限制对微观的量子效应无关——这点其实和现有物理有一点点冲突,但是虽然主流物理选择保留微观定域性,但这点并没有说死。贝尔不等式发现以后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学家选择了抛弃微观定域性。
所以,说相对论对微观量子效应不适用是可以的。然后还是智子:智子是低维展开的质子,所以质量等性质不变,所以低维展开以后不可能“停”在那里让你刻电路,因为量子效应决定了质子必然是出于位置-动量不确定的状态的。
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么速度就是无穷大的随机性,从而下一个时刻不知道会在哪里;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为零,那么这质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弥漫全空间。毕竟,不确定关系是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就算质子现在已经通过低维展开成宏观尺度的物质,其质量还是没有变,所以不确定性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在量子不确定性中,判断是否是宏观的标准不是东西是否够大,而是东西是否够重。
修正方法:用某种未知的特殊力场固定质子,或者说维度展开以后量子不确定关系被修改了——总之不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就是说满足现有理论,那就错了。
依然是智子,干扰地球上的物理实验的时候必然是要和物质发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变了(这点比较专业一点)。这是因为现代物理中,特别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场论中,所谓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一个东西
A和另外一个东西B通过交换某些成分(规范媒介粒子)来发生性质的变化。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组成都会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坏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个质子,会通过弱作用变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夸克过程中是纯在的。所以,保证智子本身不变是个问题。
修正方案:说智子里有某种特殊的力场保护着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东西,就说有某种力场——但是,这招用多了也会让人乏味的。
关于智子的最后一个问题:智子本身是质子,但是质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这个在智子构造中没体现出来。这个有点信息误传递的意思。
三体I中的硬伤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还有一个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邻星的的三星系统,事实上是视三星,它是一个双星系统和一个单恒星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只不过这段时间(天文学意义上的“这段时间”)里看起来三颗恒星貌似在一起罢了,所以叫做“视三星系统”,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体中的三星运动场景。当然,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说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那里太阳系旁边的比邻星是一个三星系统好了。而且,太阳附近15光年里的三星系统有三四个,大不了改一个名字就好了。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体II中的问题其实不多,关键就是黑暗森林打击,是有一点逻辑问题的:
黑暗森林原则是建立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会被打击。但是,打击这件事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是如书中所描述的光粒打击的话,那通过被打击星体的坐标被广播的时间,星体的位置,以及该星体被打击的时间,我们可以估算出打记者距离被打击者的大致距离——两个时间差的一半乘以光速。当然,由于打击者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所以这个距离是上限。随后,光粒打击的话,会通过留下的痕迹(比如恒星爆炸时候的极化方向等)来给出打击者相对被打记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离,打击者的位置就可以锁定在两个宇域内,从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采用光粒攻击(或者别的任何需要从自己所在位置发动之间攻击的方式)都会使自己暴露,那么按照黑暗森林原则,我就不应该打击。
从而,陷入悖论。
因此,一个合理的设定,应该就是打击者派出舰队去打击目标。该舰队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翘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这一点在三体III中就直接冲击了黑暗森林打击原则中的“廉价”性。
而且,如果只有发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会出来打击,那事实上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情况: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文明构成两个等级,前者对后者具有绝对奴役的力量,从而前者可以进行跨星系殖民,并且前者的各不同阵营之间将爆发战争——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则来解释费米悖论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击出现这件事情本身就与黑暗森林原则违背。但是,如果打击不出现,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状态——只有在局部(天文学意义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处于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发现彼此的时候,才会建立黑暗森林状态。这也就是三体和地球的状态。
而,如果坚持使用光粒打击,那就说明打记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状态,从而费米悖论一样无法解释——三体II中费米悖论得以解释识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体处于黑暗森林状态。
