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1: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境内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素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盛名享誉国内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古都。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令人回味无穷,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曾以“金陵四十八景”闻名于世,如今,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全国唯有南京和北京两市各占二处。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江心洲、傅家边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南京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对于中外游客具有十分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一、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在国内外打响南京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目标,即旅游经济、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倍增和商贸扩张,全市旅游总收入2005年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04年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几年来,南京旅游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经费资助,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南京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博爱之都—南京”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精编完成,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第一次采用“宁镇扬”三市联合促销和社区促销新形式在广州“珠三角”推出“博爱之旅”,增强了南京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首次评选一批南京形象导游员,为“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树立城市窗口形象打下基础;建成了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散客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培训、导游管理和医疗急救等七大中心,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市旅游行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迈新台阶。概括来说,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拉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南京旅游业“十五”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86%;2002年增长21.9%; 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所下降,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艰苦奋斗,全市旅游总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旅游创汇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旅游倍增计划历时四年奋斗最终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2005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9亿元,同比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者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海外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创汇7302万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上半年将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10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4家、一二星级45家);旅行社370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45家、国际旅行社25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1家);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9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均进入全国“黄金周”接待量“十大景点”行列。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禄口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新建改造了城东干道、中山东路、长江路、新庄立交桥等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完成了内秦淮河整治,建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公用场馆。城市水电气公交等公用设施短缺矛盾基本解决。二是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亮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日趋完备。开通了“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优化了旅游饭店的星级结构,加强了旅游公厕等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2个3星级以上旅游星级厕所,开通了5条专门连通全市各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完善了景区间旅游交通布局,在禄口机场、夫子庙等地建立了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街、湖南路旅游观光购物街、夫子庙美食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建成了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导游管理中心和旅游急救中心等七大中心,大大提升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府主导,加快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是健全了政府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所有13个区县都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强

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全市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战略性腾飞;到2020年,将南京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了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 [2002]8号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环境、树立品牌、完善功能、鼓励先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加快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其中要求各区县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少于20万,并逐年增加,为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颁布实施了《南京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拨出专款奖励每年对南京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了各种“能量”推动旅游发展。四是完善了强化管理的法规保证。经省、市人大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南京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为完成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旅游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氛围已经形成。五是促进了旅游管理手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取消了旅游定点单位审批制度,建立佣金管理机制,在全国首批推行导游IC卡管理,并启动全国首家“旅游110”联动应急系统,提高了市场管理效率和力度。六是强化了城市旅游整体新形象宣传。经过市旅游策划委员会专题研究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博爱之都”城市旅游形象新定位,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并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昆明和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整体强力推出亮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分批针对性地邀请了海外旅行商和旅游记者来宁考察景点和旅游线路,密切了内外联系,提高了宣传实效;通过组织“名城会”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和狂欢节焰火晚会,精心承办2004首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南京旅游的影响力;通过与媒体联合打造“边走边唱”、“南京旅游频道”、“金陵之声旅游专列”等旅游栏目,增加了旅游宣传渠道;通过创新策划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等四大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以节养节,并指导各区县举办螃蟹节、红枫节、美食节、西瓜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全年3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进一步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了宣传影响。

(四)规划先导,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了旅游规划编制审定工作。2004年,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成26万字600张照片旅游资源库,初步建成了第一个南京旅游资源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将景区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21万欧元资助经费,已经正式启动编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同时,近年来还完成了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牛首祖堂风景区总体规划、石头城景区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了建邺区、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对中山陵园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江路文化旅游一条街发展规划、雨花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浦口“一山三泉”旅游规划、浦口汤泉镇旅游详细规划和高淳县、雨花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评审,论证了大报恩寺塔选址重建工作,还完成了静海寺-天妃宫扩(复)建工程、梅山矿业工业旅游暨秦淮新河旅游风光带、渤泥国王陵等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八卦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第一部由市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二是精品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经过扩容改造的总统府景区和新建的阅江楼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局国家4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江心洲、傅家边通过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检查验收,成为南京旅游新“亮点”。目前,南京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总统府、阅江楼,玄武湖、朝天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也通过了省级审核);3A级景区3个(天生桥、将军山、高淳老街);2A级景区4个(高淳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景区和江心洲民俗村)。三是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南京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此,我市着力打造以“伟人风范、峥嵘岁月”为主题的梅园新村纪念馆,以“雨花忠魂、先烈永垂”为主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以“同胞长眠、呼唤和平”为主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以“大军渡江、解放全国”为主题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制订了《2005——2010年南京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4月1日举办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了“二三四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条郊县精品线、三条市区精品线、四条省际精品线、五条区域精品线)。四是加快了区县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大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浦口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阳山碑材景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卦洲沙滩风情园、甘泉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珍珠泉“佛手湖”、两湖(东屏湖、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以及将军山、天生桥风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推动郊县打造30个“农业旅游示范村”工作,市农林局给予每村25万元的补助。四是促进了旅游资源整合。打破旅游资源部门所有,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企业改制工作,尝试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阳山碑材景区将经营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八卦洲将江边沙滩等共900亩土地交南京山青水秀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溧水县将天生桥景区经营权无偿转让给市园林实业总公司经营30

