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勇罕、文蚌情况简介[精选]
《勇罕》、《文蚌》情况简介
由德宏州文联主办的傣文文艺期刊《勇罕》和景颇文文艺期刊《文蚌》,均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1年。长期以来,两刊立足本地实际,以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目标,积极培养作者群,认真开设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栏目,组织并编发了大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得到境外本民族同胞的亲睐。
两刊的诞生,在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使本民族作者有了练笔、展示自我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有的作者后来成了作家、诗人、民间文艺家,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有的走上了行政机关的领导岗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景颇族作者群中,至今被云南文学界称为“景颇族作家群”。
两刊在总体内容的安排布局上,都能将当代文学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学有机结合起来。过去,傣族和景颇族都没有习惯以白话文形式进行文学创作,而是以严谨的格律诗体来表现,虽然词句优美流畅,但对事件的详细记录和反映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因而,两刊做到既为当代文学开辟了新路,填补了历史以来的空白,又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学得到传承和弘扬。两刊开设的栏目分别是:《勇罕》,除当代文学外,还有快板、颂诗贺词、民歌唱词、戏剧、民间故事、风情风物等。《文蚌》,除当代文学外,还有民
间说唱艺术、广播剧、世界之窗、评论等。所编发的作品,都能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讴歌颂扬、倡导教育抑或讥讽抨击,都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两刊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尤其在近年来的“禁毒·防艾”中心工作中,专门组织编发了以快板、民歌唱词、戏剧、小品等形式宣传“禁·防”工作的作品,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驻村工作队的好评。
两刊历年来编发的作品,有的被选入原云南民族学院民语系和德宏师范学校民语班的教材。快板书、傣族情歌、民间故事、动物故事先后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汇编出版。当代文学作品部分已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分别汇编成集,即将出版。
两刊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园丁奖。在历年全省期刊评比中,多次获优秀编辑奖和总体设计奖;民歌唱词、知识之窗等获优秀栏目奖;小说、报告文学、傣族鹦鹉调颂诗等多部、篇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边疆的和谐稳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霍勇简介
霍勇简介
霍勇,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师从于黎信昌教授,曾获文化部声乐大赛一等奖,中国音协金钟奖声乐大赛金奖,“卡耶夫”国际声乐选拔赛中国区第一名,MTV《巴山之路》获全国金奖。
主要艺术作品:个人声乐专集《斗牛士》、《马车夫之歌》、《小夜曲》、《魔王》、《跳蚤之歌》等。多次深入部队、边疆、海防慰问演出,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晚会演出,曾出访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激情澎湃的男中音”。
经历
霍勇的艺术经历是丰富而精彩的。且不说他在总政复排“世纪经典”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北京军区传统保留曲目《长征组歌》等大型演出中担任独唱;仅凭他多次在国内各种专业比赛中获得的金奖、一等奖的骄人成绩,也足以证明他的演唱实力。
霍勇走上学声乐的道路是很偶然的。学生时代的他一直是个体育爱好者,初中、高中几乎都在校体育队中度过,那时的梦想就是当个球星什么的。只是后来因为偶尔学校的一次演出,上台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湾》,被老师看中,推荐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从此,他才踏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
虽然霍勇的音乐启蒙教育接受得比较晚,但他学习十分用功,教过他的声乐老师都觉得:霍勇有很好的音乐感觉,声音很干净、弹性好。1988年,霍勇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并考入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从此,他步入了军队大舞台的行列,这一成功转变自然与霍勇的艺术天赋、勤奋努力分不开,但成功者的人生之路即便是有了勤奋和天分,终究还是要经历不少坎坷艰辛,接受若干次的失败。霍勇也不例外,正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迎来了使他刻骨铭心的失败经历。
