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专业英语

时间:2019-05-13 13: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观规划——专业英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观规划——专业英语》。

第一篇:景观规划——专业英语

景观规划

朱利叶斯.G y.法布士

全部美国人口每天依赖于我们的国家景观去工作,生产食物以及娱乐休闲。美国每年有超过三百万亩的乡村用地转化成城市用地。我们每年建设约150万房屋和许多的用于商业、工业、公共机构和娱乐消遣的设施。我们将百万吨的废弃物处理并使之成为空气、水、油以及纵横交错的国家道路、铁路和输电线路及管道。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所有的这些活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的质量和价值。

只有当我们广泛地使用景观规划原则时,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充足多样的景观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完好美丽的环境。景观规划发生于很多方面。目前,项目用地规划中使用得最广泛。国内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雇佣景观设计师在这方面努力。这样的结果是这些公司比其他没有具备这些规划知识的公司更具吸引力,更环保,更具经济意义。

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致力于景观规划的所有方面。他对成功的发起国家公园运动是最有帮助的。他规划了第一个城市社区,在河边保护公共滨河空间。他还将波士顿的三个社区连接起来,通过在19世纪80年代把莫迪河转变成壮观的带状公园。奥姆斯特德的学生查尔斯爱略特和爱略特的侄子,查尔斯爱略特II,在马萨诸塞特州将他的视线扩大到一个全州的开放的空间。这个赋有远见的学说至今仍在执行。

二战后,奥姆斯特德的传统在每一个层面继续。在20世纪60年代,伊恩·麦克哈格作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声音出现了。他的启发性书籍《设计结合自然》建立了当代景观规划的原则,使景观规划从成型的发展到响应自然地去保护临界景观资源。这一时期另一位景观规划的领导者菲利普·H·刘易斯在威斯康辛州进行了全州休闲规划并建立了遍及全州的环境保护廊道。在20世纪60年代这动荡的十年,环境保护运动为景观规划者提供了很多机会。他们被要求做出对临界土地的使用决定并评估大区域的视觉文化特征。他们开发了先进的程序去评估景观的质量。而且在他们的帮助下决定了城市化地带发展的数量和类型。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景观规划者越来越多的与科学家合作以便于获得关于人类在景观中的影响的相关规律。因此,规划变得更加复杂。景观规划研究团体涌现,他们努力研发综合了科学知识的可以为智能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基础的程序。目前的景观规划应适应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并转向电脑的帮助。杰克·丹杰蒙,通过他的公司,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现在的领导趋向计算机化,开发了最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去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现在地理信息系统是确定各级土地利用政策的必不可少的软件。其他的景观规划倡导者,包括劳拉·米西格和艾伦·罗博尼特,使用这种程序预测和管理明尼苏达州的土地利用变化。目前的研究还被用来探索景观规划电脑技术在社区层级的效用。我们将会在不久后看到这种新出现的程序被使用于各种用地规划中。

景观规划的未来是充满光明与挑战的。景观规划已经成为现在各种土地利用中最具意义的。在信息时代,景观规划相较于以前能帮助我们更加智能的使用我们的资源。

第二篇:景观规划理念

景观规划理念:坐拥城市便捷,拥抱公园生活,品味街区文化

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昆明气候温润,四季如春,是一座宜居之城。本案在景观规划中,将昆明的城市特点、地域文化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居住理念相结合。不仅打造出风景如画的景观空间效果,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和谐、生态的居住氛围。

1、坐拥城市便捷

景观设计首先配合规划道路,建立连贯、通畅的内部交通体系。景观道路共分为四级:居住区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道路和宅间小路。不同的道路设置满足消防、通车、人行和游憩功能。考虑道路与城市干道、建筑之间的通达性,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行需要。设计一些公共休闲空间、娱乐体育设施、残障设施,为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多元的生活需要。身处大城市之中,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之余,在自己的社区中也能体验一种便捷易达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利用时间与空间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2、拥抱公园生活

无可比拟的优美山景、层林尽染,利用丰富的地形变化营造多种生态景观效果。在设计中加入水景元素,动静变化的水空间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观氛围。结合建筑的空间布局,在宅间组团中设计了一个个小型公园,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元素,体现昆明四季如春的自然繁茂之境,这里以百花为主题命名各个组团公园。漫步其中,与树木为舞,为花草为伴,感受自然之美。

