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概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又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着重阐述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必然趋势及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楚州区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过程中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生态环境 无公害农产品 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的优劣,决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进而影响着全民族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必须认真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贸易保护政策下免遭国际市场的冲击,但在面对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浪潮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我们必须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中,显然我们做的不够充分,我国的农产品多数在质量和价格上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农业已受到国外优质农产品的冲击,这要求我们不得不注重农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人们已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并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对待。重视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对促进农业顺利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并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应该说,我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意义重大。
(一)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潮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不受污染,完全来自天然的食品需求与日俱增,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目前无公害食品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盛行。例如,美国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10%以上,在欧共体中,有超过1万家农场生产占总产量1.2%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由此看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是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潮流的。
(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也适应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是在全球环境受到极大污染和危害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必然产物。从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来看,随着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增强,迫切要求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农业实行数量型扩大再生产方式。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要,在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耕地、森林资源的同时,现代农业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工业和生活废水作为生产原料,由此造成了土壤过分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生产的水、土和大气等资源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直接后果是使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过多,给人体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适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设想并付诸实施。
(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适应农业生产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的选择之一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城镇化以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以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的数量型农业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不能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致使农产品产生结构失衡,即高质量、高档次的农产品供不应求,而大量质量低劣的农产品则存在难卖问题。在农产品市场上,城镇居民虽然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常用的蔬菜、肉食、水果等农产品,但潜在需求很高的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很难买到。现有的农产品因质量较低而抑制了消费。在我国传统的追求产量为主的数量型农业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质量型农业的发展就提上了重要日程。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企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发达国家对环境的关注以及全球的环境标准与环境管制存在区域差异,许多国家借环保之名变相限制自由贸易,并用更隐蔽的手段构筑“绿色贸易壁垒”,在这种趋势下,我国相对于国内市场过剩的农产品,因为自身有害残留物过多,规格与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品质构成成分不利于营养保健而被拒之于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企业的农产品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重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则是明智的选择。
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是良性互动的关系。离开了农村环境保护也就谈不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更谈不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强调城市环保的同时忽视了农村环保。农村环保意识的淡薄,环保知识的贫乏,环保政策的欠缺,环保措施的软弱,环保监督的乏力,使农村环保仍处于落后状态。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使农村水土流失很严重,荒漠化呈扩大趋势,水资源紧缺和污染日趋严重,这一切正在威协着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当前工业及城市“三废”对农村造成的外源性污染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农药、化肥、农膜、兽药、粪便及秸秆燃烧引起的内源性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污染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水源污染导致生产和农民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化肥、农药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土地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白色污染”,农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农村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又通过农产品的销售和食用,危及到食用者的健康。为此,重视农村环保,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一方“净土”。
(一)提高对农村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环保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的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地方环保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监控,实施科学管理。
楚州区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控中做到“三控制,三加强”,一是控制工业“三废”污染,加强预防治理力度,查清工业“三废”排放污染源,出台治理方案,对新上的工业项目,排污不达标准,污染严重,治理力度不够的坚决关停并转。二是控制农业内源性污染,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沼气等综合利用技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农田环境污染,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三是控制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投入,加强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力度,整体规划农田林网,推广林经、林草套作和绿肥与稻田轮作,稻鸭共作,稻田养殖等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二)把农村环保纳入全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规划中,并作为重点实施
楚州区农村环保是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其创建的好与坏,成与败。在加强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中,区政府把各项任务分解到乡镇、村,使其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根据不同乡镇的不同环境,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环保措施。对生活污水处理采取了“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
