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的分析与开发
目录
摘要..........................1前言.............1
一、市场的分析与开发.............2(一)市场分析........................2
(二)旅游开发........................3二、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4(一)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4
(二)推出特色吸引游客......................4
小结.............4
参考文献:................5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的分析与开发
摘要: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历史以来13朝的古都,有浓重的中国古典文化意蕴。所以人们都特别的向往,利用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来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四季常春,是旅游的好去处,但是南京居民的旅游市场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在国家的旅游政策下南京局民的旅游政策肯定是不同于外省的长期的旅游开发途径的。本文通过对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的初步介绍,及对前景的分析,介绍了短期旅游的市场情况和限制短期旅游业发展存在两大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旅游业的整体规划下对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实证分析南京市
前言
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创汇收入高、就业带动能力强、关联作用大的特点,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旅游业是指为满足旅游活动需要,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和行业的集合体。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收约4.3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其中,旅游业对酒店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文化交流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现代旅游经济还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及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因此,旅游经济表现出社会福利属性的一面。所以发展旅游业不但在文化层面上还是在经济条件下,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压力利益严重的今天,对于旅游业的开发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很多的人文、地理、自然的旅游大国。而作为南京市,它的位置在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是华东五市中的一个,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居民短期旅游的好选择,作为南京市的居民,要想在短期的节假日内,进行短期旅游,是十分好的方法,也是十分便利。短期旅游是我国从1998年,设立短期节假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旅游体系,对我国的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整体环境的分析及对发展前景的介绍,系统的介绍一个南京居民短期旅游的市场分析与开发。
一、市场的分析与开发
南京在我国的城市中算是较早开展旅游业的城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成长,现在主要分为几大个旅游区域,其中以港澳台、日本为一级区域,也是南京居民短期旅游的首选地,以韩国、德国、英国为二级市场,占现在的市场份额也很大。而同时,南京也是海外旅游者所钟爱的旅游城市。在1999年,全国外国游客接待量还不高的时候,南京就接待外国友人37.9万人,如图1所示,同年,南京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30万人次,如图2所示。
图1海外旅游市场份额
图2国内旅游市场份额
(一)市场分析
限制南京旅游业发展存在两大主要因素;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旅游业的整体规划。总所周知,旅客是旅游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南京市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则对市场有着严重影响。作为一种服务型的贸易,南京市居民的短期旅游要想要有显著的提高,必须要在就业能力,提高收入,及对应的旅游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中国拥有着很多值得旅游的地方,而且国内旅游更适合于居民的短期旅游,而作为历史悠久的南京市,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市,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适宜旅游的城市,依山傍水、拥有着自然、文化、历史等优秀地理位置及城市气息,最适应作为居民短期旅游,同时,要想要进行短期旅游,南京居民可以选择较近的其他城市,如
2江南四大古镇:乌镇、西塘、周庄和同里都在4个小时的车程内。具有典型性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界处,这里离上海、苏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内,交通方便,高速公路,320国道,沪杭铁路穿境而过,乘坐汽车,火车均能到达。西塘在嘉善城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前往20分钟就能到达。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同时,如果想选择相对远一点的城市作为短期旅游,河南、上海也是非常适宜的旅游城市。
(二)旅游开发
随着日益成熟的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公众假日已经和旅游等休闲活动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而这一联系就使得短期旅游在中国的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了起来,短期旅游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影响,如时间、所需要的空间、及旅游地的配套设施的全面保障等等原因的影响,1999年后,我国的假日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后,首次出现了 “五一”及“十一”长假期间出现的高强度、全国范围的黄金周旅游流是国际旅游业中独特的短期旅游流现象,成为研究短期旅游流的理想案例。而长假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使旅游者可以进行较长距离以及多目的地的出游,另一方面,较强的假日时间的约束使得旅游者们的出游行为受到旅游资源、交通等区域旅游系统的影响,从而限制了旅游的可能性,而要想发展短期旅游,在这些方面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决。
作为南京市居民,对于南京市内的主要景点或周围的景点一定有着很深的了解与认识,但作为一个拥有者历史气息的人文古都,南京仍然有着它很多不为人知的优胜景点。而对市场的开发则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出行率,总结一下几点提高南京市民的短期旅游出行率:
(1)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同时在原有古建筑物的基础上,做新的策划,使得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觉得新鲜,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加的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同时由于南京周围距离江南都很近,都是非常适宜短期旅游的,只要能够在交通及旅游资源等发面做好协调安排的工作,那么短期旅游的成效将会是很显著的。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更多居民重视短期旅游,愿意加入到短期旅游中来,这样能够对市场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对市场的进一步开发。由于短期旅游受到了较大的时间约束和资源影响,使得一部分居民在节假日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短期的旅游,可是,如果能够加强宣传力度,或者是联合周围的市及组织多旅游圣地间的互相协调配置,那么就会使得短期旅游
3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3)提高整体环境,包括交通出行的顺畅,配套设施的完善。通过对一系列外界环境的调整,有利于居民的热情度提高。
