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诗歌研究

时间:2019-05-13 12: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魏野诗歌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魏野诗歌研究》。

第一篇:魏野诗歌研究

魏野诗歌研究

中文

魏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是宋初著名的隱士和詩人,其生前就詩名顯赫,且詩歌已結集廣為流傳。

本論文立足於文本和史料的記載,從實證的角度對魏野的詩歌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經論證得魏野是生於太祖建隆元年,即960年,卒于天禧三年十二月九日,即1019年。魏野是“先世蜀人,徙於陝州”。論文從宋初社會和宋初詩壇具體情況出發,呈現了宋初社會實行清靜無為的黃老之治,儒釋道三教並行,使整個社會彌漫著濃郁的隱逸氛圍。然後具體分析魏野的詩歌,從文本出發,對魏野詩歌的題材、內容、體裁和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论文研究,尤其是其詩歌意象選取的獨特性,為辨別他的詩風特點做鋪墊。

總結前面對魏野詩歌的研究,第六章分別從詩風形成和詩風體派兩各方面來辨別魏野的詩風。明確了他的詩風不是單一的,不同于“晚唐體”的其他詩人,也不同于“白體”詩人的風格,是北宋詩壇的一種特殊現象。另外,他的詩歌,尤其是詠物詩,大多借詠物來說理,初露宋調的“以議論為詩”的特點,他能夠抓住微小的事物進行描寫,開拓了宋詩的題材。

他的詩歌既沒有“白體”那樣淺切易懂,也沒有“晚唐體”那麼追求“苦吟”。這是宋初詩壇的獨特之處,可以說魏野詩是兩種詩體的過渡和交集。

译文

Wei Ye ,named Zhongxian,called Caotang Lay.He was a famous hermit and poet in Early Song Dynasty.He h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poems.He had possessed a great reputation before his death.His poetry were widespread.The thesis carries out the overall study and analysis of Wei Ye’s poem,collects and ownes the material.Thefirst chapter introduce Wei Ye,the studying condition in and out.Weiye was born in 960 and died in 1019.His ancestors lived in Bashu,and moved to Shan zhou(in Henan Province now).The thesis introduce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society and Parnassus in Early Song Dynasty.It has the policy and the religions.The chapter four and five study in detail Wei Ye’s poem in terms of content,subject,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Summarized the study in the ftont,the chapter six carefully analyses his prosody,and concludes that the poems of Wei Ye is the combination of Bai Juyi’s style and late Tang style.He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m.Weiye’s poetry is not shallow-cut and understandable of Bai Juyi’s style and doesn’t write poetry hardly.This is an unique phenomenon in Early Song Dynasty.Weiye is a transition of late Tang style of Bai Juyi’s style.

第二篇:吉野弘诗歌《生命》

吉野弘是日本的一位诗人,1926年(大正 15岁)1月16日 — 2014年(平成 26年)1月15日。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吉野弘诗歌《生命》,欢迎查看。

生命

吉野弘

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

成功的完满

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

就算将雌蕊与雄蕊聚集

也不足够

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

联系起雌蕊和雄蕊的关系

生命本质上

便怀有重要的匮乏

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

我们彼此

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

毫无知觉,也未曾被告知

原来我们是被播散的种子

然而有时,再难忘却也能维持住的关系

就这样,世界被巧妙的构筑了,这是为什么

马蝇,囚泳在光里,向盛开的花慢慢飞近

我也是,可能是,别人的马蝇

或许你也是,曾是吹拂我的风

日文版

自分自身で完結できないように

つくられているらしい

花も

めしべとおしべが揃っているだけでは

不充分で

虫や風が訪れて

めしべとおしべを仲立ちする

生命はすべて

そのなかに欠如を抱きけ

それを他者から満たしてもらうのだ

世界は多分

他者の総和

しかし

互いに

欠如を満たすなどとは

知りもせず

知らされもせず

ばらまかれている者同士

無関心でいられる間柄

ときに

うとましく思えることさも許されている間柄

そのように

世界がゆるやかに構成されているのは

なぜ?

花が咲いている

すぐ近くまで

虻の姿をした他者が

光りをまとって飛んできている

私も あるとき

誰かのための虻だったろう

あなたも あるとき

私のための風だったかもしれない

个人生平

山形県酒田市生まれ。1938年(昭和13年)酒田市琢成第二尋常小学校を総代として卒業し、1942年(昭和17年)12月、山形県酒田市立酒田商業学校を戦時繰り上げ卒業した。若いころ高村光太郎の「道程」を読んで感銘を受ける。商業学校卒業後、1943年(昭和18年)1月に帝国石油に就職した。1944年(昭和19年)に徴兵検査に合格するが、入隊5日前に終戦を迎えた[注 1]。戦後は労働組合運動に専念していたが、1949年(昭和24年)に過労で倒れ、肺結核のため3年間療養した。入院中に詩人の富岡啓二と親しくなっている。療養中に詩作を始め、1952年(昭和27年)詩学社詩誌「詩学」に「爪」、「I was born」を投稿し新人に推薦される。次いで翌1953年(昭和28年)、川崎洋や茨木のり子の詩誌「櫂」に同人として参加した。ここでは谷川俊太郎、大岡信らと親睦を深めている。1957年(昭和32年)に私家版詩集『消息』を刊行して注目をあつめ、1959年(昭和34年)には詩集『幻方法』を上梓した。1962年(昭和37年)に退職してコピーライターとなった。

