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总结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总结
1、熟练掌握时间的分、秒、时、日之间的转换以及转换的进率。
1小时=60分1分钟=60秒1日=24时
2、掌握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行走的路径
时针走一格分针走12大格(钟面上是走一圈)
3、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普通计时法:时间都是带时段的提示,比如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深夜 24时计时法:时间都是数字,从数字可以推断出现在时什么时段。
4、会计算时间的间隔时间
首先先看时间是不是都是24时计时法,不是的先把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然后:后面的时间—前面的时间
注意:要注意半小时在计算时的处理
一:填空
1、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大格;时针从1走到3,分针走()圈。
2、图书馆的营业时间:8;00—21:00问图书馆早上()开始营业,晚上()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小时
3、排球赛从晚上7时30分开始,塞了2小时,晚上()结束比赛。
4、一节课40分钟,从上午8:50上课到()下课。
5、小明跑50米用了9()
二:解决问题
1、除夕夜,妈妈和远在外地的奶奶通电话,21:40开始,22:00结束,她们通话多长时间?如果没分钟3角钱,这次通话一共花了多少钱?
2、兰馨幼儿园的入园时间是上午8:30,放学时间是下午4:00,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待得时间是多长时间?
3、小龙到奶奶家,如果来去都乘车是18分钟,后来改为去时乘车,回来步行,一共用了45分钟。他回来时步行用了多少分钟?
4、一家饭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1:00——下午2:00,下午5:00——晚上11:30,这家饭店一天经营多长时间?
5、周六小华去上课,学校8:10开始上课,没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第一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6、一辆大巴车每小时行驶77千米,上午8:30从青岛出发,下午4时50分到达北京,途中休息了20分钟,青岛到北京相距多少千米?
第二篇: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三(上)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一、词语
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相距 学问 风尘仆仆 纳闷 迎候 等候 止境 长进 请教 毫无保留 传授 敬重 佩服 品行 品尝兼优 宇宙 黑暗 上升 下降 气息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创造 设计 参加 雄伟 全部 横跨 创举 减轻 冲击力 重量 节省 坚固 美观 石栏 栏板、精美 图案 前爪 回首 遥望 双龙戏珠 才干 宝贵 遗产 张择端 名扬中外 都城 都好 摊贩 官吏 热闹 作坊 来来往往 形态各异 悠闲 有意思 情景 惊扰 传神
二、多音字
创chuàng(创作)行xíng(行走)血xiě(血淋淋)爪 zhuǎ(鹰爪)
chuāng(创伤)háng(行业)xuâ(血液)zhǎo(爪牙)倒 dǎo(累倒)累 lěi(积累)都dū(古都)乘shâng(千乘之国)dào(倒立)lâi(劳累)dōu(都是)chãng(乘法)长cháng(长短)铺pū(铺路)为wâi(为什么)露 lòu(露脸)zhǎng(长大)pù(当铺)wãi(为难)lù(露水)
作 zuò(作业)zuō(作坊)传 zhuàn(自传)chuáng(传播)
三、辨析组词
闻(闻名)尘(尘土)仆(仆人)纳(纳闷)闷(闷热)仰(仰望)问(问题)尖(尖锐)扑(扑倒)呐(呐喊)闭(关闭)迎(迎接)品(品味)降(下降)肢(四肢)肤(肌肤)辽(辽阔)滋(滋味)晶(晶亮)绛(绛紫)枝(树枝)扶(扶起)迂(迂回)磁(磁铁)夸(夸奖)皿(器皿)创(创造)具(工具)史(历史)境(环境)跨(跨越)血(鲜血)枪(手枪)县(县城)吏(官吏)镜(镜子)设(设置)投(投机)
四、填空
1、填填动词
(雕刻)图案(呼出)气息(离开)家乡(研究)学问(横跨)河面(创造)宇宙(发出)声音(拜见)老师(传授)学问(节省)材料(欣赏)风景(发生)变化(穿)长袍(发)大水(吐)水花(赶)毛驴(摆)小摊(挂)招牌(抡)斧头(拽)马笼头(做)买卖(走)江湖(推)独轮车
2、添添修饰语
(远近闻名)的老师(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精美)的图案(飘动)的云 奔流不息)的江河(巨大)的变化(美丽)的水花(美丽)的宇宙(浩瀚)的宇宙(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茂盛)的花草树木(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宝贵)的遗产
(名扬中外)的画(热闹)的场面(完整)地保存(悠闲)地溜达
五、近义词
拜访-拜见 节省-节约 佩服-敬佩 保存-保留 黑暗-昏暗 迎候-恭候 雄伟-宏伟 渊博-广博 紧急-危急 滋润-滋养 研究-探究 坚固-牢固 参加-参与 传神-逼真 逐渐-渐渐 大概-大约 美观-美丽 才能-才干 辽阔-广阔 巨大-庞大 精美-精致 闻名-著名 宝贵-珍贵 茂盛-繁茂 减轻-减少 传授-教授 热闹-喧闹 混沌-模糊 远近闻名-举世闻名 奇怪(古怪、奇异)、刨根问低(追根究底)、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警觉(警惕)欺负(欺压、欺侮)、激烈(剧烈、猛烈)洪亮(响亮)、倒霉(倒运、背时)气势汹汹(威风凛凛)维修(修理、修整)
呼啸(咆哮)释放(开释、保释)巨大(庞大、宏大)得意(满意、高兴)、了不起(了不得)损伤(伤害、受害)镇定(镇静、稳定)
恳切(诚恳、关切)忍受(忍耐、承受)担心(担忧、忧虑)苍白(惨白、灰白)平静(安静、宁静)勉强(将就、凑合)
六、反义词
渊博-肤浅 热闹-冷清 特地-顺便 长进-落后 茂盛-稀疏 仰望-俯视 保存-销毁 美丽-丑陋 节省-浪费 升高-下沉 容易-困难 精美-粗陋 坚固-松散 敬重-轻视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风餐露宿-养尊处优 一拥而上(一哄而散)
担心(放心)奇怪(正常、平常)聚精会神(心不在焉)脱险(遇险)欺负(保护)勉强(自愿)倒霉(走运、幸运)洪亮(微弱、低沉)维修(损坏)释放(拘捕、捉拿)得意(失意)巨大(渺小、细小)苍白(红润)镇定(慌张、惊慌)、恳切(虚伪、虚假)忍受(冲动、反抗)平静(激动、喧闹)
七、仿写、造句
1、仿写: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 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仿写:赵州桥不但 坚固,而且 美观。....
3、造句:这种设计,既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八、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日夜兼程)十分有名。(远近闻名)形容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九、课文内容 课《孔子拜师》
1、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 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是 “学无止境”,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为:(老子谦虚有礼,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 道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课《盘古开天地》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反义词划出来。
3、《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 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课《赵州桥》
1、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句话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 围绕“雄伟”展开具体描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课文写赵 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
2、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 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单介绍。接着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括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描写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 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十、特殊词语
