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时间:2019-05-14 09: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第一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一、茶叶生产四大产区

茶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尤其在长江以南山区更是如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产茶遍及2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个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广东和福建的中南部、云南和广西的南部。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大叶青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的中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可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宜制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山东的东南部。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较优。

二、茶叶分类

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中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等六个类别。这种分类较科学的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三、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

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是:芽体膨大,鳞片展开,鱼叶展开,真叶展开,驻芽形成。如不加采摘,任其自然生长,驻芽一般经短期休止,继续生长。我国大部分茶区,每年可重复生长3~4次。如经采摘,则在留下的小桩上,顶端2~3个腋芽又能各自萌发成下一轮新梢,再供采摘。所以,在合理采摘条件下,茶树出现明显“轮性”生长。轮次多少,随地域条件、品种特性、肥水管理和采留标准而不同,一般热带8~10轮,亚热带5~7轮,暖温带3~4轮。

四、茶树根系及其生长高峰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深入土层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所以植茶土壤一定要保持深厚(70~80厘米以上)。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深达60~80厘米。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大都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性。

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当春季土温达到10℃以上时,根即迅速生长,一般三、四月是根系生长高峰,这次发根主要靠上年贮藏的养分,以后随着新梢萌发生长,根的生长转入缓慢。第二次生长高峰,从春梢停止生长开始,叶子制造的营养物质转入根系,因此六、七月又促进了根系的生长。随着夏梢展开,花芽大量分化,地上部枝叶消耗的养分增多,根的生长又转入缓慢。第三次生长高峰,于九至十一月间,茶季将近结束,叶子制造养分逐渐下运积累,根系获得的养分相对增加,所以此时根系生长最旺,为一年中的最高峰。

第二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二

一、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特性

茶树根系在年周期中的活动,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肥培管理等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又与树体内营养状况和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有关。在满足茶树生长要求的情况下,根系没有自然休眠期。在我国四季分明的茶区,根系活动一年内有三次生长高峰。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在一年中是有节奏的,与地上部枝叶的生长发育交替进行。

二、剪取穗条和插穗的要求

1.母树经摘顶后10天左右,即可剪取穗条。适宜用作穗条的新梢标准是:长度在25厘米以上,茎粗3~5毫米,2/3以上已半木质化;呈棕色或黄绿色。穗条剪取时间以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为好。剪下的穗条须尽快存放于阴凉处,并尽量做到当天剪的穗条当天插完。剪取穗条时,要在母树上留下一片叶,以帮助母树恢复树势。

2.穗条剪下后必须及时剪成插穗进行扦插。1个标准的插穗应该是:长度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张成熟的叶片(称为母叶);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剪穗时,一般可按穗条的自然节距1节剪成1个穗。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光滑,并与母叶呈平行的斜面;上剪口留桩以2~3毫米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

三、打顶采摘法

是一种以留养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茶树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在2~3龄的幼年茶树或更新复壮茶树最初1~2年时采用。

四、茶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是,要改变对茶叶加工业地位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茶叶是一种直接冲泡饮用的高档饮品,茶叶加工不应该属于农副加工范畴,理应属于食品加工的领域和范畴。为此,茶叶加工厂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等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和管理手段等系统工程着手,不断提高我国茶厂规划、建设和优化改造的水平。

五、合理采摘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育成品种

也称改良品种,是指专业育种工作者或群众,应用科学的育种方法(包括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和人工诱变等方法)选育出来,经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并在生产应用上有一定成效的新品种。

七、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八、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1.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2.选用和搭配不同的茶树品种

3.加强茶园管理

4.及时采摘和修剪等。

九、浅耕

指深度不超过10-15厘米的耕作,起到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的通气和透水状况,消灭茶园杂草的作用。

第三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范文

《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

一、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二、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简单的说有“四化”:即茶园园林化;园区生态化;茶园良种化;茶园机械化。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实现茶园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茶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使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修剪、防治病虫、换种改植、新茶园开垦、肥料及鲜叶运送等多项作业,根据需要,及时进行。

第四篇:《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三

课程辅导三

一、选择苗圃地时的注意事项

①土壤:要求土壤pH在4.5~5.5之间,无碱性反应,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度在40厘米以上,一般以壤土为好,肥力中等以上。

②地势:要求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雨季不积水,旱季易浇灌。

③前作: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作扦插苗圃。如果因没有其它合适土地可用,一定要使用这类土地时,须先进行土壤消毒,另外,如有水稻田改作苗圃,须深翻破塥。

④位置:苗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能靠近准备种植的茶地,以减少苗木运输路程和时间,便于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此外,苗圃宜建在避风向阳处,以增强受光效果,减轻寒害。

二、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方法

平地由于地势平坦,只需对个别地段进行调整,即可采用挖掘机进行深翻,翻垦深度要求80厘米以上,耕后土块适当耙平。地面杂草树根可深埋。初垦全年都可进行,如安排在初夏或冬季则更为适宜,翻耕后的土块经烈日曝晒或严寒冰冻,有利于土壤熟化。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类植物,需要人工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复垦一般在茶树种植前进行,以整平耙碎为标准,复垦后即可进行划行种植。坡度在15°以下的丘陵地或山脚缓坡地的开垦,同样要按照平地茶园初垦和复垦的规格要求进行。但由于地形比平地茶园复杂,在开垦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这样可使坡面达到相对一致。对不规则的坡地,转弯处要掌握“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进行开垦。

