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观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部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西部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体制创新不足
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微观和宏观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扭转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的局面,但目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缓慢。
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有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西部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
第二篇:武汉旅游业障碍分析
武汉旅游业障碍分析
旅游管理1程芳
武汉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业在武汉并不是支柱性行业,武汉旅游业需要发展。我认为跨越式发展正是现在武汉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模式,跨越式发展的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从实践看,这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例如,在90年代以前,云南省还是一个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业规模弱小的边疆省份,而在“九五”前4年,云南省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大大高于全国12.7%的年均增长速度。截止到2008年底,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居全国第6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7位,拥有涉外旅游饭店数居全国第2位。旅游业已成为有力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90年代云南省旅游业所走的就是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武汉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自古就是经济发展的枢纽地带,这是极大的优势,但是武汉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其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武汉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观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武汉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武汉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武汉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武汉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武汉近几年经济发展落后,中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二)体制创新不足
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武汉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微观和宏观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扭转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的局面,但目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缓慢。
在企业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
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部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四)产品结构单一化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中部有武当山,神龙架等著名天然旅游资源;更有以黄鹤楼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旅游资源。但中部地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武汉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武汉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综上所述,武汉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克服上述4个主要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因为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在西部中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 全面发展。
第三篇: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02-11-11)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区位商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状况,揭示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及优劣势。
一、区位商
设d1表示某个区域内第I部门的有关指标值,Di表示包含该区域的高层系统同样部门的对应指标值,n为部门个数,则区域内第i个部门的有关指标相对于高层系统的区位商Q按下式计算:
上式的意义十分明显,它说明区位商是区域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比重之比。Q>1表示区域部门在区域中的地位较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在高层系统中的地位重要,或者说区域部门具有相对优势,反之,Q<1表示区域部门对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处于相对劣势。
区位商方法可用于衡量某一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程度,以便挑选具有边际意义的行业。它是衡量布局规模效益的最好方法。
本文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选择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旅游人数、旅行社职工人数等几项指标计算了31个省区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结果如表1所示。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这个指标来看,全国平均区位商为0.98,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有: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云南、西藏、陕西,说明这些省区的这项指标具有规模优势,其中西部省区就占了三个,尤其是西藏的区位商为2.7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这个指标看,上述9个省区加上内蒙古的区位商均大于1,也就是说,在全国31个省区中,有10个省区具有规模优势,而西部省区就占了四个,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大有潜力和优势。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本文选用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旅游人数,旅游行职工人数、客运量作为变量,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聚类分析。由SPSS统计软件生成的树形图可将31个省区分成四类,如下所示。
第一类:青海、宁夏、西藏、甘肃、新疆、海南、内蒙古、天津、山西、吉林、江西、陕西、贵州、广西、云南、重庆
第二类:河南、湖南、辽宁、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北、福建、山东
第三类:江苏、浙江、四川
第四类:北京、上海、广东自成一类。
这几类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都较低,且大都是经济发展较慢的西部地区;
第二类的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这一指标值较高,大都是中部地区;
第三类的国际旅游外汇外入这一指标值较高;
第四类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两项指标值都较高,广东的各项指标值均居全国首位,与其他各类都有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尤其是西藏、陕西、云南几个省区更为突出。西部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赶上发达地区。
原作者: 杨林泉 文正祥(云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来 源: 《西部》
第四篇: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摘要:保山,地处云南西部,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峡谷,又有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既有保山坝型的断层陷落坝,又有潞江坝类的冲积河谷坝,还有腾冲附近的火山堰塞坝„„。保山,位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末端,高黎贡山、怒山南延的山系,东西各有澜沧江、怒江天险相卫,地形多样,气候温和,地地肥沃,物产丰富,旅游业丰富。关键词:隆阳区 旅游业 SWOT分析 建议
一、隆阳区总体概况
地处怒江山脉尾部、高黎贡山山脉之中,镶嵌于澜沧江、怒江之间。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大理州云龙交界,东距省会昆明593千米,西离中缅边境279千米,全境东西宽78千米,南北长96千米,全区总幅员面积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6%。
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原“保山县”作为政区名,是明朝中叶以后之事,明宏治五年,永昌举人文澍进京考中壬子科进士,皇上封他为太子太保,并把城邑西边宝盖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给他。后来文澍便在松山居住,从此,松山就被人们叫做太保山。《明地理志》载:“嘉靖三年三月,改永昌,金齿二千户为保山县,”因县城设置在太保山脚,故县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县。清朝、民国时期继续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沿用了30多年。其辖境则随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其治所的城址,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
