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

时间:2019-05-13 13:1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

第一篇: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

校 园 景 观 与 教 育 功 能 研 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反映学校文化价值的主流观念,尤其反映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融入校园景观的设计中,传达给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和成长的莘莘学子,不仅要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并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外体现学校的魅力和个性所在。这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深层目的。

二、研究基础

无锡市一中位于太湖之滨、惠泉山麓、运河之畔,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我校注重利用校园环境的自然条件,构建富有精神底蕴的物质文化。

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江南名校,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我校注重发掘百年老校的精神内涵,传承“独立 协作 创造”的校史文化。

我校坚持“素质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我们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人生觉悟,培养自尊自爱、利人乐生的行为文化。

凡此种种,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概念界定

校园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特征,是物质文化的“表达式”。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即“景观化”,是一个动词,它反映了校园景观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

校园景观是学校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性教育因素,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提供了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校园景观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题研究,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把继承和创新发展完美结合,去创建适合一中特色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育人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提高一中师生的人生价值,进一步提升一中的办学品位!

四、问题解决

校园景观的解读。通过解读,使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更趋科学,使校园景观的个性、品质得到更好彰显,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以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以体现人本精神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品位、内涵的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物质文化。

凸现校园景观个性、品质。在创造宜人景观的同时,展现学校历史,传承学校文化,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兼顾目的深层性、过程渗透性、作用持久性和传统继承性,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发挥出作为隐性课程应有的教育功效。

五、研究方案

(一)、校园景观的含义与解读

校园景观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 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校园景观是可以解读的,学生对景观解读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

(二)、校园景观的类型及设计

1、校园景观的类型分析

通过宏观层次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中间层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观形态,以及微观层次的文化设施、形象标识等去物化和表述学校长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使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具有新的内涵和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我校校园景观已具雏形,主要表现在:

(1)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

如:四大功能区:科学文化区、自然文化区、素质文化区和生活文化区。

绿色广场:学校重要的物质文化景观。

(2)建筑造型和景观形态

如:景观形态:采用园林化布局,反映我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意蕴。

建筑造型:运用建筑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

学校正门:学校的窗口,学校外在形象的突出体现。

教室布臵:以良好的教室环境营造温馨的气氛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图书角、才艺展、志愿花、心情树、植物区均入教室。

(3)文化设施、形象标识

如:景观石: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激励性的校园景观,其德育功能也十分突出。

校园雕塑:学校文化观念与品位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校园建筑的核心和景致规划中的灵魂。

徽标: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校训及校训延伸:学校的精神,反映学校的办学宗旨,砥砺学子的人格品行。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道里悬挂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以此作为校训的延伸。

然而,在校园景观设计、布局上尚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

如:大师的利用:宜选择对本校有着重大影响,在学校发展历程上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师们,或树碑,或立像,或以名字来命名某些建筑物。

院士墙的修建:一个学校里出来的杰出人物带给后来者的不仅仅是一种谈资,他们的模范作用同样巨大的,他们是后人赶超的对象,学习的动力的源泉,也是一个学校底蕴厚实与否的评判标准。

科技长廊:使学生认识科学、了解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文学长廊:介绍国内外名著、诗词歌赋、名篇佳作等,营造文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鉴赏能力。

今后一方面应加强已形成的校园景观的完善,另一方面宜加强楼名设计、主题园雕塑、陶艺馆建设、学校内庭景观规划设计和园艺设计等文化景观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园景观。

2、景观设计、布局的主要目标和评判的重要标准

校园景观不仅具有物用功能,而且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人本思想、校园文化和品位内涵,是我校景观设计、布局的主要目标和评判的重要标准。

(1)体现人本思想。

校园景观各要素应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营造人性化的空间,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强调对校园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2)传承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景观设计、布局的过程,实则是对校园文化价值挖掘和升华的过程。景观无论规模大小,其造型、色彩、体量、布局都应都把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校园景观元素记载历史的沧桑,展现校园的精神,传承校园的文化。

(3)追求品位内涵

无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校园环境应与古城风貌相映成辉,既丰富校内景观,又改善周边生态,使内外环境得以相互渗透。校园景观设计应凸现不同的功能区,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功能区的氛围要求,与功能性质相矛盾的景观则进行适当改造。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物质功用,更要注重它的精神价值,亦即“场所精神”。通过校园景观建设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景观化校园的个性、品质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校园景观所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的文脉。

