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3: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

第一篇: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

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科技发展、提高生活品质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所以,智慧社区首先必须是智能社区。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

2011 年伊始,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例如,上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天津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出打造“智慧天津”的宏伟蓝图,武汉市政府面向全球顶尖机构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等。借力“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构建智慧城市行列,据统计,自2008 年IBM 推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我国已有长沙、无锡、宁波、广州、沈阳、南京、西安、重庆等二十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和方向。智慧城市包含几大块:智慧交通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智慧医疗提高医疗服务,智慧政务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这些方面构成了整个智慧城市综合体。

智慧社区指的是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将网络通信、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增值服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系统之中,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环保、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智慧社区充分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智能社区医院、社区管理服务、电子商业等诸多领域,在新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下,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 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 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二、5A 智慧社区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网络互连城市到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遥感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建设的数字城市,再到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科学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构建城市综合治安防控系统满足治安管理、灾难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的平安城市,再到通过各种传感器终端、智能感知设备和泛在网络接入进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预警和管理的智慧城市,再到未来可以基于政府管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海量信息资源体系和智能处理技术构建实现智能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城市,不断发展形成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 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

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三、智慧社区的功能

(一)总体要求

通过采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科技,如:互联网络技术、综合信息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等,进行精密设计、优化组合,精心建设高尚智慧社区,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满足21 世纪人们居住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智慧社区采用了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建立一个安全舒适、方便优雅,集家居自动化、购物电子网络化、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等的高尚数字社区。

(二)建设要求与技术发展

1.系统硬件

数字社区的硬件有信息网络设备、计算机、公用设备、电子器材等。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社区物业管理数字社区的规模、自动化程度不断扩大和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系统的硬件充分考虑了未来可升级性。在充分考虑先进性的同时,硬件系统立足于用户对整个系统的具体需求,优先选择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手段。网络化的目的是实现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计算机网络本身应具有开放性,并应提供标准硬件接口。用户可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拓展、更换或升级。计算机网络选择和相关产品的选择要以先进性和适用性为基础,同时考虑兼容性。系统设备优先选择已有国际标准 设计、生产的标准化设备,避免因兼容性差造成系统难以升级或拓展。

2.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智慧社区管理的核心,它的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水平。系统软件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实时监控软件等。系统软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软件应操作方便采用中文图形界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具有处理声音及图像的能力。系统软件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便于多次升级和支持新硬件产品,系统软件具有可扩充性。

3.智慧社区结构

智慧社区建立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平台,数字社区的各项功能通过模块化的结构来实现,功能模块的种类和数量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决定,综合管理平台的核心模块与各子系统模块采用统一的接口和通信协议,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主要建设有:

a.综合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平台

b.智能物业管理平台

c.智能家居应用集成平台

d.智能管理控制中心与网络数据中心

(三)无线数字社区

“无线城市”的概念自2004 年7 月在美国费城首次被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的积极响应,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至2007 年底全球已有近300 个城市建设了无线城市试验网或运行网络,我国的北京、上海嘉定区等地也已提前宣布推出无线城市,并向用户提供宽带无线上网业务。这些已经建设的无线城市,均以WiFi 技术为基础,辅以WiFi Mesh技术,通过建设覆盖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为政府、企业、个人用户提供无线上网服务,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水平,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的需要。

无线数字社区是指利用Wi-Fi, WiMAX 等无线接入技术和3G 通信技术相结合,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链接,并基于无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智能化生活平台等基础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实现社区内的居民在任何时

间和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综合信息、替代通信、生活辅助、企业运营支撑等多种服务;另一方面,无线数字城市内借助无线技术与3G 通信技术的高带宽、低成本、网络部署快、带宽利用率高等特点,迅速满足社会发展对无线化的和数字化的需求,提 供具有更高的易用性、移动性、便捷性的信息服务。

(四)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名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近年来信息化的高度发展,通信的自由化与高层次化,业务量的急速增加与人类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效率性要求的提高,造成家居智能化的需求大为增加。在技术方面,由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成长,也促成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成熟。智能家居是一个多功能的技术系统,包括可视对讲、家庭内部的安全防范、远程的视频监控、家居综合布线系统、照明控制、家电控制、室内环境状况监测和设备控制、声音监听、家庭的影音系统,还有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

(五)集成化的楼宇管理平台系统

集成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指在物业楼宇管理中,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相关的设备系统实现对物业及物业设施、设备、物业环境、物业消防、安防等的自动监控和集中管理,实现对业主信息、报修、收费、综合服务等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完善业主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便充分发挥智能物业的价值的物业信息管理平台。

(六)三网并一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是指IPTV,也叫或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

