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1: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

第一篇: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

福建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

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杨芳

摘要:本文概括了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和存在问题,从整合资源,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认证,实现稳步发展;强化监管,维护品牌形象;扩大宣传培训,促进事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推进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成效思考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起步于2002年,发展于2005年,通过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及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就推进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提出若干思考。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

1.1 认证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0年6月,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49个,认证单位1101家、产品1478个。其中,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认定346个,生产单位311家,产品认证626个;无公害畜牧业产地认定803个,生产单位790家,产品认证852个。全省种植业产地环境监测总面积达200多万亩,其中,茶园监测面积达到50多万亩,约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0%;果园监测面积40多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5%。全省无公害认证生猪养殖场790家,年出栏生猪432万头,占全省生猪年出栏总量的21.6%;有无公害肉禽生产企业19家,年出栏无公害家禽8700多万羽;有无公害禽蛋生产企业25家,年生产无公害禽蛋2000多吨。

1.2 认证产品质量稳定。近年来,福建省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在确保认证有效性和加强证后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推行了企业年检、现场核查、质量抽检、市场监督、产品公告、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等监管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在获证企业中,已有福州润天食品有限公司、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石狮市狮兴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开设了400多个无公害猪肉连锁专卖店(专柜),年销售无公害猪肉达3万多吨,销售额超过6亿元;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农农业技术(福建)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在省内开设无公害蔬菜专卖店(柜)100多个,年销售无公害蔬菜2万多吨。

1.3 示范推动作用明显。全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比例逐年提高,已占70%左右;带动了3万多农户发展水果、蔬菜、禽类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基本上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引导健康消费方面的示范带动功能作用日益显现。

1.4 支撑体系不断强化。强化体系队伍建设,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举办无公害农产品业务知识培训班2-3期,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4-5期,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性培训若干人次,累计全 1

省每年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逐步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提升了无公害农产品系统队伍及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1.5 认证程序规范高效。创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行了电子软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实施了网上审批,被并入福建省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平台,是福建省农业厅三个对外试点接待窗口之一和省政府对福建省农业厅的考核项目之一。通过网上审批与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更加规范和更加高效。存在问题

2.1 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市、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环境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公害农产品在地区、行业和产业间发展还不平衡。

2.2 部分县级机构不健全。由于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所占的比重偏低,认证产品监管的覆盖率低。

2.3 质量监管还不够到位。由于个别工作机构和认证企业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认证轻监管现象,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3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推进措施

3.1 整合资源,推进标准化生产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要从单纯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逐步转移到带动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上来,推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工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可以开展升级转化;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当地主导产业基地、出口企业基地等的结合,实现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持续发展;要做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省文明示范合作社创建和名牌农产品评选等活动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紧密结合,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作为项目建设和评选的前置条件或加分条件,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作为项目验收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规范认证,实现稳步发展

一是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求,围绕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一步规范产地环境检测工作,实施整体推进和规模化发展,加快产地认定进程,扩大产地认定规模。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申报主体,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申报比例,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超对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审查程序,强化认证现场检查和证后监管,推行“先培训、后申报”的工作制度和企业内检员制度,防范履责风险和产品认证风险,进一步提高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3 强化监管,维护品牌形象

公信力是“三品一标”产品发展的生命,也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我们要按照“生产者追求、消费者信赖”的要求,将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维护好。监管工作要紧紧围绕“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用标”两大中心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获证产品质量安全。

3.3.1 加强执法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执法队伍的执法监督作用,严厉打击认证产品基地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严厉打击市场上冒用、违规使用和不规范使用标志行为,要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同联动,共同做好生产和市场的监管,维护认证产品品牌形象。

3.3.2 建立企业年检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对认证企业的信息档案管理,按照《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年度监督检查管理规定》等年检工作制度和程序,重点对蔬菜、水果、茶叶和畜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年检工作,抓住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和生产记录档案等重点环节,把现场检查、证书有效期内质量安全事故和监督抽检等方面情况作为审核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年检的有效性。

3.3.3 提高产品质量抽检的有效性。做好农业部下达的例行抽检任务,抽检完成率要达到100%;加强省级例行抽检工作,提高高风险产品的抽检比例;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对不合格产品,要依法予以查处,切实维护认证产品的品牌公信力。

3.3.4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属地监管问责机制,重点整治滥用冒用质量安全认证标志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的认证单位,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严格进行处理。

3.3.5 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每年举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位内检员培训班,认证单位相关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内检员证书后方可上岗。通过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管理,提高全省认证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3.6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加强重大活动期间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和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对于违法违规案件要有法可查、可处,对不合格产品要实行召回制度。