ABCC 式:风尘仆仆 AABB 式:来来往往 含反义词:远近闻名
十一、短语
举世闻名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名扬中外
十二、背诵、背写
1、背写十二生肖:子鼠 午马 未羊 丑牛 申猴 寅虎 酉鸡 卯兔
辰龙 戌狗 巳蛇 亥猪
2、成语填空(远近)闻名 舍(近)求(远)积(少)成(多)
(黑白)相间(里)应(外)合(异)口(同)声
(轻重)倒置 头(重)脚(轻)(左)邻(右)舍
第三篇: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本组教材用15-17课时。
17、孔子拜师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知识链接: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的识字法,小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3、孔子向谁拜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4、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动笔记下来。
5、读读画画给自己启发最深的语句,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听。
三、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仆()
止()
境()丘()
品()扑()
正()镜()兵()
晶()
2、多音字组词
仆
闷
3、我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4、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大有长进
纳闷
佩服
渊博
请教
相距
等候
5、“学习是无止境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背诵课后所给出的四句孔子名言。
2、课后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课 题
17、孔子拜师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知识链接: 孔子的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画出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敬重”等词语。
3、勾画孔子不顾艰辛去拜师的词句。
4、反复朗读孔子、老子的对话。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小组同学听。
3、你认为孔子的学识渊博吗?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三、达标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者用它说一句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2、在具体语境中领会意思相近的词语。
(1)A、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B、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理解:拜访:
拜见:
(2)A、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B、多谢老师等候。
理解:迎候:
等候:
3、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你写出孔子的四句关于学习的名言
—————————————————————————————————————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教学反思: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
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18、盘古开天地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知识链接: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盘古开天地的“开”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混沌、奔流不息、滋润、创造。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探讨自己勾画的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6、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相互认读。
三、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sì zhī
jī fū
zī rùn()
()
()
()
2、多音字组词:
降
血
创
3、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
上升对
轻对
分对
对
对
对
对
4、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课 题
18、盘古开天地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知识链接: 经典神话故事:《山海经》、《述异记》、《淮南子》、《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哪吒闹海》、《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传》、《聊斋志异》、《济公传》、《镜花缘》、《心灯》、《昆仑之歌》、《愚公移山》、《女娲造人》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品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4、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
2、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打开”天地,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创造”天地。
3、天地分开后还没完全形成,盘古是怎样做的?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盘古开天地容易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6、用“
”画出文中排比句,读读,感受盘古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达标检测
1、我能填:(学文后完成练习)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创造了。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和();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他的双眼变成了()和();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他的汗毛,变成了();他的汗水,变成了()。
2、选择主要内容()
A 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故事
B 天和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3、改头换面(按要求把句子改写来,试试你的本领吧!)(1)传说中,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改变词语顺序,不改变句子意思。)(2)今天
了
一篇
故事 学习
神话
我们(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几个在下面。
5、填填写写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6、课文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呢„„ 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复述是记忆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你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讲给家人或者朋友听吗?那么你就按下列步骤去试试:
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用自己的语言练习
试试吧,把你学习的课文,复述给家长或朋友听。他们的评价:
2、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非常有趣,以下这些神话故事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哪个就赶快找到读一读吧!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读后感受: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19、赵州桥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3自然段。
3、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学习重点:
1、能根据文中语句的描绘,想象赵州的样子。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学习,在读中悟 知识链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赵州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在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结构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是神仙祖师鲁班修建的,其实,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赵州桥进行了修缮,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自主、合作、探究:
1、谈一谈自己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桥。
2、小组间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赵州桥及其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交流如何记住难写字,易错字。
4、同桌间互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流利、通顺。
4、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的感受。
5、读2—3自然段,比一比,谁能先背住。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Xiànchéng
jiāngù
lángān
túàn
chōngjī
()
()
()
()
()shèjì
bǎoguì
cānjiā
héngkuà
jǔdòng()
()
()
()
()B、我会辨字组词。
栏()
部()
跨()
参()拦()
陪()
挎()
渗()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根据课文描述,画一画赵州桥的样子。
19、赵州桥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但„„而且„„”“既„„又„„”说话.2、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以及修建原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
预习任务:
1、在阅读中加以想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
1、用横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2、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3、用“不但„而且”、“既„又„”来造句。
4、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还知道哪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来闯关:
A、按原文内容填空。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栏板上雕刻着():有的(),();有的()(),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B、我最棒(我会写句子)一:
不但„而且„ 二: 既„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各种桥的图片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另外,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课 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 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学习重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方法指导:看看、读读、说说。知识链接:
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它是形容()。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课初,我不忘生字词的巩固,设计了开火车反复读本课生词,并强调了重点词语“作坊、一乘、溜达”的词义。接着,开始研读课文。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并配上优美的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在学习2——4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边对照课文插图,边快速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并用笔圈一圈。再请学生在这其中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轻声读一读,看看从这一部分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还要把有关的语句画一画。这一环节是想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汇报时,再由教师引导学习段落中的词句训练重点,反复品读,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精湛,在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但学生汇报时比较自由,先汇报了“街市”,又汇报了第四段的“桥北头情景”,打乱了文章的顺序,显得有些杂乱。在引导学生学习街市的热闹时,我设计了“走在这样的街市上,你仿佛会听到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汇报道:“我仿佛听到了马蹄的“哒哒”声;推独轮车的“吱吱”声;赶毛驴的人喊出的“驾驾”声。”在学习桥北头情景时,我设计了“听老师读读这段话,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道:“我仿佛看到了骑马人和乘轿人险些相撞的情景,听到了骑马人勒马时马叫的声音,感受到当时的惊险;我仿佛看到乘轿人擦把汗,听到他说:“哎呀,真玄啊!,我差点跟马顶牛了,”感受到当时场面的有趣。”这一点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精湛。本课的后一个环节,在学完课文后,又是一次全景欣赏。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的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较之第一次欣赏,不仅有内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这一次的欣赏,在孩子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积淀,从而达到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最后,填写资料卡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更清晰的了解。
第四篇:三年级第五单元
《东方之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指导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会用“倾听”、“闪耀”两词造句。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到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镶嵌在中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
2、课后第五题的“小练笔”。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吗?(让学生自己介绍香港)
二、揭示课题
1、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 板书课题:15 “东方之珠”
2、解题:
珠是珍珠、珠宝,它美丽、明亮,非常贵重,这里是拿珠来比喻香港的。香港属于我国,而我国地处世界的东方,把香港称做“东方之珠”,表示人们对她的珍爱。