近年来,隆阳区旅游业取的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旅游接待环境不断改上,旅游业在国名经济祈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旅游形象、特点不突出,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对本区内相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都制约着隆阳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隆阳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我优势发展具有隆阳区特色的旅游业,加快隆阳区旅游业发展。
二、保山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主要景区有:保山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卧佛寺 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 诸葛亮营遗址 龙王潭 高黎贡山 梨花坞 霁虹桥 金鸡古镇 五月端午花街 双虹桥 惠通桥。
保山,古称永昌,开发甚早。因此隆阳古就是通商要塞,为“殊方异域”聚散之地,“南方丝绸之路”横贯全境,至今留有诸多胜迹;隆阳山川壮丽、风景优美,它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曾令中外旅行家徐霞客、马克·波罗和大批文人墨士所倾倒而吟咏的“内八景”、“外八景”经修葺一新,可供观赏游乐的有:明月太保、龙泉雁塔、西山晚翠,梨花香雪、农民公园龙王塘、千里古道飞长虹、千姿百态金姆洞、金鸡卧牛寺,唐代古刹云岩卧佛寺,它在东南亚影响极广。雄踞区境西部的高黎贡山,从海拔3780米的主峰顺山下至海拔900米的山麓,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完整的寒带、温带、亚热带生态体系。100多万亩浩瀚的原始森林中,有似剑刺空的山峰,如线如带的大小瀑布,清如明镜的温泉。
三、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隆阳区作为保山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国道320(大保高速公路)线东与大理、楚雄、昆明联系,航线通过省会昆明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相连。隆阳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主要驿站,现又是国道320线高速公路的要冲,向北连接怒江泸水,向南联系德宏潞西,向西直达腾冲。正在成为腾冲火山热海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的后勤供给地,为龙陵、昌宁、怒江泸水等地输送游客,提供旅游集散地的服务功能。
隆阳区地处中国旅游圈与东南亚旅游圈、南亚旅游圈结合部和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缅北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滇西旅游区重要支撑地之
一、滇西精品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周边有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瑞丽江—大盈江国家风景名胜区、缅北旅游区、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博南古道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滇西旅游区位于东南亚、南亚与中国的结合,是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现中印缅孟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构建中国—东盟、中国—南亚旅游双向通道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发展前景较好。2 自然环境优势
隆阳区地势北高南低,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山间盆地、低热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属横断山纵谷南段。隆阳区具有高原山地西部型季风气候的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总体来看,保山市隆阳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尤其适合开展度假、观光、探险、科考等多种旅游项目;且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为多种旅游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怒江、澜沧江从境内流过,有江东河、水长河、金厂河、干沟河等河流,有北庙湖、大海坝水库等水体,还分布有众多的温泉,良好的水文环境为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隆阳区林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高黎贡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组成部分。该区生物成分新老兼备,南北混杂,珍稀、孑遗、特有种丰富,是世界上山茶花、红花油茶、杜鹃花等植物起源中心,是“哺乳动物祖先诞生分化的发源地”、“雀界雉类和鸟类乐园”、“原始动植物的避难所”等。
优良的自然环境一方面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隆阳区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也孕育出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为隆阳文化之旅创造了条件。资源优势
隆阳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可以将隆阳区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另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中有高黎贡山—怒江坝干热河谷综合自然旅游地景观,芒宽江滩(怒江第一滩)、曼海江滩、龙王塘、玉泉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资源;还有以生物景观为主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芒龙独树成林、亚洲大榕树、岗党村龙抱树、太保山等;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有“蒲缥人”遗址、羊邑猿人化石、龙王塘旧石器遗址、塘子沟旧石器遗址、芒旦风情度假村、梨花坞、卧佛寺等。并且在这些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中,自然的因素与人文的因素并不是绝然分开的,许多资源兼具自然旅游资源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资源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并且隆阳区所具有的这些资源中,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条件。4文化优势 隆阳区是中原汉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等的交汇地、文化多元性特征突出明显,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抗战文化、丝路文化等方面,并演绎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民族文化、知青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多元化、原生性和过渡性的文化环境,和谐的自然和人文本底,构成了隆阳区旅游各种优势的本底基础和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有机组合、交相辉映、和谐发展,构成隆阳区旅游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5、交通优势
隆阳区襟沧江而带怒水,素有“滇南锁钥”之称,是滇西的交通枢纽,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商大道——“蜀身毒道”的咽喉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历代对外开放的门户,著名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祖国内地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驿站,古代朝廷贡品“永子”、“料丝灯”的发祥地,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有抗战大后方重要的国际补给线——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
国道320线(大保高速公路)横穿隆阳其境,使其成为内联滇西各地州的交通枢纽,外通缅甸陆上口岸的重要通道。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长2000多公里,是建国前的8倍。隆阳有可起降波音737的二级机场。但隆阳区地处横断山脉,主要的交通是通过航空和公路。
四、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弱势(Weakness)
1、起步晚,发展缓慢
2、旅游景区(点)比较分散,交通不便
隆阳区景点比较分散,没形成比较集中的旅游景区,且各景区之间交通不便。对团队游客的吸引度底。
3、区域竞争激烈、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隆阳区地处滇西精品旅游区域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大理、丽江、德宏与腾冲几大旅游区的重大接点,与周边四大旅游区相比,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发展潜力也有限。在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中,隆阳区也在赢限自己的市场空间,但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发展历史及资源条件的限制,旅游业起点低、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吸引力低等问题较突出,对外竞争力较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竞争激烈。
4、区域经济落后,对旅游投入有限
从隆阳区所处整个滇西来看,滇西地区是我省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该地区长期处于“一元经济”的结构中。没有大的工业为区域发展积累资本,财政收入微薄,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国家重点扶贫区域。保山机场及大保高速公路的开通,解决了隆阳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但由于资源类型限制,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再加之区内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三农”问题较突出,使隆阳区整体经济实力还较弱,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制约着政府及相关机构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业发展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五、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滇西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以德宏、腾冲、大理、丽江等知名品牌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不断的成熟,滇西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区域旅游整合区,区域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发展,将加强云南省滇西旅游业的整体营销实力,同时滇西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以将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从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上及旅游业发展的进度上来看,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都与滇西各名胜景区差距较大,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从地理区位来看,处于德宏、腾冲、大理、丽江这些地区的夹缝之中,光靠自身的发展,机会较小,发展也会较慢。而滇西旅游业的整合,将使隆阳区由现在的“夹缝”位置,变为滇西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旅游区位优势的加强,将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各项开发政策的实施
