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贸易重点知识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
一、重点概念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共存。
2、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
3、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交易。从第三国的角度来看,即时转口贸易。
4、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6、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7、单纯的购销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8、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9、代理: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制定的商品。
10、寄售:是指货主为开拓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出售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费用和佣金。
11、拍卖:是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
12、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指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13、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条件,在所规定的招标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14、商品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期货市场上买卖期货合同的交易行为。
15、对销贸易: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16、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以及利息。
17、加工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料、零部件、元器件有加工贸易另一方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再交给对方,加工方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劳务费。
18、租赁:是指出租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把租赁物租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付给一定租赁费的融资或融物相结合的经济活动。
19、财政关税:是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0、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21、普通关税:是指与本国没有签署贸易或经济互惠等有好协定的国家原产的货物征收的非优惠性关税。
22、优惠关税:是指对来自特定国家的进口货物在关税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其税率低于普通关税税率。
23、特定优惠关税:是指给予来自特定国家的进口货物的排他性的优惠关税,其他国家不得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要求享受这种优惠关税。
24、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原产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半制成品和某些初级产品给予降低或取消进口关税的待遇的一种关税优惠。
25、差别关税:是指对同一种商品由于输出国或生产国情况的不同而是拥有差别对待的关税。
26、反倾销税:是为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而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
27、反补贴税:是指为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时直接或间接接受的任何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8、保复关税;是指发现贸易对方出现歧视性待遇或违背贸易法规或拒绝接受世贸组织裁决后,可以通过征收报复关税的方法给予报复。
29、海关税则:是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30、从量税:是按货物的计价单位作为课税标准,以每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作为税率的关税。
31、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课税标准的征收方法。
32、复合税:是指在海关税则中,对一个税目中的商品同时使用从价、从量两种标准计税。
33、选择税:是指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税目的商品定有按从价标准和按从量标准计征税款的两种税率。
34、滑准税:实在海关税则中对同一税目的商品按其价格的高低分开档次并以此制定不同税率,而使用其不同档次计征的一种关税。
35、差价税:是按照进口货物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同类货物价格的差额来计征的一种税。
36、季节税:是对有季节性的鲜货、果品、蔬菜等商品,按其进口季节不同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税率。
37、进口配额制: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38、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
39、进口许可证: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40、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行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41、技术贸易壁垒:是指那些超越公认的不合理和非科学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的某些特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商品质量及其适应性能的认证、贸易障碍。
42、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
43、政府采购: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实体以法定的方式向社会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行为。
44、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世界各国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与该国的出口信贷机构直接通过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或者通过担保、保险或是给予其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品支付贷款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
45、出口管制: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的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进行管制的行为。
46、保税区: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47、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或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一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二、重要理论
一、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换过程相近;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2)差异:对外贸易难度更大(语言、法律、风俗习惯、政策等不同,交易争端解决困难),比国内贸易更复杂(货币和度量衡差别,商业习惯,国际汇兑等),风险更大(信用、商业、汇兑、运输、价格、政治)。
二、国际贸易利益:(1)、对国家:解决社会在生产的继续;实现社会产品的价;,获得成本降低的效益;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实现生产要素互补;接受国际经济传递,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并改善其国际环境。(2)、对企业:降低成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达到规模经济,提
高企业生产效率;调节产品变动周期。(3)、对个人:满足需求偏好;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品和生活水品;有利于增长才干、拓展视野;有助于增加就业、实现自身价值。
三、二战后国际分工状况:(1)背景: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国际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殖民地和落后国家取得政治独立。(2)特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形势发生变化;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分工的基础和层次发生变化。(3)、规律:纳入分工的国家或地区不断增多;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形式多样化,纽带加多;
四、国贸理论:(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金属留在国内。早期: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晚期:奖励出口、限制进口。(2)绝对成本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它们可以是一个国家在生产和国际贸易方面处于比其它国家更有力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有利的生产条件去分工和交换个国应专门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具有劣势的产品。(3)相对优势论:两国生产两种商品,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都处绝对劣势。优势国可生产优势最大的商品,劣势国可生产劣势较少的商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然后相互交换都可获利。
