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2:4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

第一篇:《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

关于拍摄制作晋宁县

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

《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

晋宁县诸位领导: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思想和“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将云南建设成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和经济强省的指示精神,晋宁县委和县政府领导胸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雄才大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精髓,高屋建瓴的制定了将晋宁县建设成文化大县、旅游大县和经济强县的远景发展规划,晋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带领全县人民奔小康。正值此时,我们云南汇杰影视广告公司,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正确领导、组织、指挥和大力支持下,拍摄制作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对晋宁县进行整体包装,打造品牌,提升晋宁县的整体形象,加大晋宁县的形象宣传品 牌宣传和优势宣传,让晋宁县在云南独树一帜。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要有世界性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及传承这些名人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精神风范。600年前的郑和,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传奇人物。郑和于1405—1433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船队规模之大、航行里程之长、出访国家之多,震古烁今,空前绝后(最多一次达2000多艘船只、2万7千多人,共跋涉7万余海里,遍访30多个国家)。郑和作为世界历史上文明交流的先行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在 1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晋宁是孕育郑和的地方,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见证城市,有着极其丰厚的“郑和资源”。共同探讨郑和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广泛交流,深入挖掘“郑和资源”的文化价值,为丰富晋宁独特的人文精神,围绕郑和文化的特征以及与晋宁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第一、孕育郑和文化个性,晋宁的作用举足轻重

郑和下西洋,长期以来仅被人们视为举世闻名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对其文化的意义则少有关注。事实上,这一事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就是郑和文化。郑和文化作为根植于明文化之上的个性文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开放的思想。郑和七下西洋,时跨28年,长途跋涉,飘洋过海,所到之处,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加强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往来,体现了开阔的视野、开明的个性和开放的观念。二是创新的勇气。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奇迹,如同我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等一直为世人瞩目,是民族创造力的又一次集中体现。三是民族的精神。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就是民族精神张扬的过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坚持睦邻友好、共创人类繁荣的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表现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郑和文化个性的形成,与古都晋宁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晋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孕育形成郑和文化的肥沃土壤。

首先,晋宁包容开放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郑和文化的开阔视野。晋宁地处古滇国首都,历史上长期是中原文化与云南文化交流的中心。晋宁盘龙寺是云南佛儒道三家思想的交汇圣地。因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吸引各种外来文化汇合于此,使晋宁有机会与异域文明进行交流。可以说,郑和文化中开放思想的形成,是与晋宁兼容并包的开放环境密不可分的。

其次,晋宁饱经沧桑的发展历史,积蕴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勇气和力量。正是晋宁历史文化中的这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的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赋予了郑和文化的创新内涵。第三,晋宁丰厚的历史文化沉积,培育了郑和航海船队的民族精神。

作为古滇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古都的特殊地位,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使晋宁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文化名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毋庸置疑,深受滇文化影响的郑和与他率领的庞大船队,又将传统的中华文明带到了远洋、播向了世界。

第二、传承郑和文化精神,晋宁的优势得天独厚

郑和七下西洋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晋宁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也是晋宁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郑和文化的孕育地,晋宁在传承郑和文化精神方面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晋宁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孕育地,具有传承郑和文化精神的独特优势。曾为古滇都城的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古滇国遗迹随处可见,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几近妇孺皆知,有着弘扬郑和文化精神的广泛社会基础。同时,众多郑和遗址遗迹。郑和活动的每一处遗迹、遗址,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纪念传承郑和文化精神的有效载体和生动课堂。

第三、全面开发郑和文化资源,晋宁的前景极其广阔

物质财富易得,文化遗产难求,历史文化则不可再生。郑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财富。保护、开发和利用好郑和文化资源,对我们加快改革、加快开放、加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晋宁在挖掘保护开发郑和文化资源方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打造“郑和文化”品牌,提升晋宁旅游业的竞争力。晋宁的郑和遗迹遗址非常丰富,如石寨山遗址、李家山遗址滇王金印、马哈只墓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包含着生动的历史故事,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晋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如何把这个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是晋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晋宁在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将在这个基础上,紧紧抓住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契机,努力打造“郑和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加大郑和遗迹遗址的保护力度,积极做好有关复建和扩建工作,凸显遗迹遗址(石寨山)的文化功能,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含量;二是通过开辟郑和文化旅游线(如郑和航海之旅等)、开发“郑和文化”系列纪念品等,整合利用郑和文化资源,挖掘提升“郑和文化”的旅游价值;三是精心策划与郑和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放大“郑和文化”的效应,打造“郑和文化”的品牌。

2、展示郑和文化的丰硕成果,提高晋宁对外交流的辐射力。借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契机,在完善郑和公园设施的基础上,运用市场手段,提高策划水平,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和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文明成果。充分利用网络、电影和电视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使世人进一步了解郑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通过宣传展示郑和文化,进一步扩大晋宁的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晋宁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