水净化技术;结合水利建设,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有毒物质的淤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大水环境容量;对城镇排污管网进行改造,逐步实行雨污分流。
(三)农村环保要与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的活动,大兴文明之风,创造美好家园,改变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不保护生态,不文明生产和生活的落后习惯和陈旧观念。要以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农村污染源
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根除一切外源性污染。要采取限期整改达标和关、停、拆等果断措施加快治理一些乡镇企业给农村造成的污染,要加快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除草剂、地膜等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内源性污染,同时,要加强对家禽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的严格管理,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对此,政府要加强控制和监督。
(五)加大投入,对农村环境污染加以科学治理
要加大农村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尽快研究和生产有机复合肥和其它无公害肥料及生物农药,取代现在普遍使用的各种有害的化肥和农药。要加快应用秸秆的深加工技术,使其转化为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以秸秆为饲料,过腹为肥,一举多得,杜绝焚烧秸秆。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环保技术,保护和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在实施农业环保工程中,楚州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部门在项目规划前期就根据楚州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情况,确定了两大重点,一是扩大农田防护林面积,林业是生态的主体,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是大自然的“氧吧”,林木生长周期长,对土壤有害物质的降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加大土壤改良的力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沼气积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而且改善了土壤有机质构成,增加了地力。利用沼气积肥既可以增加农村能源,又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大量有机肥料,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良了土壤结构。
三、楚州区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楚州区应对入世要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以组织实施省级无公害稻田养殖科技示范园区,淮安市级无公害蒲菜标准生产示范区,无公害青刀豆标准示范区,无公害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并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稻米、无公害水产品等优势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部门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强化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比如宋集、泾口、车桥、朱桥、博里、马甸、平桥、林集等乡镇的优质水稻,席桥、南马厂、淮城、城东等乡镇的优质蔬菜,流均、南闸等乡镇的优质水产品,从而确保了楚州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楚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围绕“无公害优质稻米”、“无公害优质蔬菜”两个主导产业,已连续四年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地和企业进行投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达770万元。包括:2000年度徐杨1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示范基地项目;2001年度泾口1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2002年度宋集1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2003年度平桥1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示范基地项目,南闸省级稻田养殖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和席桥天康食品厂FD脱水蔬菜加工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扩大了楚州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改善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天康食品厂生产加工的脱水蔬菜,因为其采用以无公害技术生产的蔬菜为原料,品质优良,销路畅通,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企业获得了可观经济效益。同时,席桥镇利用天康食品厂走出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为楚州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树立了样板。楚州区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宗兆昱同志为组长,政府副区长孙一峰同志为副组长,区农业、水利、财政、环保、质监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制订、监督实施和管理,由区农业局负责相关产业产地及无公害农产品组织申报和产地监管,环保局负责大气环境检测,主要污染监测、监控与管理,各部门协调运作,各尽其职,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楚州区农业、环保、工商部门的联合行动,强化执法职能,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力度,不断规范投入品市场秩序,有效控制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宣传和实施,切实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建立了环境检测体系,对农作物病虫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确保产地处于监控状态。为此,楚州区政府出台了《楚州区农产品质量建设意见》、《加强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见》、《关于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楚州区农业投入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认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紧迫性。首先无公害农产品的领导小组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优势及价值,激发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使得这一工作可以广泛的推广开来。第二对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培训,印发了3万6千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汇编》等资料,使他们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环境要求、操作流程,做到产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等过程规范操作,严格要求。
(四)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楚州区在积极争取上报项目投入的同时,区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合理调度,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重点一是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桥、涵、闸、站配套问题,二是推广优良品种,三是对使用生物肥及生物农药投入品进行补贴。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楚州区在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方面,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02年底,楚州区有12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论证,其中稻麦基地6万亩,蔬菜基地3万亩,水产品基地3万亩,“天妃宫”牌蔬菜和“白湖”、“绿草荡”牌水产品等17个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其中有农业服务公司“天妃宫”牌蒲菜、豇豆、四季豆、辣椒、番茄、西瓜、毛豆、芹菜,流均粮食加工厂生产的“星”牌大米,流均惠众米厂生产的“迷龙”桥牌大米,泾口绿禾丰粮食加工厂生产的“圣玉”牌大米,博里晶星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楚东”牌大米、范集步奎米厂生产的“范王”牌大米。其中,“天妃宫”牌蒲菜是淮安市第一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产品,“天妃宫”牌西瓜获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范王”牌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四、总结
随着中国的入世,国门的打开,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及生态示范区”为契机,加大改善农
村生态环境的力度,强化优势农产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生产国内、国际市场适销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并逐步向有机农业生产过渡,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篇:无公害农产品问卷调查
大学生创业“不知道”精英团队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调研
尊敬的客户:
您好!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本问卷。大学生创业“不知道”团队将在全国策划提供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你们的需要和对你们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务,特做出此次调查活动。非常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1.请问您一般在哪里购买农产品(蔬菜,水果等)?
A.大型超市B.菜市场(市集)C.蔬果批发市场 D.街头小贩 E.其他
2.您在购买农场品的时候更加看重哪些方面?
A.新鲜程度 B.品质 C.价格 D.是否绿色环保 E.其他
3.您对无公害食品有何看法?
