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市纪委、监察局
(2011年3月)
×××市地处闽东中心,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区,全市下辖2个开发区、3个街道、11个镇、7个乡,485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0.7%。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二是一些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存在不严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事,对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凭关系、凭感情,个人说了算。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有我们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有农村基层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等等。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高度,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为促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转发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贯
村务村民代表会议和户代表或联户代表会议制度,把村财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等重大村务都纳入会议内容。此外,实行村务理事会制度。由村民民主推选产生村务理事会,采取社会自治组织的形式,参与重大村务事项的实施和监督。如溪尾镇溪邳村完善池塘发包工作,实行“一事一议一理事”,由村民代表自行组成发包工作理事会,镇招投标管理中心现场监督,整个发包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该村虾塘面积400亩,经公开投标增加村财收入26万元。当某一重大村务事项执行“一事一议一理事”完毕,这一机构自然解散,确保了农民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三、大力推行“6321”工作规则,村里的事让群众做主。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是“五要”工程的核心。在全市农村实行户代表或联户代表会议制度,即以本村家庭户为单位推选产生户代表或联户代表,由户代表或联户代表组成户代表或联户代表会议,对本村有关村务进行讨论决定。在此基础上,重大村务事项按照“6321”工作规则规范运作。如溪柄镇楼下村集体茶园改造、古民居修缮、村道建设等均按“6321”工作流程来完成,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受到群众的好评,得到×××市的推广。如赛岐镇狮子头村在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工程中,需征用堤外10米内耕地,被征地农户反映激烈,使村两委与农户关系紧张,工程搁浅,在此情况下,村两委推行了“6321”工作规则,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化解了矛盾,保证工程正
障农民群众的评判权是“五要”工程的目的。切实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对全市各乡镇(街道、村街工作处)村集体会计代理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等便民服务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管理,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推行乡村干部述职述廉、村干部履职承诺、村民询问质询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定期对乡镇(街道、村街工作处)领导、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以及村里重大事务实施完毕后,实行“一事一测评”等,进一步检验了农民群众对乡镇和村级组织及其干部的满意度。
我市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任务,坚持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真正做到:
一是确保了农民当家作主。通过实施“五要”工程,农村的大事小事群众都知道,各项事务群众都参与,重大决策都经过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决策实施和结果都接受群众监督,工作成效都交由群众评判,农民群众对农村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评判权,特别是推行“6321”工作规则后,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二是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实施“五要”工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村务决策、管理、监督机制,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行使,使村务民主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培育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生活的热
顺利推进,积极全面推行农村“6321”工作规则,让每一“要”都赋予其明确的工作内容和相应的制度支撑, 切实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评判权。
二是以“五要”为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五要”来进行机制的创设和运作,把“五要”的理念融入制度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提高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监督等过程的自主参与度,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意愿得到表达、需要得到考虑、怨气得到化解、智慧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维护。
三是以“五要”为体系,创新工作方法。“五要”工程是一个能够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工作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健全预防腐败体系框架。要以“五要”为总体目标,以“6321”工作规则为载体,以户代表或联户代表会议为程序保障,以“三资”监管为重要内容,将乡、村和涉农部门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象进一步涵盖到位,增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的工作效力。其次,要增强“五要”之间的有机联系。要从体系建设的高度科学设计安排,从农村事务的谋划、决策、实施、管理、监督、评判等方面有机结合,建立一套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农村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第三,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在遵守大框架、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不断发挥“三农”服务中心作用,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设计“自选动作”。
第二篇: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郑玉忠
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好实现方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上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风清气正的有利基础,创建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文化建设示范区,努力推动北大荒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八五六农场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绿色水稻强场和北方一流绿色旅游名镇的中心任务,树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的“三化”发展目标,以北大荒精神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使农场文化氛围明显增强,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职工群众思想共识
(一)从思想宣传教育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全场干部、职工群众能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修养,形成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培养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通过自学、集中学习、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三是把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农场、管理区、作业站三级组织领导和协调