3、挖掘郑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晋宁城市发展的文化力。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为的;同时,文化又是为人的,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郑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其面向世界的开放个性、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团结进取的民族情怀,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当前,需要从一切先进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弘扬郑和文化精神意义尤为重大。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大郑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挖掘郑和资源的文化内涵;同时,紧密结合新时期晋宁市民精神(开放开明、诚仆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的塑造和培养,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开放有德的郑和文化精神,为晋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支撑。

晋宁县具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族风情资源,政治生态资源,如此等等,在这诸多的资源中,有的虽已开发利用,有的尚未开发利用,即使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远远不够,有许多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景观,在当地人的眼光中,没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外地人的眼光中,少见则奇。宝藏深山,不掘何得。因此,我们计划通过拍摄制作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对晋宁县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探求、挖掘、开发和提升,将其打造成旅游文化精品,使每一个景点,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马克思说:“一颗水珠虽小,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芒。”我们将遵循马克思的教导,通过拍摄制作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折射出晋宁县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投资置业、安居享乐的优势,促进晋宁百业振兴,早日实现小康社会,获得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晋宁的认可的支持,获得国家的领导对晋宁的认可和支持,提升晋宁在全省和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

云南汇杰影视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现有前期拍摄的高质量的全套系列设备SONY790及SONY530,后期制作的高清晰度的(HD)数字化非线性视频编辑设备,以及SGI三维图形工作站,拥有一支较高技术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几年来,我公司一直从事旅游文化影视片、企业形象专题片、名优产品广告片等创作、摄制、发行、广告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羸得了客户的认可和赞誉。

附:大型旅游文化系列电视片

《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拍摄制作计划。

谨呈

中国·云南汇杰影视公司

2004年10月

第二篇:关于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研究

关于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研究

美丽的古城南京,历史渊远流长,文化光辉灿烂,从汤山古人类文明到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乃至当代文化,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脉络。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这座城市全部的精髓所在,为这座城市在新世纪的发展腾飞创造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巨大力量。2003年10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志军提出,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一、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背景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关于世界遗产城市的称呼。“世界遗产城市(World Heritage CityorTown),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型,指某一类历史地区(HistoricArea),这类历史地区代表了形成它们的历史生活特征,记录了某一时期明确的文明特征和文化、区域和社会活动的多样性。世界遗产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对人类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市的极高荣誉。南京市提出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从当前广阔社会背景出发对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道路作出的必然选择。

1、日益加剧的城市经济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经济运行状况呈现出总体强力向前推进的良好势头以及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也带来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这种竞争对于城市而言,既表现为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境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全方位的开发式竞争,也体现为在不同阶段逐步提升的以不同主题为重点的阶梯状的递进式竞争。特别是发展到今天,城市竞争迎来了文化经济竞争的崭新时代。事实也证明仅靠发展GDP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已经很不够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城市也已经回过头来重新捡起城市的历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南京要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要在与苏锡常以及上海等城市的经济合作竞争中多争取发展机会,务必要以文化经济的观念统筹运作全市的经济工作,务必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打造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2、城市地域文化的相互比较。文化的特色、优势与价值,是在文化的相互比较鉴别中获得的。地域经济激烈竞争,直接导致了城市对地域文化资源价值的重新认识,导致了城市间对社会文化资源的争夺与竞争的加剧。南京是十朝故都,历史文化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是其他同类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其中,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民间流传等文化资源是非南京莫属的。比如夫子庙、秦淮小吃。但也有一些文化资源是大家都可以做文章的,比如郑和、孙中山。因此,在这场城市优势文化资源的争夺战中,南京就面临着如何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早用先用、用足用好问题。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既需要历史文化资源作基础,也需要按照真实性和独特性的原则,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体系;既在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选择与比较中充分展示历史文化的光彩,也把这种历史文化的战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转化为南京文化的独特魅力,转化为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优势和不竭推动力。

3、城市发展的趋同化。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设,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雷同的趋势。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大型广场、七彩霓虹,这些似乎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共同追求。但这种趋同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世界城市大同小异,个性丧失。如何保持每座城市的独特个性?世界上成功城市的实践表明,文化才是城市立城之本。而文化是南京市最丰富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南京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城市化率已达到70%。因此,在这场城市建设发展的激烈竞赛和深刻变革中,南京要想在世界城市之林中保持独特的光彩,就必须坚持“文化南京”的发展道路,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一座最有文化品位和人文魅力的城市。

4、强烈深远的社会发展惯性。南京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留给这座城市的是俯首皆拾的历史遗迹,是千百年依然流传的古朴民风。

5、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面向新世纪,文化从特征到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直接作为

