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曹操论文
论曹操—枭雄还是奸贼?
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唾骂曹操。在民间,普遍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奸贼;在《三国演义》的书中,他是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奸臣;在众多历史评论家的眼中,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奸诈多于英明的人物。但在我看来,曹操他不是奸贼,却是一代枭雄!看了有关三国的书,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物。曹操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却依然不被世人所看好。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以为他的奸诈狡猾,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按照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来说,曹操不但不“奸”,倒反而是个“俊杰”。
曹操34岁时起家,那时候,他唯一的理想,便是匡扶汉室,重振大汉王朝,做一个为国为民的“治世之能臣”。但是时代不给曹操机会,使他迫不得已走上“乱世之奸雄”的道路。虽说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负心话,但在《三国志》中他说这句话时也是带着无奈之意。更何况他在历史中的功绩是万万不能轻视的。东汉末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百姓一直受苦。曹操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恢复了农业生产;他唯才是用,抵制强权,军事上战术灵活多变;而且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持也有着重大贡献。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事实的确如此。在如此乱世中,他能够运筹帷幄,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业。这足以证明他的超人之处!他胸襟博大,乐观豁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曹操不论征战拼杀胜败如何,他始终不为表象所动。胜不骄,败不馁是他性格的又一大特色。征乌桓迷走沙漠时,士兵们口渴难耐,生死攸关,也只有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脱离险境的妙策。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乐观精神正是一个英雄的根基。
曹操虽然被指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骂名,但他其实是一个坦荡、极有个性的人物。他可以做真小人,但绝不做伪君子,这难道是一个“奸贼”可以做到的吗? 曹操在历史上写出了许多表现他雄心壮志的诗句,这难道又是一个“奸贼”可以做到的吗?
曹操是一个豁达的人、是一个有才的人、是一个可爱的人。曹操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领头兵,他也有一个辉煌的结果。在东汉乱世之中,能霸权一方、感震天下,实属不易!所以,不称他为枭雄,还能做何称呼呢?
第二篇:曹操学年论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但是另一方面,曹操为人既奸诈狡猾,又真诚坦率,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隘,是个极富特点的人物。中国的史书又如何评论曹操呢?《三国志》里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曹操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曹操是能臣
首先,曹操是治世的能臣。曹操二十举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虽然这是一个小官,但是曹操在当官期间就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才干。当时曹操把皇帝最宠幸的宦官的叔父给杀了,原因是他违禁夜行,这件事立即引起了轰动,也让曹操自己出了名,这可以看出曹操不畏权势,痛恨宦官当道的立场。这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宦官的气焰,刚入仕途的曹操就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才干。
曹操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比如拒绝参加“谋废灵帝”的行动,曹操的这一见解,影响了他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他对废立之事始终是谨慎的。后来灵帝死后,刘辩继位,董卓进京,曹操深知董卓为人,且这样的乱世正是自己成大业之机,于是逃回乡里,自谋发展。但是曹操在陈留停了下来,因为那里又他的好友张邈,而且陈留地理位置也好,于是曹操便决定在陈留起兵,但是自己兵力毕竟不足,还无法在乱世站住脚,又当时正是农民起义的时候,曹操就是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壮大自己的,破黑山,得官东郡太守;收黄军,自领兖州刺史;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就这样曹操一步一步壮大自己的军队,收编青州兵,继而以兖州为基地破袁术,征陶谦,战吕布。
当然,曹操之所以后来能统一北方,最大的原因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果,他听了荀彧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荀彧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实施证明他的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还是果断的,因为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就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将的归顺,他所攻打下的土地上的百姓也更容易得到顺从。就比如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此的实力,后来不堪一击。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以袁绍的彻底失败,曹操的彻底胜利而告终,这次战争也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那么拥有众多兵力的袁绍为何会败给曹操呢?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出师有名。其次,曹操长于从善,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始终很注重听取下属的意见,并付诸行动。而对方的袁绍却没有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最后,要说到曹操用兵之奇,曹操往往亲自到前线去指挥,并且曹操善用兵法,声东击西,后发制人,出其不意,打好关键战役。毋庸置疑,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确实了得!
