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现象和规律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现象和规律
经过上一次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转移和分散,诱发运动和运动后效进行了区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接着揭开其他几对涵义极像、考试易错的心理学现象和规律吧~ 1.差异律VS对比律
在学习到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部分时,我们提到了不少规律,如强度律、组合律、活动律等等,而最容易混淆的当属差异律和对比律这一对了。比如,若现在问你,鹤立鸡群体现的是什么呢?看,是不是有些拿不准了呢?我们先从概念来看:差异律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北京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对比律则是说两个显著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事物,容易被清晰感知。前者强调的是感知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使感知对象更清晰,而后者则是指两个都作为被感知对象之间,当有对比差异时,放到一起呈现容易被发现。鹤立鸡群强调的是“鹤”这个被感知的对象,与其大背景“鸡”之间差异巨大,继而凸显出来,故属于差异律而非对比律。我们再来看一道试题:
【试题1】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黑笔在白板上写字,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感知,运用的是()。
A.强度率 B.活动律 C.差异律 D.对比律
1.【答案】C。解析:在题干当中,老师写出的字是黑色的,这个被感知的对象与背景白板之间颜色差异巨大,故学生在看的时候效果更好更清晰,所反映的是背景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C。
2.坚持性VS自制性
意志是心理过程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提到意志,意志品质的题目经常让不少童鞋感到头疼,尤其是其中的这一对:坚持性和自制性。它们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说“贫贱不能移”就是坚持,而“富贵不能淫”就是自制?!让我们回过头,还是先从概念下手。首先,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客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它相反的是两个词,一个是顽固执拗,一个是见异思迁;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它相反的反义词是忍心放纵和怯懦。二者其实在意志行动中都是面临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品质,但二者的困难是不同的。若困难或问题客观存在,对谁来讲它都不容易解决,那这时能够不放弃的做到,那就是坚持;而若困难或问题是主观存在的,只对个人自己来讲算是个问题,那么体现的就是自制啦,所谓自我控制嘛,所以还有一点就是,自制性的作用下,内心对于解决问题,当面临外界诱惑时,有很明显的心理斗争痕迹的。“贫贱不能移”是指,无论多么贫苦,地位何等卑微,都不会改变志向,这个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对谁来讲都不容易,若能守住这份本心,那便是坚持性强的表现;“富贵不能淫”则是指即使富贵权势在手,也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此时
更强调的是该克制时要克制,不能任性放纵,在做决定时是有内心斗争需要被克服的,所以是自制性。现在让我们来看两道题:
【试题2】人应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所体现的是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2.【答案】D。解析:题干所指,是在人生中,对于志向应长期坚守,持之以恒,不要见异思迁,经常更换志向,所以强调的是坚持性,故本题选D。
【试题3】小明在屋里写作业,这时有同学叫他出去玩,小明想了想,还是坚守住,在屋里接着写作业,而没有追随同学出去玩,这体现的是意志品质中的()。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3.【答案】B。解析:题干中描述该同学在屋里写作业,当有同学叫他一起去玩,这时在他心中产生了一个诱惑力,但是面对诱惑力,还能够毅然决然留在屋里写作业,足以表现出了对自我的一个克制能力,故本题选B。
今天我们就暂且先对比这两对易混淆的知识点,回去之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找一些相关题目,进行进一步的练习以巩固。让我们下一期再聚~
第二篇: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技巧汇总五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技巧汇总大全五
1、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做?
(1)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众所周知,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六千余次的挫折和失败后,把灯丝的寿命延长了1000小时。因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考验,经历越多的挫折,人就会越成熟,所以要正视挫折,不要回避。
(2)其次要对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弄清楚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它;
(3)同时调整心态,必要时改变一下工作方法,使当前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2、人际沟通:如果你做的一项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但你主管领导却说是他做的,你该怎样?
我首先不会找那位上级领导说明这件事,我会主动找我的主管领导来沟通,因为沟通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好办法,但结果会有两种:(1)我的主管领导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我会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原谅他;(2)他更加变本加厉的来威胁我,那我会毫不犹豫地找我的上级领导反映此事,因为他这样做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今后的工作不利。
3、谈谈你对跳槽的看法?
