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给学生读的文章有以下这些
我给学生读的文章有以下这些:
【分类】
1、亲情感动类文章:《哥哥,谁带你回家》,《我也是你的小棉袄》,《倾听》,《怕你心疼》,《哑巴的父亲》,《我寄给父母一张缺了角的贺卡》,《坐在角落里像两个要饭模样的人是谁》,《这一天,母亲对“传奇”下跪》,《我的娘》,《世界上最感动的故事》,《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飞翔的黄豆芽儿》,《母亲啊,在另一个世界,走好!》,《一位农民的家书》,《秋天的怀念》,《真正的温暖来自心灵》
2、性格品质类文章:《气质的培养》(沉稳、细心、胆识、大度、诚信、担当),《改变一生的五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生命是一种过程,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倔强的石头》,《你有没有一颗郑重的心》,《退潮之后看人性》,《要充满自信》,《重视修养》,《要尊重别人》,《不要贪婪》,《讲信义》,《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贪心十足》,《不要轻视别人》,《诚实为本》
3、人生哲理类文章:《沙里淘金》,《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礼让》,《与大师握手》,《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先学会做人》,《斑马的选择》,《读书要看出它的好处》,《不要忽视小问题》,《发展特长》,《互相帮助》,《不要追求华丽的外表》,《不要出卖朋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做事要靠自己》,《鹅卵石与钻石》,《土拨鼠哪去了》,《人成长中必须知道的20个故事》(断剑、生命的价值、昂起头来真美、为生命画一片树叶、飞翔的蜘蛛、阴影是条纸龙、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永远的坐票、心中的顽石、追求忘我、乐观者与悲观者、勇于冒险、再试一次、天道酬勤、好学不倦、居安思危、困境即是赐予、永远的一课、大海的船、驴的哲学),《大学里的15句忠告》,《一生致命的七个经典问题》,《几个感触极深的故事》(误会、钉子、且慢下手、宽大),《耐人寻味的文章》,《超级经典大实话》,《哲理小故事》,《提升人生智慧的四个经典小故事》(背后的篓子,油锅里的青蛙,不死的金鱼,小象不能倒下),《尽力而为还不够》,《水和水杯》,《路再难也要自己走》,《感悟人生》,《简单的美丽》
4、励志奋发类文章:《大彻大悟来自大灾大难》,《最小的力量做最大的市场》,《比成功多迈了一步》,《相信潜力》,《写给2008年高考者》,《大学生算的感恩之心》,《马加爵事件的反思》,《高考经历是人生中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篇:给教师读的文章
是崩溃还是成功
‚你是不是欠揍?‛刘承伦对一名六年级男生冲口而出。
这名男生和另外几个男生已经整整闹了一节课,先是站在座位上表演健美,然后到处飞扑克牌,好不容易安静一点儿,又蹲在桌子下面挑逗别的同学。
快下课了,刘承伦采取答对问题可以提前休息的办法,总算大体上维持了课堂秩序。眼下,教室里只剩下这几个最调皮的学生。他们几乎不把这位科任老师放在眼里,在教室里打打闹闹,互相扯拽,还故意学他说话。
刘承伦皱紧眉头,‚要冷静,冷静。‛他在心里忍了再忍,却终于没能克制住。
‚老师打人,要犯法。‛那个男生不甘示弱,示威地喊道。
‚啪!‛话没说完,一记耳光落在他脸上,孩子眼里顿时激出了眼泪。其他几个孩子愣在那里。
刘承伦自己也有些吃惊,手臂垂下来,心里‚嗖‛地凉了半截儿,不知接下去该如何处理。
下课铃救了他。刘承伦低着头走出教室,心里懊恼得不得了。
‚不要再提有多少学生对教育不满。我可以肯定地说,有多少学生厌学,就有多少教师厌教。‛
这不是他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话。此时,他坐在自己的书房里,面对记者。‚我困惑了很多年。很多时候,我自己都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他形容那时候的工作状态就是在‚混‛。现在,他已经在这所市级重点示范校工作了13年。
但最不能让他容忍的是,这次的打人事件,发生在他下决心改变自己、回归真正教育的努力中。为了当个更‚合格‛的老师,从去年年底开始,他每天都在网络上撰写自己对当天工作的反思,所经历的故事,以及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尝试的解决办法。
然而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使他连续几天情绪低落,有些怕再见到这些学生。
他曾经以为,只要用心,就可以获得改变。但事情似乎远没有那么简单。‚当老师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对上课、学习和考试感到痛苦?‛