当然,如果不要求对费米悖论进行解释的话,那其实就无所谓了,黑暗森林状态可以作为初级星际文明所要面临的状态,而高级星际文明(拥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则对初级星际文明可以随意奴役——这很类似国外著名网页游戏OG中的情况。高级星际文明之间还可以处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战争状态。
但如果是这样,那三体II的意义与内涵将大幅度降低。因为三体II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类意识到宇宙整体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种极度孤寂又充满危机与紧张,时刻都担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别的猎人的狙击镜中的感觉。因此,如果放开了黑暗森林状态,那三体II就和一般的星际题材科幻小说没多大区别了。
三体III中,问题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杨东和绿眼镜之间的讨论。杨东的问题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绿眼镜为了说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进行了模拟。但是这个模拟本身有问题——生命能否被简单地勾划掉?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出现是给定环境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结果?而无论选择是哪个,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个环境的必然结果,那这个环境的出现就能体现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现是某个环境中的随机现象,那这种随机性就能体现上帝的存在。所以,绿眼镜用何种方式来说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如果无论环境怎么变,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无关了——但这显然不是事实。
然后,人类在末日战役以后的威慑纪元中,将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定个反人类罪是不应该的。考虑到三体人可能的打击(比如通过某种方法--了威慑平衡),给人类留下一点火种是应该的。所以人类在这里作出的选择有点无厘头。当然,这不是技术细节问题。
下一个技术问题,是关于四维碎块。
如果出现文中所描述的四维碎块,那么任何进入其中的三维生物都见死亡。
以人体来说,人体血管对血液是有血压的,在四维空间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从第四个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压力作用下,进入四维空间的人体内所有的血液应该瞬间喷射出去而死。同理,此而高维也需要低维的资源。最简单的,就是低维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参考点电荷、无穷长线电荷、无穷大面电荷产生的电场。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生物之间并不存在“高级”和“低级”的区别,这有两层意思:一,智慧的进化和你是几维生物是无关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进化速度有关;二,并不一定高维就更复杂,低维就更简单,这点数学家已经多次证明了,有的问题维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问题维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莱问题,三维没答案,四维看情况,五维及以上则早就解决了。
另一方面,在四维碎块(或者说“翘曲点”)的“边缘”,文中的描述也有问题。比如在万有引力号的船舱里就出现过一些描述,但是这个描述是有问题的。
首先,进入四维碎块的物体不应该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进入就看不到。这个道理很简单,部分进入四维碎块的肢体肯定与外面的肢体处于“同一个第四维高度”上,这样它发出的光线可以按照“原路”离开四维碎块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在碎块里部分在碎块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离子,由于外面的部分还是按照三维的物理定律,而里面的部分是四维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维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从而将存在一个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种能量激射——尤其对于强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强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闭将打破,从而引起极大的强相互作用。同样的,对于生物来说,内部的生物电流将完全开放在第四维方向上,从而散逸掉,于是生物体在四维碎块(翘曲点)内的部分将神经失调,而且感到很冷。
当然,这部分你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比如说三维到四维是渐变的(那和肢体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说有特殊力场保护——又是特殊力场。
之后是程心醒来阻止维德的曲率引擎计划的部分,这里关于微黑洞的计算是明显错误的。
文中说,环日对撞机产生了很容易蒸发掉的微黑洞,然后让这个微黑洞吸收了木卫十三(5.68×10^15千克),从而形成了一个21纳米大的黑洞,其寿命为半个世界。但是,这里三个数据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径21纳米,那么这个黑洞的质量为1.4×10^19千克,远超木卫十三,因而这个黑洞在吸收木卫十三以前就是这么重了。而这么重的黑洞的寿命为1.5×10^66秒,也就是4.8×10^56个世纪,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蒸发过快的问题。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质量来自木卫十三(这样才需要担心原始微黑洞的蒸发问题),那这个黑洞的半径为8.4×10^(-3)纳米,而寿命为3.1×10^46个世纪,也不是文中的半个世纪。
所以,这一段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里写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后很科普地告诉我们,从他看来他已经通过黑洞视界接触到了奇点已经死亡了,但是从外界看来他仍停在视界面上,而且还能看到他,还有人担心如果现在做实验刺激黑洞的话会让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这段描述也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体会反过来影响黑洞的视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后隆起的部分接触到落入物体,最后他进就如黑洞了,所以从外界看来他也已经进入黑洞了。
