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时间:2019-05-14 12:1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第一篇: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一、字词:

风筝zhýng丫杈chà倘tǎng若伶líng仃dÿng憔qiáo悴cuì模mú样花蕾lþi点缀zhuì坠zhuì落堕duî落诀juã别荡漾yàng嫌xián恶wù笑柄bǐng缠chán绕恍huǎng然大悟什shí物惊惶huáng瑟sâ缩隐yǐn瞒mán苦心孤诣yì投掷zhì惩chãng罚虐nûâ杀怦pýng怦盯dÿng撒sü谎允yǔn许逮dài捕逮dǎi老鼠抹mǒ眼泪咱zá俩liǎ脸颊jiá攥zuàn篡cuàn夺傲ào然煎熬áo一霎shà时瞬shùn间刹chà那分歧qí拆chüi散水波粼粼lín笑嘻xÿ嘻嬉xÿ戏匿nì笑花瓣bàn沐mù浴祈qí祷dǎo嗅xiù牛棚pãng瓜熟蒂dì落华瑞ruì莲蓬pãng菡hàn萏dàn亭tíng亭徘pái徊huái欹qÿ斜遮zhý蔽bì心绪xù倾qÿng侧慈cí怜荫yÿn蔽bì骤zhîu差chà可拟nǐ

二、解释:

肃杀(形容秋冬季草木凋零、寒色逼人的情景)倘若(假如)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荡漾(形容起伏动荡)嫌恶(嫌弃,厌恶)慈怜(慈爱怜惜)荫蔽(遮蔽)苦心孤诣(诣:达到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投掷(扔)虐杀(指虐待人而致死)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满不在乎(一点不在乎)寒战(颤zhàn)(冷得颤抖的样子,或指害怕得发抖的样子)信服(信任并服从)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粼粼(清澈明净的样子)嶙峋(línxún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瘦削而骨头突出的样子)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匿笑(偷偷地笑)祈祷(向神祈求祝福)亭亭(耸立)徘徊(走来走去,表示犹豫不决)欹斜(歪斜)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什物(东西)惊惶(huáng恐惧害怕)瑟缩(发.

抖)花瑞(花带来好预兆)菡萏(荷花)

三、文学常识:

1.《风筝》: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野草》。

2.《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诗集《飞鸟集》对冰心创作《繁星》、《春水》启迪很大。

3.《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4.《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南朝宋人(不是南宋人)。

四、主题:

1.《风筝》:本文叙述“我”撕毁弟弟风筝并感到后悔的事,批判了当时落后的教育理念,表现了作者自我反省的精神。

2.《羚羊木雕》:本文叙述了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事,赞扬了孩子之间纯真的友谊,批判了成人的重利轻义的行为,同时也教育孩子遇事要学会与父母沟通。

3.《散步》:本文叙述“我”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事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赞扬了中年人肩挑两头甘担重任的美好品质。

4.《金色花》:这首诗叙述一个孩子幻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故事,赞美了纯真的母爱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5.《荷叶母亲》:本文写“我”三看荷叶护红莲的事,赞扬了母爱的崇高伟大。

6、《咏雪》:本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情,赞扬谢道韫才思敏捷,也表现了士大夫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

7.《陈太丘与友期》:本文写儿童陈元方机智应答的故事,表现陈元方明白事理、机智聪明的品质,同时也告诫人们要诚信有礼。

五、人物形象概括:

1.《风筝》:“我”是一个原先粗暴愚昧后开明进步的具有反省精神、忧国忧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弟弟:懦弱而又聪明机灵的并具有落后思想的孩子。

2.《羚羊木雕》:妈妈是个态度生硬固执(有时会软硬兼施)、重财轻义的人。

爸爸是个说话婉转、做事沉稳但重财轻义且坚定执着(有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人。奶奶是个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孩子却没有地位、无能为力的人。“我”是个性格懦弱,重情轻财的人。万芳是个珍视友情,大胆仗义、轻视财物的人。

