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12: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

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

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

研究当然是戏谑之词,只是看到初学者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高手虽有点评,但是都不甚详细,也并未切中问题的实质,是以利用闲暇时间整理了一些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下面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学PS需不需要美术基础。

二、我的思想被„„啦!

至于这两个问题是如何与心理学拉上关系,又是怎么成了情人眼里的“西施”,请容我先扯两句闲篇,再慢慢道来。

首先我确定你已经成年,是以学习不再需要从ABC开始了,所以在学基础以前来个“一览众山小”,先了解PS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极限(这个可以通过看高手的设计作品来了解),对于全面地掌握自己的优缺点、认识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以及明白自己究竟要用PS来做什么,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居高临下”或许有看不真切之虞,但无疑是看得最全面的一个角度。惟有对这个行业有了最全面的了解,你才可能制定最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来避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惘。有了这个大的框架之后,你便可以开始基础知识的学习了,你会发现,PS相当神奇。

现在让我们来切入正题:学习PS是否需要美术基础呢。

其实现今所谓的“平面设计师”,退回20年前去看,应当称作“美术工作者”,今时与昔日之区别,惟从纯手工变成了半机械而已。所以事实上,你学习PS的第一日,便是你学习美术的第一日,所不同的是,从握笔的姿势、下笔的轻重,换成了鼠标的单双击、功能键的配合。PS的基本工具亦即绘画的基本工具,而PS的各类滤镜无疑即是高难度绘画技巧的总成。

如果你对大师们的创作风格有所了解,你便会知道,PS差不多“集成”了所有已知的绘画技巧,由于其各种高难绘画技巧的高度封装性,使得其再现手法较现实的纸、笔更易掌握,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有了一点小成绩就飘飘然以为自己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了。很显然,如果你的老师没有美术基础或者你以前并没有学过美术的理论知识,那么非常遗憾,你所走的路将很艰辛,因为理论说白了便是前人实践经验的书面形式,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自然会看的更远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你并不急于求成,而静下心来学一学基础的东西,你就会发现这句平平凡凡的俗语中所蕴藏的深意。

如果就此打住,让我对“学习PS需不需要美术基础”这个论题作一个结论,那么我将会说:学习PS便是学习美术,只是再现你的技巧的空间从纸上搬到了计算机上而已,所以不是说需不需要这些基础,而是你愿不愿意学习这些基础。(至于论证是否精密、结论是否正确,或者说你有另外的见解,欢迎大家积极发表意见,呵呵)

既然第一个问题已告一段落,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罢。

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所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后者却是设计师对他设计的作品“所面向的人群的思想和情感”的再现。杰出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来获得共鸣,优秀的设计师却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既然平面设计师所要做的事是挖掘别人的“思想和感情”,那么要想成功地再现这些“思想和感情”,纯粹的“美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我想要说的是:成功地把握“被设计对象”的心理,是作品获得肯定的唯一途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接下来的内容就大可不必看了)美学和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将使你事半功倍,无往而不利。(太夸张了吧,呵呵)不过既然我如此地危言耸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是一定会一直看下去的。

以上所写的只是个人的学习思路和总结,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好的方法,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共同进步,在此祝大家: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的摘录,内容有:

《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英] E.H.贡布里希

(应该说这属于生理心理学的范畴,再往里详细一点说就是知觉心理学,由此你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设计会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如人对中断的寻求、对多余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智慧的意向等等,将会让你获益多多。建议找原著来看,因为我在此所摘录的内容,是我的智慧和意志所看到的东西,如果你去看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是在图书馆找到的,估计在书店会比较少见。)

《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阿洛尔.李格尔

(在此摘录的不多,所以放到前面来。其实从这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设计其实就是模仿再加改变。前一阵看一个帖子说是怎么样才能走出模仿,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全然的创新恐怕要等到你的下代人才有可能接受,是以真正的创新是由艺术家来完成的,这一点可以从高更、凡高等艺术家的悲惨命运中看出来,你所要做的是从模仿中加入一点新意和一点自己的东西。)

离开三维写实,走向二维错觉,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把想象从严格遵从自然的掣肘中解放出来,让形式的修饰和组合有更多的自由。

任何宗教性质的符号,只要它具有艺术的潜能,都能随着时间而成为主要的或纯粹装饰性的母题。

从埃及最古老的时期直到希腊化朝代,都是贯穿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历史线索,而希腊人把这个发展推上了高峰。

秩 序 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英] E.H.贡布里希

我们的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是平衡感。

最终我们必须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观赏。

人类制作的图案本身是为某些文化目的服务的。当各种纹样有了各自的意义之后,人们随意制作图案的自由就要受到传统势力的限制。

装饰的第一原理好像是重复,„„系列间隔相等的细节,好象装饰线条的重复,这与音乐中的旋律相对照,两者同出一源,那就是节奏。

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

功能主义者认为,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勉强的形式则既不合适也不美。

从曲线到曲线的转变,或从直线到直线的转变都必须是渐缓的。

如果两条曲线当中有一阶跃,这两条曲线都必须和另一条假想的曲线平行,使这两条曲线为切线„„。因为假如两条曲线互相分离,我们就不会顺着曲线逐步往下看,而会向图外看,图案便会因此而失去恬静感。

你若要跨入无限的世界,请将有限世界的各处都走遍。——歌德

观赏者能看见什么,取决于他如何分配注意力,也就是说,取决于他的预期和他的知觉探测。——乌尔里克.奈塞尔《认识和现实》

只要稍微研究一下视觉心理,我们就会发现,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眼睛对样本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