3、品味街区文化

在景观设计中,结合社区内的道路和花园,以街区的形式串联各个建筑组团。这里的街区空间可以是一个水景花园、可以是一个健身广场,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邻里交流场所,营造浓郁的生活氛围。景观的营造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户外交流、邻里生活来实现了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当一种氛围成为基调和符号在街区渗透,一种生活聚落所带来的归属感就油然而生,社区文化便形成了。街区文化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社区生活模式,它增加组团内的整体社区感和凝聚力,承载了现代居住理念的精髓。

第三篇: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

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

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

第四篇:区域景观规划初探

樊亚明:区域景观规划初探

(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620)

【摘要】界定了区域和区域规划,景观和景观规划以及区域景观规划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区域景观规划基于的生态学、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及实现。

【关键词】区域 区域规划 景观 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

“看城市和乡村相互依赖的关系,„„领悟一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在我看来,在我们能够以任何尺度去建造以

前,我们必须发展将城市和乡村联系起来的区域规划艺术„„”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nford)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绝不受产权边界或行政边界限制的,因为河流是流动的,交通道路是连通,被污染的大气也在随风任意飘散。每块土地和每一片水体都与其他的土地和水体相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居住点、社区和城市都与周围的社

会、经济、政治、自然区域的条件相互影响,我们应当尊重这种关系。

区域景观规划概念的界定

区域和区域规划

区域(region)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由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政治学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则将区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而经济学视区域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认为整个地球是由无数区域组成。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D.Whittlesey)对区域作了比较全面和本质化的界定,认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也就是具有特定共性、同质

性、内聚力的区域。

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包括:(a)区域的客观性和物质性,即区域是客观实在的一种物质实体;(b)区域的地域性和可度量性,即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是可以度量的;(c)区域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即区域是有系统的,是可以划分层次的;(d)区域的开放性和耗散性,即区域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的系统;(e)区域的不重复性和不遗漏性,即按同一原则、同一指标划分的区域体系,同一层次的区域不应该重复,也不应该遗漏。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及各分区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更有序地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nford)认为“区域规划

是对那些依靠土地、资源、构筑物等活动的有意识的导引和整合。”

景观和景观规划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其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后来景观又具有地理学和生态学上的意义。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a)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b)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c)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d)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

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俞孔坚,2002,2003)。

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俞孔坚,2003)。景观规划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利用景观学原理来指导景观建设。其内容包括视觉景现(创造符合审美要求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创造符合生态原则的环境空间)、人文景象(营造特定的精神环境)三大方面内容。但现阶段景观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景观规划师往往借鉴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目前,生态规划的思想,土地利用规划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等被广泛应用在景观规划领域。

区域景观规划

区域景观规划(regional landscape planning):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发,基于规划地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区域景观规划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内,从普遍联系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研究某一点(譬如城市)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严谨、系统地规划区域景观。区域景观规划概念的提出应该说是对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内容的有力补充,区域景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景观规划是更大范围和尺度的景观规划,有价值的区域规划应该从对人类的需求和景观的理解开始。因此区域规划,区域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和景观的不同层次上的规划。现阶段,人们对区域景观规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对从大的尺度、自然

地理特征、气候区域差异、地理区域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的区域景观特征和特色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有力的规划及保护。“新的区域模式将取决于景观的特征:它的地理和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取决于土地利用、农业和工业方式、以及它们的分散与整合;取决于人类活动,包括形形色色的个人和社会活动”(Ludwing K.Hilberseimer)。

区域景观规划的原理

2.1 生态学原理

生态自然条件是区域景观规划的基础,笔者认为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是一切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和源泉。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此,笔者借鉴边缘效应和食物链

等生态学原理对区域景观规划进行论述。

2.1.1 边缘效应与区域景观规划

1942年地理植物学家Beecher发现,不同地貌单元生物群落的界面地带,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生境的物种于此共生,种群密度大,生产力水平较高,于是他将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然而Beecher的概念侧重边缘效应现象和边缘效应结果的叙述;而王如松、马世骏提出了边缘效应的一般概念: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它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种、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耦合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被称为