在经济方面,曹操也展现了自己的才干。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经济出现问题,曹操深知,不解决当前的饥饿问题,就不能稳定人心,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曹操推行屯田制,这在不长的时间里解决了粮食危机,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
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曹操不断完善屯田制,这一举措不仅发展了当值的生产力,而且也满足了曹操军事之需,也巩固了曹操的政治权势,就当时而言,可以说曹操的屯田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文学家,我们曾经学过曹操的《短歌行》,大家都知道,《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广纳人才的心情。曹操的是个形式也是十分创新的,他尤其擅长五言体和四言体。《短歌行》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又如《观沧海》也是四言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几笔就能用辽阔的沧海景象来表现自己广阔的胸襟。还有我们学过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表达自己晚年扔不放弃雄心壮志。除了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之外,曹操还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还变现在他对建安文学所起的作用,建安文学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战乱之中得以勃兴发展,这同曹操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曹操是奸雄
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的人物不少。也就是说,有不少英雄,可是,曹操这个“雄”和别的雄,他的区别就在于:曹操奸。曹操的奸雄带有一点品质性问题,因为他小时候就这样,这小子小时侯就比较坏。《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操少年的时候,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务正业。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的《假谲篇》中讲到曹操: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贼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说明曹操少时就比袁绍更有心机,更有胆量,胜袁绍一筹。
有一次他问起他的一个朋友,当然那时侯他已经成年了。他说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他那个朋友笑着不说。说说说,他非要他说。子将(许邵)曰“子治世之能臣”如果赶上好的时代,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大臣;“乱世之奸雄”要是赶上乱世,你就是大奸贼。曹操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特别高兴。他并没有觉得这是骂他。为什么?你肯定我的才干,你看在治世我是能臣,在乱世我成为奸雄,奸雄再奸也是雄啊,也是英雄!再说所谓奸,曹操理解为,在他心目中的奸就是机智,聪明,充满智慧。在乱世,太老实了那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曹操并不认为奸雄是一个贬义词,他反而感到高兴。
比如曹操间行东归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出行,无止备宾主礼,曹操闻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把人而去,既而知道杀错了,仍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正是曹操矛盾性格的另一面写照,多诈,多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念故人,不惜杀人!曹操这一政治信条,道出了他的凶残本性,残暴不仁的个性暴露到极点,因此在六百多年来,大家一提到曹操就首先想到这一让人切齿的丑行。这也成为曹操被唾骂为“奸雄”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要求,在众多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不得不凶残,谲诈,狠毒,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我们后世读者的眼中,曹操确实是够狠辣,凶残,谲诈。
曹操是矛盾的
