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1: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

第一篇: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

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市政府赴日照市考察组(2004年2月3日)为迅速启动我市高教园区建设,1月30日市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结束后,1月31日市政府即组织由人事、劳动、教育、财政、国土、规划、宿迁学院以及宿城区、宿豫县分管领导参加的考察组,由副市长薛甫伦带队,对日照市的大学科技园建设

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对日照市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感受颇深。

一、日照市基本情况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9年6月升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现辖东港区、五莲县、莒县,设置岚山办事处、日照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面积5310平方公里,人口276万,2003年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日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处。

二、日照大学科技园基本情况日照大学科技园位于日照市区东北部,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是日照市为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而设立的专门园区,成立于2001年7月。目前,已与近3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日照校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学已经进园,设计在校生规模8万名,2003—2004学年在校生2万人。日照大学科技园发展迅速,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与日照的整体环境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是分不开的。一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宜人居、研发和创业。日照市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大气质量、近海水质、城市饮用水均保持在国家一级(类)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环境优势,既是避暑、度假、疗养、发展旅游和海上运动的胜地,又是人居、研发、创业的理想之地。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落户日照,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主要因素。可以说,这是日照与高校合作的主要“兴奋点”。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捷。日照位于我国沿海主轴线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国际开发价值;日照又处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结合部,便于接受京津沪宁等中心城市的辐射。日照—侯马—西安复线铁路、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与100多个国家通航的日照港港、岚山港,奠定了日照在全国海陆交通、铁路交通、高速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拉近了与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距离。同时,日照北与青岛机场、南与连云港机场相距分别为160、120公里。这些,都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来日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必要的交通支撑。三是城市依托较好,开发空间广阔。日照海滨陆域开阔,城市规划区近3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多万,进入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信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电力网络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道路、供水、供暖、供气等条件大大改善,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大学科技园一带地势平缓,地质条件良好,环境优美,地价相对较低,是布设大学及研发基地的理想选地。四是启动建设较早,政策优惠到位。早在2001年1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意见》,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政策上,兴办高等教育以划拨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高科技公司以出让方式供地;在收费政策上,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建设规费在市权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在财政政策上,根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

三、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运作模式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采取以下运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日照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该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工作扎实、务求实效”的方针,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参加的大学科技园工委、管委,一位市委副秘书长专职担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规划建设处、后勤管理处等机构,工作人员多达100余人(其中12人为财政拨款,其余自收自支),具体负责科技园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同时还作出了“只要大学进园,一切手续我办”的服务承诺。二是自主办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政府创造环境、引进高校办学。引进的高校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收费政策。三是后勤社会化。按照“学校搞教学、社会办后

第二篇: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

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市政府赴日照市考察组(2004年2月3日)为迅速启动我市高教园区建设,1月30日市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结束后,1月31日市政府即组织由人事、劳动、教育、财政、国土、规划、宿迁学院以及宿城区、宿豫县分管领导参加的考察组,由副市长薛甫伦带队,对日照市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对日照市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感受颇深。

一、日照市基本情况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9年6月升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现辖东港区、五莲县、莒县,设置岚山办事处、日照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面积5310平方公里,人口276万,2003年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日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处。

二、日照大学科技园基本情况日照大学科技园位于日照市区东北部,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是日照市为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而设立的专门园区,成立于2001年7月。目前,已与近3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日照校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学已经进园,设计在校生规模8万名,2003—2004学年在校生2万人。日照大学科技园发展迅速,成功的因素很多,但与日照的整体环境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是分不开的。一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宜人居、研发和创业。日照市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大气质量、近海水质、城市饮用水均保持在国家一级(类)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环境优势,既是避暑、度假、疗养、发展旅游和海上运动的胜地,又是人居、研发、创业的理想之地。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落户日照,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是主要因素。可以说,这是日照与高校合作的主要“兴奋点”。二是区位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捷。日照位于我国沿海主轴线与陆桥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重要的国际开发价值;日照又处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结合部,便于接受京津沪宁等中心城市的辐射。日照—侯马—西安复线铁路、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与100多个国家通航的日照港港、岚山港,奠定了日照在全国海陆交通、铁路交通、高速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拉近了与高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距离。同时,日照北与青岛机场、南与连云港机场相距分别为160、120公里。这些,都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来日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必要的交通支撑。三是城市依托较好,开发空间广阔。日照海滨陆域开阔,城市规划区近3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多万,进入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的阶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信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电力网络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城市道路、供水、供暖、供气等条件大大改善,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托。大学科技园一带地势平缓,地质条件良好,环境优美,地价相对较低,是布设大学及研发基地的理想选地。四是启动建设较早,政策优惠到位。早在2001年11月,日照市委、市政府就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意见》,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政策上,兴办高等教育以划拨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高科技公司以出让方式供地;在收费政策上,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建设规费在市权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在财政政策上,根据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

