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经济(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2: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未来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未来经济》。

第一篇:中国未来经济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经济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展望2012年,“稳中求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货币政策将适时预调微调,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而房价、物价、汇率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存准:开启下调通道,预计将面临多次下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与2010年同样的基调下,货币政策将较2011年有所放松。但是考虑到物价调控压力仍存,以及地方政府和银行债务的风险,货币政策不会全面放松。11月新增贷款数据继续回落,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在稳增长的目标下,未来货币政策将逐步小幅放松?后期央行将倾向于继续放松信贷政策,而为提高银行放贷能力,释放流动性,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不断增强? 外汇占款目前已连续两月负增长,或已进入下降通道,这意味着外部流动性会持续减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如果明年外汇占款的增幅过小或者是下降,央行必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25日表示,如果明年外汇占款的增幅过小或者是下降,央行必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她同时指出,如果明年连续几次出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着政策的转向。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明年会比较多地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新华分析师认为,存款准备金已经开启了下调的通道,预计准备金明年还将多次下调,最近的一次或在明年1月份。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郝大明预测,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至少下调四次,到明年底,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于19%。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预计,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央行仍有3-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降息:首次时点或在明年年中 2011年,为了应对外资抽离,新兴市场不同程度地打开了放水的闸门,掀起了一股降息潮。8月、10月、11月,巴西央行三度降息各50基点。澳洲、印尼、巴基斯坦也均已两度降息,泰国也于11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俄罗斯也在12月份进行了降息操作。新华分析师认为,中国明年还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工具先行之后,如果明年年中通胀压力缓解形势确立,利率这一价格型工具将得到运用,明年年中或迎来本轮政策调整后的首次降息。第一创业证券预计,2012年通胀压力的明显缓解,将为政策微调奠定基础。预计明年至少将有3-4次左右降准,并有2次左右降息,时点或在6月及8月的月初。而方正证券则表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着力稳增长。数量型政策工具仍将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力,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明年一季度或将有3-4次的存款准备金下调,同时不排除明年一季度降息1-2次的可能性。1234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研究员表示,明年采取降息的可能性很大,只要CPI低于目前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央行就有可能降息。高盛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朱悦也预计,在CPI回落至3.5%相近水平时,央行可能会降息,预判明年会降息两次。GP:增速或前低后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财政政策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需要又有挑战。从货币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比较中性,在物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得到初步抑制后,货币政策在操作层面将适度放松。由于滞后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在明年下半年对经济将起到支持作用。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根据已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11月PMI、固投、外贸、工业规模、房价等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甚至创出新低。在“三驾马车”集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从国际形势看,2012年几个主要经济体都将经历政治换届,全球经济形势将会更加复杂。而欧债危机形势或将进一步恶化,美国推行QE3预期高企,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或再次出现。外围经济的“一蹶不振”将继续困扰中国出口贸易,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2012年中国上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继续回落态势,下半年经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效果显现后将逐渐回升,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局面。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经济论坛”时表示,由于过去多年积累的基础还在,尽管国际情况对中国有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不会下滑太多,GP大概在8.5%。CPI:预计温和上涨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调控政策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实际运行一年来的情况看,在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三者关系中,调控重点落在防通胀上。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非食品价格涨幅小幅下调?近期国内PPI涨幅出现快速回落,后期还将传导到CPI,同时食品价格涨幅趋缓?初步判断,12月CPI涨幅继续回落,将在4%左右,如不出意外这将是CPI自7月达到年内高点后,连续五个月出现下行。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年底有所缓解,物价上涨得到初步遏制。由于全球经济比较低迷,以及价格的翘尾因素明年要比今年有所下降,2012年通胀压力比2011年将有所下降,物价不会出现2011年大幅快速上涨的局面,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我国货币存量仍然很大,通胀压力仍存;其次,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一般是难以回调的,从而劳动力成本上涨仍然将是推动2012年物价上涨不可忽略的因素;第三,全球政治经济局势非常不确定,欧债危机、美国量化宽松,中东北非的局势,种种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推高输入型通胀。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23日表示,现在物价上涨的趋势被遏制住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解决。1234明年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主要还是涨,流动性泛滥的话,必然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同时,世界经济复苏速度加快,对大宗商品需求只会加强。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意在稳定物价?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翘尾因素,预计2012年CPI可能呈现温和上涨的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专访时表示,2011年7月物价拐点基本确立,但此轮上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推动,而此因素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明年物价将保持一定通胀的压力,不可掉以轻心。预计012年CPI将上涨4%左右。汇率:双向波动全年升幅或收窄 安邦咨询发布报告称,中国央行能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升势,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包括经济基本面较好、资本市场有赢利预期、市场逐渐放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正常推进。其中,经济基本面是决定人民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人民币升值基础依然牢固。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出现阶段性下降,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贸易顺差增长将继续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动力,外部资本持续流入我国是大势所趋。另外,近期美国经济已出现回暖迹象,若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能够确立,将有望带动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经济走出低谷,届时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将引领国际资本重新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不过,考虑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美元波动情况,未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将表现为“稳中趋升”,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特征。在这一背景下,资本流入不会再显得“来势汹汹”,而会更具稳定性、长期性。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近期公开表示,明年应该加大汇率的灵活性。市场和汇率有升有降,这正是市场正常的一种反应。如果要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要放低、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最后才能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预期明年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可能见到3%左右的涨幅。”“进入双向波动的概率将大幅上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专访时则表示,2012年人民币贬值的概率很高。今年人民币连续升值,其实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为做空人民币做准备。房价:上半年继续回落无悬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部署,“限购、限贷、限价”这三项房地产调控措施有望在明年继续得到较为严格的实施。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10座城市已经明确宣布2012年将继续“限购”。而国土部近日拟规定闲置土地无偿收回,进一步预示着明年的楼市调控不会放松。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松紧将成为直接影响调控效果的关键,在楼市调控的持续作用下,房价回落已是大势所趋。1234预计明年上半年楼市成交或跌入谷底,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降价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院副总理李克强26日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明年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围绕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积极有序推进财税改革,推动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继续清费立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方案。著名经济学家邱晓华在接受新华08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8个月将是房地产市场最困难的时期,建议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可考虑在2012年6、7月份出手购房。易居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预期未来半年左右,全国房价将总体上保持环比下跌状态,明年二季度可能止跌或跌幅缩小。”

