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新风系统行业现状(共)
全球新风系统行业现状
新风系统自诞生以来,为人类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使用新风系统的家庭越来越多,也让人们对新风系统越来越重视。几年时间,许多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不少有关新风系统政策法规,以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关于新风系统政策法规为例。
英国:新风系统政策法规《清洁空气法案》
1956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空气污染控制法案》、2001年伦敦市发布《空气质量战略草案》。1977年到1999年,新风系统在英国的销售量为7500万台,97.81%的室内环境已经安装新风系统。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学校、酒吧,安装具有置换空气功能的新风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如今在伦敦,你会发现每个家庭都会安装1~2台新风系统。
日本:新风系统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
1968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1970年对该法进行大规模修改,之后又多次修改,1990年进行的修改中扩充了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内容。2008年,新风系统在日本的销售量为1500万台,据日本相关协会调查显示:新风系统市场的年增长率为23.51%。日本各级行政机关、公司以及家庭都安装了新风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房屋标配,是衡量房屋合格的一项标准。
美国:新风系统政策法规《清洁空气法》
美国1970年颁布《清洁空气法》,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都规定了法定的最高限度,1977该法再次修订,划定空气质量控制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要求各州制定实施计划!
1975年,美国新风系统的年销售量为50万台,1994年达到800万台,2005年突破2100万台。今天的美国,室内安装新风系统,就像购置电视机、冰箱一样,成为了一种必备的家电,即便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也时刻保持新鲜!
中国:新风系统政策法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每小时30立方米的新风量。从2003年至今,中国改善室内空气污染的各类产品逐步出现,新风系统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善了居室空气质量。
第二篇:我国铝型材行业以及全球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重要的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全球及我国铝型材行业现状
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我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t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t,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t。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我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我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截至2009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我国铝型材行业现状。我国铝型材产量由2001年的171.9万t增加到2009年的729万t,复合增长率为19.8%。2009年我国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产量分别是496万t和233万t。2010年我国铝型材产销量将超过1000万t,其中建筑铝型材消费量可望突破600万t,而到2012年我国铝型材产销量预计将达到约1440万t。
第三篇:新风系统知识
一、什么是新风系统?分为几类?
为了追求健康和静逸的生活品质,70年前在欧洲国家一个简单而实用的系统应运而生了,在他们的建筑里90%都安装了这套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得到十分普遍的应用,这就是中央新风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持续高效的对整套房子的室内外空气进行24小时不间断循环,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一套空气置换系统。保证了室内时时刻刻都有清新的空气,被昵称为“房屋的呼吸系统”。新风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单向负压新风系统、双向新风系统、多点正压送风系统等。① 向负压新风系统
单向负压新风系统也被业内称作单向新风系统,它通过风机向外排风,使室内产生负压,带动室外空气经过起居室、客厅、卧室等的进风口缓慢流入室内,污浊的空气经卫生间等的排风口排出室外,达到改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特点:风管和动力最少,简洁、高效、舒适、经济,便于清洗,无二次污染。适用于家庭、小型写字楼、公寓、宾馆客房、医院病房。
② 双向新风系统
双向新风系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带有冷热交换的节能型的新风系统,大概可以回收70%的热量。另一种不带冷热交换的新风系统。在进风口和排风口都有动力和管道,通过机械和管道往室内送风和排风,换风量大。适用于公共场合、人流聚集的地方。
③多点正压送风系统
整个系统只有进风口,也只在进风口安装风机,强行往屋内送风,形成正压,污浊的空气的流向不考虑,迫使污浊空气从窗缝、门缝等排出。
二、新风系统有哪些特点:
① 节能降耗:
超低能耗的动力系统,运行功率为28W-70W,平均每天仅消耗0.7度电,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营成本。同时,通风换气无需开窗,避免了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制冷的能量损失.使您的日常开支大大降低!
② 健康环保: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源源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并将有害气体及各种细菌、病毒和异味排出室外,同时排除水蒸汽,避免墙壁、家具发霉受潮,永远保持室内空气健康!
③ 宁静舒适:
系统运行声音仅26.4分贝,同时无需忍耐开窗带来的噪音困扰,从而使您享受宁静舒适的生活空间!
④ 卫生防尘:
完全避免开窗带来的空气杂质与灰尘,帮您省去繁琐的卫生清理工作,从而让您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娱乐和休息!