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1)定义: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原材料、零部件、技术和服务的贸易活动。(2)利益: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垄断地位,有利于运用内部贸易价格减轻纳税负担、减少或避免风险,能很快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六、关税分类:(1)按商品流向分:进口、出口、过境关税;(2)按征税目的分类;财政、保护关税;(3)按征税待遇分类:普通、优惠(特惠、普惠关税、最惠国待遇)、差别关税(反倾销、反补贴、报复关税)。
七、普惠制三原则:普遍性、非歧视性、非互惠性。
八、关税的作用:保护国内市场、调节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贸易差额,影响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合理的关税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发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影响经贸集团间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市场的统一和资源的配置。
九、有效保护率的计算:(1)概念:是指全部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净增加值所给予的影响。ERP=(V’-V)/VX100%。V表示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生产过程的增值,V’表示在各种保护措施作用下个该生产过程的增值。
十、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影响):其护作用更强、更灵活、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一步限制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大战。
十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分类: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最低限价、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政府采购、原产地要求规范、进口前检验规范。
十二、鼓励出口的措施:加强政府的作用、建立和加强进口促进组织的作用、组建中介组织、、出口信贷、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十三、关税同盟理论静态效果:(见练习答案),动态效果:提高资源使用率、获取规模经济、刺激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流动、加速经济增长、十四、WTO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贸易自由化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十五、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自由市场”价格、“封闭市场价格(挑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集团内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十六、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公式:N=(Px-Pm)100% 收入贸易条件: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把贸易数量指数加进来。
公式:I=(Px-Pm)Qx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在净贸易条件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公式为:S=(Px-Pm)Zx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公式:D=(Px/P)(Zx/Zm)100 影响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选择的年份、进出口价格的变化、该商品的供求状况、商品的需求、供给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替代弹性。
十七、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变动周期大致分为新产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是指产品开发和投产的最初阶段新产品刚被研发出来,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供给仅局限在国内,生产该产品还未定型,也未大规模的生产。在这个阶段,生产过程中投入最多的是技术知识和熟练劳动,产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产品成熟阶段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产品已被发展水品相当的国家普遍接受,国外对产品的需求强劲,出口量大。同时外国产上开始模仿生产。产品标准化阶段是指产品及其生产的定型化阶段,产品已被大批量生产,生产已经到了标准化。这是资本与非熟练劳动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生产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十八、技术差距理论:他们认为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同时他们还认为技术是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革新发展的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样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或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
十九、有效保护理论的政策意义:(1)有效保护与关税结构:制成品与关税是率高于其投入品的关税税率,能使有效保护率高于其名义关税保护率;如果一些国家的制成品关税税率并不低,但由于其投入品关税税率高于制成品的税率,灌水不仅没有为本国提供足够的有效保护,甚至出现了负保护。(2)与关税减让谈判:再按一揽子减税方法进行减税谈判时,大幅削减投入品的关税,小幅削减或不削减产出品的税率就可以在降低总体关税水平的同时,不降低或少降低甚至可能提高对被保护产业的有效保护率。(3)与关税制度:在各国经济中又是一类产品的投入品由于某种需要必须以高关税保护,而该产品作为其它行业的投入品又受到这些行业的限制,不能提高税率。这就要考虑投入产出系数的大小了。还有各国对出口品的进口投入品实行保税,或对加工后复出境的货物实行退还其进出境时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国内税,可以是投入品的税率为零,从而避免出现负保护。(4)与产业政策:运用于产业政策是,最主要的是根据既定的产业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关税结构,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促使资源配置合理化。
第二篇:国际贸易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期终考试复习大纲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值、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2.国际贸易种类(相关的分类及内容);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联系和区别。
3.二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征。
二、自由贸易理论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4.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及其评价。5.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主要内容及其评价。6.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里昂惕夫之谜。
(二)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7.产业内贸易的含义、特点、基本内容。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9.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10.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1.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保护贸易理论
(一)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
13.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14.汉密尔顿、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现代的保护贸易理论
15.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及其评价;与传统保护贸易理论的区别。
16.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7.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18.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19.管理贸易理论。
20.公平贸易理论。
四、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措施)
21.关税的含义、特点及类型。22.非关税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五、鼓励出口的措施
23.信贷措施的类型及其内容。24.出口补贴的含义、形式。
25.商品倾销的含义、商品倾销的类型、商品倾销的条件。26.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六、世界贸易组织
27.GATT成立的时间;GATT的宗旨及基本原则;GATT的发展历程(“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特点)28.WTO成立的时间;职能和基本原则;WTO与GATT的区别;WTO的主要协议(包括6个相关协议的名称、主要内容)。