1一种经济业态,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诱人的发展前景,成为当代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服务已经成为欧美、日韩等国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突破口。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前列的就有时代华纳、美国在线、贝塔斯曼等一大批知名文化产业集团。从国内看,“九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的文化产业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去年,我市的两个媒体集团年收入也已达8亿多元。2003年6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从根本上肯定了文化产品生产活动的经济属性,肯定了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指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各地在规划经济发展战略中,都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来大力发展,以增强经济总量和竞争实力。面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直接开发利用。只有及早研究,及时把握,充分利用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才能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为南京争先进、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二、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

2002年召开的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这里面都包含了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挥南京历史文化作用的内容。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意义绝非仅是文化工作范畴的,它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更加深远。

1、促进经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之初,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遗产城市含金量的提高,其将大大改善城市经济运行质量,使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在优化结构布局、提高运行水平、增强总体实力等方面取得质的进步。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经济作用可具体反映到:

一是推动我市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巨大发展。作为世界遗产城市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道光环,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产业链,带动城市商贸、服务、文化交流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为经济活动和产品增添文化内涵和推动力。商品经济竞争,使得产品的文化成分的增加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从而催生企业文化,南京的企业注重打历史文化牌。把历史文化精华倾注其中,不仅会大大提高本地产品的质量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还会反过来为历史文化名城增光。

三是培育支柱型文化产业。参照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历史文化资源可供开掘利用的附加值很高。南京文化资源丰富,实现产业转化的可能性和空间十分巨大。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历史文化资源自身的产业发展外,还将促进文化娱乐、广电出版、信息服务等产业的竞相发展,最终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

四是为城市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对市民进行教育的生动教材。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治安,文明的风尚,必然会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出高素质的城市劳动者,为城市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增添不竭的动力。

2、提升文化品位

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将是对南京文化的一次全面的提升。

第一,有利于对南京现存历史文化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南京的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是,也存在着零散、杂乱,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发掘和保护不够等问题。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对照世界遗产城市的申报要求,对目前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普查、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全面提高南京对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水平。

第二,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城市现代文化品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新兴城市,表现出的往往只是一架经济的机器。把南京建设成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在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普及、文化场馆建设、民间文化

弘扬等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第三,有利于发展现代城市先进文化。历史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两者并不矛盾,如何有机的结合,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关键。

3、优化城市环境

南京钟山水之灵秀,集十朝之精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创造一个更加整洁优美、富有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的城市环境,是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展示“文化南京”的题中应有之意。一是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水平。规划是凸显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必然会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城市中旧城整体保护、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景观设计等作出更科学的整体规划,从而将城市文化品位、时代气息和世界眼光结合,充分展现南京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风貌格局。

二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将充分体现城市六朝建筑、明代建筑、民国建筑的鲜明风格。同时,建设一批与历史文化名城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一大批适应广大市民需要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公园等基础设施,为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阵地。

三是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一半靠规划建设,一半靠加强管理。管理有序才能展现文化内涵。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将推进我们在城市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标准规范方面积极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为市民创造更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更加优美清新的自然生态环境。

4、推动文明进步

城市是见证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意义十分深远。一方面,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这些资源去教育人,对提高公众素质、构建良好人文环境、促进文明风尚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保护城市发展的延续性,进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促进南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化的力量无所不在,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焕发出巨大的贡献力。文化除了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外,还将更加紧密地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的各项工作相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南京可持续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在对南京各项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将塑造南京在国内外的崭新形象,把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俱佳,既符合自身文化传统,又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新南京介绍给世界。

三、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与潜力

南京提出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的良好愿望,而且也是改革开发以来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必然道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在经济方面:南京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是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多年来,南京经济一直呈现持续、高速、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九五”期间,GDP年增长水平达12.2%。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两年来,南京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建设、沿江开发、对外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在镇江、扬州、马鞍山等6个周边城市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扩大,一个崭新的“南京都市圈”正在形成。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收入达26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外商直接投资1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154元和4579元。

在文化方面:南京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南京文化有着自己的历史源头和相对完整的发展历程。城市中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风土民俗,是国内许多城市无可比拟的。而到了近现代,丰富的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资源也成为南京的明显优势。南京地

区拥有经营性艺术表演团体28家,各类娱乐经营场所近700家,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1处,省级文保单位14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4处,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6家,电影发行院线3条。

在科技教育方面:南京当代科教文化十分发达,拥有各类高校43所,在校学生32万人,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109人,两院院士69人,各类科技人才30多万。

在城市环境方面:南京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城市格局完整清晰,历史遗存点缀其间.此外,南京的文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连贯性,南北兼容,包举并蓄,社会认同率很高。所有这些,都为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推动南京经济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建设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勇开拓,使我市的文化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一批优秀的精神产品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大大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兴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有较高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体育场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进步;文化市场健康繁荣,依法管理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报业和广电集团的改革稳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展示活动和文化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经济初见端倪;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正在逐步理顺,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整个文化战线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只有从南京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与其他城市和地域文化的比较中,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滚滚潮流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富有南京特色的先进文化对于建设现代化新南京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服务,转变为推动“富民强市”的重要文化生产力;才能把文化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全市各项工作中去,在“富民强市”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对策与建议