⑤ 高效稳定:
系统采用欧洲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保证长达15年连续不间断的使用寿命,您无需担心后期频繁的故障维护与反复投入!
三、为什么需要新风系统?
① 许多装修材料和家具都会散发有害健康的物质。
② 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
③ 当通风不足,空气中的湿度增大,有害物质的挥发更严重,各种霉菌也悄悄地孳生。
④ 炎热的夏季当我们坐在封闭的空调房间中,空气中会聚集越来越多的有害气体、霉菌。
⑤ 如果开窗通风,灰尘、污染、噪音长驱直入!
四、新风系统能为家人的健康做什么?
① 随时排除卫生间、厨房间的异味和水蒸气。
② 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③ 避免社会上广泛议论的“空调病”。
④ 防止室内的家具衣物的发霉。
⑤ 随时排除室内装饰后长期缓释有害气体,带来保持身体健康必需的,高质量的充足新鲜空气。
五、新风系统的好处和作用
1、提供新鲜空气。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源源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
2、驱除有害气体。有效驱除油烟异味、CO2、香烟味、细菌、病毒等各种不健康或有害气体,可避免家里小孩、爱人和老人深受二手烟危害。
3、防霉除异味。将室内潮湿污浊空气排出,根除异味,防止发霉和滋生细菌,有利于延长建筑及家具的使用寿命。
4、减少噪音污染。无需忍受开窗带来的纷扰,使室内更安静更舒适。
5、防尘。避免开窗带来大量的灰尘,有效过滤室外空气,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
6、降低能耗。一年四季持续运转,用电量可能不及你的一台冰箱,并且能够回收排出室外空气中的能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夏季或冬季室内的冷源和热源的损失,减少了空调的能耗。
7、安全方便。避免开窗引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隐患。即使家里没人,也能自动新风换气。
六、传统的通风系统有哪些缺点?
开窗
① 气流盲目,乱气流可能把卫生间和厨房间的异味带入客厅和卧室;
② 夹带大量尘埃,影响室内清洁卫生;
③ 无法避免噪音;
④ 在使用热源和冷源时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⑤ 卫生间竖井可能产生异味“倒灌”现象。
排风扇
① 瞬时排风量大,无法连续排除室内异味;
② 容易损坏,后期维修费用增大;
③ 用时开,不用时关,不能连续不断地通风换气;
④ 噪音较大;
⑤ 没有新风导入时,排风阻力增大,效果不好。
小型家用中央空调:
有回风口但无法与室外空气交换;没有排风,因此新风在已成正压区域难以送入;略带新风不能彻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污浊空气不能迅速排出室外。
七、新风系统设计原则:
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先进中央新风系统依据三大原则进行设计。
●原则一:新风从空气较洁净区域起居室、卧室等进入,由污浊处排出。如浴室、卫生间及厨房排出。
●原则二:以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休息时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并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原则三: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通风。中央新风系统,排污保鲜,创造清新、清净的居室环境,在健康的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安全和人性化。
八、新风系统与中央空调送新风相比有什么不同?
①
中央空调虽然配置了回风口,但无法同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②
没有排风,因此新风在已形成正压区域难以送入。略带新风不能彻底改善空气质量,污浊空气不能迅速排出室外;
九、新风系统用在不同场合的的优点 住宅用系统优点:
1. 形成室内空气对流,有效驱除室内污染空气大大降低室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
2. 连续24小时新风,与外界大自然空气交换。
3. 保证居室人员的身体健康。
4.利用平衡进排风口控制风量,能节约能源,通风效率高。
公寓、写字楼、宾馆、学校用系统优点
1. 形成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对流置换,驱除室内污染空气大大降低室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
2. 利用平衡进排风口控制排风量,并过滤新风。
3. 利用平衡进排风口控制排风量,保证能源的节约。
4.冬夏两季可以和空调系统配合使用,在春秋两季也可以独自使用。
娱乐场所用系统优点:
1.有效驱除室内污染空气,大大降低室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
2. 防止军团菌和各种空气传染病。
3. 利用下送上排风方式真正实现空气置换。
4.利用移动送风口可以保证新风的不间断送入,防止新风输入死角。
第四篇:全球水资源现状(本站推荐)
全球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经济的发展使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曾因工业污染使河中鱼类消失殆尽;伏尔加河沿岸75%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亚洲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成了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河流.欧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欧洲,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从现在起50年内,6万平方千米的含水层将受到这种污染.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饮用水的一半透过裂缝渗入了土壤.我国每年自来水漏失量就达10亿多吨.马林 福马肯马克曾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况的人均标准,即所谓水关卡.按照这一标准,每人每年应有可用淡水1000立方米,低落于这个标准,现代社会就会受到制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许多国家都低于这个标准.如肯尼亚每人每年只有600立方米,约旦仅有300立方米,埃及仅有20立方米.联合国认到2025年,将有一大批国家年人均水量低1000立方米.其中科威特,利比亚,约旦,沙特,也门等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年用水有可能低于100立方米.有人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达到83亿,人们可能耗尽所有的储备水„„„„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其中地表水2.7万亿m3,地下水0.83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凶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
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的水旱灾害呈现加重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80-90年代约2000多万公顷,近5年来,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上升到3300多万公顷,因旱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5%左右。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中国平均农田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937万公顷,而1990-2000年的十年间,年均受洪涝灾害面积为1580万公顷,因水灾减产粮食约占同期全国平均粮食产量的3%左右。
二是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从1980年到2004年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增加了25%,而农业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全国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88%下降到2004年的66%。