工作机制,常年利用会议、自办杂志、网站和广播电视等手段,广泛宣传中央、省委、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等重点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干部职工群众确立勇担责任、勇于创新、勇争第一的信念;四是建立宣传栏、广告牌、会议室、文化廊等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统一使用北大荒标识,让干部职工群众常看常记,使企业文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加强企业化建设
农场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到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管理各个环节,努力使之转化为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农场认真落实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农场的重大改革和重大经营决策,要向开职工群众代表大会报告,经会议审议通过后逐一实施,农场的经营方针、重大的改革举措、重大经营、重要的规章制度颁布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按照规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就厂务公开事项、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三重一大”等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推进精确管理、民主管理,为提高农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入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农场每年开展评选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技术、生产、安全单项标兵(先进)等创先争优活动,给予先进职工群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利用报刊、广播
电视等手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企业精神,弘扬企业文化;每年组织开展“北大荒先锋”工程,重点提升党建示范单位;组织开展“感动青山”人物(群体)评选活动,活动以“助人为乐、人民卫士、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创业奉献、身残志坚、孝老爱亲”8项内容为标准,在全场评选出“感动青山”人物;组织开展党支部争当五星级标兵、单位争当文明建设标兵、企业争当创业标兵、家庭争当“十星级文明户”标兵、党员争当五星级标兵、职工争当“爱岗敬业”标兵的“三创六争”活动。农场开辟电视专栏,以专题片的形式对先进人物和单位的先进事迹集中进行了展播与宣传,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深入人心。
二、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让职工群众享受文化建设成果
(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职工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载体,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百姓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近年来,农场累计投资超亿元,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准的建设了青山公园、稻米文化广场、双老活动中心、稻米文化园、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有力推动了农场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人参与、惠及全民的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八五六农场注重在硬
件建设中体现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双老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的文化内涵,农场还加强北大荒书屋、职工群众活动室、自办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营造昂扬向上的发展环境和文化氛围,农场常年利用传统节日、大型会议、大型接待活动和农时闲暇等契机,组织开展千人秧歌展演、甲级、乙级门球联赛、书法绘画展、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年平均组织各类大型活动30余项,平均参与活动的群众超过8万人次。八五六农场还创办了“文化体育协会总会”,变过去的农场组织活动,为群众自我组织活动,实现群众文体活动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目前,八五六农场文体协会总会下设十二个专项分会,会员总数2865人。每年,文体协会在农场的支持下开展各类活动,先后策划举办了新世纪象棋围棋赛、“满丰杯”篮球赛、“鑫溢杯”乒乓球赛、职工田径运动会、插秧竞赛等大规模、全场职工共同参与的大型文体活动。
三、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两大特色文化品牌
(一)打造稻米文化品牌
稻米文化是八五六农场的主题文化。水稻作农场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职工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场把水稻视为生产的生命线,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打造百万亩绿色水稻强场。农场先后建设了稻香湖公园、稻米文化广场。在占地20万平方米的稻香湖公园内,树立了一座15.8米高的以“稻米就是生命”为主题的汉白玉雕塑。在稻米文化广场,矗立着徐一戎老先生的雕塑和丰收鼎。同时,在稻米文化广场还可以看到展示稻米从种子发芽到成熟过程的石雕,能看到稻米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的展示景墙,看到以稻米为内容的诗词回廊,以及展示世界稻米分布的雕塑小品。农场着意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体现、展示、凝练、强化有农场特色的稻米文化,让农场职工、群众在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得到提升,稻米文化也自然成为了农场文化中的一种特色。
(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为了科学挖掘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八五六农场聘请了专业旅游规划机构,对农场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详查,编制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
二是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立足高起点、大视觉,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建设了青山湖景区、青山景区、农业观光景区和边境旅游景区。通过青山景区突出北大荒文化,通过青山湖和边境旅游景区突出北方民族文化,通过农业观光
景区突出稻米文化。农场还结合旅游产业,投资5.5亿元建设了城镇新区,并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400公顷的森林公园。农场在规划及建设中确定各景区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
三是注重旅游景区、景点推介,包装旅游文化形象。农场连续举办了四届“青山湖”河蟹节、二届“青山湖之夏”旅游文化节,举办了“寒地水果采摘节”、“民族风情歌舞活动周”等特色旅游推介活动,把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出“游生态山水、品青山湖蟹、赏文化盛宴”的特色旅游品牌。四、八五六农场文化建设凸显的几点作用
一是凸显出统一干部、职工群众思想的作用。通过软、硬件两方面建设,使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对农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干部、职工群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等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而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农场职工群众、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大家谋发展、想创业、创成业的信心。
二是凸显出提升农场整体形象的作用。首先,农场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文化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了农场城镇的整体形象。其次,农场通过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农场居民的文化品味和文化素质。
