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季节一过,天气逐渐转暖,春茶开采、加工在即,广大茶区目前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为新年的春茶增产增收做好充分准备。
一、施好催芽肥
催芽肥为春茶前的追肥,可以促进春茶早发和旺发,对名优茶生产尤为重要。施肥时间:早春气温高或茶树发芽早的品种,施肥的时间可以在2月上、中旬;早春气温低或发芽迟的品种,可适当迟一些施,一般在2月底之前施入。肥料种类:以速效氮肥为主,可以是尿素、硫酸铵和碳酸氢氨等。用量:一般茶园催芽肥用量纯氮7-12公斤/亩,相当于尿素16-26公斤/亩。
施用方法:行间开沟深10厘米施入,及时盖土。
二、及时进行茶树修剪
1.成龄采摘茶园轻修剪
轻修剪的目的是使树冠采摘面保持齐而强壮生产枝的发芽势,促进营养生长,减少开花结果。
大宗茶园:轻修剪宜轻不宜重,一般只剪去去年部分秋梢和小部分夏梢。如果剪得过重,会导致次年发芽迟,芽头少,影响春茶产量。
名优茶茶园:春茶前一般不进行轻修剪,而在春茶后进行。
去年冬天受到冻害的茶园:及时在春茶前进行一次修剪,使之重发新梢,培养骨架和采摘面。受害程度较轻如多数茶树仅在采摘面上3~5厘米的枝叶受害,宜采用轻修剪;受害较重,骨干枝已受到损害,宜采用重修剪。
2.幼龄茶园定型修剪
幼龄茶园通常要进行多次定型修剪,以促进侧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层次和数量,培养骨干,形成宽阔健壮的骨架。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达到2足龄时有75~80%茶树长到30厘米以上、茎粗(离地表5cm处测量)超过0.3cm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对今后分枝的多少和生长强弱有密切关系,以离地面15~20厘米为宜。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春茶开采前进行,剪去主枝,侧枝不剪,剪后不采春茶,以培养枝条生长为主。
第二次定型修剪:去年进行过第一次定型修剪、树高超过40厘米的茶园,在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口提高15厘米左右的位置,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开采前进行,剪后不采春茶,以培养枝条生长为主。
三、做好春茶加工前的准备
(一)加工环境和场地的清洁
1、对茶叶加工厂的院落和环境作一次彻底清扫,为新茶季准备一个整齐清洁的加工环境条件。
2、对加工车间、仓库和其他辅助用房进行认真清扫,对墙壁、地面和门窗进行擦拭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二)茶叶加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添置
1、对茶叶加工设备和生产线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进行全面擦拭和清洁。
2、如需要添置设备应该抓紧时间进行联系和采购,争取设备能尽快进厂安装调试,以免贻误茶季。
3、对于去年茶季结束曾作过保养的设备和生产线,应在去除覆盖的塑料膜后,注意清除涂抹在机器上的防锈油。
4、如果去年茶季结束未来得及对设备作保养,春茶前应作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认真检查机器是否存在故障和有已损坏的零部件,各配合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及时进行更换和调整。
5、对加工设备或生产线进行试运转,仔细观察和倾听是否有运转欠灵活或出现异响等现象,如有及时给予排除,直至运转正常,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以保证春茶期间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能完全正常投入运行。
(三)制茶燃料、辅助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1、按茶叶加工需要,准备好充足的制茶用油、液化石油气、煤、柴等燃料。
2、准备好制茶专用油等辅助材料。
3、准备好制茶专用的搬运小车、竹编茶具等用具。
(四)配备好采摘和加工人员,抓好培训
1、及时配备和招聘数量足够的采茶工和加工厂操作工人。从事加工人员要求身体健康,有健康证明。
2、对各类工人进行加工前的培训,包括鲜叶采摘技术培训、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茶叶加工卫生制度培训等。
第二篇:《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二)主要参考书.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2.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3.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4.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5.黄意欢、肖力争。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6.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7.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8.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室,1982年.9.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11.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第三篇: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应日本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邀请,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的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2年5月13日-22日对日本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和考察。在日期间,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日本茶业中央会的情况介绍,并就两国有关茶叶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参观访问了座落在静岗县的日本国家蔬菜茶叶研究所、山本山株式会社茶叶加工厂、金谷町茶业博物馆、茶叶专卖店以及现代化茶园。日本农林水产省以及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对这次考察活动非常重视,精心安排了考察内容,亚细亚技术交流协会事务局局长村上健先生全程陪同,考察团所到之处受到有关单位的热情接待。通过考察,让我们对日本茶叶产销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日本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经验,为发挥我国茶叶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出口明确了方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1、种植规格:行距180cm,株距30cm。其中单行种植的,每0.1hm2种植1230株;双行种植,每0.1hm2种2460株。投产园树高控制在80cm,耕作行30cm,采摘、修剪和园间管理十分方便。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4、病虫防治: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茶叶的安全与卫生,但与欧盟相比,显的更客观、更现实。有关部门对市售茶叶的卫生检验是检测茶汤,而不是检测干茶,所以检验比较容易过关。在生产实际中,农药用量也比较大。我们参观的茶园基本未见病虫为害状,却发现很多天敌群落,说明在农药品种选择及其用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的掌握等方面比较科学合理。对茶树为害最普遍的是茶小绿叶蝉和炭疽病,其它大虫类发生率较低,在用药方面首先使用生物农药及荷尔蒙性诱剂,其次才用化学农药和其它物理方法捕杀。由于受性诱剂和生物农药专一性和时效性的局限,导致防治成本较高。一般可占毛茶产值的10-15%。以2000年为例,平均亩产值约20.5亿日元,病虫害防治成本为2-3亿日元/亩(约合人民币1300-2000元/亩)。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日本最早开发成功罐装饮料,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1993年绿茶饮料产量仅26.6万立升,到2001年已增长到142.1万立升,8年时间产销量增长了5.34倍。