A.乐意购买 B.不愿购买 C.无所谓
4.您能够接受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的售价高一些吗?
A.非常理解 B.勉强接受 C.不太接受 D.不能理解
5.您过节寻亲访友时一般会选择什么类型的礼品?
A.烟酒类 B.水果类 C.茶叶类 D.保健品类 E.工艺品类 F.其他
6.您在您所居住的地方能够购买到无公害农产品吗?
A.完全没有见过 B.有听说,但购买不方便 C.有许多,购买勉强方便D.现在每天都可以轻松买到。
7请问您认为送礼什么最重要?
A.创意 B.价值 C.寓意 D.包装 E.其他
8.请问您了解生态旅游吗?
A.没听说过 B.有所听闻 C.有去过,觉得很有趣 D有去过,觉得很无聊E经常去,认为很舒适。.请问您会到绿色生态农庄消费吗?
A,愿意B不愿意 C 不清楚
10请问绿色生态农庄最吸引你的是?
A各类无公害农产品 B休闲度假 C各类无公害美食 D特色农家环境
第三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有义务去满足居民这种期望,也有义务去改善这种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所以我国政府基于这些提出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建立绿色家园。
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现状
(1)发展环境的现状
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意识不浓,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 善,项目储备少、推荐少,多为“守株待兔”式招商,选商不准,缺乏市场带动力强的企业。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前期服务少,后续管理跟不上,办事难、人情办事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怕贷、惜贷现象严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出台的一些政策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甚至一些部门还在执行已经作废的文件规定,不注重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调节。
行政服务乏力,政务公开的内容部全面,形势不规范。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发布量太少,有些部门政务公开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多,企业需要了解的办事程序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公开不细。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技术标准,人为设置障碍,干扰企业生产,在对企业实施
监管的过程中,事前不管不问,事后以整改、处罚代替履职。法制观念淡漠,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多,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等法规的教育培训,导致企业、群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违规生产等问题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的现状
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乡镇企业等对农村水体、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逐年恶化趋势,资源开发也加剧了地方的生态破坏。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思想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强,没有深刻理解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牢固树立 “今天的环境决定明天的发展”的观念,没有从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真正体现为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和发展服务,还存在官本位思想。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一些专项工作既耗时又费力,但无具体考核措施,基层认为费力不好看,导致有怨气;保障机制不配套,实行“管”字当头,“罚”字当先,甚至个别部门和人员养成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恶习,甚至吃拿卡要报,加重企业负担。
由于农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开荒种地的后果。生活方式落后,没有普及天然气导致乱砍乱伐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技术的原因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乡镇企业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水体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资源的开发没有达到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平。
三、解决措施
(一)改善发展环境的措施
(1)、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宗旨观念的问题。正如省委书记张庆黎所强调的“联系人民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投资者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实干实做,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
(2)、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一个地区发展不起来就没有话语权,就会被投资者忽略轻视而缺乏竞争力,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一定要强化居安思危意识,激发时不我待的强烈发展意识。
(3)、科学合理地确定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一定要放下去,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减少收费。缩短审批时间。要像办自己事情一样办好单位的事、办好公家的事,关键是要把干部管理好、教育好,靠制度和机制去约束,靠自觉性去把握和坚守。对内尽职尽责做好份内工作,对外真心实意服务百姓,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任度。做到随报随批、急事急办。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采取拖、推的方式办理事情,要认真负责任、快捷高效。规范领导干部的批件流程,切实做到文不过夜、事不隔天,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加强监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办事服务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4)不断创新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开设意见箱、开办举报栏、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为全民监督提供便利的渠道;通过设立公告栏、发放便民手册等方式,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通过建立企业协会组织,评议政府及部门的行为,实行审监分离。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及服务“窗口”,要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监督和管理并重。
(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全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理念,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大家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紧迫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
础。
(2)完善干部考核体系,重视生态承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把资源节约量、环境清洁度、地表绿化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制定奖罚标准。通过制度约束,加强领导者的环保职责,使其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重视经济指标,又重视人文指标、环境指标、资源指标,确保领导在作决策上项目时,能够把经济增长指标同生态环境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3)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环保产业。重视开发和引进高效低耗、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防污治污及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水平。积极扶持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优质廉价的防治污染设备。建立环保产业有序的生产流通渠道和合理的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产,注意提高环保产品的质量,搞好防污治污示范工程建设。
(4)重视农村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把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首先,要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概念,使生态观念牢牢根植于每个农民头脑中,实现山青水绿。其次,要加强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抬高农村环保准入门槛,设置“绿色壁垒”和“环境壁垒”,阻止城市转嫁污染。第三,要着力
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严格工矿企业环境准入和达标排放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清洁田园。第四,要加快推广“果—牧—沼”、“草—牧—沼”立体式生态养殖,使养殖场粪便自行消化,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量。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抢占区域发展先机的战略之举。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过程,而支撑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总是向环境优越的地区聚集。因此,当今时代的区域竞争,实际上是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环境更好更优,哪个地方就能赢得发展的新优势。现实当中,一些自然禀赋并不突出的地区,正是靠良好的环境,聚集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反观承德县,自然资源丰富、毗邻京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之所以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只有着力改善和优化环境,才能植茂梧桐树,引来凤凰群,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第四篇:实施农业质量标准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实施农业质量标准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绵阳农校 绵阳市农业局陈建 李仕忠 何松