很难具体地判断,是什么使刘承伦在从教11年后,开始尝试进行改变。他坦然承认,13年教育经历中,他有很多失败的经历。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遗憾远远大于成就。
‚不要叫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说,‚我想,很少有老师愿意承认,自己正在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第一个让刘承伦产生这种感觉的是个姓郑的女生,但这种惭愧是在她毕业后才感觉到的。
一天,他走在街上碰到了这个孩子,她不但没有走过来打招呼,反而当街大叫他的名字。
‚不是那种招呼式的叫,而是大声喊:刘承伦儿——,然后嘿嘿嘿地和旁边的人嬉笑。‛刘承伦回忆道:‚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看到我了,她是故意的,就是想刺激我。‛
事后,刘承伦能回想起的和这位学生的过节,只有一条:‚她不爱写作业,所以我常常以此为由请她家长。‛
那一刻虽然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里,但却是因为另一个学生的遭遇而更突显出来。
就在几年前,刘承伦遇到了另一个女生,因为在学校说脏话,而且不愿承认错误,家长被请到了学校。听完刘承伦的陈述后,家长只说了一句:我把她领回家去!
刘承伦毫不在意地让他们走了。这个孩子以后几天都没来上学。当他再次见到这个孩子时才知道,她被罚在厕所里关禁闭,整整两天。
一种无法形容的眼神,充满了怨恨、仇视、委曲和不解——从一个11岁的女孩子眼里直勾勾地射向他,令他心如针刺,无法摆脱。
他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但都没能说服自己。‚我为什么要请家长?‛他问自己:为了‚教育‛她?为了帮她改正错误?为了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些毛病?最后,他只得出了一个自己从没想过的答案:为了惩罚!——而他的目的达到了。
这让他惊诧。这时,他已经当了近10年老师,‚找家长‛是老师们通行的最有效的‚威胁‛学生的方式,但他从没问过自己一次‚为什么要这么做‛;而面对学生对这种行为的恐惧,也从没自问过一次‚他们为什么害怕‛。
尽管刘承伦此后想尽种种办法对这个女生进行补偿,但始终没能从这次反思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他开始追问自己:当老师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对上课、学习和考试感到痛苦?而这一切,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35岁的重庆人,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父亲忠厚老实,却性情粗暴,因为母亲常年不生活在家里,他们家成了全村人品头论足的对象。这一切使他成为一个敏感、多愁、脾气有些暴躁而内心充满自卑和愤世嫉俗的人。这种性格或多或少还在影响他今天的生活。
但是,有两位中学老师,在一个恰当的时候,以他没有意识到的方式改造着他。
在离开中学近20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不仅让他重温了自己的成长,更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
一位是他初二时的语文老师。这位老师用了几乎一节课的时间,当着全班同学朗读了刘承伦的一篇作文。这是篇描写母亲的作文。对于很少有时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刘承伦来讲,写出他对母亲的感受,本身就极需勇气,然而当他看到老师在课堂上眼含热泪朗读自己作文的时候,那种从没体会过的骄傲感几乎让他哭出来。
读罢,这位老师只是说:‚这是一篇我没办法评成绩的作文,所以,我没有打分数。‛
刘承伦几乎记不得自己的作文写了些什么,但老师的这个评语直到现在仍没能忘记。‚我的作文好到了老师没办法打分数!‛那时的他坐在座位上,激动地对自己说。那几乎是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够施展能力的领域,此后,他爱上了文学
而另一位老师只是在刘承伦偷偷跳窗户去打乒乓球时,把他抓住了。这位老师把手放在他肩上,安静而缓慢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应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
‚这句话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刘承伦回忆着,眼里禁不住充满了泪水。