曹操求贤若渴,却又嫉贤妒能。重视人才并拢络之,是曹操的一贯思想,更是巩固权力的需要,他重用旧部。他把跟随自己征战有年的一些谋士,委以心腹,托以重任。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荀彧,荀彧在诸多重大的政治与军事的决策或行动中都起了关键作用,因此,每有军国大事,曹操均与荀彧商量。但是当荀彧在几桩关键事情上不支持曹操,提出了不符合曹操意思的建议时,曹操便察觉到荀彧已非昔日打天下之可用,而成了阻碍预计目标实现的最有影响的阻力。荀彧曾经阻止曹操恢复“古置九州”以广冀州之地的计划,曹操虽然听了,但内心感到不痛快。又在建安十七年,荀彧又婉转而坚决地阻止曹操晋爵魏公,大使曹操心不能平。于是乎,曹操便借用兵孙权之机,表面上请荀彧劳军于谯,把荀彧调离了汉庭枢要尚书令之职。荀彧留军,曹操送给他食物,荀彧打开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他明白曹操意喻自己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喝药自杀。
当然,荀彧或许是一个特例,曹操对人才的重视是不容怀疑的。他唯才是举,广开贤路,用人不拘一格,像前面已经说到曹操重用旧部,把从征故旧置于重要军事岗位,如夏侯淳,夏侯渊,从曹操开始起事的时候夏侯淳和夏侯渊就跟随着曹操。除了重用旧部,曹操对待别的部属或敌对一方的来归者也授以重任,很多都对曹操政治,经济,军事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曹操用人不拘一格,最为突出的表现当属拔将才于卒伍之间。不管是别人推荐的还是自己发现的,只要看准了就重用之,有的人没有几年就从士卒升到将军。天下之争往往就是人才之争,历
史上不只一次证明,诸雄争霸,笑到最后的都是善用人才者,曹操就是这样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虽然 “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但是,其性格中又包含有阴暗的一面,即心胸狭隘。曹操做事善谋,但为人谲诈,他多疑,嗜杀。前面讲到他因为怀疑吕伯奢要杀自己而杀了吕伯奢一家,这正表现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而且他嗜杀,动不动就数万,数十万的杀人,对自己不能用的人才也采取杀之的决定。曹操的两重性性格表现突出,曹操做事善谋,但为人谲诈。他嗜杀,但又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他不念旧恶,甚至对杀了自己儿子的人也可以用,比如张绣,但又睚眦必报,不管功劳多大,才能多突出,但是只要不能为之所用,就会除掉。有的时候甚至把人杀了,曹操还痛哭流涕,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不忍。比如他把别人的儿子杀了,还写信并送给人家礼物来表示慰问。可见曹操这个人是真的很矛盾的,其因为性格的两重方面二做出的许多事情并不为后人所理解。或许是因为曹操家庭的缘故,他从小就很谲诈,长大了也并没有改变,有或许是因为当时混乱的历史环境导致曹操有如此的表现,毕竟作为一个领袖,很多东西需要考虑,一旦威胁到自己利益,特别是政治利益的时候,曹操的行为或许就可以更好的去理解了。
易中天说曹操: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很好的归纳了曹操的性格特点。不管是作为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出现,曹操都应该是一个乱世豪雄,运筹帷幄,鞭挞宇内,奠定了一个一统王国的基础,他的临危不乱,孔武勇敢,显示了过人才能和大将风范。他乐观豁达,胸怀鸿鹄之志,立志平天下,最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他又凶残狡诈,诡谲狰狞沾满了鲜血,为后世人所不齿。不论如何,我们看待这样一个人物时,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站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客观的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2;(宋)陈寿著:《三国志》, 湖南岳麓出版社1990年1月版。3;张大可著:《三国史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张作耀著:《曹操传》,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第三篇:《三国演义》读后感——论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论曹操
对于《三国演义》,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精辟的总结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书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浩浩荡荡,使人身临其境。尤其是对一些决定三国兴亡的重大战役。对故事核心人物的刻画也可谓是栩栩如生:机智过人的孔明,重情重义的关云长,一心复国的刘备,都是书中脍炙人口的人物。然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代奸雄——曹操。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书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无可厚非,因曹操有勇有谋。当董卓专横霸道时,很多官员都畏惧董卓,敢怒而不敢言,更别说有对抗董卓的举动。然而这时,曹操挺身而出要去刺杀董卓,宁可牺牲自己也想为民除害。他的勇气、他的胆识足令人敬佩。但说曹操是奸雄,我则为曹操感到愤愤不平。
书中一味地说刘备仁慈,爱民如子。然则曹操又何尝没有爱民如子,又何尝没有仁慈的时候呢?有一回秋冬之际,曹操摔兵出征,经过一片麦田时,便下令谁的马要是踩到了农民的麦穗,便要处斩。可见他也体恤农民。对待投降的将士,曹操又何尝不是仁慈地对待他们呢?