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新形势下全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来推动“文化南京”发展的新要求、新举措。要做好这项工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更新文化观念,积极营造把南京建设成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的浓厚氛围。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来对待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是增强特色意识。历史文化是展现南京独特文化风貌的重要基础。独特性是其价值和实质所在。因此,要着重在挖掘和弘扬这个“特色”方面狠下功夫,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立足建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之都,把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作为发展先进城市文化的不竭源泉来高度重视。在全体市民中普及“文化南京”的自觉意识,强化把南京建设成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意识。

二是增强保护意识。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完整的保护昨天的历史、文明,恰恰是现代社会进步、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从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入手大力倡导历史文化保护的全新理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引导全体市民树立和形成“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的共识。

三是增强开放意识。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要善于从与其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比较中,来认识和发掘南京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善于从世界各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来筹划南京建设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具体工作。要善于在与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学习中,进一步增强把我们的历史文化推向世界的勇气与魄力。要善于利用国际惯例意识,以一种更加开放、开明的态度来推进我们的工作。

四是增强产业意识。历史文化遗产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我们既要明确立足

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和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又要顺应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指导各种经济运行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力。

2、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积极有效地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有效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至关重要。

一是不断完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现有的城市规划,要重点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当代文化特征和城市总体文化品位。中长期规划要重点对历史文化遗迹及其相关联的绿化、河道等附属、配套设施的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通过规划把历史文化资源,完整有效地保护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规划对城市新一轮的建设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设计,延续南京古城已有的文化风格,营造新南京古今浑然一体的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整理和研究,按照不同情况制定出分阶段进行保护开发的进度.三是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城市的优美环境要和优质的历史文化遗产相配套。加快“绿色南京”建设进程,加快各类绿地系统和风景园林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显著的城市绿化系统。积极防治城市各类污染,营造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四是加紧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法规建设。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迫切需要一系列法规作保障。要围绕文物古迹保护、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等加紧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人为损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要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制止。

3、全面发展文化事业。申报世界遗产城市,是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但却不是我们的全部目的。南京应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推动各项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建设先进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城市。

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按照“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工程。紧贴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努力创作更多的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富有浓郁特色的艺术精品。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靠人民群众自身热爱生活的激情,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着力发展业余文艺团体,重点扶持具有特色的民间文艺团体和艺人,鼓励多创作具有民间特色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艺作品。要加快图书馆、文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整理、创新南京白局、抖空竹等群众喜爱的民间文艺样式。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针对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总量急剧增长、形式日趋多样的新情况,坚持管理与繁荣两手抓,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抓好书报刊、音像、演出、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等文化经营场所的管理,引导市民的文化消费,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大力开拓南京的夜晚文化消费市场,打造精品,形成特色,提高品位,使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加快推进用人制度的改革、荟萃国内外各类优秀文化人才,为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人力和智力保证。努力培养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培养一大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全市的文化人才高地。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把历史文化名城资源转化为商品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反过来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种提升和增值。

提升旅游产业的成熟度。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产业走向成熟的巨大动力。以新的思路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设计编排组合,调整旅游产业的布局,最大限度地体现南京历史文化的个性与光彩。围绕日益增多的来宁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大力发展壮大商贸、餐饮、酒店、娱乐、服务等行业,培育成熟的旅游市场。充分利用梅花节、雨花石节等节庆活动,积极为招商引资服务,不断提高旅游活动的附加值。提高服务水平,把文化作为旅游服务的灵魂,展示南京人良好文化素质和修养。

推进传媒出版产业升级换代。目前,南京市传媒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要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进一步做强、做大报业、广电两大传媒集团。重点提高对节目内容的策划制作能力,推进内容产业的发展。积极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吸纳社会资金扩大自身体量。以两大传媒集团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以广播电视、文化出版、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信息等行业为骨干支柱的文化产业发展框架。

培育和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展览、演出、拍卖等文化中介机构,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实行许可证和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各类文化行业协会。推进社会文化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的提高。

5、培育高素质的市民群体。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必然拥有具备较高素质的市民群体。

大力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的整体形象。深入开展“做诚信南京人、建诚信南京城”活动,弘扬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市民群众热爱南京、建设南京的巨大热情。

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学习节”、“讲坛文化”、“百万市民学外语”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推进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和家庭建设的不断深入,构建市民终身学习体系。

广泛开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学习借鉴我国已经加入世界遗产组织(OWHC)的平遥、丽江、承德三座城市成功申报历史遗产城市的经验,通过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开展对话、论坛、研讨等活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增强.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对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浓郁的氛围和强大合力。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依托强势媒体,向国内外进行大密度有重点全方位的宣传,让世界了解南京,让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篇:嫘祖故里春雨行优美散文

这春雨一直下着没停。站在嫘祖故里的石牌坊前,我突然发现,漫天的雨就像春蚕吐不尽的丝,纠缠纷绕在小山镇。记得小时候读科普文章,说一个蚕茧吐的丝竟有3000多米长,也就不难想象这蚕丝三千丈,春雨吐丝长!