三、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运作模式日照大学科技园建设采取以下运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日照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作为该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态度积极、步子稳妥、工作扎实、务求实效”的方针,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参加的大学科技园工委、管委,一位市委副秘书长专职担任管委会主任,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对外联络处、规划建设处、后勤管理处等机构,工作人员多达100余人(其中12人为财政拨款,其余自收自支),具体负责科技园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同时还作出了“只要大学进园,一切手续我办”的服务承诺。二是自主办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政府创造环境、引进高校办学。引进的高校自主确定办学规模、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收费政策。三是后勤社会化。按照“学校搞教学、社会办后勤”的市校合作办学模式,高校学生生活区由大学科技园统一组织社会各方投资建设,不用学校出资,不用政府拿钱,运用市场机制,完全实现社会化。在建设过程中,把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帮助农民转轨就业增收结合起来,组织被占用耕地的村民利用征地补偿金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围绕高校后勤发展服务业,有效解决了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实现了大学、群众、政府的“多赢”。四是产业化。日照市在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同时,依托科技园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最突出的成果是教授花园建设。教授花园位于科技园东滨海部分,一、二期占地余亩,建成别墅套,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首都高校和山东省内高校的教授前来购房,房价由建设初期的每平方1800元涨到每平方5000多元。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起到引进智慧、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日照市在引进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加了日照的人气、商气和文气,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建设宿迁高教园区的对策建议招引高校、兴办

高教园区,借助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科技力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升城市综合素质,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它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宿迁市情,根据省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实践,特别是借鉴日照市兴办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发展定位。以引高校、兴办高等教育为核心,通过引进大学来我市办教育、搞科研;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来我市投资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和校办产业兴办高科技公司;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将宿迁高教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建立办事机构。依托宿迁学院董事会和建设指挥部,成立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教园区建设协调小组,宿迁学院、骆马湖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市教育、国土、规划和宿豫县、宿城区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并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中共宿迁市委高教园区工作委员会、宿迁市人民政府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建设、管理高教园区的决策机构,研究决定落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项目审批和高教园区的建设规划、用地管理、社区服务等事宜。工作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高教园区建设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和日常工作,提出区域规划建议和项目引进意见,协助办理进入高教园区单位的有关手续和相关事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在高教园区内兴办高等教育的,以划拔方式供地;建设科技中心、研发基地的,以出让方式供地,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部分将根据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酌情给予优惠。具体用地面积,根据项目的内容、规模和国家供地标准,以及投资者的开发能力和实际需要,由市、校(院、所)双方协商确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招标由市有关部门根据规定予以组织和协调,建设、管理等具体事宜以建设单位为主确定。对有关行政性收费属市级收入支配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对有关事业性收费属市级收入支配的,根据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一定比例予以照顾;对有经营性收入的,市政府将根据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情况,给予适当扶持。四是明确招引方向。按照“立足市情、主攻省属、突出两北、放眼全国”的工作思路,明确招引方向,立足市情,即依托我市的资源优势,重点招引林业、农业、水利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攻省属,即利用省委、省政府扶持宿迁发展的机遇,重点招引省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突出两北(西北、东北),即主动接受区域资源梯度转移,突出招引西北和东北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放眼全国,即按照“靠大、靠外、靠强”的思路,努力实现与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五是实现部门联动。对各有关县区、部门下达高教园区招引任务。同时,各县区、部门引进项目落户高教园区的,视同工业项目对待;按照“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落户高教园区,并为其配套建设的,被引进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在引进单位注册、纳税。当前,有关部门要研究确定具体优惠政策;规划部门要抓紧做好高教园区近、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有关部门要迅速启动高教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等“七通一平”建设。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三资”开发为主体。政府投入的重点一个是土地、一个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示范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以后随着示范区的发展壮大,要逐步收回,最后国有资产要全部退出。

[1]

第三篇:赴天津职业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明确差距 加强内涵建设 实现跨越式发展

-----赴天津职业大学考察学习报告

榆职院赴天津考察组

为了学习借鉴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深化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5月16日,党委书记张耘、副院长辛田、纪检书记马海树、教务处杨小鹏、王庆喜一行5人对天津职业大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学习。通过听取情况介绍、面对面交流和实地参观,了解了这所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和办学特色。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和感受

