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与学的矛盾》读后感
生与师之间的矛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学是内因,教是外因,也就是说教的作用不论多大,它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感觉,感知和感悟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内因不起作用,外因的力量在强大也不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所以,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外部条件即外因,但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外因,外因提过内因起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不是我们讲了学生就一定会了;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学习不但要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一句话,教是学的条件,并且是重要条件。
如果我们把教定位是学的重要条件,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教师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我们的一切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其实就两点,一是点燃学生的正确需要,让学生有一种迫切需要的感觉,我们的教学艺术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点燃方面。二是当他需要的时候,你又有能力给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还要有能力点拨学生。所以点燃与点拨是教师的两大任务。
我们明确了教师的作用,我们就不应该犯两项错误,一是夸大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学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然后我们就霸占课堂,一些好教师霸占课堂的倾向更严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内因,没有把学生当做教育的最大资源进行开发,更谈不到利用学生这个资源了。二是夸大学生的作用,而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说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说依靠学生呢?利用是教师主导下的利用,而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如果不需要教师,那就叫依靠学生了。所以,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主导的作用再大也必须提过主体发挥作用,没有主导,学生的学习就失去了重要的条件,教是学生学的最重要条件,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条件,任何夸大教的作用和否定教的作用都是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主导和主体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生为本呢?或者说为什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呢?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让教师成为表演的专家,教师再强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能够学会、会学、乐学。或者说通过我们的教育,学生不能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那么,我们的工作还要什么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所以,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生与师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生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从矛盾论的角度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科学的。
第二篇:中职学校教与学矛盾的解决
中职学校教与学矛盾的解决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促进作用。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制约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近几年,中职教育由于生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基础薄弱、个体差异大、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反感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合力。
职业学校的教师基本都是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缺乏对职业教育理论、教育特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究;第二,这些教师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传统的普通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对职业教育了解甚少,必然深受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第三,这些教师在小学、中学、高中学校学习期间一般都是“好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优越感,对“差生”可能产生鄙视的情绪。因此对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相关知识、教育方法及手段、教学目标的培训和学习,使教师们尽快转变观念、适应当前学生;同时也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视学生为亲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爱学生,老师首先要爱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让学生爱自己的老师进而爱学习。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合力。
二、学校工作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有行为能力和责任的人。学生到职业学校受教育的目的决不只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是他们开始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他们在学校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才能在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在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与时俱进。为此,首先应尊重学生,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其次,应当高度重视研究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再次,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从学校各项制度、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贯彻学生中心思想,使之作为一种精神深入人心并融入学校教育环境之中。调整并加大德育课程的比重,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并把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编教材。
一般教材比较注意学科的体系性,但从认识的原理和信息的接受
方式上看,却往往是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而这种体系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信息的不同特性。干扰了认知者对重要信息的注意力。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把这些重要信息提取出来,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打乱教材的体系性,以应用为中心组织内容,一方面符合了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不仅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也使散乱的跨章节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的应用性有一个切实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只要明白了课程的应用意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就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即使有些内容教师没有讲到,但这种认识与兴趣会促使学生主动把知识补充得较为完整。
由于学生情况的变化,中职教育已经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在市场上很难选到既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又与各个地区的职教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中职教材。基于这一现状,我校根据中职教学要求和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经过多方论证,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了“包头财经学校中职教育系列讲义”一套共13册,以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了教材的适用性。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随时调整和更新。