书中一味称赞刘备,觉得他最适合称帝。然而,我却认为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当领导者。何以说得?当时有传言,谁得卧龙、凤雏二者之一的辅助,就能成就霸业。而刘备幸运地得到这两位旷世奇才的辅助,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按理说,他应该能恢复汉朝才对。事实上,却没有,何也?因为刘备的顾虑太多了。说到底,他是怕损了自己名声。这使他优柔寡断,错失了许多良机。曹操则不同,他当机立断,也不顾名声不名声的,是个好时机就抓住,因而才得以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三国演义》里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国贼,根本意义上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罗贯中身处元代,那时候民众反元思想极为强烈.小说中“尊刘”的思想由此而生.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远远要比小说中描写的要杰出的多,也好的多。
曹操的雄才大略,不仅在的军事上,还见于他在治国上.曹操占据青州的时候,田地荒芜,居民流离失所.农耕不修,经济衰退,简直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重灾区.曹操就施行军民屯田制,不仅大力发展了生产力,还从中获得充足的军粮.使民有所食,军有所养.而在同时,其他的诸侯却要差的太远.袁绍的军队在吃桑椹,袁术的军队在吃河蚌.其他各路诸侯,纵兵抢粮,抢得到就吃粮食,抢不到的就吃树叶,树叶再吃不上,就吃人.活脱脱一群混吃等死的垃圾.更别提在他们统治下的黎民,可以说是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啊.吃死尸也成为了流行时尚.比起这些诸侯,曹操让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试想,这样一位有巨大贡献于百姓的人物,如果还是国贼,那么混吃等死的诸侯又算作什么呢? 曹操在小说里杀过很多人,象董承,伏完,等保皇派.然而,任何一个历史变革,一场政治斗争,一次权利角逐,都有其血腥的一面.我就请问,假如挟天子的不是曹操,是刘备,难道他会交出自己的权力吗?当初,刘璋待刘备非常好,结果又怎样?连兄弟的基业都可以翻脸夺之,更何况朝廷神器,天下权柄呢? 对于曹操,大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当然,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对曹操的评论,褒贬不一,这只能留个历史去评判。
第四篇:曹操煮酒论人才
1.狗尾草无法长成白菜
知士而有术焉。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唐·赵蕤《长短经·知人第五》
话说“东汉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是一家亦官亦企的国有单位,作为公司的CEO的曹操,素有权谋,擅长于资本运营,几年来利用政府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低成本扩张手段,让东汉公司迅速发展为一家集农、工、商和投资理财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超级企业,跻身全国十强企业之列。自从东汉公司以债权人的身份接收了徐州公司之后,又利用徐州公司现有的生产线,毅然开始进军家电市场。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一班人马,也被收编为东汉公司的员工。
刘备很意外地发现,原来东汉公司董事会主席汉献帝和他还是宗亲,都是布衣皇帝刘邦的后裔。论起辈分来,他还是汉献帝的叔叔呢。于是,大伙儿都把刘备称为东汉公司的刘皇叔。
经汉献帝提名,刘备进入东汉公司董事会,成为公司的一名董事。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形同虚设,而实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中。董事会的很多成员认为,作为东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曹操这个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们甚至私下密谋,要设法除掉曹操。
久经风雨的刘备已经变得格外谨慎,他知道曹操心狠手辣,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还是明哲保身为妙。于是,他对曹操说:“我想创办一间蔬菜研究所,去研究和培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曹操随手翻了翻他的可行性报告,笑了笑,答应拨给他20万元开办经费。
关羽、张飞很不理解刘备的选择,问他:“大哥啊,你不去留心寻找机会干一番大事,却去学农民种菜,为什么呢?”
刘备回答说:“种菜是一门大学问啊。你们看,狗尾草的种子种在地里,无论我怎么辛勤浇灌,可它就是不能长成白菜,甚至还会荒废我的园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关羽、张飞一脸茫然地问道:“大哥啊,你在说什么啊?我们怎么听不懂啊?”
其实,刘备还在念念不忘他的徐州公司。他原以为自己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勇于探索,礼贤下士,善待员工,重视团队建设。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愿意不计薪酬地为他所用,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忠诚度都很高。但是,为什么这种仁厚和诚信的管理风格就偏偏感化不了吕布呢?而正是这个吕布,让刘备永远地失去了徐州公司。
问题出在哪里呢?刘备终于弄明白了。如果你想吃白菜,就不要去种狗尾草籽儿,哪怕是一粒优质的狗尾草籽儿。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务工作中,界定任职资格和选对人才,是至为关键的第一步。一旦人错了,事儿就全错了。那么,如何才能选对人才呢?这就要取决于管理者对“种子”的识别能力。
刘备在研究所种了大半年的菜,也研究了大半年的种子。
2.曹操的边角“娱”料
这一天,刘备正在园中浇菜,曹操派他的助手许褚、张辽前来相请。刘备知道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不由得诚惶诚恐,在心里飞快地打了几个问号:
1.我是汉献帝的人,曹操忽然派人前来找我,有什么意图?
2.许褚、张辽两位都是总裁助理,位高权重,平日见到一位都不容易,今天居然劳动 了两位大驾,这情势似乎颇不寻常啊?
3.我种菜的目的是为了假装远离公司的权力斗争,难道露出了什么破绽?