本着“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2006年12月,天津职业大学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契机下,举全校教师之力,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创新了“课证融合”、“基于教学工厂理念”、“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该校有335名教师、339门课程通过教学能力测试;有1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4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10月,该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示范校验收。

我们强烈感受到他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在以下方面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开拓性工作密不可分:

1、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

天津职大的同行们为了 “课程体系改革”连续九年假期没有休息。他们倡导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思想,在广大教职工中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对于课程体系改革高度重视,全校教职工全力以赴,从领导到部门没人推诿。天津职大的思路:学校建设要按照“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内涵建设超前一步,发展速度领先一步,硬件建设看远一步”的建设要求,形成“一体到位,两翼配套,三环推进,四方联动”的建设格局,在他们的8个重点建设专业中,有几个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天津职业大学是老牌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迎难而上,利用九年的时间,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切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主导、以知识够用为原则对教育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姜大源说:“课程始终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始终是关键。”天津职大非常重视课程改革,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实施课程设计与标准制定等工作环节中,最大限度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实践要素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则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培养方案实施整体变革,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设计达标的验收活动。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该校所有专任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测试,其中339门课程通过验收,涉及教师330多名。凡未通过验收的教师一律重新补课重做,申请二次达标。

在完成重点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对240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单元设计进行逐一说课、讲评,突出板块教学和实训教学。虽然付出很大,但课程建设效果明显。

3、高度重视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天津职大认为“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他们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引领、激励、促进作用。除了大力改善校园环境、提升人文品味之外,他们还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提炼和诠释。如把“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和“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全面发展”二十个字的办学思路溶入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里,给参观者也留下印象深刻。二是结合不同的环境,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在校园内,凡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都有切合环境的标语、名言、警句或人物字画。如办公室里有“多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实训场所有“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等。

4、大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为教学管理规范化提供有力的平台。

他们创建了“六项目”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就是把教学管理归纳成六大类,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改革工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作项目、教学专项建设工作项目、实习实训工作项目、学籍学历注册与专项考试工作项目、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项目等六项,每个工作项目都设计了工作流程。这个做法,使得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扯皮等现象。

该校的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各种资料的填报都采用了数据平台,同时通过平台进行教学管理,教务处应用正方的教学管理软件外,还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系统等一系列实用的管理软件。

5、努力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合作模式。

在产学研结合上,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讨,按照“建设一个专业、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该院探索出了一套以“依托行业、紧邻企业、市场机制”为特征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例如,其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将学院原来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与民营资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及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套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该校运作得比较成功,不但使学生的实训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创造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6、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天津职大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教职工待遇入手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保证了改革的平稳顺利实施。一是开展该校第四聘期全员聘任工作,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了《天津职业大学第四聘期全员聘任实施意见》,第四聘期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聘期为三年。施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等特聘制度,即符合《第四聘期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中低职高聘条件的教师,可低职高聘;第三聘期聘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的,只能调整到非教师岗位;岗位未做调整的人员,予以高职低聘。二是加大“双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和到工厂、公司、企业实习提高,取得“双师”资格和提高施教能力,在经费、制度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和激励;另一方面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甚至熟练工人承担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弥补实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三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全国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开展教学指导,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考察的启示和建议

虽然这次考察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因此,根据天津职业大学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现就我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校区工程建设,扩大办学规模。高职教育必须走规模——质量——效益之路,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也就谈不上质量。考察的天津职业大学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筑巢引凤,先建设后发展,边建设边发展。因此,我们要举全院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快校区建设力度,尽早完成校区二期工程建设,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层次。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和践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引领全院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其次,要结合我校的特点,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并使学生在校园就能直接感受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倡导和形成“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进入职业市场作好准备。第三,要通过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规范办学行为,弘扬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激励学生成人成才。

3、继续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充分发挥我院为新建院校中的“新”这个优势,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同进,大刀阔斧的进行教学改革,坚决压缩基础课和理论教学,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并尽量使理论、实训教学靠近生产、服务一线。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要明确课程建设与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首先高质量地做好一些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适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课程改革项目中,也应像天津职大一样,最大限度地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和实践的要素;还可以借鉴天职大的经验,在教师中开展全员聘任工作,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施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等特聘制度,出台教学能力测评的规则与制度,以推动工作以更重实效的方式进行。