边缘效应。

我们知道在现行的行政区划中,行政区划的交界,即所谓的边缘区(edge region)具有空间尺度上的层次性,往往是流域的沿边地带、国家的沿海与沿边地区、城镇间的分割带、自然生态单元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绿色交接带,等等。边缘区在自然景观、交通、经济、人文等条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城市土地利用层面上,贯穿于城市各层级空间的边缘区将各种用地、空间与活动连为一体,形成有序的城市整体结构,并蕴藏着源于相邻地域间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就城市论城市,我们应当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景观规划,把城市溶入到更大面积的郊野基质中,把农田溶入到城市公园系统中,使城市景观规划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同时,充分结合边缘区的自然景观特色,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建立系统的城市景观体系。

2.2.2 食物链原理与区域景观规划

生态学上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关系。而能量在生态系统传递过程中形成的普遍的联系,使生物体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形成食物网(food web)。我们知道,区域内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牵一

发而动全身”,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正如前所述,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景观结构和格局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内在联系正如食物链一样,是不能破坏、割裂开的。在区域景观规划的环境规划中,我们更因该注重这种关系,不要只重视城市本身的环境规划与整治,而疏于对整个相关区域的环境规划与整治;只重视城市中心区的景观改造和建设,而疏于城市郊野景观的建设和城市绿化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只重视本地区的河段的污染整治,而疏于从源头以及整个流域的污染整治。因此,应该把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统一。如长江流域的景观系统中,由于上游地区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造成土地和森林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致造成1998年大洪水对中下游的生命财产的极大破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破坏。

2.2 区域规划原理

2.2.1 从杜能圈结构到城市空间同心圆结构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根据自己40多年经营农场的经验,假设在自然条件相同,生产成本也相同的情况下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从而得到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杜能圈。这是最早以地租形式而形成的对农业景观的规划。Burgess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研究人口流动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分异现象,构成城市空间地域的同心圆结构。Burgess的同心圆学说是最早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从而为对城市市域景观规划提供了理论依

据。

2.2.2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LÖsch)分别于1933和1940年提出的。所谓中心地(central place)是一个地域社会的中心,通常是一个城镇。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a)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b)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c)中心地等级体系及其空间结构。深入研究中心地理论,我们可以将其精髓和思想应用于区域景观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地理位置、区域条件和区域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城市的发展本来就是从其特殊的区域条件和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交通线的不均衡分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与中心地理论中均一的交通面的假定,使得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区顺着交通线延伸而形成梯形,从而增加了交通线上的城市密度。进而形成大都市连绵带。克氏六边形最优原则和廖士景观放射形式也是城市

景观规划中对城市形态和景观格局的研究方向和启发。

2.3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是(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模式是继Ian.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之后,又一次使城乡规划方法论在生态规划方向上发生了质的飞跃。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

其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化方案和对策及建议。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条件的潜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及社会经济功能的互补与协调,同时考虑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而不是建立封

闭的景观生态系统。

2.3.1 “班块-廊道-基质”模式

班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种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等景观(Forman and Godorn,1995),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班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在区域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景观内不同班块、廊道和基质的比例、大小、形状和相互联系,充分把握其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相互联系,从

而更好地把“班块-廊道-基质”模式应用于区域景观规划中。

2.3.2 最优景观格局――集聚间有离析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 with outlines)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这一模式强调规划师应将土地分类集聚,并在开发的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班块,同时沿主要的自然边界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stepping stone)。“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有许多生态优越性,同时能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McHarg, 1969;Forman and Godron 1986;Franklin and Forman, 1987)。包括边界地带的“飞地”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度假和隐居机会;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是就业、居住和商业活动的集中区;高效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资源基地的大型斑块。这一理想景观格局又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景观,从干旱荒漠到森林景观,到城市和农田景观。这应该是区域景观规划理论的重要依托和源泉。

2.4 可持续发展原理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观念。指出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为基础,应当保护好后人的自然资源。认为应该将资源保护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而早在100年前,当工业化引起城市环境恶化,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以及其后人们不断对理想城市的模式的探讨,都显示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今天,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1992年,M.Breheny编著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form)。1996年M.Jenks等合写的《集约型城市:一种可持续的都是形式?》(The compact city: a sustainable urban form)一书,提出了城

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操作方法。

笔者认为的基于区域景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保留一系列的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城市的基本元素集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2)规划一系列开放的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的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晰、逻辑的城市系统。(3)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谐调的多样性城市层次空间。应该说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区域发展的最高境界,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区域景观规划必然带给区域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不断的运用的基础上,区域规划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如何借此机遇发展与区域规划相关领域的区域景观规划也是我们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区域景观规划还只是一种概念上的提法,还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上来。笔者在此也只是基于所学所思和所想,而对区域景观规划进行初步的探讨。其间的有关概念和提法限于篇幅和才疏学浅,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但笔者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遥感和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的发展,区域景观规划必然迎来其研究和实践的高潮。