赛事
那是2000年霍勇参加“步步高”杯全国电视大奖赛时的事。初赛和复赛,他一路过关斩将,分数遥遥领先,可是由于赛事安排的时间较长,连日的疲劳再加上空调作祟,就在决赛的前一天,自信的霍勇不幸患了重感冒。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一个正在面临专业比赛的声乐选手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此时怎样勉强也会和平时的专业水平相差千里,可这样的比赛机会对歌唱演员来说一生又能有几次呢?霍勇为了心爱的事业坚持了,但那是他一直扶着场边的栏杆才迈上舞台的。结果不难想象,他虽然唱完了整首作品,但在最后一个高音处理时失败了。就这样霍勇含着泪走下了舞台,沮丧地接过了此次大赛的优秀奖证书。
成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霍勇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分析了往比赛期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发声技巧方面的不足,拟定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霍勇的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黎信昌教授就对他的这种不服输的钻研精神赞许有加,每次谈到自己的这位爱徒,黎教授就忍不住要把很多表扬的词儿,诸如谦虚、冷静、扎实、执著、有思想等一股脑儿都给了霍勇,他认为霍勇能够在声乐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除了有好的声音、气质等条件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对演唱事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唱歌时真挚情感的投入,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对音乐风格准确的把握。
在2001年—— 2002年两年时间内,他获得了国家级声乐专业比赛两个第一名(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比赛第一名),一个第二名(中央电视台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美声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艺术上,追求完美是霍勇对自己一直不变的要求。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唱推广不太被普通百姓接受的美声唱法是霍勇的心愿。如果能让观众在听了他的演唱之后对美声歌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喜欢上这样的歌声,这将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说:美声唱法要走“通俗化”的路子,要让大众听懂,对观众的欣赏口味,不是一味去迎合,而是要引导。这是霍勇对艺术追求的责任。
作品
2003年海政歌舞团筹备排演音乐剧《赤道雨》,团里决定霍勇扮演剧中“姚汉唐”这个角色。姚老先生是一位80多岁的海外华侨,要找准一个80多岁人的动作、体态、说话的神态,对于一个还是30多岁的霍勇来说的确有点难度。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霍勇每天早晚在海军大院里观察周边老人们的神态和动作,排练时主动寻求导演组的帮助,他经常在排练场、在家里背诵台词而喃喃自语,甚至连走路的姿态,说话的口气,已然是一位老者的感觉。同事们开玩笑地说霍勇现在真像是一个“老龄化”的青年歌唱家了。有人不解,像他这样已经有了资本的演员为什么还会“沉迷”一个配角?霍勇对此经常是笑答: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才不能让老人栽跟头。
我演的是音乐剧,力求给人以浑然一体的美的享受才是我最高目标。我不仅仅要在舞台上唱好歌,演好小角色,更主要的是在戏中不能让观众有对我演唱和表演脱离的感觉。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他还说:美声唱法有很多优点,比如穿透力强,音域宽厚,音色华贵,优美流畅等等。但有一个弱点就是在演唱中文时不容易唱清楚,特别是在音乐剧里面,词句的搭配,节奏特点的变化都比较大,要想演好音乐剧里的人物角色,不仅要把握好人物的灵魂,把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表现在舞台上,还必须要把歌词唱清楚,让观众听清楚他唱的是什么意思,只有把“吐字、腔体、情感”统一起来,在表演上“真看、真听、真感受”,做到了以上这一切,你的美声演唱方能征服观众。霍勇的努力成功了。
评价
歌剧《赤道雨》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荣誉—— 国家舞台艺术工程的四届评选中,入选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霍勇也因此获得了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戏剧表演一等奖。
在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作为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歌唱家,霍勇受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邀请,参加了《长征组歌》剧组”重走长征路"的演出活动,在小半年的时间里,剧组的同志们长途跋涉两万多里,经历了9个省(直辖市),演出了四十多场,受到沿线群众热烈欢迎。霍勇担任《四渡赤水出奇兵》男中音领唱部分,他演唱时诙谐幽默、自信洒脱的神态、高超的声音技巧与火热的激情征服了所有观众,有位老红军听到他的歌声后激动地说,他唱出了红军战士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其他