[摘要]本文通过我市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必然性分析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的阐述,提出了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对策与措施。为新形势下,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工作中的新思路、新途径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农业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
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的需求由追求温饱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农业生产已经到了产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与效益优先的关键的时刻,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必须同国际接轨,首先是农业质量标准的接轨。为此,迫切要求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利于加快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国际中的竞争力。
1、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为解决人口众多与食品短缺的矛盾,农业生产的目标是围绕数量来开展,解决数量问题是紧迫任务,农药、化肥、动植激素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的不断增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农产品生产对它们的依赖,导致一些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目前,农业已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彻底告别了量的短缺而步入追求高质量的农业发展阶段。
1.1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治理餐桌无污染的必然选择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工程的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老百姓吃的并不都是“放心菜”、“放心米”、“放心果”、“放心肉”,事实上,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各类食品,污染已相当普遍且较为严重,并引发多起中毒事件,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农民日报》报道,“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1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共抽查了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发现了47.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也就是说,在我国有近一半的蔬菜属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另据《四川日报》报道,2000年8月到12月,成都七中育才中学的同学们,响应由国家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在成都六大蔬菜市场,选择了大葱、芹菜、茄子等27个蔬菜品种,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55.56%的蔬菜存在着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超标。“2000年江西省发生10起果蔬类及水产品农药污染,导致245人有机磷中毒”;2001年6月15日,我市江油市一名年仅14岁的中学生因吃鲜桃中毒身亡。我市东辰中学也发生了400余师生食物中事件。这些说明一个突出问题,食品安全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要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着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关系着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为此,清除餐桌污染,必须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1.2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农药在对农作物施用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害虫的仅占30%左右,而大部分药液漂浮在空气中和滴落在地面上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通过食物链对包括人类的几乎所
有生物产生危害。同时,治病防虫时,也大量消灭了人类生存的朋友。化肥中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林溶作用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水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水质恶化,大量鱼虾死亡,化肥的滥用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而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又更进一步地加剧了大气、水流、土壤的污染。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等出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为人类生存环境拉响了警钟。
1.3发展优质无公害农 产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比较效益差,大大地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4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加入WTO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入世后既给我国农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还带了严峻的挑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出口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重金属含量超过国际通行食品要求标准,被拒收、退货、销毁和索赔、终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入世后,发达国家只能从农药残留、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等方面提高技术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如果我们不抓紧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我市农产品将难于立足国际、国内市场。
2、我市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主要经验
2.1.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2002年3月,市政府决定成立以董维全副市长为组长,市级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绵阳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绵府函[2002]75号文),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对全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目标、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安排部署。相关职能部门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工作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门工作机构,抽调了得力工作人员,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确保该项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开展了很多具体的工作。
2.1.2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得到各新闻媒体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以宣传报道。市农业局牵头专门召开了“绵阳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会暨新闻发布会”,举办了“农业质量标准管理”培训班和“无公害农产品”专题讲座两期。印发《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等9个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收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编著了《绵阳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种植业篇)》一书,利用绵阳农业网站和绵阳农业信息网开设“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专门网页,滚动传播相关动态信息;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基层发送无公害农产品知识宣传资料1000余份。通过这些工作,增强了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支持。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市农业局于今年5月20日—6月2日专门组织部分县(市、县)农业局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18人到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陕西场凌等地考察学习农业质量标准化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统一了认识,并形成了专题考察报告,呈