4、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训管理水平。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不但起步较晚,而且特色不够鲜明,使用效益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优先保证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创造出适合我院的管理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5、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学院办学水平。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先行借鉴一些职院的经验,结合我市地方经济的特点,尝试创办一些校企结合、教学生产并重的股份制合作公司(企业),如模具加工、采煤设备零部件生产、电气维修、工艺美术设计、幼儿园等。在做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同时,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把企业和部门的行业标准引进到培养计划中来,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产学双赢,并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证提供方便。

6、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和推进我院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学历结构,加快技术应用领域带头人培养的同时,切实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一是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处室、系部负责人到国家级重点高职院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我院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力度,鼓励他们到行业、企业和实训基地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取得“双师”资格,使大多数教师既能在课堂上教学,又能在工厂里做事。三是聘请校外专家和知名教授到校兼职和讲学,不但增强办学针对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誉。

7、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对于改进、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好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的作用,同时联手计算机专业老师,逐步开发适合我校实际和需求的教学管理软件;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所有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学习天津职大的经验,在教学管理的制度上,一要完善,二要创新,在规范和效率上狠下功夫;理顺教师管理体系,建设好教务处的网站,使之成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一个窗口,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做到服务到位、指导到位、监控到位。

第四篇:赴即墨、胶南、日照市学习调研报告(模版)

赴即墨、胶南、日照市观摩学习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城建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2月10日,建设局组织140余人先后参观了即墨市蓝色硅谷、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海水供热项目)、芭东小镇;胶南市上海路城市绿道工程、滨海大道;日照市沙墩河治理工程、香店河治理工程、植物园建设工程、阳光广场、再生水利用工程,在参观过程中报着学习借鉴提高的态度,边看边记边议,深切感受到这些城市近年来加快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更深刻体会到它们在城市园林绿化付出的巨大努力:

一、利用先进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按照“绿量多、树种优、特色浓、管理细”的要求,强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开放意识,在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授课,开阔眼界,放宽思路。更新城市园林绿化知识和实践做法,改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以创新城市园林绿化理念,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内容。

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城市道路绿化模式,根据园林绿化现状,改变绿化模式。

在城市园林绿化模式的选择上,道路行道树以栽植大苗、大树、大乔木为主,绿化带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尽量减少模纹、模块及小球式植物。合理控制道路绿化带,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城市道路绿化模式,根据绿化带的不同宽度,确定不同的绿化模式。努力提高绿化工程中的乔灌木比例,减少地被植物面积。

三、加大城建资金的投入,推进城市园林建设上水平。城市园林建设和维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投入都很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些城市努力推进园林绿化由追求覆盖率向注重景观价值、生态功能转变,由重视经济林向经济林、生态林兼顾转变,由重视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实现“园在城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四、建造精品,突出特色,大力提升城市形象。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按照“多种树,少铺草;多栽大规格树木,不栽小苗木和大龄老树”的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做到常绿与落叶并举,慢生与速生兼顾。多选择发展适应城市气候特色,抗水抗旱、成活率高、病虫害少,后期养护成本低的乡土树种。

在观摩中,使我深刻学习到其他城市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为胶州市的城建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赴云南省考察学习报告

试验室赴云南省考察学习报告

为了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公路系统试验检测领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切实将“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总段试验检测工作的长足发展,2010年11月中旬试验室组织技术人员去云南省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外省公路系统试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借鉴他们良好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于我们总段试验室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计划,为试验室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此次学习考察时间短,任务重,但是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们受益非浅,感触颇深,可以说,使我们更新了理念、转变了思维、扩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切实认识到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感受到了自身的压力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考察印象

这次云南之行,昆明公路试验检测中心的建设、管理模式和发展势头,都给我们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一是昆明公路试验检测中心的建设。该中心是一家交通部综合甲级试验检测机构,拥有独立的办公基地,一座功能较齐全、完善的现代化办公楼,各类试验设备、设施除能满足全市业务的办公、外出试验检测等需求外,还预留了许多今后的发展的空间,为试验检测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台。

二是规范、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近年来,昆明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从试验检测事业的基础工作做起,加强质量管理,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审查、统一考核”的监督运行机制,对各个项目的技术规范、检验细则和人员的职、权、责、利都做了明确细化和量化,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均实行三级审核,对中心内部日常试验检测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使检测报告做到了科学、严谨、及时、可靠。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昆明公路试验检测中心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鼓励各类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团队整体素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此外,还树立“能者上、庸者汰”的用人理念,实现了队伍的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大设备投入,购臵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近年来,昆明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不断加大技术装备的投入,共购臵先进试验检测仪器共计56台,总值735.8万元,为检测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准确化和及时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考察启示

