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人需要最起码的品质
做人需要最起码的品质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家书》 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近1500封,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这部家书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让他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他成为连毛泽东、蒋介石都备加推崇的精神偶像。本书汇编了修身、治学、治家、为官、理财、交友、待人、养生等方面的百余篇代表作品。堪为曾国藩学问的最佳读本。
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
一、读书习字
曾国藩在信中经常教导弟弟们应怎样读书写字。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练好字,握笔姿势到哪里最能练好字。哪个弟弟的字最近有些退步,哪个弟弟适合做五言诗,哪个弟弟写字姿势肩膀高耸不利练字,真是细致入微,令人感动。信中也有他许多对读书的见解和感悟,读书只为进德修业。他教导弟弟读书要专心致志:“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这种嘱托这种建议,对我深有教义,我在读书方面属于“贪多嚼不烂”的那种。我读书速度快,经常怀着好奇心去读,就像看电视剧,刚看个开头就开始猜测结尾,为了验证正确与否,马上上网搜寻结尾。读本小说,刚看了开头就开始翻看结尾,我断然不会等到最后才看结尾的。看了结尾就开始想象故事的发展,在读书方面我属于“心浮气燥”型的。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所以当我匆匆读完一本书后,好奇心是满足了,但真正所得的东西却很少。
另外我在读书上也经常是一曝十寒,没有恒心,高兴了这几天就读多点,有事了就把书搁臵了,读了个半拉子。曾国藩在信 1
中不仅教导弟弟们自定几件事情去做,就是行船走路也应带在身边,他还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天练多少字,读多少书,记多
少日记,天天不间断地努力。我也因字写的不好,买了好多字帖,每本字帖都没写完,总是以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不能坚持经常习
字的原因,所以字写的仍然不好看。曾国藩作为国家栋梁,内忧外患于一身,尚且如此努力,我这个幸福时代的人,有什么资格懈怠读书写字?
二、孝敬父母
怎样才算“孝”?曾国藩说:“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
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现在的人离这个标准真是相差
太远了。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孝敬父母应该是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否则比“禽兽”还不
如。现在有些人不以“不孝”为耻,还为自己的行径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对父母的大不敬。让父母平时安乐,父母的身心才会健康。生活中有好多子女平日不孝敬父母,等父母得了大
病后,才赶来看望,这不是太晚了吗?父母真到了忍受疼痛“半死不活”“生不如死”地步,即使子女在身边又有什么快乐可言?我母亲2014年1月4日去世了。妈妈刚刚做完晚饭,说心难受然后就突然走了,走时是那么的安详。平日里我经常的陪着
妈妈,每天几个电话问寒问暖,每周都陪妈妈洗澡,没月都给她
理发。在妈妈去世前一个月,我张罗着给妈妈到医院做的全身检
查,然后住院做了一周的保健治疗。妈妈走了,在感情上我虽然接受不了,撕心裂肺;但我没有半点悔意和愧疚,因为平日我在默默的陪伴着母亲,尽了孝道。
现在剩爸爸一个人了,我们家的儿女们每日都默默的尽着孝
道。爸爸脾气不是很好,我们就顺着他,玩时候让着他,说话时
候让着他;吃喝用度等等生活中的小事,点点滴滴都顺着爸爸。爸爸非常满意我们这些儿女,逢人就讲他的儿女们如何如何的好,爸爸总以有我们这几个儿女为骄傲,我们几个儿女是爸爸的精神支柱。以后我更要牢记曾国藩的忠告:“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
获殃祸,无不验者。”妈妈您在天堂放心吧,我们会好好照顾爸
爸,陪爸爸一直到老,愿妈妈祝福我们,保佑我们工作顺利,生
活幸福,身体健康。
三、勤俭节约从曾国藩的书信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他非常讲究“勤俭和
节约”。他多次劝其家人:“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
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勤者生动
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曾国藩
所有的衣服总价值不到三百金,他说:“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
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一定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
于顺势的时候,就一定会为将来可能的不幸做好准备;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他会大手大脚的把全部收入都
用光。一旦遇到急难,就会手足无措。“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
以立身”。由此看来,勤俭节约更是一种责任。
我认为,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这也是我爸爸从小给我的理念。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13亿中
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
节约对于国家该有多么重要。
勤俭节约不仅关系到金钱,而且也关系到生活中的每一件
小事,一个人要理智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养成严谨细心的生活习惯,这就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就是意味着科学地管理
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
拥有的资源。这就是一种责任。
骄奢是一条绳索,一旦被它束缚,就难以迈步;骄奢是一个
深渊,一旦掉了进去,就会难以自拔。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
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
奢靡之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一代
一代传承下去。坚决反对各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自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聚沙成塔,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改掉
不良陋习,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做到
身体力行。让我们享受这份美德,让我们牢记这份责任尽到这份
责任,为社会、更为了国家,让节约永远的伴随在我们的左右。