1991年,刘承伦作为重庆第一师范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被分到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他实践着那位老师的话,通过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从农村一跃到城市,从此扎根。
当想起这两位中学老师时,刘承伦愣住了:有多少学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想起他?会记得哪一节他上过的课?他说过的哪一句话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或许没有。或许留下的,只是伤害。无论他的目的是不是这样。‚一个对班级没有责任感的学生,光成绩好有什么用?责任感才是挺拔的树!‛ 刘承伦下决心要进行改变。
短短几年间,他的教育理论藏书成倍地增长。而他原来所关注的文学类书籍被挤到书架最偏僻的角落。一些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激荡着他。不断地尝试中,他收获了一些成功;但面对成长在和他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的孩子们,他发现很多方法并不是那么有效,甚至遭遇到了他没有想像到的危机。
在全国中小学都在推广‚班干部轮换制‛时,刘承伦也这样做了。他的班级有20多个班干部,其中两个大队委,4个中队长,其余全是中队委,包括负责清洁、文艺和各学科的科代表。这些班干部在胳膊上别着一块菱形的深红的绒布牌,神气十足地走在街道上,并且自觉地替代了刘承伦的大部分工作,使得他不在班级时,秩序也井井有条。
但不久,危机就出现了。
24个班干部每两周轮换一次,轮换的依据是获得的‚奖票‛数——每获得一次表扬或者完成作业优秀,都能取得一定数量的奖票,各小队、中队长统计完队员们的当日奖票数后,进行登记,然后将奖票收回。
他没有想到,实行不久,就发现了一个坐在管理奖票同学同桌的人,每天的奖票数远远超过了他可能获得的数量。经过刘承伦的‚侦查‛,发现这个学生常常趁同桌不在座位上时,去偷奖票。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些班干部利用职权,包庇自己的好朋友,欺负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乱记奖票数,甚至发生了收受小恩小惠后替人隐瞒错误的现象。
通常认为,这种众多干部轮换上岗的做法,可以创造更多机会来鼓励更多孩子,培养他们自信心和责任心。但至少在刘承伦的尝试里,似乎‚恶果‛远大于‚成果‛,以至于在没有成为干部的学生中,激起了‚公愤‛。
他不能忘记,四年前,他在班级里实行为自己每天的诚实、善良、勤劳和勇敢打分时的情形。他本想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主动思考做过的每件事,努力做个正直朴实的人。作为激励,他还将这种自我评价与每日评选班级之星结合起来,评出勇敢奖、诚实奖、善良奖和勤劳奖等。
但就是一张一毛钱的奖状,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孩子们纷纷弄虚作假,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故意打高分,甚至比着往高里打。等他觉察时,这种状况已经泛滥到整个班级。他不甘心,又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家评,然而有些家长也加入到作假的行列中来;他仍不愿放弃,又增加了同学之间互查分数的制度,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怀疑,整个班级人心惶 惶……这项他原以为会非常有成效的举措,终因这种无法抵制的异化,归于流产。
这样的失败他不愿再经历第二次。
他不得不引入新的机制。在一次‚实话实说话腐败‛的班队会后,全班讨论出一部‚廉政法案‛,每日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评价,并在班干部中增设一个岗位作为‚廉政公署‛,专门接受对班干部的投诉。犯错误的班干部,轻者降级,重者进行全班‚公决‛,由大家决定其是否留任。
这当然不是五年级的学生能想出来的主意。大部分是在刘承伦的‚授意‛和‚建议‛下完成的。小小的班级竟然要设立一个‚廉政公署‛。
和所有班级一样,刘承伦的班里也有一个家境不好的学生。
是一个被刘承伦扔掉的玩具引起了他对这个孩子的注意。这个孩子看见老师扔掉一个捡来的玩具后,一整天魂不守舍,屡次主动要求去倒垃圾,所有同学都离开教室后,他还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不肯走,眼光不时地落在装满废物的垃圾桶里。
清校铃响了。刘承伦着急起来,直截了当地问他:你怎么还不走?是不是想要桶里的玩具?那个孩子吓得飞似也地拎着书包跑了。
‚糟了!我的话是不是伤了他?‛刘承伦心里咯噔一下。
第二天,他故意比平常晚些到教室,发现垃圾桶已经被人倒过,而那个一向爱打闹的孩子正端端正正地坐在位臵上读书。刘承伦有意走到他跟前,孩子警觉地用身子挡住了书桌,神色十分慌乱。刘承伦笑了笑,拍拍他的脑袋,便走过去了。