3.4 扩大宣传培训,促进事业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农业和广大消费群体,要通过扩大平面和立体媒体的宣传以及规范系统的培训,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认证企业自律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部门创造的多样平台,定期举办获证产品展示会和产销对接活动,为消费者介绍和推荐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要通过产超直销,帮助获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优质优价,打造品牌,提高效益,进一步调动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5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力度,要抓住机遇,重点解决好机构设置和工作经费问题,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管理队伍,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充实人员,落实经费,争取更加有利的工作条件和手段。

第二篇:食品安全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现全区共有获证农产品产地8个共2321公顷;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水产品5个,种植业农产品13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生产基地情况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其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基地周边环境也较好,均远离有大量“三废”排放点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清洁的灌溉水源。目前产地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制定技术规程,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真正掌握无公害的生产技术要领,今年共制定了无公害冬瓜、葡萄、瓠子、番茄等生产技术规程20多项,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正确操作、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掌握用药关键技术,科学预防病虫害。

2、规范农药市场,做到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一是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2次,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二是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同时,在防治用药上,积极推荐无公害农产品上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配合市执法队,几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各个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遏制违禁用药情况的发生。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医院粪便、城市垃圾和含过量有害质的劣质肥料(年初就针对义城不规范肥料造成大圩东林油菜受损情况进行了多次协调处理),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使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菌肥和叶面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科学防治正确用药。针对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影响相当大,且虫害世代交替现象严重的特点,我们采用现查现报的方式,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发生程度不太重的病虫害,以挑治为主,即以明白纸的形式,提出防治时间及防治用药;对少数预测将偏重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普治措施。据统计,全年共适时针对“苗情、墒情、病虫情”及其它突发情况,编发《病虫情报》5期,《农技简报》7期。

4、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要求各基地要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同时,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各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部门互查换证,全年共完成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

5、加大果蔬农残检测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环节进行农残监控,分别从各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和菜市场采取蔬菜样本,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对其认真检测,以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按照农业部标准,全年共检测了6个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瓜菜类、茄果类和豆类,115个样品,增加了对超标率较高的棵白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菜的检测数量和次数,经检测,合格率均在96%以上。9月底,我区还迎接了国家农业部的抽检,顺利通过检查。

6、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畜产品监管工作。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明白纸、书写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载体,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畜产品安全,了解其重要性;二是深入开展“三进入三服务”活动(进农村养殖小区服务养殖户,进市场服务主办者,进社区服务消费者),大力提高养殖户依法养殖、经营者守法经营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共开展3次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制作条幅30多条、张贴小标语765幅、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7、强化措施,做好动物疫病的强制检疫和疾病控制。一是全面加强“两监管一检疫”。即: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以全区87家官方兽医监控规模养殖场为重点,规范养殖场生产经营,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防疫监督,积极配合市局进行抗原、抗体监测,构筑畜产品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加强养殖业投入品监管,积极配合开展养殖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推广使用安全优质的兽药和饲料;加强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紧紧围绕生产地做好产地检疫,及时发现和堵塞防疫漏洞。二是加强信息掌握和监控。建立健全定点监测制度,形成区、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在全区设立87个疫情监测点,确定专人负责,并落实村级防疫员,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建立疫情逐级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在疫情多发季节及时掌握防控工作动态;建立快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逐级上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建立了巡查制度,由监测点人员负责每日巡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信息畅通。三是加大防疫用品的投入和使用。全区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5万毫升、口蹄疫疫苗10万毫升、猪瘟疫苗30万头份、蓝耳病疫苗20万毫升、鸡新城疫疫苗20万羽份,耳标4万套,免疫卡4万张,及时分发到各街镇,并以村和养殖大户为单位100%建立了养殖防疫档案,为加强畜水产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8、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深入开展了“松香鸭”清理整治工作,区公安、工商、卫生、市容等部门联合出动,对我区内用松香拔鸭毛的“地下拔毛村”开展了大规模突击行动,对该村进行了全面清查,20余家非法制作的农户被责令停业,当场依法销毁了熬制黑松香的铁锅,收缴了有害的“松香鸭”,活动共进行5次,还有配合市局对南七农贸市场进行了3次深夜突击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有害畜禽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开展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根据市里统一要求,制定下发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大力宣传和引导养殖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问题得到深入查处和解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9、积极配合区食安办,做好节假日期间市场检查。在配合区食安办做好市场安全检查的同时,我委还单独开展了4次专项督查、2次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违禁药品进入销售市场。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3、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做好国家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正确引导,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科学种植。

食品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是委职责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里,我们将认真总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区食安委(办)的指导下,抓住重点,大胆创新,从源头遏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食品安全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总结(精)