三、茶叶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四、茶园灌溉适期的主要指标

①茶树水分指标

常用的茶树生理指标包括新梢细胞液浓度和新梢细胞水势。研究表明,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茶树新梢细胞水势的高低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②土壤水分指标

当茶树根系集中的土层含水率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茶园应当及时灌溉。③气象指标

在高温季节,当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水面蒸发量在9毫米以上的情况持续一个星期时,茶树根系浅、或土层薄的茶园就需要进行灌溉。

五、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实现茶园机械化,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茶园采用机械作业,可以使茶园管理、茶叶采摘、修剪、防治病虫、换种改植、新茶园开垦、肥料及鲜叶运送等多项作业,根据需要,及时进行。

六、茶叶采摘的原则

(1)采、留结合种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收茶树的营养器官——芽叶,所以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的留叶,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有适量的新叶留养在树上,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以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做到“采为了发”。

(2)量、质兼顾

采摘时强调质、量兼顾,在保证优质的前提,尽量多采。

(3)因地、因时、因树制宜

从新梢上采下来的芽叶以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出发,结合各地茶树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与各项栽培技术措施相配合茶树采摘只有在加强肥培管理,合理修剪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茶树采摘的增产提质的效应。同样,肥培管理、修剪技术等也只有在合理采摘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七、遮荫棚的种类及搭建方法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棚、斜棚、拱形棚等。

其一,平式低棚。先在苗畦两侧每隔1.5米左右打入一根木桩。木桩长度60~70厘米,打入土中后,露出地面高度30~40厘米。然后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各个木桩的顶部即成。

其二,拱形棚。以畦宽1米计,用长2.2米左右的竹片,每隔1米左右;将竹片两端插入苗畦两侧的土中,形成中高50厘米左右的弧形,顶部和两侧中间用小竹竿或竹片连接固定即可。

其三,单面斜棚。这使用斜棚时,苗畦宜取东西向,棚搭在苗畦的南面。棚与地面约成45º角,棚面的宽度约为畦面宽度的1.5倍。

八、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茶叶加工厂应逐步推行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

茶叶加工车间应有良好的防蝇、防鼠、防蟑螂等设施,应有良好的污水排放、垃圾和废弃物存放设施。茶叶加工及接触茶叶的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规定的有效健康合格证书。

加工厂应制定必要的茶叶加工卫生制度,并明示。

制茶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了解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

从事茶叶加工的职工,工作时应穿、戴工作衣、帽,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置于更衣室内,工作衣帽应及时换洗。长发职工工作时,头发应全部放于工作帽内,在制茶一线操作的职工,不得染指甲、涂口红和使用其它化妆品。车间内应严禁抽烟、吃食和随地吐痰。

车间应保持整齐清洁,鲜叶、在制品、干茶等应分开放置,并设置废物收集箱。

九、茶树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

茶树的生态环境是指其生存空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势条件等。

(1)气候条件:温度是茶树重要的生存因子之一。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适宜种茶的地区,要求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茶树芽叶生长季节月降雨量100~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

(2)土壤条件:土壤是茶树栽培的基础。茶树生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壤条件对茶树有多方面的影响。

(3)地势对茶树的影响是通过海拔的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光、热、水、气在地面上的分配,进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海拔高度对茶树的影响最为明显。

第五篇:《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二)主要参考书.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2.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3.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4.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5.黄意欢、肖力争。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6.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7.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8.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室,1982年.9.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11.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下载《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过后(春茶前)茶叶生产技术 立春季节一过,天气逐渐转暖,春茶开采、加工在即,广大茶区目前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为新年的春茶增产增收做好充分准备。 一、施好催芽肥 催芽肥为春......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应日本亚细亚农业技术交流协会邀请,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的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2年5月13日-22日对日本茶叶生产、......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

    日本茶叶生产技术及管理考察报告一、日本茶叶发展概况(一)生产现状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鹤峰县农业局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茶叶所必须运用的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和使用这些措施和规程后所能达到的技......

    关唐代茶叶生产技术的史料短缺

    关唐代茶叶生产技术的史料短缺,仅在陆羽《茶经》和唐末五代的《四时纂要》中,才稍有记述。因此,尽管唐诗中关于茶叶生产技术的资料都是一些零星的片言只语,但将它们集缀起来,对于......

    茶叶生产技术》期末复习1(推荐五篇)

    《茶叶生产技术》期末复习 一、茶叶生产技术考试介绍 为闭卷考试,时间是90分钟,百分制 。考试题型及分值情况为: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填空题(每空 2分,计2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辅导一

    辅导一一、商务沟通 1、(五级)明天上午X市制药厂X副厂长来访,领导指示你把接待室整理一下,你将怎样做好这项工作?答案要点:(1)室内设备布置要协调;(2)空气、光线要好;(3)室内要清洁、明亮......

    有机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生产技术要求

    有机茶叶 俗语讲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今社会,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生产与消费绿色食品已形成全球共识,相信绿色食品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食品。 随着工业“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