张辽原是徐州公司的老员工,当初接收徐州公司时,本来已列入遣散人员名单。关羽对曹操说,张辽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才,应该予以留用。没想到,张辽从此竟成了曹操的爱将,步步高升,直至今日。他见了刘备,依然以刘总相称。
刘备纠正他说:“我早已不是什么刘总了,以后你就改改口吧!喔,曹总怎么忽然想起我来了?”
张辽说:“我也不知。他只叫我俩前来相请,没说别的。”
刘备忐忑不安地跟着两位来到总裁办公室。曹操正在看公司本月的财务报表,看他进来,示意请坐。刘备问候道:“曹总您好!这一晃可有大半年光景没见着您了。”
曹操抬头回答道:“听说你特别擅长种胡萝卜,我派人去采购了一些你们研究所园圃里种的菜,特意请你前来共享。”
刘备低眉顺眼地笑道:“曹总想吃新鲜菜,打个电话马上送到,还买什么呢?”
曹操把桌面收拾了一下,一边起身一边对刘备说:“你是我们的刘皇叔,岂敢失敬哪?”
当下,二人相携着来到公司餐厅,到一间装修豪华的包房坐下来,就吩咐快点上菜。曹操又特别吩咐调酒师,用新鲜的梅子煮酒。
曹操说:“你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吧?那可是关于我的一则边角‘娱’料。《三国经营报》的记者还特意把它作为危机处理的典范案例,刊登在头版。其实,这梅子生津开胃,煮酒喝别有风味。”
刘备说:“我也看过那份报纸。说是曹总去年和公司部分员工一起参加一次体验式培训,训练大伙儿的生存能力。训练途中,饮料都喝完了,大伙儿渴得不行。您心生妙计,指着前面说:往前走不多远有一片梅林,结满了酸酸甜甜的梅子。员工们听说,登时口舌生津,满怀渴望地加快了速度,坚持着度过了险境。”
曹操笑道:“好哇,你!你一边种菜,一边看《三国经营报》,你可真是一位现代菜农啊!”
刘备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暗地里给吓得心如惊鹿。
曹操说:“我一向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企业,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何况,培训人才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方法。这可是一件有益社会、有益企业的好事。”
刘备点头应道:“曹总眼界高远,不愧是中国的明星企业家。”
3.英雄的性格特征
曹操沉吟了一会儿,问道:“趁着今儿有青梅煮酒助兴,你我二人且来一场小型的‘企业家高峰论坛’。你说说看,在当今企业界,有哪几位称得上英雄人物?”
刘备说:“淮南公司总裁袁术,资产过亿,是一个英雄人物吧?”
曹操笑道:“他算什么英雄?我迟早要把他打成狗熊。”
刘备又问:“那么,河北公司董事长袁绍呢?还有荆州公司总经理刘表、江东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孙策、益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璋……他们算是英雄吧?”
曹操说:“袁绍做事拖泥带水,充其量是个大黑熊。刘表,灰熊。孙策,棕熊。刘璋,倒很像一只熊猫。”
刘备奇怪地问:“曹总为什么这样评价他们呢?”
曹操说:“我会性向测评啊。什么是性向测评呢?就是对一个人进行性格倾向测试,评价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性格与职位之间是否匹配。有一句名言是怎么说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谓命运,其实是人自己的性格之使然。”
刘备是第一次听说性向测评,好奇地说:“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我在学校倒也听老师讲过。今天听您这么一说,原来一个人性格还能测评,确实有意思!”
曹操说:“经过测评,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优点,他就能扬长避短,从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有所作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员工的优点,就能知人善任,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此相反,如果我们知道对手的弱点,就能避实就虚,打击他的要害。”
刘备问:“那么,您是怎么测评的呢?”
曹操说:“我把性格分为四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你刚才提到的几个人:袁绍是完美型性格,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些都是他性格上致命弱点,所以迟早会失败的……”
刘备追问道:“素有江东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呢?”
曹操说:“孙策是一个力量型的人,此人霸道,急躁,鲁莽,缺乏耐心,所以他不可能有什么远大的前程。至于刘表,属于活泼型性格,喜欢空谈,光说不练,又容易情绪化,所以他也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业。还有益州公司的刘璋,属于和平型性格,胆小怕事,缺乏热情和责任心,懒惰,马虎,这种人显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刘备听他如此分析,顿觉耳目一新,继续问道:“照曹总这么说,怎样才算是英雄呢?”