在霍勇的演唱歌曲集里还有许多体现军人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感的作品。有一次在南海部队演出后,一位部队领导激动地对霍勇说:你演唱《壮志飞扬》、《海空卫士之歌》时激昂的情绪感染了我们,使我们心中充满无限的力量。想想霍勇从最初梦想成为体坛明星,到今天的歌唱家,经历过无数个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挫折和磨炼,有欢笑也有泪水,这一切对艺术不懈追求的霍勇来说,也许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吧。
第三篇:蚌山幼儿园-省一类幼儿园简介
蚌山幼儿园
蚌山幼儿园位于淮河之滨,南山脚下,是唯一一所隶属蚌埠市教育局的公办幼儿园。1994年被首批评定为“市级一类幼儿园”,1995年被首批评定为“省级一类幼儿园”。蚌山幼儿园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蚌埠市师范附属小学(现蚌埠第一实验小学)幼儿班。随着规模的扩大,1956年夏,幼儿园迁至现在幼儿园园址独立办园,取园名为“公园路幼儿园”,隶属蚌埠市教育局。1958年,由“公园路幼儿园”更名为“蚌埠师范附属幼儿园”。1960年初,幼儿园再次更名为“蚌埠师范附属第一幼儿园”。1960年底,与蚌埠师范附属第二幼儿园合并后恢复园名为“蚌埠师范附属幼儿园”。1962年再次更名为“蚌山路幼儿园”。1966年,更名为“东方红幼儿园”。1980年,幼儿园再度更名为“蚌山幼儿园”至今。蚌山幼儿园现有大、中、小、托班17个班,670多名幼儿。全园现有教职工70余人,教师任职资格达100%。五十多年来,蚌山幼儿园始终坚持“爱心为魂,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以爱心、耐心、诚心、热心服务于社会,形成了挚爱、善诱的教风;乐学、乐思的学风;精致、和谐的园风;以及规范化、个性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办园特色,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已发展成为园舍全新,设备完善,管理规范,保教质量
较高,深受蚌埠市民信赖的儿童乐园,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幼儿园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并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幼儿美术作品、舞蹈、团体操等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屡获优异成绩。幼儿园曾两次获国务院颁发的“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锦旗,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幼儿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电教先进单位”、“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单位”、“市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市
外事接待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李文勇先进事迹
李文勇先进事迹
村民心里,他是说大实话的;同事眼里,他是干实事的;家人嘴里,他是最忙的。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这样一位哈尼族干部、共产党员,他叫李文勇。
从2008年起,李文勇先后担任红河县垤玛乡党委书记;红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红河州发改委副主任。2014年1月,37岁的他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与他接触过的村民,和他共事过的同事,点点滴滴勾勒出的尽是一个干活打头、工作出头,让群众心里踏实的好干部“模样”。
21天走遍72个村寨:他让“土房泥路”换了新样子
“以前都没电灯,是李书记给整起来的。”在垤玛乡八哈村的老人李石波眼中的“老书记”李文勇,“个头高,还是抬电杆的主力哩。”
垤玛乡地处群山之间的一个狭长坝子,因又乱又穷,上世纪80年代,有些寨子的人甚至集体外出乞讨。
2008年3月,李文勇调任垤玛乡党委书记。一上任面对的就是该乡2007年洪灾后的窘境,还有27个自然村没通电、45个自然村未通公路。
李文勇便一头“扎”进农户家,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他用21天跑完。“拉个小板凳就在院子里聊起来,我们说着,他就在本本上记着。”独格村村民李云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他一下来就得是大半夜才回去。”“他说过我们想什么、缺什么他就干什么。”
灾后恢复需要资金,他村里、乡里、县里、州里几头跑;拉电线算电杆数量,他走几个小时山路去李石波老人所在的八哈村;抬电杆、修公路,他卷起袖子、挥起锄头……干起活来他都是“打头的”,上任半年时间,垤玛乡发生了变化,村民说李文勇是个接地气的人,说大实话。
电和路通了,可一些依赖乞讨过活的村民还“留不住”。要治乱先得治穷,李文勇见到其他自然条件类似的地方蔬菜种植搞得好,就把外面种植大户“请进来教”,把乡里技术人员“派出去学”。
“近抓蔬菜产业脱贫,远抓林果业致富,就是他想出来的路子。”垤玛乡党委副书记周饶斌说,现在乡里的蔬菜除自给外,还卖到昆明等地,“钱袋子”鼓了,村民谁愿“出去”?