视觉延续的中断最容易引起注意。色彩、结构和形式上的对照以及最重要的运动状态都可以表达一个独立的、值得注意的物体或事件的存在。

就像照相机在进行摄取时有一个物理焦点一样,在神秘的注意过程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心理焦点。

整齐或规则程度上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注意,对规则的破坏,比如平整的织物上的一个污点,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眼睛。同样,杂乱环境中意外出现的规则,也会引人注目。这两种反应证明,感觉系统具有节省注意力的倾向,这一倾向符合波普尔不对称原理。为了节省注意力,感官系统只监测能引起新的警觉的刺激分布变化。

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视觉震动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个偏离几何规则的图案可能会使某个人无动于衷,但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明显的视觉显著点。这种不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寻找什么以及我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定向”。

结构不受比例限制,而知觉却受到比例限制。

从心理学来说,人们能接收和加工的视觉信息是有限的。

客观地说,不是中断在吸引眼睛,而是眼睛在寻找中断。

我们总是准备着对延续做出预期和补充,除非眼睛看到了间断。换句话说,我们好像总以为只要中断能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把延续看成是“多余的”。

要达到对称图案的“平衡”,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框架或另一种孤立该图案的手段。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一个对称作任何程度上的重复都将威胁这一对称的恬静感,因为重复破坏了对称轴的单一性。我们看图时是从外向里看的。

可以通过视觉显著点来调整图案的平衡,反过来说,视觉显著点的分量取决于它们对平衡所起的作用。延续的间断有着突出重点和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在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什么都无法预测的情况下,习惯便成了我们描述各种经验的参照框架。人们只有先形成预期,这些预期才可能被证实或证伪。

知觉心理学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简单地“录下”我们所看见的东西,而必须 在一个缓慢的“制作和

匹配”、“图式和矫正”的过程中求助于试错法。

设计者宁可改进一种现成的纹样也不愿从涂鸦中创造一种新的纹样。全新的创作既有心理方面的困难也有社会方面的困难。真正有独立创作才能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而这些人又很可能被公众警告去坚持既定传统,结果就像弗西雍的学生乔治.库布勒在《时间的形式》这本颇有创见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类只把发明作为一种艰苦无比的绝技来接受。”

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脑子的注意,因而公众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

“在我看来,大凡怪诞之物都由两种成分组成:一是荒唐;二是恐惧。这两者之中只要这方或那方与主导便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为可笑的怪诞,其二为可怕的怪诞,只是我们无法把这两种情况合理地定下来,因为所有这类作品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具有这两种成分,没有哪幅怪诞出只是一味地追求滑稽可笑而不会有恐惧的色彩;也很少有一幅让人恐惧的怪诞画不具有逗乐取悦的意图。” ——罗斯金《威尼斯之石》沃尔特.佩特写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

《色彩构成》

高长调

对比主色调为高明度的五度以外的对比,有积极、刺激的感觉,对比强烈。

高中调

对比主色为高明度的,三至五度的差的对比,有明快的、响亮的、活泼的感觉。

高短调

对比主色调为高明度的,三度差以内的对比,显得优雅、柔和,有一种女性化的、朦胧的感觉。

中长调

对比主色调为中明度的,五度以外的对比,有强有力的、男性化的阳刚之气。

中中调

对比主色调为中明度的,三至五度差的对比,有含蓄的、丰富的、薄暮般的感觉。

中短调

对比主色调为中明度的,三度差以内的对比,有模糊而平板的、朴素的感觉。

低长调

对比主色调为低明度的,五度以外的对比,有低沉的、具爆发性、晦暗的感觉。

低中调

对比主色调为低明度的,三至五度差的对比,有苦恼的、苦闷感的、寂寞的感觉。

低短调

对比主色调为低明度的,三度差以内的对比,有忧郁的、死寂的、模糊不清的感觉。

最长调

是以黑白两色构成的,明度对比最强的调性,含有醒目的,生硬的,明晰的、简单化等感觉。

第二篇:青少年犯罪之心理学分析

青少年犯罪之心理学分析

摘要: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本文将从国外对青少年犯罪的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现状和特点、原因分析及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国外学者之研究:失范理论之观点、家庭紧张论、中和技术理论之观点、抑制理论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现状和特点

1、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2、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

3、犯罪年龄低龄化。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分析

(一)、主观因素

1.兴奋性高和控制力低的矛盾

由于未成年人腺体的发育,内分泌非常旺盛,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的状态,导致他们的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但是由于他们的大脑皮质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出现冲动性和情景性犯罪。

2.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

现在,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 生理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使他们的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接踵而至,这给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惑或疑虑,产生各种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成人感逐渐增强,对于内心的困惑和疑虑不愿轻易向他们吐露,于是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闭锁。

3.好奇心强和辨别是非能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对一切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科学的准则还没有自己定型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不自觉地受一些不良因素地影响。

4.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和增强,未成年人对自己估计过高强烈要求独立自主,想从心理上改变过去依赖成年人和受人监护的状态,即取得与成年人相同的地位,离开父母的管束,完全独立。这种在心理上想独立,而实际生活中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矛盾可能激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加大代沟的裂痕。

5.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未成年人由于独立性意向的发展,开始将对外界及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关注转变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关注。

①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未成年人,在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由于这

类未成年人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挫折感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②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的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自我,并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未成年人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二)客观因素

1、社会原因。青少年由于受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长期浸淫于这种不良文化氛围中,青少年就会过多摄入其中传递的错误信息,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从而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2、学校原因。学校也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起到弥补和矫正的作用,帮助未成年人抵制和消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的缺陷和失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主要体现在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性意识处于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音像制品等。

3、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美国学者麦考德(J McCord)在一次研究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时发现,在所有越轨青少年中,有11%的在家中得到关爱,20%被疏忽,19%被虐待,而被拒绝的则占50%。因此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有缺陷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