三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四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2003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8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国约占55%的耕地还没有灌排设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全国灌溉面积中有1/3以上是中低产田,已建的灌排工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灌溉用水效率低,节约用水和提高土地粮食生产率的潜力还很大。·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经济的发展使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曾因工业污染使河中鱼类消失殆尽;伏尔加河沿岸75%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亚洲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成了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河流.欧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欧洲,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从现在起50年内,6万平方千米的含水层将受到这种污染.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饮用水的一半透过裂缝渗入了土壤.我国每年自来水漏失量就达10亿多吨.马林 福马肯马克曾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况的人均标准,即所谓水关卡.按照这一标准,每人每年应有可用淡水1000立方米,低落于这个标准,现代社会就会受到制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许多国家都低于这个标准.如肯尼亚每人每年只有600立方米,约旦仅有300立方米,埃及仅有20立方米.联合国认到2025年,将有一大批国家年人均水量低1000立方米.其中科威特,利比亚,约旦,沙特,也门等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年用水有可能低于100立方米.有人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达到83亿,人们可能耗尽所有的储备水„„„„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其中地表水2.7万亿m3,地下水0.83万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m3,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m3。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 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水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凶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
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水资源贫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为主要指标。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为47 000千米3,按人平均约为9 000米3。我国河川径流总量约27 000亿米3,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约2 400米3,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危机是指自然灾害和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正常的水供给或水灾害防御秩序造成威胁的一种情形。看待水危机的视角不同,建立的应对机制与做出的决策将大不相同。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国家用水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0%时,就很有可能发生水危机。
主要来自地下水
从人的角度来说:
没有食物,我们可以存活几周,但是没有水,我们几天后就会死于脱水,我们身体三分之二多的部分是水,但大多数人却并不清楚喝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医学研究证明,胎儿时期体内有90%的水份,成年人体内有70%的水分,年老时水份降为60%以下,纵观人体的一生,是丧失30%水份的过程,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 “干燥是老化的主要表现”,生命最基本的活动一新陈代谢也要通过水的运动来实现,各种人体所斋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等,最终也要深溶于水才能被血液运送,被组织吸收。各内脏器官也有700%--80%由水构成。
从大的范围来说:
水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许多工业生产都要以水为载体和介质。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
我国的现状是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是很低的,我国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而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又呈南多北少的不均衡的状态。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保护水节约用水?从个人来说,生活中要注意点滴之处,做到人走水关,洗手时水开小点,要做到一水多用,比如用洗菜的水冲马桶等等。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大力宣传水的重要性,大力推广节水的产品,比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要增加对污水处理的投入,加大对水污染的监管等等。
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4,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跑、冒、滴、漏现象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不断增加,造成城市水源水量日益不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而且水质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原来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一方面需要节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更应积极推进污水的回收利用技术,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水回用技术正是符合这一目标的技术,它有着投资省、见效快、运营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城市污水的稳定来源和充足水量又为这一技术的实践推广提供了保证。经实践证明,中水回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这一技术的广泛推广,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缓和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控制了水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特别是去年以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第五篇:全球结核病现状
全球结核病现状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又死灰复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燃,成为传染病的首位杀手。全世界已有1/3人口约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约900万,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且多种耐药病例日益增高,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造成结核病更为
严重的流行和威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