第二篇: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城”,境内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素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盛名享誉国内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是全国著名的绿色古都。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令人回味无穷,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曾以“金陵四十八景”闻名于世,如今,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全国唯有南京和北京两市各占二处。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江心洲、傅家边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南京独特的资源、丰富的文化、完善的服务对于中外游客具有十分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一、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在国内外打响南京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个倍增、一个扩张”目标,即旅游经济、郊县经济、外向型经济倍增和商贸扩张,全市旅游总收入2005年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04年已经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几年来,南京旅游业还完成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经费资助,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明孝陵景区“申遗”成功,南京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博爱之都—南京”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精编完成,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第一次采用“宁镇扬”三市联合促销和社区促销新形式在广州“珠三角”推出“博爱之旅”,增强了南京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首次评选一批南京形象导游员,为“建设新南京,迎接十运会”,树立城市窗口形象打下基础;建成了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散客集散、旅游购物、旅游培训、导游管理和医疗急救等七大中心,旅游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全市旅游行业成功创建省级文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又迈新台阶。概括来说,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对全市经济的支撑牵拉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南京旅游业“十五”期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5.86;2002年增长21.9;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有所下降,经过全市旅游行业的艰苦奋斗,全市旅游总收入仍然同比增长10,200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9;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旅游创汇5.0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8,全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创汇均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旅游倍增计划历时四年奋斗最终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2005年一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达91.9亿元,同比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者78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接待海外旅游者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旅游创汇7302万美元,同比增长22,预计上半年将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10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4家、一二星级45家);旅行社370家(其中国内旅行社345家、国际旅行社25家、中国公民出境游组团社11家);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9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均进入全国“黄金周”接待量“十大景点”行列。

(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建成了禄口国际机场、长江二桥、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新建改造了城东干道、中山东路、长江路、新庄立交桥等一批城市景观道路,完成了内秦淮河整治,建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城市公用场馆。城市水电气公交等公用设施短缺矛盾基本解决。二是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亮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三是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日趋完备。开通了“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优化了旅游饭店的星级结构,加强了旅游公厕等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了2个3星级以上旅

游星级厕所,开通了5条专门连通全市各景点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完善了景区间旅游交通布局,在禄口机场、夫子庙等地建立了5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长江路文化旅游街、湖南路旅游观光购物街、夫子庙美食街等特色旅游街区,建成了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散客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导游管理中心和旅游急救中心等七大中心,大大