从技术结构上看,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的,以宽带以太网(Ethernet)为传输链路,以个人电脑(PC)或者与DMA(Digital Media Adapter)连接的模拟电视机为终端的电视,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互联网电视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用户在家中可以有两种方式享受IPTV 服务:(1)计算机+网络,(2)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网络。IPTV 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机在网络支持的前提下,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它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使视频流传输带宽在800Kb/s 时可以有接近DVD 的收视效果,对今后开展视频类业务如因特网上视频直播、节目源制作等来讲,有很强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

第二篇:创建“智慧城市”之思考

创建“智慧城市”之思考

内容提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浙江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就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本文以把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浙江特点为切入点,在阐明“智慧城市”的含义、基本特征和重要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层面,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四项主要任务、五条基本原则和六条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及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浙江新型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绿色革命”和“智慧革命”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科技革新的大趋势,是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也是走浙江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大战略。去年6月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蓝图。因此,不失时机地把握 “智慧革命”的契机,顺时应势,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在“数字浙江”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融合、创意无限”的智慧省份,既是我省实现全面小康、加快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亟待各方深入研究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通过省委党校城市化五个专题讲座和“阿里巴巴”实地教学的学习,并对杭州、宁波市以及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进行调研,提出如下思考。

一、“智慧城市”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一)“智慧地球”的含义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目前全球最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IBM发布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立即给予积极回应,并把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2009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IBM论坛2009”上,IBM更以“点亮智慧的地球,建设智慧的中国”为口号宣传“智慧的地球”,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智慧地球”,是指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IT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普遍连接,形成 “物联网”,再将“互联网”和“物联网”通过“云计算”融合起来,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简之,“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

(二)“智慧城市”的含义

“智慧城市”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70%以上,有的已高达90%,我省的城市化率也近60%。“智慧城市”当然地成为了“智慧的地球”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智慧城市”,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信息基础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人文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生机勃勃、环境智慧友好、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型城市;就像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心脏和神经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一种基础设施高端、管理服务高效、产业生机勃勃、环境智慧友好、未来特质明显的新型城市形态。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技术。“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二是新模式。“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的简单升级,而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战略与模式。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把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升华和飞跃。

2、强。主要体现在:一是趋势性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产业前景吸引了国内外大部分经济体的充分关注,都希望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国际上看,美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委员会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日本也于2009年7月推出“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已启动“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从国内来看,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上海、广东、南京、宁波等多达10多个省和市陆续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愿景,都希望借助物联网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已经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如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智慧城市;深圳提出要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华南和全国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南京提出要成为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新标杆和南京都市圈、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枢纽等。二是系统性强。“智慧城市”有着十分全面的互通互联性。它融合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打造泛在的承载网络,按照不同城市管理领域,实行集中管理和处置,在管理架构上趋向扁平化,在管理模式上达到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在管理效果上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的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

3、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低碳高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性制约的“成长烦恼”提供了解决路径。比如,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相当程度上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使市民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通过智慧化的管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高效和美丽。二是资源的高度整合与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将以往那些只是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如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有效联结,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高度融合的一体化。

4、广。主要体现在:一是涉及面广。“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管理、服务、生活、人文等的方方面面,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二是渗透广。“智慧城市”改变了物与物、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渗透到每一个在城市生产生活的人的思维、行为中,必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与习惯。

(三)创建“智慧城市”的现实意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它顺应了当前全球先进城市发展演进和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实践探索,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途径和重要内容。

1、建设“智慧城市”是顺应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趋势与发展特征。“智慧地球”战略的实施,必将使世界科技产业发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必将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发展,随着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变为现实,人类将通过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未来互联网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与各种设备物件链接起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就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各种产品,并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政府、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这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浙江必须策应这一新趋势,抢占先发优势,开创出一条创新的、“智慧”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

2、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与战略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瓶颈制约的“成长烦恼”,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需要创新性地引入新的方法来解决。近年来,浙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先后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生态省等重大决策部署。建设“智慧城市”,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大力发展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人文,使城市生产生活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实施管理,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加快转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和谐,这既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生态省的有效结合点。

3、建设“智慧城市”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与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创新驱动更趋明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和信息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新高度。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2010年全省GDP总值达到27100亿元,人均GDP51800元(约7200美元);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93.2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3970万户,普及率53.8%,在省区中排第二(仅低于广东);全省网站总户数占全国总数的10.1%(列全国第三),IPV地址占全国5.1%,域名数量达到106万个,占全国9.4%,光纤入户走在全国前列;信息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社会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约占全省GDP的5.9%,成为了浙江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已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巨大,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成长烦恼”,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城市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医疗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压力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这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以物联网、先进装备、文化创意、应用软件和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智慧产业将迅猛发展,以智慧交通、电力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大幅提升,城市能级将迈上历史性高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必将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化提供强大的发展引擎。由此可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结合点,也是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后提升产业和城市能级,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4、建设“智慧城市”是浙江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客观需要与重要路径。当前,民生需求的全面性、均等性、多样化特征日趋明显,我省社会已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这一社会发展阶段,人们需求已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信息传播从单向封闭向互动开放转变,思想文化、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从高度统一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转变,社会管理从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逐步向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共同治理转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大大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有助于推动城市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让广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更加及时全面,回应服务更加准确有效,从而享有更加便利、更高品质、更具幸福感的生活。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智慧文化服务等民生项目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大整合,应用水平的大提升,应对需求的服务更精细,在共建共享“智慧城市”中切切实实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总之,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要求,是浙江特色和潜力所在。“智慧城市”建设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制高点、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高点。