这样一个视别人丢弃的玩具为至宝的孩子,让刘承伦心里酸酸的。这个孩子不只是班里生活最穷困的,也是性格最偏执、学习最差的之一。在刘承伦接任之前,几乎不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很少及格,常常和同学打架、上网吧,从学校逃跑。
真正了解他,却是刘承伦在一次课外辅导中的意外收获。这个孩子一直对老师辅导的内容心不在焉,老师说帮助他默写古诗,他倔倔地说:‚我还想回去打游戏呢!‛
刘承伦一时难以克制,数落起来:我花这么长时间辅导你,不就是希望你考试能及格吗?你怎么能这样不争气、不上进……
说着说着,孩子抽泣起来,说起他的爸爸,因为吸毒,注射的臂部已经感染化脓;说起在他幼儿园时就因吸毒死去的妈妈;说起他的叔叔去年因吸 毒得艾滋病死掉了;说起他的伯父因吸毒贩毒被抓进了监狱;说起他和奶奶艰难的生活……
刘承伦被刺痛了,努力撑着眼眶没有让泪流出来。他惊讶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生活在这样环境里,也痛心自己竟然长期忽视了他的心情。
在刘承伦连续几个月的鼓励下,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开始明显好转。一次课外辅导时,他缠着刘承伦不肯走,一定要再听写一课的词语,为了再多拿一些‚+‛——1个‚+‛可以兑换一张奖票。这一天,他们一共听写了两个多单元的词语和两首古诗。他全部写对了
听写完,孩子拿出特地带来计算器,兴奋地一个一个计算着他的‚+‛。‚一共388个!‛他自豪地伸起手臂,大声喊起来。
刘承伦静静地看着他,他穿着旧衣服蹦蹦跳跳地走了,不禁感动:‚这么多个‘+’,他却没有多算一个。他本来是期望今天能达到400个的。‛
但孩子的自信心远不是像奖票一样可以一张张累加起来的。
母亲节到了,刘承伦建议每个孩子给妈妈做张贺卡,感谢妈妈的照顾,同时也祝愿妈妈幸福快乐。这个孩子只能做给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奶奶。这是他这辈子送出的第一份礼物,上面是他自己画的画儿,还配写的一首小诗。
冷酷的伤害来自同龄人之间。
为了使他的学习成绩更快地升上来,刘承伦为这个孩子安排了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同桌,期望他们能互相帮助。但在给另外一个学生做课外辅导时,刘承伦意外地得知,这个同桌竟然在背后骂这个孩子是‚白痴‛,虽然他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周到,在作文里也冠冕堂皇地写着:要和这个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
刘承伦想不到他的学生会是如此地表里不一,而且发生在他认为的优秀生身上。很迅速地,他把这两个人调开了。‚我不希望两个孩子因为我好意的安排,都产生人格分裂。‛
事实上,不只是他的成绩导致了这一切。他的穷,他上课时因为紧张有些结巴的发言,以及他的有些偏执的自尊,甚至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内容。而他的反抗,就是打架,打完了再跑。
只有一次,这个孩子放学后含着泪跑到刘承伦那里,强烈要求换座位,说着说着,便哇哇大哭起来,瘦小的肩膀一点点往下沉,然后又挣扎着耸起来。
那一天,几个坐在他前后的学生不知为什么开始议论起他来。‚他家里没有钱,他婆婆又是吃低保的。‛一个学生说。‚不是吃低保,是捡破烂的。‛另一个瞄着眼补充道。
‚他爸爸是吸毒的,根本挣不到钱,他一天还带这么多东西,不知他是哪儿来的钱?‛第三个学生兴奋地插话。
‚不是偷的,就是抢的!‛第一个学生嘻嘻笑地说。
谁也不清楚这些孩子为什么这样讲,他们的这些想法从哪里来,又想要制造什么效果。
当这个男孩儿单薄地站在那儿,可怜巴巴地抹眼泪时,刘承伦似乎看见了少年时的自己,‚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比其他任何都更重要!‛这是刘承伦的理论。
为了旗臶鲜明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刘承伦不仅始终坚持在课后为这个孩子辅导,经常在他的闪光点突现时不遗余力地表扬,同时对所有包含歧视的做法进行严厉的批评,但这又出乎意料地导致其他孩子的仇恨——他们不恨老师,却恨背后告诉老师他们行为的同学,恨这个生活在他们并不了解的环境里的孩子……
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与维护大多数学生的情感,这个两难境地,使刘承伦度过一个个长夜。
‚你了解那种感受吗?每次到了六年级,我都觉得自己快被逼疯了‛每当他接任一个班时,他都想用一个持久的方法塑造这些孩子。
现在,在他的班级教室里,一面墙上是三张引人注目的大表格。其中一个是2004年全班10大梦想,包括:用自己假期中的劳动所得制作风筝放上天空;变废为宝,全班收集废品补充班费——他们实现了这个梦想,用这笔钱包了一顿饺子;为自己的亲人送上满意的礼物;新学年开学前3周力争各项评比全年级第一……