提升了城市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府主导,加快发展“大旅游”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是健全了政府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旅游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旅游策划委员会”,将市旅游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所有13个区县都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强化了对旅游产业发展和实施旅游倍增计划的宏观调控、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二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全市制定了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战略性腾飞;到2020年,将南京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了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2002]8号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组织领导、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环境、树立品牌、完善功能、鼓励先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加快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其中要求各区县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不少于20万,并逐年增加,为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又颁布实施了《南京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拨出专款奖励每年对南京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了各种“能量”推动旅游发展。四是完善了强化管理的法规保证。经省、市人大批准,正式颁布实施《南京市旅游市场管理条例》,为完成旅游倍增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全市旅游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旅游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旅游消费者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氛围已经形成。五是促进了旅游管理手段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取消了旅游定点单位审批制度,建立佣金管理机制,在全国首批推行导游IC卡管理,并启动全国首家“旅游110”联动应急系统,提高了市场管理效率和力度。六是强化了城市旅游整体新形象宣传。经过市旅游策划委员会专题研究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博爱之都”城市旅游形象新定位,旅游宣传第一次有了城市名片,并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方式在北京、成都、重庆、昆明和韩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整体强力推出亮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引起强烈反响;分批针对性地邀请了海外旅行商和旅游记者来宁考察景点和旅游线路,密切了内外联系,提高了宣传实效;通过组织“名城会”海峡两岸旅游论坛和狂欢节焰火晚会,精心承办2004首届世界旅游推广峰会各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南京旅游的影响力;通过与媒体联合打造“边走边唱”、“南京旅游频道”、“金陵之声旅游专列”等旅游栏目,增加了旅游宣传渠道;通过创新策划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等四大全市性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以节养节,并指导各区县举办螃蟹节、红枫节、美食节、西瓜节等地方特色活动,全年30多个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进一步繁荣了旅游市场,扩大了宣传影响。

(四)规划先导,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了旅游规划编制审定工作。2004年,我市第一次全面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建成26万字600张照片旅游资源库,初步建成了第一个南京旅游资源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将景区规划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南京旅游总体规划获得西班牙政府21万欧元资助经费,已经正式启动编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第一个引进外国政府资助城市。同时,近年来还完成了幕燕风景区总体规划、牛首祖堂风景区总体规划、石头城景区规划设计,正式启动了建邺区、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成了对中山陵园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江路文化旅游一条街发展规划、雨花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浦口“一山三泉”旅游规划、浦口汤泉镇旅游详细规划和高淳县、雨花台区旅游总体规划的评审,论证了大报恩寺塔选址重建工作,还完成了静海寺-天妃宫扩(复)建工程、梅山矿业工业旅游暨秦淮新河旅游风光带、渤泥国王陵等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八卦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成为全市第一部由市政府批准的旅游规划。二是精品景区建设取得突破。经过扩容改造的总统府景区和新建的阅江楼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旅游局国家4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江心洲、傅家边通过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检查验收,成为南京旅游新“亮点”。目前,南京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总统府、阅江楼,玄武湖、朝天宫申报国家4A级景区也通过了省级审核);3A级景区3个(天生桥、将军山、高淳老街);2A级景区4个(高淳游子山、迎湖桃源、瑶池山庄景区和江心洲民俗村)。三是推出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根据中共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南京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此,我市着力打造以“伟人风范、峥嵘岁月”为主题的梅园新村纪念馆,以“雨花忠魂、先烈永垂”为主题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以“同胞长眠、呼唤和平”为主题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以“大军渡江、解放全国”为主题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制订了《2005——2010年南京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4月1日举办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推出了“二三四五”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二条郊县精品线、三条市区精品线、四条省际精品线、五条区域精品线)。四是加快了区县旅游资源开发。吸引大批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浦口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阳山碑材景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八卦洲沙滩风情园、甘泉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珍珠泉“佛手湖”、两湖(东屏湖、卧龙湖)旅游度假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以及将军山、天生桥风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积极推动郊县打造30个“农业旅游示范村”工作,市农林局给予每村25万元的补助。四是促进了旅游资源整合。打破旅游资源部门所有,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资源整合和旅游企业改制工作,尝试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阳山碑材景区将经营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八卦洲将江边沙滩等共900亩土地交南京山青水秀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溧水县将天生桥景区经营权无偿转让给市园林实业总公司经营30年;下关仙人湖度假村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股份公司从事旅游开发;中山陵开全国先河实行“特许经营”,所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为企业,获授权使用景区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为充实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资金基础,我市抓住2005年南京“重洽会”召开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全市推出了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秦淮新河风光带、中华风云人物雕塑园、伊斯兰风情园、八卦洲大江风光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旅游合资、合作项目。五是强化了旅游产品创新策划。结合南京接待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推出了两条“连宋行——大陆之旅”专线,包括“博爱之旅”和“和平之旅”,并筹划开通南京至台北的旅游包机;抓住“沿江开发”战略实施契机,推出了长江“时光隧道”一日游水上游览线;推出了覆盖珍珠泉、八卦洲、江心洲、将军山等郊县景点的旅游专线,开发了通往汤山、江浦等郊区县休闲度假景区的环城游憩带,深受游客欢迎。