其次,物体停留在视界外的话,附带的效应是引力无限红移,所以发出的光不但颜色变了,而且能量极微弱,所以事实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后来的刺激必然位于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会刺激到黑洞而杀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错的。修改光速的本质,其实是修改时空的几何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史瓦西解(刘慈欣也提到了)中视界位置为r=2GM/c^2处,c如果发生变化,视界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个真正的黑洞。因而,后来在已经进入黑域状态的DX3906恒星系中,程心、关一帆、AA和云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不可能活得如此潇洒。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后,量子理论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结构的变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现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会发生改变,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变化后的时空里生存下去——当然,c小小地变化是没问题的。
二向箔的问题前面说过了,这里再说一个三维物体二维化的问题。刘慈欣说:1,二向箔其实是维度蜷缩以后的空间;2,三维物体二维化以后没有任何细节被遗漏;3,二维化以后的三维物体不重叠。
从1和2可以推出,三维物体的细节是以蜷缩维的尺度为极限的,只能比这个尺度小,不能比这个尺度大,因为大了二维膜“放不下”,就成三维的了,和二维化这个大前提矛盾。同时,从2单独出发可知,物体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则就会有细节遗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占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确一点,三维的费米子在二维还是满足费米统计。
好,以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然,蜷缩为的尺度,因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论为基础,所以就取弦论中的尺度,Planck长度),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体,按照上述条件二维化以后,其面积将为惊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这里索性不说保留所有细节和不重叠。
当然,所有的作为都可以交给那个特殊的“力场”来完成。
在DX3906星域,发现那些石板的过程也有问题。文中说降落的位置不变,而石板就在他们脚下,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万年的时间,地质会发生巨大的变动,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应该还在他们的脚下。这种运动不单是板块运动(以地球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万年可以移动十到六十公里),还包括各不同岩石层的运动(地震)和土层的移动(比如南极洲的冰面滑移,当然,土层的话这个效应非常小)。既然这里最后石块已经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这样的深度,这表明这一百万年里地质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岩石层的运动带来的影响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太空城中的风层,文中看来太空城里似乎天气不错,但事实上会出现类似科里奥利力的效应,从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气之间存在风层。
还有,木星等类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从文中“靠近木星的一侧”这句话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转轴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垂直。这样的话,由于潮汐锁定效应,太空城其实会多消耗不少能量,因为太空城会自然地产生一个与木星自转同方向的转矩。当然,这个方向的好处是方便调整高度,但是为此付出的可能比较大。
所以,一个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同向平行,然后在中段的一些支撑位置建造不旋转的固定环,环上有推进器,用这个推进器调节高度。或者就是不构造这样的支撑环,就在旋转的外表面安装可以改变方向的推进器,然后计算好旋转的角度来控制方向和推进器的开关。后面一个方案比较适合无中轴(也就是无骨架型的太空城)。
而且,事实上,考虑到太空城最终在打击到来的时候需要作出各种不可预知方向上的规避动作,这种建筑在环(或者球等各种不同形状)上的多方向推进器本身也是必须的,不然规避动作只靠两极附近的推进器是很难完成的。
而对于太平洋一号这种当作卫星在运动的,就更加应该和木星的自转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锁定效应会对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导致无谓的机械金属疲劳)。而且,就算太平洋一号不自转,在木星强大潮汐力下还是会自转的,这就是潮汐锁定的威力。木星对其卫星的潮汐锁定效应就是造成其卫星表面冰层裂缝、地下火山活动和高温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不能小看。
当然,这依然是小问题,因为说不定未来科技的推进器完全不用考虑能耗、机械疲劳和方向问题。
比较好的技术设定,就比如说通过将空间降到零维,然后“再降低”来实现全部十个维度都广延的“新世界”。
三体读书笔记2
首先说一下《三体》真的是非常赞的小说。
整个故事大气辉宏,天体物理知识与曲折的情节完美结合,看完让人大呼过瘾。
当一个世界用光年来表达距离,用亿年来表达时间的时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进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东西。
当然,除去那些超赞的情节,我更欣赏小说里面对人性的讨论。