第三篇: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做对外贸易系数、贸易密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以正数表示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为贸易逆差或入朝,以负数表示
就整个对外贸易或某一行业而言,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顺差就是净出口,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的贸易赤字就是净进口。
绝对优势:是指一国(人)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产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新古典主义的解释;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
贸易条件(TOT)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率
净贸易条件: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净贸易条件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即 TOT=Px/Pm×100 提供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条件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的数量之交点的轨迹
特定要素:这类(在一定时期内)专属于某一产品生产的生产要素就是特定要素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同质产品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而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
差异产品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的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
贸易政策是指一个经济体的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对贸易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其对贸易的干预程度大体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最惠国关税是指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所征收的关税,关税税率由最惠国待遇协定所规定,可以是单方减让的关税,也可以是相互减让的关税。MFN 普惠制:GSP 关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承诺的、根据给惠方案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给予关税优惠的待遇。原则:普遍的 非歧视性 非互惠
自由贸易区(或经济性特区)在许多情况下是实行零关税或极低的关税,即外国商品可以免税或低税进入这些地区
有效保护率:是指一国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对某一行业单位产出附加价值增加率的影响 最佳关税是指进口国利用其市场影响,通过破事出口国降价以获得最有利的贸易条件,和实现本 国福利最大化的关税。
最佳关税有两个关键的假定:
一、关税征收国只关心本国福利,二、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
非关税措施NTM 也称作非关税壁垒,是指所有导致外国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公共条例和政府实践。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更强的灵活性,更具有效性,更具歧视性,更加难以对付
自愿出口限制VER,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同意限制其向进口国出口的数量,通常表现为两国政府就出口国限制其向进口国的谈判结果
倾销: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 倾销的类型:偶然性倾销
掠夺性倾销
持续性倾销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种类: 1 技术法规 2 标准 3合格评定程序 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给予融资便利,扩大本国社保的出口。又称为约束性贷款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一般用于成套设备,船舶等的出口。本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条件:1 出口商品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即由于贬值引起的出口量增加幅度会大于本国货币的贬值幅度 2 其他国家不采取任何报复性措施 出口退税是指各个国家按照消费地原则征收商品税(国内称之为增值税,部分商品同时征收消费税),对出口商品不予征税(或按零税率征收),对进口商品则征收国内商品税
扭曲被定义为经济活动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偏离 扭曲分为四种,贸易扭曲 生产扭曲 消费扭曲
要素市场扭曲 次优: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只能在背离帕累托最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寻求较佳的状态,该状态可被称作次优。一国实现的均衡劣于最优均衡被称为次优均衡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主张:1 从限制贸易转变到促进贸易 2 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 3 国家干预主义4 以国内工业支持对外贸易 5 在制度和组织方面强化对外贸易的地位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穆勒标准:1 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该取消保护 2 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行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 3 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关于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穆勒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 坎普标准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 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 1 保护关税政策 2 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 3 高估本币币值
促进出口体制是采取外向型的贸易战略和政策(也称出口替代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
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发展和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中性贸易体制是指一个经济对进口和出口提供的刺激具有对等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鼓励特定产业的出口或限制其进口来达到改善经济绩效目的的政策
包括1 出口补贴 2 关税 3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思想是: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存在着超额垄断利润或租金,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干预来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改变竞争格局,从而达到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
互惠是指贸易双方相互进行贸易限制措施如关税、限额的减让,这些相互给予的优惠并不提供给第三方。WTO中提出的互惠贸易理论包括三层含义1 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第一差异互惠原则 3 开明的重商主义
贸易依存度即一国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程度,同时也表明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六类 1 优惠贸易安排 2 自由贸易区 3 关税同盟 4 共同市场 5 经济同盟 6 完全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
里昂惕夫的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结合形成的新的生产要素,包括教育投资、工作培训等支出
里昂惕夫的计算只计算了有形资本 忽略了无形资本 这是其缺陷
贸易开辟是指成立关税同盟之后,内部取消关税使本国该进口商品可以无关税的较低价格从伙伴国获得,从而进口数量增加 贸易转移指成立关税同盟之后,本国原先以较低价格从世界其余国际进口的产品现在被成本较高的伙伴国的出口所取代
WTO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自GATT以来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 公平贸易原则 2 关税减让原则 3 透明度原则 4 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 5 非歧视性原则 6 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理论
重商主义;内容: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它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绝对优势理论;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在于输出本国在生产费用上占绝对优势的商品,以换取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费用较高的商品。按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和贸易,可使参加国都能获得利益,而只有各国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种利益才能得到最大
限度的实现