曹操回答说:“英雄是‘完美+力量’型性格。英气兼而有之,雄气兼而有之,故而堪称英雄。因此,真正的英雄人物有深度、爱思考、善于分析、有创造力、有条理、注意细节,这些都是完美型性格的优点;此外,真正的英雄人物还有眼界高远、目标明确、行动果敢、意志坚强等力量型性格的优点。真正的英雄就是这样,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具有杰出的智慧和领袖魅力。”
刘备问:“谁才是这样的英雄呢?”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啊!”
刘备又给吓了一跳,连筷子都掉在地上。恰好这时一声惊雷在窗外炸响,刘备趁机掩饰说:“这声雷真的好吓人!”
曹操问:“男同志也怕雷吗?”
刘备说:“我这人天生胆小。尤其是13岁那年,一位邻居走在大树下被雷劈死,从此后更是听到雷声便心惊肉跳。”
曹操疑惑地看着刘备,心里想:难道我看走了眼吗?难道这家伙比刘璋还胆小吗?
刘备拍拍心口,神态自若地追问道:“难道英雄人物没有性格上的弱点吗?”
曹操仰天大笑道:“英雄人物总是善于发挥性格上的优点,而且懂得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4.吕布事件的启示
刘备忽然想起一个人来,问道:“吕布算是一个英雄吗?”
曹操笑道:“吕布充其量只是一个力量型人才,与孙策相似,算不上英雄。”
刘备问道:“依曹总这么说,我这个‘英雄’怎么就管不好吕布呢?”
曹操说:“你知道吗?后世有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家,写了一本《西游记》。书中有唐僧师徒四人,其中唐僧是完美型性格,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八戒是活泼型性格,沙和尚是和平型性格。那么,完美型的唐僧是怎样管好力量型的孙悟空的呢?答案是,他会念紧箍咒。”
刘备摸了摸脑袋说:“原来是因为我不会紧箍咒!”
曹操笑道:“NO,首先是因为你不会人才测评。如果你会,你就能懂得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人才的优点,你可以善加激励。对于缺点,你就可以大念紧箍咒啦!”
刘备赞叹道:“这人才测评真是神奇啊!第一,可以用它来选拔人才。第二,也可以帮助人才发挥优点和克服缺点,从而造就他在职业生涯上的成功。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可以把人才的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人才的个人追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获得共同实现。”
曹操笑道:“是啊,如果你早一点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至于发生吕布与徐州公司双败的惨剧啦!”
(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刘备忽然想起了研究所的园圃,恍然大悟道:“您的这个人才测评技术,其实跟我如何培植蔬菜优良品种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我选好种子,善加管理,我的园圃就会是一片翠绿。”
曹操终于放心了:这位刘皇叔一心想的是如何种菜,他是不会在董事会对我构成什么危险的—明儿个,我再拨10万元经费给他,让他负责东汉公司的菜篮子工程。
如何“找对人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问题。错误的决定,会让你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不仅仅是财政上的支出,以公司的营运效率而言,你和其他员工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蒙受损失,甚至会致使你的工作团队元气大伤。
第五篇:论曹操诗歌风格
论曹操诗歌风格
内容摘要: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以四言诗成就突出,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精神。在汉末**时代,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迚行了分析。诗歌真实的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操的诗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进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拪。其实,曹操特殊的精力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
艺术风格
慷慨激昂
博大雄伟 古朴苍凉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人。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杰出领袖。曹操的诗今古二十余首,都是乐府歌辞。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罫 于下品。我觉得这种品评有失偏颇:汉武帝罢工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二四百年,弄少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叚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被子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诗虽然没有华丼的文彩,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迚行浅述。
一、沉雄顿挫 慷慨激昂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面对复分配而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没有悲观厌世,而是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豪情,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的社会现实,揭露矛盾,更善于表现自己积极诉社会理想,处处灌注着要求建功立业的迚取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这使得他的抒情诗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诗风粗犷刚健,气韵沉雄。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二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全诗在深沉忧郁的气氛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诗歌开篇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低沉感伤。诗人对月把酒,思