总之,市民的旅游热情,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要想要加大市民的旅游热情,就必须在全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居民能够有一个很良好的意识。短期旅游受到了较强的时间约束和资源约束,可是,如果能够合理化的安排,那么短期旅游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都是相当有意义的,值得大力推广。
二、南京居民短期旅游市场开发的建议
(一)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
每个地方都会有对本土居民进行保护的优惠政策,当旅游淡季的时候靠的是短期旅游拉动内需,维持旅游建设日常的开发和维护,那么为了吸引短期旅游的当地游客,应当适当的采取对门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推出套票服务、生日持身份证半价等等的优惠政策,让南京人民感受到南京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的同时也让居民体会到作为南京居民的骄傲,也可以作为一种招牌式的东西为南京的旅游业做出贡献,在淡季也为旅游市场开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缓解旅游市场因为旅游淡季带来的资金问题。
(二)推出特色吸引游客
我论是省内的游客还是省外的游客,甚至是国际上的游客,除了南京特有的文化风情的古迹外,南京旅游也应该推出一些即使在旅游的淡季也会来的东西,说白了旅游也是一种产品的营销,那么就应该迎合大众的需要。比如,大众旅游除了游览名胜古迹之外应该体验自然、享受生活、放松心情,这也是未来旅游消费的大方向,所以旅游业不仅是向游客传达无限风光和人文景致,更应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的共鸣,满足游客情感价值方面的需求,可以创建一个针对女性游客的项目,女性追求浪漫,那么投其所好的创造浪漫的分为是女性游客从感官到心理上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在旅游之余体会到真正心灵的放松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无论是哪里的游客都会流连忘返的。
小结本论文通过对市场的分析与开发方面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作为南京市居民,短期旅游尤其适用,距离其他省市较近,像南京总统府,玄武湖,夫子庙,无锡:灵山大佛,三国城、苏州狮子林、虎丘、杭州乌镇、胡雪岩帮居、西湖、上海东 4
方明珠等,只要能够合理化的安排交通及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在旅游资源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居民的短期旅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就我国国情而言,发展短期旅游概念,不但对我国的旅游业的提高有着显著影响,对于我国的整体居民生活文化质量及国家经济的推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绪才.丁登山.马永立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2009(13)
[2]王楠.南京市旅游局南京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初稿),2010(2)
[3]张晓.南京市旅游局南京市年度旅游统计分析报告,2005
[4]段喜.南京市旅游局南京市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06
[5]陆林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9(49)
[6]张捷.都金康.周寅康.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 2009(19)
[7]张安.丁登山.沈思保.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9(19)
[8]王文轩.中山陵园管理局年度中山陵园风景区客流量星期分类统计表.2000(5)
[9]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2009(6)
[10]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2007
[11]陆林.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皖南旅游区实证分析2008(3)
[12]赵丹琦.发展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思路[期刊论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4)
引证文献(8条)
第二篇:南京一日游旅游产品开发方案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一日游旅游产品开发方案
一、内容包括
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始置金陵邑、以为“王之地也”,简称“宁”,原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目标市场
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学生,及喜爱南京文化的旅游者。
三、旅游线路:
中山陵——航空烈士墓——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
航空烈士墓位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王家湾,依山而筑,共安葬100余名航空烈士,其中包括4名苏联飞行员和1名美国飞行员。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雨花台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坐落在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
四、价格策略
中山陵,无门票。航空烈士墓,无门票。梅园新村纪念馆,门票10元。雨花台烈士陵园,门票25元。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无门票。
五、利润实现
六、促销策略
可以组织班级集体参观,同时与售票处联系,可以购买团体票。
第三篇:旅游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中外旅游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世界旅游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全球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各国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外出旅游,跨国旅游也将更加活跃,旅游将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市场将发展空间迅速扩大,趋向全球化。
多样化
由于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消费意识的增强,世界旅游市场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消遣观光形式,将为多样化的旅游休闲方式所取代。
多极化
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旅游产品的加速开发,在世界范围内,那些具备良好发展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必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旅游空间布局将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区域化
由于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和客源市场共享,能给区域旅游发展带来极大的效益,所以国家之间开展旅游合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形态一体化,建立互惠互利的区域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客源市场趋向分散,旅游市场重心向东转移
长期以来,欧洲和北美既是国际旅游的两大客源市场,又是国际旅游的两大传统接待市场。随着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从欧美地区转移到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心也将相应地东移,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热点”区域。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东亚地区将是旅游发展最快的地区,国际客流的重心将向东亚地区转移,这是外部条件;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这是内部条件,内外部条件兼具,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旅游企业集团化和现代化
旅游产业结构将进行高层次、大规模的重组,逐渐形成一批跨国、跨区域的现代化旅游企业集团。旅游经营走向国际化后,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旅游企业在走向集团化的同时必将实现现代化,以增强竞争力迎接挑战。
旅游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