(1)正常的“跳槽”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该支持;(2)频繁的跳槽对单位和个人双方都不利,应该反对。
4、谈谈你在过去的学习工作中,认为最出色的一件事?具体地说。在我xxxxx工作中,有一件事自我感觉做得最出色,这件事就发生在今年。那是今年的四月份,因工作需要,我调到了一个新的分理处工作。在我正式上任前,支行领导就向我介绍了该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种种不利因素,比如:工作繁重、存款下跌、收入较少、分理处主任与手下的员工关系恶化、员工牢骚多干劲不足、服务欠缺等等,整个一副死气沉沉的局面,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使该分理处有一个较
大的起色。为了不辜负行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我走马上任后就立刻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我首先召开了一次分理处会议,其目的有三个:(1)大家见个面、互相介绍一下(2)传达行领导对我们分理处全体员工的关心和期望,鼓舞士气;(3)宣布劳动纪律和今后的工作计划。会议之后,我又马上按计划开始了与员工一对一的谈心工作。通过这项措施,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对每一位员工的目前情况、想法和要求,我也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解决好人这个因素的同时,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针对分理处的现状,我又出台了一些旨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考核办法和奖罚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折算到分、分解到人,我自己的任务比普通员工多三倍,不完成要养扣罚。同时更具支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配合有奖劳动竞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使分理处始终围绕支行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在上述措施办法的激励下,全体员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积极参与到各种劳动竞赛之中,这样的结果便是服务水平提高了、存款任务完成了、大家实惠得到了、员工凝聚力增强了、分理处也生机勃勃了。
5、你觉得你个性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沉着冷静、条理清楚、立场坚定、顽强向上。
又比如,考官问:“你注意到没有,首长接见外宾时,除了录音以外还有个人在速记。你认为,有了录音机,速记还有用吗?”这是个基于生活常识的应变能力考题,你可简要回答:“我认为是有用的。因为录音机与速记可以功能互补。录音机只能解决声音的记录,需要书面材料时,就要靠速记了。当需要经过特定整理的信息时,采用录音机,就只能是事后整理,而速记可现场加工整理。”
6、你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本意。它的本意好像是讲佛家对修行者的告诫,致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有魔障出来干扰修行者的修行,比喻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仍然可能前功尽弃,在现实中主要是要正确看待成功,做大不骄不躁、喜中思忧,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其次这个成语也比喻正义和邪恶的力量对比。这里可以新词新解,道可以说成是自己要学习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魔就只来自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的诱惑。作为教师,政府的一个行政管理人员,要自觉的学习道,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者它也
说明法律总是晚于法律应用的,尤其是入世后。国家法制化建设要加快速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7、你对加班的看法?
答:加班作为特殊情况下完成工作的非常规工作方法,国家在劳动法中作了相应的规定,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看待第一分析加班的原因。个人由于个人的原因,使本来应该在上班时间内就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做完,那么加班责无旁贷。单位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要临时加班的,可以进行加班,不过要和职工说清楚。第二要分清行业的特点,有的行业由于本行业的特点必须采取加班这种方式,比如道路施工单位,为了工程进度符合建立的要求,职工们必须做到早出晚归。第三加班的时间,频率要符合国家劳动法的规定,确实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第四加班要给予一定的物质补贴,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8、人际沟通:“沉默是金”谈人际关系
答案:(1)沉默是金这句成语的出现有它的时代背景,在建国之前,中国是个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基本处于一个人治的社会,所谓祸从口出,从趋利避祸的角度人们选择了沉默。而且过去的皇帝为了维护尊严,让大臣们觉得高深莫测也选择了沉默,这客观销长了这种风气。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言者无罪。老百姓敢说也可以说。对社会上的坏现象就要敢说,发现腐败就要敢于检举。
(3)另外现代行业内行业间存在越来越多的联系,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比如说团队的合作需要信任,达成这种信任需要进行沟通,不能沉默、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还是不能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第三篇:初中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
初中教师招聘考试物理说课稿:《电磁感应现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奥斯特的 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 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卷式话筒的原理 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1、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设疑引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板书:
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实验方案,将矩形线圈,电流表,开关,导线连入闭合电路,矩形线圈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 引导学生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礠,反过来,我们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1)投影学习提纲
按课本图14—41装置,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a、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永久磁铁中不动;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并做记录。b、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做记录
(2)学生实验研究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的要求边学边实验,边看书边讨论,教师进行巡回指导。(3)思考讨论
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仪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a、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b、通过观察实验和自学课文,你能否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有哪几条?(4)在学生讨论和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教师板书
教师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所以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叫做法拉第现象。进一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意义,给学生以教育和激励。
第二阶段:动圈式话筒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
(1)动 圈式话筒的原理就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42所示,在接收声波的膜片后面粘贴着一个由细漆包线绕成的线圈,它能随着膜片一起运 动。膜片的后面有一个环形的永磁体,并使线圈置于它的磁场中。线圈的两端用导线引出。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2)发电机的原理也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结构如图14—