二、旅游业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措施

2005年既是南京旅游业超前一年完成旅游倍增计划后,全新谋求大发展和大突破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新规划和衔接“十一五”旅游发展的关键一年。2005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旅游工作,以旅游倍增计划实现为新起点,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战略。

2005年全市旅游经济具体指标是: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374.4亿元,同比增长17%;旅游创汇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接待入境旅游者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2%;接待国内旅游者3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全面启动南京“旅游强市”的建设。

下一步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目标,迎接两大盛事,提升三大精品,实现四个突破,建立五大体系,促进八个协调。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旅游经济总量上力攀新高;全力做好“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两大盛事;大力提升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三大旅游精品;重点在“博爱之都”旅游形象推广、沿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建立和完善旅游无障碍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促进旅游业在规划编制、项目推进、郊县旅游、品牌宣传、节庆造势、行业管理、区域联合、行风建设等八个方面“协调发展”。

(一)强抓规划编制,促进城市旅游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加强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国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展示南京的城市旅游特色;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认真编制完成“十一五”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南京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区县加快旅游规划编审工作,完成建邺区和溧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论证和评审和浦口区“一山三泉”、浦口区汤泉镇旅游规划的报批工作。同时,要以科学的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景点打造,要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和沿江开发中抓住机遇,不断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旅游产品,要以迎接“十运会”为契机,全面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加强旅游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鼓楼、白下、高淳、城北等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旅游环境,大力促进旅游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好范文

(二)强抓项目推进,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协调发展。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提升中山陵、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明城墙等一批传统旅游产品,强力打造具有市场震撼力的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同时继续做好玄武湖、朝天宫、求雨山、金牛湖的提档升级;精心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推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吉温泉旅游度假区、一山三泉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进建设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等新型观光旅游产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大力培育南京云锦研究所、江宁金箔集团等工业旅游产品,填补我市工业游空白;抓住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提升雨花台、梅园新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四家爱国主义旅游产品,准备将梅园新村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区。同时,要抓住“重洽会”和“十运会”召开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研究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利用我市优越的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引进外资、民资等社会资金,建造“重量级”的旅游产品,促进重大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还要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理念,结合实际采用经营权转让、线路联合等方式,切实促进九华山、台城、鸡鸣寺“一票制”整合,白鹭洲、大成殿、中华门城堡等秦淮风光带旅游资源整合,栖霞山、栖霞寺整合,珍珠泉度假区、老山整合,形成旅游产品的合作优势,(三)强抓郊县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地域平衡与协调发展。

发展旅郊县游对拉动郊县经济、引导农民实现增收增富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要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契机,加强旅游与相关部门协作,发挥郊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南京旅游的空间和容量;要积极优化郊县旅游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打造郊县旅游精品,促进城市旅游线路迅速向郊县延伸;要大力推广江心洲、傅家边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成功经验,提升浦口帅旗农庄、江宁横溪镇、高淳迎湖桃源等农业旅游产品,大力培育1-2家新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强抓旅游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协调发展。

宣传促销是我市旅游业的“主攻”任务之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加大城市整体的宣传力度,使“博爱之都——南京”的口号耳熟能详,成为中国知名城市旅游形象品牌。要加大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宣传力度,要用“主动”出击战术进一步拉动周边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等我市重要的国内客源市场,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北京、杭州等旅游重点城市举办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要积极推进开展区域旅游形象宣传,联合镇江、扬州、马鞍山赴东北、香港推销“博爱之旅”,借助区域合力推广南京旅游形象;境外市场要用“借力”宣传战术,组织参加日本世博会、英国伦敦展、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邀请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英国、美国、台湾等地旅行商实地踩线,要借助境外媒体、旅行商的力量广泛宣传南京;要积极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在保证国内客源稳固增长的基础上,立足南京、瞄准全国、着眼全球,抢抓各种机遇狠推旅游市场的多元和多层发展,积极开辟新的入境客源市场;要继续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城市宣传,丰富充实“南京旅游报道”、“边走边唱”、“旅游专列”等专题专栏节目,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扩大宣传影响。好范文