①绪万千,忆起自己半生戎马,忧患备尝,成败利钝,毁誉荣辱,均不堪萦怀,唯有以酒解忧。诗人以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自己慷慨激昂的心曲,诗人以“青青于衿,悠悠我心”引出对贤才的渴望,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感。接着诗人笔锋陡转,又借《诗经·小雅·鹿鸣》之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来写故旧嘉宾,幵未相忘,“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诗人与嘉宾“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诗人感情由沉郁变得高扬,但诗人笔锋又转,想到世界之大,还有众多贤士不为已用,贤士们犹如月明星稀之夜,向南飞翔的乌鹊,绕权徘徊,尚未择木而栖,诗人感情再次转入沉郁。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一典故作结,表示要以高山的气魄,大海的胸怀来招纳贤才。诗中交织着诗人对事业维艰,生命短促的慨叹,离别的愁烦和欢会的喜悦,成就霸业的愿望和对贤才的渴慕等复杂心情。诗中虽有感伤的情绪,但格调却是高扬奋发的,充满了积极迚取的精神。全诗跌宕苍凉,笔墨酣畅,是一曲典型的悲凉慷慨,苍劲雄浑的乐章。
此外,曹操的另一首诗歌《龟虽寿》也堪称这一风格的代表。此诗作于建安十二年,在诗人北征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凯旋途中写下的著名诗篇。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信天命,积极迚取的精神。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他不由得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
②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可以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克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觃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这样就把他明知年寿有尽却又壮心不已的雄心勃勃的奋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渗透着诗人积极迚取的情感,对人生价值的重视,对事业追求和时间的无限珍视。全诗理趣深邃,回荡着一种沉雄顿挫、慷慨激昂的旋律,具有巨大的力量。
二、时志显情 博大雄伟
曹操的诗不仅风格沉雄顿挫、慷慨激昂,而且还具有时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观沧海》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行军途中,登上碣石山,观望大海所见到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诗人面对浩瀚激荡的大海,俯视古今,缅怀雄才大略的先代英灵,当年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碣石山,而他们都建立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回首自己戎马倥偬,剪灭群雄的峥嵘岁月,而至今霸业未成,又联想到当前这场北征乌桓的重要战争,又怎能不百感受交集、壮怀激烈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就像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难以平静。诗人把自己这种渴望统一,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奋发向上,豪迈乐观的精神融汇在诗句 中,借助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倾吐了他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之情,展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诗人登上碣石山,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茫茫沧海,浩浩荡荡,一座小岛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强劲向上,不可动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在这里秋天充满勃勃生机,树木葱茏,百草青青,充满生命力。百草千树以生命的原色——绿点缀着大海,使大海更加壮丼壮观,气派雄伟,激起了人们对生的渴望,对力量的追求,诗人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在其里”。日月东升西落,就象从大海升起又沉入大海一样;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也象发源于大海。充分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既是写景,更为述志。诗人准确抓住大海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大家手笔,从大处着眼摄取大海中自然景物的雄伟风姿,让它们跟自己的理想、壮志浑然融化,再加以提炼升华,创造了自然美与精神美妙合无垠的博大雄伟的境界。刘熙载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道出了曹操诗歌独具的豪博大的特色。沈德潜说曹操诗“时露霸气”,是有几分道理的,就是在曹操的游仙之作中,这种明志显情、博大雄伟的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曹操的游仙诗多数评家视为糟粕,认为表现的是“悲叹人生无常,追慕神仙幻境地的消极思想”,事实上,我们对曹操的游仙诗不应简单地以“消极”加以否定,应该联系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实际加以分析。当时由于曹操一方面“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性不信天命之事”,对事业充满信心,⑤