二、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智慧革命”将成为推动我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将极大地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浙江应顺应科技革新和转型发展的大趋势,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四网融合”为基础,打造“智慧整合、创意无限”的“智慧城市”,为智慧省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创建“智慧城市”的基本路径: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以城市功能融合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努力创出一条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发展更科学、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以“感知、联通、智能、创意”为要求,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其中:杭州、宁波两大中心城市创国内一流水平,温州、金—义领先全省水平,其他7个设区市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和中心镇有明显提高,农村行政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

(三)基本原则

加快建设浙江“智慧城市”,我们认为应坚持以下五项原则:

1、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2、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切实把培养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基础先行、创新引领。加强与电信、光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供“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4、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围绕我省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5、开放合作、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发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

(四)主要任务

1、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或专项行动,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扶持物联网、信息产业、文化创意等发展,加快构建智慧产业应用体系,促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经济竞争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制造业。要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加快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不断提高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智慧技术产业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要优先发展战略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链,提升物联网的智能化利用开发水平;要加快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着力发展数字音视频、通信、现代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加快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数据产业,提升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网络数据产业,提高网络增值服务。三是发展智慧服务业。要通过信息化应用,推动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商贸、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形成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全新格局。四是发展智慧农业。要探索建立“精准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格局的调整,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营销的智能化。

2、围绕社会转型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导向,以集中解决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中群众反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为突破口:一是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医疗、交通、住房、教育、文化、就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面向市民、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智慧社会事业体系。要以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服务等社会事业体系为重点,建设一批大容量的网络公共知识库,使城乡居民人人均可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等途径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建立不同层次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协同机制,推广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等,促进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大范围共享,缓解乃至解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难题;提升供电、供水、供气等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快建立智慧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智慧人口管理系统和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与实惠。

3、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一批综合性强、可用性强、使用率高的智慧公共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为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和公共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进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与平台的建设。要按照“全方位、实时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体系、灾难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城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分析、处理、决策、信息发布等应急处置机制。二是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推进重点领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按照“权力模块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的要求,加强工商、税务、质监、国土、环境保护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和纪检监察业务网络系统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法治的服务型政府。

4、围绕“智慧地球”浪潮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向信息社会迈进的新要求,抓住技术变革和深化应用的新机遇,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形成一个融合化、泛在化、安全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多网融合”。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兴网络的培育建设,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加快各类数据库建设,为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居民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服务。三是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抓紧建设重要数据灾备中心,落实重要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制,逐步推行上网身份实名制,提高依法管理、依法运营、依法监管水平,牢牢掌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三、创建“智慧城市”的若干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涵盖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工作载体和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汇聚众智,形成共识、合力推进,努力创出一条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发展更科学、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十一五”以来,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基础社会,尤其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弱、推进难度大;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形成,基础数据库开发级应用效果还不够明显;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但规模还比较小;信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紧缺;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尚待建立完善等等。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在“十二五”以及乃至更长的发展时期,重点采取六方面切实措施,予以扎实推进:

(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浙江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超越式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全省要统筹编制“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的“智慧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二是 “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在“智慧浙江”建设总体规划未出台前,应采取杭、宁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方法,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各地要根据城市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谋划制订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目前杭、宁等城市采取的都是与IBM公司战略合作的纯商业化推进模式,研究探索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寻找适合城市特点的智慧支点业应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四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专门机构,牵头制定《智慧浙江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省、市、县各级政府应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考核与评估,分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加大投入,提升“四网”融合的速度。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建设与融合,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要多方协同配合。一座城市要实现“智慧城市”的战略构想,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咨询机构、研究院所、合作供应商等多方资源汇集和融合,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同推进。

3、政府引导,建立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引导是关键,企业和市民是主体。一要设立“智慧浙江”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千亿投资和采购计划,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二要制订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项目授信和审贷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三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要在加强建立“智慧浙江”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的创新与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信息知识产权和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探索建立网络活动信用管理、信息交互共享管理等制度,着力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法规制度环境,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4、吸引人才,提升素质。人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抓住“智慧革命”先机的关键。一要创新机制。落实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二要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全省各高等院校要开设物联网开发应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等“智慧革命”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自主培养一批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专业应用信息运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的高技能日常运营操作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三要加强智慧城市相关知识推广和应用培训。开办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培训,特别是对智慧科技实际应用人员的培训,如城市管理人员等,实施业务培训,推动智慧科技应用普及化和大众化,使更多城乡居民参与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精彩生活。

