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搞好普法依法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搞好普法依法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江西省景德镇市在“四五”普法工作中,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不断创新,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制教育,为提高执政能力奠定基础。
几年来,景德镇市紧紧抓住这
个问题不放松,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教育。一是各级党委把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全市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统筹部署安排。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活动中将普法依法治理的内容纳入其中,保证了创建活动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把学法用法作为考察选任干部的一项内容,坚持新任领导干部必须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市人大常委会把对提请任命的干部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作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增强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在各类领导干部培训中,都安排一定课时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内容,从制度上保证干部学法内容和时间的落实。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在重大决策和制定规范性文件过程中,事前都由法律顾问进行调查论证,研究其合法性,把各项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处理重大问题和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时,邀请法律专家和资深律师一起研究依法解决的途径,以减少失误,避免因涉法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二是各级党政府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推动了全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近几年,市委中心学习组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实际,对“宪法”和“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与政府职能转变、WTO法律知识与政府职能、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口与计划生育、城市规范与现代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法律知识都举行了法制讲座,使广大干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涉及到的法律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了解。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的学法活动,每年都选定一些重点内容,组织统一学习,年终组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统考。既营造了学法用法的氛围,又促进了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三是全市各行业把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改善本行业工作环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自觉行动。财税部门每年确立一个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税法宣传月活动;统计部门把统计法宣传与每年统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形式宣传贯彻教育工作法律法规,推动了学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经济管理部门结合全市经济工作实际,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在整顿规范陶瓷出国展销过程中,加强了依法治理工作力度,组织展销人员参加法律法规培训,规范了展销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展销活动的无政府状态,维护了“瓷都”的国际形象。为了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水平,促进依法行政,由景德镇市普法办牵头,组织市直近四十个行政执法部门,将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办事规定、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编成《依法行政便民手册》,免费发给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单位。
二、坚持普法依法治理,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景德镇市在“四五”普法工作中,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指导,致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支持和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依法指导和管理经济工作,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景德镇市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要驾驭市场经济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几年来,景德镇市在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城市建设以及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努力打造“诚信、务实、效率”的新形象。在发展传统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陶瓷产业的主导作用,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加强监督指导,努力培育市场,维护陶瓷产品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规范市场行为,使“景德镇陶瓷”这一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发展其他产业方面,根据市场规律,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昌河集团、德宇集团、华意压缩机、中景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改进企业管理体制,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坚持普法依法治理,完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和地方性规范,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几年来,景德镇市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由于企业改制和城市建设拆迁等问题,群众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利益上的争执,一度上访人员增多。针对这种情况,加大法律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部门和律师的作用,常年安排资深律师参与信访部门接访,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上访问题。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按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全市相关的十几个行政执法部门
协同配合,动员全市市民积极参与,规范城市管理方式,使景德镇市由过去的“草鞋码头”变为如今“天蓝、地绿、水清”的现代化文明卫生城市。在消除城市空气污染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执政,从政府提议、人大决议,到环保部门的整改方案,都坚持依法办事,顺利拆除了市区100多座煤窑,使这一严重影响景德镇市发展的环境污染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公民中连续四个五年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市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政府部门和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不断整合媒体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主阵地作用,不断营造普法宣传的浓厚氛围。如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本地大案要案公开审理的现场直播、专业法宣传日的专题宣传等,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及时跟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加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而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易发和多发时期,如职工就业、反腐败、分配不公、社会治安、城市建设中的拆迁、征地补偿、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等,则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景德镇市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推进依法治理,以保证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首先,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近年来,全市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二百多个,占全市村级组织的80。按照统一标准,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入手,搞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避免了基层群众的矛盾,减少了基层政府的压力。现在农村富裕了,农民顺心了,出现了稳定和谐的新气象。其次,加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几年来,结合建设文明社区活动,大力推行法律进社区“四个一”活动,即建立“一支法律服务队伍,一支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一支人民调解、安置帮教工作队伍,一处法制宣传教育固定阵地”。在农村,根据农户主要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情况,抓住春播、秋收、传统节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等有利时机,适时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近年来,组织了全市100多个机关单位把5万余册《农村法律讲话》送到广大农民手中。每年春节前后,组织市、县、乡三级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农民朋友解疑释惑,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再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加强了基层治保、人民调解、基层法庭、基层派出所的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了“两劳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组织网络。这些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为社会治安筑起了坚固的第一道防线,保证了基层的社会稳定,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广大群众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基层“两所一庭”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调处、化解民间纠纷,预防犯罪,减少诉讼,维护公平和正义做了大量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郑玉忠
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好实现方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风清气正的有利基础,创建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努力推动北大荒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八五六农场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绿色水稻强场和北方一流绿色旅游名镇的中心任务,树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的“三化”发展目标,以北大荒精神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使农场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群众思想共识