四、调整课程设置,因材施教。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我们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专业需求和职业需求。压缩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大专业课,并强化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正常授课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免费开办各种层次辅导班,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各种兴趣小组。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学校多年来一直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特点,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目前已建成会计专项基础技能实验室、会计全真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金融税务证券交易全真实训中心、现代办公实训室、物流管理第三方模拟软件实习室、语音训练室、美工训练室、家用电子电器实训室、烹饪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拥有600多台计算机的计算机中心等实习实训场馆,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会计全真实训中心、金融税务证券交易全真实训中心、学生实习超市、现代办公实训室,完全做到了模拟真实工作岗位、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工作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迫学习为主动学习。
为了配合实训教学,学校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自编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税收检查等多套模拟实训资料及会计岗位模块教材(包括出纳、工资、核算、成本),实现了专业课程模块化,模块课程任务化。这一系列资料教材不仅在我校学生中使用,也已被全
区各类中专学校采用多年,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配合,使广大学生岗前实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为了弥补学校实习实训设施的不足,学校还采取了与其他学校、企业合作的方式,不断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多样性和学习兴趣,学校建成300米塑胶环形跑道绿茵足球场一个,近100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一座;并建有纸艺工作室、形体礼仪训练室等学生活动场所。
六、教学手段现代化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可以突破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可以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校注重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学,积极发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自主学习,从而形成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和学习模式。
七、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应当把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中应侧重于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方式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教
室向生产现场延伸。为适应新的职业教学对师资人才要求的挑战,学校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计划,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对老师进行培训,同时也经常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知识、到对口院校更新专业理论。通过这样的形式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拓宽教学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造就一批既懂专业系统理论,又懂操作的“双师型”教师,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和条件。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人材培养要求和学生实际,在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从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同时入手,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将教定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引领、提升,逐渐解决教与学这一矛盾,以满足中职人材培养要求。
总之,教与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是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的学也是在教师的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双方互为前提,互为依存。
第三篇:矛盾--读后感
矛盾
读张文质先生《幻想之眼》有感
矛与盾正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什么地方出现矛,盾必然随之出现,矛越加锋利,盾也随着变得更坚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便能推动社会、事物等不断地发展。
张文质先生的《幻想之眼》全书几乎处处充满矛盾,特别是某些体制、制度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这些矛盾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体制、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而现实情况又随着体制、制度的不断修正又产生新的情况。
书中提到“徐君”的一篇《眼泪为证》的文章,写她自己在单位的年终考评中,必须要排出最后一位教师并打叉,从而在她内心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精神受到严重摧残,最后得出一句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我有多爱我的职业,我就有多恨它。清晰地展现出体制给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带来多么深重的痛!
书中有位校长说,前阵子物价检查,学校被收去20多万元钱。政府从来就没有一分钱拨款,全靠社会和家长的资助,现在这样的资助也是“非法收入”,实在不明白学校应该怎么办了。作者又提到,这种情况还不算最不堪的,很多农村学校连学杂费都要上缴20%-40%,今后不受学杂费了,有关部门到哪儿收钱呢?
书中提到,课改迫不及待,但应试教育又要存在,而且是长期存在。
书中提到,教师的精力与能力如果仅仅能够应用于日常工作,只能应付维持生存的当务之急,那么教师是很难具有反思力,并将自己的思考转向内在生活与思想的。思考、质疑,在日常教育工作之外的用心,都属于奢侈的“消遣”。当我们迫于生计,并受制于各种压迫,我们的灵魂是粗糙于躁动的,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是适应与屈从,是消耗与厌倦,我们的一生也将是飘零与混乱的。
书中开始时提到,有些“成功人士”的面目可憎,有些名教师只会上一堂或几堂好课。后来又提到,与他经常在一起研究教学的某个学校的有些老师,当他们成为“名教师”以后,又是多么的潇洒、自在、心宽体胖,等等。
……
张文质先生的思想是深刻的,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是深层次的,爱憎是分明的,责任心是强烈的。全书让我感觉矛盾无处不在,包括他自己。他的内心极其复杂,极善思考,他对社会不和协现象的揭露是多么的清晰,不留一点情面。他还让我感觉,他想表现出文化人的清高,但又脱不出这纷繁世界;同流合污,又觉得辱没自己,对不起自己。也许这就是文化人的一些特点。(我所感觉到的)
不想肯定是不好的,太会想也不见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四篇:矛盾《子夜》读后感
《子夜》读后感
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子夜》,诗作家矛盾对己所处时代城市内部的变动与新生所展开的全方位描绘,它“包罗万象的任务和事件之大之广,乃近代中国小说少见的”。这其中,内外交迫的民族资产阶级与依仗外权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较量,农民的破产和工人的抗争,工商业的若内强食,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惘,都在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这一条主线上展开。
小说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多质的,处在多方面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他呈现出各种矛盾和反逆的情态。不同于没落地主阶层的吴老太爷,他是现代社会中刚毅、果敢、有胆略、有魄力的民族资产阶级新人。他抵制外国资本的侵袭,在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要挟利诱面前不失胆色,机缘到来的时候,他不择手段地侵浊弱小资本家的产业,对付工人,他软硬兼施,竭尽所能的剥削工人,镇压工人。家庭生活中,他又是冷漠、专断和狂躁的。吴荪甫是诗强悍的,也是虚弱的,在他刚愎自用的气概下掩盖的是那纷乱惶惑,躁动不安的灵魂,积贫积弱并不断受到外来资本挤压的中华民族工业的生长环境,使吴荪的才能无法施展,他不能不感到自己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是吴荪甫潜在的个人性格的弱点,也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所致。