3.《散步》:“我”是个明白事理,孝敬母亲的人。妻子是个贤惠孝顺识大体的人。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疼爱儿孙的人。

4.《金色花》:“我”是个活泼调皮依恋母亲的孩子。妈妈是个疼爱孩子的人。

5.《荷叶 母亲》:“我”是个热爱母亲的人。妈妈是个时刻爱护牵挂孩子的人。

6.《咏雪》:谢道韫才思敏捷;谢太傅重视对子弟们的文化熏陶,重视书香门风的传承。

7.《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机智聪敏,应答如流,重信懂礼,又天真率直的孩子。友人无信无礼但能知错就改。陈太丘重视信用而又待人严格的人。

六、写作方法借鉴:

1.《风筝》:(1)以写景起笔,又以写景收尾,收尾呼应。(2)对比:北京放风筝情形与家乡放风筝情形对比;前文的极端粗暴和后文的极端后悔对比。(3)倒叙写法。

2.《羚羊木雕》:(1)开头先声夺人,矛盾激烈(2)中间各种描写(3)结尾令人回味。

(4)还采用插叙的写法。

3.《散步》:(1)小中见大,矛盾迭起:先要不要散步,后走大路还是小路,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借景抒情。

4.《金色花》:通过四个不同场面(片段)的描写来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与亲密;通过想象来表现主题(想象自己是金色花:假如„„)

5.《荷叶 母亲》:(1)借物抒情的写法(2)一波三折地展开情节(3)篇末抒情议论点题。

七、课文语句理解与欣赏:

1.(北京)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答:(1)“我”因北京那么早,还是冬天的时候就放起了风筝而感到惊异。(2)我由北京天空的风筝想到儿时故乡我粗暴地阻止弟弟放风筝,扼杀了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悲哀。(3)这句话起引起下文,为下文回忆“精神虐杀”一幕做铺垫。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答:这句话是说,在这北京的冬天里,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儿时春天在故乡我阻止弟弟放风筝的事。

3.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作者为何写他多病呢?

答:(1)因为多病,才更应该运动,更应该游戏,而我却坚决反对弟弟玩耍,(2)可见我的粗暴无理。(3)为下文我的后悔做铺垫。

4.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答:(1)这里采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2)写弟弟对放风筝的挚爱痴迷。

5.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

得跳跃。

答:(1)这里采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2)写弟弟对放风筝的挚爱痴迷。

6.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答:(1)这里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弟弟的恐惧。(2)从侧面表现我的粗暴无理不近人情。(3)为下文“我”的后悔做铺垫。

7.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2)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粗暴无理。(3)为下文写“我”的后悔做铺垫。

8.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答:(1)傲然,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惩治弟弟后的得意满足的心情,表现我的粗暴无理。(2)绝望而不反抗,体现弟弟的懦弱,和认为哥哥反对弟弟玩耍是正确的这一错误的思想。

9.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

答:(1)“惩罚”是指“我”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自己反对孩子玩耍是错误的,想到自己曾经极力反对弟弟放风筝,扼杀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无比内疚、后悔、自责的心情。(2)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的精神。

10.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答:(1)“不幸”是指“我”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自己反对孩子玩耍是错误的,想到自己曾经极力反对弟弟放风筝,扼杀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无比内疚、后悔、自责的心情。(2)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的精神。

11.“精神的虐杀”指什么?如何看待孩子的玩?

答:(1)是指“我”我撕毁了弟弟的风筝,扼杀了弟弟爱玩的天性。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精神。(2)大人应该鼓励孩子玩,指导孩子玩,在玩中传授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培养各种品质,当然对某些孩子无节制的贪玩或有碍身心健康地玩,也应当予以约束。

12.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答:(1)“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是说“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后,内心感动无比内疚、自责。(2)“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是说自己还抱有补过以求得宽恕的希望。

13.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答:(1)“生”指谋杀、生活;“条纹”指皱纹。(2)这句话是说多年之后,我们年纪都大了,都苍老了,但我还是想向弟弟道个歉。(3)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精神。(3)为下文弟弟的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做铺垫。