食品安全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中心工作,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现全区共有获证农产品产地8个共2321公顷;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水产品5个,种植业农产品13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生产基地情况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其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基地周边环境也较好,均远离有大量“三废”排放点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清洁的灌溉水源。目前产地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制定技术规程,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真正掌握无公害的生产技术要领,今年共制定了无公害冬瓜、葡萄、瓠子、番茄等生产技术规程20多项,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正确操作、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掌握用药关键技术,科学预防病虫害。

2、规范农药市场,做到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一是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2次,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二是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同时,在防治用药上,积极推荐无公害农产品上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配合市执法队,几次深入田间地头和各个生产基地,从源头上遏制违禁用药情况的发生。四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禁使用医院粪便、城市垃圾和含过量有害质的劣质肥料(年初就针对义城不规范肥料造成大圩东林油菜受损情况进行了多次协调处理),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使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菌肥和叶面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3、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科学防治正确用药。针对病虫害发生受气候、土壤、品种等条件影响相当大,且虫害世代交替现象严重的特点,我们采用现查现报的方式,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发生程度不太重的病虫害,以挑治为主,即以明白纸的形式,提出防治时间及防治用药;对少数预测将偏重发生的病虫害,采取普治措施。据统计,全 2 年共适时针对“苗情、墒情、病虫情”及其它突发情况,编发《病虫情报》5期,《农技简报》7期。

4、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要求各基地要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坚决不允许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同时,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各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部门互查换证,全年共完成5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

5、加大果蔬农残检测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和销售环节进行农残监控,分别从各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和菜市场采取蔬菜样本,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对其认真检测,以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按照农业部标准,全年共检测了6个蔬菜种类,包括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瓜菜类、茄果类和豆类,115个样品,增加了对超标率较高的棵白菜、小白菜、油麦菜等绿叶菜的检测数量和次数,经检测,合格率均在96%以上。9月底,我区还迎接了国家农业部的抽检,顺利通过检查。

6、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畜产品监管工作。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印发明白纸、书写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载体,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畜产品安全,了解其重要性;二是深入 开展“三进入三服务”活动(进农村养殖小区服务养殖户,进市场服务主办者,进社区服务消费者),大力提高养殖户依法养殖、经营者守法经营和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共开展3次科技下乡活动,累计制作条幅30多条、张贴小标语765幅、发放宣传材料5万多份,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7、强化措施,做好动物疫病的强制检疫和疾病控制。一是全面加强“两监管一检疫”。即: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以全区87家官方兽医监控规模养殖场为重点,规范养殖场生产经营,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防疫监督,积极配合市局进行抗原、抗体监测,构筑畜产品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加强养殖业投入品监管,积极配合开展养殖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推广使用安全优质的兽药和饲料;加强动物产品产地检疫,紧紧围绕生产地做好产地检疫,及时发现和堵塞防疫漏洞。二是加强信息掌握和监控。建立健全定点监测制度,形成区、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在全区设立87个疫情监测点,确定专人负责,并落实村级防疫员,密切监测可能发生的疫情;建立疫情逐级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在疫情多发季节及时掌握防控工作动态;建立快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逐级上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建立了巡查制度,由监测点人员负责每日巡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 保信息畅通。三是加大防疫用品的投入和使用。全区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5万毫升、口蹄疫疫苗10万毫升、猪瘟疫苗30万头份、蓝耳病疫苗20万毫升、鸡新城疫疫苗20万羽份,耳标4万套,免疫卡4万张,及时分发到各街镇,并以村和养殖大户为单位100%建立了养殖防疫档案,为加强畜水产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8、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深入开展了“松香鸭”清理整治工作,区公安、工商、卫生、市容等部门联合出动,对我区内用松香拔鸭毛的“地下拔毛村”开展了大规模突击行动,对该村进行了全面清查,20余家非法制作的农户被责令停业,当场依法销毁了熬制黑松香的铁锅,收缴了有害的“松香鸭”,活动共进行5次,还有配合市局对南七农贸市场进行了3次深夜突击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有害畜禽产品进入市场。二是开展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根据市里统一要求,制定下发了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大力宣传和引导养殖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问题得到深入查处和解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9、积极配合区食安办,做好节假日期间市场检查。在配合区食安办做好市场安全检查的同时,我委还单独开展了4次专项督查、2次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活动。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违禁药品进入销售市场。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2、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3、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做好国家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正确引导,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进行科学种植。

食品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是委职责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里,我们将认真总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区食安委(办)的指导下,抓住重点,大胆创新,从源头遏制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第四篇:无公害农产品简介与认证程序

