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

时间:2019-05-13 11:2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

第一篇: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

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2年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目录

序言…………………………………………………………...黄奇帆 2012年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总报告……………………………..刘旗 第一篇 2012年重庆旅游经济运行特征及发展态势

第一章 重庆旅游产业环境及产业布局

第二章 重庆旅游产业运行状况

第三章 重庆旅游产业的主要成绩

第四章 重庆旅游产业待开发的关键领域

第五章 重庆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第二篇 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篇

温泉

附件:

2012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第一章旅游经济运行特征与发展态势:2010年,既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云南省抓住各种重大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云南遭遇百年大旱等特殊环境下,云南省通过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积极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与合作,着力加强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云南旅游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不仅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也为“十二五”云南旅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章从云南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角度,分析了2010年云南旅游经济运行的环境、特征和成效,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1年云南旅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对2011年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第二章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和宣传推介:旅游业发展必须以旅游市场为基础,只有满足旅游客源市场的需要,旅游业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云南省远距欧美等传统发达旅游客源市场及国内沿海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客观上使得旅游客源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云南旅游发展的重大因素,因而加强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及旅游市场开发始终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重点。2010年,云南省面对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不利局面,加大旅游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培育,同时对目标旅游市场、重点旅游市场做出了积极调整,促使云南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云南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三章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与开发建设:自2009年国家确定云南省作为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点省份以来,云南抓住这一旅游改革发展的新机遇,结合国家培育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一方面加快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进程,推进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和昆明世博新区等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旅游专项试点改革力度,使旅游综合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在旅游综合改革发展推动下,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城镇、旅游强县建设发展,加大旅游特色乡村开发建设,为“十二五”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在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旅游对外开发及区域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云南加快与东盟及南亚各国的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旅游线路开发,加强国内与省内的区域旅游合作,逐步在旅游对外开发与区域旅游合作中建立起双边、多边的旅游合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地发展。

第五章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特点(上):旅游活动,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内的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由此决定了旅游业也是由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部门。其中,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行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既是旅游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景观业的发展态势和运行特点,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景观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六章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特点(下):旅游业作为由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部门,除了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外,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旅游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的发展态势和运行特点,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七章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特点(上):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既是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区域内各州市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省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在积极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的同时,推进区域内各州市整合资源和产品,培育区域精品旅游品牌,促进了全省六大旅游区发展格局的形成。在云南区域旅游发展中,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已经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发展态势和特点,指出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第八章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特点(下):在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中,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相对于其他三个旅游区,不仅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而且旅游发展也相对缓慢。但是,随着“十一五”以来加快了旅游开放建设,使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呈献出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滇西旅游区的腾冲、滇东南旅游区的弥勒等声名鹊起,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有力地促进了各旅游区的快速发展。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发展态势和特点,指出这三个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旅游行业管理与人才培养:旅游行业管理,是对旅游发展和运行过程的动态管理,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因此,旅游行业管理的出发点、管理政策制定以及管理手段推行,都应努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行业管理的在内容和重点,并对旅游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建设、旅游协会管理和旅游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指出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规范和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应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为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开创云南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4年10月14日 17:10 中国银行业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发布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2003年“信用卡元年”开启至2013年,信用卡经历了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信用卡产业的运行发展和市场环境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比上年增长18.0%,按全国总人口计算人均持卡量为0.29张;交易笔数达46.4亿笔,比上年增长28.5%;交易总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从地域分布上看,大型城市的发卡量和交易量占比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中小城市占比则稳步提高,信用卡市场正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渐渗透,中小城市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从各商业银行主推产品及服务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重视电子化渠道建设。如建设银行开通网络、手机、短信、二维码等电子办卡通道,拓展购车分期网上受理、账单分期自助渠道;二是重视境外消费。如中国工商银行推广多币种卡;三是重视跨界合作。多家银行与航空、酒店等旅游类商户以及加油、娱乐等行业持续开展主题营销活动,扩大自身信用卡品牌影响力。

2013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客户规模已达8.2亿,其中手机客户占比近七成。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商业银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推动发卡模式创新,以及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的多样化。此外,商业银行通过打造信用卡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了“全天候”、“即问即答”、“随时随地”的服务。

然而,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信用卡产业稳健运行还面临着市场参与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产业各方控制能力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发展尚未成熟,运营过程蕴藏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在加快相关产业创新的同时,要把握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既要给予一定的包容,更要确保合法合规,真正地为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五大行发卡量占半壁江山