为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各国的旅游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将日趋完善。旅游发展将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旅游营销网络化和科技化
旅游地距离的不断扩大、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加、旅游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特色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和旅游服务中广泛应用到现代科技和网络,实现旅游业向科技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旅游服务个性化和系列化
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的从众游、感性游和赶场式的旅游, 张扬个性的趋向越来越明显, 对各系列旅游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或多样化, 旅游服务既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要, 又要满足游客的系列化要求。
旅游产品品牌化和特色化
旅游知名品牌和旅游特色产品将越来越成为旅游组织形象的标志、区域旅游经济实力的标尺和旅游市场地位的象征。
可持续成为旅游业的主题
为了确保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各国将会特别重视加强旅游业内部的协调发展、旅游业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和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旅游中介细分化和连锁化
旅游市场竞争越激烈,旅游中介分工就越细致, 酒店预定专业公司、票务预定专业公司、餐饮预定专业化公司、旅游景点预定专业化服务公司、旅游咨询服务专业化公司等中介公司将越来越多。世界旅游活动发展趋势 新兴旅游形式陆续出现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需求的出现,太空游、虚拟游、工业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陆续出现并逐渐大众化。
出游方式从团体转向散客
极度的个性化和市场细分将导致细分市场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缺失,旅游服务方式将专业化,代办出游不再是旅游服务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团体出游方式将为散客方式取代。
生态旅游成为持久的潮流
这种以生态学原则为指标, 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内容, 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又能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实现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将成为持久的潮流。
出游时间趋短,出游次数增加
21世纪旅游者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但将以短暂的周末旅游和休闲旅游为主, 出游次数会有所增加。旅游者将更多地选择充分放松的旅游方式和一些综合观光度假地区。旅游者花在旅游娱乐上的时间将会有所减少。
中远程旅游仍然旺盛
随着更加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新型航空客机和各种陆路交通工具在本世纪投入运营, 为旅游者实现中远程旅游提供了条件,使全球性大规模的中远程旅游成为可能。
人们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旅游过程的安全性既是游客最为关注的问题, 也是旅游目的地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局部战争与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频发、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等, 都将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 中国旅游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条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规模的广泛社会需求。
几项经济目标:旅游产业占GDP比重,2010年8%;就业指标2010年直接就业720万人,间接就业3600万人;财政贡献,从见不到到基本与产业比重同比。
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培育绿色观念:一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大都先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寻求发展,再以牺牲发展为代价保护环境,形成一个怪圈。所以要大力培育旅游发展中的绿色观念,以少走弯路,少付代价。
推行绿色开发:一是要从追求规模到追求效益,对资源的开发要深化利用、追求效益、延迟时间;二是要注重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对于一些无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的组合形成有效的资源,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旅游的发展来提高它的附加值。
生产绿色产品:从旅游产业上游来说,形成三个绿色旅游体系,即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交通;从旅游产业下游来说,也要形成三个绿色旅游体系:旅游景区、旅游产品、饭店。开展绿色经营:“拿来”及创新。
三、将逐步形成完善旅游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的优化:六要素的优化
市场结构的优化:必须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另一方面是市场结构的多元化,以利于稳定发展。
产品结构的优化:产品优化的目标是产品多样化。产品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类型结构的优化,即观光、专项等旅游结构问题;二个是产品层次结构的优化,即中、高、低档产品的结构问题。
行业联动,社会协作: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部门协调,共同配合的要求更高。行业联动和社会协作应该是结构完善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旅游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目前却正是旅游行业结构完善过程中最薄弱的地方。
四、旅游业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机制已经形成:各省市区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全国的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东西部的布局和关系:东西不同、东西互补合作。区域旅游:区域共同体、产品串联。
旅游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旅游。城乡互动: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条件。
五、旅游业将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 从经验管理到知识化管理
知识化管理的任务:知识化创新、人才培训
知识化管理的开拓:人才是基础、数字化是手段、质量制胜是根本
六、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改善行业的脆弱性,减少对市场环境的过分依赖; 大规模投入的势头减缓; 市场开拓的力度普遍加大; 效益的观念普遍加强; 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逐步好转。
七、突出文化竞争将是产业新亮点 注重文化内涵 注重文化形式 注重过程的文化性 注重细节的文化性
八、国际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全面加强环境建设:城市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市场化的旅游经济体制;国际化的企业运营体制。建设举国竞争体制:举国竞争、海外联动。
九、旅游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旅游立法体系化:国家大法、旅游法、国务院法规、旅游部门规章、地方旅游管理条例、其他部门相关法规。旅游执法权威化:成系统三级旅游质量监督所、旅游警察、部门联动的执法方式。旅游法制体系的深化和扩大:保障合法经营、保护合理竞争、与时俱进的国家休假制度等。
十、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
发展前景预测:2020年3000万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发展条件分析:政治条件、市场条件、多方合作。
一、旅游市场的定义
旅游市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特定旅游产品有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现实和潜在的人群综合体。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国家旅游局2003