另外两张是每日评比的表格,评比内容除了阅读能手、作文能手、数学能手等学习类奖项,还包括勤劳奖、勇敢奖、诚实奖、善良奖、每日杰出学生奖等等。每日杰出学生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奖项,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一想起杰出学生,我就发狂。‛
但这并不只是一个荣誉。杰出学生第二天要最早来到班级,负责打扫卫生,早自习领读,还要在黑板上写上当日的格言或古诗。2004年5月31日这一天的格言是爱默生的一句话:生活应当简朴,思想应当崇高。
早自习铃声响后,由杰出学生起立,带领全班背诵班级格言:‚希望是帆,理想是船,我们是水手。我们信奉勇气、智慧、思想、信念;我们追求勤劳、勇敢、诚实、善良。‛ 在教室入口处的显眼位臵,放着一个大牛皮纸袋子,上面写着:梦想袋。开启时间:2005年1月4日15时30分。空白处被54个孩子签满了名字。
这是2003年的最后一天,刘承伦布臵给全班同学的作业——写出自己在2004年的10大梦想,封存起来,然后用一年的时间努力实现。梦想袋放臵在这个最显眼的位臵,是为了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它,记住它。
‚梦想是有力量的吗?‛他自问道,‚我想是有的。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有理想,也能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梦想袋开启之前,我们无法预知里面的内容。但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或许可以猜出一二。刘承伦要求孩子们在每学期开始都制作一个本学期激励,贴在自己的课桌上,其中包括:最喜欢的格言,最崇拜的人,自己最大的优点,最大的缺点,以及人生目标等。不少孩子的目标都是:期末考个好成绩,或上一所重点中学。
这当然不是刘承伦所期望的,但他无法改变孩子们的这种愿望。而且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讲,他并不反对为升学而进行的考试。‚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如果没有考试和升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实在是太难了。‛
‚希望,我想给他们希望。我想告诉他们,一次考试的结果并不重要。人生的路还很长‛
曾有一对非常要好的女孩子,两个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就在这样的考试里,一个考上,另一个落榜。落榜孩子的母亲听到成绩后,在学校里便放声大哭,接着便开始大声数落那个考上的孩子,理由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她们还在一起玩儿,影响了自己孩子的考试状态。
据刘承伦所知,这对好朋友在小学毕业后,再也没说过一句话。如何评价我们的教育,如何评价学生的成长?这个最使刘承伦困惑的问题。可能少留作业吗?老师们少留,家长们也会留;可能减少考试吗?学校不考,家长会抗议;可能不以成绩进行评价吗?不,当然不,学校不比家长比。
‚教育需要智慧。只有教育充满智慧,才可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在一篇文章里,刘承伦这样写道:‚有智慧的教育并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教学设施有多先进,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是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教室里悬挂名言警句,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而真实的感受;并不在于教师布臵了多少作业,而在于老师如何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并不在于学生考试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和人生的需要;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特长与爱好,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说到这里,他几乎流泪——他的上一届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集体打扫了学校的操场。没有人要求他们那样做。除了他们的老师和学校的领导,没有人会记得那一刻。
是成功?是失败?只有自己知道。
推荐理由:
这是记者在采访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普通老师后写下的文章。它以追述往事、倾诉思想相结合的方式,把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 ‚混日子‛‚困惑‛‚挣扎‛的心路历程以及从学生身上所反映出来的人性特点一一展露了出来。初读,你可能会觉得它是一份伤感的‚薄怜书‛。但如果你仔细地读一读,你就会发现它还是一部反映人生百态的‚脸谱集‛,是一篇可以让人想到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案例‛,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的‚酸甜苦辣‛。从主人公的身上,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身边人的影子,所以他的经历恰恰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没有教学理论,没有教学技巧,有的就是一位平凡老师的真实经历与深入的思考。读一读,思一思,定有所获。
第三篇:怎样把文章读的有感情
怎样把文章读的有感情
教师朗读得有声有色、具有感染力,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备朗读有这样几件事要做:
一是读中揣摩课文句子的含义,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语言的情感,自己先进入角色,激发起自己的强烈感情。这样,朗读时才会情绪饱满,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到朗读中,努力与课文中的感情一致。
二是琢磨朗读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强调真情实感,不必过多强调朗读的方法。但对老师来说,在朗读中表达感情,除了要有真情以外,还得讲究朗读方法。教师掌握了方法自然会渗透到学生的朗读指导中去。朗读的声音技巧主要表现在重音、停顿、快慢、高低等在表情达意时的变化上。朗读有轻有重,才能使语意鲜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变化。语速变化可以区别人物特征,还可以区别情绪、气氛。如快读以表达兴奋、欢乐的情绪,紧张热烈的气氛;慢读表达悲伤、沉重的心情,平静、凄凉的气氛等等。
三呢,不得不说“功夫在诗外”。练好朗读扎实的基本功,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的必须条件。教师不是演员,不是播音员,但要想取得好的朗读效果不能忽视这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我有一个梦想励志文章
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完善的,空虚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或大或小,或者近在眉睫,兴许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去付出,去拼搏,它就必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变成一只鹞子,飘扬在蓝天中,而后缓缓落下来。那时爱好在青青的草地上与错误嬉戏,常常去追赶蓝天上的白云,句子,让欢笑随之飞舞,终日做着五彩斑斓的梦。
认字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生机领有一个篮球,当我抱着篮球时,又想要一个足球,当我踢着足球时,排球又成了我的寻求。在一个又一个梦想变成事实的时候,我开始相信,梦想实在离我并不遥远,只要耍耍孩子气,梦想就会实现。
懵懂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天天都不要有许多的家庭功课,游玩的时间可以多一点点。可是,我们的课余时光被一点点剥夺,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禁锢在教室里,然而对学习,我们仿佛只有那么一点点含混的意识。
开端长高的时候,我有一个幻想,我盼望本人可能变成一名尖子生,拿到良多的奖状,在学校能得到老师的确定,在同窗中能有出类拔萃的感到,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彰。
上了高中,我才发现,原来梦想不是仅靠耍耍孩子气就能实现的,我为着梦想,在高中这条黑暗的,充斥竞争的赛场上厮杀着,每一天都在苦苦寻找着开启心中梦想的钥匙。
直到遇见了她,才发现,原来在拼搏中的我并不孤单;才发现,原来我可以笑得很阳光;才发明,本来我还丧失了一个姐姐在这个世界的某一隅。我庆幸,我遇见了她。
她很优秀,是听凭我花多少汗水跟血汗都无奈比得上的。她的梦想是考上一本,因而她对我的请求也特殊高。()为了友情的长存,身上的担子,心里的累赘有时压得我喘不外气来。记得她曾说过,她梦想和我一起联袂走进大学的门槛,她希望我们都可以努力实现这个梦。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呢?