①娇宠、溺爱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百依百顺、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包庇的态度,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②简单粗暴

与溺爱正相反,有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无视子女正常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对他们动辄打骂。一方面,家长的举动给子女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榜样,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残忍、粗暴、好斗的性格,形成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观念。

另一方面,引发、强化了子女的逆反心理,造成子女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

③放任自流

父母放弃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对子女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流。在这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冷酷的、自傲、自狂、目空一切、自以为事、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他们在父母的放任下过早的走向社会,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监督,并且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期望过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这时孩子就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焦虑不安,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

⑤缺乏情感沟通

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或只注重对子女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了与子女的主动沟通,再加上未成年人心理上闭锁性,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3)家庭气氛不和睦

家庭气氛可以成为未成年人违法和犯罪的直接原因,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违法行为者明显增多。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一种冲突或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美国少年莫尼克正是由于自小父母离异,又受到继母、父亲的虐待,同学们的歧视和嘲笑,便以“让大人们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权贵知道我的厉害”为奋斗目标,制造了全球最大的网络破坏案件。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围。

(二)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在学校增设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答各种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内容,客观真实、公正公平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让校园、教师、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完善法制体系,构筑社会防线。

【参考文献】

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McCord.J.(1979)“Some Child rearing Antecedents of Criminal Behavior in Adult Child rearing Men” In Human Functioning in Long ituclinal Research,Sell,S.and Pollin.W.(eds.)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157-162

廖秀健等,《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斑》,2004

年4月第5卷第二期

第三篇:厕所文化之心理学篇

【饮酒千杯不醉的七个小方法,转给周围经常喝酒的朋友吧~】

1、不要空腹饮酒;

2、不要和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一起喝;

3、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

4、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

5、酒后可以喝点淡茶;

6、宜慢不宜快;

7、饮酒后立即吃些甜点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状态。

【6个食疗方助你快速去火】①喉干嗓哑: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②咽喉肿痛:吃梨。③口长水泡: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④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⑤头发干枯:蜜枣核桃羹。⑥其他去火方:吃柚子,喝绿豆汤可去火,饮茶以铁观音和绿茶的效果最好。

【煮饭防溢三法】1.烧稀饭时,只要往锅里滴几滴芝麻油,开锅后用中小火煮,就不外溢。2.用电饭煲煮饭,只要提前2至3小时把米洗净,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就能避免米汤外溢。3.煮粥时,先淘好米,待锅半开时(水温50至60℃),再下米,即可防止冒锅外溢

【五指按摩 】按摩拇指可缓解:心脏疾病、过敏性皮炎、脱发、喉咙痛;食指: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中指:肝脏疾患、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无名指:感冒、咽喉疼痛、头痛、尿频、汗多、宫寒;小指:肩痛、腰痛、月经不调、视疲劳、肥胖、失眠。

【巧吃食物可治病】

1、呕吐:吃蕃茄;

2、龋齿:喝茶水;

3、口臭:多饮水;

4、感冒:吃大蒜;

5、心脏病:喝苹果汁;

6、高血压:喝橘子汁;

7、脱发:吃红枣、牛排;

8、哮喘:多吃鱼;

9、牙出血:吃猕猴;

10、运动疲劳:吃香蕉;

11、打嗝:吃白糖。收藏起来以备不时只需吧

【7个饭后小习惯,养胃又苗条】

1、烧烤后吃根香蕉;

2、喝杯芹菜汁;

3、吃火锅后喝点酸奶;

4、饭后喝大麦茶或橘皮水;

5、吃方便面后吃水果;

6、吃蟹后,喝生姜红糖水;

7、润肺止咳,饭后吃个柿子。

“【挑水果秘籍 】①草莓-别太红,红里带白点最甜②木瓜-挑鼓肚子,斑点多,微黄偏硬为佳③西瓜-与瓜秧不连在一起的那头凹进去的熟④甜橙-要捡沉手的,表皮润滑,底部有“圈”的⑤芒果-挑饱满、圆润,不软不硬⑥苹果-挑黄里透红,有红丝,“肚脐”深陷的⑦葡萄-饱满,梗硬挺⑧香蕉-不要挑两头绿色,要圆润无棱。

【拍几下咳嗽二天就好】

1、左手伸直,手心朝上,右手拍左手上手臂20下,再拍下手臂20下;

2、换右手伸直,手心朝上,同样拍;

3、双手拍大腿后側20下;

4、双手拍小腿后側20下;5.双手拍膝蓋20下;每天早晚各作一次,久年咳嗽也可明显改善,一般咳嗽二天就好转,很神奇。

【IT一族必备茶饮】1.绿茶 2.酸枣仁白菊花茶(清肝明目)3.枸杞子密蒙花茶(可预防由于过高的电磁辐射对视觉系统造成的影响)4.胡萝卜汁 5.杜仲茶(对久坐腰酸背痛很有帮助)6.蜂蜜柚子茶(排毒)7.番茄汁(抗辐射)8.绿豆薏仁汤(适合经常熬夜工作的人)9.海带汤(治肝火头痛、眼结膜炎)女士篇:

·【21克拉爱情】一克宽容;一克接受;一克支持;一克倾诉;一克难忘;一克浪漫;一克彼此交流;一克为她祈求;一克道歉;一克认错;一克体贴;一克了解;一克道谢;一克改错;一克体谅;一克开解;一克不是忍受;一克不是质问;一克不是要求;一克不是遗忘;最后一克不随便牵手更不随便放手

·【女生提升气场的几个原则】

1、告别小碎步;

2、闭上嘴;

3、告别小动作;

4、挺胸抬头注意姿态;