茶水饮料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解渴和补充水分的最主要保健饮品之一。二是茶药品。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茶食品。在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业用品。有茶化装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低。虽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但他们对农业高度重视。2000年12月,针对农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新的林政改革大纲,积极推进农林水产行政改革,重新确立了农林水产省新的历史使命:一是保持农林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确保食物的稳定供给,争取食物自给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左右,进一步改善饮食结构,要在以大米为主食,保持畜产品和油脂类消费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消费。三是振兴农山渔村。四是发挥农林水产业的多方面功能。五是保护培育森林和重要的水产资源。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一)区域布局相对集中。日本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岗、鹿儿岛、三重三个主产县。这三个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4.6%。其中静岗县茶园面积占全国41.7%,产量占全国的44.1%,茶叶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20%以上。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于此,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相比之下,我国茶叶分布零星分散,优势区域还未形成。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三)科技含量高。一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且茶园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设施等措施。所有茶园整齐划一,叶色绿,叶层厚,单产高。全国平均单产高达120公斤/亩,是我国开采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二是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原料不落地,产品卫生得到了保证。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三)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解决农残问题,培育、保护和扩大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对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工作上要抓紧,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但要本着一个原则,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实事求是地宣传,避免人为的不负责任的新闻炒作,影响了正常消费。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出口市场,在用药上可以选择进口国允许的农药品种,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四)加强中日两国茶业交流,巩固扩大出口市场。2001年,我国出口茶叶25万吨,其中出口日本3.96万吨(绿茶1.2万吨,红茶451吨,以乌龙茶为主的特种茶2.7万吨),日本已超过摩洛哥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国,且卖价也高于全国平均价66.4%。同时由于绿茶有益健康的宣传,绿茶在日本的消费量正在上升。考察中,也不时听到日本茶界及种植户和农协等担心中国茶叶的进口会对他们的生产构成威胁。因此,应该加强同日本政府部门和茶业界的交流互访,增进理解,消除误会。同时要加强对日本茶叶生产、消费的调查,注意我国茶产品与日本产品的错位竞争。另外,当前要密切关注日本国内因疯牛病所引起的要求修改《食品卫生法》的事件进程与动态,尽早采取对策,巩固和扩大对日本的茶叶出口市场。
二○○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范文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
一、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二、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简单的说有“四化”:即茶园园林化;园区生态化;茶园良种化;茶园机械化。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实现茶园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茶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使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修剪、防治病虫、换种改植、新茶园开垦、肥料及鲜叶运送等多项作业,根据需要,及时进行。
第五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一、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特性
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肥培管理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树体内营养状况和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有关。在满足茶树生长要求的情况下,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在我国四季分明的茶区,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枝叶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
二、剪取穗条和插穗的要求
1.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2.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打顶采摘法
是一种以留养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茶树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在2~3龄的幼年茶树或更新复壮茶树最初1~2年时采用。
四、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要改变对茶叶加工业地位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茶叶是一种直接冲泡饮用的高档饮品,茶叶加工不应该属于农副加工范畴,理应属于食品加工的领域和范畴。为此,茶叶加工厂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和管理手段等系统工程着手,不断提高我国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水平。
五、合理采摘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育成品种
也称改良品种,是指专业育种工作者或群众,应用科学的育种方法(包括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等方法)选育出来,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并在生产应用上有一定成效的新品种。
七、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八、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1.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2.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品种
3.加强茶园管理
4.及时采摘和修剪等。
九、浅耕
指深度不超过10-15厘米的耕作,起到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灭茶园杂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