比较优势理论;假设:1 两国两产品的模型 2 只有劳动一种要素 3 生产成本不变 4 运输成本为0 5 没有技术进步 6 物物交换 7 完全竞争市场 8 充分就业 9 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内容:当两个国家生产的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时,只要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可以增加,通过交换各国都可以得到比较利益
积极意义:该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局限性:该理论属于静态分析 但实际上 要素和技术水平等都在变化2 会产生比较优势陷阱 H-O模型:假设:1 两国两商品两要素模型 2 生产要素在国内可再生产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3 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包括:a 生产函数是线性的,且为不变的规模效益,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为正数但递减 b 各国相同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没有技术的差距 c 没有要素密度的逆转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5 收入水平和偏好不决定贸易类型 6 没有运输成本和运输障碍 贸易平衡
内容: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要素便宜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要素昂贵的商品,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超保护贸易理论:根本宗旨:保护国内先进和发达的工业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外贸易乘数:一国的出口和进口波动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效应,这个倍数就是所谓的乘数,取决于两个因素: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国民收入乘数越大。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弗农把产品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生期 成长期 成熟期
新生期: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是科学技术人才和力量的研究开发投资,产品性质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拥有科学技术人才和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具有优势
成长期:技术已经成熟,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是大量的资本,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产品性质是资本密集型,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具有优势,并取代创新国而曾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成熟期:产品已经标准化,广泛普及于市场,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产品性质成为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所有权优势:又称垄断优势或厂商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而他国企业没有或者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投资环境和政策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对投资国所产生的吸引力。
第四篇: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一}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外贸依存度:表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净出口/国民生产总额)
必须是因为买卖而输出与输入的商品,属进出口之列
净出口 :出口量>进口量。净进口:进口量>出口量
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如美元)表示的一定时期(一年)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出口值+进口值
国际贸易量是由于统计上的需要,剔除了价格波动(价格指数)的影响所计算出的一个数值。贸易差额: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出超。贸易逆差: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入超。
总贸易体制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我国采用总贸易体制。(凡是进入该国境界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境界的商品都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过继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体制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关境与国境:关境是一个国家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当今世界关境与国境不一致是普遍现象。a关境等于国境(绝大多数情况);b 关境小于国境(经济特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c关境大于国境(关税同盟,经济区域一体化)
二者的区别:总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货物贸易是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又常常被称作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出售或购买服务的交易
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转口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销售,而是再向第三方出口。过境贸易: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或为了节省运费和时间,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对于第三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是目前最普通的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进行易货贸易多是由于双方的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且缺乏外汇储备。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地位。它用各国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示一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
{二}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制约)、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制约
静态利益 假设:在封闭条件下;两国间发生贸易关系。总结:①只要A、B两国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相对价格)不同,两国就可以通过贸易获利。(一个国家以内的不同地区之间也
适用)②在可贸易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它们在A、B两国内的交换比例
之间。贸易利益的源泉:贸易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
际贸易为条件。
动态利益①开展国际贸易,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②利于开拓
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③开展国际贸易,激发企业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④开展国际贸
易,能加速资金积累⑤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⑥对一国政治、文化、社会进步产生积
极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国别价值又称国民价值,国际价值的对称。
一国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该国货币表现的。国际价值
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
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
1、比较成本论(举例)
2、贸易互利性原理“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
3、科学性①一个国家不论处于什么发展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
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国家,也能在劣势中找到相对的优势。②比较成本原理
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
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③开展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是在一
定区间内。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4、局限性①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②把多变的经
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动态分析③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瑞典 赫克歇尔和俄林)
1、基本内容①假设:各国劳动生产率相同②产
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③逻
辑思路:商品价格差异←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各国的生产
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假
设条件下,自由贸易。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