1972年(昭和47年)、『感傷旅行』で第23回読売文学賞の詩歌俳句賞を受賞した。1979年(昭和54年)から1986年(昭和61年)まで西武池袋コミュニティカレッジで詩の公開講座を担当し後進の育成に励んでいる。1980年(昭和55年)からは文筆を専業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1990年(平成2年)、『自然渋滞』で第5回詩歌文学館賞を受賞した。1994年(平成6年)、『吉野弘全詩集』(青土社刊、ISBN 4—7917—2094—6)を刊行する。代表作には結婚披露宴のスピーチで引用され広く知られる「祝婚歌」をはじめ、国語の教科書にも掲載された「夕焼け」、「I was born」、「虹の足」などがある。詩作の作風は独特の転回視座を有しているのが特徴である。また母校をはじめとする校歌や社歌の作詞活動に取り組み、髙田三郎の合唱組曲「心の四季」でも知られている[注 2]。随筆や評論も手掛け、詩の魅力や詩作法技術論から詩的感動の原点とは何かという問題にまで論を進めた評論『現代詩入門』(青土社刊、ISBN 978—4—7917—6352—8)が著名である。新聞、雑誌において詩壇の選考者を担っている。1996年(平成8年)酒田市特別功労賞、1998年(平成10年)第41回埼玉文化賞(芸術部門)を受賞した。

1972年(昭和47年)から埼玉県狭山市北入曽に在住し、1977年(昭和52年)には同所を題材とした詩集『北入曽』を発表。1983年(昭和58年)から1996年(平成8年)まで、狭山市民の文芸雑誌『文芸狭山』(狭山市立中央図書館刊行)の編集委員を務め、自作の詩や随筆を投稿している。2007年(平成19年)に静岡県富士市に転居した。米寿を目前に控えた2014年(平成26年)1月15日21時48分、肺炎のため富士市の自宅で死去した。87歳没。墓所は狭山市入間川の妙智山慈眼禅寺にある。

第三篇:李白诗歌研究

李白歌行体诗研究

摘要:本文以李白歌行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李白歌行体诗的概况、内容、艺术特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李白歌行体诗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抒写自己理想与情怀的,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的诗歌以及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等,其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李白的歌行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李白歌行

艺术构思意象跳跃

目 录

一、引言………………………………………………………………………………………3 二、李白歌行体诗歌创作概况……………………………………………………………… 3 三、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内容„„„„„„„„„„„„„„„„„„„„„„„„„ 3

(一)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4

(二)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4

(三)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4

(四)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5 四、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5

(一)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5

(二)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6

(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7 五、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 8 参考文献……………………………………………………………………………………… 8 致 谢……………………………………………………………………………………………10

引 言

李白是盛唐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他留下的近一千首诗歌中,尤以其歌行体诗歌广受人们赞誉。李白是一流的诗人,一流的诗人往往有一流的表达方式,尽情、尽兴。李白最狂,也最具豪情,他是与其同时代的杜甫心目中的人气之星,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李白,因而李白研究也具有开放性。李白诗歌创作除了天赋外,更多的是对前人成果的汲取,这点在其歌行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李白,歌行则是必读作品。本论文以李白歌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李白研究的深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李白歌行体诗的创作概况

歌行体是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在唐代以前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唐音癸笺》中也提到歌行体诗歌通常以歌、行或者歌行命名。胡应麟认为七言古诗都可以作为歌行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行的界定就不统一,尤其是在歌行与乐府之间,很难划清界限。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提到歌行,并简单总结了歌行发展的几个阶段:①魏文帝《燕歌行》对歌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南北朝时以鲍照《拟行路难》、江总《宛转歌》等为代表,已经初步具备歌行的体制;③初唐以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等为代表,歌行获得进一步发展;④盛唐以李白为代表,歌行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综合前人观点,本文对歌行的界定如下:歌行应属于古体诗一类,它源自于乐府,题目多沿乐府古题或自创新题;句式以七言为主,但也夹有杂言;内容多指事咏物,抒写情意,篇幅较长;气势起伏跌宕,开阖多变。

根据篇幅长短,本文将李白歌行分为以下两大类进行浅析:①李白歌行中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的长篇歌行。如:《襄阳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烛照山水壁画歌》等;②李白歌行体诗中的短篇歌行。此类代表有《乌栖曲》、《古朗月行》、《秋浦歌》、《把酒问月》等。

二、李白歌行体诗的内容

李白歌行体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有描写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有描写战争的,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友情的诗歌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其内容。