香港为什么值得人们珍爱,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11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11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轻柔 倾听 舒服 观赏 迷人 焰火 精彩 商店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帮助正音
锣 舒服 观赏 轻柔 倾听 铜 店 焰火(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3、各人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3、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到在我国南部海湾的东侧,横卧着一些与大陆相连而又突出的半岛,这些岛屿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南海之滨,这就是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课文第一小节对它作了简单的介绍。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师:自读这一节,想一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读后自由发言。
2、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自然,亲切的语调向别人概括介绍一下这颗“东方之珠”。
(三)精读课文二--五节
导语: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这颗“东方之珠”。
1、精读第二自然段
A.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B.学生自己试着朗读,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哪些句子写得很美?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倾听”与“听着”,“浪涛拍岸”与“惊涛拍岸”,“沐浴”与“吹着”等词,感受到那“舒服极了”的美妙感觉。)
C.指导朗读:师渲染:假如你当时也和游人一起温步在沙滩上,沐浴着海风、阳光,倾听着浪涛拍岸与海鸥鸣叫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轻松!自在!悠闲!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各自自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2、指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导入:畅游了浅水湾,下面我们一起去海洋公园。B.指名读这一节。
C.海洋公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D.师:海豚、海狮表演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来一饱眼福。
E.师:海豚、海狮表演真精彩呀!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情景描述出来。F.指导背诵:借助刚才所看的录像,边想象边背诵。
3、细读第四段。
A.导语:香港是国际贸易的中心,繁华的大都市充满了现代气息。让我们一起到三大闹市口之一的铜锣湾去看看。
B.默读这一小节,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铜锣湾?
C.引读:摩天大厦„„?商店里„„?宽阔的街道上„„?
D.请同学们指着图介绍铜锣湾,尽量把书上的词用在自己的语言中。(着重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4、品读第五小节。
A.轻声读第五自然段:香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灯特别多、亮)B.学生再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的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这夜景的美,主要是抓住“灯”来写的,而第一句是概括灯的特点,第二、三句抓住了港湾里的灯与马路上的灯,具体突出灯的特点。)C.通过读体会写法,背诵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读第六小节。
1、“东方之珠”给我们同学留下了那么好的印象,让我们来赞美它一下。
2、指导学生把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五)欣赏多媒体显示的美景,再一次感受课文文字所蕴含的美,背诵全文。
(六)作业:
1、造句:
2、片断练习:
围绕“一到双休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小露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进行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品读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难点: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在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每天要走一条田间小路去上学。在夏秋的清晨,就会遇上那晶莹的小露珠。那可爱的小露珠呀,把我的脚弄得湿湿的、痒痒的,那感觉可美妙了!(板书:小露珠)2.生读课题。
过渡:你们喜欢小露珠吗?(喜欢)小动物们也喜欢小露珠,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5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二、图文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生自由读第2——5自然段,找出中心句。(哪句话最能体现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生答。
师:课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师:请同学们再读,看看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生读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的话。(板书:闪亮 透明 圆润)(出示三幅钻石、水晶、珍珠和小露珠的图画)师:瞧,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水晶那么透明,珍珠那么圆润。小露珠这么美,怪不得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2.(出示三个句子)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吧。3.请一列同学齐读,师相机指导。(在指导中可范读)
4.再请其中一个学生朗读。评价:谢谢你带给大家这么美的声音!5.表演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着动物的样子表演一下呢?(想)同学们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的动作特点。(引导:蹦、爬、落)学生表演后及时评价。6.拓展训练。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除了这三种小动物,还有谁想跟小露珠打招呼?(生试说)
师:除了图中的小动物,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来跟小露珠打招呼呢?(小鱼、螳螂、天牛、蚂蚱、蝈蝈„„)生试说。(师评价:这么多的小动物都跟小露珠打招呼,小露珠一定很高兴。)
三、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1.师:动物喜欢小露珠,植物也很喜欢小露珠,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并用“——”画出相关语句。生答,(板书:精神)(出示句子)
2.师:同学们,小露珠出现在初秋季节,那时候天气还很热。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植物都变得怎样了?(师做耷拉着脑袋的样子)(蔫了)就是没了——(精神)。可是,经过小露珠一个夜晚的滋润,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怎么是“格外精神”呢?(生顿)3.看图说图(从颜色上引导)(出示图片)
师:瞧,有了小露珠,金黄的向日葵显得更加——(金黄),碧绿的白杨树显得更加——(碧绿),紫红的喇叭花也更加——(紫红),数不尽的鲜花嫩草也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4.书中哪个句子具体写出了植物“格外精神”呢? 生答。
5.师:同学们一个个腰板挺得直直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就跟花草树木一样“格外精神”。就请大家精神的读读吧!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有精神,老师也更有精神了,想跟大家一起来读。我读破折号前面的,你们接读,好吗?