(一)从思想宣传教育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全场干部、职工群众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修养,形成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培养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三是把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三级组织领导和协调
工作机制,常年利用会议、自办杂志、网站和广播电视等手段,广泛宣传中央、省委、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等重点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干部职工群众确立勇担责任、勇于创新、勇争第一的信念;四是建立宣传栏、广告牌、会议室、文化廊等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统一使用北大荒标识,让干部职工群众常看常记,使企业文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加强企业化建设
农场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到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管理各个环节,努力使之转化为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农场认真落实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农场的重大改革和重大经营决策,要向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报告,经会议审议通过后逐一实施,农场的经营方针、重大的改革举措、重大经营、重要的规章制度颁布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按照规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就厂务公开事项、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三重一大”等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推进精确管理、民主管理,为提高农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农场每年开展评选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技术、生产、安全单项标兵(先进)等创先争优活动,给予先进职工群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利用报刊、广播
电视等手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企业精神,弘扬企业文化;每年组织开展“北大荒先锋”工程,重点提升党建示范单位;组织开展“感动青山”人物(群体)评选活动,活动以“助人为乐、人民卫士、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创业奉献、身残志坚、孝老爱亲”8项内容为标准,在全场评选出“感动青山”人物;组织开展党支部争当五星级标兵、单位争当文明建设标兵、企业争当创业标兵、家庭争当“十星级文明户”标兵、党员争当五星级标兵、职工争当“爱岗敬业”标兵的“三创六争”活动。农场开辟电视专栏,以专题片的形式对先进人物和单位的先进事迹集中进行了展播与宣传,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深入人心。
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让职工群众享受文化建设成果
(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职工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载体,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百姓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近年来,农场累计投资超亿元,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准的建设了青山公园、稻米文化广场、双老活动中心、稻米文化园、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有力推动了农场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人参与、惠及全民的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八五六农场注重在硬
件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双老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的文化内涵,农场还加强北大荒书屋、职工群众活动室、自办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营造昂扬向上的发展环境和文化氛围,农场常年利用传统节日、大型会议、大型接待活动和农时闲暇等契机,组织开展千人秧歌展演、甲级、乙级门球联赛、书法绘画展、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年平均组织各类大型活动30余项,平均参与活动的群众超过8万人次。八五六农场还创办了“文化体育协会总会”,变过去的农场组织活动,为群众自我组织活动,实现群众文体活动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目前,八五六农场文体协会总会下设十二个专项分会,会员总数2865人。每年,文体协会在农场的支持下开展各类活动,先后策划举办了新世纪象棋围棋赛、“满丰杯”篮球赛、“鑫溢杯”乒乓球赛、职工田径运动会、插秧竞赛等大规模、全场职工共同参与的大型文体活动。
三、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两大特色文化品牌
(一)打造稻米文化品牌
稻米文化是八五六农场的主题文化。水稻作农场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职工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场把水稻视为生产的生命线,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百万亩绿色水稻强场。农场先后建设了稻香湖公园、稻米文化广场。在占地20万平方米的稻香湖公园内,树立了一座15.8米高的以“稻米就是生命”为主题的汉白玉雕塑。在稻米文化广场,矗立着徐一戎老先生的雕塑和丰收鼎。同时,在稻米文化广场还可以看到展示稻米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过程的石雕,能看到稻米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的展示景墙,看到以稻米为内容的诗词回廊,以及展示世界稻米分布的雕塑小品。农场着意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体现、展示、凝练、强化有农场特色的稻米文化,让农场职工、群众在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得到提升,稻米文化也自然成为了农场文化中的一种特色。
(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为了科学挖掘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八五六农场聘请了专业旅游规划机构,对农场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详查,编制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
二是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立足高起点、大视觉,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建设了青山湖景区、青山景区、农业观光景区和边境旅游景区。通过青山景区突出北大荒文化,通过青山湖和边境旅游景区突出北方民族文化,通过农业观光
景区突出稻米文化。农场还结合旅游产业,投资5.5亿元建设了城镇新区,并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400公顷的森林公园。农场在规划及建设中确定各景区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
三是注重旅游景区、景点推介,包装旅游文化形象。农场连续举办了四届“青山湖”河蟹节、二届“青山湖之夏”旅游文化节,举办了“寒地水果采摘节”、“民族风情歌舞活动周”等特色旅游推介活动,把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出“游生态山水、品青山湖蟹、赏文化盛宴”的特色旅游品牌。四、八五六农场文化建设凸显的几点作用
一是凸显出统一干部、职工群众思想的作用。通过软、硬件两方面建设,使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对农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干部、职工群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等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而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农场职工群众、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大家谋发展、想创业、创成业的信心。
二是凸显出提升农场整体形象的作用。首先,农场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文化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了农场城镇的整体形象。其次,农场通过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农场居民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素质。
三是凸显出培育创新精神,促进农场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八五六农场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尊重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鼓励职工群众积极应用创新成果,创新工作理念。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突破制约转型发展的思想障碍。农场切实从“吃资源饭”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促进了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及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优势产业转变,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从抽象到具体,从认同到理解,从理念到行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对文化建设的学习和认识,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把增强农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渗透到农场各项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深化细化和丰富发展,以文化的力量,实现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 郑玉忠
第三篇:做好普法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县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
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做好普法依法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沙堰镇党委政府
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来,沙堰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围绕“依法治镇,建设平安沙堰”的工作方针,以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为重点,以促进依法行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目标,通过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沙堰镇位于新野县城北13公里处,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辖21个村,210个村民小组,1.19万户,5.16万人。近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按照“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以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基层依法治理为重点,以开展“法律进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开拓创新,完善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
了全镇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加快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精心安排部署