14.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答:(1)在“我“看来,弟弟并非忘却,只是认为哥哥当年做得对,用”记不得“这一谎言来表示不认同哥哥的道歉。(2)弟弟的愚昧落后更让“我”悲哀。

15.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答:(1)这一段是景物描写,照应文章开头。表明回忆结束。(2)衬托“我”的无比深沉的悲哀之情。

16.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答:(1)“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是说儿时对弟弟精神“虐杀”一事让“我”无比痛苦、无比内疚,不堪回首,不如忘却。(2)“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是比喻,用“严冬”比喻“当时人们思想落后的社会现实”。(3)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悲哀之情。

17.“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答:(1)这里采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妈妈对羚羊木雕的重视。(3)体现了妈妈的重财轻义。也为下文逼要羚羊木雕做铺垫。

18.“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答:(1)这里采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妈妈用“哄”的方法逼我要回羚羊木雕(2)体现了妈妈的软硬兼施、别有心计、重财轻义。

19.文章为什么要插入换裤子的情节?

答:(1)突出了孩子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反衬父母的重财轻义。(2)补充交代“我”不肯要回羚羊木雕的原因。

20.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答:(1)“奶奶想说”,可见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无理。(2)她没有说,可见奶奶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也可从侧面可见父母的固执(说也没用)、重财轻义。

21.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2)表现了“我”的痛苦、愤怒。(3)从侧面突出父母的重财轻义、不近人情。

22.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答:(1)“轻轻”,体现了“我”内心的内疚、羞愧之情。(2)“一把拉”,是动作描写,一照应外面下雨,二体现万芳对我的真挚情谊。

23.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答:(1)“愣”、“咬”是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万芳对我的反悔行为的不理解和气愤之情。(2)“垂下眼睛”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愧疚之情。

2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答:(1)这里采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2)衬托了“我”失去朋友之后的孤独痛苦之情。

2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答:(1)这是反问句,意思是这事不能全怪“我”,“我”和父母都有责任。(2)这句话,篇末点题,既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也批评了孩子做事不与父母沟通的错误。

26.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答:(1)“太迟,太迟”,“总算”,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挺”,“熬”,表现了老人年老体弱生命艰难。(2)这句话体现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心和关怀,表现了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孝顺。(3)含蓄地点出带母亲散步的原因。

27.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答:(1)这里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赞美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特点,(2)表达作者企盼母亲健康快乐的心理,(3)也含蓄地交代带母亲散步的原因。

28.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答:(1)这句话采用对称的句式,使文章有种整齐的美。(2)突出了儿子的聪明机灵。

29.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答:(1)这句话采用对称的句式,使文章有种整齐的美。(2)“早已习惯”,从侧面可见“我”一贯孝顺,深得母亲的信赖;“还习惯”,有“暂时习惯”之意,是说孩子还在成长,会有自己的主见。从侧面表现我的通情达理。“在外面”,是说妻子贤惠、“识大体”,但并不表示妻子毫无主见和地位,体现夫妻相互尊重的关系。(3)整个这句话,表现一家人彼此尊重、相互关心、和睦融洽的关系。

30.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1)这里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了春天田野景物的美丽(2)暗示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

3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1)这里采用夸张的修辞,(2)强调中年人肩挑两头、责任重大的特点。(3)表现了“我”和妻子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也暗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责任。

3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答:(1)“匿笑”、“悄悄开放”、“看”是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2)表现孩子的顽皮和对母亲的依恋。(3)从侧面表现母爱的崇高、伟大。

33.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答:这句写孩子偷偷给母亲身上洒上花香,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

3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答:(1)“坏孩子”,是母亲的一句嗔chýn怪的话。体现母亲未找到孩子的焦急、担忧和找到孩子时的欢心喜悦之情。(2)“我不告诉你”,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淘气和撒娇的情形。(3)整个这句话,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母亲的亲密依恋。

35.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答:(1)“花瑞”是说花带来了好预兆。爷爷心中,人如花好,体现爷爷对三姊妹的喜爱。(2)为下文“我”把自己比作“红莲”做铺垫。

3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答:(1)这里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荷叶勇敢地抗击风雨、保护红莲,(2)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

37.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把人生中的困难挫折比作雨点(2)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3)赞美了

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八、古文解释与理解:

咏(歌颂)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召开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们)讲论文义(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雪骤(猛,急),公欣(高兴)然(地,的样子)曰:“白雪...