参考文献

1、重建工,同济大学合编.区域规划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宗跃光.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傅伯杰,陈立顶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张惠远.景观规划:概念、起源与发展.应用生态学报,1999.6月第3期

5、李团胜.大城市区域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56、陈勇.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67、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张斌,高翅.着眼于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规划师,2002.410、赵建军.中心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611、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城市规划,2002.2

第五篇:景观规划作业

1、总体现状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3º27'-114º16',北纬33º24'-33º59'。城市建成区总面积51.8km2。总人口为47万人。漯河东与周口商水县接壤,西与平顶山叶县、襄县相邻,南和驻马店市的西平县相邻,北和许昌县相邻;东北与周口市西华县毗邻,西南同平顶山舞钢市为邻,东南同驻马店市蔡县相接。

2、树种种植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现状模式为行道树+分车带(乔木+灌木。行道树:法桐、柳树。(注:内环路的行道树法桐为两排,间距为7m女贞为两排,间距为6m,柳树为两排,间距为7m。)

围绕漯河市城郊结合部的环线高速公路,选择植物单一,仅中间分车带有金叶女贞,两边护坡绿化仅为混播草坪。外环路绿化现状以及绿化景观设计模式为护坡+中央分车带(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混播草坪+金叶女贞+佛甲草。

3、漯河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目前漯河市区绿地总面积1592.8公顷,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742.8公顷农村造林绿化折合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21%;乡级以上绿化通道2100公里,林网控制率达到96%,城市绿化覆盖率34.13%,绿化率达到31.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4m。

漯河市绿地总面积为13.08km2,其中公园绿地总面积为2.76km2,占绿地面积的21.10%,附属绿地总面积为2.11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68%绿,防护地总面积2.08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5.90%,道路绿地总面积2.10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6.06%,其他绿地总面积1.84km2,占绿地总面积的14.06%。公园绿地所占比重较高,其次为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生产率低比重最低。

4、结论

①绿地斑块数量不少,但分布与布局极不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

②绿地斑块形状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复杂形不够。

③绿量不高,缺乏乔木为主的复层群落结构,三维绿量(空间上来讲)较低。

④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分布不平衡。

⑤总体上绿地斑块破碎度大,尤以附属和防护绿地突出,防护绿地没有很好发挥其防护

2作用。

在漯河市域范围内,对水库、湖泊周边的林地、绿地进行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尤其是市域东北部的湖泊、池塘作为广义的湿地资源,应加以重点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的坑塘、洼地,在此基础上形成水面。

除了要对水库、湖泊的周边进行保护外,还应当对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加以保护。对重要河流水系的保护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其中在绝对生态控制区,尽量以植被缓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布置生态绿地和园林绿化,除道路、桥梁、园林建筑小品之外,不进行其他性质的建设;在建设控制区,需对各类建设活动要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给予控制。

三、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总的来说,漯河市绿地的形式、面积、设计理念等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指标,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绿地率总体水平稍低

漯河市所辖面积较广,所需绿地类型也相应较广。但相对于各类绿地来说,绿地率相对较低,体现在道路上为老树少,灌木多,乔木少,道路绿地的指标不够,树种规格小,道路覆盖率低。绿地形式相对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2绿化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

漯河市在城市街道绿化树种选择上主要以落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过少,植物季相变化体现充分;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也没有注意树种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漯河市的绿化树种单一,缺乏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结合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树种配置,同时,生物多样性不足的现状为病虫害提供了机会,影响了绿化树种的正常生长。

3缺乏统一规划

生产绿地少,面积小,质量不高,且分布不合理。难以满足城市绿地发展对树苗生产的需要和城市生态安全的需要,漯河市各区之间绿地不平衡,居住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破碎。

绿地系统的设置应与城市设计同步,即:需将绿地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力求绿地和城市和谐统一。但漯河市的各类绿地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城市建成后再建的,这样就难免会有一定的生硬之感。景观和城市的和谐程度未达到最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4街道绿化无特色

公园绿地类型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以街旁绿地小型绿色斑块为主,区级的大、中型绿色斑块比较缺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