第二篇: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 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

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有人说,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还可以维持20年。我个人的意见是,如何处理的不好,24小时之内,有些产业的优势将立刻变得荡然无存。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呢?

我们分析下:

珠三角,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但这个中心也正在悄悄的经历转变。一些产业开始转移到了中西部或者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国经济成功的发展模式已经让越南、印度等国家学习并开始应用到本国经济发展当中去。虽然越南目前遇到了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

一旦他们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赶上,我们的台资、港资企业将可以在24小时撤退。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呢?

道理很简单,他们在大陆的投资厂房、设备对他们而言,可以在一夜之间放弃,因为多数企业是租赁而来的。

拿起公章就可以走了。事实上,今天这边的企业已经不景气,生存压力加大。国内媒体公开报道,有上万家企业在观望中,准备随时大撤并。

当然,还有一种言论在讲,让他们走吧。

居于这样的言论,主要他们还是忘记了基本的国情。高端产业我们才刚刚开始搞,一切都是新的,我们需要时间探索。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些低端产业一夜间全都走了,那么多的就业大军谁来安置,政府能够安置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往内地转移,同步进行技术革新,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后发展优势,这才是根本。

我们用三十年做到了制造业的大国。那么中国创造呢?十年或许才是刚刚起步。

城乡发展:合并村庄、城镇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庄园式农业将成为新趋势;