5、眼神放正;

6、甩掉苦瓜脸;

7、收起奴相;

8、不盲从不刻薄;

9、别活在别人的舌头下。

·亲爱的自己,好好爱自己,没人会心疼你。如果不开心了就找个角落或者在被子里哭一下,你不需要别人同情可怜。亲爱的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谁都不欠你,所以不要随便跟人发脾气耍性子。亲爱的自己,全世界只有一个你,就算没有人懂得欣赏,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女人的10个致命伤】

1、不懂爱自己,在意别人会怎么看;

2、迷信爱情,超过了活着本身;

3、太怕自己过早衰老;

4、喜欢自怜;

5、喜欢论人是非传播绯闻;

6、缺乏风情,吝啬幽默;

7、热衷攀比;

8、过分敏感,心眼儿如筛;

9、遇到伤害难以自拔,抗打击能力弱;

10、容易自责,分明在慢性自杀。你占了几个?

【10个好习惯,让自己不断进步】1.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不是找借口2.永远不说不可能3.养成记录习惯,不太依赖脑袋4.用心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话,作个倾听高手5.每天自我反省6.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自信的微笑7.节俭定期存钱8.遵守诚信,说到做到9.时刻微笑待人处事10.开会坐前排

·【每天搓脚2分钟 一月能瘦10斤】 脚底存在着各个脏器的反射区,按摩和刺激相应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排毒燃脂的目的。它不仅可以减掉多余脂肪,还可以调节内分泌。让你瘦身同时,精神百倍,尽显活力!

·【你经常会失眠吗?10个睡眠小贴士送给你】

1、少吃多餐。

2、关掉手机。

3、清理大脑。

4、听听催眠CD。

5、生活有规律。

6、把洗澡水温调低。

7、卧室不要刷红色。

8、晚上不玩游戏。

9、保持脚的温度。

10、遵守20分钟规则。如果你躺20分钟都无法入睡,那就起床干点什么。

”【时尚穿衣搭配】大脸不宜戴帽,小头不可包巾;平胸不宜T-恤,大N不穿衬衫;浅色衣不带深色胸罩;粗腿不穿裙装,细腿不穿宽松裤;肥胖不可坦露,骨感要配高领;吊带不可显露,低腰不露内裤;黑鞋不配白袜,红衣不穿绿裤;平脚不宜高跟鞋,汗脚不可穿球鞋。“ 职场篇:

【职场8守则】1.管牢嘴,少议同事多崇上级;2.装糊涂,少表态多顾及左右;3.善抉择,似忠心耿耿实有谱;4.有价值,只有靠山关键时一样完完;5.显亮点,无关痛痒的活法让别人来吧;6.呈缺点,呈现假小疵以避免同事妒忌;7.说真话,九真一假往往能骗倒所有人;8.自珍重,珍惜自己才会赢得他人尊重!

【乔布斯说经营之法】不在于降低成本,而是通过创新改变困境。顾客并非要“买便宜”,而是想“占便宜”!你真正便宜了,TA反而不买你了,认为你廉价、差劲,便宜没好货!你能提供绝佳品质和醉人体验,让TA觉得物超所值,像捡了个大便宜,再贵TA也趋之若鹜。切记:让顾客占“便宜”,而不要卖“便宜”!

【10个好习惯,让自己不断进步】1.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不是找借口2.永远不说不可能3.养成记录习惯,不太依赖脑袋4.用心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话,作个倾听高手5.每天自我反省6.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自信的微笑7.节俭定期存钱8.遵守诚信,说到做到9.时刻微笑待人处事10.开会坐前排

【加速你成功的5种好习惯】1.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2.做事专注;抓准一个点,然后像一个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3.执行力;不仅知道,更要做到!4.学习的习惯;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5.反省的习惯;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内心变强大的十个诀窍】1.保留意见(争执有失涵养);2.认识自己(促进天赋);3.决不夸张(夸张让人生疑);4.适应环境(适者生存);5.取长补短(学长处补不足);6.言简意赅(简洁易于接受);7.决不自高自大(不要炫耀自己);8.决不抱怨(抱怨失信誉);9.不要说谎(失信于朋友);10.目光远大(贫或富都是一时的)。

【迷茫时多看看】 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②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③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过分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④宽容他人对你的冒犯; ⑤不要无缘无故的妒忌; ⑥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⑦不要看我失去什么,只看我还拥有什么。【利用手表巧辨方向】把当时的时间除以2,得到的数字的指针对准太阳的方向,则12点所对的方向即为北方。例如:下午两点即14点,除以2得7,把7点的位置对准太阳的方向,则12的方向就是北方。

男士篇:

【穿西装十大忌】一忌西裤短,标准的西裤长度为裤管盖住皮鞋;二忌衬衫在西裤外;三忌衬衫领子太大;忌领带颜色刺目;五忌领带太短;六忌不扣衬衫扣就佩戴领带;七忌西服上衣袖子过长,它应比衬衫袖短1厘米;八忌西服的上衣、裤子袋内鼓囊囊;九忌西服配运动鞋;十忌皮鞋和鞋带颜色不协调。

【世界九大名表】

1、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

2、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

3、爱彼(Audemars Piguet);

4、宝玑(Breguet);

5、万国(IWC);

6、伯爵(Piaget);

7、卡地亚(Cartier);

8、积家(Jaeger LeCoultre);

9、劳力士(Rolex)你知道几个?