1、融合学校底蕴

景观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以及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一所学校的历史越是悠久,其传统越是凝结于物化的校园之中。因此景观校园要体现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渊源。我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应由近而远,融合学校的现状及历史,理念及目标,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2、反映校园文脉。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校园景观所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的文脉。虽然学校景观建设应当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吸收时代的精神,但应当尊重学校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凝聚了学校基本精神的、为学校成员引以自豪和刻意弘扬的优秀传统。优秀传统是维系学校的精神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续性和发扬继承的价值,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使学校文脉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物化学

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特别重视人文因素在其中的应用,把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使得景观元素能给人一个总体感和总体效应,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精神。这就是说,校园景观要物化和表述学校精神,使千万学子步入学校殿堂时,就受到学校精神的无形感召、无声召唤。

(四)、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校园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

1、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

(1)增长见识功能。

校园景观是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一种造型,一段碑文,一些图案,一座小品等等,其的传达的信息就可以是一部“教科书”。借助校园景观这一信息载体,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2)心理调节功能。

人们认识外界环境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当身临优美的校园景观时,必然感到心情开朗,疲劳顿消。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3)审美教育功能。

优美的景观是一种有形的美育,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可感知的美的形象。通过校园物质文化途径,让生动的、可感的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受教育面前,让受教育者品味、鉴赏,从而感受到美的召唤,美的感染,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效果。

(4)道德潜化功能。

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它们的长期熏陶下,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而逐渐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高尚品质。

(5)情感激励功能。

以校园景观这个载体,引导学生不仅要把“第一”写在我们的校门上,不仅要把“第一”

写在我们的校服上,而且要把这“第一”铭刻在我们的心底里。就应该有追求“第一”的信念,也应该有敢于创造“第一”的实力,将来能成为各行业领军式人才,让人生散发金子般的光芒。

2、教育功能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切实加强百年校史、历史文化开发、搜集、保护和筛选工作,融合学校底蕴,反映校园文脉,物化学校精神,秉承“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悦纳“读书、明理、求进”的校风、“崇德、敬业、立新”的教风和“博学、深思、笃行”的学风,使校园景观整体设计体现养成人格、陶冶精神、启蒙大众的教育功能,使莘莘学子步入一中学校殿堂,巡行在校园景观中,受到学校精神的无形感召、无声召唤,兢兢业业的去追求美、创造美,把自己培养成完完善善的新人。

二是要切实加强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研究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校园景观的解读,让师生亲历亲为,特别是通过学生参与、建设校园景观等各种活动及富有个性化的解读,让校园景观的学校物质文化,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历炼化人、造就文化人,实现从隐性功能向显性功能,从物化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化,探索出一套方法途径策略来。

六、本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校园景观以及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通过本课题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加强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发挥出作为隐性课程应有的教育功效。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凸现校园景观个性、品质,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行为方式。

(4)叙事研究法:将有关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者和实践者以此反思自己的文化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学校文化。

七、研究计划(包括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保障)

(一)人员分工

于志华:课题组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主持课题实施计划的制订,主持课题的总结及结题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制度的出台。

浦培根:课题组秘书长。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协助课题组负责人实施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主报告的撰写。

朱晴怡、张晓辉: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一---校园景观的含义与解读的研究 顾协时、朱士林、张振明、刘德龙、黄晓华: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二---校园景观的类型及设计

陈传文、薛晓红: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三---景观化校园的个性、品质的研究 朱季华、冯婷: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四---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研究。

(二)研究步骤

该课题时间从2006年10月—2009年11月,历时3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4月开题论证阶段

落实子课题研究内容和人员,建立研究队伍;参加总课题研讨会,接受课题研究培训;搜集研究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8年4月第一研究阶段

确定子课题目标、完善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按计划有步骤开展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交流阶段性研究和实践的情况;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第三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2月第二实验阶段

开展第二实验阶段课题研究;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交流阶段性研究和实践的情况;制订第三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第四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总结阶段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汇总、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制订总结计划撰写实验工作总结;参加总课题组活动;课题结题鉴定,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上报评审;课题有关成果展示。

(三)经费保障

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阶段性实验成果、终结性实验成果)

(一)阶段成果

1、“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开题报告;

2、“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阶段报告;

3、形成“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相关策略;

4、撰写“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相关论文;

5、校园景观得到初步改善。

(二)最终成果

1、“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结题报告;

2、“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论文集;

3、“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个案集;

4、校园景观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7

无锡市第一中学 年6月16日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

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

所谓学校办学特色,就是创建学校文化上的自身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底蕴的彰显过程。

一定的文化环境孕育一定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文化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结晶。特色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积淀。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如: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校徽、校本课程、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警校名言、学校的各种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办学思想、等都围绕着这一定式,这种定式为我们创建特色奠定了基础。