5、扩大宣传,增进交流。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工程,也是一件公益性、普惠性的实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一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市民科技素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要加大交流合作力度。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论坛等载体,建立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纽带的开发合作机制,宣传推介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引进一批国内外智慧系统开发商、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为投资主体的重大项目,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资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6、总结推广,共建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全新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互联互通和系统协同为基础,但又必须考虑到实践中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基础不同,进展不平衡,需要在统筹规划前提下,坚持重点突破,试点示范。一要确定杭州、宁波先行试点区域。杭州和宁波市已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较好条件,有望成为我省建设智慧省的核心和龙头,乃至全国的先行示范基地。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以国家级高新区等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集群,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龙头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数字杭州”建设全省领先,并成功列入全国12个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宁波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也有较好条件,并作了大量的前期和基础性工作,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编制了《“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两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和时机都已经成熟。要积极鼓励他们先行先试,加大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争取早出成果、早出经验,为全省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示范。二要协同各方,共建共享。大力推动在交通、公安、商贸、环保、卫生、教育、公共文化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合作,促进城市间互动协作。我省要与长三角区域相关城市共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信息交流、政务公开和经贸合作等服务。积极与长三角各城市、全省城市间的合作推广信息化应用,推进智能卡应用、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合作互惠和推广运用的能力与效果,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课题组组长:陈 琪

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执笔)课题组成员:陈

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施孝国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新昌县委书记

陈国荣

致公党浙江省委会秘书长

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省卫生厅副厅长

省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

赵秉凰

浙江长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 叶高翔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董卫军 省消防总队衢州支队政委 2011年6月28日

第三篇:发展社区智慧养老的思考

发展社区智慧养老的思考

我省有老龄人口1100多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8%,高龄化、空巢化较为突出,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智慧养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与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在社区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使老年人在不离开所熟悉的生活氛围、亲属子女能够随时探望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照料、同龄的伙伴、舒适的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伴。

大力发展嵌入在社区的微型养老机构。在社区里建设拥有20至3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机构,服务内容涵盖日间照料、康复治疗、短期托管、上门服务,可将养老服务带到居民的周边、身边和床边。养老机构配备老年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随时掌握老人的行动定位、紧急求助等信息。养老机构还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营养师指导、临床教授咨询、社区医疗联动、社会活动互动等多种服务。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为消除老年人出现意外的后顾之忧、减轻养老机构面对意外的经济负担,可试行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即养老机构在从事养老服务活动中,因过失导致意外事故,使得老人遭受人身损害,其中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该保险由保险公司、养老机构和家属三方协商,养老机构承担的责任在保险范围约定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负责,如多次出险则相应提高保费。

研制推广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做饭、吃饭问题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头等难题。尽管很多社区内设立了老年餐桌,但毕竟只能解决一部分老人的吃饭问题,而没有设立老年餐桌的社区,或者独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较多的社区,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就大有用武之地。智慧养老自助送餐机是嵌入在社区里的微型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能够帮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社区养老的便捷和方便。这种使用便捷的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在北京已投入实践,老人只要提前一天订餐就能在自家楼下取餐。售餐机所售食物全程采用冷链物流,菜品经过科学的营养配比,严格保证卫生和安全。

尝试虚拟养老,组建社区虚拟家庭。爱心人士可自愿认养社区老人并与其绑定账户组成社区虚拟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位爱心人士只需要正常消费,合作商家都会从消费额中拿出3%的金额放进社区养老公共钱包,用于补助这位老人。对于爱心人士而言,没有多花额外的钱,就能帮老人、做善事;对受助老人而言,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可以用社区公共钱包里的爱心善款来支付,经济负担大为降低;对于商家而言,让渡小部分利益,可以换来好口碑和更广的客源——这种“三赢”助老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建设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当前的养老服务资源非常有限,需要积极推动相关养老机构与平台运营商之间信息共享、合作开发,深度挖掘、应用养老服务大数据,从而对老人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有更精准的把握,促进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北京可通过发放给老年人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研究、发布老人消费倾向的相关信息。借助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政府、企业、社会可得到大量实时数据,作为养老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以及时改进养老供给、分析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精准服务。

第四篇: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

——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与思考

南京市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是一所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优美,教育质量上乘的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学校始建于1914年,现下辖中心校1所,办学点1个,共有教学班19个,学生584名,教职工59人,其中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5名。现中心校于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数字化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录播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学校自2007年确定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来,一直坚持以“让创新成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理念,以“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为培养目标,以机器人教育活动为载体,从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入手,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开展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科技创新思想全方位地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之中,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形成了科技教育学有个性、教有特长、校有特色的局面。