【事业成功四条黄金法则】第一,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第二,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第三,你能跟多少人协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协作;第四,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提升自我的14个方法】1.每天读书;2.学习新的语言;3.打造你的灵感空间;4.战胜你的恐惧;5.升级你的技能;6.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7.承认自己的缺点;8.立即行动;9.向你佩服的人学习;10.减少在QQ上的时间;11.培养一个新的习惯;12.让过去的过去;13.帮助他人;14.好好休息。

【别为了赚钱,伤了“钱”】在合法人体器官市场,眼角膜是24400美元一只;心脏价值997700美元;肝脏价格为557,100美元;肾,中国62,000美元,美国262900美元。假如你没病没痛脏腑无损,就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所以啊,赚钱别太拼,别和身体过不去,毕竟和健康相比,钱可能连一根汗毛都不如呢„

”【10本最有价值的职场书】1《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2《蔡康永的说话之道》3《拆掉思维里的墙》4《金领手记》5《张亚勤:让智慧起舞》6《真实的幸福》7《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8《气场》 9《将才》10《机会只爱有准备的大脑》。“

【人生五大时期理财次序】1,单身期:节财→增值→应急→购房。2,家庭形成期,结婚到生孩子:购房→购置硬件→节财→应急。3,家庭成长期:教育规划→资产增值→应急→特殊目标。4,家庭成熟期,子女工作到父母退休:资产增值→养老→特殊目标→应急。5,退休期:养老→遗产规划→特殊目标→应急。

”【 杰斐逊的10个人生忠告 】 ①今天能做的事不推到明天。②自己能做的事不麻烦别人。③不花没到手的钱。④不贪图便宜买不需要的东西。⑤骄傲比饥饿寒冷更有害。⑥不贪食,吃的过少不会使人懊悔。⑦不做勉强的事。⑧不要庸人自扰。⑨凡事讲究方式方法。⑩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还气恼就数到100。

第四篇:浅谈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之心理学(共)

浅谈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之心理学运用

在煤矿生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序言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科学运用心理学、加强人的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

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把科

学运用心理学、加强人的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减少人这个核心内容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科学在我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1、提高警觉性,增强刺激感。

被知觉的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知觉的清晰,强烈刺激容易被知觉,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中,我矿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方位设置安全宣传标语、安全标志,并做到层次分明、知觉效果强,提示矿工们注意,以此自觉提高矿工的安全警惕性。

2、强化安全目标的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矿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整顿”、“无事故季”、“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并按工种不同提出不同的安全目标要求,如对机电工种类开展“安全运转一周年”,对矿工个人提出“安全标兵”、“十佳安全能手”、“安全红旗手”等等,加大奖励力度,增强吸引力,使广大矿工产生积极的、强烈的反应和情感。

同时,进一步做好增强安全动机的外界压力。通过开展“安全家庭”、“安全帮教”活动,以及矿工家属 “敲安全钟、吹安全风”、“亲友提安全希望”等活动,促进矿工安全动机的形成,真正做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质的转变。

3、认真做好每个职工的细致工作。

安全管理是以具体的人作为对象的,因此,对矿工个人特征的掌握,对矿工性格特征的了解,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我矿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做好以下三点:

(1)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矿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矿在处理安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不搞一刀切,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其有效地发挥性格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

(2)根据性格在社会倾向上的优劣,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来。在实际管理中,我们认真摸透每个矿工的性格,哪些是内向型的?哪些是外向型的?哪些是冷静的?哪些是急躁的?让工作岗位与性格协调起来。比如看守工、机车司机、电工等,安排沉着冷静的职工担任。

(3)根据性格的相对稳定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耐心,因势利导,不要激化矛盾。比如对急躁和有冒险性格的人,不是进行简单的批评,而是要让他们干自己适当的工作,并随时提醒他们遵守《安全规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4、注重安全心理培训,强化职工的培训工作。

通常职工培训工作一般都是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矿工的素质,强调他们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不可少,但它们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要以心理素质作为共同基础。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矿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处理险情,保证安全生产。我矿在开展矿工培训的过程中,注重矿工的安全心理培训,促使矿工形成正确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从而从人的本质方面来促进整个企业的本质安全。

三、运用心理学在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通过运用心理学这一重要手段,在我矿近两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1、矿工的安全警惕性明显提高。

2、已形成正确的安全动机,真正做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质的转变。

3、矿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明显提高。

4、矿工的心理素质稳定、心情愉快,团结一心搞工作,职工好心情、管理好心情、安全好心情。

5、矿工个人已形成正确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做到了人的本质安全,从而促进了整个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近两年来我矿安全事故率和安全事故等级明显降低。

四、心理学的运用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而心理学的运用,正是科学管理中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

药家鑫案之心理学分析

一、药家鑫案件情况简介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北大学大三学生药家鑫驾 驶红色 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 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药家鑫的家庭环境

(一)从“权力型人格”的角度分析中国家庭

心理学家弗洛姆总结过一种“权力型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强烈渴望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一旦不顺从就会让他怒火中烧、暴跳如雷。家庭、尤其中国家庭是这种人格最容易施展的场所,因为中国家庭给了这种人格最少的制约。

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权力型人格”并不是简单的“命令——服从”逻辑,它的真实逻辑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投入——回报”,也就是说,他把对你的命令视作投入(我花了这么大价钱让你练琴),把你的顺从看做对他的回报(你好好练琴就对了)。

第二种是“贬损——听从”,也就是说,他对你永远不满意,永远否定,你做的差,他说你“不争气”;做得好,他说你“翘尾巴”或“还不够”。总之,你永远还“差得远”,应该听从于他。

(二)从心理学——“家庭恐怖主义”角度分析药家鑫的父亲 从新闻报道透露的信息看,药家鑫的父亲很符合“权力型人格”。他一方面自认为对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要求儿子绝对的服从;另一方面,他很少认为孩子有做好的,不会去表扬孩子。