三是凸显出培育创新精神,促进农场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八五六农场努力营造宽松氛围,尊重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鼓励职工群众积极应用创新成果,创新工作理念。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突破制约转型发展的思想障碍。农场切实从“吃资源饭”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促进了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及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优势产业转变,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从抽象到具体,从认同到理解,从理念到行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对文化建设的学习和认识,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把增强农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渗透到农场各项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载体,不断深化细化和丰富发展,以文化的力量,实现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八五六农场党委书记 郑玉忠
第三篇:学会感恩,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感恩,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感恩》,提到感恩,这可是一个熟悉的词,对于感恩这一话题,我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心中的感恩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他为了积攒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他有些绝望了。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没有倒水,而是准备了一杯热热的牛奶给他。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她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 一杯牛奶。
人生路上,我们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铭记。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真诚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社会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所在。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觉悟。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时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怎样学会感恩呢?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爱护。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而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他人富有爱心、对工作全力以赴、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艘载有数百人的大型轮船在海上失火沉没了,许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90多人生还。乘客中有一位游泳专家来回游了十几次,连续救起二十多人后,双脚因严重抽筋导致残疾,必须终身坐在轮椅上,他一直大叫着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几年后他生日的那天,有人问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伤感地说:“我记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多人当中,没有一人来向我道谢。”
感恩是美德,忘恩是大恶。我们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牢记别人曾经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去感谢那让我们获得温暖的太阳;去感谢那让我们拥有清水的河流;去感谢让我们拥有生存空间的大地;感谢带我们来到人间的父母,感谢辛苦培育我们的老师。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感恩放在心中,把谢谢放在嘴边,生活必然会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第四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成县店村镇张寨村争创全国文明村纪实
张寨村地处店村镇东2公里处,辖4组262户1040人,现有耕地140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是国列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小康示范村,先后被中央文明委、省、市、县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农村先进党支部”。近年来,该村以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小康村建设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推广农业科技为载体,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一、从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入手,强化管理功能
张寨村党支部在狠抓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配套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三会一课”、“村务公开”、“村民议事”等规章制度,做到“四有”,建起了办公楼、围墙、大门、购置桌凳20余套,图书500余册,配置了电视机、VCD、扩音机等办公设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方便、便捷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办事效率。
二、从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村民素质
一是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造就新型农民,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落实创建措施,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广播、会议、板报专栏等形式,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宣传和思想道德规范教育。经过努力全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全村上下形成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讲究卫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风尚。二是在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农函大、农民夜校学习的同时,村上成立了蔬菜协会、养猪协会等农村经合组织,并建立了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对全村劳动力轮流进行科技培训。经培训26人取得了农函大、农广校毕业证,92%的农户成为科技明白人。从而已经形成了以“蔬菜”、养殖等为主的支柱产业链。目前,新建镁锌复合材料大棚30个,累计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初步建成了商品猪生产基地、杂交仔猪繁育基地和两万只肉鸡生产基地。发展科技示范户16户,户均年收入8000元,个别农户年收入达24000元。三是每年定期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授星挂牌进行表彰奖励。目前,全村六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224户,其中“十星级文明户”达到92户。“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授星挂牌活动逐渐成为强化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宽裕型小康村的有效手段。
三、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2008年以来,该村党支部抢抓5.12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完成了121户重建户和139户维修户的住房维修任务。并以此为契机,狠抓了道路、能源、通讯、农田水利等方面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了村庄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硬化村庄道路1768米,硬化村庄小巷道2500米,新修通村道路6.15公里,栽植侧柏600株,加固河堤3公里,打小口井25眼,建成600立方米高位水窑一眼,配套集雨场1500平方米,发展节雨灌溉面积520亩,布设地下管网1600多米,新修抗旱排洪渠2200米,改善了干旱缺水的现状,同时安装大棚滴灌设施39座,架设农电线路660米,低压线路5200米,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二是大力加强村级学校建设,新建688m2教学楼一座;三是加强文化通讯设施建设,截止目前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移动、联通、小灵通信号覆盖全村,安装电话79户,占总户数的69.3%。