二、旅游市场的要素
旅游市场 = 人口 × 购买力 × 旅游愿望 × 旅游权利
三、国际客流规律及变化
1.在世界国际旅游客源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占主导地位,区域旅游异常活跃; 2.国际旅游客流主要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3.气候差异较大的地区之间的旅游客流明显; 4.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动。
二、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基本情况是:
(1)从入境旅游者的构成上看,港澳台同胞占绝大部分的比重,其次是外国人。港澳同胞仍是我国大陆入境客源市场的主力。
(2)港澳同胞来祖国大陆旅游者中绝大部分是属于一日游游客,外国人、台胞等过夜人数所占的比例高。2.我国的重点客源市场(见表)
(1)日本、韩国始终稳居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客源国;(2)入境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3)欧洲还有更大发展空间。
四、选择重点客源市场考虑的因素(1)有关客源国市场潜力的因素
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或财富分配状况、受教育程度、人口年龄、职业构成、闲暇时间等。
(2)有关旅游开支的影响因素
往返旅游目的地国的交通运输费用
在旅游目的地国逗留期间的度假费用
(3)有关目的地国的旅游供给形象的因素
目的地国知名度、旅游形象和吸引力、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有无语言障碍及其程度、同客源国的历史文化联系、气候、目的地卫生与健康状况等。五 中国主要国际(入境)客源市场的特点 1 亚洲市场(1)日本市场
地理位置 经济 文化 外交政策
日本政府鼓励国民出境旅游
经济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1968-2010);
日本GDP为52900亿元;中国 30100亿元;印度 9280亿元。日本是中国 印度的1.35倍。——《世界2007年鉴》
人均经济水平居主要发达国家前列; 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 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 ;
截至2008年12月底,日本外汇储备达10306.47亿美元。——日本财务省2009年统计 长期以来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韩国市场
1989年开始实行出境自由化的政策
1994年政府解除了对公务员海外旅行的限制,出国旅游市场完全放开 1998出台“奖励健康的消费行为”政策(3)东南亚市场
包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4)港澳台市场 2 欧洲市场(1)俄罗斯市场
《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定》
(2)西欧市场
西欧是全球客源相对集中、出游规模较大的客源区域。3 北美市场
北美市场的主要客源来自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国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
(1)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国,在出国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支出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多年来,美国是中国远程入境旅游市场中的第一客源市场。
二、国内客源市场特点与现状
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居民10.24亿人次。
2.观光度假旅游成为市场的主体; 3.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4.旅游热点城市仍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5.国内旅游人均消费连年增长,但消费水平较低,停留时间短。
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35.4元,其中:城镇居民国人均花费801.1元,农村居民人均花费295.3元。2010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9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花费883.0元,农村居民人均花费306.0元。
2011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花费877.80元,农村居民人均花费471.40元。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67.9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花费914.50元,农村居民人均花费491.00元。
“一个尺码难以适合所有的人。”希尔顿在对顾客做了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不同的饭店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求,希尔顿集团的饭店主要分以下七类:
1.机场饭店:自从1959年旧金山希尔顿机场饭店建立以来,公司已经在美国主要空港建立了40余家机场酒店,他们普遍坐落在离机场跑道只有几分钟车程的地方。
2.商务酒店:位于理想的地理位置,拥有高质量服务以及特设娱乐消遣项目的商务酒店是希尔顿旗下的主要产品。
3.会议酒店:希尔顿的会议酒店包括60家酒店,30680间客房,承办各种规格的会议、会晤及展览、论坛等。
4.全套间酒店:适合长住型客人,每一套间有两间房,并有大屏幕电视、收音机、微波炉、冰箱等。起居室有沙发床,卧室附带宽敞的卫生间,每天早上供应早餐,晚上供应饮料,还为商务客人免费提供商务中心。全套间饭店的一个套间有两房间,然而收费却相当于一间房间的价格。
5.度假区饭店:当一个人选择了希尔顿度假区饭店的同时,他也选择了方便快捷的预订,顶尖的住宿,出色的会议设施及具有当时风味特色的食品和饮料。人们在这里放松、休养、调整,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这里的各种娱乐设施。
6.希尔顿假日俱乐部:为其会员提供多种便利及服务;商务及会议等服务也同样令人满意。
7.希尔顿花园酒店:希尔顿花园酒店包括38家酒店,5270间客房,是近几年来希尔顿公司大力推行的项目。1998年就新开业了8家希尔顿花园酒店。他的目标市场是新近异军突起的中产阶级游客,市场定位是“四星的酒店,三星的价格”。希尔顿花园酒店价位适中环境优美,深得全家旅游或长住商务客人的喜欢。
第四篇:旅游产品现状与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产品现状与旅游市场分析
一、旅游产品
目前,兴文县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有石海洞乡、博望山。石海洞乡旅游区开发较早,旅游景区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博望山尚处于开发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机制,缺乏与周边相关旅游产品的衔接,以及交通制约等因素,导致了兴文县旅游者规模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与兴文县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景区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旅游市场营销活动
目前,兴文县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营销活动主要依托四川省和宜宾市的一些旅游促销会,营销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但在最近3年里,兴文县的旅游营销活动较为集中,并出版了质量较高的宣传画册和光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影响。
三、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分析可以为准确选择兴文县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客源市场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旅游市场细分,我们还可以了解本区域旅游者的特征及其旅游方式,兴趣偏好等。通过对游客抽样调查报告的分析,兴文县目前的旅游客源表现出以下特征:
l四川省和重庆市是兴文县的主要客源地,其中成都、重庆、宜宾、泸州、自贡、内江的旅游者占旅游总人数的85%以上,区域中、短程市场在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兴文县旅游发展的主要支撑市场。同时我们注意到,兴文县省外旅游者的比例与宜宾蜀南竹海等旅游景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表明国内远程市场及区域联动市场的潜力巨大。
l兴文县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湾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
l旅游者在兴文县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
l旅游者在兴文县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兴文县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