四十年前我曾到过这里,它的地名叫苟家垭,著名的“垭丝”就产于这里的山村。现在,苟家垭已更名为嫘祖镇。那时,当地的乡亲们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嫘祖是我们苟家垭雷家冲的人。但他们都亲热地叫嫘祖为“蚕娘娘”。

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远安县、苟家垭是上古西陵氏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黄帝为铸鼎,采铜于荆山,来到此地。时值初夏,黄帝身穿兽皮衣裳,渐觉闷热。随从建议,可仿效炎帝改披树叶,黄帝不许。登山觅凉,见嫘祖与众人皆身披绢帛,养蚕造丝。嫘祖请黄帝试穿绢帛衣,黄帝顿觉凉爽舒适,惊喜中又见嫘祖美貌,遂求嫘祖为正妃。嫘祖从此教民蚕桑,并推广到华夏各地,民众感其大德,尊奉她为“先蚕”。嫘祖还协助黄帝调解部族间的纷争械斗,帮助黄帝战胜了南方的蚩尤和西方的炎帝,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自此以后,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在苟家垭、雷家冲,都要为嫘祖举行生辰祭祀,万众云集,龙灯社火,焚香洒酒。这一祭祀民俗,穿透几千年历史隧洞,一直保持到今天,实为全国少见。

雨下得越来越大,走到嫘祖街的街头,街旁靠山的一边,有一排桑树,嫩嫩的绿叶上滚着晶亮的水珠,一闪一闪冒着幽幽绿光。满街雨水顺着石板路的斜坡向下流去,把一条石板路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在街头中间,一块凿刻着字的石板清晰得把我“吸”到路中间。石板上书:“嫘祖化石古街建于明朝,全长约一华里,现存约253米,古时为南通宜昌,北达襄阳,东至县城,西望川东,以交易垭丝、绸缎、农产品为主的十分繁华的商埠。古街两边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连绵错落,庭院深深,天井重重。铺面由独具特色的巨型石板条组合而成,街道全由四亿四千万年前的海底肠腔动物化石——震旦角石铺设而成,为全国所仅见,被称为‘中国化石第一街’。”映着雨水,我看到石板上自己惊喜的面容,像发现了阿里巴巴宝库一样,俯下身轻轻抚摸、端详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石板,清晰地看见每块石板上都有呈细长尖尖三角形的角石。四亿多年前,当肠腔动物在海底潜游时,它们会想到从深海浮上陆地吗?

我小心谨慎地放慢脚步,深恐惊动了那些沉睡在石板上的深海精灵。摸着民居木门、雕花窗格,轻叩千年前巨石条做的铺面柜台,仰望整石砌筑的天井的方方天空,一种厚重的时间负荷压在心头。自从嫘祖发明了养蚕造丝,华夏处处春蚕吐丝,神州四时绸缎锦绣。嫘祖镇如今有18个蚕桑专业村,桑园1.6万亩,年产蚕茧700余吨,生产的垭丝古今海内外流传,成为同行业最负盛名的蚕丝,垭丝及用垭丝生产的被絮、锦缎,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为了歌颂嫘祖的大功大德,嫘祖镇面向全国征集了750余件嫘祖主题楹联,择其优秀者50余幅,由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组织全国书法家会员,书丹并镌刻。嫘祖街上,家家挂靠楹联,户户彰显嫘祖功德。其联曰:千秋嫘祖手中线,九域黎民身上衣;辅轩辕成礼仪,为华夏正衣冠;德被中华桑林蚕舍遗风在,情系西域丝路驼铃念韵长;德配先蚕莫辩源头远安访迹无双地,功昭后世纵居海外龙裔开枝第一人;焚香献酒千年信俗崇嫘祖,植桑结茧一代蚕神暖众生……

春雨还在不停地下,我行走在这化石一条街,漫步在这楹联一条街,似乎感到自然、造化、时间、历史一下子凝聚在这条石板路上,心中好似有一条春蚕在春雨滋润下涌动,那无尽的情思正慢慢地从心结中抽出,一会儿又化成丝丝细雨飘洒在嫘祖街。透过濛濛细雨,好像看见嫘祖正轻盈地向街这头走来,她的身后还有黄帝。再后,一路胼手胝足,筚路蓝缕,那不就是筑室造屋的有巢氏、尝遍百草救百姓的神农氏、发明汉字的仓颉、发明围棋教化愚劣的尧帝……