孩子未必会喜欢父亲的这种投入,反而往往想逃离,也就是不顺从

父亲的意志。以药家鑫的家庭为例,父亲对这种不顺从,会表现出惩罚——拿皮带抽、关地下室;憎恶——对你失望、觉得你倔,甚至说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这样伤人的话(得有多么大的憎恶才能说出这种话啊,而且越是憎恶,越会看你哪都不顺眼,动辄得咎);刺激——误以为孩子的不顺从是因为自己的投入还不够大,所以辞职回家专门看管你,以加深投入来刺激你,让你对自己的不顺从内疚。这些是对第一种逻辑破裂的回应。

而在第二种逻辑里,父亲会靠经常的贬低你建立他的领导地位。心理学家武志红把这种父亲对孩子的暴力(包括冷暴力)称为“家庭

恐怖主义”。的确,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还不够恐怖吗?药家鑫对

自己成长经历的主要感受就是“不快乐”、“没意思”、“无价值”、“恨父亲”、“想自杀”。

我们说一个人怕蛇,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蛇会咬人,怕蛇是理智的行为。但是说一个人有怕蛇的性格,那可能他看到一条绳子都会恐惧发抖,那就不是理智的行为,而是条件反射。这样的性格形成很可能与这个人被蛇咬过有关。

如果父亲总是带给你伤害,久而久之,你就会形成怕父亲的性格。

严重的,看到父亲的影子、听到父亲的声音都会紧张出汗,如果看到父亲阴沉着脸,那就更会惴惴不安。父亲(条件)意味着不好的感受(反射),越是接近于要攻击自己的父亲形象(比如阴沉着脸的父亲),就意味着越不好的感受。

(三)初步剖析药家鑫的性格及投案心理活动

药家鑫就是这样的性格,当问到“你知道些什么?”时——药家鑫回答很简单:知道的只是对父亲的惧怕、别让父亲斥责进而怕“惹事”。

怕父亲为什么会引起怕“惹事”呢?因为“惹事”就预示着那个要攻击

自己的父亲将出现。“惹事”本身也许并不可怕(比如打碎一个杯子),可怕的是父亲(会因为打碎杯子呵斥自己)。这时候“惹事”(条件)就会引起不好的感受(反射),唯有把“惹事”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切断——掩盖起来不让父亲知道,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感受。

药家鑫去投案自首,从理智的角度分析,他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是

由什么引起的?——显然应该是可能要面临的死亡,因此他当时应该最怕死才对。

但恰恰不是这样,药家鑫说,“我去投案自首那天,我害怕我爸爸,害

怕见到他”(他阻止母亲给父亲电话,因为他太怕父亲了)。也就是说,他当时最不好的感受,不是死亡引起的(理性计算的结果),而是父亲引起的(条件反射的结果)。

车祸发生后,从理智的角度分析,药家鑫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是由

什么引起的?——应该是闯祸后要赔钱、还可能坐牢等后果。但从药家鑫的性格分析,他当时内心最不好的感受实际还是由“闯祸了父亲会对自己怎样”引起的,这时候,主导他行为的是“把事情掩盖起来不让父亲知道”。

事后药家鑫说,他当时“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我害怕她没完没

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藏在“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后面的实际意思,是“害怕父母(尤其是父亲)会没完没了的对我失望、斥责”。

父母假借爱的名义对孩子的种种伤害,药家鑫的家庭正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正可谓是:爱,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三、“群体心理学”角度分析药家鑫案

(一)一般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反差——“群体心理学”的说明

心理学家很早就已揭示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反差现象,并且把他作

为一个惊人的特点和学术研究的课题。以下摘一段1895年勒邦的名作《群体心理学》的话,虽然勒邦是在关注一般的社会活动群体,但它有助于解释

一般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那种反差:“由心理群体所表现的最惊人的特性如下:无论组成心理群体的个人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模式、职业、性格或智力是相似还是不相似,他们被转变成一个群体这一事实,使得他们拥有一种集体心理(collective mind)。这种集体心理使得他们以完全不同于他们每一个人在独处时的方式进行感觉、思维和行动。除个人形成一个群体的情况之外,某些观念和感情就不会产生,或者不把它们本身转变成行动。心理群体是由异质因素形成的暂时性存在——它们暂时被结合在一起,正像细胞通过它们的重新组合而构成一种生命体形式一样,这种新的存在物展示出非常不同于每一细胞单独时所具有的各种特征。”

这段话其实并不完全对,但它很有道理。我们不要扯得太远,就这段理论结合本案加以再思考,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说:

其一,药家鑫从小到大置身于不同的学校/班集体中,他在这些群体中所表现的性情就算多么温和,都不足以说明他在独处时的特点。而且据媒体报道,药单独时有大量极端自恋、极端个人主义化的表现,而这些如果仅看其学校群体中的表现,未必看得出来。药疯狂刺杀被害人张某时,恰恰是他单独与人相处时。拿群体生活中的药,不足以说明他独处时的个体心理。其二,在药家鑫成长过程,就是他的个体心理不断屈服于资产阶级化的集体心理的过程,虽然他在个体心理上一直极为不情愿(从心理学角度而不是道德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点),但最终群体心理(即资产阶级心理)对他产生了更具决定性的同化作用。

其三,这段理论用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比如说“甲是甲,乙是乙,甲不同于乙”)区分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这有助于说明两者的相对区分,但并没有考虑在心理变化进程中两种心理辩证转化的实际可能性。

从生活事实上反映出来的是,纵使药家鑫那个不情愿的未被同化的个

体心理是真实的,但那已经过去了(或者准确说不再主导自我意识),已经被融于资产阶级心理的新的个体心理同化。药案所暴露出的这个人现在的生活,就带有本文所详细分析的非常典型的资产阶级特征。从这个角度说,药家鑫在法庭上用自己过去的被迫练琴来说明自己一直承受巨大压力,这在心理上是在对承担责任恐惧的心理背景下,为了极端自保的选择性记忆。