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如
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裕的要素
价格上涨,相对稀缺的要素价格下降。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
4、科学性: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理论
上有所创新;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5、局限性: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c没考虑
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角度)(美国哈佛雷蒙德·费农)第一阶段: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制造
出新产品,对某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
第三阶段:创新国以外的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参加与创新国的出口竞争;第四阶段:
在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
产业内贸易理论(20世纪60年代)
1、产业间贸易: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
产的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2、理论解释:A偏好
相似理论(瑞典林德)①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
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②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
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
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B市场结构论:用市场机构中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等理论来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内部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必要基础:规
模经济促进各国在各产业内部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
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性原因。
3、从供需方面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从供给方面,垄断
竞争条件下,造成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从需求方面,消费偏好多样性,各国的消费需求形式
常常有部分互相重叠。
4、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
差别,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消费层次结构
公司内贸易理论
1、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
贸易。
2、理论解释⑴内部化理论:为了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过高的劣势,跨国
公司实行市场的内部化。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能获得的利益:①内部化能够获得协调业
务活动的利益;②内部市场能够从公司的总体利益出发,通过差别化定价的策略充分掌握市
场力量;③内部化通过长期的或永久性的内部供需安排可以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④内
部化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以消除知识产权在市场转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⑤公司
内部贸易的定价方式可以产生很大利益。⑵垂直一体化理论:指两个相邻的生产阶段被置于
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之下。垂直一体化后,生产阶段的外部市场交换关系即转换为内部市场
供求关系。相邻的生产阶段常处于不同的国家,这种垂直一体化便导致公司内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⑶公司内贸易格局:水平型,垂直型,水平与垂直交叉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迈克尔·波特)
1、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
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
2、四个基本
因素:①要素条件:自然资源(基本因素)、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推进因素)②相关产业
和支撑产业 ③需求因素 ④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两个辅助因素:一国面临的机遇,政府
所起的作用。
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区别: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到以
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竞争优势,是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突破。联系:①比较
优势与竞争优势往往同时作用于一国产业的发展;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可互相转换;③两
者都是产业竞争力的比较。
{四}世界市场价格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
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
2、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影响因素:①国际价
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②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③世界市场供求关
系;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竞售(卖主)P ↓;竞购(买主)P↑;买主与卖主间竞争:
卖方市场P↑;买方市场P ↓]
3、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条件:统一的市场上,完全竞
争的条件下。
4、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㈠ ⑴调拨价格(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内部母公
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
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特征:①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偏离性;②价格实现与资源配置的二重
性;③广泛长远的战略目标。⑵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利用垄断地位规定的高于或低于正常价
格的一种市场价格。有两种:垄断高价,垄断低价。垄断组织操纵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手段:
组织卡特尔,价格领导制。㈡ 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⑴国家对商品市场价格的干预(单
方面:农产品)方式:①通过收购或对农场主贷款来支持价格;②限制产量;③按保证价格
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大小,给予补贴;④管理进出口;⑤国家经营收购业务和进出口贸
易 ⑵双边的:政府间贸易协定 ⑶国际性:国际商品协定(缓冲库存;出口限额;多边长期
合同)。㈢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国际间在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
经营的买者和卖者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五}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两种
表示法:用物物交换表示,用价格表示)
贸易条件指数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T=(Px
/Pm)×100;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T﹥100表示贸易条
件改善,T﹤100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商品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变动;商
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并不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减少。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单项要素
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
数的乘积。S=(Px/Pm)×Zx;Z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2)双项要
素贸易条件指数 D=(Px/Pm)(Zx/Zm)×100;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3、收入
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出口支付进
口的能力。I=(Px/Pm)×Qx;Qx代表出口量指数。
贫困化增长(印度 巴格瓦蒂)含义:当—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
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
害的地步。
关税政策:征收进口关税对贸易小国和贸易大国的影响不同:
1、贸易小国征收进口关税
不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造成影响,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
2、贸易大国征收进口关税