当叶文洁向未知的三体世界发送信息,让他们来取代地球文明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对人类或者说是对人性的绝望,我没有经历过--也想象不了-,但是从叶文洁身上,还是可以看到这场浩劫给人性的重创——多次失望到最终绝望。想到我的一个朋友也跟我说过,单纯并不难,难的是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却还能保持单纯。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关于这个,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喜欢理性的人,尽管理智在疯狂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是,如果能在一个疯狂的环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罗辑,一个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运用自己的智慧,震慑住了三体人,保护地球免受侵占。之后又作为地球的执剑人保护了地球几十年,被奉为神灵。
可是最后,他又被控诉多年前他的一次暴露一个星系位置的试验可能毁灭了一个文明。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人的善变,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可能会客客气气的,当你不再有作用了,便形同陌路。另外,这里罗辑被控诉毁灭了一个文明。
那么,我们是否有权利去毁灭一个文明,甚至只是剥夺生命?我想到了之前微博上@ 能靠点儿谱吗的一个讨论“按下一个按钮,地球上的某个和你不相关的会死去,然后你会得到许多许多的钱。问题是,你会按下吗?”,也想到前几天泛读课老师问的,(二战期间)你(一个德国少年)会不会去射杀一个俄国的俘虏(他是你的敌人)。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还是不会去剥夺别人的生命,非要给出理由的话,第一是换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为被夺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说中也有提到的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人 有爱。
上面我说的关于人有爱的这一点,在另一个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她的两次抉择“不暴露三体文明的位置、让星环城投降”,就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当然,她的选择,一次让人类面临被三体文明侵占的危险,另一次让人类失去造光速飞船,避免灭掉打击的机会。看起来出于人性的选择却导致了悲剧的结果,是不是她的选择错了呢?我想不是的,微博上@奶牛denny说过“做你所坚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会有人来认可你,赞赏你。更不会被几百人、几千人在公共场合赞许。
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但是,总有一天,有人会很诚心地告诉你,你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我觉得,我们要审慎地做出决定,然后,就去坚持它。
再看小说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包括我自己都会犯这种错误,有时候总会习惯地自以为是。现在我看来,谦虚而不失自信,是一种好的姿态。
三部小说非常的长,有些东西看完就忘了,一些当时的感想也没留下来。还是非常推荐《三体》这三部小说的。
三体读书笔记3
《三体》世界的前篇球状闪电是一个小段篇,它只是切入《三体》的一个小小的预热,还没有触及《三体》的时空观。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下《三体》的主要,也是核心的猜想。接下来也包含剧透,所以阅此文甚。
《三体》中的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是一个拥有三颗恒星的文明,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但是科技相较人类先进很多。
《三体》的核心思想是贯穿一二部的主角,面壁者罗缉,根据第一位向外星文明“三体”发送信息的人,叶文洁,的启发:“每一个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总物质一定”,而构建了一个宇宙社会的模型:整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发现另一个猎人后,因为总物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须通过互相厮杀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此只要一个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会立刻被攻击。罗缉依靠这个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体”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人类开始了与“三体”文明互相交流发展的历程。第一二部结束。
《三体》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虽然从剧情内容上来说,超越前两部,但是我认为作者还是收笔太心急,前两部的部分伏线来不及收。
《三体》的第三部讲述的是人类文明还是被其他高级文明发现了,太阳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击,毫无反抗之力,攻击方式是使太阳系整个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在二维中崩坏释放,最后整块三维空间消失为二维。
只有达到光速的飞船才能逃逸成功,幸存的少数人类也逐渐的窥见宇宙残酷的真正面目:宇宙一开始是是高维的,可能是十维或者更高,而不同的文明之间战斗,最有效率的攻击方法便是维度攻击,将维度降低,为了使这种攻击不波及自身,使用这种技术的文明通常会把自身整个种族的维度降低。在这样不间断的战斗中,宇宙的维度不断降低,当维度回到0维时,宇宙将重新回归到十维。重新开始新一轮轮回。
《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从第一部开始,一步一步的把一个完整的时空呈现在读者面前,当我看到书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时,不禁想到,霍金曾经警告人类不要盲目的寻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对人类文明将是一个灾难!也许当时我不理解,在看完《三体》后,我身怀恐惧的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个。
我被作者严谨的罗缉思维所震撼,星空也许并不是人类想象的那么美好,人类文明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过早的暴露人类文明的存在对人类文明将是灭顶之灾!