工作时间由村民来“定”:他让党员干部有了好样子
因长期闭塞,垤玛乡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服务群众能力差。认认真真干事的性子在最开始的时候给李文勇招来不少麻烦。
2008年5月的一天,乡政府大门口被30多人围起来,嚷嚷着要找李文勇,要求恢复不久前被开除的8个护林员的职务。李文勇听后,将大家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翻开下乡时的笔记本,把8人在岗不在位的情况如实说明。
这件事也让李文勇意识到一些党员干部“懒、庸、散”的陋习亟须改变,为了扭转原本涣散的工作作风,他建起了“党总支+党员服务队”的工作模式,村党总支书记为队长,6支党员服务队,280多名党员为队员,到田间地头帮干活、教技术、解困难,把党员干部“嵌”在了村子里。
“苦党员干部一阵子,甜了群众一辈子。”李文勇这么要求党员干部。当地每周日是赶集日,当天顺道来乡上办事的人多,李文勇便放弃周末,带头在办公室加班。
“听到他要出去开会了,我们脑子里的发条就可以松一松,他回来了,发条就又得上紧了。”红河县委办综合科职工杨志龙说,“这不是怕是敬畏,他个高面黑,却很和善,平时的材料他能耐心给你改很多遍,就跟老大哥一样。”
“党员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境界,在奉献中体会快乐。”李文勇常对党员干部说。
几过家门不入:他仍是老父亲眼里的好儿子
2013年9月,李文勇调到了州发改委工作。“近4个月里只见过他两次,一次是到医院看我,留了一晚,另一次是哈尼族过新年,吃了几口饭就走了。”父亲李志德说,好几次到县里调研他也没来家里,等回单位了打电话给我们说。
实际上,李文勇生前,始终承担着大量繁重的工作,加班加点、以单位为家是常态。“今年1月15日,他去世当天晚上也是在加班。”红河州发改委主任王利发说,那段时间他精力全投在了13个市县的重大农林项目调研和几个中型水库、水源点的规划方案上。
同事回忆,当晚他办公桌和茶几上铺满了调研的素材和图纸,谁也不知道在这之前他又熬了多少个夜。
“他忙。”谈起儿子,李志德时时挂着这句话。“文勇已经养成习惯,每次回家往长木椅上一躺就睡着了。”李志德说,那天早上他在电话里说完“要开会,忙不过来”后,那个电话就再没拨通过。
李文勇一家6个兄弟姐妹,他是最有出息的,“有过不少人上门想找点‘方便’,都被他拦在了外面。”李志德说,他三姐下岗十多年一直没工作,上次听说县里要招环卫工人,本想让他帮忙给安排进去,但被他挡了回去。
第五篇:工作总结-文志勇
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在公司又工作了一年,回顾在公司工作的又一个年头,于公司最大的转变就是从日产量只有七、八十辆车的二期厂房移入了日产量能达到两百多辆车的的三期厂房。对本人来说从公司这次巨大变故,对各个部门都是又一个新的挑战,对我部——物料配送中心来说一样如此。本人从2009年由当年的互荣运输公司转入重庆市观音桥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从今年的1月份又由城建公司到现在的物料配送中心,在经历了工作性质不变,而工作的单位在变化的同时,感觉到了自己在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不断成长。公司及公司领导对我的工作认可以及要求我们的工作品质不断增加,觉得自己在这一个发展前途美好的企业工作是一种殊荣。
2011年12月,本人平常努力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由一名库管班长提升为统计室副室主任,在任新职的这一段时间以来,本人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面临三期厂房的搬迁,带领其他员工对新库房的规划工作,参与三期库房搬迁工作,并取得了新库房新的区域规划成绩。
二、每月对各库管员的报表进行汇总报财务并打印每月收发存报表。对2011年年终盘点报表进行具体分析,总共盘存准确达到98%。
三、进入三期厂房后,库房设置与二期库房发生很大的变化,由原来单纯的一层楼到现在三层楼,虽然有较好的设备(如电梯、行吊等),但实际操作与原来操作方式毕竟大有不同,在原库管员感觉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不少准备离职时,对其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并予以说服,帮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其安心工作以至不离职。
四、进入新库房后,面临库房分散太大的原故,公司引进一大批的新员工,其中也不泛有部分库管员都属新进员工,在新员工的进入对于库房数据帐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人带领班组长及老员工对新进库管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月底加大对其报表的审核力度,保证每月财务报表正常报表日期。
当然,现在本人觉得在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员工执行力不够,作为管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员工对待现有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问题不能积累,当日事当日毕。
二、针对目前新员工的增多,本人需要对其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新进员工对本部门工作了解以至于对其产生兴趣来提高工作质量。
三、三期物资与二期物资分放不明确,产生数据差异,收货人员收到货物后无所适从,要明确各物资具体存放库位,应以明确的书面形式呈现给收货人员。
针对目前本库房数据较混乱的情况,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员工执行力。
二、增加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素质。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
文志勇
201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