㈠李白歌行体中反映盛唐时代和精神面貌的诗歌。过去人们总说李白诗多写一己之怀,没有像杜甫那样的关心国家,关怀人民的诗歌。其实不然,李白的“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他的作品也确是能够反映国家和历史的。这方面的诗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反映盛唐清平景象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如:《君子有所思行》中写出京城的壮观景象,紫阁与山接连,战马成群,军容整齐,整个京都充满生机。《将进酒》中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也是盛唐气象的展现,奔腾的黄河正是因盛唐这样的盛世而显得更为壮观。这其中也包含李白的盛唐自豪感与自信心。⑵反映社会由盛转衰前夕的矛盾和痛苦的作品。盛唐社会表面一片繁荣,实则隐含很多矛盾。李白正是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向世人展示出了这些潜伏着的危机。如《蜀道难》中,诗人借写自然蜀道的艰险,引申到对社会政治形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忧虑之情。

㈡李白歌行体中抒写自己情怀与理想的诗歌。李白是唐代诗坛的巨星,是非常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他很早就意识到大丈夫要有四方之志。因此抒怀壮志的诗歌在其歌行体中占据很大分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抒发自己政治理想以及理想破灭后仍继续追求的诗歌。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是天宝二年的作品,当时诗人受到最高统治者唐玄宗的赏识,流露出志得意满的情绪,并表示要建功立业,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胆雪胸臆。”《梁园吟》是李白政治失意,离开长安后所作。虽然诗歌突出表现了诗人醉酒放诞的思想和生活,但是诗人没有就此沉沦,虽被排挤,但仍不失信心。诗歌末尾作者坚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使社会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②借用古代人物讽喻现实,抒发情怀。《梁园吟》借用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信陵君当年是何等豪贵,如今却连坟墓都保不住;梁孝王当年的宫殿是何等华丽,如今也已不见踪迹;枚乘、司马相如也早已成为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富贵难以长久,人生无常的慨叹。③表明自己功成而不受禄的思想品格的诗,这点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诗歌结尾处写到一旦理想实现后,诗人就会和杨山人同去山林过隐居生活。

㈢李白歌行体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控诉及批判的诗歌。《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以天地宽广反衬自己的失意和悲愤;诗中反映出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上行下效,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学会斗鸡就有机会结交上层人物,进而打开仕途之门,这是当时许多人进入官场的捷径。“昭王白骨縈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反映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失望,也是对上层统治集团的无情嘲讽。

㈣李白歌行体中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李白一生漫游大江南北,与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在他的部分歌行体诗歌中,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同情。①写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诗歌。如:《秋浦歌》其十四描写炼矿工人的辛勤劳动,旺盛的炉火把工人的脸照得通红,然而他们还是坚持在月夜中进行生产;其十六描写农民的渔猎劳动,描绘出农家老翁一家人和谐的水上劳作场景。②描写战乱中人民惨状的诗歌。如:《扶风豪士歌》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避难东南时所作。诗中“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刻画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③描写妇女命运悲惨的诗歌。这类诗歌也多是描写因为战争,丈夫远去参战,妻子独守空房的悲剧。如《北风行》中描写幽州思妇悼念战死边地的丈夫,因而高呼“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真实地刻画出女子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此外,李白歌行体中还有很多描写他对故乡思念的作品,以及与酒有关的诗歌在李白歌行体中也有很大的份额。

三、李白歌行体诗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歌行的集大成者,歌行在李白手中,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形式也更为自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首先,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创作更为自由。他学习《诗经》“言志”传统和“比兴”手法,拓展了歌行的思想内容,他吸取楚辞奔放的激情和丰富的幻想,使每一首都闪烁着其思想的光芒,喷射着生命的烈焰。他吸收诸子百家自由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为歌行的发展开疆拓土。其次,李白除去六朝辞赋和诗歌颓废浮华的一面,在保持歌行刚健清新的基础上增加了动人的色泽和音乐性,使其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使得歌行在句法上获得千姿百态的奇观。经过李白的改造,歌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可以叙事、抒情、写景、发议论,纵横捭阖,任意驰骋。所以,人们常说:李白歌行非诗、非赋、非文;亦诗、亦赋、亦文。看似矛盾,却符合事实。李白在歌行中找到了他浪漫主义的最好形式,创造了一系列“惊风雨,泣鬼神”的名篇,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㈠李白歌行体诗精巧独到的艺术构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李白歌行体诗构思新颖、精巧、独特,使得后人在同一题目下所创的作品无一可以与之匹敌。如:《乌栖曲》前人如徐陵等人的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李白则写吴王宫中的狂欢,主题基本相同,但是构思却不同,一是改变了原先作品七言四句、二韵的形式,加上一个单句结尾,意味更深长;二是以时间为线索,写出吴宫淫荡生活的过程,而且形成姑苏、夜、吴宫、西施、5