2013年,我国信用卡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在消费经济条件、互联技术条件、政策制度条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信用卡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底,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交易笔数达46.4亿笔,比上年增长28.5%;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当年新增6100万张,比上年增长18.0%;累计激活卡量为2.3亿张,当年新增4008万张,比上年增长21.5%;年底活卡率为57.8%。

从主要发卡行发卡量来看,截至2013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共累计发行信用卡19397万张,占全国信用卡总发卡量59.7%。招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12065万张,占比为37.2%。其他地方性城商行、外资银行发行信用卡1003万张,占比为3.1%。

从信用卡跨行清算金额看,一般类商户占比最高,为59.2%,较上年上升6.8个百分点。餐娱类、民生类、公益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不同程度减少,分别较上年下降5.2个、0.5个和0.7个百分点。

从交易笔数上看,民生类商户是信用卡使用最频繁的商户类型,占比为45.6%,其次是一般类商户,占比为34.5%。餐娱类、公益类、其他类商户交易笔数占比略微减少,分别较上年下降1.1个、0.6个和0.2个百分点。

2013年,从境外交易来看,银联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累计交易151.7亿笔,其中99.1%的交易发生在境内,0.9%的交易发生在境外。比较去年世界六大银行卡品牌的全球跨行交易金额,Visa以全年42.5万亿元人民币的跨行交易金额位居榜首,其次分别为中国银联、万事达卡和美国运通。中国银联以32.3万亿元人民币的跨行交易金额位居全球第二位,继续缩小与Visa之间的差距,交易金额增速位居第一。

信用卡借力互联网技术 持续推进业务与服务创新

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客户规模已达8.2亿,其中手机客户占比近七成。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推动发卡模式创新。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信用卡行业开始借助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办卡服务。与传统模式不同,借助移动互联技术,银行开发了移动终端办卡模式,从办卡到收卡平均时间大幅缩短,甚至最快30分钟便能获悉审核结果。此外,新模式给予了客户更多的申请选择渠道、提升客户申请的便利性,还可以最大程度遏制客户数据外泄的可能,基本杜绝采用假冒证件进行申请的欺诈行为,降低了业务风险,增强账户活跃度。

二是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多样化。近年来,除网络购物外,互联网支付应用的领域已拓展和延伸至多数信息化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包含四大模式,即商户直联网银模式、网关支付模式、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和虚拟账户模式。其中虚拟账户模式在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将资金划拨给卖方之前,银行网银只是充当虚拟账户的充值渠道,其余三种模式的业务开展均是基于银行卡账户来完成交易的。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46.8%。

由于移动支付的潜在客户是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因此受到市场的充分关注,各参与主体不断加大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投入,积极进行技术形态、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应用。

三是借力移动互联技术,打造信用卡服务平台。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迅速崛起和客户量的激增,社交媒体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社交渠道和通讯工具。在原有通过人工电话、自助语音、双向短信、电子邮件、网站网银等与客户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充分与新兴社交媒体合作,联手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如微博、微信的信用卡官方服务号和订阅号等自助沟通渠道,实现了“全天候”、“即问即答”、“随时随地”响应客户的各项需求,并智能化地提供给客户最为需要的服务。

信用卡行业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各家银行纷纷建立自有的信用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移动服务平台、APP客户端、Web版网站等。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客户即可在线实现信用卡申请、账单查询、商户优惠搜索、市场活动查询、移动商城购物、积分礼品兑换等业务的办理。

信用卡风险管控不断加强 线上交易成安全焦点

2013年,我国信用卡各发卡行积极推动信用卡产业的风险防控与安全体系建设,行业整体安全趋势向好。同时,随着信用卡业务范围和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非金融支付机构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信用卡安全新课题不断涌现,各支付参与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协作,为构建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持续努力。

一是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安全形势整体向好。近年来,银行业陆续推出各项业务管理规范与经营规则,加强信用卡行业的规范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于2013年2月正式发布PBOC3.0标准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推动银行磁条卡向更安全的芯片卡迁移;2013年7月发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对收单机构的特约商户审核、检查、监测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防范支付风险。同时,行业内深入贯彻落实四部委有关文件和“两高”关于信用卡犯罪司法解释精神,持续推进银行卡风险联合防范机制,提升全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在行业与公安机关的共同推动下,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成立省级银行卡安全合作委员会,建立起多层次警银直连互通协作机制,并开展了跨地区银行卡快速止付、风险商户暂缓清算、风险信息通报等工作,实现银行与公安经侦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主要风险指标与全球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形势整体向好。