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à差不多)可拟(nǐ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得上)柳絮因(凭借)风起。”公大笑乐。即(就是)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走),期(约定的时间)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舍...

弃,放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敬辞,您父亲)在不(同“否”,不)?”答曰:“待君(敬辞,您)..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于是)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我)委(丢下)而....(就)去。”元方曰:“君与家君(谦辞,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惭愧),下车引(拉)之(他,代陈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用两个字表达括号前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究竟哪一个比喻好? .......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柳絮因风起”写出了大雪飘飘时轻盈飞扬的姿态,...

而且,柳絮是花,给人以春天将至的美好联想,极富诗意与神韵;而撒盐空中,给人一种重坠之感,虽表现了雪的白,却破坏了大雪飘飞的神态,同时用词较俗,缺乏诗意。

2.《咏雪》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轻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气氛,同时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启示: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种读书氛围,让孩子从小在书香之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

3.如何看待陈太丘舍去和陈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陈太丘是个守信而严格的人。他不想纵容友人,因此以“舍去”教训友人要“守时守信”。陈元方仅是7岁孩子,其“入门不顾”正表现孩子天真率直不虚伪世故的个性。

4.敬辞: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赐教”,求人解答说“请教”,求人指点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

5.说说哪些是敬辞,那是谦辞?

答:敬辞:足下(您)、令尊、令堂(您母亲)、令慈(您母亲)、令郎、令媛、贤内(您爱人)、尊姓、贵庚(多少岁)、高寿、陛下、阁下、惠顾(您的关顾给我带来恩惠)、光临(您的到来让我脸上有光)、见教(指教我)、指教、见谅(原谅我)、借光、令爱(您女儿)方家(行家)、过誉、海涵(你的气量像大海一样)

谦辞:家父、家严、家兄;家母、家慈、舍弟、舍妹、舍下(我家)、寒舍、不才(我)、在下(我)、拙荆(我老婆)、寡人、浑家(我老婆)、贱息(我老婆)、内人(我老婆)、外子(我老公)

第二篇:2016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学习相关文体知识,借鉴写法。⑵积累词汇,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⑶接触郑振铎、蒲松龄文章,理解其深刻的思想。2、过程方法目标:

能快速阅读-------默读课文,概括大意、标记文章;能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来感悟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学习相关知识,借鉴写法。2、积累词汇,理解概括文章内容。3、作文训练:突出中心。

三、单元教学难点

1、课文内容探究,方法掌握。

2、初步掌握写作顺序、线索,写作方法。3、《狼》的诵读默写,词句理解。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以围绕着有关表述动物。共安排了四篇课文 1、《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感知郑振铎作品风格。1课时

2、《动物笑谈》,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感情。学习正确处理与动物的关系。1课时

3、《狼》,学习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学习其整散结合的句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2课时 6、作文训练,如何突出中心。2课时 7、单元测验及评讲。3课时

18《猫》导学案

|郑振铎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安排:预习文本 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教学过程:

(课前幻灯)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苏东坡

一、教学导入:

播放(一分钟)小猫视频,影片中这些小猫可爱吗?是啊,猫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伴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先生笔下的《猫》,看看文中“我”的养猫的历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会。

二、整体感知文本: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

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们。(与学生共同研读对四只猫的描写,细读文本中的精妙语句)

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从同学们找出的句子中我们来品味一下这样两个句子。)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这个句子为什么用“滚来滚去”这个词语,能不能把它换成“跑来跑去”?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的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把消耗换成消磨好不好?