l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四、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在我们对兴文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旅游市场细分及兴文县市场营销状况作出具体分析后,有必要对兴文县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作出科学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所有的旅游行为都是在一个大的宏观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既可能成为机遇,也可能造成威胁,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对旅游市场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机会而获得竞争优势,同时避免潜在威胁和可能遭受的打击。
1.机会与优势
l国内经济和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出游动机日益增强。
l四川已启动川南旅游大环线的建设,兴文县作为川南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将进一步显现。同时,川南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外部交通环境的改善将大大提高兴文县的可进入性,兴文县作为川南旅游环线的交通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加强。
l“僰人文化”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此开发的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而且具有不可复制的垄断性,这是兴文县发展旅游业巨大的品牌优势。
l近年来,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中持续走强,而兴文县的“僰苗文化”与喀斯特自然生态形成了配搭良好的资源组合,而且与川南周边旅游资源也有较强的互补性,旅游资源优势较为突出。
l高品质的新兴旅游产品在与成熟的旅游产品竞争时,往往会取得较大的市场优势。兴文县依托优势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积极开发高品质的特色旅游产品将会取得较好的市场回报。
l成都、重庆等城市居民的私家车数量增长迅猛,这必将导致人们的出游习惯及方式的改变。2001年以来成都、重庆自驾车旅游人次呈现出跳跃式增长,川南日益受到驾车族的关注,兴文县能够在这一变化中受益。
l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兴文县对外的商务往来无疑会大大增加,从而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机会。
l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兴文县的旅游市场营销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手段和强有力的保障。
2.面临的主要问题
l兴文县距离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较远,现实的外部交通状况还相对滞后,可进入性较差。
l川南旅游大环线的旅游产品尚未成熟,兴文县与蜀南竹海及泸州市相关旅游产品的衔接还不充分,区域联动还没有形成,区域旅游尚未成为市场热点。
l“石海洞乡”旅游区虽开发较早,旅游景区建设已趋成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支撑,旅游区形象模糊,市场认知度低,难以激发市场的出游动机;“僰人文化”这一优势旅游品牌还没有与具体的旅游产品充分结合,市场的知名度不足。由此可见,建立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将是兴文县发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l来自区域内,特别是宜宾市、泸州市其它旅游区的竞争正在加剧,对成都、重庆等主要客源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l一些不恰当的旅游开发行为和其他行业的生产已对兴文县部分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旅游业的发展若不能处理好开发与环保的关系,很容易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失去市场。
五、目标市场选择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文县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兴文县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一)国内市场
1.一级市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区域中、短程市场
一级市场是未来兴文县旅游发展的基础客源市场,也是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经济圈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出游率较高;长期以来,重庆市都是川南各主要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客源地之一;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等近程区域市场是兴文县旅游最为现实的客源。充分开拓这三个区域的旅游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兴文县旅游的正常发展。
2.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旅游市场
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是国内最为主要的旅游客源输出地,努力扩大国内远程市场的份额对兴文、宜宾旅游发展的意义重大。
3.三级市场—以贵州、云南为主的周边市场
(二)国际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以台、港、澳、日本为主。台港澳的旅游者构成了我省入境旅游的主体,积极引导来川的台港澳旅游者到兴文旅游将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日本是我省最大的海外旅游客源国,而且对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有更多的偏好,“僰人文化”将对日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第五篇: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摘要:文物是最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方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可以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利用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所以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存的矛盾应当坚持有根据复原的原则,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战略。要以文物保护促进旅游开发, 以旅游开发带动文物保护, 走出一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相互协调;旅游开发利用
一、引言
文章针对旅游开发中涉及到的文物保护问题,提出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二、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
2.1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急需调和的矛盾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历史时期、各民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极为丰富,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的各类文物、文化遗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风范,也因此而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陕西的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的孔庙、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南昌黄鹤楼等,无一不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就广西而言,目前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0000余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造像、岩画、近现代纪念建筑、代表性建筑以及少数民族文物等,其中兴安县灵渠、宁明县花山岩画、桂林石刻、靖江王府、靖江王陵、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容县真武阁、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灵川县江头村及爱莲家祠、凭祥市友谊关、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鼓楼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旅游热点。正因为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所具有的深沉历史积淀,所产生的独特韵味及其个性和唯一性,吸引着广大的游客群体,使其与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依托文物古迹的文化旅游活动日渐兴旺,以文物为主体的景点、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不言而喻,旅游开发使大批文物的作用得以发挥,提高了文物景点、景区的知名度,增强了群众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同时也拓宽了文物保护资金的