学校一以贯之地坚持“普及+特长”的教育模式。一是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普及科技教育。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地方课程中每周开设1节科技课(机器人),每周周四各班均安排科技特色晨会。二是开发科技校本课程,提升特色品位。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科技校本教材,《科技在心中,创新在手中》6册校本教材,在2010年南京市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中获科学学科类一等奖。12册《科技早餐》-特色晨 会校本教材和6册《机器人》校本课程也已投入使用。三是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每年组织一届“小小发现者”校园科技节,今年5月将是第11届。我校科技节以“人人都来参与、人人都有收获”为目标,紧扣“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主题,各个班级展出科技知识黑板报,学校组织开展科学小论文、科普读物读后感、科学观察日记、科学幻想画、科普知识竞赛、打字比赛、机器人等主题竞赛活动和师生科技创新大赛,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四是创新校园科技文化,营造科技氛围。学校结合市园林式校园创建,精心营造科技氛围。将“让创新成为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理念和“让发现成为一种习惯”这一办学目标上墙。布置了“发现之旅”科技文化墙,介绍各种自然现象,学校廊架里布置了中外的发明创造展板,一楼连廊布置了科普知识展板。各景点的命名也考虑了科技元素,如:远溯博索、问天亭、日知廊、探知路、探源路等。五是以科技小社团为依托,发展学生特长。学校在全校性的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经过筛选,把有特长的学生以科技小社团的形式,分类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普及机器人、太空探索机器人、FLL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航拍、电子百拼、电脑绘画、创意手工等科技小社团,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活动的质量与内涵,提高了科技教育的层次与效果。

经过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高淳 县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南京市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机器人项目)、“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我校还是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区域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研究》和《教与学的数字化环境建设与应用》项目研究学校,“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全区唯一的一所“南京市观花项目成员学校”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基地学校”。基于此,学校于2016年被遴选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学校,也是高淳区唯一一家。目前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已初步完成,并于2017年12月成功通过市级验收,成为南京市首批28家示范校之一。今天,我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一、形势使然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提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校园数字化应用已成为每个学校发展的重心。数据时代的到来,让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从互联网时代的“我了解世界”变为自媒体时代的“世界了解我”,“互联网+”纳入教育以及智慧校园的创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江苏省及南京市出的台多项文件都是剑指智慧教育,高淳区教育局也提出了2020年前全区学校建成智慧校园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二、转变观念

成功从转变观念开始,其实我们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围绕着高效教学在转变在摸索,试想十年前移动多媒体进入课堂,大部分老师PPT都不会制作,更有甚者视电脑、网络为洪水猛兽……推进十年来,教育教学离不开多媒体了,教室吊装多媒体已换装两代了。智慧校园建设也是如此。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路子可循。我校建立以校长为首的创建团队,通过培训、自修提升校领导和骨干成员对智慧校园的认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南京市CIO培训、上海国际大数据交流等。走近这些专家、学术大咖,每一次的学习就是一次观念的碰撞和理念更新,整个创建团队理念统一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三、创建过程

在确定我校智慧校园方针后,创建团队根据学校实情将理念具体化,以重软轻硬的建设思路,着重智慧平台架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1)共享数据库平台:平台是对智慧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用户不须记忆不同的密码和身份,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智慧化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教学管理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跨平台服务。

2.安全体系建设

智慧化校园安全体系:建立智慧化校园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形成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3.应用系统建设

跨平台管理办公系统、互动课堂教学管理系统、开放式网络学习及教学资源库系统、教科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报修系统、后勤管理等。

四、创建成果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将我校智慧校园创建的成果汇报如下: 1.智慧的学校管理。一是“微校+”智慧管理平台的使用。“微校+”智慧管理平台是集校园管理、教学教务、学生评价和家校互动的综合性管理平台,也是我校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站和资源共享。目前,我校智慧管理平台应用达13个之多,满足了学校各场景的管理需求。“微校+”智慧管理平台在应用中实现了三网合一,只需在管理平台进行新闻、通知发布就实现了微信订阅号和门户网站的统一。后勤服务应用的实现,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化。领导看板应用则全面汇集了所有管理数据,便于校领导全面管理学校。二是“一卡通”的使用。“一卡通”作为学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卡,依托优教信使平台,集互动课堂(答题)、人人通空间、平安考勤、校园电话、图书借阅等各种应用于一体。学生靠近校园大门就可实现学生的无感知入校和离校的签到和签出,同步短信会发送给监护人。当学生需要与家长联系时可用一卡通的电话功能与家长取得联系。