小结:因为有了小露珠的滋润,世间万物变得越来越美丽。(板书:滋润万物)
四、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师:请同学们继续浏览第7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出了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
生找,生答。
师:因为小露珠把生机勃勃带给了大家,所以大家多么希望吧美丽的小露珠留住呀!引读:你看,向日葵——,白杨树——,你听,喇叭花——。此时此景,哪个词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声?(依依不舍 恋恋不舍)而小露珠面对小露珠的挽留,却笑盈盈地说——(生接读)我明天还会来的。过渡:小露珠明天会来吗?(会)他是怎样出现的呢?
五、整合小露珠的形成、消失。1.生找出后回答。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有没有补充意见?
评价:你不仅会读书,而且很会思考。老师奖励你一个书签,希望你以后读越来越多的书,也越来越聪明!
(出示小露珠形成的动画)师:夜幕降临了,瞧,小露珠出现了。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2.师:这是小露珠的形成过程,那小露珠又是怎样消失的? 3.生找回答。
4.(出示文字)师:这就是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过程。
齐读,指导朗读。读小露珠的形成时语速稍快一点,要读出活泼、调皮、喜悦的语气。读小露珠的消失时语速稍慢,要读出依依不舍的语气。
六、主题升华
1.师: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他。小露珠又把植物装点的格外精神,滋润了万物,所以植物们都想把他留住。他们在大自然中相处得多么和谐、融洽呀!(板书:大自然和谐 美丽)2.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感受他们融洽、和谐的生活!(配乐朗读)
3.大自然中有了小露珠让人感受到了和谐与美丽,我们的社会也因为有了像小露珠那样的人,才显得更加和谐、温暖。
板书设计: 15.小露珠
闪亮 透明
大自然
和谐 美丽
精神 滋润万物
16石榴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那,老师和大家一起到一个新的王国去作客,愿意去吗? 看什么王国?(出示挂图)石榴王国的小主人来欢迎大家了,大家高兴吗? 到了石榴王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教师归纳)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通过阅读课文去解决它们)
是啊!同学门在课文中能得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要读通课文,先得看看这些新朋友你认识了多少?你怎么认识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两会生字、词。(齐读)
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看看课后拼音。
2、过渡: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去,你还认识吗?(学生自由说)别说大话,想自己先练读练读吗?请小朋友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读得最好!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察看。
4、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
(3)(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三、再读课文,学生讨论。
小节过渡:同学们确实读准了生字词,读通了句子,看来这次来石榴王国作客已经有了收获。那么,课文究竟是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有可能部分同学知道,有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自己读懂解决,还是就老师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查看)
1、课文怎样介绍石榴娃娃成长的?(1)小组讨论。(小小组学习)
(2)指名回答。(边回答边送石榴标签)
(3)请拿到标签的小朋友上台,那位小朋友根据石榴生长过程给他们排排队。(请小朋友上来排序,在不断调整中排正确)
2、请小朋友把石榴标签贴在黑板上。
3、那位小朋友连贯的说一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过渡:石榴娃娃都在为你们喝彩呢!多么可爱的石榴娃娃啊!我们一起在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看看那些生字难写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讯、嚼,教师范写)
2、指导学生开始描红。(教师来回查看,随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天空中的小鸟()。(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1、石榴不仅叶子——(可爱)、花、果,里面的子儿也——(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2、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说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
《石榴》说课设计
【说教材】
《石榴》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说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学策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