二、办学特色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支坚实的团队来实现,只有发挥好教师团队的作用,才是创建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的重要因素。因为,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并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特色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贯彻,从而产生实际的效应,收到实际的效果。因此这支队伍在教育、教学方面不但要有优良的基本素质,还应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专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来自这个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在特色办学中,校长必须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群体特长。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利地推动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才能创建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那是必做无疑的了。

总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实施充实。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

晋中市介休连福一中 李强

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每所学校都必须树立起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以实现其发展目标。学校文化的构建,学校特色的显现,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变革的原因所在。创建特色学校就是创建一所学校的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所以要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文化育人的新举措、新路子,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办学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让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雷校长提出:文化是文明积淀传承创新的二元共赢。学校文化是由师生积淀创造,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和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管理,二流的学校靠制度管理,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管理。制度制订正确并得以坚持不懈地执行,使之成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就内化成了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及由学习文化、文明习惯、寝室文化、橱窗文化、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

二、学校文化是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基础和重要载体

1、什么是办学特色 所谓的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 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换句话说,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特色是比较而言的,特色还要不断创新。办学的特色有两个基本属性:即优质性和环境适应性。概括地说,创造学校特色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对社会的主动适应。从学校内部看,创造特色就是要更新思想观念,重新组织和运用资源。

2、办学特色反作用于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自身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必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学校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的影响。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必然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就会突显出与众不同的学校精神。这无疑于丰富了学校文化内容,深化了学校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办学特色所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来看,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之间是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两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一方面不断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始终与办学理念 办学特色的方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博大精深的学校文化也为办学特色的形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彰显。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应将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正确处理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的关系,使其更加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彰显

一所学校最本质 最重要的特色应该是文化特色。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 灵魂和标志特征。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学校文化深蕴厚实的学校。深蕴的学校文化是创造出鲜明办学特色的基本条件之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必然积淀深蕴的学校文化。办学特色如鲜花 和绿叶,学校文化是气候和土壤,他们共同营造着和谐的校园环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学校声誉,推动学校发展。

2、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其更有利于学校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如校园布局、建筑 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层结构,是为了达到自觉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学校良好校风的养成,首先靠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定后在职工大会上通过,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比如: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组织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制定基本礼貌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如,见到老师、来宾打招呼、问好;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文明礼仪讲座;教给学生生活常识等。

(4)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让学生愉悦的休息。寝室是学生在校的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富有创造性的墙壁装饰品,如绘画、剪纸、书法、编织工艺品等,要求学校的美术老师要做好辅导。

(5)加强橱窗文化建设,搭建学生发展平台。校园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充实生活、丰富头脑、开阔视野、调节身心,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其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的长远发展

学校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才,学校文化只有服务于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中心工作,才可能焕发出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把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和载体,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个性 有特色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学生。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办学者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办学过程中,坚持将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校办成和谐,特色的学校。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风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即校风。学校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我们要使师生在跨入校园之前,内心已朝思暮想而且不可遏制地渴求,置身校园之中,内心会涌动几多难以割舍而徘徊瞻顾的依恋。如何进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21世纪学校文化具有下面的特点:

1、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积极理性的研究态度,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要具有扎根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的能力;

2、文化交流开放与快捷,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

3、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4、文化追求具有高层次、高品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5、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6、文化形态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到处充满文化气息,有选择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校外文化;

7、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形为、价值取向等,但要严格控制文化动作的市场形为,防止商业化趋势。

根据以上的现实特点,我从以下方面谈一谈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创建静态物质环境与动态精神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俗话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的潜隐机制,挖掘教育内容,如致力于校园的绿化、净化、香化建设,为师生建设“四季有花香,处处绿满园,时时有欢笑”的富有生命成长气息的整洁校园;设有班级公约,学习园地,作品角,读书角,光荣榜,智慧树及校训,名人塑像,学校标志等文化教育项目,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营造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让每面墙壁,每一块草坪都会说话,布置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全面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文化环境质量。通过各种展现师生精神风貌和规范学生言行习惯的校园活动,形成和培养严紧、务实、求真的校风;乐观、积极、向上班风、独立、勤奋、自主学风。学校文化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又要以引导和适应某年龄段学生的鲜活的文化形式出现,它生动活泼富有动感,是满足学生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最有效的因素,良好的校风、班风能使处于集体生活中的师生个体,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学校应加强民主管理力度,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应平等交往,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学生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渠道,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积极的班风、校风,拉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激发竞争意识和探索欲望,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发展师生的个性,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健康地成长。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校园环境建设。设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的文化风格。要把校园环境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学校和园林式学校等结合起来,通过3-5年的努力,抓出成效。