直到走近街头一家垭丝专卖店,迎着那明亮的灯光,我仿佛才从遥远的上古回到现代化的今天。在垭丝被絮、垭丝绸缎、垭丝内衣睡衣、垭丝丝巾等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挑选了几件垭丝丝巾,又向“嫘祖文化园”走去。嫘祖文化园建在嫘祖街山下的谷底,三面群山合围,由谷底向山顶依次排开“嫘祖文化园”石牌坊、文化园广场。几层石阶而上,迎面石壁上镌刻着“华夏之母”四个大字。从两边再上几级石阶,巨大的汉白玉嫘祖半身坐像高高立在山顶石基上。坐像通体纯白,羊脂凝乳,白玉无瑕。嫘祖貌美端庄,身着绢帛白衣,项颈围着春蚕缠绕的“项链”,胸口衣领佩戴着桑叶片花饰,她张开双臂,捧着雪白的长长的蚕丝巾,献给每个凝望、拜谒她的子孙们。我的双脚定在石板上,仰望她的双眼,就像看到了自己母亲年轻的美丽慈祥的笑脸,心中涌起温馨的怀想和依恋。嫘祖,你是我们的先祖,你更是华夏的母亲!

我颤抖着双手把手中的蚕丝巾打开,迎着细雨,虔诚地铺在嫘祖坐像的座基上。一阵风吹来,丝巾飘舞,只见嫘祖故里的天空露出浅浅的红霞,丝巾染着一抹红在苟家垭漂浮……

第四篇:“黄帝故里税收行” 护航发展大有为

“黄帝故里税收行” 护航发展大有为 新郑国税护航中原经济区建设稳步前行

中原经济区建设承载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百姓的殷殷期盼,凝聚了千百万河南干部群众的智慧汗水。从吹响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集结号的那一刻起,新郑国税就秉承“河南发展我有责”的担当精神,做深纳税服务、做精税收征管、做优发展环境,做亮服务品牌,静悄悄的探索,静悄悄的创新,务实发展稳步前行。走出了一条税企双赢、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近日,新郑市国税局围绕“税收 发展 民生”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黄帝故里税收行”活动,深入实地广泛征求纳税人意见,及时了解纳税人需求,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征纳关系。

服务三农企业 惠及地方民众

新郑市国税局以“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出发点,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立足点,采取措施做好服务三农企业的工作。管辖区内君源有机农场是新郑市一家大型蔬菜种植基地,是河南君和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生态农业产业之一,农场占地1000余亩。2012年,君源有机农场正式通过欧盟有机认证,成为河南省第

一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企业自开办以来,市国税局及时宣传落实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各项优惠政策,此项政策的落实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随着经营品种的不断增加,农场的生产经营状况稳步发展,盈利水平逐步提高,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企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了移民新村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我们企业的宗旨就是让市民吃上放心菜、舒心菜。将新鲜蔬菜由农场直接配送到餐桌,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减少了二次污染。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更离不开国税部门的扶持与帮助,因为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大减轻了农场的负担。”农场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

助力福利企业 推动自主创新

河南正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占地面积180亩,年产值达10个亿,企业现有职工1600人,其中残疾人占460人,是新郑市最大的一家福利企业,享受国家残疾人企业优惠政策。在走访中,记者深入到一线生产车间观摩方便面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先进的设备、整齐划一的环境加之辛勤的工人,看过后能深刻感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企业内还设有专门针对员工休闲娱乐的区域,让员工在高效率、高质量工作中放松心情。该公司财务总监对记者说:“多亏了税务部门对我们企业的扶持,特别是积极落实针对我们福利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以往我们企业办理

退税手续要跑很多趟、等很长时间,现在国税部门实行一站式服务,我们将资料报送过去以后,审批手续很快就会办妥,不再为退税而来回奔波了,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退还的税款我们大部分都用在员工身上,这对企业各方面发展都起到积极扶持作用,使我们能更加放心地经营。” 2011年,该企业营业收入9.58亿元,入库税款3800万元,退税额达1940万元。记者了解到,新郑市国税局多年来一直重视、关心和支持福利企业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福利企业的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福利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营模式。对于像正龙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新郑市国税局组织税务干部积极宣传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收管理。通过深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优化办税工作的流程,在办理各项免抵退过程中,坚持快审、快退原则,避免了纳税人走弯路,真正助推了福利企业的发展。

吸引外来企业 倾情培植税源

自2006年来,高规格的拜祖大典已成功举办7届,大典在为新郑带来名气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商人到新郑投资兴业。据新郑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2年拜祖大典的招商引资会议上,全市共引进了34亿元的项目。

新郑国税局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培植税源,营造良好的税收软环境,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优势,吸引企业来