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2.1.3建设基地,开发产品。我市从去年开始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试点,分别在江油九岭和涪城龙门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在盐亭走马岭建立了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此带动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经省农业厅检测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面积2.35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12个。
2.1.4强化过程,抓好检测。按标准组织生产,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我们认真贯彻省厅制定的4个强制性地方标准和5个技术规程,从环境条件、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等源头加以过程控制,力求实现产品达标。从去年开始,我局和市财政局一直在向省农业厅和财政厅争取在绵阳建立区域性检测中心,负责承担川西北片区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任务,目前已被省厅立项,正在筹办过程中。6月下旬绵阳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已正式挂牌,配备了一定人员和部分检验设备,已对市场和产地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将及时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
2.1.5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在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试点工作中,我市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实行产销直挂,发展多种形式的直销、配送等连锁服务。四川绿科高技术有限公司在江油九岭与农户共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今年先后与成都假日大酒店、锦江饭店、岷山饭店和绵阳富乐山国际大酒店、绵州酒店、二炮招待所、王子大酒店、金海瓦缸寨等九个宾馆、饭店建立了配送无公害蔬菜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成都特菜配送中心,从今年5月1日开始每天供应成都市场800公斤、绵阳市场1000公斤无公害蔬菜,产品供不应求。市农业局还把定点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科站及人头。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已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
2.2存在问题
我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各地发展也不平衡。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仍处于生产规模小,产品数量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2.1组织机构有待完善,人员力量需要加强。今年,全市各地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但按照省、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统一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地方还未认真按照绵府办发[2001]32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一些县(市、区)的农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和完善,全市现仅有从事农业质量监督管理的人员10余人,这与我市大面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极不相称的,直接影响到该项工作的进程和效果。
2.2.2投入严重不足,工作推进困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是由政府倡导的一项行政型公益性事业,根据外地经验和我市实际情况,建立市政府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并须每年从农业产业化专门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
2.2.3进一步理顺关系,各司其职。这项工作在我市起步晚,并且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部门多,相关部门应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事业的顺利发展。
3、我市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对策与措施
党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决定。这标志着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国农业加入WTO后,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认识,加强领导,制定政策,完善法规,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
3.2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推行实施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由于受传统现象的影响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普遍以粗放的生产模式为主,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优质品种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农业标准化作为规范农业生产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积极实施国家、行业、地方农业标准,认真组织做好现已正式发布的各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工作。
3.3建立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加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扶持一些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化示范,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点带面,层层抓好,开展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树立典型,以增产增收的实效,激发农民自觉贯彻实放农业标准的积极性,使农业标准得到稳步推广,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4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搞活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流通。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解决好农产品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的问题,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完善销售批发市场,推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搞好蔬菜、茶叶、蚕丝、食用菌等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的出品。
3.5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农业名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竞争是商品质量与品牌的竞争,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争创和发展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推动全市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名牌战略实施,可使人们认识到,质量是名牌的基础,名牌是效益的化身,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要从质量抓起。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调整的创新和突破,是农业质量标准的升化,是农民增收的保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第五篇:“着力改善发展生态环境”承诺书
“着力改善发展生态环境”承诺书
为着力改善发展生态环境,现承诺如下: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省、市、局三级的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坚决杜绝对发展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不良行为。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局改善发展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的执行;树立改善发展生态环境的大局意识,责任清晰、工作落实,确保改善发展生态环境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教育,认真督促,确保本单位所属人员不发生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
二、在执行行政决策过程中,坚决正确执行上级的决定、指示、命令;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熟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三、在实施行政检查过程中,按法定职责、权限、程序、时限实施检查;遵守检查审批制度,检查过程中出示相关证件,说明检查原因;杜绝谋取个人利益,吃拿卡要等行为。
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按规定实行政务公开;按时完成限时办结事项;落实首问负责制,履行告知、领导交办、承办、回复结果等义务;依法提供行政服务;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亲友或家-1-
属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干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执行公务过程中杜绝方法简单、语言不文明、态度冷漠、作风粗暴等行为;按规定开展评比、达标、考核和表彰等活动。
本人会在工作过程中,坚决做到以上承诺,并带领科室所属人员遵守以上几项承诺。
承诺人:
时 间:年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