落日、滴漏、秋月、天明这样典型的环境,写出君王不可避免的乐极生悲的下场;三是与一般歌行不同,本诗采用纯客观叙写,不用一句贬词,却具有强烈的讽喻意义,冷峻深刻,这也是李白歌行体诗风格多样性的一个体现,此诗含蓄,深沉,形成与豪迈奔放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贺知章曾评价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再如《将进酒》,本意就是劝酒歌,前人创作此题多是五言小诗,主题就是单纯的强调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而李白则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个性特征,将其改为大篇长句,并且运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浪漫主义诗风,将此题写深,写透,写彻底,形成独具特色的、豪放的劝酒歌,而且主题更加深厚,在劝酒的同时,肯定自我价值,虽然道路坎坷,但是仍然相信自己。使人一读诗歌,就能被诗中那种自信的人生态度所感染,这也是这首诗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⑵李白歌行体诗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大。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诗人在构思诗歌时,对意象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因为思维的跳跃及感情的起伏较大,所以其意象的排列也具有很大的时空跳跃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①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跳跃组合。这方面的典型作品如:《行路难》其三“子胥自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子胥、屈原不是同时期的人物,吴江与湘水又非同一地点,而李白却将他们用来形成相互映衬的意象,揭示同一主题,即但凡正直之人总会受到排挤的不幸,给人留下凄凉与悲愤之感。②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跳跃。如《江上吟》中,“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通过所处空间不同的两个意象,在对比的同时,抒发出自己不合流俗的志向;《梁园吟》中,“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也是通过空间转换写出自己失意后的放诞生活。③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跳跃。李白运用此方式表达人世的沧桑。如:《梁园吟》中,“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慨叹富贵不常在的事实;《江上吟》中“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也是说明随着时光流逝,权势功名皆会不存在,唯有美文才能“光焰万丈长”。

㈡李白歌行体诗体现出雄奇奔放的诗歌风格。众所周知,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主观色彩最浓的,而作为浪漫主义大师的李白,其歌行体诗的主观色彩尤为浓烈,他的长篇歌行总是体现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是他独立不羁的个性及率直、狂放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⑴李白歌行中多选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的情绪、观点、态度、人生观都直观地展现在作品中。通过他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李白是志存高远的人,通俗点讲,李白一生都渴望做宰相,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然而现实的黑暗却断送了他的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其内心形成深刻的矛盾,对黑暗现实强烈的反抗和奔放的性格使其作品呈现出喷发式的恢弘气势。如《襄阳歌》中塑造了一个醉酒的诗人形象从“醉 6

如泥”及“倒着接蘺”中不难发现。诗人高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想学当年不惜小妾换骏马的曹彰,坐在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子,车旁挂上凤笙龙管。就连当年富贵到极点的秦朝丞相李斯都比不上自己的醉酒生活。下文以“君不见”领起,借用晋朝羊祜的例子抒发出人生短暂,功名无法长存的悲哀。全篇语言奔放,气势纵横跌宕,意境开旷神逸,表现了作者初入长安,功业受挫的心境。《江上吟》中“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抒发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权势威力及豪华奢侈是不能长久的,唯有光辉词赋可以永垂不朽。全诗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及功名富贵的藐视。李白虽然积极入仕,但是他渴望的却是功成身退,这点在其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如《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⑵李白歌行体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是他个人性格的具体化,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因而也具有豪迈奔腾的气势。如同其人,他笔下的景物不仅雄奇瑰丽,而且在其中透露出的是一个豪放诗人的形象。他所选取的景物多是大景,动景,而非小景,静景,如《将进酒》中奔流不息的黄河形象。《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无边无际、气势磅礴的长江,使人在感受自然壮阔景象的同时,被诗人大胆的想象所感染。读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天姥山的巍峨形象即刻跃然纸上,真正让人领略到天姥峰“仰望如在天表”的气势。《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将黄河与华山写得有声有色,气势磅礴,黄河如丝从天边涌来,华山高峻的样子让人为之惊叹。在这些景物描写中,隐藏着的却是一个拥有豪迈的气概,奔放的感情,开阔的胸襟,高远的眼光,磅礴的气势与飘逸的性格的诗人形象。

㈢李白歌行体诗中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李白常常借助于想象、幻想、夸张、神话或带有强烈抒情色彩的议论以及灵活自由的散文笔法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构成了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借助丰富大胆的想象,诗人多次在诗歌中描写到大鹏,高飞的大鹏是诗人自由精神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的化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通过想象、夸张手法描绘西岳华山以及黄河,在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表达了他所追求的宏大的理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梦境的形式,借助于想象及幻想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对神仙世界向往和追求的诗人形象,实则更写出诗人在政治失意时渴望解脱的苦闷心情。诗人绝对不会卑躬屈膝,侍奉权贵,这点在诗歌结尾时表现得最为明显。《远别离》中借助娥皇、女英及尧、舜的神话传说,以扑朔迷离之笔,隐含了诗人对奸臣当道,正直之士倍受排挤的黑暗政治的深切忧虑之情。《战城南》结尾处指出兵者是凶器,人们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动用,以议论的笔触写出诗人对战 7

争的批判以及对统治者随意发动战争给人民造成灾难的痛恨之情。《行路难》其三“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也是借助议论笔调,叙写古人功成不退的悲惨结局,借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恐惧。散文笔法的运用是李白歌行体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在章法上更为自由;句式上自由灵动;语言上清新明朗,使得歌行体更别具特色,这也是李白恢复歌行自由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李白歌行体诗的影响