来源渠道。但是,不可否认,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旅游开发的过分商业化超出了文物“合理利用”原则所能承受的范围;不规范的旅游开发行为,超出了法律框架所能允许的范围;对文物的过度使用,使文物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破坏性的开发、建设,会给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等等。一些所谓旅游开发实质上是在对文物“竭泽而渔”,或者违反“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本体、附属建筑或环境大兴土木,结果“旧貌换新颜”,给文物及周边环境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给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或者不考虑文物的保护,而只想依托文物建设景区或者占有文物的经营权,获取经济利益,导致对文物过度开发;有的无视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把依法属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文物点或者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较为出名、收益好的文物点、文物保护单位划给旅游企业或公司管理,将文物管理部门扫地出门,改变文物管理体制,使文物保护处于失控状态;或者以新成立机构、企业、公司取代文物部门管理文物的职能,将国有并投入大量财、物、人力而保护好的文物转移到公司、企业,作为企业资产无偿经营,有的甚至以开发为名,将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交由个人承包或干脆由私人开发,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旅游开发中,文物国有资产的价值常常被忽视,或在旅游收益中得不到应有的合理回报,或者根本无任何回报,严重影响了文物的永续性保护工作;或只注重文物的经济价值,不重视文物的保护,旅游开发规划、方案缺乏对文物本体及环境保护的投入,致使文物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无维护、维修资金,得不到及时抢修,造成文物损失;还有的旅游开发对文物的保护“越俎代庖”,无科学方案、规划,不听取或不重视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旅游规划代替或否定文物保护规划,以行政意见代替专家意见,不服从国家对文物保护管理的规定,不履行法定报批手续„„这些都是文物保护所不允许的。当然,也存在一些文物管理部门消极对待、简单堵截旅游开发,反对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的现象,显然也是不符合文物保护精神的。
上述种种情况,反映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的。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导致了毁坏文物及其环境的严重后果,同时也给旅游本身造成了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和矛盾,在一些地方长期得不到妥善、有效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从管理的层面来说,是相关部门法律意识淡薄,在项目决策、旅游开发时,不深入调查研究,不经专家论证,不听取文物部门的意见,以权代法,盲目拍板,造成严重后果。从旅游方面来说,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只考虑旅游开发项目,不考虑文物及其环境保护,急功近利的因素在起作用。于投资者而言之,只求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而不愿对文物保护有所
投入,因此,常出现不依法履行报批手续,强行施工,或者在旅游开发中过度经营,以致文物遭到损失。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对于因违法开发、破坏性开发而造成文物损失严重后果的决策者、当事人处罚不力,甚至不予任何处罚,以至一些违法者有恃无恐,文物保护开展困难。从文物管理部门方面来讲,存在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对合理开发认识不足,主动介入性差,工作常常显得比较被动,或者一概反对文物的利用等问题。如此种种,从整体上分析,表面上是有关各方协调不一致,而实质上则涉及到国家、部门、地方、个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回避、无视这些问题和矛盾,任由问题和矛盾存在和发展,就无法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和谐发展。
2.2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对策
文物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因此文物保护要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其着眼点是文物的保护、抢救。其职责主要是依法将文物、文化遗迹保护好,管理好,并创造有利于社会效益实现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使之存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世代相传,持续有效地发挥文物的作用。文物保护需要按照自身固有的特点及规律运作,充分保证文物保护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性质、方针、原则、任务、目的等不受影响。
旅游是经济产业,旅游开发是市场行为,属经济学范畴。其着眼点在经济效益。其任务是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创汇增收。其工作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不同性质,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方针、任务、目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二者间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从双方的角度考虑其全面性及合理性,如果不顾双方的客观规律去处理其间的问题和矛盾,就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问题和矛盾,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呢?这就需要有关各方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中,诚心相待、至诚合作,共同创造和谐发展的平台。
2.3依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发展以致无法协调、解决,直至最后出现不良结果,导致文物损毁或者经济损失的现象,大多是人为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也是可以解决的,但必须克服不良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文物保护及旅游的有关法律,而“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防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产生矛盾,避免矛盾激化,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
《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第九条规定:“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法律的条款很明确,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虽然旅游强调的市场,但是只要是开发涉及文物,依法办事就不能例外。这就要求文物、旅游等各相关部门,以及各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开发商、当事人在项目决策、策划、规划、运作时,要减少人为违法因素,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要求,科学论证,履行手续。法律规定可以干的,才能干,规定不可以干的,不能干。要杜绝以权代法,不可盲目拍板、强行蛮干。我国已颁布的文物保护及有关旅游的法律规定,是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只有在法律框架内的旅游开发,才可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开发而导致的矛盾。即使在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只要各有关方面都减少人为因素,树立法律共识,依法办事,就可以找到适当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和措施。当然,对于以权代法,视法律为无物,造成文物损失的当事人要依法予以严惩。
