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智能的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狭隘地理解成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能力。我们的传统教育也十分强调语文和数学方面智能的表现,因此,有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智能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得到表现和发展。这些学生往往被认为传统的认为是学习有困难的。而多元智能理论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人类聪明程度的界定。以下是我对多元智能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具备完整的智能光谱,人人都至少具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那种把智能局限在语言与数学范围内的传统智能观已经过时了。
其次,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潜力不同,在多种智能中,相对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智能被称之为优势智能,每个人的优势智能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培养起来的,并在优势智能方面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第三,各种智能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有些学生的智能并不突现于语文和数学方面,他可能在运动、音乐或人际关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这些学生往往会成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困难学生或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些表现突出的智能来促进其语文和数学智能的发展。那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慧眼。如:在此书的第三章的例子:《波拉的舞蹈》中的教师,就成功地运用了波拉在舞蹈方面的才能(运动智能)帮助和促进了其在语文方面的智能。
又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动手操作这一形式。因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更积极而专心致志的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更容易有逻辑的思考,从而培养和促进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
第四,各种智能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有一个现实的、积极的、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安排呼唤和锻炼学生多种智能的活动与场景,在单调的活动中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游戏这一练习形式中就蕴涵了多种智能的活动。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一种逻辑-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既是一种语言智能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智能的显现,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自我认识智能。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教育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当做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智能既作为手段得到呼唤和锻炼,又作为目标得到培养和发展。
第二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细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本书的宗旨在于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尽性地发展。本书是专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共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教授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密切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所有的孩子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组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发展的,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就给了很多人希望,特别是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没有优势的人。加德纳关注的正是这些人。多元智能理论使老师看到了学生们的多种潜能,增强了我们对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这一理论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和改进教学的武器。我是教英语的,这一理论使我对英语学困生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使我在转化英语学困生方面看到了希望。我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重新看待英语学困生的问题,并且以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走出学习的低谷
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英语学困生方面是可行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英语教学也应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每一位老师应该不要轻言‘放弃’。这一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多元智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认识并接受每个人智能不均衡发展的事实,帮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的同时,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将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我对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和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加德纳多元智能量表对他们进行检测,把学生测试的选项键入量表,统计每一位被测试者各种智能的得分数据,得分偏高的智能者被视为该智能倾向较强的学生。通过这项调查,找出每位学困生在八项智能中相对较强的智能,并记录下来。结合观察其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来验证其在多元智能量表的结果。以前我只把学习困难程度和心理特征等作为分类的标准来分析学困生,通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学习,按照学困生智能的分类,使我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和优势,从而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只有倾向不同和强弱的差别,而没有智商高低之分;谁都不应该因为学生某几项智能的暂时迟缓发展,就给这个学生定性为差生,给予他们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放弃对他们的帮助。在英语学科中,语言智能是占主导地位的,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大部分语言智能不如其他智能发达。因此,英语老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充分尊重学生在智能发展上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寄予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他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能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为他们创设恰当的时机。认识到这一点,老师 1 就不会再以传统的唯一标准看待学困生,而是主动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挫败感。大部分学困生最后放弃学习的原因就是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老师给予他们的真实的欣赏和肯定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重新学习的信心。只有老师的教育观转变了才能促使学困生在学习观念上的转变。
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八项智能都全面发展,但他总会有他的特长。那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对更多英语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的嫌弃和冷淡,而是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和耐心;应该站在多元的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智能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智能提供可能的学习机会,课堂设计要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调动学生的智能兴奋点,发展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智能。无论在何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至少一个强项并鼓励学生去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追求不仅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同样刺激了学生掌握学科内容和进行创造发明时所需要的坚持性和毅力。
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中的困难环节进行方法指导。有很多学困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到非常困难,我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其智能优势,寻找记忆词汇的最佳方法。例如:李瑶同学视觉-空间智能较强,我和她一起分析和寻找适合的方法,最后决定采用制作个人词典的方法,把重点词汇写在本子上,并配上插图或图标,使记忆单词成为她的乐趣。张浩同学人际交往智能很强,我帮他找到了小组记忆单词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使他的词汇学习不再乏味。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应该用他们的爱心和多元智能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多元智能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多元智能所欣赏的评价方法,将跨越物质条件的限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一种智能的评价,都应该侧重这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应该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提供多元的方式,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评价活动,打开他们通向成功之门。提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困生不再认为语言的学习高不可攀,他们能依照自身的优势智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完成任务,还会主动加深与其他同学间的交往,互相取长补短,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语言智能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我们对英语学困生的态度,也应该从过去的盲目指责中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我们相信人的智能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在最后一章中写道:一个成功挑战学生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努力提供反馈,而不会威胁到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激发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他们培养冒险心并推崇成功。这种让学生逐渐喜爱学习的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自信与好奇面对未来的世界。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