2.智慧的教学管理。一是优教平台的使用。教师通过优教平台预先备好课,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学生使用一卡通的答题功能与老师在优教平台实现作业互动,并及时给出答题统计和分析。课后,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平台练习和预习实现知识的巩固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培训。师生的平台使用数据都分别存储在老师空间和学生空间中,实现师生资源互通。教师将自制的课件、微课等上传至校本资源内,学生课后只要使用电脑、手机或平板登录平台,就可实现移到终端的自主学习。二是平板进课堂。应用平板电脑实施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基于网络,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及时互动反馈和精确指导解决课上出现的问题,优化教与学的全过程,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双重目标。我们除了数字化学习中心可以实现平板教学外,还在五年级四个班布置了平板教学环境,为平板进课堂实现学科全覆盖打下了基础。市智慧校园验收时,市教育局藩东标副局长对我们的平板课堂也是大加赞赏。

3.智慧的活动管理。一是通过“微校+”智慧管理平台的“校本课程”模块,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管理。学期初,社团指导老师在“校本课程”模块发布社团信息(包括社团名称、学习内容、报名要求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对照各社团要求进行选课报名。本学年共开设了29个社团,每周三学生全员参与社团活动,活动时,教师通过“微校+”平台的“校本课程”模块进行点名,管理学生的出勤。二是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学校现有数字移动图书馆和数字科普电子屏各一块,每天自动定时为早上7:30开机,下午4:30关机。课间,学生自主到移动终端前进行阅读、游戏,观看科普动画等。

五、创建中的思考

创建智慧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在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数据的互通。我校智慧校园的创建得到了联通、微研、电信、苹果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同时,由于各公司的后台数据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也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优教平台是基于联通网络,而学校用的是电信网络,一开始由于数据不能互通致使我们不能看到师生使用优教平台的后台数据,后经过联通和电信的多次协商,终于实现了数据互通。微研公司帮助我们开发了“微校+”智慧管理平台,但“微校+”基于腾讯的后台无法与我们基于电信网络的学校门户网站实现互通,因此我们只能改版我们现有的门户网站,以实现手机端“微校+”平台发送信息与门户网站同步。

2.技术的支持。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很多网络公司还没有落户高淳。致使我们的很多平台、软件的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帮助。比如:苹果平板的使用,用于教学的软件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公司技术人员从南京赶过来就要一二个小时,由于路程较远,平时平板使用的日常运维成本也增加了不少。3.学生应用的推广在农村学校就复杂的多。学生在家网络、移动平台学习的硬件许多家庭还不具备;家长对学生的手机、电脑等网络化应用还是负面顾虑多一些。

回首2017,我校智慧校园工作稳步发展、成果喜人。展望2018,我们将总结经验,砥砺创新,努力打造智慧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全国推进智慧校园工作献上绵薄之力。

第五篇:智慧社区新模式

石家庄市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智慧长兴街道新实践——用智慧社区打通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河北小鸥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社区平台——掌上小区在石家庄多个街道建设实践。其中石家庄桥西区长兴街道开展建设尤为突出。智慧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搭建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构建智慧便民服务平台,完善智能高效管理平台,达到资源有效整合、创新开展工作、高效便捷服务的目的,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手机上有了这个功能,方便多了,办理老年证不用跑来跑去。”家住桥西区西王小区的王大爷拿着刚办下来的老年证高兴地说。王大爷说的这个功能是什么呢?我们从王大爷的手机里看到了这个神奇的功能。王大爷说:“有了这个智慧平台,直接在手机上申请,上传照片就能办理成功,等证出来了,直接去街道拿就行。上岁数腿脚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实在不能跑来跑去。这样只跑一次就能办好,特别方便!”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桥西区是省会的主城区和老城区,辖区范围大且人口众多,很多居民办事办证需要跑很多地方。自长兴街道办事处以“掌上小区”智慧社区模式开展试点工作起,街道便引进了该智慧社区平台,通过“云网图”技术实现便民、利民和惠民的目标,让居民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各项服务。

“此次老年证的办理通知,就是通过掌上小区平台发布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我们下发通知,就是电话通知各个社区,再由社区分级通知下属小区的楼长,他们挨户通知到居民个人,特别不方便。后来普遍使用微信群,可是总有不加群的居民,还有人加群后屏蔽信息,再加上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不能正常接收通知。”

“直至2016年,我们接触到小鸥科技开发的掌上小区平台。通过几次试用,我们发现用这个平台发通知特别方便,不用来来回回打电话通知没有智能手机的居民。我们只需要在管理后台输入通知,点击发送,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用户都能收到提醒。没有关注公众号的,后台会通过自动发送短信,拨打语音电话的方式,让全体居民都能收到通知。完全做到通知精准发送。这个平台还有个优势,它可以统计到我们发送通知的阅读量,方便街道查看通知的接收情况。”