(二)再剖药家鑫心理:典型的资产阶级特征与对穷人的阶级仇恨下面就心理学的角度从另一个方面简要剖析药家鑫案中所反映出来的 典型的资产阶级特征与对穷人的阶级仇恨的情况。

1、药家鑫的“贵族”特征

虽然我们完全查不出药的阶级出身事实背景,单单是从药谈到家庭生活的法庭供述,以及从央视媒体对药从大学到小学的走访、对其街坊邻居的探访来看,药从小到大被父母家教严格限制于“有高等教养”(被强迫习练钢琴高雅艺术)的生活中,并且在直到大学以前都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极端自恋的性格。

固然,无产阶级和一般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也会出现极端自恋的人格,但是与“高等教养”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这种极端自恋,再加上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父母主观上还严格限制其生活范围),这几个因素共同出现所造就的心理特征,惟独只能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精英心理,而且是非常典型、非常显著的资产阶级心理。这在普罗大众看来这很“超常”很“不可思议”,其实对于资产阶级精英内部生活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在他们那个阶级中是非常正常的。所以他同学中有很多人同情他,甚至公然为他辩护,从相似或相同阶级心理的角度来讲都非常正常。

2、浅析药家鑫开庭前的话语

在开庭审判之前,药家鑫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说法进一步证明了具有相对封 闭的阶级性质的心理,而且证明了这种阶级性质与我们普罗大众阶级的“常识”迥异,甚至隐藏了内在的对立性质。药在回答记者提问“撞伤人后不救人、反而起杀念”的回答,我认为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我害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因为就是接触过,有的时候看到城中村或者一些开的(店铺)他们做生意 就是感觉跟他们不太好沟通,说话会比较直白一些,感觉不太好跟他们讲”。他接着又提到交通肇事撞残比撞死更麻烦:“还有很多人说„„撞死了就还比较好处理,不会说一直纠缠着。如果把人撞残了可能一辈子都要缠着你那样”。这些话其实已经迥异于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会觉得社会中下层的人特别不好沟通(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就是中下层),相反,很多社会生活经验更可能会告诉我们:那些最有钱和有权势、“有教养”的人往往最难沟通。

药家鑫为什么觉得社会中下层群众“不太好沟通”?因为药觉得他们“说话会比较直白一些”,从一般群众心理来讲这也是相反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说话比较直、有话说话的人才比较真诚,特别是社会中下层群众如果他们说话是比较直白的,那才比较好沟通,反而是社会中下层人员里说话拐弯抹角、有意话中带话的人,那才不好沟通。所以我们完全撇开事实和行为,从心理心态上看,就会看到一个与大多数群众心理迥异、从小到大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有高等教养”社会环境中的药家鑫。

而且要注意:药这番讲话不是一般社会点评,而是在公开回答记者问为何撞了人又捅死人时的犯罪动机,我目前所看到的“心理专家分析”没人“注意”到这点。如果思考分析到这里,内在潜藏的对立情绪,就已经十分明显了。

3、药家鑫的自保心理

根据药家鑫撞杀人后开车逃跑时,又撞飞撞伤两名路人后所发生的当事人对媒体采访的回答,药家鑫当时表现出异常冷静的不负责任和义无返顾的冷酷态度,而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证明供述者有意抹黑药家鑫。而且根据交警大队说,药家鑫第二次撞人被扣车时也完全不提之前撞人又杀人的事。

事实上药家鑫是过了几天才去自首的。另一方面他在法庭上却痛哭流涕,无论是否真实,无论你持任何一种道德或理智,药家鑫的法庭表现明显地反映了他的极端自保心理(比如他有原话“请求政府宽大处理”),而不是为他人、为受害人着想的忏悔心理。这两个行为表现看似很矛盾,但且慢质疑,——因为从其个体心理角度上讲,其实是完全一致的,是彻头彻尾的极端自保心理。

四、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药家鑫案

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分析范式,药家鑫的行为在刑法学上属于故意杀人行为,其杀人时有着正常的意识与意志控制能力,他明知自己的捅刀行为足以致使受害人张某死亡,而希望这一结果发生,且客观上也发生了这一结果,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规范的刑法分析并不太多关心犯罪时的具体心理过程,只要关注究竟是出于故意抑或过失,或者两者都不是。在量刑时虽然可酌情考虑杀人的动机问题,但一般也囿于动机的道德评价。而对犯罪行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一)有意的行为可控的行为

在心理学中,虽然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同属行为,但却有其完全不同心理基础。有意与无意主要从个体可觉察的角度来区分,能感知到、能意识到的就是有意行为有时也称随意行为;反之是无意行为或无意识行为,如条件反射等,习惯化的动作也是意识很低的行为。

可控与不可控主要从个体的意志角度进行区分,这与刑法学的故意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在古典刑法学中,一个人只能对自己可以控制的意志自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本案中,药家鑫是一个正常的人,刚处于驾驶过程中,对于被害人的性别、神态、及好像记住自己车牌等情节均有认知,主动取下自己车上的到,因此,药家鑫此时是有准确的认知能力与可自主的意志能力的。

(二)有意、可控行为的直接心理原因是动机,药家鑫为了灭口生发杀人动机

动机是引起与维持个体行为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它是在个体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有意、可控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动机存在。