2.4旅游开发应立足于文物保护的前提
《文物保护法》已经明确了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任何对于文物的旅游开发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减少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有效保证,也是两者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从旅游的角度言之,文物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因此,无论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还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都必须重视文物的保护。文物的珍贵在于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于它的不可再生性、唯一性。文物同时也是脆弱的、易于损坏的,破坏一件就永远消失一件,毁掉一处就无法再拥有它,也无法再利用它。因此,需要精心的维护。文物的这些属性,决定了有关文物的任何决策都不允许失误,包括旅游开发在内。因此,任何有关文物的旅游开发特别是在文物密集的区域,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认真、周全地考虑文物保护的问题,不允许开发性破坏文物及其环境的现象存在。否则,就容易产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造成文物部门与开发者之间的冲突,造成文物及经济损失。因此,在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要正确认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正确执行文物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下,文物的有效保护、抢救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于旅游开发而言,也就是适度开发,而不是盲目开发,超度利用。加强管理,就是既要管“保
护”,又要管“利用”,即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对文物及涉及文物的活动进行管理,而不能随心所欲。根据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旅游开发是不能以文物损失作为代价的,而是必须在保证文物的安全,不改变文物及其环境原貌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否则,连文物及其环境都保不住了,破坏了,怎么谈得上利用呢?这恐怕也与开发的初衷相违背了吧。因此,笔者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和谐的关系应该是:文物保护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必须接受“保护”的制约,而旅游开发的目的和结果,必须确保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2.5 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并不是提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物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或者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而是要充分考虑旅游开发涉及各方的实际情况,对于所获经济利益进行尽可能合理的分配,这是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也是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部门、地方、个人间的利益冲突。其中包含了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之争,也存在效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对于旅游开发者或者说旅游企业、公司来说,资金的投入要求得到回报,创造效益,这很正常,也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则。问题是不能因此而牺牲文物、国家应得的回报,也不能要求文物、国家少获回报或者不用回报。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用于文物的保护、管理、维修、抢救,至今日才有了许多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存在,当开发商或旅游企业、公司利用这些文物来进行旅游开发时,当然应当考虑国家的这些投入。坦然说,开发商或者旅游企业、公司所选择的用于旅游开发的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以文物为主题的景区,大都是经过文物部门的长期宣传培育,精心保护,已具初步规模和市场的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已经是旅游的热点,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旅游部门的介入,理应使这种经济效益更为扩大,因此在利益分配时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另外,作为国有资产的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其对旅游市场所具有的吸引力,应该在旅游收益中得到体现,不应流失。同时,由于游客的增多,文物的损耗加大,保护、管理、维修工作的难度增大,任务加重,保护投入也随之增加。这种文物维护经费的开支、积累也必须在旅游的收益中予以考虑,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对于文物资源的旅游开发所获收益中,必须确保文物保护、维修经费的份额。总之,应该明确的是:国家应该享有利用文物资源创造的经济价值的收益。但是,国家的这部分利益在一些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利润中,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体现。文物被开发商、旅游企业、公司无偿使用,收入为经营者据有;文物管理部门不仅管不了,而且还要承担文物遭受损失的责任,国家则还要继续为保护、维修这些文物拨款花钱。如此等等,能不产生矛盾吗?所
以,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客观地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收益,有益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2.6 科学论证、科学规划
旅游开发对于文物的消耗是绝对的,是不可逆转的。文物景点一经规划、开发,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一个文物景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否需要搞旅游开发,能不能搞旅游开发,如何搞旅游开发?需要经过专家论证、策划、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即要做好调研、立项、论证、规划、评估等各项工作,才能避免破坏性开发,确保开发项目的正确性,这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文物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资源,对于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关各方来说,树立“文物不可再生”的观念尤其重要。也就是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其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毁掉一段城墙、一处遗址、一座古墓葬、一栋古建筑、一通古碑刻,在今天固然很容易,但要恢复它,不仅要耗费巨大的财、物、人力,而且效果也不好,即使重建了,也不是真文物,因为作为文物特征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已不存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古董。如果一处文物点或文物保护单位经旅游开发之后,其建筑或文化原貌发生了改变,它所蕴涵着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消亡,它所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不断减弱,那么它作为历史文物古迹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对于外界和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丧失,这对于文物及旅游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文物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旅游开发的决策都必须以文物保护、文物安全为前提。这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文物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建立在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可行性评估的基础之上。这样做,可以避免急功近利和对文物的过度开发,保证文物的安全及合理利用,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效果。