长兴街道通过积极践行“社区+”理念,打造石家庄市首家“智慧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在辖区领导的带领下长兴街道为力争成为石家庄市桥西区试点单位而努力。

一、长兴街道基本概况

长兴街道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共包括7个社区,分别是:西王社区、南郭社区、景祥社区、西兴社区、石获南路社区、孔寨社区、张营社区。辖区共14582户,居民数量约4.3万人。

二、长兴街道智慧社区建设重点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表示:随着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居民由传统的满足日常需求转变为社区生活圈需求,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文体中心、社区医疗、社区便民生活、社区政府等方面。

智书记认为:如何把准居民需求?构建“一刻钟社区便民服务圈”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长兴街道着眼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居民生活智慧化、小区管理智能化、社区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通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电脑、手机、电子屏幕、自助终端等多种展现形式进行展现。最大力度的整合辖区人力、物力、公共服务等资源,确立了“社区+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实践内容,正在积极推进中。

基层工作都面临着“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而新型的社会管理则是要求“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将围绕五个主要部分来实现新型管理的要求:

(一)互联网+党建

长兴街道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智慧党建”,街道党工委、各社区党支部依托掌上小区平台开展将“支部建到移动互联网上”的智慧党建新模式。

桥西区部队大院居多,党员人数也众多,管理起来比较有难度。以前在党员管理上,通知大家缴党费,上党课,只能挨个打电话通知。有党课学习,还有党员听错了时间没有参加。掌上小区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社区的情况定制相应的功能板块。街道在党员管理方面设置了属于自己的党建模块,党员在手机上即可进行党务交流与学习。需要交党费和上党课,只需要发一个通知就行。

借助互联网,街道党工委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日常党建工作活动;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平台,党组织在及时掌握信息发布、咨询与处理的基础上,可实时对组织内党建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与管理。通过与党员智能终端的连接,可定期开展“微党课”“学习十九大专题”“党员风采”等的定期的学习和评比活动。将党代表接待日通过互联网实现“绿色通道”,认证党员实现事件上报,形成党员表率,党员引领,使社区成为有温度的社区。

(二)互联网+政务

长兴街道书记智伟力智书记无意间看到了石家庄某知名博主这样一则报道。

再看看下面网友的评论,更是对基层政务工作的拷问,深深触动了智书记这位基层工作人的心。为实现“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少交一套资料”,让老百姓快速获得社区服务、知晓社区事务、建立畅通的社区沟通渠道,长兴街道结合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将政府办事办证及公共事务纳入平台。

为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智慧社区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办理”模式。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以手机为终端的服务模式。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可实现对居民常见问题的网上咨询与有关业务办理。通过移动手机端,可实现对通知公告、办事办证、政策宣传、办事咨询等问题的咨询与了解。长兴街道西兴社区居民张师傅,因为工厂倒闭失业在家,年初与妻子商量打算开办一个小餐馆,根据政策要求需要办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由于材料准备不充分已经来回街道3次都未能办理成功。在街道开通办事办证在线办理功能后,辖区工作人员亲自指导张师傅用手机操作现场办理了食品小摊点备案卡。张师傅对此功能赞不绝口,同时对街道开通的智慧政务功能表示高度的认可;辖区工作人员表示智慧政务的开通不仅响应了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让“群众足不出户,轻点指尖便能办事办证”。

(三)互联网+服务

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开辟通知公告、办事办证、在线投票、家政服务、周边商家、惠民商城、在线缴费、车辆限行等服务板块,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办事办证服务、咨询服务等,建立指尖上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居民小李夫妇打算要二胎,在网上搜索街道办公电话,拨打过去要不就是无人接听,要不就是空号。问同事谁和谁说法也不一样,有的说:“国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什么证也不需要办!”有的说:“二胎证和一胎证一样,但是具体我忘了都带什么了!”正在小李打算跑一趟街道去问个清楚的时候,在楼下碰到邻居小张,小张把智慧社区掌上服务平台推荐给了小李夫妇,小李夫妇通过在线咨询街道客服,轻点指尖,便解决了困扰自己的疑问。

他们还发现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还可以收到自己小区的通知动态,什么时候停水停电,什么时候有公益体检等等一切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都能一个手机搞定;还可以订阅自己的专属提醒服务,小李表示再也不用为错过父母的生日感到尴尬了。而且智慧社区平台的每周新闻盘点,不仅可以让我足不出户便知社区事,更体现了政务办公的透明化、人性化。

通过基层政府门户,为社区管理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缴费、天气、疫苗提醒等服务接入,让居民可选择性订阅,自动化提醒,增加居民对基层政府门户的持续关注,通过第三方的资源(志愿者、法律援助、家政维修等)进驻,让居民更有效的享受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使其真正达到居民可用、实用、好用的目标。