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配套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同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出行旅游的可能性,创造更多的客源市场;(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隆阳区对外交流的力度,对于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加强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会。(3)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打造滇西精品旅游线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滇西旅游业的发展,隆阳区作为滇西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受益于这一政策;(4)保山市特色旅游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保山市已将特色旅游业作业本一项重点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旅游业在保山及隆阳区的发展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与鼓励,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加快。
另外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等宏伟战略目标也将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客源市场的分流
从目前云南省滇西各旅游景区(点)旅游业客源市场状况来看,每年黄金周涌入这些地区的游客在不断的增长,这些地区的旅游容量也还较大。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现有的丽江、大理、德宏、腾冲的旅游容量将不断接近饱和,而其中的一些景区已开始老化。这将使游客选择其它旅游地区的可能性增加,隆阳区以其区位上的优势,成为游客出行目的地的机会也较高,目前关键的一点是隆阳区如何不断改善旅游接待环境来迎接这一机遇。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更多地富裕起来特别是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的推进,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旅游,旅游活动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使得旅游市场不断扩大,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机遇;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隆阳区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加快隆阳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隆阳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5加入WTO的机遇
加入WTO两年来,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将有助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力开拓和来华入境需求总量的增加;有助于我国旅游企业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与科学化;将会有更多的外资流入,从而有利于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也为我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发展提供良机;有利于我国旅游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发展等。为隆阳区旅游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六、隆阳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reat)1.周边旅游景区带来的挑战
从隆阳区所处的旅游区位来看,东面有闻名已久的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面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西面则有刚刚发展起来的腾冲及德宏,这样一种位置一方面使隆阳区在连接这几大旅游区上起到了重要的集散地及中转地作用,可视为一种优势;同时,这几大旅游景区的存在,使隆阳区旅游形象的树立难度加大,旅游市场扩展面临激烈竞争。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众强林立中起步,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2.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旅游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同样面临这一难题。随着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景区旅游开发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但许多管理者、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对景区进行开发,不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破坏了旅游资源,如对梨花坞的开发中,将山脚原有的一条河流填平,改建成停车场,使得原本就缺水的梨花坞景区质量大大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景区缺乏旅游开发意识或是开发意识不足,使得一些具备较好条件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缺乏经费,年久失修,旅游功能大大下降,如板桥光尊寺,过去长期被作为粮仓,寺内文物破坏较严重。3.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加入WTO一方面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云南省旅游业将逐步与国外接轨,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旅游开发市场也将向外资开发,国外旅游开发企业,旅游经营管理企业的进入,将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国内从事旅游业的相关机构转变思想,更新管理意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人 文 旅 游 管 理 本 科 班 陈莉 201110103003
第五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 1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它是开发整个旅游业的龙头,只有客源充沛,龙头高高昂起,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我国现有旅行社,起步晚,经营水平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增加客源,应扩大开放度,引进和激励竞争机制。因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国际旅行社市场,因打破国家垄断的局面,而改为“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第一步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并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徕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得益。在迈出第一步合资旅行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放宽开放度。
2、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象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服务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这情况在近几年不致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唯一可采取的途径。只有这样,才
能在较短时期内全面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次不符”的现象。
4、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每年用购买各类旅游消费品近1万亿美元之巨。为使我国更多旅游商品走出国门,应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下功夫。对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国家应在资金、能源、原辅材料、税收和外汇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使企业有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通过合资、租赁和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以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扩大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商品质量,以满足国外旅游者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5、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必须加以改进。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国,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避免以“名山大川”千篇一律的做法,因为不同的客源国有不同的爱好,例如夏威夷在日本客源市场之所以有竞争大,重要原因是突出“冲浪、海泳、夏威夷歌舞”等自身特点。我国对日本则可以“文化古迹、名族特色、佛教胜地”等为特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华团,并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等。
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务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务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可仿效澳大利亚的对日本团体游客,派保安人员随队护送以确保安全的做法。同时,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责成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