44、14—45所示,学生看书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交流电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4、巩固强化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1)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法拉第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感应电流的认识,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机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素质。
(2)找学生对本节知识小结。明确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3)完成本节的练习题(投影显示)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的记忆,由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第四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一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一
1.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现象。A.后效 B.适应 C.补偿 D.对比
3.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可能升高可能降低
4.在张老师组织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能明显的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以下现象中,()涉及到感觉对比现象。A.吃糖后吃橘子觉得更酸 B.刚入游泳池时你觉得水很凉 C.你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 D.你觉得月亮在静止的云中穿行
6.“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有色听觉”是()。A.联觉
B.后像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7.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典型表现“注意的集中性”的是()。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8.学生正在上课,突然大风把门吹开,大家不约而同地看过去。这种现象叫做()。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9.进退两难表现的是双避冲突。(判断题)10.红红正在减肥,明明请红红吃饭,红红断然拒绝了,这里体现了红红意志的自制性。(判断题)1.【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就可以判断出知觉的整体性。
2.【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同时对比。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寂静适应属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5.【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对比效应也称“感觉对比”,它指的是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题干所说属于味觉的对比效应。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所谓联觉是指一种刺激物引起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有色听觉,即声音一种刺激物引起了听觉和视觉两种感觉。
7.【答案】AD。中公讲师解析:“一目十行”体现的是注意的范围(广度);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
8.【答案】BD。中公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现象为无意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9.【答案】√。中公讲师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两个目标都想回避却必须选择一个的情况。10.【答案】√。中公讲师解析:控制自己行为体现自制性。
第五篇:2018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寄书》说课稿
2018四川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寄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寄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四节内容《寄书》。这部分内容是借助购物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能够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主要讲解的是小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的加减法以及简单的小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的运算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的生活提供帮助。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寄书”的生活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善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位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一位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应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
呈现教材上面的情境图片,提问学生思考可以从图片提取哪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两个包裹的邮费一共需要多少钱。从而引出课程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提升教学效率。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首先是估一估。
先让学生根据导入的数学问题尝试独立估算。学生在独立思考、估算出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先与同伴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和过程。然后组织学生集中交流。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有两种,1是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所以结果是13元多;2是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所以结果不到15元。
在学生估算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算一算。
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完成后,可以先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结束,派代表回答。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的是下面两个结果。
1: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13元+1元4角=14元4角;14元4角=14.4元。
在学生引出笔试计算,将着重结合1、2的计算过程,讲解3的笔算加法。着重讲解按照元、角的单位分别对齐,然后进行计算,并讲解满十进一。然后让全班再次用竖式算一算,巩固竖式的计算方法。最后,将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结果做比较,看看谁估算的结果比较接近。
接下来是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会直接直接出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试做,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组织集体反馈交流,有计算加法的基础,有了上一个问题探究的经验,将元化成角进行竖式笔算以及将14.4元化成14元4角,按照实际意义进行计算并不难。但是对于直接竖式计算的退位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我会引导学生重点理解:15元和15.0元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一致的以及这样书写的好处;从15元中借1元,也就是10角,就是10个0.1元,减去4角也就是4个0.1元,还剩0.6元,整数部分都是14元,相减没有剩余。
最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并介绍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自主探究的权利牢牢把握在学生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互相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逐步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练一练第1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既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介明了突出重点部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