大国进口量的调整就会影响到世界市场价格,大国进口↑,将引起世界市场价格上涨,进口 ↓,将引起世界价格价格下降。大国征收关税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若该国出口价格不
变,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关税效应由进口国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商共同负担,大国向出口国转嫁了部分关税效应。
{六}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自由贸易政策(实质是“不干预政策”);保护贸易政
策(实质是“奖出限入”)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德国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近代工业
也有长足发展,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1 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观点:(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
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2)
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
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2 经济增长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
业时期: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农工商业时期。3 李斯特关于
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1)保护对象的选择:主要是国内的工业。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
程度的保护措施:奢侈消费品(低关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工业品部门(实行关税
保护)、机器/工业原料的进口(免税或极低关税)、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较
高关税)(2)保护关税的运用:一国的保护税率应有两个转折点,由低到高然后又由高到
低。4 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1)积极作用: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
行经济自卫(2)当代发展中国家若实行贸易保护只能采取适度保护:保护的范围要适度、保护的水平要适度、保护的期限要适度。
{七}关税是—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
行政管理机构,它是贯彻执行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的重要工具。
关税的目的(1)增加财政收入;(2)保护本国生产
关税的种类 :1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
关税。(最惠国税和普通税)【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低,二者税率差幅往往很大。2出口税 :是出口国的海关
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种关税。3过境税: 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
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二战后,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税,仅仅在外国商品
通过时征收少量的准许税、印花费、签证费和统计费等。4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
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就叫进口附加税。征收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临时
措施。主要目的是: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低价倾销,对某
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反补贴税 :又称抵消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津贴
或补贴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
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和国内市场。】5差
价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就叫差
价税。由于差价税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它是一种滑动关税,能较好地起
到限制进口的作用。6特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者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
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7普遍优惠制(GSP)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税则):1依据(1)海关税则及其商品分类: 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
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商品的系统分类(2)海关税则的种类:单式税则(单
栏税则),复式税则(多栏税则)【欧盟实施五栏税则: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普惠制税
率、最惠国税率、普通税率;中国实施四栏税则: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普
通税率】2征收方法: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关税的经济效应:1对贸易小国:消费效应(征收关税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直接伤害)、生产效应(对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来说,可从保护关税中获得利益)、贸易效应(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导致进口减少,从而使经营进口商品的公司和
个人损失了部分市场,减少了收入)、财政收入效应(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它会给进口国带来财政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征税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收
入再分配效应(关税会造成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的再分配)。2对贸易大国:大国
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的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
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不同于小国的情况。贸易大国征收
关税, 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若该国出口价格不变,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大国征收关税对该国净福利的影响:比较关税的保护成本与贸易条件改善获得的利益。
非关税壁垒措施:㈠ 进口配额制:1 ①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进口商配额):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
进口;②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
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或附
加税。2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①关税只是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完全替代了市场
机制;②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而进口配
额是由政府确定的;③进口关税在发挥保护作用时,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④
管理方法的差异。㈡ “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
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
额即禁止出口。㈢ 直接生产补贴:是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对国内某些过去必须依赖进口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即进口竞争部门给以补贴,使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能以与同
类进口产品的相同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达到排挤(或减少)此类进口产品的目的。㈣ 汇
率政策 1 汇价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
进口产品提供了相当的补贴,起到鼓励进口的作用。2 汇价低估(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提
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进口产品征收了相应的关税,起着限制进口的作
用。3 均衡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㈤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进
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
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
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
场的目的。类别: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措施:(1)严格苛刻的技术