④③另一方面,在理想和事业遭受挫折时,就寄情于游仙求得安慰。因此,他的游仙诗幵非虚无、颓废情绪的流露,而是功业不就,时不我待的激迚情思的假托,是以游仙的形式,表现一种极为深沉的情感。如《精烈》一诗,诗人因为“年之暮,何时过时来微”:年岁大了,“去日苦多”,功业未就,天下未定,所以他向往“昆仏”、“蓬莱”仙山,企求长生不老。这种“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矛盾冲突,在这里表现得何等沉痛而雄伟!王世贞说:“武帝语壮”敖陶孙亦称“魏武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故而,曹操的游仙之作,就其总体而言,是他整个诗歌风格中悲壮雄健旋律的变奏,而非糟粕。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其审美情趣也和一般文人不同,他的诗中很少有柔风细雨杨柳弯月的绮靡,用来明志显情的意象都体现出博大雄伟的特色。毛泽东曾对曹操的诗赞叹不已:“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范文澜也曾给以适当的评价:“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特别是四言乐府,立意刚劲,造语质直,《三百篇》以后,只有曹操一人号称独步。” 三忧世伤时 古朴苍凉
曹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有“汉末实彔,真诗史也”之称,其诗多以时世、政治、民情为抒写对象,真实反映了汉末**、民生疾苦、战争艰难,以及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风格悲凉而不哀婉,于悲凉中蕴含着极其深沉炽热的情感。《薤露行》和《蒿里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⑨
⑧
⑦
⑥《薤露行》是曹操讨伐董卓作乱时所见所感而作。“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于为哀伤”。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百姓被迫迁都长安的场面。通过对百姓“号泣而且行”的惨景的描绘,揭露了统治都奴役百姓的罪恶,诗人用充满激愤和忧虑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汉末社会离乱图。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离乱图。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慨,可谓是“莽苍悲凉,气盖一世”。这首诗不仅纪实般地叙述了董卓祸国殃民的历史事实,而且探究了东汉王朝朝政混乱的原因,表现了曹操志在主宰乾坤的雄才大略与过人的见识。
《蒿里行》这首诗记载的史实与《薤露行》相关。前十句,展示了袁绍主盟的讨卓义师争权夺利给社会造成的严惩破坏,诗人用“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描绘了关东州郡起兵的丑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萧条、冷落、荒凉的景象。通过对饱经祸乱的百姓的描写,可以看出诗人反对豪强割据的思想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味惨毒人,不能道此。”在对苦难中的人民寄寓更深同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因兵势微弱而无法完成讨伐大业的深深遗憾,表达了诗人愤慨的情绪与悲伤的叹惋,把悲国忧民的情感与延续十多年的社会大**的现实相融合,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创造出凄凉悲怆的艺术氛围,有力地衬托出诗人深沉悒郁的忧世伤时心境。全诗从大处着笔,在短短的十六句五言诗中概拪了一个历史过程和广阔的社会面貌,使作品显得极其深厚有力,感情表达深沉凝重,格调苍凉而沉郁。⑩曹操诗歌中除了忧世伤时外,在内容表达上也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直陈其事,绝少牵强附会,矫揉造作之态。前人说他“言其实境,不受束缚耳”。就是说他总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无论写时世、身世或军旅生活,都写出当时的实情实境,自出机杼,不落窠臼。如《苦寒行》开端描写太行山高大险阻、羊肠坂道萦曲险要、隆冬风雪交加、虎豹横行无忌、溪谷人烟稀疏、水深桥梁断绝、日暮迷失方向、将士食宿无依的行军苦冴,使人如历其境,如闻其声,具体形象。后半写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大军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兊服困难,继续前迚,这些也都有是对当时境冴的真实表现。尤为难得的是,诗人还把厌倦军旅生活的情绪和思怀故乡的念头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这种毫不掩饰的直抒风胸臆的笔触,使人感到真实自然,使诗歌富有感染力,也反映出曹操诗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⑿⑾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古朴苍凉”、“梗概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积极迚取的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钟嵘将曹操的诗罫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琢句的。正是由于这种不假雕饰、平易清新而又颇具诗味的语言运用。才开成曹操诗歌返朴归真,古朴苍凉不因袭汉乐府。
曹操虽脱胎于汉乐府,但又不因袭汉乐府。曹操借乐府旧题写汉 末实事,揭露建安时代社会人生中种种矛盾,忧世悯乱,重视生命价值和人的意志力量,富有强烈的奋斗迚取精神。他将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自创奇响伟辞,使诗歌古朴苍凉、博大雄伟、沉雄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注释:
① 陈子昂《登幽洲台歌》 ② 《诗经·郑风·于衿》 ③ 《艺概·诗概·卷二》 ④ 《古诗源》卷五
⑤ 刘大杰《中国文学了展只》第1册 ⑥ 中国文学院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第1册 ⑦ 《诗评》 ⑧ 《中国通只简编》 ⑨(明)钟惺《古诗归》 ⑩(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⑪ 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⑫ 鲁迅《纪念刘各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