一部好的小说将影响人的一身,在这学期的课外阅读中,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环环相扣,并且会提及许多十分专业的知识,而流畅的叙事和浅显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学生也能理解深奥的量子物理知识,天文学,等等十分专业的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就在看到关于量子态的剧情后,专门上网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三体》每一部的主线并不同,但是我认为它的隐藏主线都是完全相同的,就是“科学”!科学改变世界,改变人类,改变命运!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便是作者希望传播一个核心思想,同时,我也希望把那份震撼传达给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三体》给人心灵的洗涤与升华,所以,我在这里再次郑重推荐这本书!
三体读书笔记4
我这个人,读书就是读书,一旦陷进去了,在读完之前,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在读长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熬夜,爆痘,脑袋疼的情况。如今,我又顶着满脸痘准备码感想了。
科幻题材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一个类型。就今年读的小说题材来讲,也新见识了圣经题材、谍战题材、都市犯罪题材,但读完那些以后,也仅仅是觉得,恩,不错,增长了知识面,甚至可以评说哪哪写得妙,哪哪有功力。但是《三体》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一下将我的视野和思维极大拓展,拓展到在宇宙尺度体会情节,在光速层面体会情节,在四维角度或者二维角度体会情节。这是宏大立体的思维拓展,我只能说我是在体会、消化作者的思想,是远远无法读完后站在和他一样的高度俯瞰、评价整部作品的。
看《三体》的过程中也记了三页的随想,但是真等读完后再整理思路,却发觉三页的随笔是没法码在读后感里的---小说中可讨论展开来讲的细节太多。所以有厉害的读者续写三体,能将其中的一部分细节再展开成一部部小说。
三体这个系列,一部比一部构架宏大,而且前面的铺垫后面也能接上,甚至有一次又一次的反转。按往常大多数科幻作品的套路(我只看过科幻大片),地球危在旦夕,但总能千钧一发力挽狂澜;又或者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想象。但三体就是有这个能力往细节处写,正面刚;地球毁灭了,太阳系毁灭了,甚至最后站在宇宙尽头,整个宇宙都毁灭。按说写下这些话从字面上看是很幼稚的,也无法想象的,但作品中发生的这些就是能让你信服。所以读完后我非常佩服刘慈欣这位作家。我原先就认为,能在一本小说里把时空架设好,并能顺利写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时空跨越越大,架构越大就越难写。三体系列三部是从地面写到地球,再写到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将读者的视野思维一次次拓宽,一次次扩大,能框住这么大还写不崩并写得恢弘大气,真是令人惊叹
上党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千年的文化成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文化的沉淀是由时间累积的,是需要一代代人传承的。百年家族的言传身教为族人搭就的平台和形成的三观是远高于普通人穷极一生靠自身经验教训沉淀下来的人生感悟的。普通人一生的经验教训也局限在自身一辈子能接触到的一亩三分地,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知识是未曾想象的。所以就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尽力作为百年家族的“先祖”,先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愿后人平台越来越广。
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见识是狭隘的,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断代的,断层的,不同文化间是不连贯的(读完三体能衍生出这样的感慨也是醉了哈哈,又一次证明三体极大拓宽了我想象力的广度,认为自己之前的世界观还是太小了)。也要承认周围人确实有见多识广的人才(现在觉得博而不精也是一种能力,毕竟很多人只是一方面精通或深入,博且样样精通的人才很少)。深度阅读是必要的,但多读泛读也是增长见识的手段。自己在泛读这个领域还从未涉及,希望以后能有所突破吧。
三体读书笔记5
编程冬令营回来后,正好遇到下雪天,是个读书的好时候,我一下子读完了《三体》3本书
三体主要是讲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以及另外一些高等文明(歌者)之间的交流。
第一部是对后面两部的铺垫,主要讲--时期地球文明被三体文明发现。
第二部主要是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对此地球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但除罗辑外的面壁者都被破壁人一一击败,最后罗辑发现了黑暗森林的真相,与三体文明间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关系。
第三部主要是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以上参考三体介绍)
《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不仅探讨了人类的理性,还从人类本性中最高的爱出发,探讨本性,而故事的数次转折只说明了爱作为人类的最高感情对于人类种族本身,并不一定是好事,而也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了毁灭。所以,《三体》也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