歌行体诗到李白手中,不管在内容、形式,或是艺术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李白通过对《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赋的广泛学习,扩大了歌行体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歌行体诗的表现手法,把歌行体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歌行体诗歌“仙气”较浓,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模仿来的,但是后人对李白歌行体诗的学习却一直在延续。唐代的韩愈、李贺、李商隐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李白歌行体诗的影响。韩愈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石鼓歌》酣畅淋漓,气象宏大,颇具李白歌行体诗歌特色。李贺也深受李白乐府歌行的影响,他的诗歌多借用乐府体裁进行创作,任意驰骋想象,表现其苦闷情怀。宋代苏轼也曾经模仿李白,苏轼诗歌中清雄的一面也是受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清代李梦阳《雪山歌送万子》和李白《蜀道难》也有不少相通之处。黄景仁的七言古诗以雄伟的笔触描写壮丽的祖国山河景色,抒发内心磊落之情,明显带有李白歌行体诗的特色。其中《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是其名篇,见者还以为是谪仙复出。龚自珍傲岸不羁、自信的个性也和李白非常相像。其长篇歌行《能令公少年行》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与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的太湖隐居天地,借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批判,也明显受到李白歌行体诗抒情方式的影响。

总之,李白是歌行体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正如李白当年所设想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毋庸置疑,李白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而作为其诗歌艺术成就代表之一的歌行体诗歌也定将熠熠生辉,始终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9月第一版

〔2〕安旗,李白纵横探〔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版 〔3〕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李白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4〕李文初编著,汉魏六朝诗歌赏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5〕吕慧娟 刘波 卢达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隋唐五代)〔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6〕《李白歌行特征论_兼论歌行的诗体定义与形式特点》马承五,华中师范大学; 〔7〕《大气恢宏》——李白与盛唐诗新探,张瑞君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8〕中国李白研究会 马鞍山李白研究所合编,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M〕,太白文艺出版社,第816-837页;2000年

〔9〕金涛声 朱文彩编,李白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第一版; 〔10〕周汝昌 周振甫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杨丽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杨丽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杨丽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四篇:研究爱国诗歌

凡是有缘

并非偶然

来到世上

能力有限

融入大千

比登天难

层层受压

处处受拦

多少潜规

像铁链

死死锁你

生命极限

再加世道

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

世故圆滑

受伤

无言以答

寄人篱下

不得不

曲压

久了像山

把你压垮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漫长人生

矛盾的家

唯有

抽烟

看着

烟乱

唯有

喝酒

靠酒

灼肝

软了

酣眠

像补营养

明眸复原

看清

迎面的箭

赫然

冷汗

体力

能撑

才不至于

更惨

精力

有了

才来得及

应变

勉强

曲点方向

还是

向前

于是再上

一支烟

烟飘飘里

灵感散乱

再饮

一小口酒

壮壮

才不至于

困在急漩

生命

苟延

人生

才今天

有感压力太大的人,靠抽烟喝酒,才不至于到崩溃边缘。也感戒烟酒,没有压力,叫他抽烟喝酒,很自然说伤心肝。所以烟酒,是迫于生活,磨难结缘。

第五篇: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一)不同的历史传统

大致的说,西方重叙事诗,但有向抒情诗发展的趋势; 中国诗歌重抒情,但也有叙事诗。

西:叙事诗,荷马史诗,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英雄史诗:弥尔顿、拜伦、雪莱、抒情诗:萨福、品达、维吉尔、奥维德 中:《诗经》《楚辞》诗言志± 重表现论

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歌,也不乏叙事诗的作品。

《诗经〃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象西方“英雄史诗”那样大规模的叙事诗呢? 丰华瞻

①与中国哲学有关。孔子、老子

②中国文学歌颂英雄,不是用诗而是用历史、小说来歌颂。

③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诗的功能在于抒情,陶情冶性,而不在于叙事。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①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感的浅薄。

②西方民族生性好动,其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个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

(二)别有天地的田园诗

同:中:兴起于魏末西晋,山水诗以谢灵运为代表,田园诗以陶渊明为代表。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

西:又称牧歌,创始人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 维吉尔《牧歌》十首、《田园诗》四卷,其地位远不如中国诗歌中那么重要,这与《圣经》的极大影响有关系

山水田园诗主要产生于退隐生活的基础上。

中西隐逸诗人,都有不满现状,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寻乐趣的倾向,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和赞美,表现了中西诗人向往自然,反朴归真的思想。

异:①西方田园诗多写牧民生活,中国侧重农民生活。斯宾塞《牧人月历》马洛《热情的牧人赠给情人的诗》布莱克《羔羊》彭斯《赶羊上山》

②西方田园诗多写爱情主题,中国的田园诗往往涉及政治。

③不同的宗教观念:西方诗人受基督教影响,置身大自然时,会情不自禁感到上帝的存在。中国田园诗中,参佛和求仙的思想时有反映。④表现了不同的哲理思考。西方田园诗除了上帝和爱情之外,还常常表现一些发人深思的哲理。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

(三)各呈异彩的爱情诗 西方开始于古希腊女诗人萨福 中国始于《诗经》

中西爱情诗之两个共同点

1、中西在早期都有大胆而热烈的情诗。如《诗经》中有《关睢》、《蒹葭》、《静女》、等,“汉乐府民歌”中也有《上邪》,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无名氏有《菩萨蛮》,明代有《子夜歌》。

西方的情诗:如《圣经》中的《雅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相思》、古罗马卡图卢斯《歌集》、但丁的《新生》、彼德拉克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白郎宁夫人的十 1