四、从提高生活水平入手,改变农民生活中的不良陋习
一是加大(改圈、改水、改厕、改炕、改灶)“五改”力度。全村80%的农户进行了五改;二是引导鼓励群众建成沼气池65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0台,太阳灶120个;三是创建了甲级村卫生所,独立开展儿童免疫、妇幼保健、村民健康教育,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四是加强了环境卫生管理,门前实行“三包”,如今村民们保持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自觉意识明显增强,群众自发清理卫生、种植花草树木蔚然成风。
五、从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入手,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村两委坚持定期开展普法教育,使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治保组、护村队。经过法制教育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村里社会秩序稳定,村民尊纪守法,和睦相处,文明新风逐步形成。
第五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尚市和谐发展
中共尚市镇委
(2010年3月日)
尚市镇现有20个村(居委会),47个党支部,1691名党员。镇纪委班子有5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各村、各部门兼职纪检委员33人。2009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纪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做到“四抓四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宣传教育,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在廉政宣传教育方面,我们搭建三大平台,一是搭建“大舞台”。利用春节、桃花节等喜庆节假日,通过悬挂廉政横幅、群众自编自演廉政文艺节目等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大廉政文化的宣教力度。二是构筑“大看台”。组织学校、广播电视及各村以普法学校、广播、黑板报、“法律一面墙”等为载体,广泛进行反腐倡廉知识宣传和警示教育,使廉政文化达到“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入户、人人皆知,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三是设立“大讲台”。通过举办廉政讲座、廉政格言征集、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出一批相对稳定的廉政文化宣讲队伍,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依托各类专业学会和协会,在深入各村开展科普宣传、法制讲座的同时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
在廉政宣传教育方面,我们还建立了“尚市镇党风廉政网”网站,里面设置的廉政文化、业务课堂等栏目,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起到了较好的交流推广和促进提高的作用。
二、抓制度建设,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规范性 我们一是对2009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分工,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制定印发了《尚市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
制》,实行党委书记负总责,每个班子成员有分工,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考核目标,坚持每季度自查汇报一次,半年检查交流一次,年终考核评比,对因违反廉政纪律出现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一律不能评先树优,并严格追究责任。二是建立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政府机关制定了考勤值班、学习、小车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对各联席会成员和办公室实行经费包干与党政办统一派单相结合,费用支出情况实行月通报、季公示,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出台了对行政干部、以钱养事部门及村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均以百分制量化,用红头文件印发,促使各级干部勤政廉政。四是建立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在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财务收支须经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核对、签字后方可报销,大大遏制了农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和不良作风。
在村级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村级民主决策“七议”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必须经过“七议”,即村党支部“提议”、党员“复议”、村委“商议”、包村工作队“参议”,职能部门“核议”,镇党委“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农村工作“七议制”规范了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理顺了村“两委”关系,增强了村务的公开化、决策的民主化、监督的全程化、事后的公示化,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监督检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约束性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既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
我们一是聘请廉政监督员。从退下来的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及群众代表中选聘廉政监督员,重点对村务、党务活动进行动态监督;二是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统一了全镇村务公开的模式,做了时间、内容、形式和程序的“四规
范”。三是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建立了承诺评议制度。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都要面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公开承诺,并将承诺书在公开栏内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检验践诺情况,我们通过大会评议、座谈评议、走访评议和个别谈话等评议方式对党员干部的践诺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地评议。
在村级民主监督方面,我们开展了“三廉”活动。所谓“三廉”,就是诺廉、述廉、评廉。村书记兼村主任、村会计年初对廉洁自律的有关内容进行承诺,填写《廉洁从政承诺书》,到年终填写《诺廉情况报告表》,并在全体党员、全体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述职述廉,由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打分评廉,评廉结果报镇党委,作为对村级干部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开展诺廉、述廉、评廉活动,促进了“阳光村务”和民主管理,增强了村干部廉洁从政的约束性。
四、抓案件查处,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警惕性 一是对来信来访做到及时批转、及时成立专班初核调查;二是加强对教育、卫生、城建、土管、供电等部门涉农收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惠农补贴资金、民政救济、救助、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等方面资金管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及时查办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二起村干部在收取“一事一议”款项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进行了及时处理。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一些成绩,但离群众和上级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再鼓干劲,再加措施,确保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