三体读书笔记文章精选
第四篇:日记体作文
日记体作文
日记体作文
日记,就是把一天中亲自经历过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一天中的事情很多,如果一一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篇流水帐,因此,要记的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有意义,最难忘的内容。
日记中的人、事、物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一点编造的成分,不然就失去了日记的意义。
日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凡是你觉得有意义的,都可以记下来,一天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听说某件事,参加了一次活动,进行了一次参观,进行了一次郊游,看了一场电影,读了一本好书,都是日记的素材。
日记的写法自由灵活,表达的方式多样,可以用叙述的方法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也可以写心得体会和感想,还可以对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现象加以评价、议论,发表看法。我们这里为同学们选取的日记都是比较完整的,包括游记,所见所为,所感所想。
游记日记实际上也是以描写山水风光等自然景物为主的小散文。这类作文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美好的大自然,反映和表现人们同大自然的关系和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除了要介绍清楚地点、时间外,其他和写景的散文是一样的。
行为类日记是自己所经历的事,实际上就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感想类日记实际上属于小议论文,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读后感或观后感,在写小议论文j时,要先提出现象,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写读后观后感时,要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要认真读,掌握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二是联系实际谈感受,抓住原文的主要观点,联系自己和社会的实际,发表自己的主张,分析和说明事理,畅谈感想。三是写读后感和观后感时切忌大段引用原文,要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无论写哪种类型的日记,都有一种基本的格式。
日记的第一项要在中央位置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情况,然后空一行写正文,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思路,这些情况要先写出来,然后再构思正文该写什么,怎样组织材料,怎样下笔。
登长城
江苏省 陈思静 下笔前思路--游完长城再写长城,和平时对长城的感觉不同,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记下这次登长城的经过,总忘不了自己对登长城的感触,那么不如夹叙夹议,一起来吧。
游记总得一步一步写,这样安排才有层次,才写着轻松,想登长城的想法已经很久了,这时的心情要先写出来,然后再把登长城的过程一步步写下来。
登长城还有许多的感受,长城景色没有太多可写的,重要的是我感受到的一种力量、一种博大、一种精神,用这些做结尾肯定可以。
简要提纲--1.叙述自己登长城的愿望。
2.登长城的经过。
3.登长城的感受。按这一思路写成的优秀作文--10月14日 星期四 晴
长城在我心中一直是个梦幻般的谜。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曲,使我早就知道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光辉的象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早就想亲自登长城,亲手摸一摸长城上那厚实的青砖。今天爸爸带着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望着窗外疾速倒退的景色,我还是觉得车子开得太慢,我多想早一点看到雄伟壮丽的长城啊!
车刚停稳,我便第一个跳下来,啊!游览长城的人真多,我随着拥挤的人流,沿着青砖铺就的台阶向上攀登,我很快就爬上了北三楼,这儿正如画上和电视上所见的:城墙高大宽敞,布满了垛口、躲口和了望口,城楼更是雄奇壮观,如同一个披铁甲、头戴战盔的将军,镇守着祖国美丽的河山。游罢了北三楼,我们又向北四楼进军。北四楼最高也最陡,每一阶台阶之间距离大,阶梯高,要攀上北四楼可真不容易。开始我还有劲,可没爬到就腰酸背疼,浑身是汗,朋腿无力了。此刻,我真有些畏缩不前了,可我又想: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已经到了长城,还差几步就到顶了,到了顶上,就是好汉中的强者了。于是,我咬紧牙关,手扶栏杆一步步向上攀登。终于,我们登上长城的最高点。这里海拔700多米,站在此处,八达岭长城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那高大的城堡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蓝天白云和葱郁的灌木,把长城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我站在烽火台上,凝视着这条巨龙,不觉思考起来:为了修筑长城,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付出了智慧和血汗。多少年来,为了保卫长城,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地球上最古最长的城墙,包蕴了多少中华民族最丰富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啊!