(五)强抓行业管理,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重大旅游活动安全无事故;要继续完善旅游“110”联动机制,加强和协调与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重点查处虚假旅游广告、“黑车”、价格欺诈等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强化第一时间处理旅游投诉,在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三大景区试行设立旅游投诉举报站,解决“黑导”宰客、欺客行为,全年旅游投诉结案率达100%,游客满意率达98%;要试行建立旅游应急处理基金,积极应对黄金周期间可能出现的重大质量和交通事故;要推进和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争取企业网上填报统计数据达90%以上,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在经销模式上尽快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管理,推进旅游行业“高、精、尖”人才的培训,完成培养100名南京形象导游任务,评选“南京市十佳导游员”,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技术比赛,全方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力争使全市拥有大专学历以上导游员的比例达到70%。

(六)强抓以节造势,促进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主导协调发展。

以节造势、以节兴旅,要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办节模式,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创新策划,切实减轻政府办节负担,借助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树立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实施节庆活动名牌战略,必须坚持少而精、树品牌,继续提升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迎新年听钟声四大全市性节庆活动品牌,在创新形式、充实内容、扩大影响上狠下工夫,走市场化、特色化、专业化路子,打造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精品;要积极指导区县旅游节庆活动,支持区县办好六合龙袍蟹黄汤包节、高淳螃蟹节、雨花台春牛首踏青节、栖霞秋栖霞红枫节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节庆,并对特色鲜明、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扶持,打造四个郊区县节庆活动品牌;要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农林等活动的联系,打破各自为阵的狭隘观念,促进部门之间集中优势、联合办节,不断丰富和拓展节庆活动内涵,实现节庆活动规模和档次提升。

(七)强抓区域合作,促进城市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入“WTO”以后,特别是面对2006年旅游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要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跨地域、跨省际、跨国界的“合纵连横”,推进旅游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品牌连锁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巩固南京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促进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会、南京经济区域、南京都市圈、长三角15 1等区域城市交流,构筑新的发展平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升新的经济增长极;要针对区域内外的市场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开发具有互补性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适应游客需求的系列旅游商品;要以“宁镇扬”旅游合作为起点,加强与区域城市之间的特色衔接、互补合作,大力推进城市之间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推出精品化、特色化、系列化的旅游线路,借助区域强势取得旅游市场的强势地位。好范文

(八)强抓服务意识,促进旅游行风建设与创建文明城市协调发展。

要以“让群众满意、让游客满意”为全市旅游行业标准,圆满完成旅游行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南京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南京”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达到“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党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有新改善、旅游经济发展有新成效”的目标;要以“迎接十运盛会、争创文明城市”为契机,强化窗口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争当“迎十运盛会、创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和个人的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任务;要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加强媒体和市民行风监督,并配合有关媒体召开旅游者、旅行社、新闻媒体座谈会,倡导理性消费、依法维权;要以民主行风监督为镜鉴,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旅游企业、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旅游行业行风建设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和文明执法。

第三篇:关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bk

###市旅游局

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及目标任务

(一)产业定位。旅游经济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外向性的特点,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旅游经济作为先导产业的重要性,旅游产业应该成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形象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明确旅游业在###市国民经济发展上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

1、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做为扩大开放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旅游经济也应该在###市国民经济发展序列中取得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市,但旅游经济强市还未形成,###要实现从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根本转变,就必须采取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在###市范围内,旅游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山东省范围内,###市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山东省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

3、大力扶持的产业政策:为保证旅游经济的优先、快速及可持续发展,实现###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

转变,需要推出大力度的产业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交通等各方面扶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总目标,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跟进、品牌营销、整合协调”的发展战略,以“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挖掘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按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弱散型”向“规模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五个转变的要求,加快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从单纯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集聚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步伐,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和旅游名市的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十二五”期间,要紧抓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批龙头和精品旅游景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一批旅游节点城镇、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培育“一中心三带五个聚集区”,实现旅游产业由“散点聚集”向“点轴聚集”的转变;打造旅游综合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旅游创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改善交通设施,实现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的大幅提升;旅游人才队

伍素质明显提升,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实现旅游收入在现有基础上超倍增长,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产业地位显著提升,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先导力量与重要支撑力量;区域合作与产业融合更加深入,实现旅游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创建环京津、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市的基本框架。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0年,建成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