街道绿化植物配置扎乱,植物长势较差。道路绿化覆盖率低,缺乏附带措施。由于对树种的选择缺乏科学全面的考虑,造成现有行道树种单一,生长良莠不齐,缺少街道绿化特色,种植形式混乱。道路模式过于简单,设计多为一版两带式,仅两侧有绿地。道路绿化带的植物结构过于简单,绝大多数仅有乔木一层,少乔、灌、草三层的复合模式。

街道是一个城市最常见的公用设施,其形象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漯河市城市街道绿化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地理差异性,形式较为单一:简单的绿化形式、单一的树种,无法表现漯河市的特色。对于漯河市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

5在绿化设计手法上,形式比较单一,趋同性比较严重

漯河市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设计植物配置层次结构过于简单,缺少变化。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往往对于乔木和灌木两个层次考虑较多,而对于中间层次的植物考虑较少,很难形成复层植物景观,植物群落的景观效益未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6地域标识性不足

漯河市的道路景观绿化的标识性不足,不能让人很明确的透过植物的种植规模、大小、特色、高低、树种的配置方式等,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用植物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四、改进方案构想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以城市绿化可持续性发展,满足市民对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宗旨,以城市发展需要为导向,坚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乔、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造景原则,采用传统和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构筑符合具有鲜明成都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街道绿化景观。

(2)规划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立地条件的状况合理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采用引进适合本地地理、气候条件的外来优良树种。

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道路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

3.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增加道路景观、绿地斑块与生物的多样性,积极开展城市多样性保护,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生态平衡为目标。

4.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有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须有生态方面的要求,根据周边环境及道路性质,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5.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6.地域性区域性特色原则。规划反映出漯河市的地域特色,在规划设计上以地带性植被作为种植的理论模式,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

(三)具体措施

通过对漯河市绿地景观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于如何进行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文化内涵

重视漯河市内外自然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漯河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对给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形成漯河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以及种植方面就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在花卉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此方面的考虑。

2.按照国家有关行业规定

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要求,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3.均衡布置各类绿地

各类公园绿地应均衡布置,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出游要求。各类带状绿地合理分布形成网络,公园绿地、生态绿地与绿色网络有机结合形成体系。

4.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

考虑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合理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保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水平的绿地规模,使各类绿地的增加速度不低于成都市的发展速度。

5.合理配置各类景观植物

树种规划要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坚持以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乔、灌、花、草比例,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在对树种的选择中,也应该考虑到防火、防噪等因素,尽量是其利益最大化。

6增强各类绿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增加群落的成层性,以提高绿地系统功能

绿地系统在城市发展中占有极大的地位,如果在绿地的规划设计中有意识地注重其系统结构的发展,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的极其有益的。目前漯河市的绿地规划在此方面做得不够好,应该努力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下载景观规划——专业英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观规划——专业英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景观规划

    《文献综述方法》课程论文 乡村景观规划 授课老师:王艳梅 院 系:林学院 专 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 生:翟 耀 学 号:08202017 完成时间:2009年04月 乡村景观规划 翟 耀 (河南农业大学......

    专业英语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技术领域也正在实现进一步的合作,许多企业引进了很多......

    专业英语

    土木工程翻译实例----现场质量控制样件概述 On-site Quality Control Samples The Specialist contractor shall erect the first area of each type of the Works and offe......

    专业英语

    http://zaixianfanyi.com/google.php#hj 194页:了解什么归入类别嵌入计算,它足以说明什么不是嵌入式设备的要求。嵌入的设备的寿命非常不同于通用机器的3 年的逐渐过时循环。......

    沿河景观规划说明

    目录 一、 文 字 说 二、 设 计 图明纸大 纲 一、前言 二、设计构思 三、设计依据、规范 四、景观植物及小品配置五、灯光设计说明 六、交通与园路设计说明七、环境容量分析......

    景观规划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调研报告——现 与古 碰天鹅湖vs逍遥津1位置天鹅湖:政务文化新区 政务新区属于合肥市近些年新建成区, 服务设施建设尚未齐全,且公园距居住区也 有一段距离,所以该公园内......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汇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课程论文 课 程:风景园林SEMINAR 论文题目: 关于如何传承文脉、构建个性化校园景观的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姓 名:应允芹 学 号:***......

    景观规划实习作业

    景观生态规划实习作业实习指导老师:李青松 实习对象: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 实习内容:(一)做一张A1大小的景观生态规划图。 (二)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要素分类图。 实习目的:了......