新郑市发展,使全市税源进一步壮大,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位于和庄镇的达利园食品有限公司是2011年落户于新郑的招商引资企业。预计该公司建成投产后年产值5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可实现税款800万元。为服务好这一类的外来企业,市国税局一直坚持“真心支持纳税人、倾心服务纳税人、用心促进纳税人发展”的原则,被招商引资企业称为“及时雨”。从企业落户到扶持企业步入正轨,国税局税务干部经常进行上门服务,在宣传税法及税收优惠政策、辅导企业处理帐务的同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以及市场行情的变化,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招商引资企业的落地、生根、成长、发展,促进新郑经济较快发展。

保驾龙头企业 护航经济发展

步入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煤炭企业特有的灰蒙蒙的状态,偌大的企业,优美的环境,员工们统一着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看到记者来访,大家争先恐后的要为记者做向导,为了能充分体会到煤炭工作的辛勤不易,记者也过了一把矿工瘾,按照工作流程首先进行下井前宣誓,然后进行灯具的检测,其次换衣服下井,在井下能清楚的看到齐全的安全标识设备、照明设备,并且还有放松心情的舒缓音乐。进入开采工作面,我们看到乌金一般的煤炭随着隆

隆的机器声不断传送出来,矿友们骄傲的介绍:“现在井下工作时间缩短了,我们企业意在打造一流的安全生产基地,预防杜绝职业病,让我们上班安安全全、下班高高兴兴、退休健健康康。”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新郑最大的一家煤矿企业,自2008年投产以来,年产煤炭300万吨,2011年入库税款3.2亿元,成为新郑纳税大户中的龙头企业。市国税局一直以来都对这些重点税源企业加强管理,开展税收管理员定期巡查制度,为他们送税法、解难题、办实事,受到了纳税人的欢迎。同时新郑局一直在努力寻找着“依法征收”与“蓄水养鱼”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助推龙头企业的发展。

鼓励学子创业 播种腾飞种子

四月份的西亚斯学院春意盎然、郁郁葱葱、惬意的春风拂面而来,学生三五成群的围在税法宣传台前,争先了解当前最新的税收知识。新郑国税局的领导带头解难答惑并在校园内发放通俗易懂的税收宣传彩页,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什么是税收,税收从哪里来,税收用到哪里去等问题,深刻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以及税收可以使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道理。记者在大学校园里了解到,现在许多大学生头脑灵活,接受新知

识、新事物的能力快,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对学生时期从商就很感兴趣,这次的税法宣传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了解到许多在今后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税收问题及优惠政策,为步入社会做足准备。此次宣传扩大了税法宣传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了解税收、关心税收、支持税收。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选在大学校园宣传时,新郑市国税局的税务干部打趣说道:“别看他们现在是学生,以后大学生这个群体里将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企业家,我们现在做的是前置服务。以后他们将是熟手上路,万事无忧。”一阵爽朗的笑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在此次“黄帝故里税收行”活动中,新郑市国税局税务干部每到一处都认真倾听、记录纳税人对国税部门在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税收执法、税法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素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他们郑重承诺:“对纳税人的合理化建议一定会逐一落实到位,极力为纳税人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工作。”在“零距离”走访中,新郑市国税局税务干部用真心和行动,使征纳双方在情感认知、行为意识上都有了明显变化,用信任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用沟通铺就了税企和谐发展之路。

第五篇: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景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板块。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故里祠前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轩辕桥下姬水河潺潺横流,指南车、日晷、汉阙等景观交相辉映,祠内有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四妃嫫母像。景区从南至北有13米宽的红色花岗岩大道,中间是5米宽的黄色花岗岩拜祖圣道,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基本简介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北,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1996年底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0月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自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黄帝故里进行了多次整修、扩建和改造,特别是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可以说,黄帝故里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沉浮,而黄帝故里的变迁历程恰恰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历史沿革

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轩辕故里词建设;2002年黄帝故里景区扩建工程;2007年初黄帝故里景区改造扩建工程。

汉代始建轩辕故里祠,迭有毁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新郑县志·金石志》记述:“国朝轩辕故里碑,碑在北门外,康熙五十四年邑令许朝柱立。”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

20世纪90年代初,新郑县委书记张海钦、县长王福成、市委宣传部部长郭更新、旅游局副局长赵国鼎及乔志敏、刘彤标等组织重修。轩辕故里祠区面积约2亩,坐北面南,祠有大殿五间,殿中端坐黄帝老年塑像,像上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思远题写“人文初祖”匾额,像后背墙和东西墙壁上彩绘“黄帝诞生”、“黄炎结盟”、“征战蚩尤”、“高举龙旗”、“建都有熊”、“创造发明”等壁画;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母——“先织娘”像。大殿前设长方形鼎,供祭拜黄帝用;前左侧树“林则徐拜祖碑”,前右侧树“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祠前庭三间,以图展示新郑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庭门楣为薄一波题词“轩辕故里”。祠前门两旁置青石雕刻石熊,以示有熊国图腾。祠前左侧树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直属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题“轩辕故里”碑。