二、2011年重点工作及做法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帮助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和全国、省、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谋划大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一年里,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红红火火,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游、购物游、工农业旅游百花齐放,旅游节庆活动高潮迭起,行业管理更加规范,旅游品质显著提升。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36.79万人次,创收2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接待入境游客15.33万人次,创汇4569万美元,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两项在全省排名第一。旅游已成为展示我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强力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旅游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多次对旅游业发展做出重要指示。4月和9月市长两次亲自主持召开各县(市)主要领导和旅游局长参加的会议,调度旅游项目建设。5月份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市长主持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内旅游业发展目标,把思想统一到建设旅游强市和旅游名市上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将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这次考核摸清了旅游的底码,理顺了上下关系,端正了工作导向,为各县市区鼓了劲、加了压,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坚持不懈的抓好旅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上下对旅游工作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合力拓展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二)加大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强化规划指导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对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最能实现突破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地方集中扶持和推动,实现优先发展。站在全省和中国北方的高度,突出重点,高起点科学规划,大手笔高标准投入。坚持重点旅游聚集区旅游规划引领其他规划,将旅游规划与城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及相关产业规划相结合,实现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三

年上水平相结合,与其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业各要素的综合配置。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旅游强市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高度重视旅游项目工作,大力度推进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游、购物游、工农业旅游,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做好“京津休闲、山水度假、红色之旅、购物天堂”四篇文章。2011年全市在建项目67项,其中新建项目34项,完成投资近20亿元,续建项目33项,完成投资超10亿元;正在谋划、招商的旅游项目共有86个,计划总投资达到1373亿元。2011年我市共有10个景区成功升级。

(四)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创新市场促销方式

2011年全市共投入宣传经费7536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近300万元,举办各类宣传促销活动50次,政府主导筹资500万元参加山东省在央视投放旅游形象广告。我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优势,通过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首个“中国旅游日”宣传周、庆祝建党90周年、###市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旅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旅游广播联盟等200家主流媒体对我市旅游工作进行了跟踪和深度报道。

(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旅游市场环境明显好转

为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局在质监执法工作上下大力、出实招。从全局抽调人员充实执法力量,创新和坚持“三分五定三结合”的执法制度,即检查、裁决、执行三分离,定人、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执法检查与旅游投诉调解、行业管理、廉洁自律相结合,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以来,查处违规旅行社15家,吊销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质保金的旅行社4家,限期整改旅游租车合同问题的旅行社60家,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黑社”1起,查处违规与“黑社”合作旅行社6家,处罚无证导游活动案件3起,今年在旅游接待持续火爆的情况下,旅游投诉大幅减少,总计受理游客投诉47起,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4.96万元,有力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对于我局在旅游执法方面的工作创新,国家旅游局和省局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六)加强行业管理,旅游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提升旅游饭店服务质量。积极推行2010版星级饭店标准,抓好星级饭店的重新审核评定工作,以“九化”的标准培育和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星级酒店。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确保旅行社质保金的足额缴纳,完善旅行社业务档案,严格把好旅行社的入口关;抓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等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旅行社与景区(点)、星级饭店、旅游客运企业之间的对接,降低旅行社经营成本。

提升导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导游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提

高导游培训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参加全省导游员技能大赛,组织“全市导游员技能大赛”和开展“十佳导游员”评选等系列活动。完善导游办证工作,逐步实施导游网络化管理。

提升旅游客运企业服务质量。督促旅游汽车和船运公司建立完善的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调查制度,确保为旅游者提供细微、周到、热情、安全的服务。

2011年以来,我局先后召开全市旅游局长、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座谈会,对我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听取建议,改进作风,共促发展。在年底年初,我局开展了大规模、全覆盖的行业“百日万人”大培训活动。

(七)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信息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我局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2011年组建了信息中心,面向社会招聘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与市联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完成了###旅游政务网改版工作,现正在建设旅游咨询网。通过建设我市旅游信息平台,加强与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各县(市)旅游局旅游投诉中心对接,与京津及省内旅游管理网络链接,用信息化、数字化推动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今年我局信息化建设也走在全省的前列。

###市旅游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市旅游局关于汉中市旅游业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范文

市旅游局关于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2006-10-

31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为明确旅游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发展规划。

第一章汉中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得到加强,旅游形象逐步树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1、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领导旅游业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调动了全市上下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业向产业化、市场化迈进的步伐。