在《子夜》这部书中,许多事态情节平行共识,多线纷呈。交易商公债的起落消长,诗贯通始终的一条主线,还有知识分子和女性群体的线索、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线索。尽管对农运的描绘在全书中有些游离,但是这些不同的叙述脉络无意使整体布局张弛有致,错落有序。
就语言风格来看,《子夜》长于对人物和场面的工笔描画,客观细致的情状抒写同深入的剖析融合起来,起伏跌宕,舒缓有节,独居才情。
第五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读后感
细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本书的宗旨在于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尽性地发展。本书是专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共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教授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密切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所有的孩子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组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发展的,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就给了很多人希望,特别是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看来没有优势的人。加德纳关注的正是这些人。多元智能理论使老师看到了学生们的多种潜能,增强了我们对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这一理论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和改进教学的武器。我是教英语的,这一理论使我对英语学困生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也使我在转化英语学困生方面看到了希望。我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重新看待英语学困生的问题,并且以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走出学习的低谷
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英语学困生方面是可行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英语教学也应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每一位老师应该不要轻言‘放弃’。这一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多元智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认识并接受每个人智能不均衡发展的事实,帮助每一位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的同时,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将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我对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和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加德纳多元智能量表对他们进行检测,把学生测试的选项键入量表,统计每一位被测试者各种智能的得分数据,得分偏高的智能者被视为该智能倾向较强的学生。通过这项调查,找出每位学困生在八项智能中相对较强的智能,并记录下来。结合观察其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来验证其在多元智能量表的结果。以前我只把学习困难程度和心理特征等作为分类的标准来分析学困生,通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学习,按照学困生智能的分类,使我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和优势,从而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只有倾向不同和强弱的差别,而没有智商高低之分;谁都不应该因为学生某几项智能的暂时迟缓发展,就给这个学生定性为差生,给予他们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放弃对他们的帮助。在英语学科中,语言智能是占主导地位的,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大部分语言智能不如其他智能发达。因此,英语老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充分尊重学生在智能发展上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寄予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他们。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只要我们能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为他们创设恰当的时机。认识到这一点,老师 1 就不会再以传统的唯一标准看待学困生,而是主动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挫败感。大部分学困生最后放弃学习的原因就是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老师给予他们的真实的欣赏和肯定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重新学习的信心。只有老师的教育观转变了才能促使学困生在学习观念上的转变。
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八项智能都全面发展,但他总会有他的特长。那作为教师就应该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对更多英语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的嫌弃和冷淡,而是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和耐心;应该站在多元的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智能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针对不同的智能提供可能的学习机会,课堂设计要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调动学生的智能兴奋点,发展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智能。无论在何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至少一个强项并鼓励学生去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追求不仅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同样刺激了学生掌握学科内容和进行创造发明时所需要的坚持性和毅力。
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中的困难环节进行方法指导。有很多学困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到非常困难,我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其智能优势,寻找记忆词汇的最佳方法。例如:李瑶同学视觉-空间智能较强,我和她一起分析和寻找适合的方法,最后决定采用制作个人词典的方法,把重点词汇写在本子上,并配上插图或图标,使记忆单词成为她的乐趣。张浩同学人际交往智能很强,我帮他找到了小组记忆单词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使他的词汇学习不再乏味。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应该用他们的爱心和多元智能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多元智能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多元智能所欣赏的评价方法,将跨越物质条件的限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一种智能的评价,都应该侧重这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应该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提供多元的方式,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评价活动,打开他们通向成功之门。提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困生不再认为语言的学习高不可攀,他们能依照自身的优势智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完成任务,还会主动加深与其他同学间的交往,互相取长补短,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语言智能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我们对英语学困生的态度,也应该从过去的盲目指责中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我们相信人的智能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在最后一章中写道:一个成功挑战学生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努力提供反馈,而不会威胁到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激发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他们培养冒险心并推崇成功。这种让学生逐渐喜爱学习的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自信与好奇面对未来的世界。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