二是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线上交易成安全焦点。随着互联网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规范程度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信用卡用户选择互联网交易方式,交易体量逐渐壮大。与信用卡传统刷卡交易方式相比,互联网交易存在非面对面、跨地域、隐蔽性强、资金转移迅速等特点,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攻击。近两年互联网支付交易发生的损失占比增长迅速,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保障互联网交易安全,银行及非金融支付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设,保障消费者交易安全。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防钓鱼网站、支付动态密令、短信校验码、支付U盾等安全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交易监控中心加强了对消费者交易行为的监控,对可疑交易进行主动拦截,形成被动防护和主动防御相结合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消费者的互联网支付安全。

三是业务创新带来安全新问题,交易安全面临新形势。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通信手段的普及,以及图形图像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创新,给信用卡业务带来了从发卡到交易全流程场景的变革,通过互联网、自助设备、移动终端等渠道,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办理信用卡业务。一方面,业务模式的创新必然带来流程重塑,出现了非面对面的身份验证、交易信息核实、风险识别与赔付等有别于传统面对面渠道的新问题和新特征。另一方面,业务受理渠道的拓展,推动了固定地点集中模式向多渠道分散模式的转移,金融脱媒的趋势愈加明显,随之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不良商户合谋套现、非法中介欺诈等新型违法事件频出。同时,信用卡欺诈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作案手法日趋隐蔽,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职业化、智能化的特点,使信用卡安全形势面临更多挑战。

针对互联网金融中可能蕴藏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挑战,商业银行应从产业长期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保障个人信息使用规范。从信用卡产业角度出发,银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建立了纵向上包括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等层级,横向上包括运行管理、开发管理、测试管理、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科技制度,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所以,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应主要落实在规范与银行合作的商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安全上,如系统应对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等不做留存,加强内部系统风险漏洞排查和人员信息安全管理,避免个人信息通过该途径外泄。同时,鉴于《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2013年2月实施,该《指南》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加工、转移、删除提出了管理要求。但因《指南》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并没有强制执行和惩处效力,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上述提出的信息安全落实标准,出台专门性、统一性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切实落实执行、监管,提供处罚和赔偿依据。

第二,加强收单管理,规范信用卡受理市场。随着获得监管部门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创新业务快速拓展变化,信用卡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部分收单机构安全意识不到位、业务开展不规范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甚至进一步放大,亟需加强对收单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收单市场各参与机构的规范经营管理,严格遵守相关业务规则,强化商户入网审核、终端管理和交易监控。二是要加大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控收单业务外包风险,从入网审核、终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评估、业务规则执行和违规侦测处罚等方面强化风险管理。三是要制定对于合谋欺诈商户的认定标准和处罚、赔付规定,有效遏制商户恶意欺诈行为。

第三,加大套现打击力度,促进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套现风险已成为信用卡行业的顽疾,且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信用卡套现手法日趋多样,行为更为隐蔽。为维护信用卡市场秩序,共同打击信用卡套现行为,一是可以在“两高”关于信用卡犯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非法套现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保障支付各参与方的资金安全,维护良好的支付市场环境。二是收单机构需加强商户管理,加大对可疑交易的侦测和调查处置力度,必要时采取延迟清算、拒绝清算等处理方式,经认定的套现风险商户,加大责任追究与违规处罚力度。三是银行卡清算机构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不断优化异常交易监控,做好套现风险交易提示和共享,降低行业整体损失。四是加强行业合作,积极推进套现风险信息共享,建立相关业务争议机制,做好客户教育与舆论导向工作,提升行业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合力推动信用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社会安全宣导,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全社会公民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防范信息泄露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各商业银行可以在规范开展业务的同时,高度重视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安全。一是积极开展信用卡持卡人安全意识教育,宣传安全用卡方式,及时提示新增风险隐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和传统平面传播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二是在信用卡交易环节进行安全提示,例如在ATM机待机画面、网站页面操作区域展示提示,通过实时交易短信、支付验证码等方式对持卡人交易真实性予以确认。时刻保持银行与持卡人的信息互动,将最新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手段告知持卡人。(责任编辑:李立群)本刊实习记者魏天超对此文编辑亦有贡献。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9期。