中国社会二元结构模式的发展,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困惑。农村经济,是座金矿,却怎么也开采不了。相对城市管理而言,农村管理开始出现了新情况,基础党组织涣散,无战斗力。有些村支部,几年间也没有开过一次党组织生活会。

农村基层正在酝酿着巨大的变革。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农村正在迅速的空心化,主力军在外,506070的老人留守在农村,往日喧闹的农村已经完全寂静下来了。

十户九空,怎么办。偷鸡摸狗的多了,老百姓的生产资料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比如猖獗盗取耕牛,入室抢劫的案子屡屡发生。农村治安形势突然变得严峻起来。怎么办?

虽然国家对农村生产投入了巨大的补贴,平均分到每一个人才不过几百元。2-3袋化肥(现在一袋花费需要130元,刚涨价的)就没有了。土地的荒芜开始出现苗头。

在农村辛苦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大多数的家庭年毛收入在1.5-3万之间。扣除生产成本和人情礼物,农村家庭的剩余款便不多了。

县城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消费水平呢?是不是也出现了正增长呢?在县城买房是很多农村人的梦想?但生活来源呢?却是没有保障。成为了城里人,生存压力也就出现了。

城镇化是趋势,但农村人的城镇化不是以丧失土地为前提的,相反他们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现代化的集群居住模式,将一些小的村庄和空心化的农村进行整合,集中起来居住。这样做的好处是即节约了土地,同时连片的土地可以进行农场庄园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作业。

趋势已经凸现,但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也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忌一拥而上。

人口转移的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集中在南部经济发达区逐步转向城市群经济发展区+中部、西部本土化就业的新模式将形成苗头;

2007年12月5日的大雪,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果,当中,还有部分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未能跟上经济改革的原因所致,但总体而言,这次大雪带给我的启示有很多。

产业转移开始了,并且速度是非常的快。今年,东莞注销的企业有400多家,三来一补贸易的企业数量在减少,服装行业的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1.6%,从这些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发生变化。

那么产业转移到哪里去了呢?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最多的是转移到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区域。中部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增长较快,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产业转移带来的。

另外一种趋势,在中部区域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区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将会吸收大量的本地劳动力,这样就必然造成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将从广东等发达地区回流到本地城市群。

这个趋势,正在开始形成,虽然目前的回流速度比较缓慢,但广东地区的用人荒已经是预兆!

农村经济将逐渐过渡到商品经济社会,市场化水平明显加快;

农村人现在除了种粮之外,他们的消费水平在明显的提升。为什么这样说呢?

举个例子:

在没有买冰箱、洗衣机之前,有些农村的家庭电费不会超过10元,平均在5元以下的家庭占据了30%。

现在呢,一个家庭的电费逐步上涨到30-40元。

除此之外,他们对水果、食品、衣服的购买频次也在增长,并且这些增长都是来自市场购买。

从近3-5年的市场跟踪调查来看,农村在交通、通讯、服饰、家电等行业的购买力快速增长。未来十年的商机主要集中在产品及服务的集成供给服务。第三产业将呈现巨大商机;

中国市场太难做了。同质化严重,企业都被价格战拖垮了。没有竞争力,想实现快速增长那是不可能的。

对于未来十年的商机,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达,给产品销售带来了难题,因此,如何销售产品?如何实现全市场流域的拓展?将是营销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从市场转型来看,整合分销资源,将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国内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朝着这一方向迈进,另一个方向是研究如何助推产业升级,这也是新的商机所在。

集成服务,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未来方向。他将产品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对渠道资源进行整合,或者先整合渠道后整合产品,二者完全融合后,将会出现新的分销商业模式。

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私有财产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将造成社会风险的加大。中产阶层财富被剥夺的厉害,真正中产时代的到来还需时日。

两极分化很严重。目前,中国国内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社会领域。由于收入悬殊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内贬值,中产阶层的财富受到了严重的剥夺,长期下去,势必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近期西藏、新疆、贵州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给我一个很好的警告,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出现了重大的事件之间,会容易产生激发社会动荡的事件发生。