法规和技术标准(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4)绿色壁垒[绿色
标准、绿色环境标志、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内在化要求(加工和生产方法内在化、环境成本内在化)]㈥ 其他几种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出口的国
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进口押金制
度。
出口鼓励的政策措施:㈠ 出口补贴是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所给予的直
接或间接资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被指责为“不公
平竞争”。主要方式:直接的现金补贴、对出厂商提供财政优惠等、出口优惠金融制度(出
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㈡ 商品倾销 1 定义(两种情况)(1)出口国以低于其
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外销售商品(2)出口国以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外销售商品。2 种类:
持续性倾销、掠夺性倾销、零星的倾销。㈢ 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㈣ 经济特区 是—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综合性经济特区、保税区、边境区。
{八}WTO的主要协议: 部门协议(实体协议):有关货物贸易协议、有关服务贸易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程序协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WTO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1)WTO中的最惠
国待遇原则是多边、无条件的,它要求一个缔约国给予另一个缔约国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
须自动地、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缔约国(无论对货物、服务、知识产权都适用。最惠国待
遇原则不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实行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边境贸易的例外、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普遍优惠制的例外、国际条约已有规定的例外。】(2)国
民待遇原则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
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不对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实行歧视待遇。)
【有关国民待遇的例外:一般例外、安全例外】2.关税保护原则(1)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以关税作为各缔约国唯 一的保护手段。另一层含义是各缔约国应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通
过关税减让谈判,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关税水平只能降,不能升。
(2)关税减让原则存在的例外:a有关成员方在某些条件下,可借助“保障条款”,不遵守此原
则。b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自身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可在关税减让方面享受非对等的优惠待遇,如GSP。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数量限制通过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数量来保护本
国市场,从而妨碍了竞争。与关税保护原则相违背,应取消。4.透明度原则 :指各成员方政
府应迅速公布其与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规章,以便其他成员方和贸易商
能够熟悉。这些法规在公布前不能实施。5.公平贸易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减少其他非关
税壁垒,以保证公平贸易。6.互惠原则:双方在贸易特权或贸易利益方面的相互或相应让
与、贸易减让的结果要使双方增加的进出口量大致相等。7.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为维
护各成员方正当权利,协调其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通过争端的解决恢复各方权利和义
务的平衡8.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的原则 :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巨大
差距。9.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二战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和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国
际贸易领域出现了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向,各集团内部纷纷采取减少或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的区域性贸易安排。10.合理保障原则:国际收支保障条款、幼稚工业保障条款
第五篇:国际贸易考试重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凡是进行跨越国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就可视为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由此可见,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先导。产业革命使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资料的生产变得异常容易,社会只需要很少的人、用很少的时间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然而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产品,此时自由贸易主义兴起,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刺激企业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向国外销售产品。因此,国内市场向境外延伸。困际市场营销活动最初只是企业偶然的对外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致力于恢复经济,国际市场需求很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兴办跨国公司,制定大盘国际市场营销战略,走国际化路线。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一般实行全球战略,将其全球范困的经昔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目标是追求拱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考虑局部利益的得失。它与国际贸易的业务经营相结合,关系十分紧密。
作为国际商品的交换,当代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受世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营销实施与国际贸易相合来看,当代世界贸易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市场营销。企业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不仅需要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而且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贸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理论中,国与国分工的世界市场理论、贸易国家区域理论、比较成本论、生产要素察赋论、人力资本论、技术差距论和偏好相似论等理论都从不同层次阐明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和贸易的格局,并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有直接和间接的指导意义。例如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产品周期论,便是在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和阻碍作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因为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商品市场的现状和趋势的总框架。掌握着总框架就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2)国际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的冤要组尉鬃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跨国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在生产基地国组织生产销督与出口外,还统筹协调各子公司的生产和其在东道国的销售与出口。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出口,都分别是各该生产基地国和东道国出口贸易的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公司在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销售是属于子公司的市场营销,对于毋公司来说,则是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范畴。跨国公司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影响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即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皿下降。由于跨国公司设立的海外子公司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战略势必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