四行诗;西方的情诗是一条明线,中国的情诗是一条暗线;西方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创作,都很明显,而中国的文人作品中真正的情诗则很少,民间作品中还是有所谓的真正的情诗。

2、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在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妨”、“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因此,文人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取得正常发展。在古希、罗时期,人的“性”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就更加开放。西方比中国的开放时间要长得多。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1、数量上的不同:爱情诗在西方诗歌中的比重,比它在中国诗歌中的比重大得多。《诗经》中的《关雎》《静女》《卷耳》

2、主题上的差异: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无名氏的《菩萨蛮》、李白的《长相思》、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长恨歌》; 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多,如萨福的《相思》、《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拜伦的《雅典的少女》等。

3、情感上或情调上的差异:

中国情诗多写“怨”情,多悲苦与悲愤之情,多“悼亡诗”而少“求爱诗”。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西方则多写“慕”情,多“求爱诗”而少“悼亡诗”,多欢快幸福之情。拜伦的抒情诗:

4、中西情诗在性质上的差异:

中国诗少性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钗头凤》;

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大胆而热烈,如康明斯的一首诗,这里不便于展示。

5、宗教情感上的差别: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渺不可期。

西方诗歌却并不一样,弥尔顿《悼亡妻》、勃郎宁《展望》,都坚信死后会与亡妻在天国见面,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

6、中西情诗在情景上的差异:

中国:闲庭深院、沉香亭畔、罗帐半掩、炭火微温、月影阑珊,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纳兰性德的《菩萨蛮 〃 回文》。

西方:碧草如茵之大地,月光皎洁之林间,白雪皑皑之小径,浪卷细沙之海滩,如华兹华斯的《露茜组诗》等。

7、中西爱情诗的风格很不相同。

西方爱情诗,大多采用一种开放式的、奔迸的表情法,笔调直率、大胆,往往先写景、然后让感情一泻而出。

中西情诗差异的三种根源

1、社会与文化根源:中国是一个高度伦理化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国的文化是儒道释综合而以儒家为主;封建仕人追求功名利禄,重规范,不重感情,妇女没有任何地位。西方是一个海洋性的开放体系,有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基督教的上帝宗教和罗马帝国的冒险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传统;女性有出入社交场合的自由;西方人比较注重人间的现世的及时行乐的生活。

2、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与责任的约束,只重生儿育女,不重圣与灵的结合;中国人重男女之大妨,婚外情是严厉禁止的;中国人重婚姻而轻恋爱,婚恋合一由于种种因素而成为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同时宗教成分很少。

3、不同的诗歌价值观: 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仪”,讲究“温柔敦厚”。

而西方,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强调诗是客观之再现,强调主观之移情作用:华兹强调“自然”,柯尔强调“想象”,雪莱强调“情感”,济慈追求“美感”,都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

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一)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 中西戏剧起源和形成相同之处:

①都起源于生活和劳动,其基础都在农村,但其形成和发展却在城市;②它们很早都是即兴表演,没有剧本,经历了一个从无剧情到有剧情的过程。殊异之处:

①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其源头是单一和明确的,中国戏剧的来源主要是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艺术,其源头是多源的;②西方戏剧早出、早熟,中国戏剧晚出、晚熟。异:西: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从古希腊戏剧开始 中:“戏曲”,中国戏剧的起源是多源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二)写实与写意的戏剧观

在“模仿说”原则下产生的西方“写实”性戏剧,它首先要创造出与实际生活形态基本一致的舞台形象,在“形似”和“神似”方面,它关注的是前者;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中国传统戏剧是“写意”的戏剧。即表现客观生活对象的本质,而不是其表面形态。在“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它更关注的是后者,即通过虚拟的手法来传人物之“神”。这种虚拟性的写意特征,是在中国绘画艺术影响下形成的。中国戏剧如何达到这种“写意”效果? ①表现为对舞台时空处理的灵活性。②表现在其程式化的创作手法上。

③体现在对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虚拟。

(三)紧密和松懈的戏剧结构

西:结构多为网状,脉络复杂,矛盾冲突往往交织在一起。

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的集中 《俄狄浦斯王》、《玩偶之家》、《威尼斯商人》

中:多为线状,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存暗线,脉络清晰,矛盾冲突呈直线式发展。按生活逻辑结构,即按时间顺序展开事件进程。时间和地点都没有限制。

四)不同的诗的语言

从文体形式来看,中西戏剧都是韵文在先,散文在后,是从韵文向散文过渡的。西:《玩偶之家》《哈姆莱特》

西方戏剧的语言是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语言,它既能塑造形象,绘声绘色,又精炼含蓄,饱和着情感和意志,富于潜台词。它虽也是一种诗的语言,但那是一种充满了感情、表现了性格,进行着动作的语言。它重在人物间思想感情的交流。

中国传统戏剧由词曲和宾白两部分组成,宾白固然重要(推进戏剧动作),但中国传统戏剧的戏剧语言主要还是词曲——诗的语言。

中西悲剧比较

一、相同点

追求主题的严肃;追求道德认同

二、不同点

1.不同的主人公

西方:强者(hero)

过失或悲剧性缺陷(Tragic Flaw)