翻看此书,仿佛与心灵的大师对话,默默的洗涤着自身道德的污浊,在人性的迷惘中,守望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和碧海蓝天。
阅读此书,让我深深的感悟“读书习字、孝敬父母、勤俭节
约”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品质。《曾国藩家书》确实值得一读。
二O一四年九月九日
第二篇:做人需要自信
做人需要自信
初二(2)班余晓甜
只要不盲目自信,那么,请勇敢的相信自己,为自己开辟出一个新天地!——题记 小时候,我就一直害怕在旁人面前表现自己。年纪虽小,但也知道:如果做不好,出丑了,就会被别人笑。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个“故事大王”竞赛。一开始,不知怎地,我稀里糊涂的就晋级,可在最后的比赛中,刚一上台,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看着班上的同学为我欢呼,为我鼓掌,我更怕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最后,我支支吾吾的,说不出几个字,拿了最后一名。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我觉得好丢脸,那段时间我都不敢走出教室。随后,我便一直心甘情愿的做一个蜷缩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胆小鬼。一直负责黑板报的任务也推掉了,手抄报的金奖或一等奖的名单里再也没有我。我时不时还会在发呆时想起,当时在台上,亮得耀眼的镁光灯照着我,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似乎只有我一个人。
我觉得自己好差劲,什么都不够别人好,又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渐渐地,我甚至与班里的同学越来越少交流。有时在校外见到,连招呼都不敢打。
正当我开始准备关上心中的那扇大门时,音乐老师便过来找我,通知我有一个表演。我听了,满心的胆怯,便跟老师解释我并不想表演。老师看了看我,笑了笑,说:“没关系的,虽然是有很多人,但你每天不也要与很多人相处吗?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之后,我只有好好的练习琴技,尽量祈祷自己不要搞砸了,出丑。经过一个星期,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站在台上,眼睛只顾望着曲谱,拿着琴弓的右手虽有点颤抖,但还是很好的完成了小提琴独奏。
一曲终了,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搞砸了。顿时,听到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带着有点惊恐的眼神望向人群,突然发现,镁光灯也没有那样耀眼了,台下人们的面孔也开始清晰了。
原来,我也是可以做到的!原来我也可以得到这么美妙的掌声!
自此,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特别是上了初中后,踊跃报名参加活动、比赛。学校的光荣榜上、报纸的文稿上,都有印着我的名字!
是的,其实我是可以做到的!
指导老师:陶柔佳
第三篇:做人需要宽容
做人要宽容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做人更是要宽容,我们需学会宽以待人。
宽容是大海,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也能容下一叶扁舟。能容下竟游的百船。宽容是高山,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能容下参天大树,也能容下一棵小草。雨果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我们处人于社会就必须有一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境。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大学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信,信中具体内容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于邻居发生争执,要让他利用权力帮助家人打赢官司。张英阅信以后,写去回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便让地三尺,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地来,家人和邻居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了“六尺巷”。
是啊!张英的这种肚量所体现的不正是宽容吗?张英的表现让家人懂得了谦让于理解。这种谦让,让邻居和家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同时赋予别人方便。我们并非“圣贤”,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伤害了别人,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时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反之,我们被伤害时,更需要宽容,而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宽容包含着理解,有了理解,就会有体谅,同情。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份误解,少一份怨恨,多一份融洽。
宽以待人,你就会积极面对人生;你就多了一扇窗,一扇净化心灵的窗;你就拥有了一份理解,这便是一份馨。
让一步海阔天空,做一个宽容的人,拥有一片无尽的天空!
指导老师评语:
文章从举事例、讲道理两方面来论证“宽容”的重要性,从而告诉人们要学会宽容。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精练,有较强的说服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君子要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黄羊川职业技术学校九年级(2)班
指导老师:王万元
学生:潘斌儒
第四篇:做人的品质——读《落花生》有感
做人的品质——读《落花生》有感
我们学了《落花生》一课后,觉得受益匪浅,懂得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落花生》这篇课文主要写“我”和父亲在茅亭里过花生收获节时交谈的内容。父亲问作者,花生的好处有哪些?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作者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全文的中心,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只关注外表等外在的东西,实用的才是好的。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例子。有些人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再出去,可这种人在职场上很容易被淘汰;有些人平常穿着很朴素,干的工作也是最辛苦的,薪水也很低,可是他们很重要,人类不能没有他们。比如处处可见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早起贪黑地干活,在马路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扫净灰尘,扫尽最后一片落叶,却只能遭到人们的鄙视,唾骂和嫌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家园将会被垃圾所覆盖,所掩埋。这些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花生让我想起了花生花。花生花和花生一样其貌不扬,可花生花在一株花生中占据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花生花很有用,没有一朵是空花,少一朵花生花就少一颗花生。可见,花生花也有花生的品格。