文物的精髓在于其深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旅游开发的结果必须保证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载体及所依托的环境不受损害。文物能否用于旅游开发,能开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①《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文物保护规定;②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的相关规定;③文物保护规划;④文物的存在状况及现状;⑤文物保护的情况等等。当然,还有环境保护法、城镇建设规划等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如果对于文物旅游开发的策划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如法律不允许开发,或文物状况不适宜旅游开发的,强行开发;当地无权审批的,越权审批;或旅游开发规划无视文物保护规划的存在,与文物保护规划不衔接,或者相冲突;或不经专家论证,不征求文物及相关部门的意见等等,都可能导致文物破坏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及以文物为主要载体的景点、景区的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符合国家保护文物法律的规定,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进行。
文物能保存至今已属不易,且为数已不多,如果因为我们不依法行事,不进行科学论证,轻率决策,盲目开发而导致珍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毁灭,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祖先,愧对后人。因此,旅游开发涉及文物时,必须慎之又慎。
2.7 创新文物开发的管理模式
对于文物旅游开发、营运的管理,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的又一个焦点。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也是保证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文物在目前还不能等同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而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而它的唯一性、不可再生性使其开发利用必须以合理、确保安全及不改变原状为前提,其利用的过程也必须保证不受到损害。这就要求在开发的全过程中,文物保护法律的实施和文物保护机构的职责履行得到保证。而目前旅游开发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以企业、公司为主导,而文物管理部门通常被排斥于管理之外,或对其涉及文物的经营活动一无所知,待发现之时则已造成事实,对文物造成的损失已无可挽回。发生在山东曲阜孔庙的“水洗三孔”、山西平遥“古城坍塌”,以及发生在《中国文物报》与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间的“秦始皇陵的诉讼” 等事件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因此,对于文物这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来说,旅游开发单一的企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需要改进和探索的地方。如旅游景点、景区内的文物点按照国家的规定由文物管理部门自行管理,游客购票参观;由景点、景区统一售票的,文物点仍由文物部门管理,但不再另行售票,票价打入景点、景区统一门票。属于文物的门票收入由景点、景区按售票收入按月或季度按实数拨给文物管理部门;或者文物、旅游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或者在景点、景区内由文物部门委派若干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涉及文物的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对文物景点游客流量的控制,实施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其工资、福利由开发者发给,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由开发者承担等等都可以作为探索的参考。当然合理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的形成要有一个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文物管理部门的参与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里要强调的原则是:任何管理运行模式都必须确保文物的安全和利益,对文物的保护有利。否则,就是失败的,就无法消除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也就很难创造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局面,更达不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效果。
文物与旅游之间,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相处,是保证上述关系双赢的关键。而这种和谐相处的基础,就是
要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要求,在确保文物的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兼顾各方的利益,这也是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平台与基础。
三、结论
如何确保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做到双赢,如何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如此才能使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在一个共同的指导方向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文物的保护工作与文化旅游事业同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处理好文物、风景与旅游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实现,保护文物、保护景区,最后的防线就是把它们规划好,一个规划要经过实地考查、讨论研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完成与实施,经这样下来,不会造成对文物、景区的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文物、风景保护的后果。只要规划做好了,才能真正处理好文物保护、风景保护与开发、利用、环保及旅游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搞好规划就是对文物、风景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高 军.从绍兴历史文化看文物旅游之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54-13.[2]金 磊.论中国西部旅游的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策略[J].华中建筑,2001(2).[3]李福建.海州古城墙受损引起市领导重视, 王建华作出批示[N].连云港日报,2006-9-22.[4]李 让.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N].中国文物报,200412-9.[5]刘
洪.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7(3).[6]李晓良.博物馆与我们渐行渐近[N].中国旅游报,2004-1-22.[7]潘 洪.论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科教文汇,2007(6).[8]庞肖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疆经济与文化,2007(3).[9]王维坤.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2001(2).[10]肖 芸.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J].宜宾学院学报,2004(4).[11]许德建,都波.沂南汉墓画像亚待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6-10-16.[12]杨桂芳,丁文捷,茜绍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环境研完[N].中国旅游报,2005-2-1.[13]张承忠.基本建设应重视文物保护[J].小城镇建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