明确:消磨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消耗是主动的乐意花时间,并且得到了享受。

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

明确:更活泼、更可爱、还会抓老鼠„„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老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到讨厌的吱吱声了。

明确:居然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小猫不仅可爱,而且有用。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 我们来看个句子,句中哪个词体现它在家中的地位?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

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第二只小猫>第一只小猫>第三只小猫,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第三只猫,既瘦弱、又难看,似乎还有病。作为一只家猫,它已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独立生存的能力,但人养猫,不是为了保护动物,而是为了赏玩、捉鼠。这样一只丑而瘦的小猫,怎么会被喜欢呢?它只是张嫂的热心、大家的怜悯,才收养的。注定在家里是不受欢迎的,当它有意识地跟大家亲近时换取的也是一副冷脸。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19、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的先驱。《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部通俗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行全球已经近半个世纪。这本书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用生花妙笔向一般大众讲述动物故事。作者之所以取名为《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有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便能和周围的动物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动物笑谭》就是《所罗门王的指环》中若干生动动物故事的一篇,我们今天学习它,能感受到怎样“至美至真的故事”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校正语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关键语句,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滑稽(jī)蜥蜴(xī yì)河豚(tún)两栖(qī)脊椎(jǐ zhuī)鳃(sāi)鳍(qí)嗔怪(chēn)敛翼(liǎn yì)孜孜不倦(zī)母凫(fú)匍匐(pú fú)差事(chāi)禁锢(jìn gù)鹳(guàn)蹒跚(pán shān)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注意就采取行动。怪诞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

禁锢:①关押;监禁。②束缚;强力限制。③把人束缚在椅子或床上。④囚禁,强行把某人关押,束缚在某物上。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撒旦:主要指《圣经》中的堕天使,曾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后因骄傲自大妄想与神同等而堕落成为魔鬼,被看着是与上帝的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

结构探究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我很少笑话动物的原因是什么? 2.我笑两栖鱼的原因是什么?

3.“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作者有哪些逗笑的行为? 4.你认为作者的行为可笑吗?为什么?

5.作者第三次差点被送进疯人院里的原因是什么?

6.“袖子上的扣子做一堆,背心上的做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做一堆。” 鹦鹉的行为为什么让老教授生气? 7.鹦鹉与作者的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趣事? 8.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读写结合。

1.以《我与——(补充一种动物名)之间发生的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所罗门的指环》。

答案:

结构探究

1.第一部分(1-2):我很少笑话动物 第二部分(3-4):动物确有可笑之处 第三部分(5-7)我研究动物行为可笑 第四部分(18-30)鹦鹉引发的趣事

2.明确:以“笑”贯穿全篇,从动物引发的人的行为可笑的角度切入,显得新颖有趣。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明确: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事也像动物一样荒唐可笑,我观察到动物的奇形异相,往往会升起一股惊奇的笑意。

2明确:其中有一条鱼忽然从缸里跳到缸沿上,是鱼却像金丝雀一般“坐”在缸沿上,还用两只眼睛看人,它的模样像人。

3明确:①学母水鸭的叫声,让小鸭子跟着自己走,自己也蹲着走。②为了给穴乌套环,而把自己化装成魔鬼。

4明确:不可笑,因为他是为了探究真理而委屈自己的行为,不仅不可笑,还值得敬重。明确: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模仿黄冠大鹦鹉的鸣声)的叫声。6明确:鹦鹉的行为太像人的恶作剧了。

7明确:将母亲织毛衣的线绕到柠檬树上,让人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对作者的母亲一往情深,它热烈地追求她: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古怪的姿势跳舞,无论她到哪儿去,它都跟着;如果她不在,它一定像初来时找我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找她。为了到母亲跟前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将糖粉扇得涂满了七个老太太的脸。

8明确:动物之所以可笑,是因为它的行为像人;为了追求真理,有时可以委屈自己;人如果将自己融入动物的种群,会产生与家人一样的情感。

《狼》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l)心理描写 :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第三篇:语文第五单元总结

语文第五单元总结

1,《夜雨寄北》中诗中写思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会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君自故乡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8,现在人们常常引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前景无限美好。

9,对于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以用王维《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深情一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11,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见,由此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传有大量写“柳树”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连续的与柳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淮上与友人别》中最能体现离情别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各自去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深情化为重聚希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举成为送别诗中名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作者被贬时间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李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做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是他对孔子在《论语六则》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体会更深了。22,《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古诗词赏析

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1)本诗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5)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好在哪里?