其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所造成的。

平衡各社会成员组织及个体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要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震荡。唯有如此,真正的和谐社会才能到来。

赢得未来,在于赢得中产阶层。

文化消费的经济比重将逐步扩大,物质消费的质量在稳步上升;

中国人对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从来没有感觉到它是安全的。近年来食品药品行业所爆发出来的大案触目惊心,这说明,中国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

尽管30年的发展,我们变得富裕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在过日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缺乏精神上的东西,有钱了,只是有钱了,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活。

因此,对于物质丰富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会出现两个新的需求。一是,对文化消费的追求,满足精神生活需求;二是目前的中国产品只是满足了基本的物质消费,但物质消费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追求文化消费与高品质物质消费生活时代的到来,便是真正的国富民强时代,也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时代。

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新的医疗机制刚刚进入全国性磨合期;

医疗服务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事情。要想让大家都满意,在目前的改革下,医改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动体制,难以成功。若动体制,谁愿意为麻烦而战呢?

想从既得利益者手中抢食,比登天还难。所以,采用市场的方式以新势力击破传统阻力,或许有些机会。

所以,医药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游戏会很精彩!

金融开放体系建立,中国金融力量亟待成长,金融产业发展的风险增大。

金融业,中国还是小兄弟级的。没有太多的经验。

但金融业的又不得不开放,在两难之地我们开始了艰难的航海!

抵御风险,非常重要。美元的加速贬值让人民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只是目前的,如何应对美元的挑战呢?

是狠一点,还是温柔点,取决于我们对全球市场的把握。如果狠过头,怕美国佬一下子就要退出江湖了,这倒不是担心的问题,担心的问题是山中无大王,猴子想称王。怕的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和无序,这才是关键。

所以,基于中国的金融业只是刚刚开始,一个孩童的时代,难免被人玩耍。

基于上述的预测,我对中国时代的到来是怀着憧憬之情,期待着这个时代的早日到来。很多事情可能在十年之内我们还做不好,但或许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切还都在路上。

第三篇:中国园区经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园区经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园区经济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创新性、人文性、生态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兴起的新兴市场竞争主体,是地域经济主体的现代化、特色化和社会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园区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

从经济上看,集聚效应是促进企业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合作或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空间上的聚集现象,比如产业园区。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园区建设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成功模式。产业园区建设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具有部分替代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园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之后,大约有12%的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投产业园建设项目,从2005年第一次房地产调控开始,则有约30%的传统房地产商转向产业园建设开发,二线城市比例稍低。

据数据统计,至2010年末,国家级高新区新增了13家,已达到70家之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增44家,总数超过100家,产业园区的数量呈现快速飙升的态势。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创建品牌和区域品牌,提升产业集群特色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产业链条集聚效应和配套优势,促进产业链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延伸。产业园区经济未来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唯

一、必然和迫切的选择。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未来的发展需要。产业园区聚集,最主要的途径是在企业通过自由选择,通过“自发秩序”的方式,依据当地的资源、经济、社会禀赋,通过一段时期逐步形成。

第四篇:“一带一路”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未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未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就有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总书记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东边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西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一带一路”是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意义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经济方面: “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彼此相互开放这样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目前,国内消费难以推进,我们的传统贸易伙伴因为经济危机还尚未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特别是经过这些年,我们跟这些国家的贸易可以拓展的空间也基本上非常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利用它可以把中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和沿途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互利互惠,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部署。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担当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达5万多亿美元,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只有6600多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0%,美国持有的东亚资产中71%以上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拿出70%用于对外直接投资,那就是3.5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将从对外储蓄、投资金融产品向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转变,成为国际投资大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走上了以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日本也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逐渐步入国际投资大国的行列。我国的贸易发展不可能持续顺差,在“十三五”时期可能进入贸易平衡甚至贸易逆差阶段,所以我们也应该尽早准备去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把我们的巨额金融资产转变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被西方控制的,无论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融资还存在许多困难。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需要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是条件。这些都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安排,需要本国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政府间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当然其中一部分产品也会用来满足国内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等,带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尽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自己的利益。