中国:弱者

2.不同的悲剧理念

西方: 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的冲突(抗争),英雄主义气概(崇高)

中国: 社会或传统对人的迫害(束缚),悲惨 3.不同的悲剧结局 西方:

死亡或毁灭

中国:

“大团圆”

中国传统悲剧大团圆结局的根源

以“和”为重,以“和”为美的民族性格; 儒道两家对情感节制的宣教;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 对君王歌功颂德的心理; 家庭演出场所的限制。中西短篇小说比较研究

(一)关于性格塑造

1、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是以性格取胜的;而西方短篇小说从薄伽丘到霍夫曼、爱伦〃坡的作品,大都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只注重描写故事。

2、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当然也重视情节的编造,但它是从情节到性格;而西方浪漫派小说是从情节到心理、宗教的构架上。

3、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重视性格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传统作背景——史传文学、诗体叙事文学、先秦散文 《史记》; 《诗经》“氓”—《九歌》湘君、湘夫人、山鬼;西方则不同,他们有的是荷马史诗、希腊戏剧的传统,擅长在长篇中塑造性格,但他们在一个很长时间中没有在短篇中塑造性格的经验。

二)关于浪漫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用“变形”的手法描写女性,及其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恶势力的反抗。①“女鬼” ②狐鬼花妖

西方短篇小说缺乏浪漫主义的反抗精神,在女性描写上尤其如此

(三)关于类型和结构

1、关于类型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类型演变的轨迹极为清晰——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拟话本—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文言小说 西方短篇小说类型演变的轨迹远远不如中国的分明。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短篇小说才有了明显的类型—— ①《十日谈》“框形结构”

②“不独立”类型(依附长篇)

2、关于结构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没太多的变化。

基本结构在六朝小说中已经定型,后来的只作一些加工

西方短篇小说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也是比较简单的——薄伽丘式的结构:纯粹讲故事 短篇小说的结构,如同长篇小说、戏剧、诗歌的结构,都是不易改变的,它反映了一种民族审美的心理定势。

西方近代短篇小说结构的变化,是从浪漫主义开始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结构的变化,是从新文学开始的。

(四)关于叙事手法和结局

1、关于叙事手法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唐传奇开始直到清代小说都是传记体——记传人物一生,用第三人称写法,着重写人物语言动作,大段大段写人物的纯心理的技法极少。

西方短篇小说不是传记体,不求人物生平的完整性,而只写一件事,人生一个片断,重视心理描写,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手法。——也是对传统的继承

中西短篇小说叙事手法的不同,源于传统的不同,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中:“求全”,历史家求真求全的观念影响了文学家,从而影响力量汉民族的审美心理。西方人的审美心理并不求真求全,为什么呢?

①西方人的历史观念不强,并不求文学作品写成历史那个样子。

②他们很早就有了纯文学,崇拜荷马,习惯接受荷马的叙事法——不求“全”

2、关于结局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都有悲剧式的与大团圆式的结局,两种模式同时并存。西方古典短篇小说没有“大团圆”的公式、,原因有三: ①他们有传统的悲剧观念;

②他们有基督教的“罪”与“罚”的观念;

③他们的作家多信奉“模仿”说,强调如实地反映生活。

(五)关于系列小说

“系列短篇小说”在西方古已有之,可追溯到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诗)

薄伽丘《十日谈》“框形结构”: ①有一个贯串始终的大故事; ②指故事内容的分类; ③每篇有“题解”;④作者直接出面评论故事。“绿鹅”

中国有没有“系列短篇小说”的传统呢?严格说没有。中国式的“系列短篇小说”《聊斋志异》488篇故事用作者的评语串起来——控诉与抨击官府

西方“系列短篇小说”以结构胜,而《聊斋志异》则以思想胜。为什么现代中西作家都要把单篇小说串连起来?

主: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艺术地概括广阔的人生,塑造完整人物 客:小说发展的规律。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 《沃许》 中西长篇小说比较研究

(一)不同的演变轨迹与不同的结构

1、不同的演变轨迹

西方长篇小说脱胎于西方长篇诗体叙事文学,中国没有长篇叙事文学的源头,中国长篇小说是在明清时才发展起来的,而且是从短篇小说、从散文发展而来,其发展道路也远远不如西方的分明。

2、不同的结构

西方长篇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结构的一再更新上。西方长篇小说的结构的变化,具有那些基本特征呢?

①西方长篇小说结构的演变,是写个人为主的戏剧性结构让位给写时代变迁的史诗结构,又让位给写内心活动的抒情结构。——主流

②西方长篇小说结构的变化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

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结构有四种: ①以历史为结构 《三国演义》 ②短篇加短篇的结构 《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海上花列传》《水浒传》 《西游记》

③ 《金瓶梅》的结构——家庭小说的结构

④ 《红楼梦》的结构——写实故事与神话框架的结合

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结构就大大落后了,首先是落后于中国古典的长篇小说。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名作,基本上是半部《红楼梦》式的结构:(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及选材眼光的区别

1、心理描写的区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审美意识不同,心理描写的角度和侧重点也有重大的区别: ①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多从儒家的政治的、道德的角度来描写人物的心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忠义观念