2000年,轩辕故里祠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帝故里景区扩建

轩辕故里祠面积小,不能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需要。1997年3月,中共新郑市委书记岳文海、市长李和平、副书记郭更新、旅游局局长李留建及刘彤标等,组织首次对黄帝故里扩建,拆迁祠前居民户,建黄帝故里祠前区和黄帝故里广场,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并进行绿化。2002年至2003年,新郑市委、市政府扩建轩辕故里祠区,易名为“黄帝故里景区”。扩建后景区面积为4.3万平方米,由祠前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宝鼎坛区和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组成。

祠前区东西宽80米,南北长100米,约8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置黄帝故里景区扩建碑、第一石坊、乾坤浮雕盘、第二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中华第一石碑、轩辕黄帝之碑和黄帝故里碑等。

轩辕故里祠区基本未动,仅于祠两侧建竹林园与通道。

黄帝宝鼎坛区

黄帝宝鼎坛区位于轩辕故里祠后,南北长150米,东西1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黄帝宝鼎坛和楹联长廊组成。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上自伏羲、神农、黄帝,下迄21世纪近万年历史,其中记有关黄帝在河南新郑诞生、建都等史实。甬道铭文两侧镌刻“客家人脚印”。民族图腾柱耸立青石甬道两侧,汉白玉石,10方,高3.6米,6棱,镌刻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图腾或族徽。黄帝宝鼎坛是黄帝故里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坛基为正方形,代表八卦之一“坤”,边长50米。坛顶为圆形,代表“干”。坛高5米,代表“五土”,即山林、川泽、丘陵、水边、洼地等,象征大地山河。鼎坛台阶取3699之数,第一平台为3个台阶,为正道。第二平台为6个台阶,寓八卦中阴爻,即阴、阳、风、雨、晦、明等。第三平台、第四平台各为9个台阶,合为99,为至尊。鼎坛四周以青石铺面,寓意大地浩瀚,自然和谐。鼎坛上伫立九鼎,黄帝宝鼎立于中宫之位,青铜铸造,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鼎腹三面,每面镌刻三条龙,其中一条巨龙居中,回首反顾,龙首有似火球,寓为黄帝宝珠,象征光明;龙口涎水纹,象征风调雨顺;鼎足为立熊,寓意国于有熊。此鼎为中华第一宝鼎。新郑是鼎器之源,中国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郑的裴李岗遗址。五千年前,新郑人轩辕黄帝最早将陶鼎炊器制成铜鼎礼器。黄帝宝鼎比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吨,比现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高出0.39米,重8吨。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余8鼎,为四方四圆,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取仕、智、丰、爱、安、嗣、寿、财之名,以八卦之位环列黄帝宝鼎四周。楹联长廊位于黄帝宝鼎坛区东西两侧,各长150米,宽5米,楹联200,展示名人大家手笔,歌颂黄帝功绩,心系故里,其中多为书法艺术佳品。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上植草木。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总投资1600万元,高11.9米,宽50米,二层,建筑面积30018平方米。由郑州大学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纪念馆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为新石器时代人字形建筑,通过岩画和青石等传统表现手法,表现根文化主题。一层在地下,北壁墙中央端坐轩辕黄帝黄铜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纪念馆门前亦有一尊玻璃钢仿石雕黄帝像,与馆内塑像相同。黄帝纪念馆前左侧靠东墙树“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黄帝故里景区2003年为国家AAA级景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姓氏广场

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设黄帝宝鼎坛、中华姓氏墙。轩辕故里祠前区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故里祠区。拜祖区

拜祖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下载《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和故里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晋宁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报告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查报 ----市政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调研组 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

    学校党员“红色故里行”外出活动安全预案

    学校党员“红色故里行”外出活动安全预案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让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沐浴红色思想洗礼,发扬长征精神,磨练革命意志,学校支部决定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故里行(朱德......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湘潭历史文化名城申请调研报告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建设,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

    “黄帝故里税收行”铺就税企和谐发展之路

    “黄帝故里税收行”铺就税企和谐发展之路近年来,新郑市国税局按照“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遵从、终于纳税人满意”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方式、构建网络、搭建平台、落实......

    母校行报告

    回访母校报告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杨文青,2007年9月13岁的我来到平阴一中,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高二文理分科后,我进入了高二14班,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房义平老师。201......

    报告行主持词

    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临沭县分会场报告会主持词 时间:9月8日上午9:00—11:00 地点:第五初级中学会议室 主持人:张校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山东省......

    “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心得体会

    “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心得体会8月15至18日,市直机关工委在腾冲市委礼堂举办了为期3天的“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班,对工委下设各党组织的部分......

    “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心得体会

    “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心得体会今年,我有幸参与了蒲川乡“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党员训练培训班,这是我入党以来所参与过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