2、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市投入旅游业各类资金近4亿元,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26个;修建和改造了一批旅游宾馆、饭店;一些重点景区的净化、绿化、畅通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3、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县区、主要景区的规划编制完成。“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旅游单位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建设力度,现有基本成熟景区(点)

近50个,其中:国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4家,1A级景区2家。

4、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逐年增加。宣传促销工作力度加大,汉中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全面拓展。“十五”期间,全市接待人数与收入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受“非典”影响除外)。2005年共接待海外游客6860人次,创汇101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65万人次,收入8.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近8.3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

5、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现有旅行社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专兼职导游人员近300人;有星级饭店15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标准床位3000多张。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

6、旅游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全市除镇巴县外,都设有旅游主管部门;现有旅游区(点)分属于文物、水利、林业、城建、宗教等部门管理,共有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事业单位80余家;旅游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深入贯彻实施,行业管理得到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主体不明确。旅游业靠谁去发展?怎样去发展?主体不明确,思想不统一,一些县区和部门没有把旅游业发展与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和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意志、联动的格局。

2、旅游产业规模小。总体而言,我市旅游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比较低。2005年旅游业收入仅占GDP的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旅游开发层次低。景区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形成“拳头产品”;新产品开发缺乏创新,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表现突出;旅游市场开发意识淡薄,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宣传声势,整体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企业竞争力不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4、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能够充分反映这一称号的历史风貌已经不够完整,特别是城市特色不突出,相关设施不配

套,旅游服务功能较弱,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5、旅游生产要素不配套。交通制约严重,快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低,可进入性差,景区小交通改造缓慢。水运、航空运输较为落后。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购物、娱乐、信息等行业在数量、规模、质量上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6、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景区多头管理,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掣肘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县区旅游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参差不齐,有待健全。

(三)潜力分析

1、旅游资源优势。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还有浓厚的秦巴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等。这些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旅游区位优势和交通潜力。我市区位独特,发展旅游业非常有利。从自然地理位置来看,汉中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讲,汉中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分析,汉中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观。随着我市水、陆、空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极大提高汉中的可进入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

3、旅游业发展的人文环境优势。汉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纯朴的民风在发展旅游中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随着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全社会的旅游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旅游、投资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逐渐浓厚,这是我市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力保障。

4、全省加快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省主导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省上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出把汉中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并对秦岭进行整体旅游开发和品牌营销,这些使我市旅游业能够得到省上更多的投资支持。

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旅游业被确立为重要的特色产业。我市可以充分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扶持。

6、加入WTO带来的机遇。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不断扩大的商贸活动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国际大型旅行商将以各种形式进入旅游市场,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增加客源渠道。

第五篇:市旅游局关于汉中市旅游业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市旅游局关于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2006-10-

31汉中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为明确旅游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定本发展规划。

第一章汉中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得到加强,旅游形象逐步树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1、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领导旅游业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调动了全市上下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推动了旅游业向产业化、市场化迈进的步伐。

2、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市投入旅游业各类资金近4亿元,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26个;修建和改造了一批旅游宾馆、饭店;一些重点景区的净化、绿化、畅通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3、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县区、主要景区的规划编制完成。“十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旅游单位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建设力度,现有基本成熟景区(点)

下载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旅游局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我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辖个乡镇,个经济开发区,个行政村,总人口万。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各类风景......

    高邮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高邮市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 2010年年会交流论文 加快旅游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钱宗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5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

    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

    旅游局汇报材料

    **旅游局汇报材料2011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提效提速创业年”这一主题,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着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

    经济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5篇)

    经济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1年6月9日)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在市几大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围绕打造“弘文厚德,水郡广川”文化旅游品......

    向市政协汇报 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8.10)

    全市红色生态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2014年8月日) 尊敬的王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委员: 旅游业是一个幸福产业、民生产业,事关人民的幸福、福祉。多年来,市政协对旅游业厚爱有加,......

    关于巴彦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5篇

    关于巴彦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巴彦县旅游办按照市旅游局的要求,对巴彦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 一、我县的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巴彦开发较早,清同治元年(1862年)......

    旅游局领导论旅游业发展的述职报告(精选五篇)

    一、2010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2010年,湖南省旅游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