无公害农产品简介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定位是保障消费安全、满足公众需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行为,采取逐级行政推动,认证不收费。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无公害农产品由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两个环节组成。产地认定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产品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

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简称“工作机构”)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请,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县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负责完成对申请人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报送地市级工作机构审查。

地市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材料、县级工作机构推荐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地级工作合并到县级一并完成),对全套材料(申请材料和工作机构意见,下同)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要求的,报送省级工作机构。

省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材料及推荐、审查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的初审工作,并组织或者委托地县两级有资质的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初审的,报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同时将全套材料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各专业分中心复审。

各专业分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及推荐、审查、初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认证申请的复审工作,必要时可实施现场核查。通过复审的,将全套材料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处。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及推荐、审查、初审、复审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全套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提出形式审查意见并组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专家进行终审。终审通过符合颁证条件的,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第五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威胁日渐被人们所认识,保护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性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消费安全、健康、无污染的食品成为世界各国消费的主导潮流。为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许多国家先后开发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安全优质食品。而在我国主要开发的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大类。

一、基本概念

1、有机食品。有机农业是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经独立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农作物、蔬菜、水果、天然产品、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乳制品、调味品、饮料、酒类、中药材、花卉、林木、肥料、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纺织品、化妆品、土特产品、包装品等初级、高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2、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3、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二、三者的区别

1、管理机构不同。绿色食品开发最早由农业部(农垦司)发起,后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从属农业部领导,并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设立分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在农业系统内开发管理。有关农业部门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对减少蔬菜农药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从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农业部设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具体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下设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个认证分中心,作为业务分支机构,分别依托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建,并承担具体认证工作。质量安全中心于2003年4月上旬正式开展试认证工作,产地认定工作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产品认证工作由质量安全中心具体负责;中国有机食品起步略滞后于绿色食品,归口国家环保局管理,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设有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并在部分省市设立分中心,基本上按照国外有机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运作,主要侧重于有机食品的研究、开发、检查、认证和国际交流。2004年为了统一规范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研究决定,国家环保总局原开展的有机食品认证认可管理工作交由国家认监委管理。

2、出发点不同。有机食品强调的是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品,发展有机食品的目的是改造、保护环境;而绿色食品是利用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两者在出发点上有本质区别。

3、在生产、加工要求上不同。(1)有机食品生产过程强调以生态学原理建立多种种、养结合的完整体系,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用化学品;而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不拒绝基因工程方法和产品。(2)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上有严格规定,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4、执行标准不同。有机食品执行国际通行食品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中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有明确规定,此规定是国际食品贸易仲裁的依据;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是执行我国制定的相关食品标准,此标准不作为国际贸易仲裁的依据。

三、三者的共同点

1、都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主要目标。

2、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产后包装、加工及运输到销售都有其相应的标准,产品采用标准化生产。

3、产品必须通过独立的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所谓认证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性质制度。认证机构属于第三方性质。质量认证的依据是标准。质量认证的合格表示方式是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予以注册。

4、均采用标志管理。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都有特殊的标志。其中绿色食品把标志作为商标注册获得了证明商标,证明商标与一般商标不同,其特殊性在于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拥有证明商标所有权的第三方公证权威机构,不能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该证明商标,而一般商标则可以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拥有一般商标所有权的生产或经营企业可以申请并使用证明商标。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绿色、无公害或有机食品包涵产品本身质量和权威机构管理两方面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各自执行的标准体系不同,各自的认证机构也不同。因而,对生产过程的要求和对最终农产品要求的目标也不同。相同点是由三类农产品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认证的,其他名目繁多的品种都没有法定资格。无公害农产品是由国家认证机构进行认定并由政府组织实施;绿色食品实行商标标志管理是属于企业行为;有机食品是以国际行业标准实行的,属于行业协会机构认证。

下载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成效与推进思考(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

    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

    实施农业质量标准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实施农业质量标准 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绵阳农校 绵阳市农业局陈建 李仕忠 何松 [摘要]本文通过我市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必然性分析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的阐述,提出了......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五篇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概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又离不开良好的生......

    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增加农民收入 滕明佳 四川省营山县农业局637700我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的冲击主要是产品冲击。我国农业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批量小、......

    新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思考

    邢市村新农村产业发展成效思考 摘 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而发展特色农业又是区域经济优势选择的结果......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绿色食品(精选多篇)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认证又各具特色。 (1)质量标准不同。无公害农产品是......

    食品安全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总结[共五篇]

    一、生产基地情况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位于合肥市东南上风口,其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基地周边环境也较好,均远离有大量“三废”排放点的......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拉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种—养—加”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