这一天终于来了,学校组织优良学生代表去参观大学,无庸置疑,她如愿以偿。当我告知她我不资历去的时候,她有些失落,有些遗憾,并握着我的手说:“没事,只有你尽力,信任咱们能够考去统一个大学的。”在她的眼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伤心的孩子失踪的心。我有些自责,有些难过,在那一霎时,我的心纠结在一起,不晓得该说些什么好……
想了良久,我决议为了彼此的这个妄想争夺一次,哪怕明知愿望渺茫,哪怕明知会受到谢绝,哪怕明知到时可能会颜面尽失,但我仍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固然进程有些波涛,但终极却获得了个好成果。于是我们一道扬起了去大学的风帆!
第五篇:有感受文章 文档
三年级组9月份工作汇报:
题目是:扛起责任,砥砺前行 米彦林
从本学期开始到现在,我和丽颖在商主任的带领下,力求把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对三年级组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都和各班主任一道研究该班学生动态,研究教学策略。我们三年级组全体老师紧紧围绕学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安全教育为首要,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关键,以“做学生热爱的教师”为目标,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团结协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每天都展现出摩拳擦掌恐落后的喜人局面。下面我把我们组的情况做一下汇报,希望郭校长,各位主任,在座的同事们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一、团结协作,和谐共进。
创建合作、共进、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阳光团队。一个好的集体,首先要有一个愉快的氛围,在这方面,我们努力建立和谐、合作、共进的同事关系。同事间的互帮互助,既愉悦了每一位成员,也赋予了整个集体一种新的活力,使我们觉得累并快乐着。
三年级教研组由六位教师组成,三位语文教师中,两位老师有着两年以上参加3年级统考的经验,三位数学教师有两名老师连续两年参加过区里统一考试。在这支队伍中,有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些优势使组内每个成员工作的底气更足,工作热情更加饱满。老师们都以勤奋朴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营造和谐美好的工作氛围。在工作中: 新来的王老师虚心学习,严谨认真,上手快。
马乐工作效率高,阅卷时分到的任务虽多,却是第一个完成; 子璇热心助人,阅完自己的试卷,还主动把六个班的成绩算出来。
丽颖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决招”——数字书写格式教给各位数学老师; 商主任积极支持,及时给大家提供奖状,使我们年级掀起语、数、英书写大比拼的热潮。银梅老师舍小家为大家,妈妈住院,她调了一节课把妈妈安顿好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总之,三年级组的每一位同志是集体的事请大家做,没有你我,没有怨言,有的是资源共享,有的是和谐互助。
二、培养习惯,关注后进生。
三年级是孩子们小学生涯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候,他们生性活泼、爱动,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可又缺乏自控能力。有一小部分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可有些家长也不负责任,即使老师与他们联系,他们也表示没办法。面对这种情况,三年级的老师们发挥教师的高度责任感,紧跟班级,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缓解紧张与烦躁情绪,及时化解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此外,全组各班充分利用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坚持每周有记录、有小结,周周有评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特别关注成绩差、单亲家庭、反应较慢学生的成长,多加呵护,使他们从一点一滴抓起,慢慢增加自信,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培养好习惯。
三、注重过程、关注细节
开学初,我们组就加强教学研究,在备课中,互相取长补短。做到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落实考点知识,以课后题型训练为载体培养能力,抓好查漏补缺,同时,注重答题规范训练。
1、注重备课:我们组的每位教师利用好现有的资料独立备课,共同研讨,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才会走上讲台,教师每节课后有反思。教研组每次活动有记录。
2、注重课堂:我们的课堂都讲求实效性,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听课效果,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力争让学生的每节课有所得,有所获。
3、重视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稳扎稳打,注意控制作业数量,备课时就突出重点和寻找薄弱环节,对学生作业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保证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并能全批全改,对个别学生还坚持面批。
4、关注后进生、注重落实:后进生转化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因而我们从9月份开始,就对各班后进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师生共同努力,力争今年成绩有较大突破。
虽然各位老师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但是处于三年级的孩子们爱玩儿好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这些不良习惯还需要老师努力纠正,细节决定成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组将“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牢记两个抓——抓成绩,看课堂;抓习惯,看常规。扛起责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