发生普通交通事故,在法律上充其量是经济赔偿,可故意把人杀死,在命案破案率极高的我国,是难以逃脱法律严惩的。当一个人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姑且不论其道德水准如何,只要这个人是有正常认知的,能做出正常判断的,为了自己也不会杀死受害人。因此,正常的人会选择报警;少部分人会选择逃逸;更少的人会采取车辆碾压方式杀死受害人,并为自己准备一个借口即受害人是车压死的;极端的人会采取车辆之外的工具(如刀具、石头等)杀死受害人。

选择逃逸或杀害受害人的司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估自己行为免被发现的可能,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但采取车辆之外方式杀死受害人的司机连给自己准备借口都没有考虑,一般只有在近乎愚蠢的人身上或者近乎狂妄可随意挑衅他人生命之人才会出现。药家鑫应该不至于愚蠢,但确有点心智欠成熟表现。

另外,他似乎也并非狂妄,可他却偏偏作出这种极端的心理反应?从他的既往行为与罪后情况来看,不能说他是狂妄之人。只能解释为是处于高度强烈动机之下,且缺乏理性与良知克制的心理反应。众所周知,处于高度强烈动机的人,知识难以提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在考试过程中因过于紧张而想不起先前曾复习的知识。此时药某的暂时动机是想逃离承担责任,可又发现受害人张某已经记住自己的车辆牌号了,为了实现逃离的目的,又产生了剥夺他人生命(灭口)的动机。

(三)在急迫背景下,药家鑫杀人动的形成首先,不良信念的影响。一个正常人在从容状态下、在心平气和的情形下,都能够按照社会期待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行为。此时,既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的人品本来就很好,他的行为自然就符合社会期许;也可能是这个人的伪装的,他故意掩盖内心的实际想法,而通过意志调控来作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因此,在急迫情景中的心理表现往往比较真实。药某驾车将人撞伤,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的确是件大事,此时的恐惧与害怕油然而生。他注意到受伤的被害人在地上,还有呻吟声,此时他的大脑理顿时浮现出“麻烦大了”、“要被她缠住了”等观念,紧接着激起“如何避免这一麻烦?”、“如何离开现场”等相近观念,在这些观念所激发的动机驱使下,因缺乏对生命敬畏这一守护因素,终于像一个“生物人”一样以类似于动物本能的躯体搏斗方式来解决这一在他看来是麻烦的事件,疯狂地向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受害妇女连续刺杀8(或6)刀。如果,他大脑出现的最先观念是,“她真可怜”、“我本该承担责任”、“尽早送医院”等观念,则这一悲剧或许可以避免;或者他拿起刀时,突然感到生命就像一个不可亵渎的神灵,则此时也可能会放下刀的。在紧急状态,信念比知识对人行为的影响更大。其次,对自己有利行为线索的优先注意。药某下车时看到是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妇女,且自己车上有刀,此时路上并无行人,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有利于“摆脱麻烦”的外部条件。如果受害人身高马大、如果他并无带刀、如果马路上还有行人,则这些因素也可能成为阻碍其犯罪生成的外部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觉得难以理解:“他买的刀是防身的,怎么成为杀人工具呢?”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刀用来伤害人或杀人的知识与观念早已形成,只不过防身是用来伤害在他看来是坏人,而现在则是用于伤害一个受害人而已。

(四)对自己逃避责任的错误认知,促使犯罪动机转化为行为。

犯罪心理学家Carroll曾言,“同时出现四个维度(获益的可能性、损失的可能性、获益的数量和惩罚的严厉性),人们往往在做出犯罪决策时只注重其中一个维度,这就使犯罪行为人时常因为主观判断的偏差而过分相信逃避惩罚的机率,从而增强犯罪动机现实化的可能性。”药某既已形成杀人动机,在这一动机驱使下,自然会高估可逃避惩罚的几率。在动机的激活功能下,他的行为自然会更加迅速与有力,故连续刺杀了(8刀),这是强烈动机功能的通常表现,应当认为这与其 “弹钢琴动作”无明显关联,人的习惯性动作很多,如步行、吃饭等,不宜将重复动作与习惯性动作简单关联,即使真存在某些关联也不可能产生因果关系,这些影响力与动机的功能相比仍是无不足道的。另外,此时逃离的急切心态,也促使其希望在短时间内结束一切。

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看,这种内心深处就存有漠视生命、逃避责任等信念的人比起预谋杀人的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因为,这些已然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这些也毕竟不是其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都有责任,从这一角度来说他也是受害者,况且他也可能为之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

下载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面设计之心理学研究(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考研统考专业课寒假复习计划之心理学

    2011年考研统考专业课寒假复习计划之心理学 2010年02月08日 11:54来源:万学海文 今年的冬天来势汹汹,创数年来温度之新低,让2010年考研学子被紧张感闹得晕晕的头脑冷静了不少。......

    2014年Times 英国大学排名之心理学专业top5

    2014年Times 英国大学排名之心理学专业top5下面是我搜集的2014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之心理学专业的前五名院校,希望大家可以从对比中找到心仪的院校。No.1、University of Cam......

    有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论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以下是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有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摘要]为解决思想观念陈旧、内容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现象和规律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现象和规律 经过上一次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转移和分散,诱发运动和运动后效进行了区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接着揭开其他几对涵义极像、考试易错......

    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图形创意引发了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作为现代教育训练的课题,可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和一些表现手法来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创意元素。 [......

    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平面设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摘要:平面设计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平面设计......

    理学院团委

    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章程 二○○四年九月制 务实 精简 创新 顾佳骏: 昨天,我们经历过,所以我们有感其中; 今天,我们进行着,所以我们意气风发; 明天,我们憧憬着,所以我们满怀希望! 1......

    理学研讨会

    周敦颐与汝城暨理学思想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我县举行 12月22日,周敦颐与汝城暨理学思想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我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