到了大海,才知道大海的辽阔;登长长城,才知道长城的雄伟,才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才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老师评高分之依据--长城是世界的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登长城,无疑是令人兴奋、令人心醉的事情。
小作者陈思静的《登长城》这篇游记,记叙了自己攀长城的经过,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思想感情,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小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文章结构,读来极富层次感。从“想亲自登上长城”到“真的登上长城”,从“很快就爬上了北三楼”到“咬紧牙关,手扶栏杆一步步向上攀登”,终于登上北四楼;这过程的记叙异常清楚,读来令人心服。
在记叙的过程中,小作者还能适时地发表议论,如登上北四楼后“沉思”,像这样叙议结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一节数学课
武汉 钱国洁
下笔前思路--今天发生的事值得记下来,事发生在数学课上,今天的日记就记这一节课吧。
这件事我总觉得自己做得很潇洒,在将来翻开这页日记的时候,即是一个人生的脚印,又是一种警示。这篇日记应是很有意义的。
意义在哪里呢?我错了一道题,老师没看出来,仍然给我打了100分,100分真舍不得改掉呀,可这是虚荣,为人总是诚实。对,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这篇日记的中心意思。把它记下来,是我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个多么实在的脚印啊。
按着日记的格式,直接进入正题写吧。简要提纲--1.时间、地点、事件起因--6月17日下午,数学课上。2.过程--发现错了题,进行了心理斗争。
3.结果--让老师把分改了过来。按这一思路写成的优秀作文--6月17日 星期五 晴
下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李老师说过要公布昨天测验的成绩,所以一上课,我的心就怦怦地跳起来,生怕没考好。
李老师走进教室,她的第一句话就说:“昨天的测验很不理想。有两个同学不及格,七个同学超过90分,三个同学得100分。得满分的有胡斌、王波、钱国洁。”我一听,愣住了,什么,我100分?不,绝对不可能。明明昨天交卷时,发现错了一题,难道是老师改错了?
等卷子一发下来,我一看,卷子上明明打着一个鲜红100分。而那题也确确实实错了。我想马上站起来,打算告诉老师我那题错了。可我又一想:如果告诉了老师,那我就不是一百分了。再说,除了我,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但是我又记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话:“做人,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理智和虚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一边说:“要100分吧,100分,多光荣啊......”一边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最后,理智占了上风,我轻轻地吻了一下那“100”分,和它告别后,来到老师面前......老师评高分之依据--这则日记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自己要叙述的对象。
文中写上数学课时,“我”忐忑不安的心情,为下文作辅垫。接着叙述了李老师简洁的语言,李老师三言两语便把考试情况说清楚了。当听到“我”得了100分的消息时,“我”感到困惑;当“我”看到卷子后,才知道是老师没有看出那道错题。这里,作者重点详细地刻画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理智与虚荣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轻轻地吻了一下那个‘100'分”,这一举动既是在和它告别,也向我们表明,下次“我”要得一个满分。文章结尾点到为止,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不要妒忌别人
上海市 顾伟斌
下笔前思路--不要妒忌别人--这是一个正确而又通俗的论题,自己就有妒忌的毛病,没什么好处。
妒忌是一种社会现象,要想说妒忌不好,怎样说呢,对,前几天从书上看到的华罗庚爷爷的事例,正好用在这里。总得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自己就是反面论据了,只好在结尾表表决心,保证不再妒忌别人了。
简要提纲--1.提出妒忌这个社会现象。
2.这种现象在今天仍然存在。
3.华罗庚决不妒忌别人的事例。
4.联系自己实际分析总结出论点:不要妒忌别人。
按这一思路写成的优秀作文--5月9日 星期日 阴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赶超人家,而是心怀妒忌,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这种怪现象,那就是有的人总觉得别人有了成绩、作出了贡献会反衬出自己的无能。这种人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陷害别人,这是多么愚昧无知啊!