2,阅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1)诗的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问归期未有期是__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3)“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4)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

(5)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第二句描写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1)首联中“弃置”一词,饱含诗人无限的_______________,也流露出他内心的___________。(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第四篇:七(下)语文_第五单元过关测评

七(下)语文 第五单元过关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詹芳俊校对:毛小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6小题,共25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⑷题。(8分)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竣的山峰到的海底,从浩hàn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坚难险阻,都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领域()浩hàn().

(2)下面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2分)

高竣__改为__坚难险阻__改为__

(3)根据语境在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上文的横线上。(2分)

(a、遏制b、深邃)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才有人类的足迹。”这一句是病句,改正后抄在下面。(2分)

2.下列句子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爷爷,你年纪大了,坐在那儿老实呆会儿,别碰着。

B.老师,我语文课没学好,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做些辅导。

C.请同学们保持教室卫生。

D.前边的人靠边,让我过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全校学生认真听取并讨论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

B.虽然这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对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C.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人类就会揭示出更多的宇宙奥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改善。

4、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含情。(4分)

示例:高兴时,你笔下的月——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不快时,你笔下的月——一弯冷月照无眠,月光冷冷清清地照着大地。

心情愉快时,你笔下的雨——内心痛苦时,你笔下的雨——

5.名著阅读。(5分)

我跟着外祖母和母亲乘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廖沙。”她总是痛快地答应。

⑴这段文字出自高尔基的《》,从文段中看出外祖母具有的美好品德。(2分)

⑵请另写一个能体现“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的事情。(3分)6.综合性学习(4分)

⑴有人说,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

明生命的价值。有人说,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去探险,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有人说,探险就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探险的?(2分)

⑵学校准备在今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挑战的地方有荒岛、荒山、荒漠、荒原等。

到时候只许带极少量的食品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这次夏令营活动中,你在野外遇险了,需要求救,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读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节选部分,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7.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8.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2分)

9.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10.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11.假如你有一天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时,你会怎么办?(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2分)

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

张鸿勋

①那天早上发生了日食,我看到了现场直播,也看到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宣传。五

百年一遇,很多人都说太幸运了,太震撼了,有的甚至说,太值了。尤其是重见天日的那一刻,感觉看到了极大的奇迹。

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是月亮的影子。我再问:一个影子,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

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奇迹发生,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④说到阳光,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在极为寂静的井下

500米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Xkb1.com

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煤层质量虽然很好,但是非常薄,是斜带型

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

块向外搬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

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准备上来,钻入上下有铁板、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这

就是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

⑧因为,这是我曾经的体验。(摘自2010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12.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写日食现象?(2分)

14.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15.在文章第⑤段中,矿工为什么把工作区称为 “掌子面”?(2分)

16.通过阅读本文,你一定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结合你的经历,谈谈感受。(4分)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一)竹里馆(7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与相伴的情景。

18、诗中第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照”与一、二句中的“”一词相照应。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14分)

甲《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夸父与日逐走()⑵饮于河、渭()...