第三篇: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简介及目录

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对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评估,又有对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宏观形势的评估,又有对各具体文化产业的权威报告。本书认为文化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职责,但是目前存在着 “GDP挂帅”和“增长主义”倾向,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本书建议,要以改革的全面深化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

目录

总报告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宏观视野

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问题

国有演艺院团改革:模式分析与政策建议

2008~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备忘

2009年居民文化消费热点回望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

专家论坛

文化业产品的类型、供需特征及定价机制研究

文化产业:产业为载体,文化为核心

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

2009:开启创意产业之年

新媒体发展现状概览

文化企业融资难的理论研究综述

行业报告

2008~2009年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报告

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2009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2009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报告

2009~2010年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9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2009年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2008~2009年音像产业发展报告

突进中的回旋:2008~2009年中国期刊产业报告

区域报告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带动中原快速崛起

——河南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南京: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2009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三大机遇下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消费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国际文化产业

国家创意产业政策国际比较速览

欧盟文化政策与区域文化统计指标研究

韩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

个案研究

跨省文化产业集团第一案

——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前前后后

“杜拉拉系列”——图书文化产业链完美演练

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整合统计指标研究

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报告

——2008年各地景气指数排行榜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约稿启事

书摘

一 总体形势:基本判断和主要特点

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V字形的复苏曲线,最终实现了8.7%的增长目标,文化产业最终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整体性复苏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既着眼于盘活体制内存量,也通过开放准人而进一步实现增量发展;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开始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展示出了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

(一)2009年文化产业的宏观数据:从私人需求、公共需求、出口三个角度分析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滞后,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以支撑形势分析的比较可信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特别是关于产出的统计数据,除了各种行业性统计和地方性统计之外,国家统计基本上付诸阙如。而行业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地方统计口径也多有不同,难以汇总为全国性数据。因此,课题组今年试图根据消费面的数据,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政府公共文化消费以及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外市场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尽可能接近于真实的估算。

„„

第四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 何谓物联网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该书包括环境篇、概述篇、产业篇、应用篇、技术篇、战略篇、展望篇、附录篇等内容,共二十章,二十多万字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该书包括环境篇、概述篇、产业篇、应用篇、技术篇、战略篇、展望篇、附录篇等内容,共二十章,二十多万字,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以下是部分内容摘录

物联网定义和相关概念

蓝皮书提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与网络相连,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物体相关信息的巨大网络。物联网通过使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视频监控、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通过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网络(如Wi-Fi、WLAN等)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换和通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外延概念描述之一: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是互联网的应用延伸和拓展。未来进一步发展,将可能成为工作平台,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从连接人到物。最早是连接人的,后来连接各种各样的服务,现在连接各种各样的物体。它是有着自我配置能力的全球动态网络,在其中,物质和虚拟的“物”都有着自己的身份、物质属性、虚拟特性和可使用的智能接口,并无缝集成到信息网络。它涉及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的全过程,材料、器件、软件、系统、网络各方面的创新都会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外延概念描述之二:在物联网中,人们将成为商业、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从发展战略或者长远目标来说,物联网将建立在标准通信协议基础之上,计算机网络、媒介网络、服务网络将整合为一个全球人们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平台和无缝信息网络。

外延概念描述之三: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无线网络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下一代互联网将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每个人都可以像使用空气、水、电一样使用互联网,并能动态地随着“物”之间的相互连接而改善使用的体验,方便性和快捷性也将大大增强。由此,物联网中的通信将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这样的互动方式无疑将推动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改善及和谐化,也就会推动社会公共空间、公共利益的建设。并且,当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自我配置、感知环境的时候,那么它的行为自然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调整,与环境适应,比如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对拆卸、回收利用进行提醒和智能管理,以保护环境。

物联网相关概念

M2M(Machine to Machine)

简单的说,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但从广义上M2M可代表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它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

传感网

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指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严格来说应当称为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传感网实际上由传感器+短距离传输模块共同构成。传感器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据说传感器的种类有3万余种。目前我国从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角度提出传感网,其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传感器本身,而是聚焦在通过各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构成自组织网络来传输数据。泛在网

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见于施乐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在1991年“21世纪的计算”文章中提出的Ubiquitous Computing,因此泛在网概念的提出比物联网更早一些,而且国际上研究Ubiquitous的人也更加多一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了U-Korea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