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沉睡的丰富资源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经济依赖沿海地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在原有的协议、框架基础上进行,不提出新的协议、框架,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政治方面: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可以看出它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有着极大的意义。它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一一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大账。我们要从维护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看问题,不能用账房先生的眼光、只从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多少来看“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

“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版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

对未来的影响: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最后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受地理区位条件制约,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明显较高,沿边地区特别是西部沿边地区在全国进出口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依然较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一带一路”国内段覆盖了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使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一条腿走路”的风险很大,而现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一带一路”构想将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扩大贸易往来、深化经济合作前景

建设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新举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文和科技交流的载体。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使周边国家成为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的可靠战略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成为不同发展水准国家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为此,中国必须抓紧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沿途、沿岸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印-太地区经济走廊建设,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发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积极推动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主动与沿途、沿岸国家建立各种合作机制,加大对沿途国家交通运输网路的投入,构建互连互通网路,让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到沿途国家和地区,为实现中国的复兴崛起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外交与经济的双重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冷战后中国提出的首个全球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更具体化的一种体现,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使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方面选择余地更大。“和平、友好、开放、包容”正成为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而“合作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成为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

第五篇:中国未来不是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未来不是梦》。

同学们,不知当你们又一次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时你的心底是否涌动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当你们度过那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时,你的脑海里是否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永载历史的日子,那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日子。在天安门城楼上一片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是五星红旗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第一次升起。在这面国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和追求,倾注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挚爱。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常卓越和伟大的民族。我们有过繁荣昌盛的唐朝,有过强盛无比疆域辽阔的汉朝和元朝,更有灿烂美丽的唐、宋文化„„但是也有屈辱的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结束。这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上恣意横行,上演过无数的血泪斑斑的惨剧。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未来的蓝天是属于我们的。为了祖国的明天永远长盛不衰,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作为五中的一名学生,应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爱学校、爱集体、爱学习的热情。爱学校不仅表现为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而且表现人人维护学校的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事,不说有损学校形象的话,努力为学校争光添彩,要努力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立志为国家、为民族的强盛而奋斗,正如周恩来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明守纪,严于律己,从小争做当文明人,做文明事的素质;刻苦努力,积极探究,从小树立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从现在起,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让父辈们可信任、可依靠、有能力的接班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现在开始吧!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刻苦学习,青春、激情、理性、责任,将化作我们的双臂,去拥抱明天,挑战未来!因为我们坚信中国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中国未来经济(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未来经济(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一、漳州海洋经济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漳州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南端,介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漳州市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闽南厦......

    新兴产业发展决定经济未来

    新兴产业发展决定霸州经济未来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农业模式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农业模式 摘要:现代化农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高效,但它遗留下的污染、食品安全等问......

    中国的未来作文[范文模版]

    中国的未来作文九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

    知识产权引领中国未来

    知识产权引领中国未来 一个民族的振兴,在于自主创新;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帮 助我们引导创新,并给予创新源源不断的力量。知识产权也因此成为经济、文化和......

    铅与中国未来

    铅与中国未来 今天营养学老师在谈微量元素谈到铅时,她对中国儿童铅超标问题用了一个词——触目惊心,她曾对一大批学龄儿童进行检查,发现铅超标率接近100%,真的是触目惊心啊! 这让......

    中国建材行业未来趋势

    把脉中国建材行业的未来八大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1/9/22来源:中国建筑装饰网 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未来大趋势是什么呢?谁能把准未来大趋势的脉搏呢?在众多的趋势里面......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未来 发布时间:2011-04-20 08:55:59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高等教育在量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本次讲座主要谈一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