1、校园的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教育场所,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都要干净,还要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师生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无乱扔纸屑、杂物现象,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水平。

2、校园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绿化效果,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3、校园的美化:学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保护校园内或校园附件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语言文字: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保护操场、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使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提醒学生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

5、校园环境的知识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有楼房的学校每一个楼层、有平房的学校每一面墙壁,可设一个主题,形式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画,也可以图文并茂。主题可以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过板报、橱窗的科普宣传,实验楼里生物标本的展览,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除了陶冶情操的美丽环境,一所学校还必须有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将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和表现校园文化精神,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1、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如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舞蹈队、球类队,举办文艺表演、召开校园音乐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2、精心组织各种学生集会。学生集会包括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会以及节日庆典等,要根据不同集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精心、规范地组织,使每一次集会都能够使学生激动不已,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3、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要办好学校图书馆(室),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图书室,尽量设置阅读课。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等媒体作用,同时要重视社会

5、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作用,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更好的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对教学工作也应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

1、大力加强校风建设。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校风表现出来,如通过创作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可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营造优良的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各单位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的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学好本领。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但是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所以对于这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学校

2015年9月14日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材料

八、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1、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基于教育爱、责任与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2、对学校行为文化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冷漠情感的批评;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学校仪式、学校语言与学校服饰。

九、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2、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豪华化、商业化、非人性化、非教育化的批评;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中英 教授

1、什么是“文化”、“学校文化”及“学校文化建设”?

2、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3、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4、学校观念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6、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7、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8、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9、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11、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什么?

1、泰勒:“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 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 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 种复合的整

体。”

2、威廉斯:文化意味着“人类追求完美的进程 或境况”、“文物及记录”或“一种特别的生 活方式”。

3、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 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4、胡适:“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 式。”文化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 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 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 观念。文化具有相对性、整体性、历史 性和教育性。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 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一整 套的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包括学校仪式)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学校文化不同 于(狭义的)校园文化,但包涵了校园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指自主地、理性地对已 有学校文化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在 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 引入新的文化要素对已有学校文化进行 改造和重组,以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创建学校的新文化。

1、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 务;

2、学校文化建设是凸现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 力的基本途径;

3、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 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理论与 实践的新概括;

4、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社会功能的重 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1、分类一:学校的观念文化建设、制度 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含仪式文化)建 设、环境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建设。

2、分类二:观念文化建设、制度与管理 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环境 与服务文化建设。

1、学

校观念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树立正确的、具有时代特 色的学校价值观;

2、对几种学校价值观的分析与批判(“学校即家庭”、“学校即社会”、“学校即升学或职业预备的场所”、“学校即人才工厂”等);

3、学校文化建设的四种价值维度:对于个人的价值(良 好个性)、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责任感)、对于国 家的价值(国家认同)与对于人类的价值(人类意识 与人类良知)。要完整地、辩证地和动态地认识学校 价值。

4、学校观念文化建设的支柱:学校理念(学校价值观的 讨论)。

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建设“以 人为本”的民主的、法制的、学习型的 现代学校制度;

2、对学校威权主义、官僚主义和技术主 义的批判;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党政 联席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 组织与学代会制度、家长委员会。

1、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基于教育 爱、责任与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2、对学校行为文化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冷漠情感的批评;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学校 仪式、学校语言与学校服饰。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 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都会 说话;

2、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豪华化、商业 化、非人性化、非教育化的批评;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教室 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 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

1、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对全体师 生开展校史教育,培养他们“以校为荣”的学校认同;

2、对学校历史文化建设中重升学率、重名人、重校长的批评;

3、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档案 馆(室)、校友回校、校庆纪念日、学 校网站等。

1、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结合的原则

2、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4、体现共性与追求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5、学校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原 则。

1、遭遇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

2、面临文化分裂主义的挑战;

3、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依然很严重;

4、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亟待保护;

5、大众文化中的各种不良倾向。

1、传播“文化多样性”概念;

2、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3、培养教师和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 力;

4、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

5、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抵制文化 帝国主义和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

6、树立师生员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

下载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级文化建设策划

    班级文化建设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一个群体生存的前提和条件,它积淀着一个群体以往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蕴含着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夹杂与合理性之......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全文5篇]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多年的办学,形成了集环境文化、党建文化、制度文......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形象表达出学校文化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大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的高......

    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 作者:策划人语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2期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提升品......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不仅......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03期 编者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

    学校经营与策划学习心得

    《学校经营与策划》学习心得 ——如何经营与策划一所职业学校 通过三天的学习,在学校经营与策划方面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并且对于学校的经营与策划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划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策划(班主任学习参考资料) 班级作为一个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载体,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富有深刻的意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