外出学习考察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并分析评价出差距、不足的因素,为我室今后发展确定思路、摆正位臵,实现试验检测各项工作的飞跃。诚然,昆明比之我市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从发展的角度而言,近几年我市各项事业、经济指标的发展速度也不逊色,但差距仍然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在因素、基础差、底

子薄、设备少、经济落后、发展空间小、相差距离悬殊,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过去总认为导致发展滞后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识到内因、外因都很重要,这是不辩的事实。分析评价主要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的差距。创新意识、超越意识滞后,墨守成规、瞻前顾后的思想严重。相比昆明公路检测中心“边实践、边探索”的超前意识,我们往往是“探索成熟之后才实践”思想理念已经远不适合跨越式发展的新理念。

(二)人才培养不足导致的差距。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室现有职工19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而昆明公路检测中心现有职工46人,大专以上人员42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差距显而易见。

(三)设备投入不够产生的差距。我室现有试验检测设备 181台,其中较先进设备不足3台,仅仅能满足我总段最基本的、日常的试验检测需求。而昆明公路检测中心现有试验检测设备410台,包括综合检测车、雷达测厚仪,自动弯沉仪、摩擦系数测定仪、车辙试验仪、超声波检测仪等,完全能满足各等级公路基建工程和养护维修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需求。

三、考察深思

面对差距和不足,应当认为是不可言代的压力,也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从昆明公路检测中心的工作情况看,他们始终坚持“质量兴路”的指导思想,尽全力,倾全神,围绕本地区

公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树立质量意识,拓宽改革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务求工作实效,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学习考察,客观总结先进经验,认真分析评价产生的差距和不足,我们认为,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明确思路,锁定目标,尽职尽责地发挥好公路试验检测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我总段公路事业的跨跃式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保障。因此,面对差距和不足,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抓好质量检测求实效

作为试验检测部门,以我省公路建设和“国检”的大好时机为契机,立足于总段公路事业的发展,切实将“试验检测指导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理念参透到工作的每一环节。要从服务总段公路建、管、养事业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关系,更新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建设服务型试验检测机构。对总段管辖的基建工程和养护维修工程实施全面质量检测管理,实行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跟踪检测管理,使总段工程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注重抓好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强素质

抓好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第一要素,因此,我室在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注重强化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创新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制度。二是抓实抓细队伍的规范管理,提高队伍战斗力。严格实施“从小事抓起、从小事管起、从小事严起”的“三小机制”。同时,要加大队伍的学习教育培训力度,尽量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学习研讨与理论培训相结合起来的学习氛围。

(三)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实现试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公路试验检测工作不断趋于科学化和精细化,试验室必须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对较高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配备科技含量较高的试验检测设备,如综合检测车、雷达测厚仪、超声波无损探测仪等。这些检测仪器的配备能较好的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的试验检测任务提供科学、严谨、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从而大大发挥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总之,这次外出考察学习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它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使我们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从而为我试验室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下载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日照市考察学习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山西考察学习报告

    赴山西考察学习报告为拓宽全市煤矿监管人员和煤矿业主视野,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树立安全办矿、科技办矿理念。 2012年3月19日—26日,市煤安局组织本局、遵义煤监分局、工......

    赴外地考察学习报告

    赴外地考察学习报告 包头市东河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何建民 2011年12月17日开始,我们一行23人组成的考察学习团,在市安监站郭站长的带领下,赴上海、杭州学习考察,通过互动交流......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一行四天的港澳考察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考察学习了解到港、澳地 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使我大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感到 收获多体会也很......

    赴澳大利亚考察学习报告

    赴澳大利亚考察学习报告 尊敬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 3月27日,受学校的委派,我非常荣幸地和全市其他19位英语教师一起参加了由本溪市教委、国际文化资源澳大利亚交流中心组织的英......

    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2019年3月12日至13日,由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副组长**、**带队,组织各乡镇分管冬枣产业负责人和工作小组成员一行17人,赴**市**区**镇、**市**县......

    赴苏州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9月15日至28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笔者在苏州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四川省南充市招商引资专题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各层次、各方面领导、专家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

    《赴港澳考察学习报告》是一篇关于" 报告 学习考察 港澳 "的文章。本文由学生无忧网编辑精心收集整理,如本篇文章不符合您的要求,您也可以查看网站右侧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 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为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三增一创”工程,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安排,9月中下旬,我们组织各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