西方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也是宣扬忠君爱主的封建正统观念;如司各特的《艾凡赫》

但在妇女观上,则不同。西方歌颂女性,而女性崇拜绝非儒家正统道德观念。②西方近代长篇小说更多地从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角度来写人物的心理。

③ 西方作家十分热衷从宗教的角度写人物的心理,中国古典小说家只有曹雪芹从宗教的角度写人物的心理,但写法与西方迥然不同。曹雪芹 托尔斯泰 心灵的辩证过程 ④西方小说家还从生物学角度写人物心理(性心理),中国古典小说家很少写这方面,只写精神上的交流,而避讳写赤裸裸的性意识。自然主义派作家 左拉

⑤纯心理描写,是西方小说家心理描写的重要特色,尤其是无意识心理的描写,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没有纯心理描写,纯粹的无意识描写更为罕见。巴金《新生》李冷、《家》觉慧

2、环境描写的区别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是通过写人际关系、通过日常生活琐事、通过人物的眼光来写社会环境的。西方长篇小说写“环境”有三种写法:

①与中国相似,通过人际关系来写社会环境 《战争与和平》

②写物化的环境,这是巴尔扎克的首创《高老头》—左拉《萌芽》 ③将“环境”象征化、神秘化

3、选材眼光的区别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家在选材上是很有一些眼光的,西方的长篇小说家的眼光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往往盯住爱情

(三)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及民族意识的区别

1、倾向性的表现方式的区别

①西方小说家喜欢在小说中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喜欢为自己的作品写序言、后记,这都是他们的传统。

②中国古典小说家极少有人在书中发议论,也很少为自己的作品作序跋的 2、民族意识的区别

①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家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反映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和碰撞。

西方的长篇小说以人道主义思想为主体, 反映了希腊思想与希伯莱思想的融合。

②中西方的民族意识不同,小说的写法也不同.西方长篇小说不乏寓言式作品,中国古典长篇 6

小说除曹雪芹外,大概很少有人自觉把小说 写成寓言 ③西方的民族意识是开发的意识,这是由西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航海小说传统—民族进取精神

中国的民族意识是封闭的,这与中国地理环境和经济情况分不开, 与儒道佛思想分不开.李汝珍《镜花缘》

中 西 小 说 比 较 研 究 一、中西小说的艺术结构 1 三点区别:

一是中国小说往往注重结尾,并且首尾相应,结构完整;而西方小说特别注重开端,并且是片断式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傲慢与偏见》、《最后一课》

二是中国小说往往是单线式的发展线索,即便是双线,也是交待清楚、层次分明的,是一种标准的线性结构;

西方小说往往是多条线索同时发展,并且错综复杂地交织下去;一条线索的情况也有,但多数小说特别长篇小说,往往是复线性的,并且是相互交织,形成一种蛛网式的密集结构。三是中国小说往往有一种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艺术格局。长篇小说中往往也有许多小故事,小故事里还有小故事。

西方小说则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线,在时序上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的特点。西方小说往往不以讲述故事见长,而以是以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与自然风景描写为主,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原因分析: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二是中国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有关,西方小说与西方传统的审美特点有关。三是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叙事,同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1 三个区别:

一是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与情感。

二是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三是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与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与人物形象也没有多少关系。

西方人往往注重过程,而中国人往往注重结果,中国人对于一件事、一个人往往也有清楚了解的愿望。

不过,中西早期小说都有只重情节与行动而不重人物的倾向。2 原因探析:

一是中国有只重群体不重个体的传统,中国小说善于写群体的行动,西方小说善于写个体的行动。

二是在中国的小说观念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够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意识,而只是强调作为实录所依托的事件;而西方小说观念中则比较早就有人的地位。

三是中国的传统小说观念,是由东汉的桓谭和班固所确立的,是以事件为中心;而西方小说则以人的性格和人的精神表达为中心。

四是中国小说有一种伦理化的品格,西方小说有一种狂欢化的品格。

下载魏野诗歌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魏野诗歌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代佛寺诗歌研究

    渤海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唐代佛寺诗歌研究 所学专业________________ 入学年度________________ 学习地点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 唐代佛寺诗歌研究 摘 要:在唐代,佛教发展非常兴盛。随着佛教的传播......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问题研究 201009808843 白国英指导教师 段春旭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诗歌研究处于相对边缘性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水准和它所取得的成就很低。......

    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新时期文学主要作者有哪几类? 1.归来作家群,80年代初期。艾青,汪曾祺,郑敏,牛汉,王蒙、张贤亮,昌耀,陆文夫,邓友梅等。 2.知青作家群,80年底初期、中期。梁晓声、王安忆,阿......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 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 摘要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东汉......

    唐寅诗歌的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论唐寅诗歌的俗化倾向 《中国俗文学史》中对俗文学所下的定义是:“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

    工作总结魏

    工作总结 自2011年7月份进入公司以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刚加入公司时,在两位领导的悉心提携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让我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工作内容,点点滴滴都让我在工作......

    学魏计划

    “学魏”计划 在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经验后,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计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其高......

    魏桥供电模式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魏桥供电模式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一、 公司简介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鲁北平原南端,紧靠济南空港、青岛海港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濒临黄河,是一家拥有5个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