面对这种怪现象,我不由得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可以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了。可是他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算术常常不及格。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好的同学,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经过刻苦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华爷爷没有去妒忌别人,而是不断要求自己上进,这使他成为一个著名的数学家。
想着想着,我又不由想起了自己,我的妒忌心不是也有吗?有时考试成绩下降了,不是去分析下降的原因,而是希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下次考试中出差错,和我拉平,甚至去中伤他人。事情虽小,但这不也是妒忌的表现吗?回想起来是多么惭愧啊!我决心杜绝妒忌之心。做一个品德高尚,奋发向上的好孩子。
老师评高分之依据--妒忌,是一种妨碍自己进步、影响同学之间团结的不健康的心理。遗憾的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不少的人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妒忌之心。小作者顾伟斌能够抓住这一人类的孽根,大声喊出:“不要妒忌别人”,这本身就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反映了小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相当高的思维、判断能力。
更为可贵的是,《不要妒忌别人》一文写得也相当成功。小作者开篇先是概括自古以来妒忌他人的丑恶现象,然后指明“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这种层现象”,并针锋相对地予以否定--“这是多么愚昧无知啊”,这就相当于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要妒忌别人。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小作者举了两个事例,一是正面的,一是反面的;一是他人的,一是自己的。两个事例,一正一反,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不要妒忌他人,使文章颇具说服力。
第五篇:文章之日记
窗外天亮了,
阳光明媚着。
房里有点黑,今夜又皎洁。
——题记
日记:今天,二零一四年五月八日。窗外天亮了,房里却还是有一点黑。晙晨,我坐在写字台上,临摹着我喜欢的一幅可爱的漫画作品。在九点三十分钟的时候,我外出活动。我抬头望向那蔚蓝色的天空。哇!好美!那天空看起来像是被水蓝色的墨汁洇开了。哇!漂亮!那云朵看起来像是飞机“走”过时,后,留下的尾迹,白色的,淡淡的。哇!可爱!正在我将要路过一所便利店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枚可爱的硬币正“躺”在石缝间的那一处。我将它捡起,送给了旁边正在等待施舍的落魄的乞丐。那是一枚一元钱的硬币。这时,我回想起小时候:小时候的时代,一元钱可以买多少块糖果呢?小时候,再见吧!这时刚走到公园的我,看到了一群小孩子在那个美丽的公园玩滑板。我看着这一切美好的场景,又回想起了我的高中时期:那时的我也是个爱玩滑板的人。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我,在那个商场里购买了一件很适合我的一套衣服。
天太热,我的衣服都溻湿了。
大太阳灼烧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突然,一阵温暖的微风吹拂着我的脸颊,顿时我感觉到了温和和和睦。
中午。
我吃完甜美的午饭,在家里的写字台上写起了小说。
还记得,我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所以我,今日也没有午睡。
我听着自己的MP3播放器里的超级好听的歌曲,在桌子上写下了我独自编写着小说的一小部分。
我写累了。
我搬出很早以前我父母给我买的电子琴,手指轻轻弹了一下电子琴键。
叮的一声琴键的响声,被我的耳道“吸收”了。
我静静的坐在了椅子上,慢慢的插上了插头,开始了我的音乐之“旅”。
我弹着我在初中所学过的不到一半的一首钢琴伴奏,那时的我很单纯,很快乐,直到现在还是一如既往。
弹着弹着……
黑夜了。
书房中的我,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下了这篇日记。
我忽然望向窗外,黝黑的天空中悬挂着的月亮是那么的园,是那么的皎洁,是那么的让人耐看。
我又望着那马路两旁的路灯和被微风吹着的马路两旁的柳树。路灯照射出了它应有的光亮,我觉得今夜的灯光是我迄今为止最漂亮的,就像霓虹灯光一样,辉煌。柳树漂出了好看的姿势,一次又一次的上起下落,就像女人的飘柔的头发,随风飘扬。
深夜。
我未眠,努力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叫《日记》。
我望着黑色的天空,看那一颗又一颗星星,在银河系中闪烁着,特别是金星,那黄色的亮光远超过了水星蓝色的光芒。
我困了,要休息了。
我想:今夜要是有流星雨就好了,我可以看到美景了。
我想:今夜要是无人入睡就好了,可以陪着我赏夜色了。
我想:今夜的梦可能是美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