“五五”普法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各村也相应的成立了机构,配齐了人员。每年都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对全镇普法依法治理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镇群众共同参与的格局。在形式内容上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制定一套方案,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完善机制,部门联动,严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每年与各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考核,确保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制定法制宣传计划,加强综治、信访、派出所、林业、土地等单位的协调,建立法制宣传联动机制,并确定由专人负责,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和效果
(三)贴近实际,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增强“五五”普法的吸引力、宣传力和说服力,我们十分注重切近群众、切近现实、适应群众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强“五五”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找准时机普法。抓住节
假日,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各村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二是每月举办一次有关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同时,利用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时机,以案说法教育群众。三是利用各类普法宣传日普法。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3.15”消费者权益日、“三八”妇女节、综治宣传月等活动和节日,会同相关部门,面向广大群众,集中开展以相关专业法律为重点的法律常识宣传普及。
(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五五”普法以来,我镇坚持把基层、行业、地方依法治理“三大工程”贯穿于普法教育的全过程,把依法治理工作与普法教育融为一体,一同部署,一同检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地方依法治理工作,优化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将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对个别单位服务意识淡薄、无视组织纪律、执法人员粗暴执法等问题进行严格查处。二是大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大公安、工商、土地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三是大力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在村委的决策、决议上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依法治村工作,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把农村基层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等方面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镇2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民主法制村”创建标准。四是提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意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中心、工商所、国土所、国地税等部门和单位常年坚持向群众免费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定期举
办司法及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障公平、公开、公正执法。
三、主要工作成效
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镇实际,突出实践特色,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我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得到增强
根据沙堰镇“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部署,制定了相关学习制度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标准,每年组织对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定期进行法制考核。使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观念,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在校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法制讲座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
经常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司法所、法庭、派出所业务骨干深入村、组,以“析身边事、学常用法、建法治村”为切入点,结合农村的一些真实案例,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群众关心、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群众实用的法律政策。通
过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解决了一些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营造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和浓厚的反邪教社会氛围。
(四)群众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各村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实行依法治村,切实贯彻人民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重大事项严格依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各村完善了内部监督制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和财务做到了定期公开。
(五)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在普法依法治理过程中,我镇通过从镇机关、司法所、综治办、群工站、派出所等部门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纠纷调解小组,对全镇民间纠纷进行调解和处理,把矛盾消化在基层,适时开展了人民调解宣传季活动,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0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学会感恩,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感恩,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感恩》,提到感恩,这可是一个熟悉的词,对于感恩这一话题,我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心中的感恩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他为了积攒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他有些绝望了。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没有倒水,而是准备了一杯热热的牛奶给他。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她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 一杯牛奶。
人生路上,我们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社会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所在。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觉悟。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怎样学会感恩呢?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爱护。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而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他人富有爱心、对工作全力以赴、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了,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位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连续救起二十多人后,双脚因严重抽筋导致残疾,必须终身坐在轮椅上,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我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多人当中,没有一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美德,忘恩是大恶。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牢记别人曾经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去感谢那让我们获得温暖的太阳;去感谢那让我们拥有清水的河流;去感谢让我们拥有生存空间的大地;感谢带我们来到人间的父母,感谢辛苦培育我们的老师。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感恩放在心中,把谢谢放在嘴边,生活必然会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第五篇:锦州市搞好草原普法活动推动草业快速发展
锦州市搞好草原普法活动推动草业快速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牧民更好了解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及《辽宁省草原管理实施办法》等配套法规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依法保护草原的自觉性,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执法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市畜牧兽医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宣传活动,现将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送法下乡活动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农村大集的机会和学校,车站大力宣传《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及《辽宁省草原管理实施办法》等配套法规共开展送法下乡,印发普法传单和种草养畜的有关政策传单30000份,张贴宣传标语800余条,出动宣传车175台次,同时为了把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各县(市)区草原监理人员包乡包村包组,走进农户家中,坐在百姓炕头宣传草原法的有关知识,并把有关宣传材料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农牧民手中,切实增强广大农牧民法律意识,使群众了解法律,正确运用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并对草原违法案例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宣传,达到以一警百的目的,树立《草原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在普法宣传月活动中,各县(市)区草原监理站每周双日特定设立群众接待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讲解草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种草养畜的有关政策。特别是把人工种草技术和以草养畜技术,草原保
护,严禁乱采乱垦乱占做为这次普法的主题,大力讲解草原战略地位和主要作用。
三、律人先律己,身为草原行政执法人员,首先要熟悉法律,才能更好的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为此各县(市)区把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也纳入这次普法工作中来,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先后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辽宁省草原管理实施办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执法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通过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制建设,到目前为止各县(市)区已经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
苏州到盐城物流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