⑶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⑷天柱折,地维绝()...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弃其杖,化为邓林。

⑵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2.在你的心目中,夸父、共工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3.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4分)

四、写作(30分)

24.请你“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

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⑴yù 翰 ⑵ 峻艰 ⑶ 深邃 遏制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2.C3.C

4.示例:像一颗颗珍珠在欢快地跳着;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流进嘴里,感到一种苦涩。

5.⑴《童年》慈祥、善良⑵外祖母救助落入猫口的小鸟。外祖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不要去报复别人,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6.⑴探险不是冒险。探险需要智慧与理智,但冒险过多的是冲动。探险就是要用智慧、毅力、体力来挑战自然、挑战极限、挑战自我,战胜死亡,而不能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勇敢。⑵一定要带上地图,万一发生了意外,根据地图能够首先判断你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判别你需要逃生的方向,属于判别方向呢。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是根据树木茂密的树冠那个方向,往往指的南方。第二个呢,如果是白天天气又晴,又日出的,根据树荫的方向判别哪是南北东西,第三个就是夜间,夜间根据北斗星的方向,判别哪里是方向。如果一切都不具备了,如果跌到山崖沟里,跟着山沟往下走,慢慢慢慢逐渐摸到走到地面,脱离危险。新课标第一网

二、阅读理解

(一)7.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8.无处可逃9.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10.(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11.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二)12.作者通过一次下矿井的经历,感悟到幸福从未远离我们,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13.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14.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紧张的心情。15.因为矿井的煤层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最窄的地方只有70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所以矿工把工作区称为“掌子面”。16.示例:经历: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一位腿脚有缺陷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感受:看到她我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我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漂亮的外貌,但我有健康的身体,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呢?

三、古诗文阅读

17.弹琴长啸明月 18.拟人独坐19.宁静、淡泊

20、⑴赛跑⑵黄河⑶从前⑷断掉

21.⑴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⑵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22.夸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 共工:(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23.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四、写作(30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五篇:七上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分析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春》

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

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

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甜

特征:繁多、艳丽、芳香

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体现在哪些原词上?

高到低从上到下

“树上、花下、遍地”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

实虚结合、静动结合品味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春华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

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哪里?

“逼’字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突出雨中植物新而闪光,充满生机的特点。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不能。这句话虽未写雨景,却衬托了雨夜的寂静和祥和。

颂春图

1、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

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济南的冬天》

第一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直抒胸臆

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

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风雨》

1、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一句妙在何处?

(1)、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2)、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

(3)情调由先前的恐怖阴森变为快乐喜悦, 呈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在风雨之中,众多动植物的的身不由己、惊恐万状与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孩子们童真与纯洁的赞美。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乱麻,并运用“抛举” “僵直”“扑撒”

等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本句通过一些列动词描写杨叶、芦苇,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

通过叶面的颜色变化,芦苇在风雨中的声音,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3.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1)本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葡萄在风雨中脱落和聚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运用几个动词生动描写苍蝇在风雨中聚集的情景,生动表现风雨的猛烈。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并且用了一长串的动词,运用 “鼓”“陷”“倒”“腾”“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

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作者把风写得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我们跟着风一起天旋地转。

5、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1)本句的动词运用,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受到风雨惊吓的羊的惊慌失措,用“冲”“旋转”“叫唤”描写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从而表现出风雨的猛烈。2)作者用“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再次表现风之猛烈,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7.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本句运用“滚”“散”“尖叫”“飘”“斜”“颤”“翻”“旋”“掉”等动词,描写鸟巢在风雨中飘摇坠落,鸟在风雨中飞舞的情景,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风雨的猛烈。

8.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本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废纸随风翻飞飘荡的情景和猫在风雨中逃窜的情景,以及瓦片在风中坠落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风雨的猛烈。

9.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写到了屋内的人与物的表现。

1)一组动词,很好的表现了风雨之大。

2)孩子们放纸船,一方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另一方面写出了风雨之大(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下载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说课稿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位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本组教材有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阿累写的《一面》,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 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七上语文各单元说明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中,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

    七上七单元教案

    26、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七上 第一单元[范文模版]

    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这是一篇书序的节录,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23课绿色蝈蝈(教学设计2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单五元 第23课 课题:绿色蝈蝈 (主备: 复备: ) 【课标与教材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现代文的目标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四年级上 第五单元导游词[最终版]

    童言阅读写作 第六讲 写作“导游词” 课文《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

    苏教版语文六(上)第五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语文六(上)第五单元知识点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