对于是谁最先提出泛在网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日本学者认为是他们最先提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想,U网络将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顺畅地通信。“4A”化通信能力仅是U社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建立U网络之上的各种应用。

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为一体,它是一个全国性、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式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需要一个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具有覆盖广、建设成本低、部署方便、具备移动性等特点,使得无线网络将成为物联网主要的接入方式,而固定通信作为融合的基础承载网络长期服务于物联网。物联网的终端都需要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发送或者接收数据(这些数据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声音、视频、普通信息数据等),考虑到方便性(需要数据线连接)、信息基础设施的可用性(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方便的固定接入能力)以及一些应用场景本身需要随时监控的目标就是在活动状态下,因此移动网络将是最主要的接入手段。

对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的数量化预测,是该蓝皮书的一大亮点。

如书中图表7-1(节选自第七章《全球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所示,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显示:200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00亿美元,2008年达到780亿美元,增长10%以上。

图表 7-1 2007-201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变化趋势(亿美元)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据预测,未来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更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这样的增长态势持续下去,未来10年全球的物联网无疑都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实现大规模普及和商用,走进普通人家。

二、安防、电力、交通行业的中国物联网应用位居前列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该书包括环境篇、概述篇、产业篇、应用篇、技术篇、战略篇、展望篇、附录篇等内容,共二十章,二十多万字,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其中,对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市场进行了分类描述,以及数量化的预测。

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是全球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面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安防、家居、电力、交通、医疗、物流等为代表的一些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开始逐渐接受物联网概念,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应用于行业的生产、服务各个环节。

这些行业应用的市场规模和相应的市场份额,如书中图表10-2(节选自第十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所示。

图表 10-2 2010年中国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及份额(亿元)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数据整理显示: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3大行业位居前列。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3%),规模接近900亿元。其中,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到15%的市场份额。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其物联网应用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9%左右,市场规模分别为大约300亿元和190亿元。重要的应用行业还包括物流、医疗、手机支付等,并正在逐渐渗透到其他各行业和经济领域。

三、中国RFID产品市场方兴未艾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该书包括环境篇、概述篇、产业篇、应用篇、技术篇、战略篇、展望篇、附录篇等内容,共二十章,二十多万字,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的数量化预测,是该蓝皮书的另一大亮点。RFID(射频自动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它的现状描述和预测,可以从侧面反映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如书中图表9-4所示(节选自第九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 9-4 2008-2012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网舟咨询;数据整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200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2009年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接近80亿元的市场规模。基于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的规模,2012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第五篇:对重庆万盛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重庆万盛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不是做报表,建宾馆、建景点那么简单;

其核心是研发,持续的研发,针对时空变量的研发;

有人说,我们也在做呀,你看,请这个专家,请那个单位,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的确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但是,把这些成果拿给政府,18个单位,24个说法,让政府怎么办? 暴露出问题,条块分割,我看鼻子,你看腿、还有人看心脏,就是没人整体审视,找到问题,拿出统揽全局的,能让领导信服的一份东西;

旅游是主线

城乡统筹,一二三产综合考虑

一切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

但是旅游资源不是产品

强势旅游资源也不一定能自然发展成为强势旅游产品

需要在大格局中审视,怎样的格局才足够大?

先考察市场格局,需要评估人的流动成本,以交通区位为依托;

不同交通方式的2小时交通圈,需要同时考虑交通成本;

在此基础上,看资源的格局,需要了解地理、人文等条件;

自然地理

四川盆地及周边

人文地理

武陵文化、?文化

需要结合特定的时期考虑;

当前是什么时期?

观光与休闲齐头并进的时期,不能说哪个上升、哪个下降,都在发展,不同的地域,表现有差异;

中国特殊的国情,人多; 看两个案例:

张家界:典型的观光旅游地

机场航班情况就能说明

杭州:休闲家园

旅游统计资料

下载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共5篇)

    2018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70.3亿张,人均持卡5.06张。 1、信用......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钟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范文

    钟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钟山区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点)有贵州三线博物馆、凤池园、麒麟公园、动物园、凉都森林公园、韭菜坪景区等景区。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水钢工业......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宁强旅游产业发展

    宁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2013-03-29 10:56:28 来源:宁强县政府办 宁强县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景区建设,强化宣传推介,加强服务管理,多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该县围绕建设“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