第三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它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通过学习、领会“多元智力理论”,对“‘多元智力理论’如何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乐观”面向学生。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也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据此,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不应该被区分为“好生”、“差生”,他们只是些各具自己智力特点、智力组合形式、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为此,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是我们应该确定的努力方向,尽力做到——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成功敢于向他人展示,这样就能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恰当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实施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的内容的选择,对其他智力方面的材料则排斥在教学内容之外,造成教学内容的狭窄化。而特别是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要求个体智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因此,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筛选,使之能够体现人类智力的多元化、生活化。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性教学”也是加德纳非常强调的,他强调智力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能有效表现。他认为,理解智力不能脱离学习者所持的文化,只有在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智力的培养不仅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情境教学中,他非常重视“项目学习”,他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使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智力、发展各种智力。有效的问题情境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因为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而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四、“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多元智力理论”特别强调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智力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情境而有所不同;每一个体都有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这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关键领域,当然每一个个体也有其弱势的领域。据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特殊的巨大潜力,进行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教育,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其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相得益彰,最终使其智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为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参考框架。
第四篇: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一)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教授认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智能也是多元的,因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使我对教学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在加德纳理论中,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能,可以说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我在上“童画三国”一课时,首先课前让他们反复阅读《三国演义》,收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为创作打下较好的认识基础。在“童画三国”系列的整体构思中,我极力想用色彩配合技法来展现“三国”。毕竟已经过去两千多年,它在时间上给人很远很“旧”的感觉,而我用何种技法能做得旧并且又很有画面效果呢?首先我为了让感觉统一,先定了一个主色调---赭石。然后寻找能够做“旧”并且能够显示出“三国”历史沉淀感技法。最后我们确定了现代彩墨,仿壁画,立体灯柱,立体草人四个部分。人物现代彩墨部分,是以单独的人物展现为主。让孩子们看完“三国演义”后,选择最喜欢的人物去表现。先和孩子们探讨人物的特点:外型的特征,面部,服饰以及武器等。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在2米长的画纸上构图,因为面积大,所以构图比例变形得生动而有趣。仿壁画部分,是以“三国演义”的着名故事情节为题材,例: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等。孩子们在认真地反复地看了《三国演义》故事后,根据他们理解的故事情节进行构图,运用废旧报纸与立得粉先堆出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然后上色。
灯柱部分是以仿古铜的技法制作的。背景是一年级的孩子用蝌蚪人物画的战争场面,很是生动。高年级孩子制作仿古铜面具,没有具体要求,允许他们任意地去设计与创造立体的人物或怪物的脸。有的孩子选择做马,我们也不予否定,毕竟这是孩子们的作品。老师只是教会他们技法而已。草人部分,是用最原始的乡间材料制作。稻草,竹条,棕麻,树皮等。张飞,战马,关羽在这些材料切割组合中诞生了,每每看着这些草人与马,我都会联想到老师和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的点滴,现在我们最爱说:创作过程是最快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创设这样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当今大班授课的情况下,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教学中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通过恰当的评价强化他的特点,增强其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二)
读了《多元智能》这本书,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考试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并承认智能的生物基础,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甚至预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承认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机会。所以,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才能的地方。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13-16岁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从生理发育来看,他们的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大脑的重量几乎接近成人,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有了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注意的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记忆开始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记忆的内容与生动、具体的事物或情景相联系进行记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记忆方法。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和交往的欲望明显增强。这些特点说明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多方面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素质的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功的潜质。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因为每个人先天就有这些素质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通过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多元智能读后感(三)
美国着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指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区别有差异的个体,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理念和信念非常重要,能使我们自内而外地有所改变,一旦我们真心实意地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有可喜的发现。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呢?
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最后,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将理论服务于实践,必须向相关理论的同类书籍学习,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发挥读书的效用。
第五篇: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
霍德华·加德纳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在其所著《多元智能》这本书中表明人类认识和思维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智能也是多元的,说到底,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使我对学科教学方面的多元化有所启示。
《多元智能》书中阐述,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学科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能,可以说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创设一些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能》书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
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门学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它们也总是在协调一致地工作,发挥大脑整体的作用。该书提到:“智能在过去一直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天生的,伴随人的终生。”“事实上,通过有意识地在更多的层次上激活智能,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睿智!”不论是对于幼儿还是成人,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获得各种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我个人认为有五点极为有益的启示。
(一)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二)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三)我们的课改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四)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五)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曰: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其“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是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不错,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出声,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他也不会为自己有某些特长而感到骄傲,很不自信,做事也小心翼翼。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能,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总而言之,从该书的阐述中,我觉得:多元智能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这种指导意义是从整个教育层面而言的,是理念上的。作为一线的教师,理论的研究始终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的主要精力仍会放在如何切实地“应用”之上。现代教育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创造力的人,小学的科学教学将会义不容辞的发挥其独特作用,而多元智能的引入也必将会为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