让我们记住这个道理吧!拥有花生品格的人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爱慕虚荣的人只会被淘汰!这就是我读了《落花生》后的感想。
五年级:丛以森
第五篇:做人是需要底线的
做人是需要底线的
做人是有底线的,是需要底线的。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必须维护底线。底线是为人伦、人际以及社会游戏规则避免遭到侵蚀破坏而设置的最重要的防线。有了底线,我们的价值观才能确立,我们的行为才能规避风险。
曾几何时,“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淡薄”……这些词汇反复进入我们的大脑,提供了一些经验材料,使我们或多或少有些紧张不安,改变了心态,容易发现社会负面现象,而看不到、或怀疑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
清晨出门便以否定的猜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与人相处总是不放心,这何尝不是一些人感到活得累的因素之一呢?这种心理会不会淹没、遮蔽自己做人的底线?毋庸置疑,现实中的确有不少邪恶的、不道德的和违法的人,其劣迹通过媒体不断曝光,或被我们亲自遭遇,刺激了我们接受信息的感官神经,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可是,在深恶痛疾那些坏人坏事的同时,不少人有意识地垒起围墙把自己“保护”起来,并把有害的观点像箭镞一样射出去
老实人吃亏,精明人吃香;讲诚信倒霉,玩手腕成功;良知过时,道德无用;人格不值钱,尊严大贬值;人与人交往重利薄义,只要个人得到,何必顾及他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欠债的是爷爷,要债的是孙子;荣誉的光环下是赤裸裸的灵魂等等,无不大行其道。
我们一旦受这些观点支配,情感难以不冷漠,语言难以不虚假,角色难以不多重,因为保护自己,必然施展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手段,结果失去了做人的底线。自己害怕掉进陷阱,同时又为别人设置了诱饵;谴责别人的冷漠,自己却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不满于别人过于精明,自己却也是个心眼挺多的人;憎恨不讲规矩的人,自己却是一个大肆行使潜规则的人等等,人性悲哀,莫不是活在一种处处设防又处处给他人制造麻烦的环境里。
美国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在小说《飘》中塑造了一位名叫媚兰的年轻姑娘,历乱世之际遇,她始终认为人都有其最好的一面,并从那方面去评论他(她),鼓励、赞誉,唤醒健康人性。媚兰待人友好、诚实,遇到险恶的人和肮脏的事,哪怕被人欺骗,她也不悲观绝望,认为那只是个例与偶然现象。重要的是,她任何时候都不丧失做人的底线。她这种处世态度和方法,自然得到了友好幸福的回报,她活得十分充实、快乐……
以前总是搞不大明白,字典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底线”应是一个社会人行为准则的最低限度。
现实社会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底线”认知的危机意识。国门洞开,各种思想、生活方式蜂拥而入,不能自持者纷纷败下阵来:贪污者,嫖娼者;损人利己者,假公肥私者……纷至沓来,丑态百出。而这些人中,不乏先前道貌岸然者。何也?
人,从一个极端,坠入另一个极端。先前的闭关锁国,人们受到极端正统的大公无私思想教育。把理想当作现实,把世界万事万物想象得分外美好。把人心想象成一朵花,简单图解“善良是人的本性”这个乌托帮。任何的自私自利思想都是不可想象的,和不能被接受的。但思想的闸门一旦放开,便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色彩斑斓,诱惑是如此之多,人生也可以这样绚丽多彩……人性恶的一面终于冲破牢笼,暴露无遗。“hold”不住者胃口大开,尽情享受这个物质的世界,导致人欲横流。
易中天教授说,“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inspirational story yuedu.mipang.com)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
易中天教授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可以没有境界,不能没有底线”。人都是凡人,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有高觉悟,都有无私的境界,但做人应有的道德品质,是非观念,做人底线,是人之所以为人,与畜生动物区别开来起码依据。所以,底线也就是生命线。
“底线”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低要求,越过了,人就和动物没多大区别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提倡中庸折中,辩证唯物主义讲究事物的两方面,而我们则说,凡事都是有底线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除了规则、法律这条红线不可逾越外,还需受社会道德、公众舆论的约束。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比如说,公职人员不随意出入色情娱乐场所,不赌博、不嫖娼;民间交往要讲信誉,借钱借物要按时归还;路遇老人跌倒,不要假借卫生部的相关条例(《指南》)坐视不管;看到小偷行窃,路上车祸,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家救死扶伤,你不要重演“农夫与蛇”的故事;承诺必须兑现,信誉等同人品……做不成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利益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至少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分内的事情。而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自己心安,不半夜惊醒。
廉耻之心,人皆有之。社会进步了,我们不唱高调了,每个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但这时候更需要我们象守护生命一样,守住道德的底线,做人的底线。因为,它是社会这座大厦不崩塌的人性根基。
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和爱护,时时刻刻怀疑、戒备,易造成整个社会道德与伦理滑坡。而最有害于社会风气的,是人们以一种观念的偏见与经验的狭隘,有意识地把人性美好的东西掩藏起来,殊不知“身避箭镞,心受矢石”,伤害得更加严重。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人的良心没有泯灭,同情心没有枯萎,爱心没有封冻,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自信。
拆除禁锢自身的那堵厚厚的围墙吧,不再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淡薄”!观照自身,注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讲诚信、懂规矩,有道德和良知,人格健全,尊严完整,关爱生命,具有大爱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社会风气必定因你我的行动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