大数据的来临让我们的社区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居民只需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电子触摸屏点击或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即可了解业务办理的有关政策、注意事项、办理流程等内容,关注后可点击相关菜单,进行微服务、在线缴费、车辆限行查询、惠民商城等;通过掌上小区“社区”查询相关的通知公告、了解办事指南、社区电话,通过“社区主页”来了解所在社区及享受的服务,进行每日签到、邻里一家的业余体验,通过“服务”点击获取生活缴费、车辆限行、周边商城等信息服务,真正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便捷优质的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四)互联网+协调治理

街道党工委把网格定位在“问题一线、民心一线、工作一线”,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纵横交叉”的设计理念,使信息全网覆盖,惠及居民。形成以“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为基础,通过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形式,形成单元网格,从而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实施的精细化、信息的便捷化、管理的动态化,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俨然成为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我们小区垃圾堆积如山,十来天无人清理,不仅发出阵阵恶臭甚至影响道路通行”。长兴街道孔寨社区居民王大爷将所看到的垃圾拍照(并加以简单描述后)上传至手机端公众号,上传后网格员在管理后台即可看到,通过现场审核与事件上报来进行处理。然后,网格员根据事件类型上报到区环保局,环保局根据所在网格的负责人到现场处理,处理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区政府办,同时区政府办管理后台对事件的每个处理环节可以进行监督。让“群众不出门,轻点指尖便能解决问题”。

(五)互联网+社区互动

长兴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街道党工委不断探索,撬动民间组织力量,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居民为核心、社区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志愿者为链接的五社联动新格局,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丰富社区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放上指尖,实现全民共享,全民互动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长兴接到南郭社区书记表示辖区内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很大一部分人退休老人休闲娱乐得不到满足。针对这一特点,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练习场地,联系志愿者开办京剧大讲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活动。文艺队日常练习的照片、视频都会上传到智慧社区,看到的居民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他们在智慧社区平台交流互动,邻里之间更和谐,社区文艺氛围更浓重。

三、智慧长兴取得的成果

智慧长兴自建设使用以来,覆盖了60%以上辖区居民,间接覆盖了辖区80%以上家庭。与居民密切相关的通知公告送达率超过90%。居民关注的办证流程、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皆可以在“智慧长兴”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板块进行了解,对居民而言,实现了“少跑腿,办实事”的目标。

对街道和居委会而言,实现了对辖区情况的智能高效的收集与管理。大大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通知和联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社区网格员利用手机版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将收集社区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方面信息上传报送到社区信息平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对收集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及时分类分流到各职能部门,推动问题快速办理解决。从而实现管理智慧化,提升居民幸福感。

同时街道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通过平台反映诉求,切实做到各项惠民项目居民提、大家议、群众定、党委办,结果在网上公布,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将“党建引领、精准惠民”的宗旨发挥到极致。

智慧长兴还建设了线下数字服务大厅,在原有的办事大厅内将线上与线下业务相结合,各大屏滚动展示了线上线下居民咨询与工作人员答疑互动结果、长兴辖区概况、办事指南等模块,让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体验更加直接。让工作人员与居民之间形成有温度的沟通与交流,为不断提升街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省民政厅领导多次参观调研桥西区长兴街道打造的智慧社区管理新模式,对“社区+”的智慧化管理模式表示认可和赞同。

2018年,掌上小区平台将迎来更大的变革,全面升级改造为鸥社区平台。新的平台在智慧社区建设上将更安全、更符合街道自身特色,对用户的界面更友好,便民惠民板块也将更多样化。

长兴街道社区将与小鸥科技一起,立足本地,在提供本地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与创新,专注打造服务新模式,力图实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不忘初心、用心为民”的终极目标,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便利于民。

下载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智慧社区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1、概述 1.1. 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

    智慧社区设计方案

    门头沟区“智慧社区”平台 设计方案(讨论稿)  十六个业务管理模块 将街道社区百余项具体工作综合受理、分类管理、分类统计汇总功能为一体,嵌入辖区实景综合管理平台,真正实现“......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赤峰供销一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7月16 日 目 录 第一章 智慧社区概述... 1 1.1 政策背景..... 1 1.2 智慧社区简介... 1 1.3 和传......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

    智慧社区汇报材料

    智慧社区分析报告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 智慧社区概述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

    智慧社区优点

    智慧社区能够为居民带来什么? 安全保障:小区监控、 门禁管理、险情触发报警建立第一道小区安全防护网。  享受方便服务:实现网上办事、线下一站式办事、咨询远程查询、远程教育......

    普慧社区”服务平台 创建“智慧”社区新模式范文大全

    赛文节能 “普慧社区”服务平台 创建“智慧”社区新模式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我区吴忠市、银川市、永宁县分别成为第一、二批试点城市。为了加快我......

    社区创建

    创建和谐社区成功经验分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构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